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力课堂是什么

活力课堂是什么

活力课堂是什么
活力课堂是什么

活力课堂是什么?

一、活力课堂的价值观

课堂教学是为了育人,而不是造物。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教师也渐渐意识到,课堂中教书不见人、不把学生当作人,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的的确确应该彻底改变。

二、活力课堂的人才观

社会各项各业,千差万别;社会需要各式人才。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因此,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生命价值,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基于此,我们认识到,升学率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以此为标准衡量教师,教师以此为标准衡量学生,只能使教师跪着教书,只能使一大批学生厌学,厌学之极而失去人生的信念和价值的追求,这是多么危险的教育?怎么能当好未来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呢?

三、活力课堂的分数观

活力课堂一开始,就遭到种种质疑,课堂活了学生成绩怎么办?升学率降了谁负责?

改革不能做理想家,不能绕过学业成绩这一关。教学改革必须回答分数这个问题,否则便会中途夭折。

在国内众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举行了校长座谈会,举行了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讨论会,举行了教师动员会,举办了骨干教师赛课活动,认识趋于统一:

分数应侧重于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最大发展的分数;

分数主要来自课堂;

课堂从教书到育人问题多达上百种;

课堂需要改革,需要激活师生生命的发展力。

四、活力课堂的改革观

在对课堂问题的调查和分析中我们发现,课堂问题很多,从系统上看,是教学价值观、教学过程观和教学评价观三方面问题,突出表现为教学目标功利化、教材教法机械化、课堂思维空虚化三大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国内知名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课堂实验;不是蜻蜓点水,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从整体着眼,落实到教学的系统性结构的改革上,即实行五项改革:改革学科德育、改革科研备课、改革情趣上课、改革作业诊断、改革教学管理。

五、活力课堂的行为观

教学改革要改变的是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合理的教学行为。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准则呢?

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思考,三项行为准则清晰地呈现出来:一是用人本思想行事。我们发现已经成长和正在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学能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为孩子的现在和将来着想,想方设法帮助每一个孩子进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在教师人本精神的感召下,学生人格健全,自尊自信,愉快学习,即使成绩落后也乐于学习。

二是按教育规律办事。课堂不合理的行为其本质是违背了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规律。如将文化成绩的提高与育人目标对立起来,把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等同起来,将教师理解知识的方法与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等同起来,将练习作业的量与教学效果等同起来,等等。这些违背规律的行为造成了大量的自以为有效、实际上无效或低效的课堂。

三是凭教育能力做事。教育能力依托的是教师的素养,课堂要有活力,教师要有定力。定力最基本的是人品、学养和执教能力。人品最基本的是以生为本,爱护学生,发展学生;学养最基本的是知识水平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执教能力既来自于教育理论的修养、教育技术的把握,更来自于在书本找不到的、变动不居、意想不到的课堂问题的解决,即教师在课堂磨炼,课堂铸就名师。

六、活力课堂的风格观

我们认为,活力课堂并不是一件新生事物。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一切荡漾着师生成长气息的好课都是充满活力的,都是动态、高效、愉悦、充满生命力的活力课堂。

我们从优秀课例中提取活力的因子,加以集中、放大,推进到实验课中,并适应课堂的复杂情况进行创新。

我们不囿于一家一派的理论,不囿于一家一派的教学风格,凡是有助于激发课堂活力的,我们都兼收并蓄;在学习理论、学习先进经验中,我们坚持实践第一,做行动主义者,少说套话,多干实事,把实验课引入家常课之中,因地制宜,推陈出新。

七、活力课堂的评价观

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指挥棒。

活力课堂,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教学评价指标形成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第一次改革,我们瞄准课堂顽症,重点突出课堂的动态性、生成性,把师生互动的长度、宽度和效度作为重要指标;后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科德育的重要性,所以第二次改革增加了课堂的人文关怀指标;第三次改革吸收了活力课堂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成果,把“全员参与”、“动态生成”、“资源整合”、“思维充实”、“个性发展”、

“生命成长”六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基本构成了科学而完备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六个指标中,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师生的情感度、资源的整合度、学生的思维度是手段,是为目标的达成度服务的。

八、活力课堂的策略观

教学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改革实践证明,上一节好课,关键是研究学生。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决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一切教学形式都是手段,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手段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各有其利弊,用得其所,才能扬长避短,激活获胜的潜能。

活力课堂:做有灵魂的教育

一、学校推进的办法

1.干部垂范,骨干引领。

学校领导率先学习,率先研究,率先尝试,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骨干教师从本学科入手,着眼于课堂活力,在实验中探讨学科活力课堂的建构。

2.创新制度,保障改革。

把活力课堂建设纳入学校督导评估之中,纳入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审之中;学校把活力课堂建设纳入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和教师考核之中。

3.系列活动,纵深推进。

从自身条件出发,开展多种活动。如请名师上示范课、组织校内教师上研讨课、每周举行公开课以及校内评优课等。各校把活力课堂实验引入家常课中,同时减轻教师压力,反对急功近利,不要求完美,不要求刻意准备,只图每天有一点改进,积小胜为大胜。

4.推门听课,互帮互学。

实行推门听课,学校行政干部每周坚持听两节课,并选择典型的课在每周一的教师会上用活力课堂的理念一分为二地进行评议;还评课权于授课教师,听课者、被听课者共同研讨,在相互切磋中集体攻关、合作共赢。

5.课堂实验,课后反思。教师写教学反思。

二、活力课堂改革的收获:初步实行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

1.改革学科德育。

我们力图纠正学科德育的三个误区:教学就是教知识,把德育与智育对立起来,用学业成绩一把标尺衡量学生。

解决的办法是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从教案落实到课堂。

学科德育从七条路径展开:一是从教材入手,挖掘德育资源,进行德育渗透;二是从过程入手,教学以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三是从课

堂要素入手,以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科的浓厚兴趣影响学生,建立学生、教师、学科三者之间的和谐而亲近关系,从而形成美好课堂氛围的感染;四是从学生心理入手,联系学生生活、兴趣、爱好,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感悟;五是从评价入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个性化的评价帮助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从而实现德育感化;六是从课堂互动入手,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中进行德育熏陶;七是从教师转变角色入手,从缩短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出发进而缩短心理距离。

2.改革科研备课。

纠正备课的四个误区:照搬教参,按教参理解教学内容、目标;照搬教材,一字不漏复制教材的内容、结构;照搬外来教案;重知识、轻能力。

解决的办法是,树立正确的备课理念,即:为了学生的学而备课;课程标准决定教学范围、教学难度,而学生决定具体的教学范围和教学难度;教学对象决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学手段本没有优劣高下之分,适合的才是好的,一切教学手段终究是手段,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备课的基本策略是:一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有年级的共性,又有班级的个性;既满足生命发展需要而多元化,又满足学生的可接受性,任何教育理想都不能脱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调整教材局部顺序,使之更有知识的逻辑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由浅入深的渐进性;改编教材,有取、有舍、有增地处理教材;替换教材,保留教材知识、更换的阐述性材料、例子、例题;拓展教材,与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接轨。总之,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沟通、与学生认知结构链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生动。三是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科特点,体现课堂的互动性、知识能力的生成性,体现学科特色,体现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讲评课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思路,用学生的方法教学生。四是选择适合课堂应变的教学设计。

3.改革教学过程。

重点纠正上课的四个误区,简单任务型,认为教师教完等于完成教学任务;勤劳包办型,教师包办一切;空虚思维型,灌输式教学,虚假互动;目标精英型,关注统考、中考、高考下的合格生,暂差生边缘化。

活力课堂上课的基本要求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过程。

具体路径,一是调动一切手段和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二是营造民主、互尊、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精神愉悦中学习;三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话交流,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四是鼓励暂差生展示自我,开展优生帮困活动,让学生当老师;五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根据课堂情况调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内容、节奏、进度,让课堂结构与群体认知结构同步前行;六是调动、整合教材的、生活的、学生心理的、授课现场的多种资源,让学生在资源整合中激活思维的时间长度、学科的思维宽度和问题思考的深度,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体验、欣赏的形象思维能力,运用概念、定理进行判断、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4.改革教学作业。

纠正作业的三个误区:认为作业多多益善,事实上害苦了学生,劳累了教师,结果与预期相距甚远;作业没有发挥诊断作用,学生做了,教师批了,也就完了;作业设计重知识轻能力,简单重复。

实践表明,课前作业、课后作业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课后巩固极为重要,它们与课堂学习构成了学生缺一不可的三个有机的学习过程。

有效作业的路径:一是作业具有选择性,克服不同班级齐步走、基础不同一个样,选择适合不同学生学习的习题,让学生有必做题和选做题的选择;顾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补充“提示”。二是选择满足实施课程标准需要的典型题,力求减负增效。三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习题,使习题与学生生活、心理接轨,学以致用。

课内外作业的设计要反复斟酌、推敲而定,要能够回答为什么是这样一些问题,而不是其他一些问题;坚决克服照搬练习册、练习资料的盲动、低效的做法。

课前作业由教师设计,课外作业以教师为主命题,鼓励学生从易错、易误解的角度参与命题。

学生了解小组学习要求,但关键还得教师贯彻落实,对老师而言,无论是“导学”模式,还是“助学”模式,表现的形式是小组活动,突出高效学习的核心程序是“学生的展示”,从教的层面来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把握一些关于展示的基本策略。

你会课堂展示了吗?

一、这些问题在你的课堂中有吗?(课堂展示存在的问题)

1.我们的课堂展示主要表现单调的对话形式,如单一集中型对话、串联顺延型对话、纠错订正型对话等,主要特点是一人说大家听的明星展示,无非是把教师的“一对多”变成了教师帮助下的学

生明星的“一对多”,没有起到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并有多种形式的作用。

2.有些展示活动只是虚假的繁荣,造成“狂欢流行病”,如:动机盲目症――没有目标,不问效益,为展示而展示;

内容肤浅症――机械性记忆,片段性阐述,缺少线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

行为单一症――老师问,学生答,或学生板演,教师评价,变形琐碎问答;

轻度跳动症――重展示轻倾听,重表现轻学习。

3.教师的五种口头语也是制约学生展示的重要因素,例如“我找个同学来答这个问题”——学生单一展示;“…或者说…”“…换句话说…”“…由此而可见…”——教师自己展示;“从这排开始,one by one”“…下一个…”——教师策划的最低效展示;“这是××年××市中考题,这道题很难吧!”——教师最差劲点评;“这是×× ××,是什么?!……”——教师的“神马浮云“激励展示。

各位想想看,我们是否说过类似以上五句的“流行语”?

二、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课堂展示认识的问题)

“生命以展示而自信,课堂因展示而精彩”。“展示”作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展示效果的好坏决定课堂高效的成败。

展示哪些内容?

第一,在资源许可范围内,尽可能追求展示内容的全面化,让预习生成的所有资源公开,让师生互动的舞台足够大。

第二,若资源不够,展示内容必须取舍,那么,展“错”比展“对”重要。教师在分配板书展示任务时一定要根据预习情况,选出典型性错误,作为第一展示资源。

第三,展示过程比展结论重要。要尽可能压缩课堂板书时间,把时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让其充分地辩论、对抗、质疑。

展示要高效,小组保障最重要。作为团队学习的基本单位,小组是没有围墙的小班。小展示,在组内完成;大展示,在组间进行。小展,在小组成员个体预习的基础上,扩大本组已掌握知识的面,形成团队竞争力;统计暂时不会的问题,作为团队的质疑资源。

大展示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板书,把内在认知冲突外显化;纠错,通过师生小组间的相互纠错,实现知识的高效落实;点评,是展示的第三种形式,通过点评,实现对知识理解的提升。点评的主体多数情况下是老师,但也不一定,只要学生有表达的诉求,就让他点评。内容开放,是展示的第四种方式。开放,就是打破预设,让生命、生活回归课堂。小组间对抗,是展示的第五种方式。对抗中,小组成

员并肩作战,彼此认识到对方的价值,团队在对抗中形成;对抗,是激烈的学习状态,无论是直接对抗的双方,还是观点倾向明确的其他小组之间,会全身心投入,这是学习的巅峰时刻。质疑是展示的第六种方式。质疑,不仅让课堂更有活力,更重要的是,质疑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

三、如何组织课堂展示?(课堂展示的有效方案)

主要方法是通过拓展对话方式,完善对话流程,丰富展示形式,进而升华展示境界。

1.先期对话:此方案将解决问题的核心置于症前,意即解决好自觉与预习是实现有效展示的根本。预习指导具体明确,预习内容有梯度、有系统性,预习方式注重自主思考,进而形成体现思维过程的个性化见解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互动交流、完善认识并合作备展。

2.多元对话:不论采取何种展示手段,传统的师生单一集中型对话形式依然是当今课堂的主流,成为制约展示效率的最大瓶颈。而倡导多元对话,丰富展示手段,可以升华课堂展示境界。

例如,针对基础性字词知识,部分同学可以板演出题展示(每组一个黑板固定展位),可一部分同学做题展示,再一部分同学评价展示,其余同学互相提问展开。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所有同学都进行了符合自身实际且将知识最大化的展示。

再如,预习中指导学生针对重点知识建构知识树、撰写小论文、模拟出试卷,形成丰富多样的文本材料,展示时以张贴的形式展出,互相观摩,互相评价,实现信息最大化摄取。

我们主张改变以语言阐释为唯一手段的对话方式,注入写、展、评、演等诸多表现形式。这种改变将课堂展示由单线变成多线,进而形成一个网,以实现展示集约化,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高端对话:课堂展示最大的问题是处理好未知欲与表现欲,即学习型展示与表现型展示的关系。用启发思维的教学方式激发求知心,以丰厚科学的教学活动促进表现众人欲,以充满挑战的展示方式增强创造力。内容精当,方式恰当,引领得当,各种学习关系并非矛盾,而是和谐统一,学得用心,展得激情,浑然一体,相辅相成。

4.规范展示。有些课堂不讲展示规范,只关注内容和环节的推进。学生不规范的展示习惯,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再容忍不规范展示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制定明确的展示规范要求,培养学生规范展示素养,强化展示规范评价,是完善“导学互助”课堂的基本要求。杜郎口中学课堂展示歌大家都比较熟悉:“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

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相信对我们培养学生语言展示习惯会有帮助的。

从我校近期各班汇总展示的经验来看,我校可以制定以下五种展示规范要求:

第一、展示语言规范。

课堂展示的基本要求:

我自信,我最棒;胸挺直,头高昂;面向众,可脱稿;嘴里说,心中想;

大方讲,手势帮;吐字清,声洪亮;用心写,可以演;展示完,忙退让。

第二、展示行为规范。

(1)在座位上展示规范:回答时,迅速站;手捧书,面向众;声洪亮,口齿清。

(2)在黑板前展示规范:

迅速起,趋步前;站位适,不遮挡;面向众,手指点;

声洪亮,口齿清;言语精,中心明;修正时,彩笔描;

展示完,询意见;道个谢,鞠个躬;懂礼仪,掌声起。

第三、展示时间规范。

展示环节一般用时30分钟左右,每个小组展示不超过5分钟,板演用时一般不超过5分钟,学生讲解一般提倡1分钟表达(1分钟,200字),最多3分钟。学生登台或回位不超过5秒钟时间(建议离展示位置较远的小组边走边说,趋步向前)。

第四、展示板演规范。

大小:学生板演必须写5-7.5cm见方的字,视觉效果最好。

格式:注重学科要求,体现学科文字格式语言,兼顾细节。

布局:字不在写得多好,每行每列布局正规、美观大方。

画图:学生可以自己画图并作出标注。

色彩:板演正文用白粉笔,修改用彩笔(蓝),评价强调用红笔。

第五、展示秩序规范。

维持纪律一二号,秩序井然显水平;三号学生多激励,能力需要勤锻炼;

二号学生来补充,展示能力同提高;认真倾听寻异同,准备要点能发言;

基础问题用抢答,三号四号有机会;同级组员能纠错,质疑评价是保障。

有了展示规范要求,还得培训教师和学生,只要坚持下来就是习惯。

5.形式多样。

一般的课堂上,展示除了板演就是讲解,展示形式过于单调。要促成展示形式的多样化,一是导学案上要有预设和指导,二是课堂要进一步开放,三是要有展示形式评价。展示形式要富有创意,诸如:一板(书),两读(朗读、诵读),三歌(唱歌),四演(表演),五画(图、画),六舞(舞蹈),七作(文),八操(操作实验)等。让学生在狂欢中尽享快乐和自信。

四、课堂展示时要怎么说?(课堂展示的语言引例)

在小组展示规范的基础上,对小组语言的培训引导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建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考以下示例语言,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组长展示语言培训示例:

①我们小组的问题是xx,哪个小组来帮帮我们?

②你们小组的讲解不够透彻,下面请听我们小组XX的讲解。

③我们小组展示完了,有请下一个小组继续展示

④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组的XX为大家表演

⑤上一组展示的很好,但我们的展示更精彩,请大家欣赏

⑥我们组展示的棒不棒?5组,为什么你们还不展示啊?

⑦(5组说)其实我们组早就准备好了,只不过想在最后给大家一个惊喜,下面请看我们组的展示。等等。

2、组长总结评价语言培训示例:

我们小组学会了xx重点知识,解决了xx问题,我们的收获是xx,我们的疑惑是xx。

我们小组主动展示xx次,举手xx次,共得分xx分,表现突出的是xx。

我们小组这次3号或4号的贡献是xx,他们表现的优点是xx,希望他们下次继续努力。等等。

3、组员展示语言培训示例:

①“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xx”

②“我们认为……的意见是对的,但我有补充xx”

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页,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我们组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如下:xx”

④“请同学们看黑板,对这道题我们组的解题思路和过程是这样的:××,你们有什么高见请提出来,谁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

⑤“我的讲解完毕,大家还有疑问吗?”等等。

实际上,从教的输出与学的反馈来看,课堂的本质在于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内化的充分才会有外化的潇洒,外化的表现才能加深内化的理解。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内化和外化统一的效率,展示就是沟通桥梁。

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打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本学期学校教导处组织我们学习了《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经过学习,我认识到了高校课堂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同时对如何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是在训练习作中的升华认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呢?我觉得具体的是: 一、精心备好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精心备课,分四步。 第一步是在备课前泛读,我们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广泛深入地阅读,随时充电充实自己,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作好充足的教学准备。比如科学课中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必须老师先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给学生去上课,否则你不可能让学生透彻地掌握正确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自己如果都是迷迷糊糊的,那学生肯定更是云里雾里的。这哪谈得上高效呢?只会令学生生厌而已,久而久之就是误人子弟了。所以,我每次备课前都进行大量的阅读。翻阅各种资料,上网查询各种疑难问题。所以,本期我自己阅读学习的教学资料形成了厚厚的一本,远远超过了备课本的厚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了。总之,我认为一个负责任的老师绝不能把自己都不懂的东西去教学生。 第二步是备课时自读,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完全是自读自思自解。 第三步是针对自读时的难点疑点,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

怎样让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怎样让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1.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现在我班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摘抄积累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2.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1)、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 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教学中我一般都会安排这样几个层次的读: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品读,每读一个小节,又分几个层次,比如教学第一小节时,首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试读,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在相互交流帮助下,学生越读越投入。我再请同学进行比赛读;分节读完,请学生将全文配乐诵读。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七年级的《安塞腰鼓》《济南的冬天》等都是美文,很适合反复诵读。(2)、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而选之,具有典型性。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

注重“三力”建设 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关注学生的“三力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自主生活力;着眼“全人”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成功奠基。 万善初中注重“三力”建设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2010-12-22 浏览 49 次 本网讯武胜县万善初级中学立足于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拟更准确把握高效课堂的价值定位,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关注学生的“三力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自主生活力;着眼“全人”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成功奠基。 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一是关注如何满足每个学生个体发展的选择性需求,关注如何增加学生学习的实践成分,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三段八步”课堂教学模式、3+n活动阵地、阳光大课间展示,实现学生快乐学习、全面素质提高、终端考试成绩优秀、健全人格形成融为一体。 二是引导师生准确把握高效课堂的价值定位,充分发挥其全面、高效的育人功能,坚决避免其成为某些应试者的又一“利器”。尤其是要改变对于学生的“三不一没有”待遇,即“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权”和“没有自主学习”,但这绝不是要放任自流,而是要结合该校具体教学实际,将“三段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化和现场化,从而将“互动型教学”从理念转化为实施形态。 三是课堂的生命感、生活感、生态感建设,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教师走进课堂就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化技术带进课堂。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想,哪怕是异想天开;允许学生说,哪怕是不着边际;允许学生做,哪怕是做得不对。 四是课程和课堂中的主体、主导关系——通过转变师生角色,调整教学关系,让学生更加主动、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在“教”中学,教师在“学”中教。课堂关注“四个度”:目标精准度、精力流失度、时间利用度、效用达成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设法让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见解、兴趣、经验、感受、智慧等要素真实地进入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对话的主体力量。 五是优化课改大环境,减少课改阻力:通过课改实践活动让课堂进社区,召开家长会,举行教学开放日让家长进课堂,让“三大教育主体”形成合力,共育新人。(周冬琼张旭林通讯员王德良) 关注课程实施“三力” 来源:上海教育 2009-06-04 近两年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一个热点讨论的话题,与之相关,还提出了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当这些名词不再陌生之时,如何将其真正付诸实践就成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期我们请来一位校长、一位教育学院院长和一位学科教师,分别来谈他们对于课程领导力、课程指导力、课程执行力的认识,希望引起我们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校长·课程领导力】 努力以教育家精神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 文/上海市奉贤中学校长季洪旭 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多次呼吁校长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能力,是教育家精神办学的必备素养。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对学校自主发展、师生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校长要努力以教育家精神提升课程领导力。 拓展视野,不断提高对课程领导力的认识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知识革命化的趋势,必须培养学生适应和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许多国家纷纷进行课程改革,校长课程领导力自然是题中要义。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摘要〕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用最少 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活力扬情探索评价练习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 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 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我们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使学生 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让开放成为新课程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充盈活力的 诗意追寻。 1 扬情———课堂充盈活力的“魂”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 感具有一种内驱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 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 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课堂上,教 师应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要变 “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把爱心留给学生,平等对待,真心实意,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以此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用自己的真情与爱心 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俗话说:“亲其师才 信其道。”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老师问:“小朋友你文具盒共花了9 元6 角,你该怎样付钱给营业员阿姨呢?”这下同学们就和伙伴们一起用学具拿了起来,当学生回答出不同的拿法后,老师把方法展示出来,问:“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说明都动了脑,下面考考你们哪种方法最简单?”学生很快回答出来了。可 见这节课把学生引入了生活情境,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下使他们轻松学到知识。 2 探索———课堂充盈活力的“根”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 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 如教学8 加几的例题“8+9”时:教师未作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 般学生按照8 加几的计算方法思考,把9 分成2 和 7,8 加2 得10,10 再加7 得17。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维定势,认为8 比9 小, 分8 比较简便,于是他们把8 分成1 和7,9 加2 得10,10 再加7 得 17。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享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 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又如这课的做一做第一题我出示 了一张卡片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然后观察异同,得出上面一排的2 和4 合起来就是下面算式中的6,于是学生们就知道计算8+6 时, 6 要分成2 和4。然后我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我参加了数学新课改远程培训,培训期间,我认识到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态度积极,每天按时打开电脑认真听专家们授课,作好笔记,严格要求自己,课后积极参与网上互动活动,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收获丰富,下面是我培训的一些体会: 教师课堂上要释放"七种力",使教学有活力; 开课要有吸引力----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 启发要有穿透力----启情,启智,启能;兴趣点,兴奋点,生长点. 探究要有思维力----探究的内容新颖,方法灵活,问题有趣; 丰富直觉思维,发展逻辑思维,鼓励批判思维; 互动要有向心力----强调"三动"动手,表达要有亲和力----言之有情, 动口,动脑; 民主的氛围,积极的心态,向上的意识,竞争的格局; 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练习要有驱动力----体验性,趣味性,实践性; 结尾要有扩张力----留着激情,留着思想,留着悬念. 1、“活”的核心实质追求是学生主体思维活跃程度高。课堂的学习主体理应是学生。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驾驭教材能力和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是学习的主持人、启发者、引导者、参与者,不是领导者、填鸭者、旁观者、牵牛者(用问题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指向的满堂问,这种提问的误区是“提问顺序颠倒,减弱提问效果;提问后无停顿,思维过程混乱;提的问题简单,追求气氛热闹;提的问题笼统,学生无法回答;问点选择不准,提问随心所欲;提问只重答案,忽视思维过程”)。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梯度,能引起学生思考欲,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最佳状态是全体学生都在积极思考、跃跃欲试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且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绝不是标准化的,尤其是鉴赏的问题,决不能教师进行权威总结。而且能回答出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一般思考不出来的问题,更视为思维有深度的表现。坚决反对有话语霸权、思维一统嫌疑的形式化、灵魂匮乏的教学行为,过分追求结论与封闭课堂,学生思维权利被剥夺。这种行为实质上还是在教教材(不是用教材来教),是教师思考的贫困,因为他把书当成了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思维上有时要做“减法”――减“无意义的繁琐的质疑”,减“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质疑”(有本领的老师就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如果学生在上了我的课后,没有感到他想知道的比我对他讲的多得多的话,如果这种愿望没有变成一种追求,没有变成激发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的话,就是说课堂上的教育目的没有达到。自己讲不清楚的时候是废话最多的时候。 2、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在于布置任务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觉地跟着你的问题走,让他们对你的问题进行尝试解决、相互讨论、合作学习、主动质疑。巧妙地布置的任务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让“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找到学生会与不会的平衡点。赞科夫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这里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布置出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教师能不能在关键的时候超脱具体的问题,从思维的高度给学生点拨思路;教师能不能对学生有严格

让课堂充满活力

让课堂充满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问题:功利性有余,人文性不足;强制约束多,自由自主少;理性分析多,感性体验少;机械灌输多,想象创新少;知识负担多,愉悦享受少;惯于现成结论,懒于探求创新……尤其是师生生命活力的丧失。如何走出这些误区,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应该是师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生命共同成长的平台和空间。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要使学生毫无顾虑地积极参与学习,形成主动探索研究的心理愿望。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讨论、质疑的机会多,创新机会才多。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多提问。国外许多研究表明,人本性好奇,他们寻求新的经验,乐于学习新的东西。他们在解决困惑问题、完善自己的技能和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所以,语文教师要精心设置新的障碍,诱导学生产生新的问题,在“无疑——有疑——释疑”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从而调动并发展他们的浓厚兴趣。不过,设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得过深或过浅,要帮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体验到认识的欢乐,给学生在自我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实现自我”的机会,进而发展学习的积极的认识兴趣。 二、参与合作,体验学习乐趣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世界各地都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的方向。正因为如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革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由获取呢?我们的教师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由平等交给学生。自己甘愿做一个热心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和他们一起去亲历探索过程,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互动”中发展,在“合作”中成长,在“探究”中创新,逐步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轨道。例如:在教学《给儿子的一封信》一课时,学生通过自读,无论是词句还是段落,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都能说出其中的妙处。如何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将对本文的理解引向深入呢?首先可先设置如下问题进行探讨:1、刘亚洲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这封信?2、这封信中蕴涵着父亲对儿子的哪几种情感?3、信中谈到大量的事

如何打造高效活力的语文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活力的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13-05-29T09:14:36.42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唐海芳 [导读] 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 河北省永年县第五实验学校唐海芳 057150 【摘要】: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的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效活力、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围绕这一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的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1、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现在我班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摘抄积累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2、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1)、紧抓课本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 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教学中我一般都会安排这样几个层次的读: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品读,每读一个小节,又分几个层次,比如教学第一小节时,首先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试读,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在相互交流帮助下,学生越读越投入。我再请同学进行比赛读;分节读完,请学生将全文配乐诵读。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七年级的《安塞腰鼓》《山中访友》《济南的冬天》等都是美文,很适合反复诵读。 (2)、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而选之,具有典型性。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点,我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其一,我在班中开辟了“每周必读”,让学生诵读、摘记,并进行评比。其二,我充分利用每天晚读报的时间,把每周星期天的读报时间设定为听读欣赏课,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名作,让学生欣赏、品读,体会到了诗情画意。另外,我还让同学们作好课外阅读摘记,并不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在班中掀起了广读诗文的热潮。 3、用教学的艺术魅力,诱导学生“懂”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迷醉。 (1)激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乐”语文在上《狼》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我设计了一个答记者问的小环节,我班梅蔓和曹玉玲两位同学扮演记者,像模像样,她们设计的问题尖锐,在采访的时候很快进入角色,又是和被采访的对象握手又是说再见的,她们落落大方,面带笑容,给听课的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课前我只是稍微点拨了一下,创意的部分据她们自己说是从电视上学来的。在教学《童趣》时我给了学生5分钟的时间盯着教室里的电扇,让他们切实的体会到“项为之僵”的感受。教师创设了情境,使课堂由“平面”变得“、立体”,使课堂成五光十色、富有张力、充盈美感的信息场,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乐”语文。 (2)小组探究,让学生在研讨中“析”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在班中组织了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组都有小组长,大家各有分工。课堂上,我首先将学习材料转换成问题情境,接着小组内按自学、发言、讨论、小结、互评的程序展开学习活动,然后大组交流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适时的点拔和指导,最后就产生结论。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我就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学生互评,老师点评,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一种充分平等的活动中探究、启智,使学习活动变得自由轻松,交往情境变得融洽互助,信息传导多向畅通。 (3)走向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用”语文学生的学习,大多必须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因而应该强调在自然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比如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不规范字,为身边的实物写广告词,有的同学在给保护小草拟广告词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小草在睡觉,请从旁边绕”;有的同学给喜良车行设计了这样的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喜良车”……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其核心就是创新。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培养祖国希望之花的园丁,我们应树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那么,怎样营造创新氛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呢?这里谈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景也正好满足了学生这一需求,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把学生潜在的需求激发出来,使之产生创新的欲望。例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一上课,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热烈,积极参与。接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我马上给予肯定——太棒了!你真会想。顺着学生的思维,我接着问:你是怎样解决的?这时学生又纷纷举手发言。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

师的恰当点拨,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正确地计算出结果。这样,在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既揭示了知识的奥秘,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创造思维。 二、开拓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探索是对己有的知识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答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么一道习题:“修路队修一条36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答。用上具体量,解法1:36÷(36×1/6÷4)-4 ;解法2:(36-36×1/6)÷(36×1/6÷4);解法3:4×[(3 6-36×1/6)÷(36×1/6)]。思维较好的同学将本题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36米这个具体量,将全程看作单位“1”,解法4:1÷(1 /6÷4)-4;解法5:(1-1/6)÷(1/6÷4);解法6:4×(1÷1/6-1);此时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又有同学想出解法7:4÷1/6-4;解法8:4×(1÷1/6)-4;解法9:4×(6-1)。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既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又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这样教学,学生既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生为本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以生为本,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在隆昌县教研室引领的“构建生本活力课堂” 系列教研活动中,我积极参与尝试,并在研究过程中学习和进步。“以生为本”是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过去我们的课堂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长期以来,课堂上教师过分地占据主要地位,学生思考少、交流合作少,探索过程少、发展个性少、体验过程少。这样的课堂学生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更谈不上品味生命的价值。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淡化自我,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上课,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以学定教,以需选教,从自己的言行举止做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抚摸??都要表现出善意的唤醒与鼓励,传递出真情的关爱与温情,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是启迪、激励和力量,使课堂更具生命力。 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教材,让课堂连接生活如今的数学教材编选,都考虑了学生的实际,但不可能做到适合每个学校或是班级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具驾驭数学教材的能力,甚至于改变教材的内容,自己编写教育材的能力。比如:在教研室开展的“同课异构”的联合教研活动中,对小学五年级的《可能性》这节课,就有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而且而且都在努力地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相融合,如:学生游戏,足球比赛蕴含着等可能性的知识。使

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原来就在身边。我们应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眼光认识、改造、重组教材,以便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从而使教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教材中有很多的事例只适合城市学生,农村教师在教学中也许体会到敢这一点。如一年级(下册)教材,学完单数、双数后第20 页有一个练习:两个小朋友分别拿着10号、13 号电影票不知从单号门进还是从双号门进,让学生为他们选择。这题的编排只适合城市学生,农村的学生根本没有拿着票进电影院的生活体验。那么我抛开教材,创造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出示两棵苹果树,让学生说说希望一棵树能结多少个果子,并把希望的这个数写在苹果卡片上,然后判断一下自己写的数,是双数的把它贴在左边苹果树上,是单数的把它贴在右边苹果树上。结果学生写出了很多两位数,还有三位数、四位数,并正确地判断出了是双数还是单数,不仅达到了教材的编写目的,超出了本课教学目标,而且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欲。这样与学生换位思考,想学生所想,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改编教材,学习难点不攻自破。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要让学生主动地学,课堂上必须让他们来当“主演。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不仅仅是吸收知识,而是发现知识,探究知识的主体。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让学生走在教师的前面。 1、让学生“先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

浅谈活力课堂与高效课堂

浅谈活力课堂与高效课堂 活力课堂是目标明确、多元的课堂,是科学、高效的人本课堂,有效整合并合理开发课程资 源的课堂,是自主探究的课堂,是合作分享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是智慧生成的课堂,是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并立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 益的课堂,是单独时间内效益最大化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一、关注的内容不同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因此,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生命价值, 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活力课堂关注的是儿童教育的过程如何激发儿童生命的潜能,它更加注重过程。活力课堂是 一个激发思维的过程,一个张扬个性的过程,一个生命拔节的过程。 高效课堂关注的是教育结果需要高效,它更加注重结果,而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有过程的 保证。所以,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它们都关注全程,又各有侧重,是教育的两个阶段,但 目的是一致的。 二、提出的方向不同 活力课堂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生命潜能,让生命得到自由的、张扬的、率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生命得到释放,童心得到 呵护,个性得到张扬,这是一种教育的理念与文化。教育从人人遵循生命的本质规律开始, 从敬畏生命、呵护生命着手,我们不仅要爱生命,还要学会怎样爱,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 真正地爱学生,呵护每个生命成长。它是理念! 高效课堂追求的是课堂的高效益,课堂怎样才能出高效?它是有方法的,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也是有技术的!它是行动! 三、提出的作用不同 活力课堂怎样激发师生生命活力呢?首先,活力课堂承载了师生鲜活的生命蕴涵。课堂是对 师生有重要意义的人生经历,是他们的教育生命生成、发展的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学生不 是灌装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是人类经验的传声筒,他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关注课堂,首先必须承认它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是承载师生活力的课堂。活力课堂是一个焕发师生活力的,动态、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动态是指课堂教学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生成;高效是 指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不浪费师生的生命;愉悦是指课堂氛围令人兴趣盎然,活力焕发;生 命课堂是指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生活相关,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命成长。 高效课堂体现的是高效的教学效果,当然高效的教学效果需要师生思维的激发,情感的交流,任何为追求高效而实施的手段都是可以的。 四、思维的角度不同 活力课堂的思维是有情感的,情感促进思维,情动而思,思动生情。学生把自己当成了主角,喜怒哀乐尽在心中,注重的是内在体验,所以能情动而辞发。学生的思维是多维化的,不仅 关注了理,更关注了情,甚至眼耳口鼻手脑都在互动,思维必将活跃。 而高效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将生活经历、个性理解融入其中,学生以大脑中现 有的旧知去触摸每一个字符、每一个细节,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迸发思维的火花,思维

充满活力的课堂

当师傅告诉我,要我在“强师工程”培训班上一堂研讨课时,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作为青年教师希望有锻炼的机会,紧张则怕把课上砸。经过导师们的精心指导和帮助,我反复修改教案。整堂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上出阅读课的特点,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片断一: 师:出示奥运会五环旗,问:这是什么旗? 生1:这是奥运会的旗帜。 生2:是五环旗。 师:小朋友真聪明!你在哪里看见过它? 生1:我在电视里看见过。 生2:我在衣服的图案上见过。 生3:…… 师:(介绍有关申奥的知识。)今年的奥运会在雅典召开,它四年才举办一次,许许多多的国家都想争取奥运会的主办权,所以一个国家要申办奥运会是相当不容易的。记得我们中国在1993年,也向国际奥体委提出申请,可惜失败了,当时有许许多多的人都伤心的流泪了。但是,我们不气馁,努力整整八年时间,在2001年7月13日,终于成功了,北京赢得了奥运会的主办权。这一消息传来,全国人民高兴得不得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一场面的课文。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反思: 每一新课的开头都是我头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设计的是从课题“成功”入手,结果没有预设的效果。后经师傅的点拨直接从五环旗入题,再简介申奥的不易,既符合了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又开了一个好头。 片断二: 师:课文写了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 (分小节读课文) 师:他们要读课文了,你们对他们有什么要求吗? 生1:我希望他们读的流利点。 生2:我想要他们读的声音要响亮。 生3:他们读的时候不能随便加字也不能随便减字。 师:呀,提的要求还真多!你们做得到吗?(行)好,开始读吧。 生:(逐个地读课文,逐个地纠正。)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呢? 反思: 学生接触一篇新课文,不可能马上就能读得很好。把文本读通顺,读流利,最后读出感情,要有一个过程。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学的目标旨在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开始的自由读课文是读通课文的第一步;接着安排了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地把课文读下来,其中让学生自己提出朗读的要求,既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又使学生有明确的朗读目标;最后让他们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起到了整体感知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材料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初中语文教师培训材料: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各位老师,你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谈有关新课程实施的话题。我们金水区教研室的老师们为了使一线老师能够轻装上阵,给大家提出了“先进入”的指导思想,鼓励大家摸着石头过河,鼓励大家多做尝试,并多次到课堂听课,认真辅导,才使我们在高标准,低要求的前提下逐渐进入课改。今天我谈的话题是《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这只不过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还希望会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谢谢! 我就首先从观念的转变说起吧。观念的转变中我重点谈谈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关键在于教师。 一、课堂要成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源泉 角色转变的关键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就是放下自己绝对权威的架势。如果教师是课堂的权威,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学生必定没有自己的见解。如果教师以教学参考书为权威,学生很可能跳不出参考书的范围,也就无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精神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放下权威,倾听学生们的心声,积极参与大家的争论,这时你会发现课堂充满了活力。 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每次上完课,我总是非常

兴奋,课堂上师生的唇枪舌战,引经据典,时常给我许多新的启示,许多新的活力,让我激动又兴奋。例如:在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师生讨论总结的十分热烈,大家都在用自己最动人的语言称赞元方的诚信和懂礼,忽然有一个学生大声说:“元方一点儿也不懂礼貌!”当时有很多听课老师,大家闻声一齐望过去,一个平常很懂事的男生,他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看到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望着他,他站起来说了一番话,至今让我难忘,他是这样说的“元方时年七岁,一个七岁的孩子与父亲的朋友讲话,把人家批评的无话可说,这说明他聪明,可他对人家的惭愧(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和元方握手)不理不睬,这多伤人心啊!”大家都默默无言,陷入深思,有一个同学起来反驳他“他是怕那个人打他才不回头的!”有人起来帮他说:“不对,元方就是不太懂礼貌,他只记得批评别人,却不注意自己的行动!”。“他已经把不懂礼貌的父亲的朋友批评得惭愧了,能说他不懂礼貌?”“不接受别人的歉意就是不懂礼貌!”大家争的两眼放光。 像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许多同学发现作者精心描绘的飞渡一节,其实从文中的具体数字来看,那些半大斑羚是无法成功飞渡彼岸的。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我们一向是站在作者和参考书一边的,这已经成了一种惯性,当这个不能成功飞渡的问题的提出来的时候,由于惯性的作用,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简图,一边画一边讲,试图说服大家。谁知,我的小反对派们也不甘示弱,一个叫金山的同学也跑上讲台画起简图,也是一边画一边讲,我在旁边观察,大家听得十分专心。“大家看这儿,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老斑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一直关注着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并一直致力于如何改进自己的课堂学习氛围,以便于学生更乐学,爱学,在二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动手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亲其师而信其道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建立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而课堂的教学成功与否也是要首先创造出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关键。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彼此接纳和理解的关系,教育就能为学生接受,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主动积极。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三法:1在课堂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小组团结互助。2在解答问题时,给孩子留下脸面。毕竟人无完人,即使是老师也同样会有疏漏,在评价学生的解题过程时,多鼓励。但也要点评出必须改的地方。3在作业时要针对当堂课的重点分类明确的布置作业。切忌不要全留,全些,造成孩子厌学的情绪。

二、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 面对着枯燥无味的数学课本,很多孩子第一时间选择了逃避。从而让数学成绩一落谷底,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呢,在多次的备课和上课中,我探索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在课前认真的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当前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经 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在开始上课就把学生吸引过来,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在故事情境中引入新课,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了乐趣,使学生兴趣浓厚,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迫不及待的投入到知识的建构活动中,既巩固了新知,又达到了课虽尽而余取犹存的效果,数学也由此变得富有魅力,充满灵性与活力。 三、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反应敏捷,情感丰富,活泼好学的学生,教师要努力渲染起浓烈的情感气氛,激起共鸣,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开始,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组长都是数学高手,让他们既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同时也是帮助老师管理课堂秩序,同时,小组评比也是有章可循的,每一周,评出最优秀的小组,给与奖励,同时,对后面的小组进行教育,帮助,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创造和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时间,学生人人爱组,各个互助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感谢杜春贞老师,把叶澜教授带到我们面前。叶澜教授在《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中提到了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已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注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改变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 我从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实践和对别人成功经验的借鉴总结了以下几点对我们各科教学都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方面: 曾听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会微笑的老师,不会是一个好老师。”我想,这句话不无道理。想上一堂好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微笑,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他们敢于走进教师的心灵。这样,你便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为你的课堂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课堂上,如果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那么你的课堂便充满了和谐,充满了活力。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课堂缺少激情,主

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激情进入课堂,必将使你的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没有教态的帮助,一个人说话会变得很拘谨,但是过多或不合适的肢体语言也会让人望而生厌。自然、自信的身体语言会使我们的沟通更加自如。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肢体语言在传递什么信息。像面部表情、眼神以及举手投足都会在讲话,而且已经超越了讲话本身。孩子会对你的眼神,动作有相应的反应,就说明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畅通了。有了这样愉悦的教学环境,还愁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吗?还愁我们的课堂没有活力吗? 新课程带给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生活。每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教师都应该主动走进新课程,全面实施新课程,让课堂教学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成为孩子们主动、活泼发展的广阔天地。那么,你的课堂将会充满活力,你的人生也将会熠熠生辉。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 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 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 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 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 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 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 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 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 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 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 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 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3.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 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 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 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 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 充分的张扬。 4.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 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 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 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 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 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 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5.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