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轮胎特保案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8
13级***作业,案件分析中美轮胎特保案一、简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09年6月29日提出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根据程序,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
2010年12月13日,WTO驳回中国提出的美国对其销美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的申诉,仲裁小组表示美国在2009年9月对中国销美轮胎采取“过渡性质保护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未违反WTO规定。
2011年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败诉。
二、产生原因:美国轮胎资本家与美国轮胎工人之间发生了劳资纠纷。
代表美国15000名轮胎工人利益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制裁从中国进口的轮胎,是因为这些中国进口轮胎中包括了美国外逃轮胎资本家所生产的轮胎。
由此,美国劳资双方的斗争演变成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
美国轮胎产业资本为了抢占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大规模地向中国这样的低成本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一方面是由资本渴求利润的本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全球化的潮流使其得以实现的。
但是,资本的逐利性、资本家的贪婪和自私自利总是要侵害工人利益,进而损害国家利益的。
利益受到侵害的工人和工会,如果只是要求资本家别关闭工厂、别让工人失业,要维护社会稳定、要保护国家利益等等,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与在美国本土开厂生产轮胎相比较,在中国这样的低成本国家或地区开厂生产轮胎,美国轮胎资本家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关闭美国本土的工厂,美国轮胎工人立即失去“工资”。
美国轮胎工人失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进而损害了美国国家的利益。
但是,美国轮胎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其不可能考虑美国工人的利益和美国国家的利益。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流动全球化的潮流中,在中国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帮助下,美国轮胎资本大规模向中国转移,投资开厂,生产的轮胎再向美国市场出口,从而获得高额的利润。
中美轮胎特保案案例陈述中美轮胎特保案被称为“奥巴马时代中美贸易保护第一案”。
“特保”是俗称,指的是《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
此条规定,在特定情况下,WTO成员可以限制中国产品进口。
这条规定类似于保障措施,但仅针对中国,是一种特殊保障措施,因此被俗称为“特保”。
美国为了适用这一条款,在其国内法《1974年贸易法》中增加了相应的第421节;美国此番实施特保的国内法依据,就是该节。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提交请愿书,称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轮胎大幅增长,扰乱美国国内生产市场;4天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调查并背书联合会的观点。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决定,对中国轮胎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在3年内分别加征收30%、25%和20%的惩罚性从价关税。
2009年9月14日,中国政府正式对美国限制进口中国轮胎的特保措施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并于2009年9月21日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请,建议设立一个专家组调查美国采取的轮胎特保措施。
2010年1月19日,WTO成立争端解决机制专家小组。
2010年12月13日,专家组裁决裁决报告公布,驳回中国的投诉,表示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并未违反世贸组织相关规定。
2011年5月24日,中国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就中美轮胎特保争端案专家组报告提出上诉申请。
在上诉报告中中国主要提出两个观点,第一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WTO争端解决机制专家小组错误得出中国输美轮胎快速增长的结论,因为在2008年,即调查期末,中国出口仅增加10.8%,比2004年到2008年调查期内34%的增长率大幅下降;第二,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没有能够充分证明中国出口是美国轮胎业衰退的最直接导因。
中国认为,美国轮胎企业转变战略,主动关闭其在美国的市场;以及美国内需求的下降,也是导致美国轮胎业生产下滑的原因。
2011年9月5日,上诉机构裁决公布,终审报告维持争端解决机制专家小组的判断,继续认定美国的做法符合规定。
轮胎贸易事件近年来,我国轮胎出口增长迅速,招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贸易壁垒,中国轮胎出口任重道远,应当引起警惕和关注。
据海关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印度、美国、越南、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对我国出口轮胎发起过反倾销调查。
我国轮胎行业毫无争议地成为国际贸易中遭受反倾销频率最高、次数最多的行业之一。
2005年4月,土耳其政府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作出反倾销初裁,从2005年3月10日起征收33%的临时反倾稍税。
2005年10月28日,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充气轮胎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005年12月23日,墨西哥对原产于中国的旅行小客车和轻型卡车斜交轮胎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005年12月30日,印度对原产于中国的客车和卡车斜纹轮胎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受此影响,2005年,广东轮胎出口首次出现下滑,出口3729.6万条,小幅下降3.8%。
2006年7月28日,南非对原产或进口自中国的汽车轮胎作出反倾销初步裁决,判定中国风神、三角、GITI 和山东CHENGSHAN 四家公司外的其他生产商和出口商出口的轮胎构成倾销,并被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
2006年12月,墨西哥、印度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发起了反倾销调查。
2009年5月,巴西延长轮胎反倾销调查期,巴方决定将该案调查期限自2009年5月16日起延长6个月。
2009年9月,美国对华出口轮胎实施特保案;2012年9月,美对华轮胎特保措施终止。
2010年6月,南非对原产地或进口来源地为中国的汽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
2012年9月,印度对原产于中国的子午线轮胎发起新出口商反倾销复审调查。
2012年6月25日,巴西决定对进口自泰国、越南、中国以及中国台北的摩托车轮胎发起反倾销调查。
2012年7月,哥伦比亚对中国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2013年1月,阿根廷提高轮胎等100种产品进口税。
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第三年加征25%。
轮胎特保案:奥巴马时代中美贸易摩擦第一案作者:胡珊来源:《经济》2009年第09期2009年以前,“特保”两个字出现在公众眼中多是与纺织品贸易有关,因为中国加入WTO时签订的议定书里有一个242条款,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条款,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
伴随着2009年的到来,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保案彻底成为历史,而近来中美轮胎特保案再一次引起人们对“特保”的关注。
“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
除了242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第16条规定:“中国产品在出口有关WTO成员国时,如果数量增加幅度过大,以至于对这些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威胁”时,那么,这些WTO成员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
”“特保”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
一、轮胎特保案进程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起诉,称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危害美国轮胎行业的发展,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限额规定,把允许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轮胎数量从2008年的4000万只削减到2005年的2100万只的水平,并在未来三年里每年增幅不得超过5%。
4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启动对中国轮胎产品的特别保障措施调查。
中国商务部随后表示,这是对中国产品的歧视性做法,是对特保措施的滥用。
6月17日,美国轮胎产业协会发表声明,反对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限制中国轮胎进入美国市场的做法。
6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6位委员投票结果认定,中国轮胎产品进口的大量增加,造成或威胁造成美国国内产业的市场扰乱。
6月19日,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表示,对美国ITC对中国乘用车及轻卡车轮胎特保案作出肯定性损害裁决一事深表遗憾。
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出公告,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一、轮胎特保案简介: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中国大量进口轮胎损害了当地轮胎工业的利益;若不对中国轮胎采取措施,到2009年年底还会有三千名美国工人失去工作为由,向美国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美政府对中国出口的用于客车、轻型卡车、迷你面包车和运动型汽车的2100万个轮胎实施进口配额限制;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就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提出了对乘用车、轻型货车用中国制轮胎征收3年特别关税的方案,第1年至第3年额外征收的关税分别为55%、45%、35% ;9月2日: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咨询财政部、劳工部、商务部等部门意见后,向奥巴马提出相关建议,由总统最终裁决;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最终裁决,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更不幸的是印度、巴西等国也跟风美国相距对中国轮胎进行特保调查。
中国生产的轮胎中有40%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美国。
这意味着第一年中国的轮胎产品将不能出口到美国了。
据初步测算,这将影响到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损失约10亿美元出口额。
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做出决定,对美国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从金额上看,中美反倾销案的金额相当,均约20亿美元;9月15日,中国商务部召开例行的新闻发布会,在场媒体几乎把焦点都投向了“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发布会也变成了专题会。
会上,商务部表示将据理交涉轮胎特保案。
这就是最近媒体上热谈的中美轮胎特保案。
二、中国对轮胎特保案的态度:<一>中美对峙焦点之中方态度1、美轮胎业弃低端市场中美无直接竞争虽然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坚持,在2004年到2008年期间,共有5家美国轮胎厂关门倒闭,5100名美国工人失业,今年又有3000名美国工人下岗,大量进口中国轮胎损害了美国轮胎产业的利益。
但是美国轮胎工厂关闭的原因并不是中国输美轮胎增加,而是因为美国轮胎制造商采取产品升级战略,放弃了利润较少的低端轮胎市场,而中国轮胎大多是低端产品,并不构成对美国轮胎的威胁。
中美轮胎特保案1. 简介中美轮胎特保案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就某种轮胎商品进行特殊保护的一项贸易措施。
2. 起因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起因是美国国内轮胎生产商对来自中国的轮胎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对其施加高额的反倾销税。
此举引发了中国政府的不满和抗议,进而导致了中美之间对轮胎商品进行特殊保护的贸易措施。
3. 特保案内容根据中美轮胎特保案,中美两国对彼此出口的轮胎商品进行特殊保护。
具体内容如下:•中方将对美国出口的轮胎商品实施进口限制措施,限制进口数量和提高进口关税。
•美方将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商品实施防倾销措施,调查可能存在的倾销行为并对其加以限制。
4. 影响中美轮胎特保案对两国的轮胎产业和贸易造成了重要影响。
4.1 对中国轮胎产业的影响中美轮胎特保案使中国轮胎出口受到限制,进一步压缩了中国轮胎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中国轮胎产业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特保案的实施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轮胎产业的竞争压力。
4.2 对美国轮胎产业的影响中美轮胎特保案对美国轮胎产业带来了保护和稳定市场的效果。
美国轮胎生产商受到防倾销措施的保护,能够更好地竞争国际市场。
4.3 对消费者的影响中美轮胎特保案使得两国的轮胎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轮胎商品的成本增加。
此外,贸易措施也可能导致市场供应的减少,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
5. 展望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实施引发了两国在贸易领域的争端,也对两国的轮胎贸易和产业造成了深远影响。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两国关系的发展,特保案的形势可能会发生变化。
未来,中美两国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贸易争端,促进贸易自由化,并为两国轮胎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6. 参考资料•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轮胎产业的影响分析•中美轮胎贸易争端的演化与启示•中美贸易争端对美国轮胎产业的影响及其启示。
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分析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市场为由,建议对中国输美轮胎连续3年加征关税。
中方代表团赴美交涉无果。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输美轮胎加征3年关税。
一、什么是特保“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简称,中国产品出口至WTO成员国且严重损害其相关产业时,可单独针对中国使用。
至2013年12月11日结束。
二、双方态度美方:1认为中国轮胎造成美国工人失 2进口中国轮胎上海美国轮胎产业 3中国对美轮胎出口扰乱美国市场中方:1中国轮胎出口不是造成没工人失业直接原因 2输美轮胎与美国国产轮胎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3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不会削弱美国内产业竞争三、“特保的三大原因”1 根本原因: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结果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和冲突,同时为本国商品的销售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加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1、严重影响就业 2、改善贸易环境 3、平衡国际收支2 经济原因:中美贸易美方处于巨额逆差劣势状态美国把国内经济发展的疲软归因于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这也使两国间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轮胎特保案”便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进而保护美国本土轮胎企业的结果。
3政治原因:美国贸易政策受相关利益团体的影响“轮胎特保案”的发生,意味着奥巴马迎合了美国国内某些利益集团的需求,以换取他们对政府医疗改革计划的支持。
四、“特保”为什么针对中国?1、中国企业法律保护意识弱2、中国企业打官司打不赢3、美国有工会、商会、法律机构等支撑。
五、“特保”对中、美两国及世界的影响1、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1)导致出口成本增加,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额 2)引起其他国家恶意争锋,冲击我国外贸出口的良好局势 3)只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破坏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 4)影响中国工人就业,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浅议中美轮胎特保案目录摘要 (2)第一章中美轮胎特保案的概述 (4)第二章在中美轮胎特保案中的事实考量以及争议焦点 (4)第三章分析美国特保“421特款” (5)第四章基于WTO框架下的对华“特保”措施和有关示范效应 (7)4.1对华特保措施 (7)4.2示范效应 (7)第五章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启示与思考 (8)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9)参考文献 (9)摘要:所谓中美之间的轮胎特保案即美国政府首次对中国发起的特保调查,这一举动引起中美各个行业人士的极大关注。
对美国的特殊保障政策中有关因果关系、实际损害以及进口增长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得知,从WTO特保条款中,中国有关轮胎进出口保护严重缺乏应有法律的支持保障,站在美国的“421条款”的角度上分析,美国对中国的轮胎出口实施特保措施,在国际公平贸易中虽然不合理,但是美国这样做,也是有一定的依据和原因的。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以及WTO理论框架中,对中美有关轮胎特保案进行法律上的分析与探讨,既能加快我国有关贸易政策上的完善,又能转变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
关键词:中美轮胎特保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报告书》;美国“421条款”;示范效应On Sino US tire special safeguard caseABSTRACTThe so-called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tyres case is USA government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Chinese safeguard investigation initiated, a move that caused great concern to the industry of china. Special security policy on the American in respect of causality, the actual damage and import growth analysis that, from the WTO safeguard clause, Chinese about tyre Import & Export protection seriously lack of legal support, standing in the American "Section 421" point of view, American tire exports to Chinese implementation the special safeguard measures in the international fair trade, although not reasonable, but USA do, also has the basis and reasons of certain. In the post crisis era and the WTO theory framework, to us about the tyres case law on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which can not only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de policy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growth mode.Key words:Sino US tire special safeguard cas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ining the WTO Protocol"; "report"; American "Section 421" demonstration effect第一章中美轮胎特保案的概述2009年4月20日,在美国钢铁工人的联合申请下,美国相关政府部门发动了对中国进口的轮胎特保调查,其中有轻型卡车轮胎以及乘用车轮胎。
“轮胎特保案”对我国现代渔业发展的启示 2009年9月11日,美国决定对从我国进口的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轮胎特保案”。
它涉及中国20余家轮胎企业,影响到接近10万轮胎工人就业,是一种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细想起来,我国的水产业也如轮胎产业一样,同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些国家一边高呼自由贸易,一边自己实行贸易保护,搞双重标准的“贸易游戏”中,透视“轮胎特保案”也得到一些启示:国际贸易环境虽始终存在较大变数,而加快自身变革却始终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一定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抢抓机遇,实现水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提速发展,以提高水产品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一、推进健康养殖,建立完善水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尽管“轮胎特保案”并非涉及质量问题,但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种商品,质量是第一位的,没有好的质量,一切贸易无从谈起。
随着水产品市场的发展,水产品进出口数量不断增加,各国对水产品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
在国外,美、日等国早已开始实施HACCP质量保证体系,凡进入这些国家的水产加工品均须符合HACCP质量要求。
目前,我国已成立了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认证中心,制订了水产品相关质量管理规范,今后,水产企业乃至养殖户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坚持健康生态养殖,建立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将质量认证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养殖领域及饲料和渔药等生产领域,重点搞好HACCP、ISO9000等国际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和国际环保认证,切实加强对渔业生产、加工、出口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出口水产品达到国际标准。
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会同水产、环保等部门及有关水产科研机构,逐步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全面监控,以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
各级渔业管理部门和渔技部门要把渔业标准化作为从传统单一渔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渔业转变的重要技术条件,围绕优势水产品和特色水产品,精心制定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把好水产品质量关。
中美贸易摩擦——轮胎特保案事由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美国将在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根据美国调查程序,在8月7日的听证会后,美国总统将于9月17日前作出是否采取措施的最终决定。
新闻背景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中国对美轮胎出口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
6月29日,美国贸易委员会建议在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特别从价关税。
本案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
根据中方统计,2 008年中国对美国轮胎出口金额约22亿美元。
此案遭到中美业界的广泛反对。
中国商务部官员就此案多次与美方相关部门进行交涉。
此前,美国布什政府曾对中国发起六起特保调查,最终均未采取特保措施。
目前,我国轮胎年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如果削减输美轮胎半数产量,就意味我国会出现12%的剩余轮胎产能。
此外,根据WTO规则,如果奥巴马批准了对中国的特保制裁,相关国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
中国的反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9年9月13日毅然做出决定,对美国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据了解,近期,商务部收到国内产业申请,反映上述产品以倾销、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内产业造成冲击,要求商务部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同时指出,中国一贯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愿继续与世界各国共同行动,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
期价股价暴跌美国“特保”搅乱全球市场美国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特保措施的消息,导致2009年9月14日A股几家轮胎上市企业股票价格齐刷刷下跌。
中美轮胎特保案案例背景“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特保”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
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美国将在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事件进展2010年12月13日,WTO驳回中国提出的美国对其销美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的申诉,仲裁小组表示美国在2009年9月对中国销美轮胎采取“过渡性质保护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未违反WTO规定。
2011年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败诉。
案例分析一、反倾销措施逐步成为各国抵制进口产品和保护国内产业的主要手段。
反倾销是WTO允许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具有形式合法,易于实施,有效性强和不易招致出口国报复等多重优点,因而成为保护国内产业利益的首选工具。
奥巴马政府以特保名义对中国轮胎实施制裁,为的是迎合国内一些政治势力,是保护主义行为,有损美国利益,也不利于经济的复苏。
为了保护所谓的“5000个就业岗位”对中国轮胎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不仅没有提升美国轮胎行业的就业人数,也没有阻止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反而损害了美国国内消费者的利益。
普拉萨德指出,如果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升级,就有可能破坏全球贸易体系,并使全球经济刚开始出现的脆弱复苏夭折。
二、此案的发生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当前,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和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平衡性、贸易利益分配的两极化趋势、区域贸易集团的排他性、政治制度的对撞等因素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导致贸易摩擦的数量、领域和范围日渐扩大。
参与贸易的各个国家出于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总是依据一定的贸易保护理论,不断地变换方式,采取如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保护手段来保护本国国内产业。
这些行为看似合理,实际上则是贸易保护,必会引发相应的国际贸易摩擦,这是构成我国频繁遭遇贸易摩擦的首要原因。
加上近年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各国面临的经济压力不断增大,世界各国基于本国利益都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发达国家往往是为了争夺市场或缓解国内政治经济压力,发展中国家则是为了扶持本国的幼稚工业和维护民族经济的发展。
这次特保案起诉方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劳工团体一直是奥巴马的铁杆支持者。
美国失业率的攀升对奥巴马形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奥巴马不愿因坚持自由贸易而开罪劳工团体,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滥用特保措施,是向美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压力妥协的表现。
其次,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使得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偏高的中国产品成为主要牺牲品。
三、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尚未解决。
发达国家借口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普遍采用代替国的价格来确定中国出口商品的正常价值,对中国出口商品实行歧视性的贸易做法。
“特保案”本身违背了世贸组织最根本的基石——“非歧视性原则”,“非歧视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每个WTO成员国都享有平等待遇。
美国不仅从中国进口轮胎,同样从世界其他十几个国家进口轮胎。
但是,美国惟独对中国提出反倾销制裁的“特保案”,这不仅违背了非歧视性原则,更是对中国的歧视。
败诉原因一、中国出口商品客观上存在低价倾销的现象。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内许多企业对竞争的理解大都停留在传统的低价竞争上,而对产品的质量、功能和服务商的竞争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当多的企业出口商品不是基于企业效益,而是为了完成国家的创汇要求和取得相应的政策优惠。
因此,中国商品的出口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这是引发各国反倾销调查的直接原因。
对于中国的轮胎行业而言,美国的特保措施直接造成12%的轮胎产能过剩,使得产能一直就过剩的轮胎行业雪上加霜,依赖出口的发展策略急需转型和调整,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第一生产大国的有利背景下,要由出口主导型转向内需拉动型,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避免成为国际贸易磨擦的牺牲品。
二、中国企业对国外反倾销的应诉不力。
在面对国际反倾销调查时,中国企业很少依法应诉以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
在此次中美特保案中,中方对此次案件没有加以重视,更没有积极地采取有效地方案进行法律辩护。
在美国,发起诉讼的是工会性质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理由是美国进口中国轮胎造成美国工人失业。
但问题是,中国出口美国的是替换型轮胎,而美国企业生产的是配置型轮胎。
中国轮胎对美国轮胎根本不能构成影响,又怎么会造成美国工人失业?美国所实施的特保措施,只是扭曲了正常的贸易往来,对其国内轮胎产业发展并没好处。
应对策略一、面对贸易摩擦,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须三管齐下在“轮胎特保案”中,我们看到中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面对美国的“特保”措施,不是坐以待毙,而是积极面对,强烈应对。
中方在此次“轮胎特保案”中反应迅速而果断。
中国政府除了积极上诉到WTO 争端解决机构寻求解决方案,中国商务部还在48 小时之内迅速采取了适当的反制措施,毅然决定对部分原产于美国的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中国橡胶工业、中国五矿化工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中国五矿化工产品进出口商会轮胎分会以及中国全体涉案轮胎企业于9 月12 日共同发布了致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的抗议信以表示强烈抗议,此外还与美国轮胎工业协会和美国轮胎制造商产品协会进行沟通,积极斡旋,积极拉拢在美的利益攸关方。
中方通过更加切实有效的手捍卫了自身在全球贸易中的利益。
此举可以让美国政府和企业界感到特保案通过的严重后果,同时可以防止其他国家效仿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实行惩罚性关税。
二、加强和完善行业协会的建设,强化行业协会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此次奥巴马政府实施惩罚性关税的“幕后推手”是美国的行业协会。
而我国的行业协会力量相比显得微弱。
在出口的量上、出口产品的价格上,行业协会几乎没什么话语权,影响力较小。
中国虽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但缺乏真正拥有话语权的企业和行业领袖,加上很多产品更多的是以家庭小作坊方式生产,除了品牌质量受到影响外,面对贸易摩擦,中国企业往往被动的接受,行业间的相互压价和诋毁也一直存在着,所有这些因素都无形中让中国行业在与发达国家对话中处于劣势地位。
中国国政府应花力气扶持行业协会的成长,让行业协会成为一个共享信息、协调价格和交易量的平台,使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管理协调作用,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建立行业协会预警机制,及早组织企业正确应对,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三、适当提高出口轮胎价格我国的轮胎出口商品处于产业链最低端,一直靠价格低廉取胜,正是因为凭低廉价格去占领市场,才屡屡被扣上倾销的帽子。
低廉价格不仅把污染和劳资问题留在了国内,把福利拱手给了国外,而且在国际贸易上还遭遇碰壁。
因此,中国应该有限度地提高商品出厂价格,我们产品价格低廉,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工人的工资待遇比其他的国家低,如过我们增加工人的待遇,恰当地提高商品的价格,既能避免被扣上“倾销”的帽子,又能达到藏富于民的目的,从而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形成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经济复苏与发展。
四、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开拓海外中高端市场实现技术升级,不断创新,这是中国制造必须要走的路。
我国企业应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优化出口结构,把开发生产高附加值轮胎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出口轮胎向中高档发展,创出占领国际中高端市场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名牌,并积极开展体系认证和国外产品认证,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们自主品牌的轮胎产品比合资企业便宜一半,成本优势明显。
如果技术再得到提高,就有了与合资品牌竞争的实力。
我们的重点企业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到国外投资和合作建厂,防范国外贸易壁垒风险。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轮胎生产、出口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力促轮胎出口从数量型向技术型、效益型转变。
五、扩大内需,降低对出口过度依赖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世界市场需求疲软,直接影响到我国轮胎等产品的出口,特别是对外市场依赖性较大的行业。
以中国轮胎为代表,对国外的市场依赖就过大,一旦遇到某一个国家抵制,就很容易导致大规模受影响,因此,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
特保案给我们的启示是,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提高内需占GDP 比重,其意义不仅在于保增长,也是很好地规避贸易壁垒,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途径之一。
六、加大中国轮胎行业整合力度国内轮胎业产业结构不均衡,厂家虽多,但没有形成整合成集团化的规模,不具有与合资品牌抗衡的实力;产量较高,但高技术含量的少,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低端徘徊。
企业为抢占国际市场,产品大幅降价,恶性无序竞争激烈,尤其是最几年,轮胎出口价格竟降了将近一半,从而成为国外对我轮胎反倾销的重要证据。
有分析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轮胎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能力仅为40 万~50 万条/ 年,生产能力在100 万条/年的大企业仅有15 家,超过300 万条/ 年的有3 家,而美国46家生产企业的平均生产能力为440 万条/ 年,我国60 家定点轮胎企业的产量还不足国外一家大公司的产量。
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集团效应,企业各自为政,从而引发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
所以,我们有必要继续加大轮胎行业的整合力度,逐渐形成行业的拳头,那时,自然会在轮胎国际贸易中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七、建立出口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加强对对外贸易规则和信息的收集与研究,建立出口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是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必然要求。
在对外贸易中,风险无处不在,而防范风险防范的意识似乎并不被中国企业家重视。
这就要求企业要逐步熟悉WTO 和相关国家的贸易相关规则,密切关注国外市场的相关法律、信息以及出口产品可能涉及到的知识产权要求,按照规则的要求来进行交易,解决争端,减少损失。
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立统一的轮胎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制度,建立出口价格预警机制,规范轮胎出口市场。
总结一、中国败诉有根据虽然从情理上来看,美国的这一做法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向,但在法理上,美国这样做是有根据的。
因为中国为了加入WTO,获得美国的承认,从而避免每年需要进行最惠国待遇的审议,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以及关于特保、反倾销等相关规定的条款,这些都是美国政府拿来反制中国外贸的工具。
美国政府对中国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对全球经济来说,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但是这次的判决,只是世贸组织依据相应的规定,做出的贸易争端的一个裁决,并不是美国主动发起,也不是美方新的贸易救济措施,因此不会导致中美双方贸易纠纷的升级。
二、中国民营企业恶性竞争的恶果想参加公平竞争的企业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用于企业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