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话语权
- 格式:doc
- 大小:2.19 KB
- 文档页数:1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近年来,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关于话语权的讨论。
话语权,指的是能够说话、表达观点、影响他人的能力和权利。
在教育领域中,话语权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拥有话语权,而学生们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的话语权常常受到忽视。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认为学生应该拥有更多的表达和决策的权利,我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发现。
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厌倦的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而当学生拥有了话语权,他们就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给予学生话语权也有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话语权者,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很少有机会进行自主的思考和创新。
而当学生拥有了话语权,他们就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更加自主地进行探究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会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培养起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予学生话语权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往往是一种单向的权力关系,而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
这样的关系容易让学生感到压抑和不愉快,也会导致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而当学生拥有了话语权,他们就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教师也会更加倾听和尊重学生的观点。
这样的互动关系将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个性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只有当学生拥有了话语权,他们才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起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自主精神,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尊重孩子的话语权——《数独》教学反思上过《数独》一课后,发现本节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次在六班试讲的时候,设计的课堂内容过多,一节课一直在推着学生走,仅有一部分同学能跟上推理的步骤。
但是大部分同学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维持了整整一天,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在我身边告诉我在哪里哪里见过数独游戏,和我探讨着课堂知识以外的经验。
但还是有部分不明白游戏规则的孩子在本节课只跟着热闹热闹,并没有感受到数独游戏的魅力,于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实现的时候收到了一些阻碍。
这是在设计课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所致。
第二次在五班上课,原以为六班孩子的兴趣会在乖巧的五班继续上演,结果却出乎预料。
所准备的内容不仅没有讲完,还在新知的环节进入了“思维怪圈”,孩子们一直在纠结数独中哪一个空是可以确定的,明明不能确定的空,可孩子们却偏要假设它可以确定,于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打断,并告诉他们没有假设,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导致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于是整堂课都无法顺利地找到突破口,后面准备的数独团体比赛没有展开,直到一节课结束了孩子们还总说老师总打断他们,不让他们说完。
对于此我是又气又欣慰,气的原因有二,首先因为自己的引导问题导致孩子们进入思维怪圈,一节课让孩子们没有方向。
还有就是学了那么多年师范,居然连充分尊重孩子的道理都不懂,为什么要打断他们呢?应该让他们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嘛。
欣慰的是孩子们愿意和我抱怨,愿意跟我说一说老师存在的问题,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信任。
从孩子们身上我知道了,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话语权,这也是师生平等的道理。
从备课的角度来说,我在备课时设计的难度较大,整节课大部分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解决问题,但有少数同学还是没能彻底明白数独游戏的规则,无法顺利地找到突破口,所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够高,出现了轻微的两极分化现象。
接下来的备课我准备降低知识内容的难度,并将引导转换成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有了方向,再次备课!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篮球比赛中,3分线外投中一球得3分,3分线内投中一球得2分.在一场比赛中,王明总共投中9个球(没有罚球),得了20分,他投中()个2分球.A.7 B.4 C.52.“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名题之一,《孙子算经》是这样记载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你认为结果是()A.鸡23只兔12只B.鸡12只兔23只C.鸡14只兔21只3.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既可能成批比例,又可能成正比例4.甲数的25等于乙数的37(甲、乙数不等于0),甲、乙两数的比是()A.14:15 B.15:14 C.6:35 D.35:6 5.医院要反映出一个病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用()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6.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27,另一个外项是()。
尊重学生意见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尊重学生的意见,为他们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共同促进教育的改革和进步。
一、倾听学生声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困惑。
学校应该设立定期的学生座谈会或者问卷调查,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学习环境、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看法,并及时改进和调整。
而学生也会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增强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二、建立学生代表机制为了更好地代表学生的利益和发声,学校可以设立学生代表机构,选举出学生代表,代表学生的意见和诉求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
学生代表可以通过与学校领导的会谈、参与决策、参与课程设置等方式,为学生发声和争取权益,促进学校的进步和发展。
三、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肯定,还需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例如设立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决策。
学生担任班级干部、社团负责人等职务,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学校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将学生的建议纳入决策过程,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话语权得到保障和尊重。
四、关注学生发展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社会人才。
因此,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和发展。
同时,学校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五、鼓励学术研究和探索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探索,提供科研平台和资源支持。
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发现中成长,通过科研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设立科研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现阶段高中教育的核心目标。
要想思想政治课堂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文章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学生主体新课改中明确指出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目前思想政治教师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文章简要论述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点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一、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权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必要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
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首要的前提就是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来。
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学模式则是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实施的载体。
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权,以保障学生学习内容的完整性。
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学生为本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上的内容,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有意义的、科学的、适合的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以学生为本优化教学合作。
在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堂实践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问题,但是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指明合作学习的方向。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育工作开展。
然而,由于师生双方在思维方式、年龄、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可能面临一些困难。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
一、倾听与尊重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首先需要建立在相互倾听与尊重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始终重视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思考,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空间。
同时,教师也需要学会倾听,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与其建立起平等的沟通关系。
只有彼此相互倾听与尊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
二、建立信任与关系信任是师生之间良好沟通与合作的基石。
教师需要通过言行举止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并保持自己的承诺和诚信。
同时,教师也应该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动力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合作。
而对于学生来说,也应该尊重并信任教师,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与合作,以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灵活运用沟通方式良好的师生沟通与合作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如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参与与表达。
同时,在非正式场合,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灵活运用沟通方式,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
四、建立双向反馈机制良好的师生沟通与合作需要建立双向的反馈机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不足。
而学生也应该向教师提供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反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效果。
通过建立双向反馈机制,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质量。
五、开展合作与互助活动良好的师生沟通与合作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合作与互助活动进行进一步的加强。
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着决策者和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和指令。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应该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参与和主导。
首先,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意味着更多地倾听他们的声音。
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一言堂,学生被动回答问题或接受指令。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发言权。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其次,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如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尊重和重视,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种参与感和获得感将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
另外,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可以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很少有机会去思考和质疑所学内容。
而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话语中来,他们将更容易产生思辨和创新的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从而培养出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是一种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是一种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和挑战。
这种转变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主导学习过程,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生的话语权,给予他们更多的发言和决策权,让他们在学习中成为主角,而非配角。
李江(北京市大兴区第七中学)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回答问题是学生参与课堂的表现之一。
一些教师因害怕学生说得过多,教师掌控课堂难度加大,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质疑生疑的问题忽略不计;更有甚者,有些教师通过抢话、训斥、剥夺学生的话语权,从而中断学生思维进程,阻碍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面对学生的不同的发声,不应呵斥与严厉制止,而应以开阔的胸怀、应变的思维,去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
例如,一名政治教师讲“维护人格尊严”时,一位快言快语的男生,就教师抛来的几个案例中维权途径是什么时,一站起来回答便说用法律途径解决,教师对该男生严厉地指责道:“你怎么一上来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方法吗?”为何教师有如此反应?因为该男生违背了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认为先说其他如协商等途径最后再说法律解决途径才是正确的思路。
其实,这位男生的回答恰恰充分体现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
然而,这位教师却将学生划过智慧之空的亮点就这样用冷冰冰的话语,如重锤般砸得粉碎。
教师利用对学生课堂话语的掌控权,让学生说个一知半解,甚至不让发言,将学生活跃的思维扼杀在萌芽阶段,这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不尊重。
在学生插话时,教师可以停顿下来,寻找源由并将学生的话语纳入课堂教学,从而生成新的即时资源。
在我的一节政治课上,曾有类似情境:5月11日是西方的母亲节,5月12日是汶川地震的日子,为了让学生勿忘逝去的生命,勿忘那些曾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人们,我提问道:母亲节那天你为母亲做了些什么?一位男学生说为母亲买了一个沙漏,母亲接到礼物时感动得落泪了;一位女生说用自己的零花钱请母亲吃了顿饭;有的特意为母亲烤了爱心肉串;有的做家务以表感恩心。
紧接着我说道:昨天是母亲节,今天是汶川地震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逝去的生命,珍惜生命,不忘自我对他人和社会的那份责任。
正说着,台下一位平日课上的“话王”嘀咕了一句,学生们大笑起来。
我真诚地问“话王”:你刚才说什么了?能否再重复一遍呢?他说:今天还是护士节,我妈妈是一名护士!我当即表扬了这位“话王”。
当学生们大胆插话时,教师应在课上特意停下讲课的脚步,给学生解释的机会。
解开学生们突然大笑的谜团,就要学会调查,而调查后的结果不仅与我想象的完全相反,反而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彩虹。
曾记得蓝维教授说过:“想尽办法,要让你的观点在课堂立得住。
”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若让教师的教学观点站得住脚,经得起学生的批驳,经得起推敲,就不应一味地讲大道理,以教师身份来压制或禁锢学生的话语权。
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发言,让课堂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课堂真实而精彩!(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