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
临床检验基础习题集

第一章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检查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

1.静脉采血法的采血部位首选:

A. 肘部静脉

B. 手背静脉

C. 内踝静脉

D. 股静脉

E. 颈静脉

2.WHO推荐成人皮肤采血部位为:

A. 无名指指端内侧

B. 中指和无名指指端内侧

C. 中指指端内侧

D. 耳垂

E. 大拇趾

3.血细胞分析中最常用的染色法为:

A. 吉姆萨染色

B. 瑞氏染色

C. HE染色

D. 罗氏染色

E. PAS染色

4.溶解瑞氏染料的有机溶剂是:

A. 丙酮

B. 无水乙醇

C. 甲醇

D. 二甲苯

E. 乙二醇

(二)、A1型题(否定型)

1. 血清中不含有下列那种成分:

A. 球蛋白

B. 白蛋白

C. 纤维蛋白原

D. 无机盐

E. 激素

2. 静脉采血标本溶血的原因不包括以

下那种情况:

A. 容器不洁

B. 抽血过快

C. 与水接触

D. 剧烈震荡

E. 有组织液混入

3. 下列那一种抗凝剂不能与血液中的

钙离子结合:

A. EDTA-K2

B. 草酸钠

C. 草酸铵

D. 肝素

E. 枸橼酸钠

(三)、B1型体(配伍题)

问题1~3

A. EDTA-K2

B. 肝素

C. 枸橼酸钠

D. 双草酸钠

E. 草酸胺

1. 适用于全血细胞分析用的抗凝剂为:

2.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所用的抗凝剂为:

3. 用于凝血功能测定用的抗凝剂为:

二、判断题

1. 耳垂采血的测定结果与手指采血、静脉采血的测定结果一致。

三、名词解释

1. 抗凝和抗凝剂

四、论述题

1. 试述瑞氏染色法的原理及PH值对其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1.A 2.A 3.B 4.C (二)、A1型题(否定型)

1.C

2.E

3.D

(三)、B1型题(配伍型)

1.A

2.C

3.C

二、判断题

1.×

三、名词解释

1. 所谓抗凝,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

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这种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四、论述题

1. ①瑞氏染色法的原理:瑞氏染料是

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兰组成的复合染料。瑞氏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兰和带负电的伊红。由于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不同,因此染色后呈现不同的色彩。

如血红蛋白和嗜酸颗粒为碱性可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浆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兰或天青结合染成紫蓝色或蓝色。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和美兰均可结合染成紫红色。此染色过程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②PH值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为蛋白质组成,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值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染色偏红。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兰或天青结合,染色偏蓝。

(王敏)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标准型)

1. 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入血后的平均寿命约为:

A. 50天

B. 80天

C. 100天

D. 120天

E. 150天

2. 血液的pH值是:

A. 6.80~7.00

B. 7.35~7.45

C. 7.00~7.25

D. 6.00~7.00

E. 5.50~6.50

3. 以N表示五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总数,则红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计算式应为:

A. N×5×10×104×200

B. N×5×10×105×200

C. N×25/5×10×106×200

D. N×5/25×10×106×200

E. N×25×10×106×200

4. 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是:

A. HbA

B. HbA2

C. HbF

D. SHb

E. HbH

5. 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

A. 沙利法

B.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C.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6. 国内推荐哪种方法作为血红蛋白测定的次选方法:

A. 沙利法

B. 血气分析法

C.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7. 血红蛋白测定法中基本淘汰的是:

A. 沙利法

B. 血气分析法

C.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E.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8. 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所用波长:

A. 500nm

B. 530nm

C. 540nm

D. 560nm

E. 570nm

9. 血液分析仪和血红蛋白测定仪多采用哪一波长测定血红蛋白:

A. 500nm

B. 540nm

C. 560nm

D. 575nm

E. 600nm

10. 测定Hb时,静脉血比毛细管血的结果:

A. 低10~15%

B. 高10~15%

C. 基本相符

D. 低5~10%

E. 高5~10%

11. 下列何种物质被认为是最强烈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

A. 胆固醇

B. 纤维蛋白原

C. α-球蛋白

D. γ-球蛋白

E. β-球蛋白

12. 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的疾病是:

A.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 多发性骨髓瘤

C.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3. 外周血出现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

A. 正常

B. 活跃

C. 低下

D. 重度低下

E. 以上均不是

14. 双形性贫血最常见于:

A. 溶血性贫血

B. 急性失血

C. 巨幼细胞贫血

D.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5. 高渗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为:

A. 影红细胞

B. 口形细胞

C. 锯齿状红细胞

D. 球形细胞

E. 椭圆形细胞

16.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形成的原因为:

A. 脂蛋白变性

B. 胞浆内残留的DNA变性

C. 胞浆内残留的RNA变性

D. 核碎裂或溶解后的残余物

E. 纺锤体的残余物

17. 铅中毒时,血中哪种细胞明显增加:

A.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B. 有核红细胞

C. 泪滴形细胞

D. 多色性红细胞

E. 镰形细胞

18. 成人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铅中毒

E. 地中海贫血

19. 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最常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 再生障碍性贫血

D. 急性溶血性贫血

E. 铁粒幼细胞贫血

20. 红细胞数降低的程度比血红蛋白更显著,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缺铁性贫血

B. 溶血

C. 失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巨幼红细胞贫血

21. WHO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首选的常规方法为:

A. 微量离心法

B. 温氏法

C. 折射计法

D. 粘度法

E. 放射性核素法

22. ISCH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的参考方法为:

A. 放射性核素法

B. 温氏法

C. 粘度法

D. 比重测定法

E. 折射计法

23. 血细胞比容测定法中趋于淘汰的是:

A. 血液分析仪法

B. 温氏法

C. 粘度法

D. 比重测定法

E. 折射计法

24. 单位fl相当于:

A. 10-6L

B. 10-9L

C. 10-12L

D. 10-15L

E. 10-18L

25. 单位pg相当于:

A. 10-6g

B. 10-9g

C. 10-12g

D. 10-15g

E. 10-18g

26. 某患者MCH为15pg,MCV为70fl,MCHC为214g/L,其可能为:

A. 正常

B. 正细胞贫血

C. 大细胞贫血

D. 单纯小细胞贫血

E.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7. 关于红细胞平均值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

A. 红细胞平均值正常,提示红细胞形态无改变

B. 贫血时红细胞平均值可能在正常范围

C. MCV小于正常,MCH小于正常,其MCHC必小于正常

D. MCV大于正常,MCH大于正常,其MCHC必大于正常

E. MCV、MCH、MCHC三者之间无联系

28. 红细胞为4.6×1012/L,Hct为0.40,Hb为130g/L,MCV为:

A. 35.38fl

B. 28.26fl

C. 87fl

D. 115fl

E. 325fl

29. 正常成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参考值范围:

A. 12.0~15.0%

B. 11.0~13.0%

C. 11.6~14.6%

D. 10.6~13.6%

E. 12.5~15.6%

30. RDW常用下列哪项表示:

A. 标准误

B. 变异系数

C. 均数

D. 误差

E. 偏差

31. RDW增大表明红细胞:

A. 体积增大

B. 体积减小

C. 体积大小不均一

D. 形态异常

E. 以上都不是

32. 显微镜计数法成人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的参考范围:

A. (25~75)×109/L

B. (20~70)×109/L

C. (200~250)×109/L

D. (100~150)×109/L

E. (10~25)×109/L

33. Miller窥盘小方格内计数的红细胞总数是500个,大方格内(含小方格面积)计数的网织红细胞总数是180个,网织红细胞是:

A. 0.02

B. 0.04

C. 0.05

D. 0.06

E. 0.07

34. 下列疾病中网织红细胞升高最显著的是:

A. 巨幼红细胞贫血

B. 急性苯中毒

C. 反复输血

D. 急性溶血

E. 地中海贫血

35. 贫血伴轻度黄疸,网织红细胞计数>0.07,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地中海贫血

C. 脾功能亢进

D. 急性白血病

E. 溶血性贫血

36. 目前血沉测定首选的方法:

A. 库氏法

B. 温氏法

C. 潘氏法

D. 赖氏法

E. 魏氏法

37. 血沉测定时,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

A. 4:1

B. 5:1

C. 3:2

D. 2:1

E. 3:1

38. 关于血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红细胞越大越薄,血沉加快

B. 心绞痛,血沉加快

C. 红细胞增多症,血沉加快

D. 免疫球蛋白增高,血沉减慢

E. 高胆固醇血症,血沉减慢

39. 计数池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分别为37、39、40、41,则白细胞数为:

A. 3.9×109/L

B. 5.7×109/L

C. 6.8×109/L

D. 8.7×109/L

E. 7.8×109/L

40. 白细胞形态检查中描述正确的是:

A. 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寄生虫着色效果好,胞质和中性粒细胞着色较差

B. 仪器法和手工法能提供白细胞形态改变的直接信息

C. 正常血涂片常见到浆细胞和退化变性的白细胞

D. 瑞氏染色和吉氏染色不能混合染色

E. 毒性指数=有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数/所计数的白细胞数

41. 关于白细胞在血涂片中的分布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淋巴细胞多位于涂片的边缘

B. 嗜碱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

C. 幼稚细胞多位于涂片的体部

D. 中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头部

E. 单核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和两侧

42. 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选择血涂片哪一部位进行有序的镜检:

A. 头部

B. 体部

C. 尾部

D. 边缘

E. 体尾交界

43. 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常用:

A. Hayem液

B. 稀乙酸溶液

C. 丙酮-伊红稀释液

D. 生理盐水

E. 1%甲醛的生理盐水

44. 中性粒细胞升高的疾病常见于:

A. 流感

B. 伤寒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D. 心肌梗塞

E. 疟疾

45. 正常人血涂片中中性粒细胞核分叶最为多见的是:

A. 杆状核

B. 二叶

C. 三叶

D. 四叶

E. 五叶

46. 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中性粒细胞核象右移,常表示:

A. 预后不良

B. 预后良好

C. 机体抵抗力好

D. 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 有严重感染

47. 退行性核左移提示:

A. 机体的反应性强

B. 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C. 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D. 感染程度较轻

E. 预后良好

48. 中性粒细胞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

A. 中毒颗粒

B. 空泡

C. D?hle小体

D. 棒状小体

E. 染色质小体

49. 中性粒细胞出现空泡,提示:

A. 细胞衰老

B. 细胞发生吞噬现象

C. 细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衡

D. 细胞分裂

E. 细胞融合

50. 白细胞11×109/L,淋巴细胞0.10,异型淋巴细胞0.15,最可能的诊断为:

A.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 上呼吸道感染

C.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 扁桃体炎

51. 放射线损伤引起白细胞中哪类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改变最为明显: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细胞

E. 淋巴细胞

52.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导致:

A. 中性粒细胞减低

B. 嗜酸性粒细胞减低

C. 红细胞减低

D. 淋巴细胞升高

E. 以上都不是

53. 火焰状浆细胞形成原因:

A. 核蛋白体凝集物溶解

B. 内质网充满球蛋白

C. 脂肪变性

D. 粘蛋白凝集物

E. 内质网分泌球蛋白受阻

54. 在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中,哪项与脉冲振幅成正比:

A. 细胞的移动速度

B. 细胞的数量

C. 细胞的体积

D. 细胞的比密

E. 以上均不是

55. 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依据哪项对白细胞进行分类:

A. 白细胞的移动速度

B. 白细胞自身的体积

C. 白细胞的比密

D. 加入溶血素后白细胞的体积

E. 白细胞胞浆内颗粒的大小

56. 血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者为: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单核细胞

57.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主峰的分布区域:

A. 50~125fl

B. 50~200fl

C. 36~360fl

D. 35~95fl

E. 125~200fl

58.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中,大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分布于:

A. 50~125fl

B. 50~200fl

C. 36~360fl

D. 35~95fl

E. 125~200fl

59. 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呈脱尾状,MCV低于正常,最有可能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