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浅议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浅议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历史学科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何充分挖掘整合乡土历史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的重大的课题。本文初步探讨了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并进一步提出了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在“实施建议”中都专门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问题,对课程资源的概念、组成部分及其利用开发作了宏观性的阐述。

历史学科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除教科书之外,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乡土社区资源、信息网络资源以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但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史学变成枯燥乏味和支离破碎,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反思一下我们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筛选,把成功的经验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如何充分挖掘整合乡土历史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的重大的

课题。

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这种情感的养成,不是单靠简单空洞的说教就能实现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具体而生动的不可缺少的显有特殊作用的好素材。家乡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与现实,优势劣势通过感性了解逐渐深化为理性的认识,进而产生一种永不消失的热爱之情。

(2)使师生成为学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中的载体。新课程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特别是地方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教师通过指导并培养学生读书、查资料,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活动和乡土知识探究等系列活动,养成积极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为探究性学习。

(3)激发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情趣和人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并可相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交往能力。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过去,中学学科课程内容单一,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过分依靠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乡土历史课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和微观的研究,有

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计划,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而且更重要的要把它转化为学生学习乡土课程资源的能力,自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是对今后教师的最大挑战。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途径

(1)查阅历史文献──地方志、地方性报刊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手稿、书刊等。历史文献是有证据可考的历史记录,通过历史文献来研究历史,更加能够突出历史的真实性,回归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本来面目。

(2)考察历史文化遗存──古代人们的住所、古代墓葬、古城堡、古战场以及宫殿、寺庙、牌坊、碑刻、石窟和古塔、桥梁等古代建筑物。这些历史文化遗址记载着当地不同时期的历史,反映了当地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变化发展,是中国浩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民族融合发展息息相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伟大贡献。

(3)整理当地的历史传说、民间神话故事等。有的民间传说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有的民间传说很有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调查访问,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对近、现代史相关内容,可以请老前辈、阅历丰富的长者回忆他们所经历的历史事件。走访、考查当地先民遗迹。

(5)开展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专题讲座,此类讲座可结合历史纪

念日或结合当前时事进行,也可以结合历史教材中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如邀请乡土史专家、老红军、老八路作专题报告。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文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6)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随时适当地穿插一些乡土教育内容。利用乡土资源,创设课堂历史情景。如:在讲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候,可以把当地抗战英雄的抗战经历穿到课堂的讲述中去,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人民参与抗战的事迹,知道抗战的胜利家乡人民功不可没。

(7)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主题应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发掘;研究侧重从“是什么”向“为什么”过渡,即深入解释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的客观史实,进而做出评价。

(8)组建乡土历史文化知识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师可以组建乡土历史文化知识兴趣小组,把乡土史以专题的形式列出来,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在节假日或其它课余时间去查找资料,走访历史遗址。并写一些读后感,这样所以加深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也能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上,选择恰当的活动方法,使教学在情境的创设、过程的实施、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

习全过程,实施有效的教与学。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和应试,更应该充分发挥历史课之人格教育主渠道作用,尤其是通过乡土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乡土史是祖国历史的一个缩影,祖国历史是各地乡土历史综合与延伸,开发应用地方乡土史课程资源,并运用与历史教学当中,学生易于感知接受,易于引起情感共鸣,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德育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通过乡土史进行活化传统历史教学,能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的达到或者实现历史教学中思想教育这一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