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文丽萍

教案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的算理.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案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步骤,解决“进位”问题.

教案过程设计

1、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小明说:“我捡了16节电池,8个易拉罐”。

小辉说:“我捡了9节电池,22个易拉罐。”

丽丽说:“我捡了7个塑料袋。”

小刚说:“我捡了25个塑料袋。”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把同学们发现的信息整理如下,看大屏幕。

1 / 6

塑料易拉电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6小8

找几名生说22小9

7 丽丽我们这节课研究下面三个问题:25

小刚

丽丽和小刚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 1 袋?小明和小辉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2、小明和小辉一共捡了多少个电池?3、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丽丽和小刚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

袋?1、25+7=

师:这道题得多少?应该怎样计算?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列出算式后,重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说算理。师指导,说算理:,

同桌交流后汇报根小棒,一根一根数的。你这种方法好,但有点麻烦。25根小棒,再摆出71.先摆出根105根小棒是根的下面摆7根.演示5根小棒加捆零2.先摆25根小棒(25根),再在5表示进捆一边(根小棒捆成一捆是一个十,并放在表示20根的210小棒,着重说明把这种方法也可以。32根,是根。.位).一共是3捆零2127根小棒是7根.演示5根小棒加根的下面摆根根小棒3. 先摆25(2捆零5),再在5表示进(2捆一边根的根小棒,着重说明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一个十,并放在表示20 ).位 .3223一共是捆零根,是根这种方法很好。老师把这种方法演示。2 / 6

师在黑板上演示:第三种方法。老师觉得这种方法最简单。

(1)教师示范,建立表象.

教师先摆25根小棒(2捆零5根),再在5根的下面摆7根.演示5根小棒加7根小棒是12根小棒,着重说明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一个十,并放在表示20根的2捆一边(表示进位).

(2)学生操作,强化表象.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先摆出25根小棒(2捆零5根),再摆出7根小棒.(检查全班学生操作是否“到位”)

师:5根小棒加7根小棒是多少根?(12根)把12根小棒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0根这边,数一数一共是几捆零几根,是多少根?(一共是3捆零2根,是32根)

(3)语言表述,内化表象.

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演示了25加7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出来?(指2~3名学生叙述.为了突出“进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追问学生)

师:结果为什么多了一捆?

(4)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师:根据我们摆小棒的过程和同学们的讲述,请同学们看着算式说出计算25+7应怎样想?先

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

指名由学生表述,教师板书:

3 / 6

想:5加7得12,20加12得32.

师:25里面只有2个十,加上7以后,为什么得数里多了一个十?(因为个位数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1,所以得数里多了一个十)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补充课题,板书“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算个位数加个位数,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编成儿歌:

相同数位要对齐,

再从个位数加起,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齐读两遍.

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

2.小明和小辉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完成独立。

22+8=

你是怎样想的?怎么算的呢?

2+8=10 20+10=30(个)

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

3.小明和小辉一共捡了多少个电池?

16+9=

你是怎样想的?怎么算的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有几个问题考考大家,好不好。

及时仿做,巩固新知.

1.口算练习

4 / 6

46+5 27+8 35+9 44+8

74+9 53+8 66+7 89+4

26+8 38+9 67+5 56+6

2.巩固反馈1.说出在□里填几.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8+7 6+57 36+20

7+40 68+9 49+6

9+62 5+38 4+56

4.照样子填数.

4.游戏—夺红旗.

自主练习(一)(四)

小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案的,所以设

计了几组复习题做铺垫和迁移,使新课的导入自然,点题精要.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学习新知识时,教师的示范操作,建立表象是完全必要的.在指导学生操作,强化表象时,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操作“到位”,无论对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5 / 6

习惯,还是对学生接受新知识,分散难点都是极为重要的.对“做一做”的导学,设计的恰到好处.再一次指导学生操作,再一次讲述,既有“摆”的升格,也有“讲”的升华.使学生切实弄清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编成儿歌紧扣教案内容,突出了重点知识,且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了,使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方便容易.

夺红旗游戏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适度编题.如:把第一个数改成一位数.

6 / 6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

第五节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44~45页。 课时目标 1.使学生掌握几十几加几(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和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和算理的联系。 教具学具课件或挂图、小木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教师讲故事引人:有一天,兔妈妈带着小白兔到大森林里去采蘑菇,妈妈采了23个,小白兔采了4个(出示课件或挂图)。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妈妈比小白兔多采几个?小白兔比妈妈少采几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设计意图:用童话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已获得的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与体验 1.一共采了多少个?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学生列式。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4= 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算?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说出自己摆一摆的过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学生动手摆小棒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然后汇报。列式是23+4=27(个)。 用小棒摆:单根的和单根的加在一起再和整捆的相加。 3.引导学生汇报,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笔算的一般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完成试一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教师强化用竖式怎样算,并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 设计意图:从直观操作到抽象算理,结合摆小棒时的操作过程,探索出用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结合学生的操作和对数位的理解,让学生初步了解竖式是怎样来的,体会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道理,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实践与应用 练一练 第1题完成竖式。 第2题可设计多种形式来进行练习。 第3题,要求学生看图,弄清题意,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

两位数减一位数教案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1)12-7=(2)20+4=(3)30+(1-4)=(4)35-3= 15-8=50+3=40-(15-8)= 56-4= 13-6=7+60=10+(13-7)= 23-2=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回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设疑导入: 引入: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出示例题.【继续演示课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出示板书:23-7=】 学生试着做,巡视,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 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给大家谈一谈? 学生提出疑难:个位上的3减去7不够减. (2)操作探疑: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2个十,再拿出3根小棒,表示3个一,在课桌上摆好.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7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 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样摆的?怎么想的? 在学生操作的同时,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可能有的同学先去掉3根,然后再从整相小棒中抽出4根,这时及时点拨,使学生明确:从整捆中抽出4根,实际上就是把一捆小棒先拆开了,也就是把1个十看做10个一了.)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快乐的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 信息窗1 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宁阳县第三小学周云 课题: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11页 教学准备:小方块、小棒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意义;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学具操作,明确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 3.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预习提纲: 1.观察信息图,在情境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尝试解决问题。 3.用小棒或木块摆一摆,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体育大课间的表演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解读信息 同学们正在围成圈跳舞,三(1)班跳舞的同学分2组,每组20人;三(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二)提出问题 根据上面的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 引导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0×2=”和“12×3=”。明确为什么这样列式?自主猜想 想一想,20×2和12×3分别等于多少呢?

二、操作探索,创编竖式。 (一)20×2等于多少呢? 1.自己探索计算结果,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方法一:借助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发现2捆小棒(每捆10根)共20根,摆这样的2份就是2个20相加,一共是40根小棒; 方法二:根据乘法的意义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20×2表示2个20相加,即20+20=40; 方法三:把20看作2个十,2个十乘2得4个十,4个十是40. 3.肯定每种口算方法。 4.迁移练习:如果跳舞的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20人,一共有多少人?4个小组、5个小组呢?(独立解决)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4 ×3= 7 ×8= 5×6= 40×3= 70×8= 5×60= 2、争当口算大王 40×6 50×3 60×5 4×40 8×50 20×8 9×50 70×7 7×20 3.自主练习:青蛙跳荷叶 4.自主练习 一辆大货车可以装货物20吨。根据这个信息,将下表补充完整 车辆数 2 3 4 5 6 装货物的吨数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公开课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书第74和75页。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通过摆小棒初步感知“满10进1”的算理。 3、在探索交流中,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进一步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交流反馈中,提高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初步感知“满10进1”的算理,正确口算。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大家好, 下面我们准备上课了。 一、复习导入。 上课 (起立) 小朋友们好 (老师好) 请坐。 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口算最棒,来展示一下! 课件出示:6题口算 第一题。(手指题目,学生说得数。) (9+5=14、4+8=12、39+30=69、14+20=34、25+2=27、24+5=29) 你是怎么算的?

(先算4+5=9,再算20+9=29) 这两题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课题)2分钟 二、动手动脑,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瞧,你看到了谁? 课件出示:例题。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①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②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画片?③小明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画片?④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了不起,三个数连加,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 ①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算式? (9+6=15) 也就是把小明和小红的张数合起来,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一位数加一位数。 今天,我们主要看看这两个问题。(板书问题) ②问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算式? (2)观察算式,尝试口算。 (24+6=)(板书算式,不写得数) 哦,你们也等于30吗?那究竟是不是30呢? 让我们拿出小棒摆一摆。 (3)探寻口算方法 上面的小朋友已经摆好了(一个学生上黑板摆。) 和他一样的小朋友举手 和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先摆?(2捆)也就是2个?(十)再摆?(4根)也就是4个?(一)最后摆?(6根)也就是?(6个一) 先算什么?(4+6)也就是把4根和6根?(合起来),

小学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小学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和口算方法. (二)能够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视算: 11-812-717-914-6 2.口算: 50+930+84+607+80 3.先说运算顺序再口算: 30+(11-4)40+(15-8)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教师边口述边板书例1的第一问,23减2得多少?(23减2得21) 师:你是怎么想的?(把23分成20和3,先算3减2,3减2得1,20加1得21) (2)以旧引新 师:23减2得21,如果用23减7呢?(教师边说边板书例1的第二问,23减7呢)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问题,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 2.学习新课. (1)设疑引欲 先让学生观察算式:23-7,并与23-2比较找出这两道题的不同之处.(23-2个位 上的数够减,23-7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师: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减法,我们称它为退位减法.(同时板书“退位”二字,把 课题补充完整,然后教师放投影片,让学生亲眼看到从3根小棒中拿出7根不够拿) 师:3减7不够减怎么办呢? (2)指导探索 指导学生摆小棒:左边摆2捆,右边摆3根,想一想:要从中拿出7根应该怎么办?(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教师不加任何提示,以充分体现“放手”.教师注意行间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摆法)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摆法: ②先拆开一捆是10根,与右边的3根放在一起是13根,再从13根中拿出7根,剩 下6根,最后把6根与1捆合起来是16根. ③先拿3根,再拆开一捆是10根,从中拿去4根,剩6根,最后把6根与1捆合起 来是16根. ④把两捆都打开,与3根单根的放在一起是23根.从23根里去掉7根还剩16根. 23-7=16 (3)讨论比较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摆法.几种方法都对,因为得数都 是16.那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请大家分组讨论. 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点拨下(如果被减数比较大是83或93呢)同学们得出 了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把被减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十几的数,就可以利用学过 的知识计算,所以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4)形成表象 师:你们讨论得很认真,请同学们按照第二种方法再用小棒摆一摆.(学生边说边操作)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案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进位竖式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竖式计算。 2、学会乘法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3、在计算中充分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细心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笔算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进位叠加。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9+9= 6×5+4= 7×6+8= 4×7+3= 2、直接写答案。 2 3 9 4 4 6 × 3 × 2 × 2 意图:复习以抢答形式呈现: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上进心和竞争意识。为今天学习连续进位的乘法做良好的铺垫。 二、新课探究: 探寻笔算连续进位算法 媒体出示:如果4罐酸奶装一盒,23盒里有多少罐酸奶? 1、选择信息,列出横式 2、小组合作,寻找算法。 合作要求:尝试列竖式算一算:23盒里有多少罐酸奶?小组里说一说竖式算法。 3、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时,师板书写出保留中间过程的竖式,方便学生掌握

2 3 2 3 × 4 ×14 12…4×3 9 2 8 0 …4×20 9 2 问:12是怎么得到的?80呢? 问:十位上的9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个位相乘满十,要向十位进1。然后再算完十位后不要忘了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师:计算时,可以先从个位算,也可以先从十位算。但简化成一般形式的时候,先算个位,再算高位比较简单。 4、小结:个位相乘满十,要向十位进1。然后再算完十位后不要忘了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计算时可以先从个位算,也可以先从十位算。但简化成一般形式的时候,先算个位,再算高位比较简单。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7×5= 5×18= 26×3= 6×15= 2、下面的算式算得对不对?对的在()里打“√”,错的打“×”并改正。 1 3 6 1 1 6 5 6 × 6 × 5 × 6 × 4 6 8 3 0 5 6 3 6 2 0 4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能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小结:笔算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进位乘法,相同数位要对齐,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的个位数,再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的十位数,以此类推。遇到哪一位上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五、布置作业: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两位数乘一位数备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备课两位数乘一位数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2课时“”(p38~p39) 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图书室买来新书的情境和“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书的包装问题,其典型意义在于,一般情况下成套的书,都是一包一套。通过解决“学校买来3套《十万个为什么》,每套是12本,求一共买来多少本”的问题,即12×3,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试一试,把问题延伸改成“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这里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学习乘法竖式,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指导。设计思路:一是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让学生在解决与这件事物有关多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录音带、习题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检复铺垫:

1、口算:3×2 2×7 10×6 20×4 8×3 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8+8+8+8=× 10+10+10 =× 13+13 =× 26+26 =× 二、情境交流: 1、出示情境问题“买书问题” (放录音)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学习伙伴“亮亮”,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我校图书馆的老师们又买进新书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相信你们也一定喜欢。) 相机出示相关信息和问题“买来3套,每套是12本。” “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 2、指名完整读题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让小组内交流算法; 班内交流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教师相机板书: * 12+12+12=36(本) *12×3=(本) *10×3=30(本) 2×3 =6(本) 30+6=36(本) 三、交流算法: 1、列成乘法算式12×3=(本),该怎么笔算呢? 【教师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 2、学生交流:

【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 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件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生活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将例题制成的课件,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 教学过程: 1 / 6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3-7 15-6 17-8 78-8 45-30 97-7 2、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二、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师:上面2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第一排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

---------------------------------------------------------------范文最新推荐------------------------------------------------------ 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课件出示:第67面例1中的玩具货架图。 师: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架上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有用的信息?(课件突出货架下半部分的两辆玩具汽车图。) 课件出示例2玩具图下面两个小朋友和他们的对话。 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左边的小朋友说,我有8元钱,想买一辆单价36元的玩具汽 3 / 6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优秀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 探索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方法。注意指导学生的计算法则和书写格式。 2.通过在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会运用(一次进位)笔算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4.感受大海的富饶,体验劳动者的艰辛、知道劳动能创造财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笔算的算理。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5(每捆10根)又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师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引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活动:说信息 活动预设:表演扇子舞的有2组,每组29人。 表演艺术操的排5行,每行19人。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 过渡:大家可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多么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探索解决:“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两个问题。教师随机板书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师引导: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列出算式:29×2 教师质疑: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学生回答) 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29×2大约得多少? 说说你的估算过程。 预设:把29看成30,30×2=60,所以29×2≈60 那么29×2精确结果是多少呢?怎样计算呢? 温馨提示: 1、先独立思考,想一想怎样计算29×2。 2、借助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1》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两位数乘一位数1》教案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三维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跳舞的知识,来认识运动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运动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那跳舞呢?大家一定也会很喜欢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主题图“学生跳舞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 3.解决问题。 (1)三(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生列算式:20×2=40(人)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40是怎样求出来的? 用学具摆一摆,理解算理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2)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生列式:12×3=36(人),说算理。

(3)小练习:10×3;14×4(指名说算理、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 2×3=3×5=5×4=4×2= 20×3=30×5=50×4=4×20= 200×3=300×5=500×4=4×200= 2.估一估,连一连。 48×5 6×63 396×2 102×3 199×4 7×81 大于500 小于500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比较好,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还不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案《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1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整体理解图 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再过两天我们学校就要开春季运动会了。为了这次运动会我们还做了一些准备呢!一起看看我们班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课件出示:24瓶一箱的水和9瓶散水。)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24瓶一箱的水和9瓶散水。) 2.看到这些,同学们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我们班有36人,每人一瓶够吗?)谁来读读同学们想到了一个什么问题? 3.你读懂这句话了吗?你读懂了什么? 说明:这个问题还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 4.要想知道够还是不够,怎么办呢? 预设1: 学生直接说出算式24+9 师:看来你想到了计算,计算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24+9等于多少?应该怎样算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能把你思考的过程,选择你喜欢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吗? 预设2:24+9=33 师:33是怎么得到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答案了,光知道答案还不行,还要知道是怎么算的,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能把你思考的过程,选择你喜欢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吗?预设3:算算一共有多少瓶水? 师: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看来你们都想到了算,算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那我们就来先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瓶水。 谁来列式?(板书:24+9=33) 33是怎么得到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能把你思考的过程,选择你喜欢的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吗? 三、动手操作,理解算理,体会算法多样化 (一)动手摆学具,探究计算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其中。 (二)反馈交流,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 教案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例题情景图。 2.学生准备2捆4根小棒。或小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引入新课 口算。13-7=15-8=17-9= 78-8=45-30=97-7= 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17-9是怎样算的。 教师:上面两排算式分别是什么样的减法算式? 学生:第一排是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第二排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算式。 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二、新知探究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屏幕上出示第29页例3中绿色回收。(也可以直接让学生看课本) 教师:从统计表中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解答小女孩提出来的问题吗?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教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师: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教师:算式24-8和前面所学习的35-2、76-4、57-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35-2、76-4、57-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24-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教师: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4不够8减,我们先打开一捆和原来的4根合并在一起是14根,再从14根里面减去8根。 教师:减去8根后还剩多少根? 学生:14根减去8根还剩6根,再加上剩下的1捆(10根),一共还剩16根。 让学生在算式24-8=的后面写上得数“26”。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谁能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24-8的方法? 学生: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发现计算24-8,可以把24分成10和14,再用14去减8得6,最后把6和10加起来就是24-8的差。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教师: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学生:也可以把24分成14和10,10减8得2,再用14加2得16。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85~8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口算、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细心读题、认真计算的习惯,进一步体会验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 明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会熟练地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图与算理,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书写的过程,学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趣味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指板书),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对简单的乘法算式掌握得怎么样。我们首先开着小火车来说一说第一小题;第二小题把加法算式换成乘法算式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生说出答案,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学新课之前,教师设计了两道复习题,第一小题是围绕乘法口诀来的,第二小题是为20+20=20×2做好铺垫。为新知识的学习埋好伏笔。 二、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一)导入

1.请看大屏幕,老师要带大家去校园里里瞧一瞧:同学们,此时他们在干什么?(跳舞) 图1 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三(1)班跳舞的同学分2组,每组20人;三(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三(1)班跳舞的有多少人? 预设2:三(2)班跳舞的有多少人? 师:我们这节课重点来学习第一个问题。(板书要解决的问题:三(1)跳舞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学生快速地带入到新知的学习去。 (二)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预设1:20×2 预设2:2×20 师板书:20×2 并强调这两个算式都可以。 师:这道题你想用什么方法得到答案?你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也可以用笔算一算。得到答案后就坐正。 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巡视指导。 师: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哪位同学用摆小棒的方法找到答案的,老师请他到前面来给大家摆一摆。 图2

最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体会到从个位加起的方便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的思维能力经历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满十进一”算理的理解。 教具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应该是第一次见面,作为见面礼,老师准备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出示《两只老虎》)。我先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纪,同学们可以叫我纪老师。歌儿也听了,也和大家介绍了,现在我们可以上课了吗?(师生问好) 师:既然是第一次见面,同学们也一定不知道老师的家乡在哪里了(出示图片)。好看吗?这是老师的家乡,美丽的当涂县。我们当涂有美丽的夜景,还有很多好吃的呢,一起来看一看。有美味的大闸蟹,可口的茶干,还有香喷喷的大肉面。想吃吗?

生:想。 师:想吃可得拿钱来呀。(读题)这么多好吃的,同学们的小肚子吃两个就可以吃饱了,你会选择哪两个作为你的晚餐呢? 生:大闸蟹和茶干:24+3 大闸蟹和大肉面:24+9 茶干和大肉面:3+9 二、新授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大闸蟹和茶干。(板书:24+3)这是我们第四单元学习的知识,还记得吗?拿出你的草稿本,列出竖式(写好的同学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写好了吗?你们算的可真快~那你们来说,老师来写。先写什么?3写在哪?(4的下面),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接下来怎么算?这里也要注意什么? (板书:从个位算起)得到结果:24+3=27 (元)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大闸蟹和大肉面(板书:24+9)。请你 拿出小棒摆一摆。(师巡视指导)

《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电脑演示).唐老鸭博士自我介绍:我是唐老鸭博士,你们看,这里是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数学王国呢?但是要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你们能闯过三关,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小朋友们,有信心闯过三关吗?那就开始吧! 2.复习铺垫.(进入第一关.) (1)54=50+()68=8+()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成了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2)30+(7-2)=70-40+5= 要求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唐老鸭):真不错,你们这么快就闯过了第一关,继续努力吧!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进入第二关.) 1.揭示课题.

(1)板书:36+2和36+20,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并算出结果.(2)师:以上两道题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现在,老师把这两道题改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改了什么?(把加号改为减号) (3)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36-2和36-20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被减数都是36,不同的是第一道题减数是2,第2道题减数是20.) (4)师:这两道题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给今天要学的内容起一个题目.(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2.教学36-2. (1)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 ①同桌两人一边商量一边摆,并说一说先摆多少根小棒,接下来怎么做,最后还有多少根小棒. ②学生讨论后回答(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是从3捆里去掉2根,还是从6根里去掉2根?为什么? ③学生独立摆小棒,要求一边说一边摆. (2)如果不摆小棒,怎样想36-2得多少呢? ①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边看边口述计算方法. ②让学生口述计算方法. ③师小结这道题的计算方法.(把36分成30和6,先算6-2=4,再算30+4=34.) ④学生互相说. (3)练一练:(说出计算过程.) 28 -6 =__ 66 -5 =__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口算。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3、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4、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的道理,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实物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每一个算式滚动播放,算式中都有一张图片遮住了一个数,快速的报出被遮住的数) 2、复习“凑十法”。(根据具体题目进行复习) 3、复习之前学过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给每一位同学准备一瓶纯净水。全班有33人,买回一箱只有24瓶,不够分,老师另外又买了9瓶。如果每人一瓶够吗?(请学生列式说出根据) 出示算式:24+9=?(瓶)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引入新知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探索算法 1、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试着一人分一瓶,看够不够; (2)算算一共有几瓶纯净水,就可以知道够不够了。 2、师:要求一共有几瓶纯净水,怎么列式?板书:24+9 9+24 24加9等于几?(预设学生出现两种:会算与不会算。) (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1)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师:请大家两人一小组用摆小棒的方法想一想24+9该怎样计算? 学生动手操作后,请个别小组上来汇报操作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 (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师:刚才我们用学具演示了24+9 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一遍?(突出进位) (2)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两位数减一位数 整十数教案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填空:5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个十和()个一组成68. 54=50+()68=8+() 2、口算:30+(7-2)=70-40+5= 40+(9-5)=50-40+3=

17-3=15-10= 问:你是怎样口算17-3和15-10的? (17-3=?先算7减3等于4,再算10加4等于14.) (15-10=?先算10减10等于0,再算0加5等于5. 或想:15是由10和5组成的,去掉10就剩5,所以15减10等于5.) 3、小结导入 十几减几、十几减十的题目,同学们会算了,那么如果把十几换成几十几,也就是任意一个两位数,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36-2= (1)师:下面就请你自己算一算这道题,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 (2)学生自己研究36-2=? (3)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做的.(可以边演示学具边说明) 板书: a.用数数的方法(从36往前再数两个数:35、34.) b.先算6减2等于4,再算30加4等于34. (4)问:为什么先用6减2,用十位上的3减2行不行?为什么? (因为要减的是2个一,不是2个十,所以要用个位上的数去减.)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的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驿城区老河乡明德小学王玲 、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全册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既是表内乘法的进一步发展,又是将来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乘法计算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内容主要包括口算乘法、估算乘法、笔算乘法、解决问题和整理与复习。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这是小学生首次接触笔算乘法,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算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调动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过程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情感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探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出示:2×4= 10×4= 这些算式同学们会算吗?会算的计算出来。 那同学们再来看一看这一个式子,你们会算嘛? 12×4= 同学们知道这样的式子叫做什么吗,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种计算我们以前还没有学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师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教学例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安阳高新区第一小学焦晓燕 教学目标: 1、以“数位”、“计数单位”、“进率”等概念为核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理解算理,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理解进位加的算理,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啦(出示幻灯片) 1、口算我最棒,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6 + 2 = ()36 + 20 = () 40 + 33 =()7 + 32 = () 2、口算我最棒,我会“凑十法”。 8 + 6 = ()7 + 9 = ()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棒,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参加联欢会,大家想不想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联欢会场景图。显示几个小朋友把纯净水搬来放在桌子上,

画外音:红红和亮亮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把学生的注意力 引向纯净水。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并发出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从 而引出要解决的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纯净水”。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 + 9 (2)师:嗯,箱子里有24瓶,外面有9瓶,求一共有几瓶纯净水,我们列的算式是24+9。但老师遇到一个问题,24+9= 你是怎样算的下面请大家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如果有困 难,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预留大约3分钟讨论时间。 3、组织交流计算方法,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集体反馈,互相学习。 师: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谁先来 (1)数数的方法:24接着往后数9个。 (2)想:个位上的4加9等于13,表示1个十3个一,十位上的2加1等于3,表示3个十,3个十加3个一等于33。 (3)24+9 想:个位上的4加9等于13,13加20等于33。 师:这种方法真好!我也很喜欢用这种方法算。结合课件摆小棒的动画,口述“先算个位上的4加9等于13,13加20等于33。”还有谁也是这样算的,能再说一说吗(抽多名学生回答,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4)24+9 想:把9看成10,24加10等于34,多看了1个,用34 减1等于33,24加9等于33。 (5)24+9 先把24凑成30,再算30+3得33。结合课件中摆小棒的动作,口述“先算24+6=30,再算30+3=33”。(同样找多名学生复述,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1.复习口算,激活旧知。 谈话: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口算题,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10-8= 14-8= 15-7= 37-2= 49-5= 26-4= 师:谁来说说37-2是怎么算的? 49-5呢?26-4呢? 提问:这些都是怎样的减法?怎么算的? 指出:这里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先算个位上几减几,再把几十和减得的数合起来。 师:刚才第二行的题目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同学们都能计算了,今天我们再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今天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之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 二、创设情镜,探究新知 1、创设情镜,探究新知 出示例2情境图,提问:1、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并列算式: 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30-8= 小军比小丽多多少张?34-8= 小军比小华多多少张?34-30= 3、这三个算式中谁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是怎样算的? (34-30=4这是两位数减整十数,知道从3个十和4个1里减去3个十等于4) 那么30-8和34-8怎么算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 2、主动参与,探究算法 (1)教学30-8 谈话:我们先来看看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的算式30-8,按照我们以前的算法,先用哪一位上的去减?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被减数个位上是0不够减,这怎么算呢?想想我们之前学过的计算活动,三人一组讨论一下。(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 启发:先摆出多少,是几捆?摆好后小组讨论8要从哪里减?再操作一下,算出得数。 交流:你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和大家交流一下。 指名交流,演示小棒、启迪算法: 先摆出3个十是30,没有单根的可以减,就从1捆里减。把这一捆小棒拆开来是10根,可以减去8 了吗?从分出的10根中拿走8根,还剩2根,再把20和剩下的2合起来,得数是多少? 追问:刚刚同学用小棒算出了得数是22。那你还能说说用小棒是怎样算的吗?(明确从3个十里先拿出一个十减8得2,再和2个十合起来得22) 引导:根据白摆小棒的算法,你觉得这里的算式30-8可以怎样算?(根据学生回答,说明把3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