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止血药(1)只是分享
- 格式:ppt
- 大小:252.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十一章止血药1.既能凉血止血,又可解毒敛疮的药物是A.蒲黄B.大蓟C.地榆D.小蓟E.白茅根答案:C2.地榆配槐角尤宜于治的病证是A.肺结核咳血B.痔疮及便血C.十二指肠溃疡出血D.胎漏下血E.大面积烧伤答案:B3.尤宜于下焦出血的药物是A.大蓟B.茜草C.侧柏叶D.炮姜E.地榆答案:E4.大面积烧伤不宜外涂以免引起中毒性肝炎的药物是A.大蓟B.蒲黄C.白及D.地榆E.小蓟答案:D5.白茅根不具有的功效是A.凉血止血B.清泻肝火C.生津止呕D.利尿通淋E.清肺胃热答案:B6.既能收敛止血,又可消肿生肌的药物是A.三七B.蒲黄C.血余炭D.苎麻根E.白及答案:E7.既能化瘀止血,又可活血定痛,还兼补虚的药物是A.茜草B.蒲黄C.仙鹤草D.三七E.白及答案:D8.茜草不具有的功效是A.凉血B.利尿C.祛瘀D.通经E.活血答案:B9.蒲黄不具有的功效是A.活血B.利尿C.祛瘀D.明目E.止血答案:D10.既能温经止血,又可散寒止痛的药物是A.白及B.荔枝核C.艾叶D.桂枝E.高良姜答案:C11.既凉血止血,又清肝泻火明目的药物是A.槐花B.大蓟C.地榆D.白茅根E.侧柏叶答案:A12.侧柏叶不具有的功效是A.清热凉血B.利尿C.止血D.生发乌发E.祛痰止咳答案:B13.苎麻根不具有的功效是A.凉血止血B.活血定痛C.清热安胎D.解毒E.利尿答案:B14.能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的药物是A.高良姜B.桂枝C.炮姜D.棕榈炭E.生姜答案:C15.紫珠叶不具有的功效是A.凉血B.收敛止血C.散瘀D.解毒消肿E.止带答案:E16.鸡冠花不具有的功效是A.清肝明目B.凉血C.止痢D.收敛止血E.止带答案:A17.既能化瘀止血,又能宁心安神,解毒的药物是A.蒲黄B.三七C.茜草D.景天三七E.血余炭答案:D18.既能收敛化瘀止血,又能利尿的药物是A.栀子B.血余炭C.小蓟D.棕榈炭E.藕节答案:B19.茜草的功效是A.凉血祛瘀,止血,通经B.化瘀止血,利尿C.化瘀止血,安胎D.化瘀止血,活血定痛E.化瘀止血,消肿生肌答案:A20.治手足皲裂,肛裂,首选的药物是A.仙鹤草B.槐花C.紫珠叶D.白及E.棕榈炭答案:D21.具有收敛止血作用的药物是A.大蓟、小蓟、蒲黄B.槐花、茜草、三七C.紫珠叶、棕榈炭、白及D.炮姜、艾叶、灶心土E.白及、仙鹤草、白茅根答案:C22.地榆的性味是A.苦酸凉B.苦辛凉C.苦甘凉D.苦咸凉E.苦淡凉答案:A23.治血热尿血、血淋,宜首选的药物是A.地榆B.小蓟C.槐花D.蒲黄E.艾叶答案:B24.治胃溃疡出血,宜首选的药物是A.白茅根B.小蓟C.槐花D.蒲黄E.白及答案:E25.治虚寒性吐血、便血,宜选用的药物是A.白茅根B.炮姜C.槐花D.蒲黄E.茜草答案:B26.炮姜的功效是A.凉血止血B.温经止血C.活血止血D.收敛止血E.补血止血答案:B27.治疗痔血属大肠蕴热者宣选用A.血余炭、艾叶B.棕榈炭、炮姜C.蒲黄、三七D.大蓟、小蓟E.地榆、槐花答案:E28.不能收敛止血的是A.白茅根B.棕榈炭C.藕节D.紫珠叶E.白及答案:A29.功效化瘀止血,活血止痛的药是A.川芎B.三七C.蒲黄D.自然铜E.白及答案:B30.蒲黄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止血B.降血压C.兴奋子宫D.抗心律失常E.抗心肌缺血答案:D31.患者,男,28岁。
第十八章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为主的药物,称止血药。
止血药均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本类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
均具有止血作用。
因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故本章药物的功效分别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别。
根据止血药的药性和功效不同,本章药物也相应的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四节。
止血药主要用治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出血之证,病因不同,病情有异,部位有别,因此,止血药物的应用,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进行相应的选择和必要的配伍,以期标本兼顾。
如血热妄行而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的药物;若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药;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药。
根据前贤“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的用药经验,故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止血不留瘀”,这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
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
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侯。
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止血药多炒炭用。
一般而言,炒炭后其性变苦、涩,可增强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有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并不增强,反而降低,故仍以生品或鲜用为佳。
因此,止血药是否炒炭用,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总以提高疗效为原则。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止血药的止血作用机制广泛,能促进凝血因子生成,增加凝血因子浓度和活力,抑制抗凝血酶活性;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强血小板的功能;收缩局部血管或改善血管功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生成,抑制纤溶;有的可通过广泛的物理化学因素促进止血。
中药四百味歌诀1.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 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33.白芷辛温,阳阴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4.藁本气温,除头颛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35.香附辛苦,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精)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二》预习题:止血药(含答案解析)一、最佳选择题1、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功效的是A、白茅根B、地榆C、白及D、茜草E、三七2、大蓟与小蓟共同功效是A、凉血止血,利尿通淋B、凉血止血,散瘀消痈C、凉血止血,解毒敛疮D、凉血止血,祛瘀通经E、凉血止血,清肝泻火3、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首选A、槐花B、地榆C、蒲黄D、茜草E、大蓟4、胎热所致之胎漏,胎动不安,首选A、白茅根B、大蓟C、地榆D、侧柏叶E、苎麻根5、既收敛止血,又截疟止痢的是A、大蓟C、槐花D、白及E、仙鹤草6、既凉血止血,有清泻肝火的是A、槐花B、大蓟C、地榆D、白茅根E、侧柏叶7、善泄热凉血止血、收敛,治血热妄行,特别是下焦出血的是A、紫珠叶B、白茅根C、地榆D、白及8、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的是A、蒲黄B、茜草C、地榆D、白及E、白茅根9、性温能活血,而血热及阴虚有火者不宜单用的是A、艾叶B、三七C、白及D、棕榈炭E、炮姜10、炒炭善化瘀凉血而止血,生用则活血凉血而化瘀通经的是A、槐花C、大蓟D、小蓟E、地榆11、蒲黄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止血B、降血压C、兴奋子宫D、抗心律失常E、抗心肌缺血12、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应选用A、化瘀止血药B、凉血止血药C、温经止血药D、收敛止血药E、以上均可以13、既凉血止血,又祛痰止咳的药是A、大蓟B、白及C、地榆D、侧柏叶E、棕榈炭14、仙鹤草除收敛止血外,又能A、活血定痛B、止痢截疟C、燥湿止痒D、清热生津E、消肿生肌15、以下不属于三七的主治病证是A、外伤出血B、月经不调C、跌打损伤D、瘀滞肿痛E、胸腹刺痛16、白茅根的功效有A、化瘀止血,清热利尿B、收敛止血,祛痰止咳C、凉血止血,利尿通淋D、凉血止血,活血化瘀E、收敛止血,清热生津17、在使用凉血止血和收敛止血药时A、单纯止血B、若有瘀血未尽,应酌加活血化瘀药C、酌加活血化瘀药,以免留瘀D、必须加活血化瘀药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8、出血过多而致气虚欲脱者,除用止血药还应配伍A、大补元气药B、补血药C、补阳药D、补阴药E、以上均不是19、治疗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尤宜选用的药物是A、小蓟B、艾叶C、槐花D、茜草E、地榆二、配伍选择题1、A.艾叶配阿胶B.白及配海螵蛸C.地榆配槐角D.白及配三七E.蒲黄配五灵脂<1> 、治血热所致之便血与痔疮出血,宜用A B C D E<2>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宜用A B C D E<3> 、治血虚有寒之崩漏下血,宜用A B C D E2、A.白及B.槐花C.白茅根D.地榆E.三七<4> 、用于胸腹刺痛的是A B C D E<5> 、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的是A B C D E<6> 、用于治疗烫伤,手足皲裂,肛裂的是A B C D E3、A.头痛目赤B.宫冷不孕C.手足皲裂D.胸胁刺痛E.胃热呕哕<7> 、艾叶的主治病证是A B C D E<8> 、槐花的主治病证是A B C D E<9> 、白茅根的主治病证是A B C D E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患者,女,28岁。
2022年执业药师考试真题《中药二》看真题解析自测知成绩考后估分对答案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1.某男,23岁。
暑日贪凉露宿,翌日自觉身重疼痛、神疲倦怠、发热恶寒、无汗。
医师诊断为阴暑证,治疗宜首选的药是()。
A.麻黄B.藁本C.香薷D.羌活E.浮萍【答案】C【解析】香薷主治:(1)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2)水肿,小便不利。
【考点来源】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考点】一、辛温解表药2.白薇的性能特点不包括()。
A.苦泄降B.咸入血C.寒清凉D.甘能和E.兼透散【答案】D【解析】白薇性能特点:本品苦泄降,咸入血,寒清凉,兼透散,略补益,入肝、胃、肺经。
清透并具,以清为主,清中兼透,略兼益阴。
既退虚热,又凉血热,兼除烦;既透营分热,又透阴分伏热,还透解表热;并能解热毒而疗疮,利小便而通淋,解蛇毒而愈蛇伤。
清泄透利而不伤阴,略兼益阴而不敛邪,凡虚热、血热、热毒皆宜,兼表亦可。
【考点来源】第二章:清热药-第五节:清虚热药【考点】一、清虚热药3.牵牛子的功效不包括的是()。
A.泻下B.去积C.逐水D.杀虫E.破血【答案】E【解析】牵牛子功效: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考点来源】第三章:泻下药-第三节:峻下逐水药【考点】一、峻下逐水药4.鹿衔草的功效不包括()。
A.活血通络B.祛风除湿C.强筋健骨D.调经止血E.补肺止咳【答案】A【解析】鹿衔草功效: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
【考点来源】第四章:祛风湿药-第一节:祛风湿药【考点】一、祛风湿药5.某男,23岁。
夏日不慎外感风寒,又过食甘甜致湿阻中焦,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医师处方选用广藿香,此因其功效为()。
A.清热,解表B.解暑,发表C.化湿,行气D.燥湿,止呕E.解暑,健脾【答案】B【解析】广藿香的功效:化湿,止呕,发表解暑。
【考点来源】第五章:芳香化湿药-第一节:芳香化湿药【考点】一、芳香化湿药6.来源于蓼科,既能治疗蛲虫,又能治疗阴痒的药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