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六 油菜雄性不育性(株)鉴定选择

实验六 油菜雄性不育性(株)鉴定选择

实验六 油菜雄性不育性(株)鉴定选择
实验六 油菜雄性不育性(株)鉴定选择

实验六油菜雄性不育性(株)鉴定选择

一、目的

学习和初步掌握作物雄性不育系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花粉育性鉴定技术。

二、内容说明

作物雄性不育系是指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无花粉或虽有花粉但不具有受精能力,而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正常花粉受精结实。当前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方法主要有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三系配套,以及雄性不育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两系配套。

特点:一个优良的雄性不育系必须具有不育性稳定,且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农艺性状好,且整齐一致,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良好,以利提高制种产量。在植株形态、花粉育性等方面与正常作物有不同。

作物雄性不育系的鉴定,一般采用植株形态、花粉育性镜检、套袋自交鉴定等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放大镜、显微镜、镊子、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回形针或大头针、硫酸纸袋、塑料挂牌、吸水纸、铅笔、1%I-KI溶液等;

2.玉米、油菜等植物的雄性不育株和正常株。

四、方法步骤

1.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植株形态特征观察和识别

在不育系繁殖田或杂交制种田对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或恢复系)进行逐行逐株观察比较:株型、株高、分蘖、叶色、抽穗开花时间、花药形态、颜色、开裂等情况和开颖角度等形态区别,断定其是否不育系,并选择你认为区分最明显的3-4个性状填入表中,以此证实观察结果。

2.雄性不育系花粉育性镜检鉴定(自学)

当前生产上利用的雄性不育系多属于核质互作的花粉败育类型。败育花粉经I-KI染色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按花粉粒的性状和染色反应分为典型败育、圆形败育和染色败育型。在镜检过程中,为更准确地鉴定各种类型的花粉,将不育系败育花粉的三种类型和正常花粉的特点列表如下:

雄性不育系败育型花粉与正常可育花粉的比较

(1)取样分别从不育系、保持系(或恢复系)中随机选取即将开花的穗或花序2-4个,挂上标签,带回室内。从中选择花药已伸长达颖壳(或花蕾)2/3的花朵3—4个,剥开内外颖(或花瓣),从每朵花中取花药3个左右作镜检制片。

(2)制片将花药分别置于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捣碎,滴上一小滴I-KI溶液染色,去掉药壁后,盖好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I-KI,待镜检观察。

(3)镜检将制好的玻片,置于100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每片各选择有代表性的视野2—3个观察花粉粒的形状和染色反应,正常花粉因有较多淀粉粒,遇I-KI呈紫黑色,不正常花粉则染色浅或不染色。数计每个视野内不育花粉粒的数量,并计算不育花粉的百分率。

最后根据不育花粉率,判定花粉不育等级。并将取样观察结果列于表中。

3. 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性鉴定

套袋自交是鉴定育性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即在不育系中选择刚抽穗或尚未开花的花序3个,每穗或花序5朵花,套上羊皮纸袋,用回形针固定让其自交结实。15天后取掉纸袋,分别统计其自交结实情况。凡套袋的株(穗)只有一粒结实的就为结实株(穗)。再计算不育株(穗)率和不育度。

最后根据不育度,确定不育度等级。将鉴定结果填入表中,并指出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等级。

油菜不育系不育度分级标准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完成表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2.还有哪些鉴定花粉活力的方法?其优缺点有哪些?

3.不同农作物雄性不育系最显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补充知识:

雄性不育的形态差异

雄性不育植株在外部形态上与同品种的正常株极为相似,但是在开花后,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可以从雄花的形态上加以区别:

正常植株的花药都是黄色肥大饱满的,内含很多成熟花粉,花粉粒充实饱满,形状大小一致,数量多,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充分开裂并将花粉散出。

而不育株的花药则色浅瘦小干瘪,内无花粉或无正常花粉,或花粉粒畸形皱缩不规则,无内容物,在适宜条件下,花药不能开裂,也无花粉散出。

除了以上花药和花粉的差异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异常形式,如花丝畸形、花药退化等。有一些不育基因因与其它基因连锁或一因多效,使一些明显的农艺性状与不育性并存,极有利不育植株的鉴别。如矮杆籼稻的不育株在抽穗后明显比正常株矮,穗抽不出来,表现有严重的剑叶包裹穗子的现象。

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特征主要反映在花粉败育过程和花药组织结构异常两个方面。

雄性不育的花粉败育特征

被子植物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形式和时期是多种多样的。单子叶植物的花粉败育多数达到或接近双核期。双子叶植物花粉败育则多在四分体形成以前的时期。大量研究证明:雄性不育花粉败育的特点因不育的遗传基础不同而不同,其遗传基础的差异决定了花粉败育的形式和时期。

小孢子的形成从花粉母细胞开始,到成熟花粉粒为止,整个过程如下:

⒈花粉母细胞→⒉第一次减数分裂:⑴前期(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⑵→中期Ⅰ→⑶后期Ⅰ→⑷末期Ⅰ→⑸细胞质分裂→⒊第二次减数分裂:⑴前期Ⅱ→⑵中期Ⅱ→⑶后期Ⅱ→⑷末期Ⅱ→⑸细胞质分裂)→⒋四分体→⒌单核期:⑴早期→⑵中期→⑶后期→⒍静止期(间期II)→⒎第一次有丝分裂:(⑴前期→⑵中期→⑶后期→⑷末期)⒏双核期→⒐第二次有丝分裂:(⑴前期→⑵中期→⑶后期→⑷末期→⒑三核期→⒒成熟花粉粒。

一般来说,不育系花粉的败育和退化,大都发生在以下四个时期: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单核花粉期、二核和三核期。其中前两个时期败育的较少,通常都是在花粉发育时期败育的,尤其以单核花粉期的败育最为普遍。

根据败育时期和形成结构可将花粉败育划分为三种类型。

1、无花粉型从造孢细胞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以前的各个时期,由于细胞进行无丝分裂,原生质块状解体,异形细胞不断分裂成小细胞后消失,四分孢子体保持收缩状态,细胞解体成碎片状最后导致花粉囊中无花粉。

2、单核败育型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进一步发育形成花粉粒,刚形成的花粉粒是一个单核的细胞,在单核花粉晚期败育的称为单核败育型,它的原生质收缩,核膜消失,核物质与胞质相混逐步解体消失,内容物空缺,变成空壳花粉或胞壁崩缺退化,花粉囊中最后只剩下各种畸形的花粉粒。

3、双核败育型花粉发育进入双核以后至花粉发育成正常花粉以前败育的称为双核败育型,这时生殖核和营养核逐步解体消失,多成空壳花粉,有些二核期后,生殖核和核仁变小,营养核退化,核膜消失,花粉充满小液泡,甚至有少量淀粉积累,最后在花粉囊中残存一些与正常花粉有别的空壳或小粒花粉。

花粉败育是一个连续过程,与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关,有些不育系可能只表现在同一时期败育的一种花粉败育型,但有些不育系则可能同时存在不同时期败育的多种花粉败育型。

一般规律显示,孢子体不育遗传型的花粉败育相对较早,多为单核败育型,而配子体不育的花粉败育相对较迟,多为双核型。

以电子显微镜研究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的花粉败育特征,其结果有一些共同之处,都表现不育花粉比可育花粉的细胞质稀薄,细胞器较少,质体膨胀;线粒体基质发亮,嵴短而少,逐步退化;内质网不发达,核糖体多为聚核糖体,液泡增多等现象。液泡膜内陷而破坏。水解酶功能活跃。超微结构逐步退化解体,导致花粉的败育。

雄性不育花药壁的异常结构

1、绒毡层细胞的异常现象

2、中间层细胞的异常现象

3、花药壁结构的异常及其它

三、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特性

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在生理生化特性上也存在一些不同。总的来说,不育系的生理代谢水平要比可育系低,在这方面的研究涉及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蛋白质、酶、激素的变化等方面。

(一)物质运输和代谢

(二)能量代谢

(三)蛋白质

1、蛋白质代谢强度的差异

2、植物特异蛋白与雄性不育

(四)氨基酸含量

1、总量

2、氨基酸的变异性

(五)酶的活性

1、胼胝酶

2、细胞色素氧化酶

3、脱氢酶

4、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5、磷酸化酶

6、其它酶

7、酶的差异

(六)内源激素

核酸缺乏、微量元素的缺乏

雄性不育性的花药中,核酸含量的减少,可能归因于酶系统以及核酸合成所需的核苷酸或先驱物的功能不全;大部分雄性不育花药中显示出紊乱的氮—碳代谢,糖、核酸和氨基酸的含量的变化以及酶的活性降低,这些变化并不是雄性不育性基因作用的原因,而是其结果。

实验六 触发器实验报告

实验五 触发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理解Oracle 触发器的种类和用途 2. 掌握行级触发器的编写 [预备知识] 1. PL/SQL 程序设计 [实验原理] 1. 建立触发器 CREA TE [OR REPLACE] TRIGGER <触发器名> BEFORE|AFTER INSERT|DELETE|UPDA TE OF <列名> ON <表名> [FOR EACH ROW] WHEN (<条件>) ON 子句中的名称识别与数据库触发器关联的数据库表 触发器事件指定了影响表的 SQL DML 语句 ( INSERT 、 DELETE 或 UPDA TE) AFTER 指定了触发器在处理完成后触发 BEFORE 指定了触发器在处理完成前触发 默认情况下,触发器每个表触发一次 FOR EACH ROW 选项指定触发器每行触发一次(即触发器为行级触发器) 要使触发器触发,WHEN 子句中布尔型表达式的值必须判定为 TRUE 可以将 REPLACE 添加到 CREA TE 语句以自动删除和重建触发器 2. 行级触发器中引用表数据 在行级触发器中,使用伪记录来表示旧数据:old 和新数据:new 引用示例::new.customer_name, :old.customer_name 3. 行级触发器中的谓词 在一个多条件触发的触发器中,使用谓词可以区分当前触发的操作的类型:触发事件 :old :new Insert 无定义,所有字段都是NULL 该语句完成后插入的值 Update 更新前该行的旧值 更新后该行的值 Delete 删除前该行的值 无定义,所有字段

油菜品种资源记载标准

油菜品种资源记载标准 一、田间观察记载项目 (一)物候期 (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以下同)。 (2)出苗期:以全区75%的幼苗出土,子叶平展为标准。 (3)五叶期:以全区75%植株的第五片真叶平展为标准。 (4)现蕾期:以全区75%以上植株剥开2~3片心叶可见绿色花蕾(白菜型油菜可直接见到花蕾)为标准。 (5)抽薹期:以全区75%以上植株主茎伸长,顶端离子叶节10cm为标准(北方春播油菜以5cm为标准)。 (6)初花期:以全区25%植株开花为标准。 (7)盛花期:以全区75%以上花序开花为标准。 (8)终花期:以全区75%以上花序停止开花为标准。 (9)成熟期:以全区75%以上角果呈枇杷黄色,或主轴中段角果内种子开始变色为标准。 (10)收获期:实际收获日期。 (11)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 1、苗期 (1)子叶形状:一般分心脏型、肾脏型和杈型三种,于2~3片真叶时观察。 (2)幼茎色泽:指第一片真叶出现时子叶下轴的色泽,分绿、微紫和紫色三种。 (3)心叶色泽:指3~4片真叶时,尚未展开之心叶的色泽,分黄绿、绿和紫色三种。 (4)刺毛:分多、少、无三种,于4~5片真叶观察。 (5)基叶:甘蓝型于7~9片真叶,白菜型于3~5片真叶,芥菜型5~7片真叶时观察以下各项: ①叶型:分完整型、裂叶和花叶三种。 完整型——叶身完整无裂片,形状分椭圆、匙型、卵圆形、倒卵圆形和披针型五种。 裂叶——分浅裂叶和深裂叶两种。浅裂叶的叶身下部之缺刻不达中肋,未形成侧裂片。深裂叶的叶身下部有深至中肋的侧裂片,一般成对着生,对数不等。上部叶面积较大的称顶裂片,形状分长、圆、扁三种。 花叶——叶身呈不规则深缺裂。 ②叶色:分黄绿、浅绿、油绿、深绿、兰绿和紫色七种。 ③叶脉色泽:分白、绿、紫三种。

中药鉴定学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学实验报告 学号:20182632**** 姓名:*** 实习时间:2020.6.29-2020.7.26 实习地点:***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 实习科目:中药鉴定学 实验内容:芦荟、金银花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芦荟、金银花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 2.掌握芦荟、金银花的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显微镜、紫外光灯、量杯、滴管 2.试剂:三氯化铁、稀盐酸、四氯化碳、甲醇等 3.药材:芦荟、金银花 三、实验内容 (一)芦荟 1.性状鉴别:库拉索芦荟,呈不规则块状,常破裂为多角形,大小不一。表面暗红褐色或深褐色,无光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断面粗糙或显麻纹,富吸湿性。有特殊臭气,味极苦,

好望角芦荟,表面呈暗褐色,略显绿色,有光泽。体轻,质松,易碎,断面玻璃样而有层纹。以色黑绿或棕黑、质脆、有光泽、气味浓者为佳。 2.显微鉴定:粉末,用乳酸酚装片,老芦荟团块表面有细小针状结晶聚集成团,放置24小时稍有溶解,团块上的结晶依然清晰。新芦荟团块棕色多角形,表面无结晶附着,放置24小时,全部溶解。 3.成分:老芦荟含芦荟总苷约25%,以芦荟苷为主;还含异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树脂约12%,为芦荟树脂鞣酚与桂皮酸结合的酯。另含多糖混合物以及芦荟多糖等。新芦荟含芦荟苷(约9%),异芦荟苷,好望角芦荟苷A、B,好望角芦荟苷元。尚含芦荟树脂A、B、C、D,其中B即芦荟苦素。 4.理化鉴别: ①取本品粉末0.5g,加水50ml,振摇,滤过,取滤液5ml,加硼砂0.2g,加热使溶解,取溶液数滴,加水30ml,摇匀,显绿色荧光,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再取滤液2ml,加硝酸2ml,摇匀,库拉索芦荟显棕红色,好望角芦荟显黄绿色;再取滤液2ml,加等量饱和溴水,生成黄色沉淀。 ②取本品粉末0.1g,加三氯化铁试液5ml与稀盐酸5ml,振摇,置水浴中加热5分钟,放冷,加四氢化碳10ml,缓缓振摇1分钟,分取四氯化碳层6ml,加氨试液3ml,振摇,氨液层显玫瑰红色至樱红色。 ③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水浴上加热至沸,振摇数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荟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

实验3-组合逻辑电路数据选择器实验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数字逻辑设计 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组合逻辑电路数据选择器实验 班级_____计嵌151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张耀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顾晖 日期 2016-11-03

目录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数据选择器实验 (1) 1.实验目的 (1) 2.实验用器件和仪表 (1) 3.实验内容 (1) 4.电路原理图 (1) 5.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2) 6.实验数据分析与小结 (9) 7.实验心得体会 (9)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数据选择器实验 1 实验目的 1. 熟悉集成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测试方法。 2. 学会用集成数据选择器进行逻辑设计。 2 实验用器件和仪表 1、8 选 1 数据选择器 74HC251 1 片 3 实验内容 1、基本组合逻辑电路的搭建与测量 2、数据选择器的使用 3、利用两个 74HC251 芯片(或 74HC151 芯片)和其他辅助元件,设计搭建 16 路选 1 的电路。 4 电路原理图 1、基本组合逻辑电路的搭建与测量 2、数据选择器的使用

3、利用两个 74HC251 芯片(或 74HC151 芯片)和其他辅助元件,设计搭建 16 路选 1 的 电路。 5 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1、基本组合逻辑电路的搭建与测量 用 2 片 74LS00 组成图 3.1 所示逻辑电路。为便于接线和检查,在图中要注明芯片编号及各引脚对应的编号。

图 3.1 组合逻辑电路 (2)先按图 3.1 写出 Y1、Y2 的逻辑表达式并化简。 Y1==A·B ·A =A + A·B=A + B Y2=B·C ·B·A = A · B+ B ·C (3)图中 A、B、C 接逻辑开关,Y1,Y2 接发光管或逻辑终端电平显示。(4)改变 A、B、C 输入的状态,观测并填表写出 Y1,Y2 的输出状态。 表 3.1 组合电路记录

油菜试验记载方法与标准

油菜试验记载方法与标准 一、生育期: 播种期:实际播种时间,以月/日表示。 出苗期:75%幼苗出土并子叶张开展平。 移栽期:实际移栽期,以月/日表示。 抽苔期:75%以上植株主茎伸长,顶端离子叶节10厘米。 初花期:25%植株开花。 终花期:75%以上花序停止开花。 成熟期:75%以上角果显枇杷黄色或主轴中段角果内种子开始变色。 收获期:实际收割时间,以月/日表示。 全生育日数:出苗至成熟的天数。 二、生长动态:一般在苗期、越冬期、抽苔期、始花期各进行一次测量,选择有代表性植株10株,考查以下项目。 叶龄:指主茎上已展开的叶片数(进行标记)。 绿叶数:指调查时主茎上已展开的绿叶数(不包括子叶)。 最大叶片长宽度:长度,从叶片着生处量到叶片的顶端;宽度,测量叶身最宽处。(长柄叶、短柄叶、无柄叶的测量要求见附图) 根颈粗:子叶节至出生侧根之间,最粗处的直径(cm)。 单株鲜重、干重:包括地上部和地下部。可将根、茎、叶等分别测定鲜重。将称量的样本置于105℃烘箱中,烘30min,然后降至80℃烘至恒重时的重量为干重(单位:g)。

叶面积:测定方法采用长宽系数法测定,也可采用打孔称重法测定。 叶面积指数:指群体叶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 开展度:指越冬期单株叶片展开的最大宽度。 三、室内考种项目和记载标准(每区或品种(系)取样10株)。 株高:自子叶节至全株最高部分的长度,以厘米表示。 根颈粗:指子叶节处直径,以厘米表示。 分枝位高度:指子叶节至第1个一次有效分枝的间距,以厘米表示。 一次有效分枝数:指主茎上着生的分枝,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数。 二次有效分枝数:指一次分枝上着生具有1个以上有效角果的分枝数。 主轴有效长度:指主花序上第一个有效角果至顶端有效角果之距,以厘米表示。 结角密度:指主花序长度,与总有效角果数之比,以个/厘米表示。 全株有效角数:指主花序、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上具有1粒以上的角果总数。 角果长度:即果身长度(不包括果柄和果喙)。见附图 角果宽度:指角果最宽部位的宽度。见附图 每角果粒数:在典型植株上,按比例分段,随机摘取20个正常角果,计算平均种子数。 千粒重:用晒干纯净种子,随机取样3份,分别称重取差异不超过3%的平均值,以克表示。 单株生产力:考种的单株分别脱粒称重,求其平均值(单位:g)。 产量:以区实收产量为准,晒干后扬净称重,以公斤表示,折合亩产量。产量计算时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或以测定水份含量后折算) 种子品质:测定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六 触发器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触发器的用途、类型和工作原理 2)掌握利用T-SQL语句创建和维护触发器的方法 3)掌握利用企业管理器创建、维护触发器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说明:在所有触发器取名时,请各位同学在所给定的名称后加上下划线及学号后四位数字构成自己的实验触发器名。如:deltr_20051101.各触发器中的所用到的参数变量名自取。 1、利用企业管理器创建与维护触发器 (1)创建简单触发器 创建一个触发器stu_modify在修改student表后,显示一个提示信息,告诉用户有多少行数据被修改了。 创建步骤: create trigger stu_modify on student after insert,delete,update as print'(所影响的行数为:'+cast(@@rowcount as varchar(10))+'行'; 触发器的触发执行测试语句(T-SQL): update Student_20083386 set sex='男' where sno='20050001' 执行结果:

(2)修改触发器 修改stu_modify触发器,使其为一个加密触发器。(提示:加with encpytion关键子句)修改步骤: USE[XSGL_20083386] GO /****** Object: Trigger [dbo].[stu_modify] Script Date: 05/17/2010 19:59:55 ******/ SET ANSI_NULLS ON GO SET QUOTED_IDENTIFIER ON GO ALTER trigger[dbo].[stu_modify] on[dbo].[Student_20083386] with Encryption after insert,delete,update as print'(所影响的行数为:'+cast(@@rowcount as varchar(10))+'行)' (3)删除触发器 删除stu_modify触发器。 删除步骤:

油菜新品种试验

油菜新品种试验 作者:和一民奚俊玉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10期 和一民,奚俊玉 (玉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玉龙674100) 摘要:鉴定国家油菜新品种组合长江上游A组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逆)性,试验结果表明,上A1906品种产量最高,丰产性、稳定性较好,适宜在试验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国家油菜品种;长江上游A组;区域试验;经济性状;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参试品种按生态区分长江上、中、下游区进行,上游区A组试验品种共12个,编号为上 A1901至上A1912,由国家油料所提供,试验由中国科学院油科作物研究所下达,由玉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具体实施。 1.2 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方形,试验小区净面积为2 m×10 m(不包括沟和走道),即每米4行,每小区40行,四周设1 m以上的保护行,小区间走道0.5 m,重复间走道0.7 m。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黄山镇长水村委会三社和向东农户的承包田内,地处北纬26°34′~27°46′,东经99°23′~100°32′,海拔2400 m,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总面积 0.08 hm2,前作玉米。 1.4 试验过程 1.4.1 底肥 每亩施油菜复合肥(N∶P∶K = 10∶8∶12)40 kg、普钙50 kg、尿素8 kg、钾肥8 kg、 硼肥1.5 kg、硫酸锌1.5 kg混合施入沟内。 1.4.2 追肥 苗肥于2018年11月14日结合第2次浇水每亩追施尿素9 kg;薹肥12月24日结合第3 次浇水每亩追抽薹肥6.5 kg。 1.4.3 灌水、间定苗及中耕除草 2018年10月15日灌第1次水。2018年11月14日灌第2次水,12月24灌第3次水,2019年1月18日灌第4次水,2月15日灌第5次水,3月29日灌第6次水,4月18日灌第7 次水。

油菜品种的选择

油菜品种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品种是夺取油菜高产稳产的基础,进行品种选择时,应从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生育期适中、产量潜力大、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1.了解品种特性,选择优质油菜品种。 根据育种方式不同,习惯将油菜品种分为常规油菜、杂交油菜两大类型。杂交油菜由于存在杂种优势,产量相对较高,但因其制种困难,种子价格相对较贵。近年来我省推广应用的杂交油菜品种较多,主要有湘杂油系列、沣油系列、华湘油系列、中杂油系列、华杂系列等。常见的常规油菜品种主要有中双9号、中双11号、湘油17号等。 根据油菜品种的品质特性,又将其分为优质油菜与普通油菜两大类。根据农业部发布的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种子行业标准规定:优质杂交油菜种子芥酸含量不得高于2.00%,亲本硫甙含量平均值不得超过30.00μmol/g饼,F2代硫甙含量不得超过40.00μmol/g饼。优质常规油菜品种良种芥酸含量不得高于1.00%,硫甙含量不得超过30.00μmol/g饼。优质油菜不仅其菜油品质好,且其饼粕可直接用于饲料,其菜苔可做蔬菜,其直接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显著高于普通油菜。目前我省推广的油菜品种主要为优质油菜品种。 根据农业行业标准规定:杂交油菜种子纯度应不低于85.0%,净度不低于97.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9.0%。常规油菜品种良种纯度不低于95.0%,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水分不高于9.0%。在市场上进行种子选择的时候,可参照此标准排除假种子与不合格种子。 2.选用经过当地试种且表现优良的油菜品种。 气候、土壤和栽培习惯不同,农作物品种表现可产生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品种选择时应选择经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试验示范,表现良好的已审定的主推品种,特别是在当地高产创建中表现优异的品种。 3.根据耕作制度与播种方式选择适宜品种 湘北棉地移栽油菜或稻油两熟制移栽油菜宜选择耐肥、耐稀植、株型高大、单株产量潜力较大、抗倒性好的品种,如华油杂系列、中油杂系列等。秋发栽培宜选用冬性、半冬性的中晚熟油菜品种。稻油两熟直播油菜可选用产量潜力较大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如沣油系列、湘杂油系列等。稻稻油三熟制地区或在适宜播种期内茬口偏晚的直播油菜,则宜选用迟播早发、冬前不早薹、春后花期整齐的早熟或早中熟油菜品种,如沣油730等。但应注意,早熟油菜品种不宜播种过早,否则会导致早苔早花,易受冻害影响产量。稻田套直播(谷林套播)宜选用耐迟播、耐荫蔽、株型紧凑、耐密植、抗病、抗倒的品种。机播机收则宜选择株高适宜、株型紧凑、耐迟播、耐密植、抗倒性好、抗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2017.9.3-2017.9.28 实习科目:中药鉴定学 实习地点:药剂科中药房 实习内容: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实习目的:1、学会鉴别较常用的150—200种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 2、熟练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3、了解了目前中药材市场状况及中药材的栽培、采集、加工、保 管、供销等知识。 通过4周的中药鉴定学实习工作后,我进一步提高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能力。 一、200多种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二、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地掌握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常用的有来源鉴别法,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法,还有经验鉴别法比较简便易行(眼看、手模、鼻闻、品尝和水试、火试) 以中药性状鉴别方法为例:如何鉴别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其中,茎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川木通、鸡血藤等;药用为本草植物茎藤的,如天仙藤;药作为茎枝的,如鬼见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灯山草、

通草等。木类中药药用部位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如苏木、沉香、树脂、挥发油等。鉴别根茎的横断面是区分双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重点。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木部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如苍术、白术等。单子叶植物根茎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无髓部,如黄精、玉竹等。另外,还有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中药、全草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和矿物、动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三、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一直受到我国民众的青睐。中药材专业市场是中药材从产地流通到使用者的重要中转站。近年来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秩序出现混乱现象,监督管理欠规范,药品质量问题出现回潮反弹,这也是现阶段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的难点和热点。 当前中药材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的中药材生产管理模式与对其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要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可从改变中药材的生产管理模式入手,来解决所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内容为:中药材生产正品化、中药材生产道地化、中药材栽培规范化、野生药材栽培化、中药材初加工的许可管理、中药材的保质期设定、中药材信息可追溯等的生产管理模式。中药材质量受种源、产地、栽培管理、采收、加工、保管等多因素影响,中药材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检验只是对结果的一种判定。因此,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工作重点,在于对中药材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控。将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相结合,才能确保中药材质量。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数据选择器

第八次实验报告 实验六 数据选择器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与逻辑功能 2、 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电子电路调试器、T4153、CC4011 三、实验线路、原理框图 (一)数据选择器的基本原理 数据选择器是常用的组合逻辑部件之一,它有若干个输入端,若干个控制输入端及一个输出端。 数据选择器的地址变量一般的选择方式是: (1) 选用逻辑表达式各乘积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包括原变量与反变量),以简 化数据输入端的附加电路。 (2) 选择一组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量。 (二)T4153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及管脚排列图 (1)T4153是一个双4选1数据选择器,其逻辑符号如图1: 图1 (2) T4153的功能表如下表 其中D0、D1、D2、D3为4个数据输入端;Y 为输出端;S 是使能端,在S 是使能端,在 原SJ 符号

S =0时使能,在S =1时Y=0;A1、A0是器件中两个选择器公用的地址输入端。该器件的 逻辑表达式为: Y=S (1A 0A 0D +101D A A +201D A A +301A A A ) (3) T4153的管脚排列图如图2 图2 (三)利用T4153四选一数据选择器设计一个一位二进制全减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线路 (1)一位二进制全减器的逻辑功能表见下表: n D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n A n B 1-n C (3)根据全减器的逻辑功能表设计出的实验线路图为图3: S 11D 3 1D 2 1D 1 1D 0 1Y

实验六 触发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触发器实验报告 触发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理解Oracle触发器的种类和用途2、掌握行级触发器的编写 [预备知识]1、 PL/SQL程序设计 [实验原理]1、建立触发器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触发器名> BEFORE|AFTER INSERT|DELETE|UPDATE OF <列名> ON <表名> [FOR EACH ROW] WHEN (<条件>) ON 子句中的名称识别与数据库触发器关联的数据库表触发器事件指定了影响表的 SQL DML 语句 ( INSERT、 DELETE 或 UPDATE) AFTER 指定了触发器在处理完成后触发 BEFORE 指定了触发器在处理完成前触发默认情况下,触发器每个表触发一次 FOR EACH ROW 选项指定触发器每行触发一次(即触发器为行级触发器)要使触发器触发,WHEN 子句中布尔型表达式的值必须判定为 TRUE 可以将 REPLACE 添加到 CREATE 语句以自动删除和重建触发器2、行级触发器中引用表数据在行级触发器中,使用伪记录来表示旧数据:old和新数据:new 触发事件 :old :new Insert 无定义,所有字段都是NULL该语句完成后插入的值 Update 更新前该行的旧值更新后该行的值 Delete 删除前该行的值无定

义,所有字段都是NULL引用示例::new、 customer_name, :old、customer_name3、行级触发器中的谓词在一个多条件触发的触发器中,使用谓词可以区分当前触发的操作的类型:inserting,updating,deleting。 示例: IF Inserting THEN 语句 ; END IF; IF Updating THEN 语句 ; END IF; IF Deleting THEN 语句 ; END IF;4、触发器的限制 SELECT 语句必须是 SELECT INTO 语句或内部游标声明。 行级触发器不可以对触发表进行查询,包括其调用的子过程中。 不允许 DDL 声明和事务控制语句。 如果由触发器调用存储子过程,则存储子程序不能包括事务控制语句。 :old 和 :new 值的类型不能是 LONG 和 LONG RAW。 [实验内容]1、给Customer表增加一列Savings,类型为int,来存放每个顾客的存款总额。A LTER TABLE customer ADD (saving varchar2(30));select * from customer;2、更新Customer表,使得Savings字段的值正确。 3、在Account表上增加一个行级触发器,当对account的balance进行update和insert一个记录时同步修改Customer的Savings字段,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血型实验报告

abo血型鉴定实验报告 生命科学院张茜 111070094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辨别血型的方法 2、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掌握abo血型鉴定的原理 3、通过实验认识血型鉴定在输血 中的重要性二、实验原理 人类的abo血型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很多時间,一个基因只包含两个等位基因。但是, 控制血型的基因i则有三个不同等位基因。即同一时间内,一个位点可以有其中任何两个等 位基因出现。 等位基因a使红血球产生抗原a;等位基因b使红血球产生抗原b;等位基因o使红 血球不产生抗原; 等位基因a和b为等显性,o对a和b均为隐性。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是根据红细 胞上有或无a抗原和b抗原或a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四种。 血型 a b ab o 可能基因型 iaia或iaio ibib或ibio iaib ioio 本实验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 抗原或b抗原或ab抗原来确定abo血型。三、实验材料 消毒采血针;载玻片;消毒棉签;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75%乙醇;受检者血液四、 实验步骤 1、取干净载玻片,滴加定型剂 2、用70-75%的酒精消毒取血部位 3、用针扎一下消毒部位,使血冒出,立即滴一滴血液在抗a或b上。 4、再次消毒后取 血滴在抗b或a上 5、观察有无凝聚。实验结果如下图:左边为抗b型定型试剂,呈淡红色,未发生凝聚; 右边为抗a型定型试剂,血液在试剂中凝结,试剂较清亮。 6、记录结果:受测血液为a型血。五、注意事项 1.实验用具严格消毒,消毒采血针应一人一针。 2.取血切勿过多,以防止在血清中形成团块,影响判断结果。 3.分清牙签,不要用一牙 签一端同时在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搅拌。 4.注意区别凝集现象与红细胞叠连。发生红细胞 凝集时,肉眼观察呈朱红色颗粒,且液体变得清亮。六、关于abo血型与性格的思考 这次测定自己血型的实验让我们对血型与性格之间的关系升起了好奇。于是我对血型性 格学说做了一番了解,并将了解和思考到的相关内容归纳了一下。 从血型本质原理来讲,abo抗原是糖类,其前体是h抗原。a基因编码一种叫n-乙酰半 乳糖转移酶的蛋白质(a 酶),能把h抗原转化成a抗原,b基因编码一种叫半乳糖转移酶的 蛋白质(b酶),能把h抗原转化成b抗原。o基因不能编码有活性的酶,而只有h 抗原。这些抗原在唾液等其他体液中也能检测到,但是在脊髓液(人体神经的必经之地) 中不存在。由于脑和血管之间有一道脑血屏障,血液不能流进脑组织,因此血型抗原不可能与 中枢神经接触,也就不可能对性格发生影响。 但同时我们又注意到一些问题: 为何a型为主的国家人口增长普遍停滞,甚至出现了负数,如北欧、德国、中国的上海 市? o型为主的广东人号称什么都敢吃,大胆、冒险、高犯罪率与血型性格有关吗? 湖南儿女多招风耳与a型民族的祖先生存的森林环境有关吗?中国a南b北方与a南b 北朝鲜在性格和由此导致的经济状况有着惊人的相似吗? 为何世界乒乓球高手绝大多数出自b型为主的中国和a型为主的欧洲、尤其是瑞典?

数字电路实验二

实验2 数据选择器功能测试及设计应用 王玉通信工程 2012117266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集成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测试方法。 2.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与主要器件 试验箱一个;双踪示波器一台;稳压电源一台。 双4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3;8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1和75LS251. 三、实验原理 能够实现从多路数据中选择一路进行传输的电路叫做数据选择器。数据选择器又称多路选择器,是中规模集成电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组合逻辑部件之一。它是一种与分配器过程相反的器件。它有若干个数据输入端,D0,D1,D2,……,若干个控制输入端A0,A1……和一个或两个输出端Q(或Q非)。当控制输入码A0,A1……具有不同数据组合时,将选择组合码所对应的二进制数Dx输出。由于控制输入端的作用是选择数据输入端的地址,故又称为地址码输入端。 目前常用的数据选择器有2选1、4选1、8选1等多种类型。本实验主要熟悉4选1和8选1数据选择器。 四、实验内容与结果 1.测试74LS153的逻辑功能。 电路如下图: 测试结果为: A0 A1 s1s2Q1 Q2 * * 1 1 0 0 0 0 0 0 1D0 2D0 0 1 0 0 1D1 2D1 1 0 0 0 1D 2 2D2 1 1 0 0 1D3 2D3 2.用多路选择器设计实现一个8421-CD非法码检测电路。使得当输入端为非法码组合时输出1,否则为0.二进制数与BCD码的对应关系如下。写出函数Y的表达式,并进行化简,然后画出电路图,接线调试电路,用发光二极管显示输出结果,观察是否与表2-2-5相符。设

触发器实验报告

. . . . ..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指导老师: 周箭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集成触发器应用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__邓江毅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实验内容和原理 1、D →J-K 的转换实验 设计过程:J-K 触发器和D 触发器的次态方程如下: J-K 触发器:n n 1 +n Q Q J =Q K +, D 触发器:Qn+1=D 若将D 触发器转换为J-K 触发器,则有:n n Q Q J =D K +。 实验结果: J K Qn-1 Qn 功能 0 0 0 0 保持 1 1 0 1 0 0 置0 1 0 1 1 0 1 翻转 1 0 1 0 1 置1 1 1 (上:Qn ,下:CP ,J 为高电平时) 2、D 触发器转换为T ’触发器实验 设计过程:D 触发器和T ’触发器的次态方程如下: D 触发器:Q n+1= D , T ’触发器:Q n+1=!Q n 若将D 触发器转换为T ’触发器,则二者的次态方程须相等,因此有:D=!Qn 。 实验截图: 专业:电卓1501 姓名:卢倚平 学号:3150101215 日期:2017.6.01 地点:东三404

实验名称:集成触发器应用实验 姓名: 卢倚平 学号: 2 (上:Qn ,下:!Qn )CP 为1024Hz 的脉冲。 3、J-K →D 的转换实验。 ①设计过程: J-K 触发器:n n 1 +n Q Q J =Q K +, D 触发器:Qn+1=D 若将J-K 触发器转换为D 触发器,则二者的次态方程须相等,因此有:J=D ,K=!D 。 实验截图: (上:Qn ,下:CP ) (上:Qn ,下:D ) 4、J-K →T ′的转换实验。 设计过程: J-K 触发器:n n 1 +n Q Q J =Q K +, T ’触发器:Qn+1=!Qn 若将J-K 触发器转换为T ’触发器,则二者的次态方程须相等,因此有:J=K=1 实验截图:

实验二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二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原理 数据选择器又叫“多路开关”。数据选择器在地址码(或叫选择控制)电位控制下,从几个数据输入中选择一个并将其送到一个公共的输出端。数据选择器又叫“多路开关”。数据选择器在地址码(或叫选择控制)电位的控制下,从几个数据输入中选择一个并将其送到一个公共的输出端。数据选择器的功能类似一个多掷开关,如图4-1所示,图中有四路数据D0~D3,通过选择控制信号A1、A0(地址码)从四路数据中选中某一路数据送至输出端Q。 图4-1 4选1数据选择器示意图图4-2 74LS151引脚排列 数据选择器为目前逻辑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的逻辑部件,它有2选1、4选1、8选1、16选1等类别。 数据选择器的电路结构一般由与或门阵列组成,也有用传输门开关和门电路混合而成的。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集成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学习用数据选择器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5V直流电源 2、逻辑电平开关 3、逻辑电平显示器 4、74LS151(或CC4512) 74LS153(或CC4539) 四、实验内容 1、测试数据选择器74LS151的逻辑功能。 接图4-7接线,地址端A2、A1、A0、数据端D0~D7、使能端S接逻辑开关,输出端Q接逻辑电平显示器,按74LS151功能表逐项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图4-7 74LS151逻辑功能测试

2、测试74LS153的逻辑功能。 测试方法及步骤同上,记录之。 逻辑功能见下表: 3、用8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1设计三输入多数表决电路。 1)写出设计过程 有三个人进行表决,当其中任意两个人赞同时,输出为真,否则输出为假。真值表如下:

实验6 数据库实验——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实验6 存储过程与触发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与巩固对存储过程与触发器概念的理解。 2、掌握触发器的简单应用。 3、掌握存储过程的简单应用。 二、实验内容 一)存储过程: 1、创建一存储过程,求l+2+3+…+n,并打印结果。 CREATE PROCEDURE addresult AS DECLARE @n int=10,/*最后一个数*/ @i int=0, @result int=0 /*结果*/ BEGIN WHILE(@i<=@n) BEGIN SET @result=@result+@i SET @i=@i+1 END PRINT'1+2+3+、、、+n的结果就是:' PRINT @result RETURN(@result) END GO 2.调用上面的addresult存储过程,打印l十2+3+…+10的结果。EXEC addresult

3、修改上述存储过程为addresult1,使得@n为输入参数,其具体值由用户调用此存储过程时指定。 CREATE PROCEDURE addresult1 @n int=10 /*最后一个数*/ AS DECLARE @i int=0, @result int=0 /*结果*/ BEGIN WHILE(@i<=@n) BEGIN SET @result=@result+@i SET @i=@i+1 END PRINT'1+2+3+、、、+n的结果就是:' PRINT @result RETURN(@result) END GO 4、调用上面修改后的addresult1存储过程,打印l+2+3+…+100的结果。 EXEC addresult1 100 5.修改上述存储过程为addresult2,将@n参数设定默认值为10,并改设@sum为输出参数,让主程序能够接收计算结果。

油菜品种青杂5号

油菜品种青杂5号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6001 品种来源:105A×1831R 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 审定情况: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及甘肃、青海等低海拔地区春油菜主产区种植。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春性质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134天左右,与对照青杂1号相当。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有裂叶2~3对,叶缘波状,腊粉少,无刺毛。花瓣黄色,花冠 椭圆形,花瓣侧叠。株高171厘米左右,分枝部位62厘米左右,匀生分枝。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221.2个,每角粒数25.7粒, 千粒重3.9克。区域试验中,田间调查病害结果:菌核病平均发病率15.05%,病指6.47%,抗性优于青杂1号和青油14号。全国区试统一抽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 心检测:两年平均芥酸含量0.25%,硫甙含量18.56微摩尔/克, 含油量45.23%。 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春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52.75公斤,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4.92%,比对照青油14号增 产18.46%;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252.45公斤,比对照青杂1

号增产12.25%,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3.4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252.6公斤,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8.46%,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0.91%。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8.77公斤,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2.17%。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条播,每亩播种量0.35~0.50公斤。(2)合理密植:播种深度3~4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亩保苗1.5万~2.5万苗。(3)田间管理:每亩底施磷酸二胺20公斤、尿素4~5公斤。及时间苗、定苗。苗期(4~5叶期)追施尿素每亩6~8公斤。(4)防虫治虫:苗期注意防治跳甲和茎象甲,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

实验六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实验六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罗滨志(120802010051)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功能和特点; (2)学会使用Transact-SQL编写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方法; (3)学会如何使用管理平台创建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4)掌握存储过程的创建、执行与删除; (5)掌握触发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操作; (6)理解可以使用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来维护数据完整性。 二、实验准备 (1)了解存储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了解创建存储过程的Transact —SQL语句的基本语法。 (3)了解查看、执行、修改和删除存储过程的基本语法。 (4)了解触发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5)了解创建触发器的Transact —SQL语句基本用法。 (6)了解查看、修改和删除触发器的Transact —SQL语句的用法。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创建存储过程stu_info,执行时通过输入姓名,可以查询该姓名对应的学生的各科成绩。SQL语句 create proc stu_info@sname varchar(20) as select grade from sc,student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sname=@sname go 如图所示:

2. 使用studentsdb数据库中的student表,course表、sc表。 (1)创建一个存储过程stu_score,查询学号为2012001的学生的姓名,课程名称,分数。SQL语句 create proc stu_score@sno varchar(20) as select sname,cname,grade from sc,student,course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https://www.doczj.com/doc/901178012.html,o=https://www.doczj.com/doc/901178012.html,o and student.sno=@sno go 如图所示:

油菜的三种类型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农学0903 朱晨熹2009301200305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其中包括很多种类。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 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 油菜三大类型之一。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其植株矮小,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卵型,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被有蜡粉或不被蜡粉,苞茎而生;分枝少或中等,花大小不齐,花瓣两侧相互重叠,自交结实性很低。种子有褐色、黄色或五花子色,大小不一,千粒重3g;含油量中等,一般在35%~38%,高的达45%以上。该类型生育期短,成熟较早,耐瘠薄,抗病力弱,生产潜力小,稳产性差。该类型还可分为两个种: (1)北方小油菜:古代文献中称为芸薹,株型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

中药鉴定_毕业实验报告1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姓名:颜文孟学号:201225821006 专业:中药学 实习时间:2014.8.10-2014.9.6 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魏蓬木 实习课目:《中药鉴定》 实习主要内容:山麦冬、甘草、黄芩的鉴别 山麦冬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山麦冬(两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2.比较两种山麦冬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山麦冬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 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 (Thunb.) Lour. var. prolifera Y. T. Ma多年生草本,植株有时丛生;根稍粗,近末端处常膨大成矩圆形、纺锤形小块根;根状茎短,具地下走茎。叶基生,禾叶状,长20~45cm,宽4~6mm;先端急尖或钝,具5条脉,边缘具细锯齿。花葶通常长于或近等长于叶,长20~50;总状花序在花后于苞片腋内长出叶簇或小苗;苞片小,披针形;花梗长约4mm;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紫色;花丝长约2mm;花药长约2mm;子房近球形,花柱长约2mm;柱头不明显;种子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短葶山麦冬:Lirlope muscari (Decne.) Baily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生有许多长而细的须根,其中部膨大成连珠状或纺锤形的肉质小块根。叶丛生;叶柄有膜质鞘;叶片革质,条形,长15-30cm,宽4-7mm。花茎直立,高15-30cm,总状花序顶生,长达12cm,有花多数,常l-4朵聚生于苞腋,花被淡紫色或浅蓝色,长圆形或被针形;花梗长约3-4mm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熟时蓝黑色。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湖北麦冬: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2~3cm,直径0.4~0.7cm。表面淡黄色至棕黄色,具不规则纵皱纹。质柔韧,干后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至棕黄色,角质样,中柱细小。气微,味甜,嚼之发黏。 短葶山麦冬:稍扁,长2~5cm,直径0.3~0.8cm,具粗纵纹。味甘、微苦。 3、显微鉴定 组织切片 湖北麦冬:最外为表皮(1列薄壁细胞)→皮层(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27~60μm)→韧皮部(韧皮部束7~15个,各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木质部(内侧的木化细胞连结成环层)→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短葶山麦冬:根被为3~6列木化细胞。针晶束长25~46μm。内皮层外侧为1列石细胞。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