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考试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34.96 KB
  • 文档页数:2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程

之一,其内容除“绪论”外,根据时代先后分先秦文艺思想、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五部分,其中两汉文论、魏晋南北朝文论为重点,唐宋金元文论、明清近代文论为次重点,绪论和先秦文艺思想为一般章。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作为大学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理论课程之一,与《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等构成互渗互补又互相推进的知识系统。

本课程的设置,将使学生在以往学过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简要历史、发展概况,读懂古代文学理论原著,对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文论家、代表性文论著作、重要的文学理论思想,能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进行阅读、分析,理解其理论内涵,掌握其主要观点,评价其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艺理论素养以及阅读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中国古代文论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同步关系,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农业性、宗法性对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概念、范畴的特点;理解中国古代文论偏重抒情言志的文学观念;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文论民族特色形成的原因、中国古代文论的表现形态。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识记:1•儒、道两大思想传统,均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 2.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

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3.欧阳修《六一诗话》为最早的诗话;唐圭璋《词话丛

编》是重要的词学文献; 4.最早用评点法进行文学批评的是南宋末年刘辰翁;金圣叹把

评点批评推向高峰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金瓶梅》评点、脂砚斋《红楼梦》评点是最重要的小说评点。

简单应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综合应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1、先秦文艺思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先秦文艺思想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了解先秦文论的中心内容及各家各派的基本文学观点;重点掌握分别以孔子、庄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家的基本文学思想及其联系与区别。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第一节概述

识记:1•“文学”一词,最早约见于《论语•先进》,为孔门四教之一,泛指文章与

学术;2•先秦各家各派的文艺思想围绕着对礼乐制度的评价而展开; 3.先秦政治、外交

活动中往往通过诵《诗》表明自己的身份、志向和意图,这叫“赋诗言志” ;4.《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此即“采诗观风”

说;5.先秦诗、乐、舞三位一体,艺术各部门理论相通。

第二节《尚书•尧典》

识记: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2•“诗言志”最早对诗歌本质作出理论概括,被朱自清称为中国古典诗论的“开山纲领”

领会:诗言志

第三节《论语》

识记: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有德者必有言,有言

者不必有德; 5.不学《诗》,

无以言;6.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领会:1、兴观群怨;2、文质彬彬;3、尽善尽美;4、辞达;5、思无邪。

简单应用:孔子论述文艺的社会功能。

综合应用:孔子论述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四节墨子

领会:1.非乐;2.三表法。

第五节老子

识记:1.《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第一部经典著作; 2.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4.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六节庄子

识记:1.庄子否定礼乐,崇尚自然,追求个体精神自由,是老子之后的先秦道家代表人物;2.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领会:1.解衣般礴;2.心斋、坐忘;3.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第七节孟子

领会:1.知言、养气;2.以意逆志;3.知人论世。

第八节荀子

识记:荀子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领会:从《荀子》关于“言”的看法理解其文学思想。

简单应用:《荀子•乐论》所体现的文艺思想。

第二章两汉文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两汉文论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了解两汉文论的主要内容及各文论家的基本文学观点;重点

掌握《毛诗序》所体现的汉儒文学思想及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提出的“发愤著书说”。

(二)课程内容及考核要求

第一节概述

识记:1.汉人开始区分“文”与“学”,把讲究词章的作品称“文章”,把学术著

作称“文学”;2.两汉文论的主导是儒家文论;3•《毛诗序》是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的

诗学论文,提出文学为政治服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

4.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诗经》、屈赋、汉赋和《史记》的专题研究中展开的;

5.司马

迁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提出“发愤著书”说; 6.王逸是秦汉以来《楚辞》

研究的总结者,其《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7.扬雄认为赋是“童子雕虫篆

刻”,“壮夫不为”,汉大赋的特点是“劝百讽一”,并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8.较早阐述文学的真实性和独创性的是东汉王充,是在其著作《论衡》中提出的。

第二节《史记•太史公自序》

识记:1•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司马迁撰《史记》的目的是“考之行事,以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4.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