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谐波参数对电压波动的影响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78.47 KB
- 文档页数:5
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与产生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与产生谐波指的是频率为基波频率的倍数的电信号成分,在电力系统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电力设备的非线性负载、电子设备的交流-直流变换等。
虽然谐波信号的功率一般较低,但由于其具有频率较高、波形失真的特点,对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的运行安全和电能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一、对电力设备的危害1.导致设备过热:谐波信号导致电流和电压波形失真,使电力设备的磁路饱和,导致设备出现额外的损耗,产生额外的热量,从而导致设备过热、老化、性能降低。
2.损害设备绝缘:谐波会提高设备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使设备的绝缘等级下降,从而导致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降低。
3.损伤电动机:谐波信号会使电动机的转矩波形失真,加剧机械振动,引起转子的加速损伤或者负载不平衡问题,从而降低电动机的性能。
4.降低电力设备的寿命:谐波会使电力设备的运行稳定性降低,电力设备的寿命也随之降低。
二、对电能质量的危害1.导致电能损耗:谐波会使电能的传输损耗增大,电能的利用效率降低,从而造成电能浪费。
2.引起电压波动:谐波会使电源电压的总谐波畸变THD值增大,从而导致电源电压的变化、波动明显。
3.引起电流不平衡:谐波信号会加剧相间电流之间的差异,导致电流的不平衡问题,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性能。
4.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谐波会使电力系统的总谐波畸变THD值较大,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为减小谐波的危害,可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适当的电力设备,如交流电动机、逆变器、电子变压器等,以减小非线性负载对电力系统产生的谐波。
2.配置滤波器装置,用于消除电力系统中的谐波信号。
3.加强电力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延长设备的寿命,减少谐波产生的数量。
4.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如改善电力系统的谐波阻抗,减小电力系统的谐波电流等。
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与产生电力系统中的谐波是由于电力设备的非线性特性引起的。
在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包括对电力设备的损坏、电能质量的恶化以及对用户的影响等方面。
谐波的产生与非线性负载、电力设备的设计及运行、电网接地等因素有关。
谐波对电力设备的损坏是谐波危害的主要方面之一。
谐波会引起设备的绝缘老化、过热、机械振动等问题。
尤其是对于变压器和电动机等设备来说,由于谐波的存在会引起电流和电压的畸变,导致设备的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引发设备的故障和停机。
此外,谐波还会引起电容器的谐振和过电压问题,增加电力设备的工作负荷,缩短其使用寿命。
谐波对电能质量的恶化也是谐波危害的重要方面之一。
谐波会导致电能质量的下降,主要表现为电压和电流的畸变,波形失真,功率因数的下降等。
这不仅会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还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造成影响。
谐波还会引起电力设备的谐振现象,导致设备振动,造成噪音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谐波对用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力质量的下降和对电子设备的损坏。
谐波会引起电压的波动和电流的畸变,导致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受到干扰,增加设备的故障率,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尤其是对于一些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来说,如计算机、通讯设备、医疗设备等,谐波对其正常工作的影响更为显著。
此外,谐波还会导致电能的浪费,增加用户的用电成本。
谐波的产生与非线性负载、电力设备的设计及运行、电网接地等因素有关。
非线性负载是产生谐波的主要原因之一。
非线性负载如电子设备、电力电子器件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非线性电流,其含有大量谐波成分。
此外,电力设备的设计及运行也会引起谐波的产生,如电容器的谐振,变压器的匝间谐振等。
而电网的接地情况也会影响谐波的产生和传播,如电网的接地方式不当会引起谐波回流和间接接触问题。
为了减少谐波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合理选择电力设备和设备的工作参数来降低其谐波产生的概率。
其次,可以采用滤波器等设备对谐波进行抑制和补偿。
电力系统中谐波分析与治理在当今高度依赖电力的社会中,电力系统的稳定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然而,谐波问题却成为了影响电力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谐波的存在不仅会降低电能质量,还可能对电力设备造成损害,增加能耗,甚至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对电力系统中的谐波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谐波的产生谐波是指频率为基波频率整数倍的正弦波分量。
在电力系统中,谐波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非线性负载电力系统中的许多负载,如电力电子设备(如变频器、整流器、逆变器等)、电弧炉、荧光灯等,其电流与电压之间不是线性关系,从而导致电流发生畸变,产生谐波。
2、电力变压器变压器的铁芯饱和特性会导致磁化电流出现尖顶波形,进而产生谐波。
3、发电机由于发电机的三相绕组在制作上很难做到绝对对称,以及铁芯的不均匀等因素,也会产生少量的谐波。
二、谐波的危害谐波对电力系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增加电能损耗谐波电流在电力线路中流动时,会增加线路的电阻损耗和涡流损耗,导致电能的浪费。
2、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谐波会使电机产生额外的转矩脉动和发热,降低电机的效率和使用寿命;对电容器来说,谐波可能导致其过电流和过电压,甚至损坏;对于变压器,谐波会增加铁芯损耗和绕组的发热。
3、干扰通信系统谐波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导致信号失真、误码率增加等问题。
4、降低电能质量谐波会使电压和电流波形发生畸变,导致电压波动、闪变等问题,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谐波的分析方法为了有效地治理谐波,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测量。
常见的谐波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傅里叶变换这是谐波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周期性信号进行傅里叶级数展开,可以得到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
2、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FT 是一种快速计算傅里叶变换的算法,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适用于对大量数据的实时分析。
谐波对电力系统设备的影响一、谐波对电力变压器的哪些影响?1、谐波电流使变压器的铜耗增加,引起局部过热、振动、噪声增大、绕组附加发热等。
2、谐波电压引起的附加损耗使变压器的磁滞与涡流损耗增加,当系统运行电压偏高或三相不对称时,励磁电流中的谐波分量增加,绝缘材料承受的电气应力增大,影响绝缘的局部放电的介质增大。
对三角形连接的绕组,零序性谐波在绕组形成环流,使绕组温度升高。
3、变压器励磁电流中含谐波电流,引起合闸涌流中谐波电流过大,这种谐波电流在发生谐振时的条件下对变压器的平安运行将造成威胁。
二、谐波对电力避雷器有哪些影响?变电站大容量,高电压的变压器由于合闸涌流的过程时间比拟长,能够延续数秒或更长的时间,有时还会引起谐振过电压,并使相关避雷器的放电时间过长而受到损坏。
这一问题对选择保护高压滤波器中电感或电容用的避雷器参数带来较大的困难。
三、谐波对输电线路有哪些影响?1、谐波污染增加了输电线路的损耗。
输电线路中的谐波电流加上集肤效应的影响将产生附加损耗,使得输电线路损耗增加。
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三相不对称运行时,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线损的增加龙为显著。
2、谐波污染增大了中性线电流,引起中性点漂移。
在低压配电网络中,零序电流的零序的谐波电流(3次、6次、9次……)不仅会引起中性线电流大大增加,造成过负荷发热,使损耗增加,而且产生压降,引起零电位漂移降低了供电的电能质量。
四、谐波对电力电容器有哪些影响当配电系统非线性用电负荷比重较大,并联电容器组投入时,一方面由于电容器组的谐波阻抗小,注入电容器组的谐波电流大,使电容器负荷而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当电容器组的谐波容抗与系统等效谐波感抗相等而发生谐振时,引起电容器谐波电流严重放大使电容器过热而损坏。
因此,电压谐波和电流谐波超标都会使电容器的工作电流增大日出现异常,例如:对于常用自愈试并联电容器,其允许过电流倍数是1.3倍频定电流,当电容器的电流超过这一限值时,将会造成损坏事故。
分合闸电磁铁的电压波动与谐波分析电磁铁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装置,广泛应用于分合闸操作中。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电压波动和谐波等问题,本文将对分合闸电磁铁的电压波动与谐波进行分析。
一、电压波动的原因分合闸电磁铁的电压波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引起:1.电源品质差:电源品质差会导致电压不稳定,特别是在电网负荷较大的情况下,电源容易出现电压波动,直接影响到电磁铁的正常工作。
2.线路负载不均:线路负载不均会导致电流波动,从而引起电压的波动。
在分合闸操作中,电磁铁需要消耗大量电流,当其他负载在同一线路上时,会对电压造成一定的影响。
3.电磁铁的电阻变化:在电磁铁通电的过程中,电磁铁的电阻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流的波动,间接影响到电压稳定性。
二、电压波动的影响电压波动对分合闸电磁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不稳定:电压波动会导致电磁铁的工作不稳定,可能出现误动或者无法分合闸的情况,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2.寿命缩短:频繁的电压波动会使电磁铁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冲击,加速其老化速度,缩短使用寿命。
3.功耗增加:电压波动会使电磁铁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来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增加了功耗,对电网和设备造成了负担。
三、谐波对电磁铁的影响除了电压波动外,谐波也是分合闸电磁铁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谐波是指周期性的周期低于或高于基波的电流或电压成分。
1.电磁铁加热:由于谐波电流的存在,电磁铁容易产生附加损耗,使温度升高,从而影响电磁铁的性能和寿命。
2.电磁干扰:谐波电流会引起电磁干扰,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尤其是在分合闸操作时,电磁铁会产生较高的电压和电流,谐波会加剧干扰。
3.系统中谐波放大:谐波电流会在电网中传播,并引起谐波放大效应,可能导致其他设备受谐波影响而工作异常。
四、解决电压波动与谐波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分合闸电磁铁的电压波动与谐波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电源改进:优化电源系统,提升电源质量,确保电压的稳定性和纹波系数合理,避免电磁铁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电源波动的影响。
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分析技术及应用教程简介:在电力系统中,谐波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质量监测与评估、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谐波滤波器的设计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中谐波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的谐波分析方法以及谐波分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一、谐波分析的基本原理1.1 谐波的概念谐波是指波形与基波具有相同频率但具有不同幅值和相位的波形。
在电力系统中,谐波是由非线性负载和电力设备引起的。
常见的负载谐波包括电弧炉、变频器、电子设备等。
1.2 谐波分析的原理谐波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信号经过傅里叶变换,将复杂的波形分解为一系列的正弦波,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各个谐波分量的频率、幅值和相位。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估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优化。
二、谐波分析方法2.1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快速傅里叶变换是最常用的谐波分析方法之一,它可以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
通过FFT分析,可以得到电力系统中各个谐波分量的频率、幅值和相位,并进一步计算谐波总畸变率(THD)等参数。
FFT算法的优势在于高速、高效,并且可以利用现有的计算平台进行实时分析。
2.2 小波变换小波变换是一种时频分析方法,可以同时提供时间域和频域信息。
相比于FFT,小波变换在时域和频域的分辨率上更具优势,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瞬态过程和短时谐波。
小波变换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3 自适应滤波器法自适应滤波器法结合了信号处理和协方差分析原理,可以自动识别和消除电力系统中的谐波。
通过建立自适应滤波器,可以实时跟踪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分量,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滤波补偿。
自适应滤波器法在电力系统的谐波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谐波分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3.1 电力质量监测与评估谐波对电力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会导致电压波动、电流畸变、设备损坏等问题。
通过谐波分析,可以准确评估电力系统中的谐波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改善电力质量。
1、高次谐波能使电网的电压与电流波形发生畸变,另外相同频率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要产生同次谐波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从而降低电网电压,增加线路损耗,浪费电网容量,2、影响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设备,谐波注入电网时容易造成变电站高压电容过电流和过负荷,在谐波场合下,电容柜无法正常投切,更严重的请况下,电容柜会将电网谐波进一步放大。
3、影响设备的稳定性,尤其是对继电保护装置,危害特大。
4、谐波的存在会造成异步电动机效率下降,噪声增大;使低压开关设备产生误动作;对工业企业自动化的正常通讯造成干扰,影响电力电子计量设备的准确性。
5、谐波的存在会使电力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增加,直接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容量和使用效率;还会造成变压器噪声增加,缩短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谐波对公用电网和其他系统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企业的电力运行成本由于谐波不经治理是无法自然消除的,因此大量谐波电压电流在电网中游荡并积累叠加导致线路损耗增加、电力设备过热,从而加大了电力运行成本,增加了电费的支出。
2、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谐波电压在许多情况下能使正弦波变得更尖,不仅导致变压器、电容器等电气设备的磁滞及涡流损耗增加,而且使绝缘材料承受的电应力增大。
谐波电流能使变压器的铜耗增加,所以变压器在严重的谐波负荷下将产生局部过热,噪声增大,从而加速绝缘老化,大大缩短了变压器、电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供电可靠性,极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断电的严重后果。
3、引发供电事故的发生电网中含有大量的谐波源(变频或整流设备)以及电力电容器、变压器、电缆、电动机等负荷,这些电气设备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极易构成串联或并联的谐振条件。
当电网参数配合不利时,在一定的频率下,形成谐波振荡,产生过电压或过电流,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如不加以治理极易引发输配电事故的发生。
4、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对旋转的发电机、电动机,由于谐波电流或谐波电压在定子绕组、转子回路及铁芯中产生附加损耗,从而降低发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更为严重的是谐波振荡容易使汽轮发电机产生震荡力矩,可能引起机械共振,造成汽轮机叶片扭曲及产生疲劳循环,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电力系统的谐振与谐波分析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能供应。
然而,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谐振与谐波问题常常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和设备的损坏,因此对电力系统的谐振与谐波进行分析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谐振是指电力系统中的电容、电感和电阻等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电压或电流的周期性振荡现象。
谐振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的频率偏离标准值,甚至引起系统的不稳定和设备的损坏。
为了分析和控制谐振问题,我们需要了解电力系统中的谐振机理和谐振的影响因素。
谐振机理主要涉及电力系统中的电容、电感和电阻等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电容和电感元件之间的谐振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谐振现象就会发生。
这种谐振现象可能会导致电压或电流的不稳定振荡,进而引起设备的损坏。
因此,我们需要对电力系统中的谐振频率进行分析和控制,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谐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电力系统中的元件参数、系统拓扑结构和外部扰动等。
元件参数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谐振频率的大小和位置,因此我们需要对电力系统中的元件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和控制。
此外,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也会对谐振频率产生影响,因为不同的拓扑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电容和电感的连接方式。
最后,外部扰动如电力负荷的突变和电源的波动等也会引起谐振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对外部扰动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控制。
除了谐振问题外,谐波问题也是电力系统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谐波是指电力系统中频率为整数倍于基波频率的非线性电压或电流成分。
谐波问题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失真,进而引起设备的损坏和电能的浪费。
因此,对电力系统中的谐波进行分析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谐波的分析和控制需要了解电力系统中的非线性元件和谐波滤波器等技术。
非线性元件如电力电子器件和非线性负载等会引起谐波的产生,因此我们需要对非线性元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
此外,谐波滤波器可以用来抑制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它通过选择合适的频率响应特性来实现谐波的消除。
电力谐波和间谐波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电气波动现象,它们的参数是衡量电力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电力谐波是指电流或电压波形发生非正弦变化的现象,而间谐波则是指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的谐波。
电力谐波的参数主要包括谐波含量、谐波电压(电流)百分比、总谐波失真(THD)等。
这些参数反映了电力系统中谐波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以及系统对谐波的承受能力。
具体来说,谐波含量是指电力系统中的谐波电流或电压的次数和幅度。
较高的谐波含量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功率损耗增加,设备发热,甚至引发电气火灾等安全问题。
因此,电力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抗谐波能力,以避免因谐波含量过高而导致的系统故障。
谐波电压(电流)百分比是衡量电力系统对谐波的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较高的谐波电压(电流)百分比可能导致电力设备的额外损耗,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引发电气火灾等安全问题。
因此,电力系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抑制谐波,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总谐波失真(THD)是衡量电力系统中谐波对系统性能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较高的总谐波失真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功率损耗增加,设备发热,甚至引发电气火灾等安全问题。
同时,总谐波失真还可能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电力系统的控制精度下降,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
间谐波是电力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谐波,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整数倍。
间谐波的参数主要包括间谐波含量、间谐波电压(电流)百分比等。
较高的间谐波含量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功率损耗增加,设备发热等问题,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电力系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抑制间谐波,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总之,电力谐波和间谐波参数是衡量电力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抑制它们,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电能质量三要素的要求电能质量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其三要素包括电压、波形和频率。
在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导致供电中断、设备损坏、生产效率下降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电能质量的三要素提出明确的要求,有助于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电压要求电压是电能质量中最基本的要求,直接影响到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
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三相不平衡等都是电压质量的主要问题。
(1)电压偏差:电压偏差包括电压下跌和电压上升,超过一定的范围会对用电设备产生影响。
我国对电压偏差的标准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不同用电负荷和设备的要求,电压偏差有不同的允许范围。
(2)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波动和闪变主要发生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由负荷变化、线路故障等原因引起。
电压波动会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而闪变则可能导致照明设备的光照强度波动,影响视觉效果。
(3)电压三相不平衡:电压三相不平衡是指三相电压之间的差异,超过一定程度会引发电力系统的不稳定,对设备运行产生影响。
电能质量标准对电压三相不平衡有明确的要求,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平衡运行。
2.波形要求波形质量是电能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谐波和间谐波。
(1)谐波:谐波是电能质量中的常见问题,产生于非线性负载设备和电力系统的故障。
谐波会对电力系统造成附加损耗、设备过热、绝缘老化等危害,严重时还会导致电力系统故障。
(2)间谐波:间谐波是频率位于基波频率附近的电压或电流波形,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较小,但长时间存在仍可能对设备产生损害。
3.频率要求频率是电能质量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频率偏差和频率波动是频率质量的主要问题。
(1)频率偏差:频率偏差通常由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发电机故障等原因引起。
我国对频率偏差的标准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频率偏差应在±0.2Hz范围内。
(2)频率波动:频率波动是指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频率的短暂变化,通常由负荷波动、发电机输出变化等因素引起。
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波动与谐波分析与优化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它为各个行业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供应。
然而,在电力系统中,常常存在电压波动和谐波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电能质量以及用户设备的稳定性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波动与谐波进行分析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电压波动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它通常是由于负载变化或故障引起的,例如大型电机的启动和停止、电弧炉的接通和断开等。
电压波动会对灵敏的电子设备和灯具造成影响,进而导致设备的短暂失效或者减少寿命。
因此,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波动进行合理的分析和优化非常重要。
谐波是电力系统中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谐波是指电压或电流信号中频率是基波频率的整数倍的成分。
谐波主要由非线性负载引起,例如电弧炉、变频器和电子设备等。
谐波会导致电力系统中电流增大、变压器过热、电能表读数错误等问题。
因此,谐波分析和优化是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为了解决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波动和谐波问题,首先需要进行分析。
在电压波动分析中,可以采用电能质量监测仪来连续记录和分析电压的变化。
通过对波动频率和振幅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产生波动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在谐波分析中,可以使用谐波分析仪来检测和测量电压和电流中的谐波成分。
通过对谐波的频率、幅值和相位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谐波的来源和影响程度。
在进行电压波动和谐波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措施来改善电力系统的性能。
对于电压波动问题,可以采用合适的补偿装置,例如电压稳定器和无间歇电源系统等,来提高电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于谐波问题,可以采用滤波器和变压器来限制谐波的传播和衰减,从而减少谐波对电力系统和用户设备的影响。
此外,在电压波动和谐波优化中,还可以采用智能电网技术和新能源集成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谐波,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优化。
新能源集成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与电力系统集成,从而缓解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波动和谐波问题。
2024年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与产生电网谐波造成电网污染,正弦电压波形畸变,使电力系统的发供用电设备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和故障,情况日趋严重。
本文全面论述了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及产生情况,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谐波的危害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供配电线路的危害(1)影响线路的稳定运行供配电系统中的电力线路与电力变压器一般采用电磁式继电器、感应式继电器或晶体管继电器予以检测保护,使得在故障情况下保证线路与设备的安全。
但由于电磁式继电器与感应式继电器对10%以下含量高达40%时又导致继电保护误动作,因而在谐波影响下不能全面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
晶体管继电器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由于采用了整流取样电路,容易受谐波影响,产生误动或拒动。
这样,谐波将严重威胁供配电系统的稳定与安全运行。
(2)影响电网的质量电力系统中的谐波能使电网的电压与电流波形发生畸变。
如民用配电系统中的中性线,由于荧光灯、调光灯、计算机等负载,会产生大量的奇次谐波,其中3次谐波的含量较多,可达40%;三相配电线路中,相线上的3的整数倍谐波在中性线上会叠加,使中性线的电流值可能超过相线上的电流。
另外,相同频率的谐波电压与谐波电流要产生同次谐波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从而降低电网电压,浪费电网的容量。
2.对电力设备的危害对电力电容器的危害当电网存在谐波时,投入电容器后其端电压增大,通过电容器的电流增加得更大,使电容器损耗功率增加。
对于膜纸复合介质电容器,虽然允许有谐波时的损耗功率为无谐波时损耗功率的1.38倍;对于全膜电容器允许有谐波时的损耗功率为无谐波时的1.43倍,但如果谐波含量较高,超出电容器允许条件,就会使电容器过电流和过负荷,损耗功率超过上述值,使电容器异常发热,在电场和温度的作用下绝缘介质会加速老化。
尤其是电容器投入在电压已经畸变的电网中时,还可能使电网的谐波加剧,即产生谐波扩大现象。
另外,谐波的存在往往使电压呈现尖顶波形,尖顶电压波易在介质中诱发局部放电,且由于电压变化率大,局部放电强度大,对绝缘介质更能起到加速老化的作用,从而缩短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电力系统的间谐波及其国家标准林海雪0引言目前电力系统的谐波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通常的谐波一般指频率为工频(基波频率)整数倍的正弦成分。
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1993)只对这类谐波规定了限值和测试方法,而对于间谐波(interharmonics),2009年颁布了国标《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GB/T 24337-2009),但是相关的文献资料却很少,又缺乏测量手段,人们对其关注度较低。
实际上间谐波及其影响广泛存在于电力系统中。
随着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智能电网的发展,电网中电磁干扰更趋复杂化,间谐波将会成为严重的问题。
本文就间谐波的来源、影响以及标准进行简要分析和介绍,使相关技术人员对此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以利于对国标的理解和贯彻执行,避免对相关问题的误判。
1间谐波的来源1.1波动负载所谓间谐波是指非整数倍基波频率的谐波,这类谐波可以是离散频谱的或连续频谱的。
根据傅立叶分解理论,周期性的非正弦量只能分解出(或产生)整数次的谐波。
实际上许多负载(不论是线性的或是非线性的)是波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工频,“周期性”的前提已不存在,因而用傅立叶理论分析的结果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实际。
为了说明此问题,假定有某一调幅波电压由式(2)可以看出,经角频率为Ω的调幅波电压McosΩt调制后,从u(t)的频谱看,除了稳态电压中角频率为hω成分外,各次谐波(包括基波)中增加了旁频(hω±Ω)成分,其幅值均为M/2。
某些负载也可能频率(或相位)也是波动的,这种波动自然就形成间谐波成分,无须专门分析。
实际上,调幅波很可能存在多个频率成分(设为n个),则按式(1)调制的结果为各次谐波(包括基波)均增加n对(即2n个)旁频成分,这些旁频成分就是间谐波。
1.2电弧类负载电弧的伏安特性是高度的非线性而且又是波动的,这类负载主要有电弧炉、电弧焊机、具有磁力镇流器的放电类型的照明。
简述电能质量中谐波的指标及影响作者:胡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3期摘要:本文根据接触到的工程从多方面总结归纳了谐波的影响,并结合工程进行了谐波含有率、谐波电流的计算。
方便以后工作中能优化设计,考虑问题全面,是对本阶段工作的总结。
关键词:公共连接点;基波;谐波;谐波次数;谐波含量;谐波含有率;谐波源1 谐波的含义及指标在复杂的周期性振荡中,包含基波和谐波。
和该振荡最长周期相等的正弦波分量称为基波。
相应于这个周期的频率称为基本频率。
频率等于基本频率的整倍数的正弦波分量称为谐波。
非正弦波的电压或电流有效值等于基波和各次谐波电压或电流有效值的方均根值。
1.1 谐波的计算及国家规定各项指标谐波电压限值:公用电网谐波电压(相电压)参见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T14549-1993表一。
1.2 谐波电流允许值公共连接点:用户接入公共电网的连接处。
公共连接点的全部用户间该点注入的谐波电流分量(方均根值)不应超过公共电网谐波GB/T14549-1993表二中规定的允许值。
当公共连接点处的最小短路容量不同意基准短路容量(表二)时,表二中的谐波电流允许值的换算见修正公式,式中:Sk1-公共连接点的最小短路容量,MVA;Sk2-基准短路容量,MVA;Ihp-表二中的第h次谐波电流允许值,A。
1.3 在公共连接点处第i个用户的第h次谐波电流允许值(Ihi)按下式计算:式中:Ih-按换算公式换算的第h次谐电流允许值,A;Si-第i个用户的用电协议容量,MVA;St-公共连接点的供电设备容量,MVA;a-相位叠加系数,按表三取值。
谐波的相位叠加系数参见电能质量公共电网谐波GB/T14549-1993表三。
1.4 谐波电流及畸变率的计算以工程实例为计算:假设某一变电所低压侧供电容量为26kVA,电压380V的三相非线性负载供电,若供电线路电流为42A,计算此线路电流谐波畸变率THD11.5 三相平衡系统中中性线的选择计算在三相平衡系统中,有可能存在谐波电流,影响最显著的是三次谐波电流。
谐波对供电线路的影响变频器属于非线性负荷,它从电网吸收非正弦电流,引起电网电压畸变,它既是一个谐波源,又是一个谐波接收者。
作为谐波源,它对各种电气设备,自动装置、计算机、计量仪器以及通信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供电线路来说,由于谐波的作用,恶化了电网质量指标,降低了电网的可靠性,增加了电网损失,缩短了电气设备的寿命。
其产生的主要危害有:(1)增加了电网中发生谐振的可能性,从而造成很高的过电流或过电压而引发事故的危险性。
(2)增加附加损耗,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3)使电气设备(旋转电机、电容器、变压器等)运行不正常,加速绝缘老化,从而缩短它们的使用寿命。
(4)使测量和计量仪器、仪表、自动装置、计算机系统,以及许多用电设备运转不正常或者不能正常动作或操作。
(5)干扰通信系统,降低信号的传输质量,破坏信号的正常传递,甚至损坏通信设备。
(6)某些情况下,它不仅产生谐波,而且还引起供电电压波动和闪变,甚至引起三相电压不平衡,会危及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并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用电和周边用户。
要降低谐波的影响程度,可以采取各种措施,但对于变频器来说,主要是在其回路中加装交流电抗器。
普通异步电动机与变频电机的区别一、普通异步电动机都是按恒频恒压设计的,不可能完全适应变频调速的要求。
以下为变频器对电机的影响1、电动机的效率和温升的问题不论那种形式的变频器,在运行中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谐波电压和电流,使电动机在非正弦电压、电流下运行。
拒资料介绍,以目前普遍使用的正弦波PWM型变频器为例,其低次谐波基本为零,剩下的比载波频率大一倍左右的高次谐波分量为:2u+1(u为调制比)。
高次谐波会引起电动机定子铜耗、转子铜(铝)耗、铁耗及附加损耗的增加,最为显著的是转子铜(铝)耗。
因为异步电动机是以接近于基波频率所对应的同步转速旋转的,因此,高次谐波电压以较大的转差切割转子导条后,便会产生很大的转子损耗。
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因集肤效应所产生的附加铜耗。
电网电压波动及谐波对设备的影响及应对方法电压波动份电压偏低和电压偏高,谐波的产生同样对设备,尤其是带有整流、变频、逆变等部分的设备有相当大的影响,处理起来很头疼,现综合网上其它专家以及国标给出的解释,综合概括如下:电压偏低问题电压偏低主要原因有:(1)线路导线截面小。
由于对负荷预测不准,导致导线截面选择过小,负荷发展较快,线路截面已不能满足载流量的要求。
(2)无功补偿容量不足。
由于低压电力网中有大量异步电动机和配电变压器,而且负载率不高,无功负荷相对比较高,所以自然功率因数偏低。
当补偿并联电容器容量不足时,导致线路输送大量无功功率,而产生电压损耗,引起电压偏低。
(3)10kV或低压配电线路供电半径长。
当供电半径超过合理的长度时,线路末端电压损耗太大,导致电压偏低。
(4)负荷特别集中,造成各级电网电压偏低。
(5)电网中现有主变压器,有载调压装置投运率低或调压操作不及时。
(6)用户所用配变容量小,负荷高峰时出现了超负荷情况,产生电压波动。
(7)由于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载不平衡,引起中性点电压位移,造成负载轻的一相电压偏高,而负载重的一相电压偏低。
电压偏高问题线路结构进一步优化,即配电线路导线截面增大、供电半径相对缩短、无功补偿容量增加,而伴随着产生新的问题,一部分低压用户电压偏高。
例如近两个月,10个D类电压监测点记录的数据显示:电压超高时间50.5%、超低时间1.4%、合格时间48.1%,且二次侧最高电压高达269V。
为什么会发生以上情况呢?分析其中原因,总结如下:(1)变压器分接头位置不合理。
配变出厂时分接头在额定分头,即II分头,但用户为了保证配变二次电压较高,将分头调到III分头的位置,造成用户电压偏高。
当变电所10kV出口电压在规定范围的上限时,配变二次出口最高电压可到258.4V;当变电所少数情况下瞬时电压高于允许值,二次最高电压可高达269V。
(2)由于有些10kV配电线路负荷波动很大,而线路中又安装了大量的无功补偿电容,当负荷较小时,在线路上形成过补偿,导致10kV线路电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