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震等级的换算

抗震等级的换算

抗震等级的换算
抗震等级的换算

有关抗震的几个基本概念

我们在做工程时经常判断不清某工程属于几级抗震, 或者某构件是否是抗震构件, 造成无法准确计算钢筋的工程量, 下面就几个有关抗震问题做一些简要回答。

(一)有关抗震的几个名词解释

1.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也叫地震强度, 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标准, 国际标准叫作“里氏震级”。

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 不同的地区, 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源越近, 地震烈度就高, 距震源越远, 地震烈度就低。

3.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 取50 年内超越概率10 % 的地震烈度。某地区的设防烈度可以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查出。

4.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 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 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 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 抗震等级划分为一~四级, 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4 个级别。

(二)怎样将设防烈度转换成抗震等级

建筑应根据其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4 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以外的一切建筑, 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规定,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常见的丙类建筑应按照表2. 1. 11 确定。

(三)在抗震工程中, 哪些构件属于非抗震构件

关于这个问题, 没有标准答案, 作者也查过一些资料, 没有找到明确的说法, 下面是作者自己的理解, 仅供大家参考,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在作者的企业QQ800014859 中讨论。

1.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5. 1. 1 第1 条规定:

一般情况下, 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各方向的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5. 1. 1 第4 条规定:

8 度、9 度抗震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 度抗震时的高层建筑, 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当地震强度较大时, 某些建筑物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力, 而竖向地震作用里主要由板( 包括挑檐板) 、楼梯、基础底板这些水平构件去承担, 所以板、楼梯、基础底板这些构件在较大抗震级别建筑物中也属于抗震构件, 在这种情况下钢筋的锚固长度也选用抗震锚固长度。

注:

1. 建筑场地为Ⅰ类时, 除6 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 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3. 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 的框架;

4. 高度不超过60m 的框架- 核心筒结构按框架- 抗震墙的要求设计时,应按表中框架- 抗震墙结构的规定确定其抗震等级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一般建筑只计算地震水平作用力, 主要由柱、墙和梁这些抗侧力构件承担地震水平作用力, 所以柱、墙、梁属于抗震构件, 板、楼梯和基础这些构件不承担地震水平作用力, 所以这些构件属于非抗震构件。这和平法图集的说法也不矛盾, 平法图集中板、楼梯和基础的钢筋锚固长度都属于非抗震锚固长度。

抗震等级划分

抗震等级划分 抗震等级划分 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 结构设计知识库 -> 设计规范 资料来源:筑龙结构设计网点击:1996 抗震等级是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抗震设计计算和确定构造措施的标准。为了使抗震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和各种不同情况,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要求,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显然,地震作用越大,或房屋高度越大,抗震要求应越高;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应有不同的抗震要求。此外,同一结构中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种结构形式在不同结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抗震要求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是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框架是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因此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应比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抗震要求高。又如,在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框支层由于刚度和强度的削弱,往往成为塑性变形集中的薄弱楼层,因此其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要求就应高于一般抗震墙的抗震要求。为此,我国抗震规范和高层规程综合考虑建筑抗震重要性类别、地震作用(包括区分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结构类型(包括区分主、次抗侧力构件)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划分了不同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的高低,体现了对抗震性能要求的严格程度。不同的抗震等级有不同的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从四级到一级,抗震要求依次提高;高层规程中 还规定了抗震等级更高的特一级。 对甲、乙、丁类建筑,则应在对各自设防标准(设防烈度)进行调整后,再查表确定抗震等级。注意,当本地区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应按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 效的抗震措施。 表1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注: 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2.框架-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 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为框支层的结构,不包括仅个别框支墙的情况; 4.表中框架,不包括异形柱框架;

教师岗位级别

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对应一至四级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对应五至七级岗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对应八至十级岗位,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对应十一至十三级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中技术岗位分1至5级,依次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岗位不分等级。 中学教师岗位不少于85% 由于教育事业单位涉及面广,此次岗位设置管理组织实施分三个层面进行,分别为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 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的总量与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数保持一致。按照规定,高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70%,其中,教师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数的55%,高水平大学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辅助性专业技术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可适当提高。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数的20%。 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将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岗位。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5%。幼儿园教师岗位所占比例一般不低于88%。 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按照中小学编制标准,原则上以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确定。普通初中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85%,普通小学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不低于90%。 岗位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专业技术职务 1级教授一级正高级国家控制 2级教授二级市调控 3级教授三级 4级教授四级 5级副教授一级副高级 6级副教授二级 7级副教授三级 8级讲师一级中级 9级讲师二级 10级讲师三级 11级助教一级初级助理级

12级助教二级 13级员级 义务教育学校中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表岗位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专业技术职务备注1级正高级国家控制 2级市调控 3级 4级 5级中学高级教师一级副高级 6级中学高级教师二级 7级中学高级教师三级 8级中学一级教师一级中级 9级中学一级教师二级 10级中学一级教师三级 11级中学二级教师一级初级助理级 12级中学二级教师二级 13级中学三级员级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表 岗位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专业技术职务备注1级特级国家控制 2级正高级市调控 3级 4级 5级高级讲师一级副高级 6级高级讲师二级

16G101-3与11G101-3的对比分析(构造详图部分)

16G101-3与11G101-3的对比分析(构造详图部分) 说明 本文是吴富强老师对钢筋新旧平法图集的对比分析,共分为“16G101-1与11G101-1的不同之处(制图规则部分)”、“16G101-1与11G101-1的不同之处(详图构造部分)、“16G101-3与11G101-3的不同之处(构造详图部分)”、“16G101-3与11G101-3的不同之处(制图规则部分)”四部分。 本微信号于2016年9月13号发布的文章“钢筋新平法16G101与11G101对比解析(制图规则)”(点击可查看)为吴富强老师所编写的第一篇,本文为第二篇。 本图集的标准构造部分新增了第65页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在基础中的构造,第77页条形基础底板配筋构造(二),第99页双柱联合承台底部和顶部联合构造,第102~104页的有关灌注桩的配筋构造。 1.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和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到了构造图集的首页位置。 2.第57页,混泥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表做了调整。混泥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现在根据基础构件类型来量身定位。

3.原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表拆分为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表,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表,受拉钢筋锚固长度表,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表四个表格。取消了原来的非抗震等级的锚固长度。取消了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表的内容。增加了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的相关内容。 4.取消了原来的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表和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表,取而代之的是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表和纵向受拉钢筋抗震搭接长度2 个大表格。 5.第60页删除了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及搭接修正系数表,将原图集第55页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箍筋构造移到了本页位置。 6.图集63页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标题下的注写内容发生变化。改为:非抗震设计时,当基础构件受扭时,箍筋及拉钩平直段长度为10d。取消了当构件受扭或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这一前提条件。 7.图集64页,将原来的4个剖面图做了调整。将其中的判断条件改为了中文描述。剖面图的代号也做了调整。注5中取消了括号内数据用于非抗震设计。当底板厚度大于锚固长度时,钢筋由原来的全部插到底板底部变为隔二根下一根到基础底板上,这是本图集上改变影响钢筋量最大的构造。 8.第66页,将1号详图的伸入基础构件的直线段长度增加了≥20d的条件。注4内容也改变了 9.图集第68页双柱独立基础底部和顶部配筋构造将原图集的ex'改成了ey。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主要范围的参照简表-深圳

附件一: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主要范围的参照简表 注: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或Ⅳ类场地,按减少20%控制。 二、具有下表所列某一项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三、同时具有下表所列三项及三项以上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

四、其他建筑工程 注:表中大型建筑工程的范围,参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

附件二: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申报表项目 1、基本情况(包括:建设单位,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筑面积,申报日 期,勘察单位及资质,设计单位及资质,联系人和方式等)。 2、抗震设防标准(包括: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抗震设防分类等)。 3、勘察报告基本数据(包括:场地类别,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液化判别,持力层名称和埋深,地基承载力和基础方案,不利地段评价等)。 4、基础设计概况(包括:主楼和裙房的基础类型,基础埋深,地下室底板和顶板的厚度,桩型和单桩承载力,承台的主要截面等)。 5、建筑结构布置和选型(包括:主楼高度和层数,出屋面高度和层数,裙房高度和层数;防震缝设置;建筑平面和竖向的规则性;结构类型是否属于复杂、特殊类型;大型空间结构屋盖的尺寸和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等)。 6、结构分析主要结果(包括:计算软件;总剪力和周期调整系数,结构总重力和地震剪力系数,竖向地震取值;纵横扭方向的基本周期;最大层位移角和位置、扭转位移比;框架柱、墙体最大轴压比;构件最大剪压比和钢构件应力比;楼层刚度比;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作用;时程法的波形和数量,时程法与反应谱法结果比较,隔震支座的位移;大型空间结构屋盖稳定性等)。 7、超限设计的抗震构造(包括:结构构件的混凝土、钢筋、钢材的最高和最低材料强度;关键部位梁柱的最大和最小截面,关键墙体和筒体的最大和最小厚度;短柱分布范围;错层、连体、转换梁、转换桁架和加强层的主要构造;关键钢结构构件的截面形式、基本的连接构造;型钢混凝土柱的含钢率和构造等) 8、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包括:性能设计目标简述;超限工程设计的主要加强措施,有待解决的问题,试验结果等)。 注:填表人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增减,自行制表,以下为示例。

抗震等级、烈度等级

抗震烈度和抗震等级的区别 1.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 2.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 3.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4.烈度分1-12度。 5.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 弱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 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 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抗震设防烈度是由国家权威机构测定和制定的(抗震设计规范可查);一般情况,取该地区五十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我理解就是;五百年可能发生一次的地震)。 抗震设防等级是根据建筑所在的地区(不同地区的设防烈度不同)和建筑物得高度、建筑物得重要程度、以及结构形式确定的。其次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建筑抗震等级越高抵抗地震的能力越强。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各类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等级参照表

附件2: 各类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等级参照表(已发布部分) 1

国家相关文件规定: 一、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高等学校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授一级岗位、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 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 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高校工程实验、出版编辑、图书档案等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岗位等级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事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2

义务教育学校中学教师岗位共划分为9个等级。 其中高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五级、六级、七级; 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八级、九级、十级; 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义务教育学校小学教师岗位暂按6个等级划分。 现行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八级、九级、十级; 小学一级教师职务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一级、十二级; 小学二级、三级教师职务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三级。 小学中评聘了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按现行规定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五级、六级、七级。 三、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卫生事业单位中,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特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一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 3

抗震规范新旧对比

2010抗震规范已经到货,抽空学习了一下,与去年注册工程师继续教育课时学的送审稿略有改动,以下简要记述认为对自己设计工作影响较多的修改,钢结构、砌体结构等本人接触不多的内容就不赘述了。 一、第3章新增3.10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内容,3.10.3明确给出了中震(即设防烈度)计算的αmax值(送审稿是放在表5.1.4-1处的,正式版本不知为何又改到了这里): 6度——0.12;7度(0.10g)——0.23;7度(0.15g)——0.34;8度(0.20g)——0.45;8度(0.30g)——0.68。对于平时设计来说,主要用于超限审查做的中震不屈服或中震弹性设计,一般的结构计算也没必要做。 二、4.1.6条,将场地类别中的I类细化为I0和I1两个亚类。修订原因是考虑到剪切波速为500-800m/s的场地还不是很坚硬,将此种场地定为I1类,硬质岩石场地定为I0类。相应地,表5.1.4-2提供了这两种场地类别的特征周期值,其中I1类的特征周期值与2001规范中I 类场地的周期值相同。 三、5.1.4条: 1. 增加了6度罕遇地震的αmax值。 2. 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01规范只是在计算8度、9度的罕遇地震才有此要求,现要求扩大至各种地震烈度。此条对超限审查的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等有影响。 四、5.1.6条,修改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曲线的表达式表面上没有变化,但其中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γ、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η1及阻尼调整系数η2的公式均有变化。 五、5.2.5条,增加了6度地震计算的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要求,01规范只对7-9度有要求。 六、6.1.1条,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有所调整。 1. 注4明确表中的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结构的适用高度应以异形柱规范为准。 2. 8度地震的适用高度分为0.2g和0.3g两种要求。 3. 框架结构适用高度有所降低。 4.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增大较多。 七、6.1.2条抗震等级,增加了24m作为抗震等级划分的高度分界。但编委们对条文细节的把握上依然令人失望,如抗震墙结构,H≤24m为四级抗震,H为25-80m为三级抗震,那24.5m 应该按几级抗震,这不是又要让俺们和审查的老爷们扯皮吗?搞笑的是框架结构的划分——H≤24m为三级抗震,H为>24m为三级抗震就没有问题,难道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还是一个委员确定一类结构?这种低级错误在02版高规也是俯拾即是,比如长厚比为5-8为短肢剪力墙,≥8以上为一般剪力墙,小于3为柱,长厚比为3-4之间的就不知为何物了。或许大师、专家们编制规范和我们做设计一样,也是加班加点熬出来的吧,写到后面都快睡着了,有点错误也就不足为奇矣。 八、6.1.3条第3款修改: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6.1.3条第4款条文说明,明确了乙类建筑按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的方法,是按照提高一度查表6.1.2确定抗震等级,按抗震等级采取内力调整和构造措施。01规范条文及说明不够明确,没有说清楚抗震措施是否包括内力调整系数。 九、6.1.4条,防震缝的最小宽度由70mm增大至100mm。 十、6.1.9条,框支部分落地墙的两端(不包括洞口两侧)应设置端柱或与另一方向的抗震墙相连,也就是不允许一字形剪力墙落地了。一般的剪力墙也有此要求,但语气为“宜”,未必一定要按此执行。 十一、6.1.10条,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不管地下室顶板是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由墙体总高度的1/8改为1/10。房屋高度≤24m

浅谈抗震等级需提高一级的情况

浅谈抗震等级需提高一级的情况 摘要:本人在做抗震设计时,经常搞不清哪些结构体系及哪些构件的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因此借助规范及前辈的指导,总结了一下个人的认识,希望对工程师们在做抗震设计时能起到小小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抗震等级;抗震性能;划分? 一、前言 抗震等级是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抗震设计计算和确定构造措施的标准。为了使抗震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和各种不同情况,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要求,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显然,地震作用越大,或房屋高度越大,抗震要求应越高;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应有不同的抗震要求。此外,同一结构中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种结构形式在不同结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抗震要求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是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框架是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因此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应比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抗震要求高。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哪些情况下,哪些构件的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构件或体系的抗震等级的提高。 二、需要提高抗震等级的情况 (1)转换梁(主要针对托墙转换的框支梁)及框支柱; 新抗规及新高规的抗震等级表中已明确了此类构件的抗震等级。 (2)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高规》JGJ3-2002第10.2.5条规定宜将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在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框支层由于刚度和强度的削弱,往往成为塑性变形集中的薄弱楼层,因此其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要求就应高于一般抗震墙的抗震要求。且由于转换层位置的增高,结构传力路径复杂、内力变化较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转换层上下部楼层的结构侧向刚度相差较大时,会导致转换层上下部结构构件内力突变,促使部分构件提前破坏,当转换层位置相对较高时,这种内力变化会进一步加剧。所以转换层及转换构件的抗震等级需提高一级,高位转换的在提高的基础上再提高一级。 对于高位转换的框支剪力墙结构,《砼高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框支柱和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其次转换层与其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越接近越好,使其能和缓的过渡;第三,应尽可能的减小上部楼层的刚度和质量,减小转换层的质量——减小地震作用,增加结构的延性。 (3)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和核心筒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一级提高至特一级,若原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则不再提高; 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刚度和承载力较大,与其上、下相邻层相比有突变,加强层相邻楼层往往成为抗震薄弱层;与加强层水平伸臂结构相连部位的核心筒剪力墙以及外围

管理(职员)岗位等级对应表

公路交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总体控制标准 - 1 -

公路交通事业单位管理(职员)岗位等级对应表 公路交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对应表 - 2 -

公路交通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对应表 - 3 -

附件5: 重庆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 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表说明:1、本表用于事业单位设置特设岗位的审核; 2、经费形式是指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和经费自理三种形式; 3、现岗位聘用人数是指本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现聘用的人员数量; 4、岗位类别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属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还是工勤技能岗位; 5、岗位名称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的具体岗位名称; 6、岗位等级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的等级; 7、岗位设置时限是指拟设置的特设岗位起止时间; 8、本表一式四份,核准后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工资审核部门、事业单位各一份; 9、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 4

附件6: 重庆市公路交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表 填表单位:(盖章)填表人: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 2、内设机构是指经机构编制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核定的事业单位内设机构; 3、现有人员数是指事业单位现有在册(在编、在岗、在聘)的正式工作人员数量; 4、本表填报一式三份,核准后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各一份; 5、本表用A4纸打印,上报时附电子版。 - 5 -

附件7: 重庆市公路交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结构比例控制审核表 单位名称(盖章):填表人:电话:填报日期:年月日 - 6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新旧规范对比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新旧规范对比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新旧规范对比 新旧规范对比(逐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新内容 关调整部分: 2002年4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10-89)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 17条,具体分配为:第3章有2条、第4章有4条、第6章有1条、第9章有2条、第10章有2条、第11章有6条; 1.0.2条中明确规定: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承重结构的设计,而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以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3.1.1条、第3.1.2条之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在设计时,荷载分项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用;对极限状态的分类,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确定。 3章“基本设计规定”之强制性条文: 3.1.8条: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3.2.1条: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表3.2.1的规定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 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表3.2.1) 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 很严重重要的建筑物 严重一般的建筑物 不严重次要的建筑物 4章“材料”之强制性条文: 4.1.3条: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ck、ftk应按表4.1.3采用。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fck 10.0 13.4 16.7 20.1 23.4 26.8 ftk 1.27 1.54 1.78 2.01 2.20 2.39 4.1.4条: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c、ft应按表4.1.4采用。 注:1。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及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变或直径<300mm,则表中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 2.离心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标准取用。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确定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 ?【资料来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8.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结构类型、房屋高度、设防烈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 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宜符合表8.1.2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表8.1.2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注:① 设防烈度为 6 度的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 筑除外)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本章有关的抗震构造要 求; ②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 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时,其框架部分应按框架结构的抗震 等级采用; ③ 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构,除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外,均可按 一般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取用; ④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 ⑤ 设防烈度为8度的丙类建造且房屋高度不超过 12m 的规则的 一般民用框架结构(体育馆和影剧院除外)和类似的工业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可采用三级; ⑥ 对设防烈度为 6 度、7 度的地区,当采用有框支层的剪力墙结 构时,其房屋高度分别不宜超过 120m、100m。 ⑦ 本表所列结构,除铰接排架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剪 力墙即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现浇剪力墙。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等级参照表!!

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等级参照表(已发布部分)

1. 国家相关文件规定:

一、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高等学校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授一级岗位、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 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 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高校工程实验、出版编辑、图书档案等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岗位等级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事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义务教育学校中学教师岗位共划分为9个等级。 其中高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五级、六级、七级; 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八级、九级、十级; 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义务教育学校小学教师岗位暂按6个等级划分。 现行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八级、九级、十级; 小学一级教师职务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一级、十二级; 小学二级、三级教师职务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三级。 小学中评聘了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按现行规定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五级、六级、七级。 三、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卫生事业单位中,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特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一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 中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 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医(药、护、技)师岗位和医(药、护、技)士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2.

高层建筑七大指标

周期比 规范条文:新高规的3.4.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 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如下验算周期比: 1)根据各振型的平动系数大于0.5,还是扭转系数大于0.5,区分出各振型是扭转振型还是平动振型 2)通常周期最长的扭转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转周期Tt,周期最长的平动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平动周期T1 3)对照“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考察第一扭转/平动周期是否引起整体振动,如果仅是局部振动,不是第一扭转/平动周期。再考察下一个次长周期。 4)考察第一平动周期的基底剪力比是否为最大 5)计算Tt/T1,看是否超过0.9 (0.85) 周期比控制什么?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移)的扭转效应。一句话,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在要求结构承载布局的合理性 周期比不满足要求,如何调整?一旦出现周期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一般只能通过调整平面布置来改善这一状况,这种改变一般是整体性的,局部的小调整往往收效甚微。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圈刚度,削弱结构内筒刚度。 验算周期比的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在罕遇大震下的扭转效应。 多塔结构周期比:对于多塔楼结构,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如果上部没有连接,应该各个塔楼分别计算并分别验算,如果上部有连接,验算方法尚不清楚。 体育场馆、空旷结构和特殊的工业建筑,没有特殊要求的,一般不需要控制周期比。 当高层建筑楼层开洞口较复杂,或为错层结构时,结构往往会产生局部振动,此时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来计算结构的周期比。以过滤局部振动产生的周期。 位移比 规范条文:新高规(2010)的3.4.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位移比的限值:是根据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下确定的,其平均位移的计算方法,也基于“刚性楼板假定”。控制位移比的计算模型:按照规范要求的定义,位移比表示为“最大位移/平均位移”,而平均位移表示为“(最大位移+最小位移)/2”,其

抗震等级划分

抗震等级划分 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结构设计知识库-> 设计规范 资料来源:筑龙结构设计网点击:1996 抗震等级是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抗震设计计算和确定构造措施的标准。为了使抗震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和各种不同情况,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要求,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显然,地震作用越大,或房屋高度越大,抗震要求应越高;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应有不同的抗震要求。此外,同一结构中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种结构形式在不同结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抗震要求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是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框架是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因此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应比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抗震要求高。又如,在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框支层由于刚度和强度的削弱,往往成为塑性变形集中的薄弱楼层,因此其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要求就应高于一般抗震墙的抗震要求。为此,我国抗震规范和高层规程综合考虑建筑抗震重要性类别、地震作用(包括区分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结构类型(包括区分主、次抗侧力构件)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划分了不同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的高低,体现了对抗震性能要求的严格程度。不同的抗震等级有不同的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从四级到一级,抗震要求依次提高;高层规程中 还规定了抗震等级更高的特一级。 对甲、乙、丁类建筑,则应在对各自设防标准(设防烈度)进行调整后,再查表确定抗震等级。注意,当本地区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应按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 效的抗震措施。 表1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xx教师薪资对照表

xx教师薪资对照表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薪级工资标准由相应的“薪级”确定,下面是为大家的xx教师薪资对照表,欢迎参考~ xx教师薪资对照表 工资涨幅计算方法:(岗位工资+薪级工资)*10%-年度考核奖金(第十三个月工资)=本次调资的涨幅 注:薪级工资的查询方法是查薪级工资套改表任职年限档下的与工龄的交叉点得到多少级,再回查“二、薪级工资”中该级的标准是多少元。 一、岗位工资(元) 中学高级教师(副高职称)岗位为七级(930元)中教一级岗位(小教高级)为十级(680元)中教二级(小教一级)岗位为十二级(590元)中教三级(小教二级、员级)岗位为十三级(550元) 二、薪级工资 注:共65级,61-65级工资标准略。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起点薪级工资为一级岗位34级二至四级岗位25级五至七级岗位16级八至十级岗位9级十一至十二级岗位6级十三级岗位1级 三、薪级工资套改表 教师工资套改说明 首先了解一下工资改革后构成部分: 一、岗位工资

这部分所聘职称岗位工资,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分为员级(小二、中三或未定级)、助理级(小一、中二、助教)、中级(小高、中一、讲师)、副高级(中高、副教授)、高级(教授)等,根据职称可以从套改表岗位工资栏目中直接查出。 二、薪级工资 这部分工资中差别最大的,与教龄、大专以上的学龄时间、职称任职时间有关,也是查对的, 1、计算: 任职时间:xx-?(职称聘任时间)+1注:这里职称聘任时间一般为最高聘任时间” 套改年限:xx-参加工作年份+1[+大专以上的学龄(在校)时间-间断工龄] 2、根据以上计算得出结果,在职称任职年限时间段与套改年限横竖交叉点找出相应的数字,即为薪级工资档次,从表中找到该档工资额就是薪级工资。 上面两项为国家标准,是基本工资,也是这次工改变化部分。 附:1)、工资套改标准对照表 2)、薪级工资查询表 本次工改基本工资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100%+10%) 其中10%是针对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基础上,再增加总数的10%)

抗震等级的换算

有关抗震的几个基本概念我们在做工程时经常判断不清某工程属于几级抗震, 或者某构件是否是抗震构件, 造成无法准确计算钢筋的工程量, 下面就几个有关抗震问题做一些简要回答。 (一)有关抗震的几个名词解释 1.地震震级地震震级也叫地震强度, 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标准, 国际标 准叫作 “里氏震级”。 2.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 不同的地区, 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 距离震源越近, 地震烈度就高, 距震源越远, 地震烈度就低。 3.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 取50 年内超越概率10 % 的地震烈度。某地区的设防烈度可以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查出。 4.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 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 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 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4 个级别。 (二)怎样将设防烈度转换成抗震等级建筑应根据其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4 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以外的一切建筑, 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规定,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常见的丙类建筑应按照表2. 1. 11 确定。 (三)在抗震工程中, 哪些构件属于非抗震构件关于这个问题, 没有标准答案, 作者也查过一些资料, 没有找到明确的说法, 下面是作者自己的理解, 仅供大家参考,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在作者的企业QQ800014859中讨论。 1.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5. 1. 1 第1条规定:一般情 况下, 应至少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各方向的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5. 1. 1 第4条规定: 8 度、9 度抗震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 度抗震时的高层建筑, 应计 算竖向地震作用。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当地震强度较大时, 某些建筑物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力, 而竖向地震作用里主要由板(包括挑檐板)、楼梯、基础底板这些水平构件去承担, 所以板、楼梯、基础底板这些构件在较大抗震级别建筑物中也属于抗震构件, 在这种情况下钢筋的锚固长度也选用抗震锚固长度。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框架的抗震等级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0.8 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1.0.8 的要求 表1.0.8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 一级很严重重要的房屋 二级严重一般的房屋 三级不严重次要的房屋 注1 对特殊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2 地基基础设计安全等级及按抗震要求设计时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各地区的抗震等级

看看你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等级,全国任何地方都有【技术贴】

抗震设防烈度为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设防烈度越高,说明有可能发生地震的等级越高,但是相应的建筑抗震性能也越高,房屋也越结实。(汶川地震后,学校医院等全部提高一度设防) 强烈建议高设防地区屁民了解避震常识。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0.1 首都和直辖市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北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房山、通州、顺义、大兴、平谷),延庆,天津(汉沽),宁河。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二组:北京(昌平、门头沟、怀柔),密云;天津(和平、河东、河西、南开、河北、红桥、塘沽、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宝坻),蓟县,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上海(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松江、青浦、南汇、奉贤); 第二组:天津(大港)。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上海(金山),崇明;重庆(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双桥、渝北、巴南、万州、涪陵、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壁山,铜梁,大足,荣昌,綦江,石柱,巫溪*。 注:上标*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 河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唐山(路北、路南、古冶、开平、丰润、丰南),三河,大厂,香河,怀来,涿鹿;第二组:廊坊(广阳、安次)。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邯郸(丛台、邯山、复兴、峰峰矿区),任丘,河间,大城,滦县,蔚县,磁县,宣化县,张家口(下花园、宣化区),宁晋*; 第二组: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文安,玉田,迁安,卢龙,滦南,唐海,乐亭,阳原,邯郸县,大名,临漳,成安。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张家口(桥西、桥东),万全,怀安,安平,饶阳,晋州,深州,辛集,赵县,隆尧,任县,南和,新河,肃宁,柏乡; 第二组:石家庄(长安、桥东、桥西、新华、裕华、井陉矿区),保定(新市、北市、南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