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物质的状态
- 格式:ppt
- 大小:18.82 MB
- 文档页数:109
普通化学复习资料3.1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状态3.1.1原子结构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核外电子运动具有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统计性的特征,不能用经典的牛顿力学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描述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所以在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Ψ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以代替经典力学中的原子轨道概念。
(1)波函数Ψ(原子轨道):用空间坐标来描写波的数学函数式,以表征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个确定的波函数Ψ,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概率密度(几率密度):Ψ2表示微观粒子在空间某位置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3)电子云:用黑点疏密的程度描述原子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Ψ2)分布规律的图形。
黑点较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较多。
(4)四个量子数:波函数Ψ由n.l.m三个量子数决定,三个量子数取值相互制约:1)主量子数n的物理意义:n的取值:n=1,2,3,4……∞ ,意义:表示核外的电子层数并确定电子到核的平均距离;确定单电子原子的电子运动的能量。
n = 1,2,3,4, ……∞,对应于电子层K,L,M,N, ···具有相同n值的原子轨道称为处于同一电子层。
2)角量子数ι:ι的取值:受n的限制,ι= 0,1,2……n-1 (n个)。
意义:表示亚层,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对于多电子原子,与n共同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
…ι的取值: 1 , 2 , 3 , 4电子亚层:s, p, d, f……轨道形状:球形纺锤形梅花形复杂图3-13)磁量子数m:m的取值:受ι的限制, m=0 ,±1,±2……±ι(2ι+1个) 。
意义:确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ι=0, m=0, s轨道空间取向为1;ι=1, m=0 ,±1, p轨道空间取向为3;ι=2, m=0 ,±1,±2 , d轨道空间取向为5;……n ,ι相同的轨道称为等价轨道。
普通化学考试内容一、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二、溶液三、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四、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五、有机化学普通化学考试大纲一、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酸碱性。
离子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结构式;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
第一节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状态一.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微观粒子运动逻辑的异常性:能量的量子化和波粒二象性。
(1)能量的量子化原子核外的电子只能处于一些不延续的能量状态中,原子吸收和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不延续的,因此原子光谱是不延续的线状光谱.量子:每一小份不延续的能量的基本单位叫量子.。
(2)波粒二象性电子具有粒子性,因为电子具有质量,有动量;大量电子通过晶体光栅,产生衍射图像,证实微观粒子波是具有统计性的几率(概率)波。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描述(1)波函数:用空间坐标来描写波的数学函数式。
Ψ (x,y,z)Ψ (r, θ, φ)。
一个决定的波函数Ψ,代表核外电子一种运动状态,习惯上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第 1 页/共8 页(2)量子数1)主量子数n取值:n=1,2,3……∞,意义:表示电子能量的高低和离核的远近。
n越大,能量越高,电子离核越远。
n = 1,2,3,4, ……∞,对应电子层: K,L,M,2)角量子数ι取值:ι=0,1,2……n-1(n个),意义:①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ι= 0, 1, 2, 3……s, p, d, f……球形纺锤形梅花形复杂②代表亚层,n与ι共同决定原子轨道能量高低。
第 3 页/共 8 页P 轨道角度分布图d 轨道角度分布图3)磁量子数m:取值:m=0 ,±1,±2……±ι,共 (2ι+1)个,意义:①决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②决定亚层中原子轨道的数目同一个亚层的轨道,称为等价轨道。
普通化学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 b =849J.mol -1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 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 -1 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 (2)生成1.00mol 的HCl H 2(g)+Cl 2(g) 2HCl(g) (3)5.00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CO 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 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2)ΔU-ΔH=-2×(2-2)×R ×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 ×T= 0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 -1530.5kJ.mol -1(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174.47kJ.mol -1 (3)NH 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 -1 写出离子反应式。
化学物质状态符号表示
在化学中,常用的状态符号表示不同化学物质的物态或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状态符号:
1. (g) - 气体(gas):表示物质处于气态状态。
2. (l) - 液体(liquid):表示物质处于液态状态。
3. (s) - 固体(solid):表示物质处于固态状态。
4. (aq) - 溶于水(aqueous):表示物质溶解在水中,通常用于描述溶液状态。
这些符号通常出现在化学方程式中,以指示反应产物或反应物的状态。
例如,H₂O(g)表示水蒸气,NaCl(s)表示固体氯化钠,HCl(aq)表示盐酸溶液。
这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物态变化。
配浙大普通化学第五版复习,根据注册结构师考试摘选课本内容编辑。
.1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酸碱性。
离子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结构式;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
3.2溶液溶液的浓度;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渗透压;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分压定律;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及溶液的酸碱性;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
3.3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催化剂;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3.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
3.5;有机化学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官能团及分子构造式;同分异构;有机物的重要反应:加成、取代、消除、氧化、催化加氢、聚合反应、加聚与缩聚;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基本性质及用途: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苯酚、醛和酮、羧酸、酯;合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
;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系统环境按照系统与环境之间有无物质和能量交换,可将系统分成三类:(1)敞开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开放系统。
(2)封闭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的系统。
通常在密闭容器中的系统即为封闭系统。
热力学中主要讨论封闭系统。
(3}隔离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孤立系统。
绝热、密闭的恒容系统即为隔离系统。
中国农业大学-普通化学-单元自测中农化学单元自测第 1 章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1.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的SI单位为:mol·kg-1 1 mol·L-1 K·kg·mol-12.饮水中残余Cl2可以允许的最大含量是2×10-6 g·cm-3,与此相当的质量摩尔浓度b(Cl2)为:3×10-6 mol·kg-1 3×10-5mol·kg-1 3×10-3 mol·kg-1 3 mol·kg-13.在1.00 L =0.100 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含有高锰酸钾(M(KMnO4)=158.0g)质量是:15.8 g 3.16 g 6.32 g 79 g4.盐碱地的农作物长势不良,甚至枯萎;施了过高浓度肥料的植物也会被“烧死”,能用来说明此类现象部分原因的溶液的性质是:渗透压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5.同温同体积的两杯蔗糖溶液,浓度分别为1 mol·L-1和1 mol·kg-1,则溶液中的蔗糖含量:一样多后者中多前者中多不一定哪个多6. 与 Raoult 定律有关的稀溶液的性质是: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蒸气压下降以上三点都有7.欲配制pH=13.00的溶液 10.0 L,所需 NaOH 固体的质量是(M(NaOH) = 40g·mol-1) :40 g 4.0 g 4.0×10-11 g 4.0×10-12 g8. 取下列物质各10g,分别溶于1000g苯。
溶液的凝固点最低的是:CH2Cl2 CCl4 CHCl3 CH3Cl9.有一半透膜,将二浓度不同的蔗糖水溶液隔开,其结果是蔗糖从浓溶液向稀溶液渗透蔗糖从稀溶液向浓溶液渗透水从浓溶液向稀溶液渗透水从稀溶液向浓溶液渗透10.每升含甘油 (相对分子质量 92.0) 46.0 克的水溶液,在27℃时的渗透压为∶112 kPa 1.13×103kPa 1.25×103kPa 2.49×103kPa正确答案:问题2:3×10-5mol.kg-1问题3:3.16 g问题5:前者中多问题6:以上三点都有问题8:CH3Cl问题9:水从稀溶液向浓溶液渗透问题10:1.25×103kPa第 2 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判断题1.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与玻尔理论中的原子轨道的意义是相同对错2.波函数Ψ是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