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论中医语录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9
钱学森对中医的论述钱学森对中医的论述一个观点涉及到什么叫科学.什么叫现代科学。
对于什么叫科学,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有人认为:只要是根据实际存在的事物所总结出来购东西都可以叫科学。
比如,中医理论究竟叫不叫科学?中医理论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而概括上升到理论的,这样总结出来的理论对于中医的实践是能起指导作用的。
但这样的中医理论能不能叫科学7能不能叫现代科学?我的一个基本看法是:现代科学所指的,已经不再是能够独立存在的个别知识,而是整个形成为一门现代科学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各个部门能够互相沟通,而它的最高概括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科学的一切成果,必然反馈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得到发展。
那么是不是所有从实际存在的事物中所总结出来的东西都能纳入到这个科学体系中去呢?看来并不是。
目前除了这个庞大的现代科学体系的结构之外,还存在存很多很多实践经验的总结。
例如在火箭发射场;总工程师根据他的经验,在现场就可以拍板,他的一些决定,他的助手可能不理解。
如果发射成功,实践表明他的决定是对的。
但为什么对?连和他亲密合作的工程师都不见得理解。
又如在战场上,指挥员临阵下决心,有时连参谋也都不一定能理解,这就是凭经验。
这种说不清道理的学问是非常之多的。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这种经验多得不可胜数。
比如在工厂中一个老师傅干活,会干得很好,他的徒弟就不行。
徒弟问师傅:“你能干好,究竟是怎么千好的?”老师傅常常会说,“你就跟着干,到时候就会了。
”这种没法子用语言说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中医当中类似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中医实践中所蕴含的道理也是很珍贵的,但是这些东西还不能纳入现代科学体系中去。
可以说,这些宝贵的实际经验的总结,构成了现代科学体系这个辉煌结构的外围,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前科学。
前科学是科学发展所必要的营养、素材。
这样提,并没有小看它,无非是要说阴它和科学体系之间的关系而巳。
这些还没能纳入现代科学体系而又自成体系的学问,只能叫前科学。
中医振兴的第一要务,推动新一轮的科学革命!中医振兴难,难于上青天,难就难在中医来源于几千年前,它的理论得不到现代人的认可。
试想,如果学中医者理解不了它,就学不好中医,临床就没有疗效;国民理解不了它,就不会选择中医,中医就没有市场。
中医既没有疗效,又没有市场,它的前途何在?钱学森早在几十年前就明确指出,中医的前途在于理论的现代化,要让国民了解阴阳到底是什么,五行到底是什么?这是中医振兴的关键。
为此,钱学森建立了人体科学,力求通过对中医、气功和特异功能现象中系统理论的研究,实现对系统科学的突破,推动新一轮的科学革命。
一旦中医得到了主流科学界的认可,中医的振兴也就指日可待了!或许中国科学落后的时间太长了,科学家们想到的只是如何追赶,从来没有想到过超越!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中国过去科学领先了几千年,它不是没有道理的,一定有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支撑,否则那么多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怎么可能凭空产生呢?就拿中医来说,它经过了人类历史上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实践检验,是当之无愧的科学,最起码应该是潜科学,现代人不了解罢了。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否定它的理论,而是要还原它理论的全貌,来重新认识它。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学西方科学只学了表皮,却不了解真正的西方科学。
真正了解科学的人都知道,科学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有什么样的前提假设,就有什么样的科学。
西方科学不是真理,它不过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一种理论体系。
至于这个科学体系离真理有多远,取决于这个前提假设与自然的事实差距有多大,如果前提假设就错了,那么整个西方科学体系就需要变革。
为什么科学一定有要前提假设呢?原来,我们对物质基础的认识、对空间的认识,都是任何精密仪器的观察无法直接证实的。
理由很简单,如果万物归一,那么组成精密仪器的物质和所有被观察的物质本质上就是一样的,用它只能观测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并出现个性的东西,而对共性的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是永远不可观察的。
我们可以认为空间空无一物,也可以认为连续着物质,既可以认为空间是对称的,也可以认为它是不对称的。
一什么叫“七损八益”《素问·五》讲:“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身热”,“阴胜则身寒”。
“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古人在这里强调告诉我们,“七损八益”是调节阴阳的根本方法,如果不知用此法,那就进入了早衰的鬼门关,早早就要发白齿落,眼花耳背,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口臭便秘,节痛背驼,痰涎咳喘,这是一种多么危险的情景吆,怎么敢不用呢!可是什么叫“七损八益”?古人对阴阳的认识是很彻底的,就连抽象的数字也要分清阴阳,偶数为阴奇数为阳,所以,《周易·系辞传上》就有“天七地八”之言。
“七损八益”就是“损阳益阴”,但不是永远“损阳益阴”,只是因为“阳胜则阴病”。
反之,“阴胜则阳病”时,就要“损阴益阳”了。
所以,“七损八益”就是当损则损,当益则益,这是古人的基本思想。
《周易·彖传下》就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这就是说或损或益是动态的,“胜”了“盈”了才要损,“病”了“虚”了就要益,要视身体状态而定。
至于为什么以七喻阳,以八喻阴,那是由于紧接上篇《素问·四》而论,此篇中以八喻东方,以七喻南方,这又依据《河图》。
所以“七损八益”也有损南方益东方之意,因为南方阳有余东方阳不足,本意在此。
这样看来,只“滋阴”、只“补阳”之论,可能多有偏颇。
特别应当强调的是,“七损八益”还有一层更深刻的含义,那就是我们在认识人体的时候,总是只注意到阳的方面而忽视阴的反面,只知其华末而不知其根本。
例如,人总是只看到心脑血管、肝胆和肠胃方面的问题而忽视了脾(含胰)、肾,然而脾、肾才是后天之本和先天之本。
朱丹溪正是注意到这一点才有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断(《格致余论》)。
《道德经》讲得更明白:“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损有余以奉不足?于天下唯有道者。
”这里不但讲了损是因为“有余”,补是由于“不足”,而且讲到这是最基本的规律(“天道”),更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人往往不行“天道”行“人道”,则和“天道”相悖,所以才造成了人体的早衰和病态。
漫谈:鲁迅、钱学森的中医观及高新彦的中医情怀“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呐喊》自序里,好多人都知道。
在人们的印象里,鲁讯没说过中医的好话。
再看看一代大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对中医的看法,这些看法多见于钱学森的往来书信及相关著作中,如:1、从人体科学的观点,中医有许多比西方医学高明的地方,但将来的医学一定是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学。
(1990年12月11日致徐振林——《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553页)2、医学的前途是中医现代化,而不在什么其他途径。
人体科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277页)3、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
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
所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1985年9月23日祝世讷——《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191页)展开剩余89%其实鲁迅和钱学森两位大家都不是从事医学的专家,鲁迅虽说是“弃医从文”,去治人的“心病”,但他所弃之医为西医。
他们对中医的看法给世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文化与科学界那令人高山仰止的地位。
鲁迅可归为“打压”中医的一方,钱学森则可归为对中医扬弃后的“力挺”中医一方。
鲁迅对中医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道中落,外加因病致贫。
他父亲的病使鲁迅“经常往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其实给鲁迅父亲看病的也并非“庸医”,也算是江浙一带的名医,但鲁迅父亲的病现在来看应是肝硬化腹水,俗称“鼓胀”,肝癌,就是现在21世纪的医疗水平也是难以治愈的。
但当时那中医开的三样药引子倒很有趣: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蟋蟀一对、破鼓皮。
多年前,西北大学周健教授给我们讲《中国现代文学史》,提到药引子“破鼓皮”――鲁迅父亲的病是“鼓胀”,肝腹水,肚子已经很大了,就用蒙鼓的鼓皮,而且还得是破了的鼓皮,引得我们一片笑声。
钱学森谈中医(摘要)▲中医的理论完全是宏观的、整体的理论,它没有分析,没有深入到人体的结构、各部位、细胞和细胞以下,所以它的优点是整体观,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因为它仅仅有整体,就整体论整体。
▲用人体科学这个观点,来吸取所有西医的这些成果,不是从前的所谓中西医结合,用西医来化中医,我认为那是错误的,而是反过来,用中医来化西医,把西医的结果全部拿过来,吸取到人体科学里来。
▲整理并用现代语言阐述中医理论是一件工作量极大的研究工作。
▲人体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中医理论不是现代意义的科学,却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
医学的前途在于中医现代化,而不在什么其他途径。
▲中医理论是思辨式的论述,或说是恩格斯所说的“自然哲学”,不是自然科学。
▲不能死抱着几本中医经典不放,闭关自守。
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把中外医学的好东西结合起来,用系统科学来促使中医现代化,即医学现代化。
▲中医理论是前科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中医还不能用物理学、化学等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东西来阐明,中医自成体系,是前科学,不是现代科学体系中的现代科学。
▲回顾建国(新中国成立)初年,国家当时就已明确了中医的重要性,而且又提出了中医要现代化的要求。
但是怎么现代化的问题,后来好像变成了所谓的中西医结合,那就是说,把中医看作是不科学的,要用西医科学使中医现代化。
但是,这样一种方法能否取得成功,现在看来是值得考虑的。
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我见到邝安坤教授,他是中西医结合的著名专家,那天晚上我们谈得很融洽,我当时就向他讲,中西医结合,用西医把中医科学化恐怕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医的指导思想与西医差别太大,中医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从系统来看问题。
邝教授听我谈完后说,他搞中西医结合已30年,也感到有点走不下去了,所以他听到我提出另外一个方向,感到很高兴,这大概是四五年前的事。
也就是说,他搞了30年的中西医结合式的中医现代化,到头来感到很苦恼,这就说明问题不那么简单。
▲大家都说中医后继乏人,大有要消亡的危险,这又说明问题很不简单。
钱学森论中医一、中医包含着科学真理1“我们知道中医包含着科学真理,非常宝贵的科学真理,但人们‘以貌取人’,怀疑中医有没有真理,或进而认为中医是封建糟粕。
”(1984年5月16日致李印生——《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088页,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6)2“中医理论托附于阴阳五行干支的思维框架,已经是辩证的了,比经典西医学强;但我想中医理论还是有点简单化,所以中医名医还要靠临床经验。
”(1988年11月21日致刘静和——《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409页)3“我的体会是,中医理论就是把几千年的临床经验用阴阳五行干支的框架来整理成唯象学理论。
这个框架一方面有用,因为它把复杂的关系明朗化了;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因为框架太僵硬了。
你们搞中医唯象学就是一方面要发扬传统中医的优点,一方面补其不足。
”(1988年11月4日致邹伟俊——《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402页)4“老中医也知道,只阴阳五行也不够用,他们都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和思维联想加以补充。
我想主要是相生相剋。
但这也就是辩证法!”(1994年10月7日致于景元——《钱学森书信选(下卷)》0979页)5“中医理论就是典型法,从病人各种典型概括出阴阳五行的理论。
但就是对人体这一千百年事例中得出的中医理论也不能作为死教条,按病人实际情况还应做适当调整。
中国有名的中医都是根据自己行医经验对医方做些适当变动,这才是名医,不是庸医。
”(1995年1月25日致李世辉——《钱学森书信选(下卷)》1010页)6“医学不已有几千年的经验了吗?人的一生是有变化的,生老病死,但模式基本一样,在几千年中重复了亿亿万万次,所以医学,特别是中医,是有经验基础的。
”(1994年12月2日致王寿云等六同志——《钱学森书信选(下卷)》0992页)7“中医的理论是系统观的,这是科学的。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107页——此为1983年至1987年钱学森在507所学术讨论会上的历次讲话汇编)8“中医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从系统来看问题。
钱学森:“保证人体特异功能是真的”钱学森力挺“特异功能”,坚信必将带来“科学革命”钱学森支持“人体特异功能”,认为“耳朵认字”是客观存在,“因而是否定不了的”本来上层定调之后,这股特异功能热潮应会日渐退却的,但意想不到的是,局势开始逆转。
1980年2月4日至10日,“第一次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在上海召开(下简称“上海会议”),它是由一本科学期刊《自然杂志》经“应有关方面的要求召开”的,会议的结论是:“耳朵认字这种人体特异功能的真实性现已为公众所证认。
”尽管现今看来,这次会议名头很山寨,但其实这是一次标准的科学会议,与会者都是来自各地科研所,其与官方中特异功能支持者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作为这次会议的举办者《自然杂志》来头不少,背后有时任国防科委科技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和主任张震寰支持,该杂志早在1979年9 月就发表“考察报告”声援“耳朵认字”。
“上海会议”后的1980年6月,钱学森赴上海访问了《自然杂志》,表示了自己对特异功能研究的支持,他认为:“从古以来,人没有能动地去发掘人体的潜在能力,今后应该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自觉地发掘人的潜力。
所以对中医理论、对气功、对特异功能,都要进行研究,最后都可归结到开发人的潜力上来。
”因此,钱学森勉励《自然杂志》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对于中西医结合、气功和特异功能,是有不少反对意见的。
这也没有关系,大家一起研究嘛!对于人体,对于自然界,科学不能解释的地方还多着哩!一项新的科学发现,在刚提出的时候,总是有人反对的,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总要有人带个头,首先提倡;带头的人也总是要受到反对,因此要有勇气,要挺住腰板。
”关于“耳朵认字”这种特异功能,钱学森说,“它是客观存在,因而是否定不了的。
”…[详细]钱学森改“特异功能”为“人体科学”,寄望其进入科学殿堂,引发“科学革命”“人体特异功能”刚开始被作为研究对象的时候,很多人反对,而目对于“人体特异功能”现象也存在非常大的争议,所以,钱学森就提出了“人体科学”这样一个概念。
钱学森语录大全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愚公移山,志在千里。
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
4、科学的最重要目标,就是追求真理。
5、在团队中,没有不可替代的人,只有不可替代的精神。
6、做科学研究最忌讳的是畏难,最可贵的是开拓精神。
7、人心不足蛇吞象,道心有余竭泽而渔。
8、任何事情的开始,最小的进步都比最大的计划要重要。
9、科学是创造繁荣的强大力量。
10、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时刻保持。
11、学习是无尽的,而钻研的门径则在我们自己身上。
12、科学事业任重道远,更加需要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13、如果你仍然感到卑微,你就无法做大事。
14、我希望自己生活的可比带有较高科学精神的人。
15、精神力量是人的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16、科学家和文学家都是在追求真理。
17、世界是天才的天下。
18、先苦后甜,先汗后甘。
19、科学研究是艰苦不平的奋斗。
20、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没有团结就没有进步。
名人论述中医药的文章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许多名人的关注和论述。
以下是一些名人对中医药的观点和论述:
1. 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曾经说过,“中医药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治疗经验,对于保健和治病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
2. 李克强,中国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过对中医药的支持和重视,他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应当加强传承和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
3. 陈嘉映,陈嘉映是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在其著作中提到,“中医药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它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为特点,对于慢性病和调理保健有着独特的优势。
”。
4. 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曾经提到,“中医药是中国人民的传统医学,它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有着独特的疗效。
”。
这些名人对中医药的论述充分展现了中医药在中国乃至世界医
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他们的观点也反映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潜力。
希望这些名人的论述能够帮助
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药,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保养调理大于治疗语录人最缺之的是自信。
人最大的毛病是懒惰。
人最愚意的是自我干扰。
人最易犯的错误厖.拿健康换取其它身外之物;身体虚弱的人厖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良魂和智慧,腾不出时间来锻炼的人厖迟早会被迫腾出时间来生病。
养生格言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
“医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
”“中医可能引起医学革命,而医学革命可能引起整个科学革命。
”一钱学森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
“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另见于《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
"此“病虽未发",结合上文是指机体已受邪但尚处于无症状或症状尚较少、较轻的阶段。
这种潜病态可发展成为某种具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因而,这“治未病”,是指通过一定的防治手段以阻断其发展,从而使这种潜病态向健康方向转化,属于疾病早期治还见于《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其次,刺其未盛者也。
其次,刺其已衰者也厖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此处“治未病”对医生的治疗经验和水平提出了要求,要想成为一名高明的医生,要善于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
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综合各家说法,可以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即人体处于没有任何疾病时的健康状态;二是欲病未病态,即体内病理信息隐匿存在的阶段,或已经具有少数先兆症状或体征的小疾小恙状态,但尚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三是已病未传态,即人体某一脏器出现了明显病变,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及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病邪可能传入其他脏腑,但病邪尚局限在某一脏腑未发生传变的状态。
钱学森的中医战略思想用唯象理论促进中医现代化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先生对中医现代化提出一个总的设想,不是针对一病一症、一方一药,而是提出一个中医现代化的战略。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钱学森先生指出:“中医是我国几千年医学实践的系统总结。
”又指出:“中医是自然哲学。
”钱先生所说的自然哲学是什么意思呢?钱先生并不是说中医是一门哲学,哲学是不治病的。
钱先生是说中医具有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医学根据理念、方法和特点区分为若干种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是一种古老的医学模式。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被称为历史的轴心时代,世界几大文明古国在轴心时代,宗教与哲学各有突破性的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
欧洲有希腊哲学,在印度诞生了佛教。
轴心时代正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产生了中国所有的哲学学派,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庄子等哲人。
哲学启发了人的智慧,轴心时代学术繁荣,以医学而言,在中国有中医、在欧洲有以医圣希波克拉底为代表的希腊医学,轴心时代的医学为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古代的世界观是整体观。
分析方法问世很晚,古人不知道对自然如何分析,不知道对人体如何分析。
认为自然是一个整体,人是一个整体,万物息息相关,是古代的普遍观念。
春秋战国时代,中医发展比较迅速。
古代医生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观察自然,观察人体,特别重视人整体的生命节奏、整体的生命轨迹。
古代医生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思维。
古代医生不仅关注形,也关注神,特别重视形神之间关系。
古人考察自然对人的影响,特别重视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同时探索社会对人的影响,以及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因此,古代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非常注意吸收古代的科学知识。
中医认为,医生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医生应具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
古代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然而通过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是零碎的,分散的,于是医生用想象去补充缺少的事实,用想象中的联系去代替尚不知道的实际的联系,以期画出一幅比较完整的图象。
浅谈钱学森的中医观(中续)——钱老关于中医部分论述之刍议三、中医理论的核心是辨证论治钱老认为, 中医理论的核心是辨证论治, 并严格区别了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症”, 指出了证是人体的功能态。
钱老说:中医理论里面的核心,就是所谓的辨证论治。
辨证,“证”就是证据的“证”。
首先是要辨证,然后根据这个再来考虑怎么治这个病, 来个辨证论治。
中医从汉代以后发展的中心思想就是辨证论治。
那么什么叫“证”, 这在中医的理论里面也是两种说法,我读了以后,弄不懂“证”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方面要感谢湖南医学院的黄建平, 他所做的一次学术报告中提出, 他领会中医的所谓“证”就是同人体的功能联系在一起。
他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从前也讲过,人体是一个巨系统,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态。
他说“证”就是人体的一种功能状态,就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
因为中医的医学书不会是现代的语言, 所以琢磨不透“证”是怎么回事。
如果说“证”就是人的功能状态,就讲清楚了。
就是说,人得病,有它的病因,或者受了寒了, 或者细菌侵袭了, 使得人体的巨系统偏离了正常的状态, 人就得病,病就是偏离了正常的状态,这是得病的过程。
那么治病呢?就是把偏离了的、不正常的人的巨系统的功能状态想法子诱导,拉回到正常的功能状态,这个人的病就好了。
因为中医认为人在正常的功能状态下,本来就有抵抗疾病的能力, 还有免疫系统来杀死侵袭的细菌,所以中医看病并不给你吃什么杀菌的药, 也能把你的病治好。
接着他说:所以说中医的辨证施治概念,可以理解成为用各种方法使偏离了正常状态的人体拉回到正常状态。
办法还是很多的。
药品是一个办法,先给你吃点药,过一天再给你复诊,看看你的状态已经拉回了多少。
若完全拉回来了,你就好了。
若拉回了一半,还要就你这一半的状态再给你下药,使你再进一步地返回到正常。
这是吃药的方法。
其他的方法,针灸是一种方法;还有西医叫理疗的方法, 也是一种疗法, 还有一种最妙的方法,就是心理法。
钱学森谈中医现代化【时间】2009-1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常宇中医要比想象的复杂记者:钱老,中医药应如何发展和研究,我们该怎样看待中医现代化?钱学森:中医现代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从我个人来说,原来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很不够;实际上,它远比我开始时认识的要复杂得多。
从目前情况看,不是国家没有力量来支持,而是我们没有抓住要害,没有能够把力量往一处使。
要承认问题很复杂,很难,但是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尚未被认识的问题,没有不可认识的问题,人总是可以认识客观世界的,不管这个客观世界多么复杂。
怎么办?我们要研究的首先是战略问题,所谓战略问题,就是思想认识问题,这样才能得出中医现代化的方向。
让中医和现代科技结合记者:那么如何制订中医药发展战略呢?钱学森:大家都说用多学科来发展中医,也就是让中医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发展中医要用强大的现代科学体系来使中医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式的、思辩式的论述解脱出来。
要换装,变成用现代科学语言表达的唯象理论。
什么叫唯象理论,就是完全从现象来总结、概括,得出系统的理论。
现在的中医理论里已经有了大量的总结,但没有用现代科学语言。
中医理论的阐述是思辩性的自然哲学,那就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它真正变成现代化语言表达的实践经验的概括,这样的结果就是唯象的中医学。
我觉得要做到这一步,那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中医的教学问题。
记者:那么我们当务之急是做什么呢,怎样把握大的方向?钱学森:我认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人天观,即人跟宇宙联系起来的一个超巨系统的观点、理论,把中医累积的经验以现代语言整理成唯象的理论,这是第一步。
与此同时,还要总结出唯象的气功理论。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讲过。
我认为气功也是一样,要首先把我们几千年的实践经验总结概括为唯象气功学。
这恐怕比达到唯象中医学还要难。
唯象中医学和唯象气功学,这两方面都是我们必须做的,是中医现代化的第一步,这是当务之急。
这一步的工作量当然不小,但我觉得方向还是比较明确的、科学的、比较有把握的。
钱学森对中医的认识
钱学森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领域成就卓著,但是他对中医也有很高的认识。
一、钱学森对中医的赞赏
钱学森认为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中医学习成果有很高的赞赏和评价,认为中医的一些传统加工和制法方法,使药物的药效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钱学森对针灸疗法的推崇
钱学森在1935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时,曾接触了一位专门从事针灸疗法的医师,他对这种治疗方式非常感兴趣,认为针灸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适用面广的治疗方式,对很多疾病都有奇效。
三、钱学森对中药成分及功效的研究
钱学森也对中药进行过研究,特别是对参、鹿茸等的药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他还通过电子探针和原子核反应分析,确定了金丝楠和牛膝草的成分,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随后写出了《中药杂志》的封面文章。
四、钱学森对中医在健康保健中的作用的关注
钱学森提倡中草药在保健上应用,在临床科研中加强中草药的研究,以期使中药成为起到保健与治疗的双重作用的优质医药产品,而不只是另类保健产品。
他认为中药的经验积累是深刻与生命实践的交融,是大自然的精华与人文的灵魂,因此应该有更大的投资和重视。
钱学森论中医语录钱学森论中医语录2012/3/30摘要:(二)写出一套现代的中医书籍1、“要在我国保存并进而发展中医,必须在维护中医理论全部实质的前提下,把其表面形象改变一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表述,不用古医书中的词句,写出真正的现代中医 ...(二)写出一套现代的中医书籍1、“要在我国保存并进而发展中医,必须在维护中医理论全部实质的前提下,把其表面形象改变一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表述,不用古医书中的词句,写出真正的现代中医书籍。
这要一整套书,不是另星的一本、几本,要从人体理论到医理,到临床医学。
”“所以中医(当然包括藏医、蒙医等)的现代阐述是一件关系到祖国传统医学的生死存亡大事,而且时不我待呵!”(1984年5月22日致崔月犁——《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090页)2、“为什么中医教育办不好?后继乏人!“我想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是中医的面貌看起来好像不和现代意识形态相一致:古文而不是现代语文,讲什么阴阳五行……而不是对立统一和大系统等等,从而使现代的中国青年难于领会,学也学不进,更不要说掌握医理了。
“中医理论的这一令人生畏的形象也使得不少人对它不理解,所以尽管《宪法》上明明写了,他还不愿支持,甚而打击。
就连中医学院也有人反对中医!”“怎么办?”“我想只能对症下药,给中医换装!把中医理论、中医医理用1.现代语言,2.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来阐述清楚,写出一套现代的中医书籍。
这还不是中医现代化,不是用将来会出现的人体科学来提高中医,创造新医学,只是保留中医的真正科学内容,老老实实地阐明中医的道理。
请老中医同志不要担心,我们是要把中医的珍宝保留下来!“我在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大自然探索》1983年3期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和中医理论的现代阐述》讲的就是这项工作。
我现在感到它已经十分迫切,不能拖延了!我们要培养下一代中医只能用这套书籍,不然培养不出今天的中医。
开心保健乐聊是顶级的人体生命科学王桂周20190820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预言,中医是顶级的人体生命科学。
他曾指出,中医的理论是系统观的,这是科学的。
中医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从系统来看问题。
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说和五行说,中医理论的脏腑论和经络学说,中医理论的六淫、七情,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这些都强调了人体的整体观以及人和环境、人和工作的整体观。
应该说,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
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它独立于科学之外。
人体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系统论,人天观实际是人与宇宙形成一个超巨系统的观点。
这是科学家钱学森的主要论断。
从中医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来看就是东方体验科学的成果,也可以说是中国气功学的成果。
因为当时还处在后天气功阶段,所以中医--人体生命科学的探索与成果都带有时代发展的局限性。
为什么人体生命科学跟气功学连在一起?因为气功功能就是人体生命功能。
所以钱学森决断,气功是解开人体生命科学的珠穆朗玛峰。
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判断真是高瞻远瞩。
姜宗坤祖师从1953年开始三次得到自然的信息后,于1984年农历十月初一宣布自然进入先天气功阶段,创造和发明了先天自然功(法),即开心保健乐聊的前身,经过30多年的实践、研究、传播,可以这样说开心保健乐聊当之无愧地荣登人体生命科学的珠穆朗玛峰。
这个宣布是划时代的历史性飞跃,是人类以前任何一个时期的发明、创造都是无法比拟的。
这就是说自然的发展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如果自然不打开最高层次先天真气的通道,人类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跨越的。
所以潘朝东教授经常讲一个真理性的认识,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合一”。
所以说中医没能成为顶级人体生命科学这是一步不可跨越的历史栅栏。
可喜可贺的事,扑捉到这个自然的信息,马上身体力行的三位功勋卓著的气功大师姜宗坤祖师、冯理达将军、潘朝东教授。
冯理达将军创立了《中国特色免疫学》、《健康健美长寿学》,用西方实验科学手段证实人体内气的存在及其功能,为提升祖国中医的认识及实践领域打开了一扇大门,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伟大的女科学家。
1.“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钱学森
2.在挫折与失败面前,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钱学森
3.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我个人仅仅是苍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4.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
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钱学森
5.快乐是可以安静的,幸福是可以宁静的,陪伴是不需要说话的
6.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一钱学森
7.绝对不要读死书,只有能够批判,才能把前人科学工作成果中对的承继、吸收,错的去
掉。
——钱学森
8.正确的结果,是从超多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超多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
果的高座。
钱学森论中医语录(钱学森教授是当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哲人,他的智慧是取之不尽的宝库;他的品德亦是我们杰出的榜样。
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在钱老诞辰100周年来临之际,摘此语录谨表纪念。
)姬竞竣一、中医包含着科学真理1、“我们知道中医包含着科学真理,非常宝贵的科学真理,但人们‘以貌取人’,怀疑中医有没有真理,或进而认为中医是封建糟粕。
”(1984年5月16日致李印生——《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088页,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6)2、“中医理论托附于阴阳五行干支的思维框架,已经是辩证的了,比经典西医学强;但我想中医理论还是有点简单化,所以中医名医还要靠临床经验。
”(1988年11月21日致刘静和——《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409页)3、“我的体会是,中医理论就是把几千年的临床经验用阴阳五行干支的框架来整理成唯象学理论。
这个框架一方面有用,因为它把复杂的关系明朗化了;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因为框架太僵硬了。
你们搞中医唯象学就是一方面要发扬传统中医的优点,一方面补其不足。
”(1988年11月4日致邹伟俊——《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402页)4、“老中医也知道,只阴阳五行也不够用,他们都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和思维联想加以补充。
我想主要是相生相剋。
但这也就是辩证法!”(1994年10月7日致于景元——《钱学森书信选(下卷)》0979页)5、“中医理论就是典型法,从病人各种典型概括出阴阳五行的理论。
但就是对人体这一千百年事例中得出的中医理论也不能作为死教条,按病人实际情况还应做适当调整。
中国有名的中医都是根据自己行医经验对医方做些适当变动,这才是名医,不是庸医。
”(1995年1月25日致李世辉——《钱学森书信选(下卷)》1010页)6、“医学不已有几千年的经验了吗?人的一生是有变化的,生、老、病、死,但模式基本一样,在几千年中重复了亿亿万万次,所以医学,特别是中医,是有经验基础的。
”(1994年12月2日致王寿云等六同志——《钱学森书信选(下卷)》0992页)7、“中医的理论是系统观的,这是科学的。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107页——此为1983年至1987年钱学森在507所学术讨论会上的历次讲话汇编)8、“中医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从系统来看问题。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297页,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12)9、“中医理论中的阴阳说和五行说,中医理论的脏腑论和经络学说,中医理论的六淫、七情,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这些都强调了人体的整体观以及人和环境、人和工作的整体观。
应该说,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
中医理论的缺点是它和现代技术挂不上钩,语言、概念是两套。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7页)10、“信中所述中医‘证’的观点我同意,‘证’是高层次整体性的。
但系统论也不是元气论,只强调整体,不考虑微观原子论、还原论,系统论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
”(1988年8月26日致黄建平——《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389页)11、“经络是我们中医理论中基础性的东西,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149页)12、“十二经络不能代表两个系统,是一个功能系统。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241页)13、“系统的理论是现代科学理论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医理论又恰恰与系统科学完全融合在一起,所以还有个旁征,人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已经指出中医的这个方向是对的。
不仅因为有中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几千年和这么多人民的实践证明,而且另一方面,中医的看法又跟现代科学中最先进、最尖端的系统科学的看法是一致的。
也就是我们在这个所里讲的人体科学的看法。
我讲过,越来越证明我们这个观点错不了,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纵横观》301页)14、“从人体科学的观点,中医有许多比西方医学高明的地方,但将来的医学一定是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学。
”(1990年12月11日致徐振林——《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553页)15、“医学的前途是中医现代化,而不在什么其他途径。
”“人体科学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277页)16、“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
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
所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1985年9月23日祝世讷——《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191页)二、中医是自然哲学1、“中医理论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是现代意义的自然科学。
”“其实这里并没有贬低中医理论的意思,没有自然哲学也就没有自然科学;今天的中医理论正是将来中医现代化(或医学科学革命)的老祖宗。
”(1983年3月17日致黄建平——《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044页)2)“人类认识自然界之初,必然有一个自然哲学的阶段。
在经过了科学的巨大发展的今天,已经不再需要自然哲学了,而应该接受自然科学。
“我认为中医理论很像自然哲学。
其中包含着人类智慧的珍宝。
人体科学很需要这部分珍宝,要加以整理、提高,而绝不能丢掉。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纵横观》108页)3、“什么叫自然哲学?什么叫自然科学?我以为凡不是自然科学的、从经验概括起来的理论,都可称之为自然哲学,因为它必然包括一些猜测、臆想的东西。
那么,什么叫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学问是:一方面研究一种对象的学问,但一方面又和全部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如现代科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电子学、机械学、水力学、海洋学、气象学等,都是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
所以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它独立于现代科学之外。
”(1984年6月2日致黄建平——《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092页)4)“中医是东方古代的自然哲学;而恩格斯早就说过,当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后,再去恢复古代的自然哲学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是倒退!所以我们要实现中医现代化,也要把中医的哲学理论现代化;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语言改写中医的理论。
而现代系统科学语言中最接近于这个东方古代的自然哲学的是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吴学谋同志的‘泛系元理论’。
”(1987年8月19日致肖汉明——《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335页)三、中医现代化的战略(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系统论为指导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系统科学来攻中医现代化这个关是可以肯定的了,这就是中医现代化的战略。
”(1985年12月30日致黄建平——《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218页)2、“要注意现在已有苗头的一些很重要的哲学观点,这就是系统论,人天观。
系统论,人天观实际是人与宇宙形成一个超巨系统的观点。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有的一些最核心的观点,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等的一个新的补充。
”(《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302页)3、“我们在北京的同道近年来已明确地认为:1)有一类特殊复杂的系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2)人体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3)研究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不能用Prigogine的方法,也不能用Haken的方法,那些都不行,只能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
”“因此中医系统论也必须用这一概念,老的一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以为中医理论其实已蕴育着我上述现代化的观点。
”(1991年3月30日致祝世讷——《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578页)4、“什么是人天观?”“请注意在复杂巨系统前面的‘开放的’这三个字。
开放是说人体这一复杂巨系统是与其周围环境有不断交往的:小的是呼吸、饮食、排便,还有声光信息的受与发;大一点如人生活的环境既对人有影响,而环境又不断受人的影响与改造;再大一点的就是阳光,空间磁场,宇宙线对人体的作用。
所以人体是对小到生活周围,大到宇宙,都有交往,都是开放的。
这一观点,我称之为人天观。
把人放在主动地位,不是我国古代的‘天人观’。
”(1995年1月26日致邹伟俊——《钱学森书信选(下卷)》1011页)5、“18世纪开始的所谓‘中西汇通’,大概脱不了当时的‘西为中用’;也有点成绩,如中药引用了西洋参。
五六十年代的‘中西医结合’实际上是用西医的理论来改造中医,有成绩;但最后也走不通,中西医结合的老专家邝安堃就亲口对我表示困境。
我想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再就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
医药是对人的,而人体就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是复杂巨系统,不仅仅是系统,更不是简单系统。
这些都是带根本性的,是新一代中医药学研究的出发点。
”“一要注意不搞机械唯物论,盲目相信仪器;二要注意不搞简单化,把人体当作简单系统。
仪器读数是表象,深层实质是复杂的,决不能‘一对一’。
”“中医药研究要走人体科学的道路,也就是综合中医和西医等的成就,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医学、21世纪的医学。
而综合要靠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
”(1990年6月15日致宋健——《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520页)6、“开放复杂巨系统概念的形成和从定性到定量总合集成法的创立是中国人的功劳,从此人认识世界的能力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既然人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我们研究人体科学,就要应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这是一个根本的观点和方法论。
”“现在我要说,我们的理论又上升了,上升到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这个观点,我们要以这个观点,来改造一切旧的、关于人体的学问。
”(钱学森《对人体科学研究的几点认识》——《中国人体科学》1991,1卷2期53页)7、“西医中的人知识面不广,尤其对今天人体科学的新发现不慎了了,而新的发现却说明经典西医理论局限性太大,好多现象讲不清。
所以国外医学家倒反而对中医理论很感兴趣。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启发诱导这些西医论者认识今天人体科学的实际;”“中医讲究意识、情绪的重要性,这又是西医论者的大忌!他们以为讲科学就不能讲意识,不能讲精神,这也是个误解。
现在科学早已证明意识和精神不过是物质的大脑活动的表现而已,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也因此意识和精神可以反作用与人体。
”“以上两个方面的事做得好,还可以打开一些中医的眼界,看到现代科学毕竟是进步的,不能死抱着几本中医经典不放,闭关自守。
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把中外医学的好东西结合起来,用系统科学来促使中医现代化,即医学现代化。
这是由低到高的扬弃!”“综合而扬弃是最难的。
历史上的飞跃、科学革命都是如此得来的;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剩余价值论是综合而扬弃;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是综合而扬弃!”(1983年11月29日致邹伟俊——《钱学森书信选(上卷)》0052页)8、“把中医(包括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等)都纳入到科学技术的体系里,创立新的关于人的科学,我称其为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