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中乙酰肝素酶及串珠素的表达
- 格式:pdf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6
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及机制研究袁非;陈向武【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11(027)001【摘要】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OIR)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研究其在OIR模型中的促新生血管生长机制.方法:30只C57BL/6J新生小鼠随机分为2组.其中15只小鼠置于氧浓度为75%的容器内饲养5 d,再转移至正常空气下饲养5 d,作为高氧诱导组;另15只小鼠一直在正常空气中饲养,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SDF-1、CD14蛋白的定位及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视网膜SDF-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氧诱导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多(P<0.01),血管分支减少,大血管扩张、迂曲.两组小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均可见SDF-1和CD14阳性染色,但高氧诱导组的SDF-1和CD1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并且视网膜SDF-1与CD14的蛋白含量存在正相关(r=0.898,P<0.01).视网膜SDF-1 mRNA 表达在高氧诱导组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OIR模型小鼠视网膜SDF-1表达增高,其促新生血管功能可能与CD14+细胞有关.【总页数】6页(P139-144)【作者】袁非;陈向武【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相关文献】1.凉血活血药物对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VEGF的影响 [J], 周绿绿;王明芳;李晟;王万杰;张玲;汪辉2.凉血活血药物对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VEGF的影响 [J], 周绿绿;李晟;王万杰;张玲;汪辉;王明芳3.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EphA2与 VEGF 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J], 黄文志;李倩庆;高宗银N1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底煜;张轶欧;杨飏;陈晓隆5.YAP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J], 杨军;周佳莹;董德坤;刘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精确评估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的联合方法杨玉新;李士清;周焕娇;李涛【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3(33)6【摘要】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联合异凝集素(isolectin B4)在评估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中的作用.方法 10只生后第17天的OIR小鼠分别眶后注射FITC-Dextran,取出视网膜行isolectin B4染色,应用Image Pro-Plus 5.1软件测量视网膜新生血管、无灌注区及整个视网膜面积,计算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并比较.结果 FITC-Dextran评估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为(0.100 9±0.001 0)%,均小于FITC-Dextran联合isolectin B4的(0.1046±0.001 0)%或isolectin B4的(0.104 9±0.0020)%(均为P <0.01).FITC-Dextran评估的视网膜无灌注区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为(0.285 0±0.001 0)%,均大于FITC-Dextran联合isolectin B4的(0.266 8±0.001 0)%或isolectinB4的(0.267 6±0.002 0)%(均为P<0.01).FITC-Dextran联合isolectin B4比isolectin B4更易于鉴别视网膜铺片上残留的玻璃体血管,比FITC-Dextran更易于发现未充盈的视网膜小血管.结论 FITC-Dextran联合isoleetin B4视网膜血管染色比FITC-Dextran或isolectin B4更能精确评估视网膜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面积.【总页数】3页(P517-519)【作者】杨玉新;李士清;周焕娇;李涛【作者单位】453100河南省卫辉市,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510060广州省广州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10060广州省广州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10060广州省广州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MMP-9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 [J], 底煜;杨飏;陈晓隆2.YAP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J], 杨军;周佳莹;董德坤;刘盈3.Arresten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J], 陈珊珊;杨中伊;李姝蓉;刘桥生;付书华4.TLR4-/-抑制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J], 孙玉莹;肖欧;黄春雨5.NLRP3在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 [J], 孙玉莹;黄春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医学2020 年丨丨月第 41 卷第 22 期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Nov. 2020, V〇l. 41,No. 22•2287 •TLR4"-抑制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孙玉莹、肖欧2,黄春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防癌体检中心、3内镜科(广东广州510060); 2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内科(广东广州510060)【摘要】目的通过建立氧诱导视网膜血管病变(OIR)模型,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7日龄新生TLR4基因敲除(TI.,R4…)C57BL/6J小鼠和7日龄新生C57BL/6J小鼠建立01R模型。
分别于小鼠第12天(P12)、17天(P17)和21天(P21)时通过小鼠视网膜荧光灌注铺片观察新生血管面积,评估新生血管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LR4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_.通过Real - Time PCR检测两组0IR小鼠P12和P丨7视网膜组织中核因子-k B(N F- k B)、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 L-6)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0IR模型中,通过视网膜荧光灌注铺片发现P12两组小鼠视网膜出现无血管区,P17均出现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簇,而且新生血管面积达到最高峰。
P12、P17和P21时,TLR4——0]R小鼠中的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均明显比正常0IK小鼠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 05).,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发现TLR4在小鼠视网膜上广泛表达,与未建立0IR模型的正常小鼠相比,在P17时正常0IR小鼠视网膜的TLR4表达明显升高对比正常0IR小鼠,TLR4 一OIR小鼠视网膜组织的N F-k B、VEGF和促炎因子I L-6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_.结论TLR4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TLR4基因缺失通过抑制NF - k B信号通路,减少血管生成因子和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0丨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关键词】T oll样受体4;视网膜新生血管;()m动物模型;T L R4基因敲除小鼠;炎性因子【中图分类号】R774. 1;R364.3 【文献标志码】ADOI : 10. 13820/j. cnki. gdyx. 20202040Mechanism of inhibitory effect of TLR4 on oxygen -induced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mice. SUN Yu -ying, XIAO Ou, HUANG Chun - yu. Cancer Prevention Center,Sun Yat - 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Guangzhou 510060, Guangdong y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HUANG Chun -y u^E-m a i l:hiuingchy@ sysucc. org. cn.【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TLR4 in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by establishinga model of oxygen - induced retinal angiopathy (O IR). Methods The OIR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7 - day - oldFI.K4 gene knockout C57BL/6J mice as the experimental gioup and 7 — day -old C57B iy6J mice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area of neovascularization was observed by retinal fluorescence perfusion on the 121'1day (P12) , 171,1day ( P17) and21、丨day ( P21 ). The expression of TLR4 in mouse retina was observ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NF —k B, V EG F' and pro — inflammatoiT factor IL —6 in PI2 and P I7 retina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by real - time PCR. Results In the OIR m odel, through the method of fluorescence perfusion retinal preparation,we found that the retina of P I2 mice showed non - vascular area, on V\1showed non - vascular area and neovascularization cluster, and the neovascularization area reached the peak. On P I2 and P21 , the area of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inTLR4 OIH mi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OIR mice. Through immunofluorescence detection, it wasfound that TLR4 was widely expressed in the retina of mice.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mice without OIR, the expressionof TLR4 in the retina of nomial OIR mic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 P17. Compared with normal OIR m ic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NF -k B, VEGF and pro - inflammatoiy factor IL -6in retina of TLR4 knockout OIR mic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nclusion TLR4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TLR4 inhibits the formationof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OIH mice hv inhibiting N F"-k B signal pathway and reducing the release of angiogenic fac-△通信作者:黄春雨,E -mail:*******************.cn• 2288 •广东医学2〇2〇年丨 1月第4丨卷第 22 期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Nov. 2020, Vol. 41 , No. 22 tors and inllammaton factors. This will provide a new strategy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etinal neovascular diseases.【Key words】toll — like receptor 4;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01R animal m odel; TLR4 gene knockout mic.e; in-nammatorv factors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多种视网膜血管病变如 视网膜静脉阻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产 儿视网膜病变等共有的病理改变,是导致视力损害 的主要原因之一、1:■新生血管形成涉及到多种机 制,其中免疫炎症反应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乙酰肝素酶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活性因子表达的影响王静;吴婵;周睿;岑山;徐斌【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年(卷),期】2018(013)003【摘要】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PA)过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活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HPA参与调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HPA基因的过表达载体,转染HUVEC细胞.利用Western blot 检测HPA蛋白的过表达情况.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迁移实验检测HPA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HPA对Ang2和Tie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构建的HPA表达载体转染HUVEC细胞后可使HPA蛋白水平明显上调.随着转染时间的增加,HPA转染组的相对增殖率可达对照组的2~3倍.HPA 转染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HPA转染组的Ang2和Tie2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 HPA过表达可提高HUVE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血管活性分子Ang2和Tie2的表达,提示HPA可能通过调控Ang2/Tie2的表达来影响易损斑块内病理性血管新生.【总页数】6页(P213-218)【作者】王静;吴婵;周睿;岑山;徐斌【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免疫室;100038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10005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免疫室;10005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免疫室;100038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因沉默解离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殖、迁移以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J], 吕伯昌;刘蓓;刘静;杨新光;赵曦泉;朱忠桥2.慢病毒介导fgl2基因沉默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Ang-1、Ang-2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J], 郑振中;王亮;吴友平;殷然;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魏云锋3.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A375细胞增殖及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J], 于建斌;张岚;李琳;陈燕辉;张江安;陈奎生;张云汉4.梯度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Connexin43表达的影响 [J], 温朝玲;王安才5.鸢尾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TRPV4表达及增殖迁移的影响 [J], 焦杨;季利芬;史静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28西北国防医学杂志(MedJNDFNC)2009Oct.;30(5)Bevacizumab对视网膜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任兵,宋徽,罗英,高晓唯(解放军第474医院眼科,新疆鸟鲁未齐830013)·论著·[摘要]目的:探讨Bevacizumab对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对高氧诱导C57BL/6J小鼠视网膜超微结构损伤的治疗作用。
结果:高氧环境明显增加视网膜新生血管数量、损伤视网膜超微结构。
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可明显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高氧环境对视网膜的损伤。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预防视网膜超微结构的破坏。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超微结构;Bevacizumab【中图分类号]R7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622(2009)05-0328一03EffectofbevacizumabonretinalultrastructureRENBing,SONGHui,LUOYing,eta1.(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the474HospitalofPLA,Urumchi830013,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bevacizumabtheretinalultrastructure.Methods:TheefficacyofbevacizumabtherapybyintravitrealinjectionwasevaluatedfortheretinalultrastructureinjuryinducedbyhyperxiainC57BL/6Jmice.Results:Thenumberofretinalnewvesselswassignificantlyincreasedandtheretinaluhrastructurewasinjuredinhyperxiaenvironment.Thebevacizumabtherapyreducedthenumberofnewvesselsmarkedlyandinhibitedsignificantlytheretinaluhrastructureinjuryinducedbyhyperxia.Conclusion:Thebevacizumabcouldsuppresstheretinalneovascularizationandprotecttheretinalu]trastructureinhypoxiaenvironment.[Keywords]Retina;Neovascularization;Ultrastructure;Bevacizumab视网膜新生血管可反复出血,引起视网膜脱离,是患者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的重要因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氧诱导小鼠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孔怡淳;韩梅;赵堪兴【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年(卷),期】2006(024)004【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新生c57BL/6N小鼠高氧后相对低氧饲养,诱导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在出生后12 d、17 d摘除眼球,应用RT-PCR,Western Blot以及视网膜血管荧光灌注造影技术检测全视网膜VEGF mRNA、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程度.结果视网膜血管造影显示高氧造成血管发育受限,相对低氧后产生新生血管.伴随新生血管的发生,VEGF mRNA升高2.3倍;VEGF蛋白含量也升高7.3倍.结论VEGF表达改变与新生血管发生成正相关,其升高也是造成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机制之一.减少内源性VEGF表达可能成为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新方法.【总页数】4页(P407-410)【作者】孔怡淳;韩梅;赵堪兴【作者单位】300074,天津医科大学;300022,天津市眼科医院;300022,天津市眼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相关文献】1.小鼠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EphA2与 VEGF 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J], 黄文志;李倩庆;高宗银2.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变中血管新生和氧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J], 余增洋;龚陈媛;张国庆;季莉莉N1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底煜;张轶欧;杨飏;陈晓隆4.YAP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J], 杨军;周佳莹;董德坤;刘盈5.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在氧诱导大鼠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马玉胜;马锋伟;程美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吸氧浓度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魏二霞;柯晓云;陈慧;刘子彬;吴伟【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1(015)024【摘要】BACKGROUND: Oxyge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mature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but its scope of oxygen and the specific mechanism of retinopathy are not clear.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oxygen on neovascularization in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 of newborn rats.METHODS: Forty newly born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ir group (10 rats) was raised in air room. Fluctuation group 1, 2, 3 (10 rats) was exposed to cycles of 50%-20%, 40%-10%, 50%-10% for 14 days, respectively. Retinas were dissected and stained by adenosine-diphosphatase (ADPase) histochemistry for assessment of intraretinal vascular development and preretinal angiogenic vessel growth. Expression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were studied by Western-blot.RESULTS AND CONCLUSION: Retina flat-mounts presented increasing neovascular tufts, severity of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and the number of vascular nuclei extending from the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into the vitreous, as well as VEGF-expression in fluctuation group 2 and fluctuation group 3. There were no obviously neovascularization in the air and fluctuation 1 groups. This studysuggested that a small change in blood oxygen profile could trigger a disproportionate increase in subsequent neovascularization, accompanied by changes of retinal VEGF level. VEGF promote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The over-expression of VEGF plays a synergistic role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neovascularization. Partial pressure of inspiratory oxyge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tinopathy. Hypoxia may be more important for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retinopathy than hyperoxia.%背景:吸氧在早产儿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吸氧范围以及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不同氧环境在新生鼠视网膜病的作用.方法:将新生鼠40 只分为空气组、波动1,2,3 组,各10 只,分别以正常空气、浓度50% 、20% 变化氧气、40% 、10% 变化氧气、50% 、10% 变化氧气环境饲养.饲养14 d 后,视网膜铺片经ADP 酶染色和视网膜切片经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增生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视网膜铺片波动2,3 组新生血管钟点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气组和波动1 组,空气组和波动组1 组未见明显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证实了反复血氧浓度波动可导致新生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性病变,吸入氧浓度差的波动与病变程度有关;低氧比高氧对发生视网膜病变可能更重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总页数】4页(P4440-4443)【作者】魏二霞;柯晓云;陈慧;刘子彬;吴伟【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眼科,广东省广州市2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眼科,广东省广州市2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眼科,广东省广州市2510282;解放军第421医院,广东省广州市510310;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眼科,广东省广州市25102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不同糖浓度对新生鼠海马神经元GIuR2和PTEN表达的影响 [J], 陈拥彬;尧青;李素琴;李敏才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在新生鼠高氧肺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对肺发育的影响 [J], 陈平雄;齐芸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在高氧诱导新生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表达及其对肺发育的影响 [J], 王玲;封志纯;吕回4.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对肝癌细胞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J], 高明;褚成静;王雪雯5.不同吸氧方式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 [J], 王玉环;陈超;石文静;肖虹蕾;童蓓燕;周国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的可定量氧诱导法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潘琪琦;周容;刘晓铃【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年(卷),期】2008(026)007【摘要】目的建立简单的、成模效率高的可定量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C57BL/6小鼠模型.方法 89只C57BL/6乳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传统法和两种改良法建立模型,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母鼠死亡率、乳鼠存活率和成模率.随机取1只眼行视网膜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另1只眼行ADP酶法视网膜铺片,进行染色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与传统法相比,两种改良法母鼠死亡率低,乳鼠存活率和成模率较高.改良Ⅰ组视网膜平均每张切片突破内界膜增生细胞数和无灌注区相对面积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Ⅱ组与改良Ⅰ组比较,乳鼠存活率高,细胞增生和无灌注区明显且程度适中.结论两种改良法简单、稳定且高效,均能构建典型的可定量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改良法Ⅱ是适合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的一种方法.【总页数】4页(P486-489)【作者】潘琪琦;周容;刘晓铃【作者单位】325003,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病中心;325003,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病中心;325003,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病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相关文献】1.腹腔内注射L-精氨酸诱导法建立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的评价 [J], 魏国丽;郑学宝;刘强;周宇2.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良 [J], 丁小燕;梁小玲;谢素贞;朱晓波;唐仕波3.建立可定量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的探索 [J], 刘昳;梁晓玲;许传超;谢素贞;邝文辉;刘祖国4.定量氧致SD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制备 [J], 曾莉;王惠英5.四氧嘧啶诱导的实验性高血糖小鼠模型建立及其稳定性 [J], 陈琳;王宁;张琨;赵小伟;陈卫;何丽;欧阳康乐;司远仁;李超英;乐凯;茹琴;田香;熊琪;马宝苗;刘璐;吴日辉;邢俊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研究作者:唐松钟华红张国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用C57BL小鼠建立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动物模型,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成熟的研究对象。
方法:鼠龄为7天的新生C57BL小鼠随机分组,每组20只小鼠,将实验组小鼠置于密闭氧仓中饲养,氧仓连接氧浓度测量仪,保持氧箱内氧浓度为75±2%,5天后将小鼠取出置于常氧环境中饲养。
对照组小鼠置于普通空气中饲养。
两组小鼠均在出生后17天将小鼠处死,行眼球病理切片HE染色、视网膜新生血管细胞核计数及APD染色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情况。
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视网膜组织切片中,内界膜清晰、连续,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极少,平均每张切片中为1.2±0.75个。
实验组鼠视网膜组织切片中显示视网膜表面高低不平,较多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平均每张切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34.58±6.15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在视网膜铺片中对照组的视网膜血管发育成熟,自视盘发出向周边呈放射状均匀分布,血管形态及管径正常,分支血管发育良好。
实验组可见视网膜血管迂曲变细,分布紊乱、周边大量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芽形成。
结论:高氧诱导的小鼠可成功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可以作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的成熟动物模型。
【关键词】高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R7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23-0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指新生儿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类疾病,是导致新生儿失明的最重要原因。
[1,2]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目前国内外对于ROP的最佳治疗仍局限于对阈值或阈值前病变进行光凝或冷凝,尽管如此仍有10%~15%的重症患儿最终失明[3,4]。
血管生成素-1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张翀;陈蕾;李婷婷【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5(035)001【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体内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氧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高氧+100 mg·L-1Ang-1)、小剂量治疗组(高氧+50 mg·L-1Ang-1).前两组小鼠玻璃体内注射1 μL BSS,后两组小鼠玻璃体内分别注射1μL不同浓度的Ang-1.视网膜切片HE染色,计数并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切片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吸入高氧小鼠视网膜均可见突出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率为100%.高氧对照组可见突出细胞数为(24.69±2.61)个,大剂量治疗组为(6.56±1.37)个,小剂量治疗组为(10.83±1.81)个.大小剂量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新生血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在Ang-1治疗的两组中,随着剂量的加大,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逐渐加强.高氧对照组(4.50±0.22)、大剂量治疗组(3.29±0.18)、小剂量治疗组(3.81±0.16)视网膜各层中VEGF表达均较正常组(2.23±0.20)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氧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治疗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Ang-1能有效抑制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且能减少VEGF的合成和分泌,其抗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有关.【总页数】4页(P31-34)【作者】张翀;陈蕾;李婷婷【作者单位】110031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110001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110031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小干扰RNA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J], 孔怡淳;孙蓓;赵堪兴;韩梅;王玉川;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小干扰RNA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J], 孔怡淳;孙蓓;赵堪兴;韩梅;王玉川3.血管生成素-1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抑制作用 [J], 兰兰;惠延年;曾光伟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生成素对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J], 冯闯;刘学政5.组织蛋白酶B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J], 王永瑞;孔丽;王文娟;李宸宇;周国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皮抑素在小鼠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张美霞;张军军;严密【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6(37)4【摘要】目的观察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内皮抑素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建立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用正常同龄小鼠的视网膜作为对照,F ITC-dex tran视网膜造影整装铺片了解视网膜新生血管改变,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行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 lia l grow thfactor,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内皮抑素和VEGF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和正常视网膜中的表达。
结果F ITC-dex tran 血管造影视网膜铺片发现高氧组12 d小鼠视网膜血管普遍变细、小血管闭塞,在后极部形成大片无灌注区,17 d小鼠视网膜迂曲、扩张,部分闭塞小血管开放,高氧组小鼠视网膜切片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平均数(22.13±5.44)个与正常对照组(1.11±1.43)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视网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S和VEGF在正常小鼠的内核层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中的细胞浆表达,高氧组视网膜组中二者的表达均有升高,VEGF升高较ES显著。
结论内源性内皮抑素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表达虽有增高,但不足以抑制VEGF刺激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这可能为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产生的作用机理,增加内源性内皮抑素的表达有可能成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一种潜在的治疗措施。
【总页数】4页(P614-617)【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化/发病机制;内皮抑素;疾病模型;动物【作者】张美霞;张军军;严密【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眼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1【相关文献】1.血管抑素和内皮细胞抑制素在血管增生性皮肤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张平;李琳;李凯;程杨;姜琨;王向东;陈柳青;王玮蓁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氧诱导小鼠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孔怡淳;韩梅;赵堪兴3.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氧诱导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中的表达 [J], 李涛;丁小燕;谢素贞;马红婕;唐仕波4.内皮抑素抑制氧致视网膜病变小鼠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J], 张美霞;张军军;严密5.可定量的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 [J], 彭晓燕;陈大年;严密;邓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β-榄香烯抑制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底出现微血管病变、新生血管以及渗出等症状。
高氧是一种重要的诱因,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并使其破裂,造成出血和视力丧失。
目前,临床上采用激光和手术等方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求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
β-榄香烯是一种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保健功效。
近年来,研究发现β-榄香烯对于糖尿病和其并发症的治疗具有非常潜在的作用。
此外,一些初步的研究数据显示β-榄香烯还可以抑制体内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增殖,但对其抑制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尚未明确。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β-榄香烯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药物来应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β-榄香烯对于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可行性。
通过评估β-榄香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开发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实验动物:选用6周龄C57BL/6J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小鼠。
2、实验设计:对于每组小鼠,分别注射高氧处理1周,然后用β-榄香烯治疗2周。
其中,注射高氧组为阴性对照组;注射高氧+β-榄香烯(10、20、50 mg/kg)的分别为各组实验组;注射高氧+吉非替尼组为阳性对照组。
3、实验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Immunohistochemistry等技术测定眼球组织中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31(内皮细胞标志物)等指标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眼底图像学变化。
采用ELISA等技术测定小鼠血浆中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指标的含量。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认识β-榄香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为探索和开发新型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提供参考。
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CD105的表达李娟;李立;汤永强;王强【期刊名称】《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28)2【摘要】目的通过高氧诱导C57BL/6J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观察CD105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方法取出生后7d的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氧组,每组20只。
采用高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建立动物模型,H-E 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D105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建立成功。
高氧组小鼠CD105显著表达,积分光密度为(9985.63±1016.28)/鼠,阳性染色面积为(14246.61±6052.29)μm2/鼠,而正常对照组仅有微弱表达[积分光密度为(1625.36±638.44)/鼠,阳性染色面积为(3619.31±1760.03)μm2/鼠],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CD105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可能有一定作用,其检测对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定性、定量评估及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总页数】4页(P166-169)【关键词】CD105;视网膜疾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化【作者】李娟;李立;汤永强;王强【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高压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1【相关文献】1.激光诱导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中CD105的表达 [J], 王康孙;王玲;胡咏霞2.p21在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J], 韩金栋;郑华宾;袁志刚;颜华3.血管抑素对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转录激活蛋白表达的影响 [J], 孙旭芳;曾水清;张虹;项楠;杨红;李小青4.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鼠中血管生成素2及酪氨酸激酶受体表达的研究[J], 孙旭芳;曾水清;张虹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在高氧诱导新生鼠视网膜异常新生血管化模型中的表达 [J], 张志华;蒋犁;乔立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夜间光照对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孙荣;陈长征;邢怡桥;许玲;王玲丽;周霞【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年(卷),期】2012(030)007【摘要】背景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病理学基础,预防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缓解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的损害程度。
研究表明夜间睡眠时给予光照可能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有利,但其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无影响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夜间光照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将64只SPF级新生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夜间光照组、OIR模型组、OIR联合夜间光照组,每组16只小鼠。
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小鼠生长于正常空气(氧体积分数21%);OIR模型组和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小鼠于出生后第7天置于高氧环境(75%±2%)生长,出生第12天调整氧体积分数为正常;OIR联合夜间光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于出生后第12~17天给予夜间光照,光照度为100lx。
各组小鼠均于出生后第17天摘除眼球,采用ADP酶法制备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情况;视网膜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各组视网膜中VEGFmRNA的表达。
实验动物的使用和喂养遵循ARVO声明。
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均无明显差异。
OIR模型组视网膜铺片显示视网膜中央部大片无血管区,大量结构异常的新生血管形成。
与OIR模型组相比,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面积以及新生血管分布密度减少。
在实验后第17天时,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97±0.83)个和(1.00±0.72)个,OIR模型组为(38.57±5.01)个,而OIR联合夜问光照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16.92±3.39)个,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767,P=0.000),OIR联合夜间光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少于OIR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46,P〈O.01)。
改良的可定量氧诱导法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视网膜新生血管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也是糖尿病性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光治疗、注射剂量可控的药物以及手术方法。
然而,目前的治疗方案并不能完全治愈该病,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建立可靠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改良的可定量氧诱导法来建立小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新生血管模型,并对其进行临床应用的前期实验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将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小鼠进行高脂饮食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2.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新生血管的表达;3. 利用改良的可定量氧诱导法刺激模型组小鼠的视网膜,并观察和记录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情况;4. 采用电镜、MRI等技术对小鼠的视网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
四、预期成果1. 建立可行的小鼠糖尿病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可供后续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估的实验使用;2. 提供了一种改良的可定量氧诱导法的建立方法,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手段;3. 为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治疗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支持。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研究重点:建立小鼠糖尿病性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收集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研究难点:改良可定量氧诱导法的建立和改进,同时,在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合理处理好高脂饮食的摄入量和糖尿病病情的进展,以使小鼠模型更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相关受体视网膜新生血管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至今尚未阐明。
本文主要对近几年Fas-Fasl、嘌呤受体、Robo家族蛋白等三方面关于RNV受体的研究作一综述。
标签:视网膜新生血管;受体;配体视网膜新生血管与眼部的多种疾病有关,常导致视力丧失。
众所周知,受、配体的结合在分子信号的传导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就近几年来RNV受体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FasFas是神经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的一种跨膜蛋白,与其配体FasL结合,通过FADD与Daxx两条独立的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基础实验表明在FasL变异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发现Fas-FasL相互作用可以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程度。
但使用Fas的激动剂Jo2或可溶性的FasL给予玻璃体内注射,结果均未发现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分析原因可能是给予的剂量不足[1-2]。
在临床实验中,分析AMD和非AMD患者的血浆可溶性FasL的浓度,结果表明浓度随着年龄和AMD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说明可溶性的FasL参与了AMD的发展,并且作为潜在血清标志物监测疾病的进展[3]。
2 嘌呤受体1978年,Burnstock根据嘌呤受体对腺苷和ATP的选择性亲和力将它们区分成P1,P2两大类型。
八十年代,人们又逐渐认识到P2 受体包括P2X和P2Y两大受体家族。
研究发现P2X7激活后,视网膜血液流速和功能都会变弱。
激活的P2X7导致视网膜血流循环紊乱参与了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可引起失明,高糖状态下胞吐作用释放的ATP增加并且减少ATP的胞外降解,改变了视网膜的purinergic信号传导系统,ATP激活的purinergic receptor参与视网膜的炎症反应[4]。
可能导致了DR的新生血管。
Sarman S[5]等研究氧诱导的RNV模型中嘌呤受体P2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嘌呤受体P2Y2和P2X2在正常血管发展和氧诱导视网膜增生血管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