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小组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管理小组

为了使患者成为临床医疗、护理和社会医疗保障工作的中心,得到高质量和舒适的服务,提倡建立一种人性化的医疗制度,即在无痛的条件下从事各种医疗和护理工作。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是指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按需按压镇痛泵的启动键,通过由计算机控制的微量泵向体内注射设定量的镇痛药物,使患者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弥补了以前单一的镇痛方法和忽视每个患者存在的个体差异,并解决了以往难以维持镇痛药的血药浓度稳定等问题。但由于护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镇痛方式不全面,镇痛期间观察指导不足,使患者对PCA 的认识不到位,自身对镇痛泵的使用不当,出现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疼痛管理小组(acute pain service,APS)是通过团队运作,对急性疼痛,尤其是对手术后患者、产妇或其他急性疼痛患者的疼痛治疗进行管理使手术后疼痛的患者得到统一和高效以及全程的有效管理。

实施以护士为基础、麻醉医师为督导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该模式基于以下观点:术后疼痛管理是需要多学科的互相协作,包括外科医师、麻醉医师、临床药师、护士的共同努力,其中护士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管理模式:以护士为基础,以麻醉医师为督导,由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参与的疼痛管理模式(NBAS-APS)。

二.试点科室:普外1科、普外2科、骨外1科、骨外2科四个病区。

团队:麻醉医师数名

临床药师1名(王金萍)

外科医师一科一名

4个试点科室全体护士;

麻醉科、护理部进行质量监督、控制

三.任务和作用:

1.建立临床镇痛规范和指南。

2.指导术后镇痛的实施(如PCA)。

3.教育和培训相关人员。

4.坚持每日查房(daily round)。

5.监测镇痛治疗效果及相关副作用护。

四.意义:

1.医院的医疗资源能更好整合和利用。

2.规范化的术后镇痛、无痛检查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3.麻醉科可以以最少人力发挥最大作用。

4.选择个体化镇痛方案,使副作用减到最少,预防并发症,使病人满意。

五.APS的组建和各级人员职责:

麻醉科主任任组长,成员有麻醉科医生、临床药师和病房护士。

组长职责:全面负责APS的管理,协调各科室间的关系,针对外科不同专业提出个体化多模式术后镇痛方案,组织各级人员培训工作,处理疼痛治疗中的纠纷和相关问题。

2.麻醉科医生职责:

(1)评估病人后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配置镇痛药,设置参数,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2)介绍镇痛的方式和可能的副作用并签字。

(3)向病房护士交代病人有关镇痛情况。

(4)接受护士或治疗小组医生汇报或会诊申请,协助处理镇痛并发症。

(5)术后镇痛随访,参与每天2次的病房疼痛查房,对术后患者出现的镇痛不全、不良反应进行处理。

(6)负责镇痛相关的培训工作。

3.病房护士职责:

(1)监测镇痛情况和并发症,协助麻醉医生做好病人及家属宣教。

(2)按时检查静脉/硬膜外穿刺部位有无异常,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妥当,连接处有无松脱;镇痛泵上的标识是否完整清晰。

(3)评估病人的感知行为及生理反应,尤其是重要生命体征。

(4)评估病人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负责及时与麻醉科医生或治疗小组医生联系。

(5)每班护士须有1~2人掌握镇痛泵的使用技术,能及时排除常见的故障。

(6)镇痛结束,自行撤除静脉镇痛泵并通知麻醉科医生。

(7)硬膜外镇痛时,严密观察,有问题应及时向麻醉科医生汇报。

(8)为本护理单元的护士进行疼痛知识培训和临床指导。

(9)汇总上报本单元术后急性疼痛的相关问题。

4.患者分管医生职责:

(1)评估病人的疼痛情况,如出现疼痛控制不理想或出现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时,及时联系麻醉科会诊。

(2)在麻醉科医生不能及时会诊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独立或通过电话和麻醉科医生协商提出解决方案。

(3)术前没有申请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术后需要使用镇痛泵实施镇痛治疗时,由主管医生申请麻醉科医生会诊。

(4)术后如果需要继续使用镇痛泵的患者,由主管医生申请麻醉科医生会诊。

临床药师职责

(1)审核镇痛药物处方。

(2)参与麻醉药品管理工作。

(3)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4)参与疑难病例的会诊及讨论。

(5)参与患者的用药教育。

六.管理制度:

1. 术后疼痛病人管理工作流程:

(1)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首先与麻醉医师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法、PCA泵药物配比情况、锁定时间、PCA泵开放情况。

(2)麻醉医师与护士告知病人及家属镇痛泵使用注意事项:严禁

碰撞、挂起、坠地,一旦发生立即与护士联系;起床活动时镇痛泵低于穿刺部位;不要频繁按压镇痛泵上的追加药物剂量按钮。

(3)护士应当及时查看报警信号提示的异常情况如输药导管堵塞、按钮失灵、电源不足、电脑程序设置错误、每小时用药超过预设剂量、输注系统有空气等,及时报告麻醉医生进行处理。

(4)评估病人麻醉恢复情况、疼痛强度,疼痛为中度时可按压镇痛泵追加镇痛药,观察镇痛效果,如效果不佳可与麻醉师联系。

2.建立每日两次查房制度:麻醉科医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连班的医师日间负责上午的疼痛查房,不负责当日白班的常规手术麻醉工作,夜班医师负责下午的疼痛查房及夜间急诊手术麻醉和接听APS会诊电话。主要了解镇痛泵的安置情况,询问和观察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详细填写好随访表的各项内容,每次随访时应有家属签字。如随访时发现镇痛效果不佳和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与麻醉医师联系,并配合麻醉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术后镇痛一定要做到有始有终。病房护士负责对实施PCA自控镇痛的患者每天查房两次,从术日当天查至术后2天。疼痛查房时,认真填写镇痛记录,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镇痛方式、镇痛泵内药物、给药参数,查房时患者的用量、按压次数和给药次数,患者的VAS静息评分和运动评分、镇静评分以及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等,同时建立患者疼痛档案。定期总结分析,不断提高急性疼痛管理水平。镇痛结束后,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并统计。

3.评估和宣教制度:麻醉科医师应与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合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