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白天与黑夜》教案设计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白天与黑夜》教案设计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白天与黑夜》教案设计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白天与黑夜》教案设计

白天与黑夜

教学目的

1.

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2.

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

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4.

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重点

使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难点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教具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把白天简称为昼,黑夜简称为夜,昼夜交替一次为一天。

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

二、新课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1.我们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做一个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2.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

小结: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在一天当中,正对太阳时就是白天,绕到背向太阳的一面时就是黑夜。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指导阅读P21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在同一时刻,北京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纽约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世界各地的昼夜变化存在着差异。

由于世界各地的昼夜存在着差异,同学们可以借助网上交流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昼夜变化也会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指导阅读P23

哪几种动植物的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的影响较明显?

小结:

大多数动植物的生长活动都受昼夜变化的影响。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动植物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的知识。

板书设计

4.白天与黑夜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 一、实验题: 1、证明地球形状的实验?答: 实验材料: 地球仪、小船模型。实验过程: 将小船模型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地球的另一侧观察小船。实验结果: 船只消失在海平面,说明地球是球型的。 2、昼夜交替产生的实验?答: 实验材料: 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过程: 在光线暗的屋内,摆放一个地球仪,把打开的手电筒放置在地球仪水平面的位置,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表面明暗分布。实验结果: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3、直射、斜射有什么差异的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温度计、大镜子。实验过程: 在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背面粘贴一支温度计,用一块大镜子反射太阳光,使它能照在两块金属片的正面上。我们把其中一块金属片直对着镜子反射来的阳光,另一块金属片斜对着镜子反射来的阳光。每隔3分钟观察记录。 4、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哪种能发芽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一些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吸水纸、两个盘子。实验过程: 在两个盘子内铺上吸水纸,分别放入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每天向纸上加水,保持湿润。连续观察几天,记录。实验结果: 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基本发芽。 5、唤醒种子里的生命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三个杯子、土壤、一些菜豆种子。实验过程: 在装满土壤的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一些菜豆种子,第一杯不浇水,保持土壤干燥。第二杯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第三杯浇较多的水,使土壤浸在水中。观察哪个杯子里菜豆种子会发芽。实验结果: 第二杯里的种子发芽了,第一杯和第三杯种子没有发芽。 6、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实验?答: 实验材料: 塑料杯、吸水纸、菜豆种子。实验过程: 在透明的塑料杯里放一圈吸水纸,然后装入一些土壤,将菜豆种子塞到吸水纸和杯壁之间距杯口较近处。每天往杯子里淋一些水,让土壤保持湿润,连续观察记录。 7、子叶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两盆菜豆幼苗。实验过程: 选两株刚出土的菜豆幼苗,一株去除子叶,一株保留子叶。一周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整册)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了解根的作用。 能力培养 1.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要点。 2.通过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 问题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目的联系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 二、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 导入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察根的外形。 出示带根的草、白菜和葱的图片。

观察各小组观察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 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 媒体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点”视频。 归纳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延伸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根系的分布 导入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讨论大树不容易被吹走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出示一些树根1 树根2 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情况。 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四、活动三:扎根土壤的秘密 导入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 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 导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观察各组选择一种植物的根尖图片,观察并画出简图。 问题你能用语言描述根尖的特点吗? 猜一猜,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六、拓展:不同环境里植物根 导入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问题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 讨论根据图片进行分析,为什么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会有这些生长特点呢? 归纳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与练习题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根里的“抽水机”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 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 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 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可以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茎里的“运输网”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各种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竹子、杉树、向日葵等植物的茎直立挺拔,属于直立茎;西瓜、甘薯、草莓等植物的茎贴在地面生长,属于匍匐茎;四季豆、甜瓜、牵牛花等植物的茎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缠绕茎;黄瓜、丝瓜、葡萄等植物的茎长出的须子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一生都在不断地生长,树干和枝条都是茎,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许多秘密,都能在树干和枝条上记录下来。 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 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第1课地球 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 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 (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 (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 (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亿平方千米。(注意计量单位!) 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 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 (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

(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 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 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3、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5、太阳能依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答:核聚变反应 6、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年龄是50亿年,正处于中年期。 7、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8、太阳给地球带来什么(或问:太阳对地球万物的作用)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子 答:太阳给地球带来了:(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能还可以通过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如果没有太阳给地球提供的能量,地球就没有白天,地球的温度会变得非常低,植物和农作物就不能生长,动物就不能存活,总之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第3课月球 1、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对科学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科学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与以前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植物身体的奥秘”、“无处不在的微生物”、“奇妙的电好磁”、“各种各样的能量”和“变化着的地表”五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紧扣《科学课程标准》,突出“任务驱动”的特点。“任务驱动”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探究为核心,以提出并解决问题、产生并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观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四、教学内容 1、用“任务驱动”形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任务驱动”统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中一些领域的知识素材、科学方法、探究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整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景中。 3、用“任务驱动”增强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习动力。 4、用“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主进行表达交流。 五、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六、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新版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五年级科学(上册)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判断。(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生长离不开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植物都是靠叶片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 ) 3.植物茎里面有导管,将水分和矿物质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 4.蒸腾水分的意义,就是形成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动力,降低植物体表面温度,避免植物被阳光灼伤。 ( ) 5.植物的生成只需要水分与矿物质。 ( ) 6.叶子的排列方式:互生、对生、轮生。 ( ) 7.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源于动物。 ( ) 8.土壤里含有植物生成所需要的矿物质。 ( ) 9.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 ) 10.植物的果实不是种子。 ( ) 二、选择。(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 A.土壤、阳光、水分 B.种子、茎、根、叶 C.果实、皮、花 2.从受精鸡蛋到小鸡的过程主要需要是( ) A.水分、阳光 B.营养物质 C.温度 3.下列动物哪属卵生动物?( ) A.乌龟 B.小狗 C.老虎 4.孔雀鱼的繁殖方式是( ) A.卵生 B.卵胎生 C.胎生 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能提供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是地球总水量的( )。 A. 50 1 B. 401 C. 30 1 6.植物吸收水分主要是靠(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7.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8.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 A.绿色植物 B.江河海洋 C.人类 9.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组成的,属于( ) A.完全花 B.不完全花 C.两性花 10.在开化植物的繁殖过程中,动物的作用是( ) A.摄取花粉 B.破坏植物 C.传播花粉 三、填空。(共30分,每空1.5分) 1.水以( )、( )、( )的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 2.人类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 ),( )等地地表水和浅层的( )。 3.云、雾、露都是由( )遇冷后形态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4.天空中经常漂浮着各样的云,其中( )、( )常会带来雨水。 5.冰雹是一种特殊的( ),它的( )高度达( )米以上。 6.降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雨水降落到地面时,一部分会( )到大气中,其他的雨水( )到泥土里,或者从( )流走。大部分的水会在地势较低处汇集,形成溪流后洪在一起,形成( )、( )、 最后流入( )。 四、连线。(5分) 流水 汇集成江河,进入海洋 雨水 是水蒸汽变成的小珠 露水 带着沙石移动 五、简答。(共25分,每小题5分) 1、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物质? 2、植物是怎么繁殖而延续生命的? 3、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4、谈谈:在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意义?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结构。 教具准备 地球仪、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二、新课 (一)地球的形状 实验 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指导阅读p4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 简介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地球是什么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二、新课 (一)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二)海洋和陆地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0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10 (三)拓展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多少? 平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a )、介绍地球内部概况 (b )、指导阅读p8的“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三、作业: 1、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知识。 板书设计: 第1课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三、海洋和陆地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0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4 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3/10 其他地形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备课本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教师吴栋才 日期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吴栋才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是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 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傻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5、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完整版)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打印版)课件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111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是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 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沙漠中由于傻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填空(30分) 1、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2、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可达,目前它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3、古希腊学者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千米,若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天时间。 5、从理论上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 6、地球表面海洋、陆地面积分别约占总面积的和。 7、人类大部分居住在平原上,但陆地上除平原外还有、、。 8、把月相变化的规律补充完整。 新月-----( )------- ( )--------( )-------( )------ ( )--------( )-------( )-------新月。 9、地球内部的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 二、判断题18分 1、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生物存在,包括人类。() 2、陆地表面平原的面积比山地大。()

3地壳与地核之间的是地幔。() 4、地震波在不同硬度的岩石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 5、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人和人之间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自由交谈,必须借助仪器才行。() 6、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三、选择10分 1、1969年,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是() ①苏联人②意大利人③美国人④英国人 2、地球是一个很大的() ①圆形②方形③椭球体④三角形 3、()不属于地球表面形态。 ①海洋②山地③峡谷④地壳 4、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 ①地壳②地核③地幔④地表 5、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需:( ) ①一天②一个月③半年④一年 四、简答 30分 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没有太阳提供的能量,地球上的万物会怎样?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的:1. 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观察植物的根 根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都具有这一器官。不同植物的根,其长短、粗细、形态各不相同,请仔细观察根和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根的特征。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板书:根系分为:1)直根系 2)须根系 直根系的特点是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而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

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长短相近,看上去就像一把胡子。 还有哪些常见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系或须根系? 下列植物的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课文四种植物的根系分别是:稻——须根系;蒲公英——直根系;洋水仙——须根系;芝麻——直根系。 (二)观察根系的分布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分布得很深、很广。 (三)扎根土壤的秘密 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板书)根的作用:1)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四)毛茸茸的根尖 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根毛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板书根的作用):2)根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五)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完整word版,五年级科学复习粤教版上册.docx

粤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复习专训 1、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直根系的植物有大豆、白菜、榕树;须根系的植物有玉米、水稻、甘蔗。 3、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根尖。 4、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5、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6、根在土壤里的分布越广,植物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就越多。 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叶片来接受阳光。 8、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 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9、叶片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10、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11、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缺少其中 某些部分的花,则属于不完全花。 12、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雄蕊和雌蕊起着重要的作用。雄蕊上的花粉传到 雌蕊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雌蕊的子房这个“育婴房”里孕育成长。 13、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 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14、不同的果实,虽然颜色和形状各不一样,但它们里面一般都含有种子,还有包裹着种子的果皮。 15、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形成的。我们吃的苹果是它的果皮。 16、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不完全花是缺少某些部分的花。 17、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它是一种微生物,每个细菌由 1个 细胞组成。 18、病毒是目前人类所了解的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繁殖。 19、人类的非典、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等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20、酸奶是人们利用牛奶作原料制成的一种美味食品。 21、在合适的温度下,乳酸菌可以让牛奶变酸,它是一种细菌。 22、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在微生物的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 它就是病毒。 23、在干酵母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它是一种真菌。 24、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K12学习】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的:1.了解根的形态。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根里的“抽水机”》。 二、新 观察植物的根 根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都具有这一器官。不同植物的根,其长短、粗细、形态各不相同,请仔细观察根和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根的特征。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板书:根系分为:1)直根系 )须根系

直根系的特点是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而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长短相近,看上去就像一把胡子。 还有哪些常见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系或须根系? 下列植物的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课文四种植物的根系分别是:稻——须根系;蒲公英——直根系;洋水仙——须根系;芝麻——直根系。 观察根系的分布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分布得很深、很广。 扎根土壤的秘密 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根的作用:1)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毛茸茸的根尖 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根毛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2)根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这是一幅典型的草原植物的根系分布图。图中植物通过根状茎连成一片,根系的分布浅而密,构成了密密的网状。 这是沙漠植物的两种典型的分布图。图中左侧的是骆驼刺,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右侧的是仙人柱,根系虽然很浅,但扩展得很宽。 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 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三、教学后记: 根长得越深,分布得越广,植物就越不容易被大风刮倒。同时,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和各种矿物质,因此根系的分布范围越广越深,才能保证从土壤中获得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由此说来,植物的根系越发达,对于植物的生长越有利。我们常说“根深叶茂”,正是这个道理。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

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姓名______ 地球 1.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能过观察月食,第一次科学的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直径约为________千米,海洋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____,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________。 4.1519年,_________航海家____________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地球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体。 5.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_________,篮球的直径是____________。 6.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钻机可以牛探到地面以下____________左右。 7.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______,也有松软的______,更有______的______。 8.地球内部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部分组成。 太阳 1.太阳照耀着地球,给地球带来____和____。 2.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_____,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______千米,温度高达_______摄氏度。 4.太阳的寿命可达_________年。 月球 1.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_______,有时像_______,这就是月相变化。 2.月球体积不足太阳的__________。月球是地球的_____,约___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3.月球是地球最近的“_______”。 4.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美国________________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时间飞行,终于降落月球。 5.月相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教材P17 白天与黑夜 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_____,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______,地球自转一周约需_____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______。 2.在古代,人们用______和______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 3.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______”的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_________引起的。 4.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向日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通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牵牛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头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欢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鸡白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睡莲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蛾通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昙花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夏与秋冬 1.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太阳本身发光的强弱不同是_______和_______的差异。 2.直射和斜射是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以及太阳______和_____的差异有关。 3.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 1、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 2、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可有人说应该叫(水球)。 3、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岩石),也有松软的(泥土),更有浩瀚的(大海)。 4、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5、太阳照耀着地球,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6、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7、(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源。 8、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这就是(月相)的变化。 9、太阳是自己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 10、月亮的圆缺有规律的变化叫(月相)。 1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12、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13、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14、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 15、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有(四季)变化。 16、常见的植物,多数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 17、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长高)、(叶片)增多等。 18、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长(根)后长(芽)。 19、很多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结果)。 20、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 21、刚孵出的蚕叫(蚁蚕)。

22、蚕的一生经历从(卵)、(幼虫)、(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2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婴儿)、(幼年)、(儿童)等几个阶段。 24、少年儿童在生长过程中,不但(外貌)会发生变化,(身高)和(体重)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5、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土)和(沙土)。 26、除了水分和养分外,(阳光)、(空气)、(温度)等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27、植物的花粉从(雄蕊)传播到(雌蕊)上就叫传粉。 28、植物生长除了需要吸收水分外,还要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29、根据食性不同可以将动物分成(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30、多数哺乳动物是通过(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的。 31、有一些动物在繁殖后代时(直接生出)幼崽,而幼崽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以母亲(乳汁)为食。这种繁殖方式叫(胎生)。 32、哺乳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为(胎生)。 33、菜豆种子里的胚可以分为(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和(种皮)。 34、种子于花和果实一样,都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5、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36、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 37、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8、由于地球是(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才会有四季的产生。 39、农历的每个月的(十五)我们看到的月亮都像个圆盘。 4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41一颗完整的菜豆种子,它的结构包括是(胚)和种皮两部分 二、选择题(30分)请根据题目意思选择一个合适答案填在括号里。 1、太阳给地球带来光和热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总能量的()。 A、二十分之一 B、五十分之一 C、二十亿分之一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是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 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傻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5、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植物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制造有机物; (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自然界不能没有植物。

2020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及答案

2020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及答案 一.填一填. 1.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可有人说它应该叫水球。 2.古希腊学者亚里土多德通过观察月食,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3.18世纪,法国巴黎科学院派出两支测量队分别北欧和南美进行弧度测量,测量结果证实地球确实为椭球体。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 5.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太阳能是地球表面量主要的热源。 6.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30天。 7.我国传统上以立春, 立夏, 立秋和立冬划分四季。 8.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 9.向日葵的花盘白天朝向太阳,傍晚低垂下来。 10.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的直射和斜射有关。 11.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 12.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 小时。 二.选择题. 1出海的渔船走远时,慢慢地由船身到桅杆先后消失在海平面的现象说明:( C ) A海平面很远 B.海浪很高C.地球不是平面的D.海洋很大 2.人类第一个登月球的人是:( D) A.麦哲伦 B. 亚里士多德 C. 李希 D. 尼尔.阿姆斯特朗迈 3.地球形状是:( B )A圆形 B. 椭球体 C. 长方体 D. 三角形 4.第一个科学论证地球呈球体的科学家是:( B ) B.麦哲伦 B. 亚里士多德 C. 李希 D. 张衡 5.地球的主要热源来自:( B ) A.地球 B. 太阳 C.月球 D. 宇宙 6.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需:( D ) A. 一天 B. 一个月 C. 半年 D. 一年 三.判断题. 1.太阳对地球没有影响。(×) 2.地球围绕月球公转。( ×) 3.人们可以通过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 √) 4.太阳的寿命很短。( × ) 5.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四.简答题. 1.地球的内部是由什么部分组成? 答:地球的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2.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答: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传引起的,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当地球在自转过程中,朝着太阳的一面就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传,昼夜交替就是这样产生的。 五做一做 1.把月相变化的规律补充完整。 新月-----(上娥眉月)------- ( 上弦月)--------(凸月)-------( 满月)------ ( 残月)--------( 下弦月)-------(下娥眉月)-------新月。 1 / 4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的:1. 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根有 这么重要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根里的 抽水机”》(板书课题)。 二、 新课 (一) 观察植物的根 根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一般来说, 大多数植物都具有这一器官。 不同植物的根, 短、粗细、形态各不相同,请仔细观察根和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根的特征。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板书:根系分为: 1)直根系 2)须根系 直根系的特点是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 而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 都是不定根, 粗细、长短相近,看上去就像一把胡子。 还有哪些常见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系或须根系? 下列植物的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课文四种植物的根系分别是:稻 一一须根系;蒲公英一一直根系;洋水仙一一须根系; 直根系。 (二) 观察根系的分布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 分的能 力就越强。 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分布得很深、很广。 第2课时扎根土壤的秘密 教学目的:1. 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过程 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植物能牢牢地 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粤教版五年 级科学 册全册教 其长 根的 芝麻 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

(板书)根的作用:1)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四)毛茸茸的根尖 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根毛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 物生长所需。 (板书根的作用):2)根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教学目的:1. 了解根的形态。 2.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过程 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这是一幅典型的草原植物的根系分布图。图中植物通过根状茎连成一片,根系的分布浅而密, 构成了密密的网状。 这是沙漠植物的两种典型的分布图。图中左侧的是骆驼刺,根系深深扎入地下;右侧的是仙 人柱,根系虽然很浅,但扩展得很宽。 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 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 面上;而在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少水分,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三、教学后记:根长得越深,分布得越广,植物就越不容易被大风刮倒。同时,植物生长 需要的水分和各种矿物质,因此根系的分布范围越广越深,才能保证从土壤中获得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由此说来,植物的根系越发达,对于植物的生长越有利。我们常说根深叶茂”,正是这个道理。 第3课时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第二课第4课时茎里的运输网” 教学目的:1. 了解茎的形态。 2.了解茎的一般结构。 3.探究茎的作用。 重点难点:茎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指引 琪琪发现折断的茎的断口处有水滴出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茎里的那水是哪儿来的呢? 运输网”》(板书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