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栽培技术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6
第1篇一、引言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阔的种植前景。
为了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农业人才,玉米种植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玉米种植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期为农业教育工作者和种植者提供参考。
二、玉米种植实践教学的目的1.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玉米种植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玉米的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农业素养:使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学生的农业素养。
3. 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玉米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传承农业文化: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玉米种植的历史和传统,传承农业文化。
三、玉米种植实践教学的内容1. 玉米生长发育特点:介绍玉米的生长周期、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等。
2. 玉米栽培技术:讲解玉米的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
3. 玉米品种选择:介绍不同玉米品种的优缺点,使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
4. 玉米生产管理:讲解玉米的田间管理、收获、加工等生产管理措施。
5. 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介绍我国玉米产业现状、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四、玉米种植实践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玉米种植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到玉米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玉米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玉米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玉米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玉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玉米种植实践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场地、设备和师资力量:实践教学需要有适宜的场地、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师资力量,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玉米的栽培技术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年级学科:初中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 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 玉米的生长特点2. 玉米的栽培技术教学难点:1. 玉米的生长周期及管理2. 玉米病虫害防治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玉米种植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玉米种子、工具等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预习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
2.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玉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玉米的了解,提问学生关于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 讲解玉米的生长特点教师简要讲解玉米的生长周期、植株结构、需水量等生长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3. 讲解玉米的栽培技术教师讲解玉米的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
重点讲解玉米生长周期内的管理措施。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玉米栽培技术的要求,进行播种、浇水、施肥等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玉米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强调重点知识点。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布置作业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评价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作业、实践操作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拓展6.1 玉米的品种介绍教师介绍不同品种的玉米及其特点,如杂交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等,使学生了解玉米的多样性。
6.2 玉米的利用价值教师讲解玉米的食用、饲料、工业原料等利用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七、实践环节设计7.1 观察玉米植株学生分组观察玉米植株,记录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加深对玉米生长特点的理解。
小学生种玉米教案设计理念
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种植玉米是一个很好的教学项目,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心。
下面是一个小学生种玉米的教案设计理念。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要求。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
1. 准备好玉米种子、土壤、水壶等种植工具。
2. 在学校的花园或者室内设立一个种植玉米的区域。
3. 提前向学生讲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要求。
三、教学过程。
1. 引导学生观察玉米种子,让他们了解玉米种子的外观和特点。
2. 指导学生在土壤中种植玉米种子,让他们亲身体验播种的过程。
3. 指导学生每天浇水、施肥,照顾玉米的生长。
4. 让学生观察玉米的生长过程,记录生长的变化。
5. 在玉米成熟后,组织学生一起收获玉米,让他们感受劳动的成果。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种植玉米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责任感等方面。
2. 收集学生对于玉米种植过程的感想和体会。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
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这样的教学理念可以在小学教育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玉米的发展习性和播种技术;
2.掌握玉米的适宜播种时间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玉米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周期;
2.玉米的播种时间和地点选择;
3.玉米的播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
1.玉米的适宜播种时间;
2.玉米的播种方法;
3.玉米的播种注意事项。
四、教学难点:
1.玉米的播种技术;
2.玉米的发展周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玉米的发展过程,引起学生对玉米播种技术的兴趣;
2.教学内容呈现:讲解玉米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周期,介绍玉米的适宜播种时间和方法;
3.示范操作:老师现场示范玉米的播种方法,并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玉米的播种实践操作,老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5.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次实践操作的经验和教训,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六、教学评判:
1.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评判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水平;
2.听取学生的总结反思,评判学生对玉米播种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到田间农场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玉米的发展过程;
2.开展玉米种植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认识和创新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玉米的收获和加工实践,全面了解玉米的生产流程。
以上是《玉米的播种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玉米的播种技术,培养他们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愿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发现乐趣,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玉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要求;2.掌握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3.学习玉米的收获和加工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要求1.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点;2.玉米的生态环境要求;3.玉米的适宜种植区域和种植季节。
2. 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1.玉米的选种和育种;2.玉米的土壤要求和施肥方法;3.玉米的播种和密度控制;4.玉米的病虫害防治;5.玉米的灌溉和排水;6.玉米的采收和储存。
3. 玉米的收获和加工方法1.玉米的收获时间和方法;2.玉米的加工方法和产品开发。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玉米的生长习性、生态环境要求、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玉米的基本情况和栽培技术;2.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玉米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要求1.讲解玉米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点;2.讲解玉米的生态环境要求,如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3.讲解玉米的适宜种植区域和种植季节。
2. 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1.讲解玉米的选种和育种,如选用优良品种、进行杂交育种等;2.讲解玉米的土壤要求和施肥方法,如选择肥沃、疏松、透气、保水的土壤,进行有机肥和化肥的施用等;3.讲解玉米的播种和密度控制,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密度,进行间苗调整等;4.讲解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如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等;5.讲解玉米的灌溉和排水,如进行适量的灌溉和排水等;6.讲解玉米的采收和储存,如选择适宜的采收时间和方法,进行储存等。
3. 玉米的收获和加工方法1.讲解玉米的收获时间和方法,如选择适宜的收获时间和方法,进行收获等;2.讲解玉米的加工方法和产品开发,如进行玉米的加工和产品开发等。
第1篇一、教学背景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种玉米的综合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种玉米综合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掌握种玉米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玉米的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法;(3)熟悉玉米的收获、加工及储存技术。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的品质;(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玉米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1)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2)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3)玉米的生长周期及生理生态特点。
2. 玉米种植技术(1)玉米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2)玉米播种技术及田间管理;(3)玉米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
3. 玉米收获、加工及储存技术(1)玉米收获时期及方法;(2)玉米加工技术及品质要求;(3)玉米储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1. 理论教学(1)教师讲解玉米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种植技术等理论知识;(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教师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实践教学(1)玉米播种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玉米播种,了解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2)玉米田间管理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玉米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活动;(3)玉米收获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玉米收获,了解收获时期及方法;(4)玉米加工及储存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玉米加工及储存,了解加工技术及储存方法。
第二章玉米栽培第一节概述一、玉米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1.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
从赤道到北纬约50º、南纬约42º,从平原至海拔3800m高原均有种植。
C4植物,增产潜力大,世界高产记录:春玉米23222kg/hm2(Warsow,1985),夏玉米为16444kg /hm2(李登海,1989),居禾谷类之首。
2.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
子粒和秸秆都是畜牧业发展的支柱饲料。
3.营养丰富。
以玉米为原料可加工100多种美味主、副食品。
4.重要的工业原料。
以玉米子粒及其副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产品达2000多种。
5.综合利用价值高。
玉米穗轴、苞叶等都能综利用合。
二、玉米的分类(一)子粒特征分类1.硬粒型亦称硬粒种或燧石种。
果穗多为圆锥形,子粒坚硬饱满,平滑,有光泽。
子粒顶部和四周胚乳均为角质淀粉,仅中部有少量粉质淀粉。
角质胚乳环生于外层,故子粒外表透明,多为黄色。
品质较好,适应性强,成熟较早,产量低较稳定。
2.马齿型亦称马牙种。
果穗多呈圆柱形,子粒扁平呈方形或长方形。
角质胚乳分布于子粒两侧,中央和顶部为粉质胚乳,成熟时顶部失水干燥较快,故子粒顶部凹陷如马齿状。
多为黄白两色,不透明,品质较差。
植株高大,需肥水较多,产量较高。
3.半马齿型亦称中间型。
子粒顶端凹陷不明显或呈乳白色的圆顶,角质胚乳较多,种皮较厚,边缘较圆。
植株、果穗的大小、形态和子粒胚乳的特性都介于硬粒型与马齿型之间,子粒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具有多样性,产量一般较高,品质比马齿型好,是各地生产上普遍栽培的一种类型。
4.糯质型亦称蜡质型。
胚乳全部为角质淀粉组成,子粒不透明,坚硬平滑,暗淡无光泽如蜡状,水解后易形成胶粘状的糊精。
蜡质型玉米的胚乳,遇碘呈褐红色反应。
此种最早发现于我国,主要作为鲜食或食品玉米。
5.爆裂型亦称爆裂种。
果穗较小,穗轴较细,子粒小而坚硬,粒形圆或子粒顶端突出,胚乳几乎全为角质淀粉。
子实加热时,由于淀粉粒内的水分遇到高温,形成蒸汽而爆裂,子粒胀开如花。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玉米种植的知识,特别是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等知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堂示性教学与学生课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与自主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玉米栽培技术,让学生明白两个道理:粮食来之不易需珍惜;做任何事需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教学重点: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等知识。
教学难点: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等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玉米的病虫害防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一个孩子生的好,衣服穿了七八套;头上戴着红缨帽,身上装着珍珠宝。
谜底是:玉米。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二、本课容概要:
•一、玉米简介
•玉米别称、原产地、种植历史、产量
•二、玉米品种的选择
•玉米籽粒类型、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
•稀植品种、密植品种、中密度品种
•三、合理密植
•四、施肥技术
三、讲授新课:
(一)玉米简介
1.玉米简介:
•大家好,我叫玉米,你们也可以叫我包谷、棒子或者珍珠米,我的名字可多了。
•你可别瞧我个子没你大,我可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呢。
•我的祖先最早生活在墨西哥或中美洲。
2. 栽培历史
·说到我们的栽培历史,粗略算来,也有4500---5000年了吧,就算是我们在中国的栽培历史,也有400多年了呢。
3. 产量
·世界各地都有我的兄弟姐妹,除了水稻和小麦,我们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就是第一了。
我们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谷类作物之首,小麦和水稻跟我们没得比。
(二)玉米品种的选择
1、
•优良品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增产的基础,结合本地生态条件,选用适宜的品种。
2、玉米籽粒类型
3、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
•目前本地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有三种类型。
•稀植大穗型品种:费玉二、费玉三号等。
•密植品种:单958、豫玉23、中单909等
•中密度品种:兴农998、锦玉28、浚单20、蠡玉18、鲁原单22、雅玉12等
4、稀植品种
•根据试验和实践,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确定合理种植密度。
•1、根据品种株型确定密度。
•高棵平展型玉米,这类品种穗型大,发挥其单株生产力高的特点,如费玉二号、费玉三号适宜密度3000株左右。
5、密植品种
●紧凑型玉米品种,这类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耐密性好,发挥其群体优势,如单958、豫玉23、中单909号等,种植密度4500珠左右,
6、中密度品种
•半紧凑型玉米,这类品种穗型较大,适应围广,产量较稳定,如浚单20、蠡玉18、锦玉28、雅玉12、费玉4、鲁原单22号等
•种植密度一般在3800—4000珠。
(三)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随着玉米栽培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抗病、抗倒、高产稳产的中密度品种,使玉米产量大幅增长,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已被大量的生产实践所充分证实。
合理密植应注意什么:
•1、玉米产量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构成,三者的乘积就是亩产量,他们的乘积越大,产量就越高。
生产中总是希望穗多、穗大、粒重,然而亩穗数与粒数、粒重既紧密相关又相互制约,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个体间的矛盾逐渐加大,密度越大这种矛盾和制约就越大。
•2、根据土壤肥、地质条件。
•土壤肥力高的宜密植,土壤肥力低的宜稀植,土壤质地轻,通透性好的土壤宜密植,土壤质地粘重,透气透水差的粘土地宜稀植。
•3、根据管理水平、水肥投入确定密度。
•管理水平高、水肥投入多的地块宜密植,管理水平低,水肥投入达不到要求的宜稀植。
(四)施肥技术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吸收大量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最多,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等元素。
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生产实践,玉米
施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
磷钾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
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
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
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依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以及品种和密度等综合运
用。
玉米需肥规律
•玉米吸收氮、磷、钾元素数量和比例
•玉米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随产量水平提高而增加外,还因土壤、肥料、气候以及施肥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根据试验测定,平均每生产100kg籽粒平均需吸收氮素2.6kg,磷
1.21kg,钾
2.18kg。
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1:0.4:
0.5,这一数量和比例可供制订施肥方案时参考。
玉米施肥方案
•1、种肥、追肥法
•2、控失肥、控释肥一次施肥法
种肥追肥法
•夏玉米直播玉米区,种肥-追肥法:
•播种时种肥可以使用45%(14-16-15)或45%(15-15-15)等品种,每亩10-20公斤。
•追肥:在小喇叭口到大喇叭口时期,追施高氮复40%(26-7-7),40%(30-5-5)或30-0-5等,每亩20-30公斤。
四、本节课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的容主要有: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玉米的病虫害防治。
注意了这些,玉米就能高产吗?其实仍然离不开大家的辛勤与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学们,只有把握好现在,你才能收获未来!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