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王八蛋”
- 格式:doc
- 大小:2.44 KB
- 文档页数:1
零零舍社概述粤语作为汉语的一种方言,它的词汇自然和普通话有很大的共同性。
据估计,与普通话相同的词汇接近70%,如果内容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词汇一致性更高,至少有90%。
粵語,又名廣州話、廣東話、白話,或者廣府話。
它主要集中分佈在廣東省的中部、西部和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南部,以及香港和澳門地區,人口大約有5000萬。
另外,在旅居海外的華人中,由於廣東人(包括香港人)占大多數,所以在外國的華人群體中,講粵語的比講普通話的更加普遍。
其中因為‘粵’代表了廣東,而在廣東使用範圍最大,使用者最多的就是這種方言,所以我個人認為粵語是它的最標準名稱。
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港澳地區和大部分外國的華人都以粵語為最基本的生活語言。
与普通话不一致的那部分词汇其来源较多,构成也比较复杂,这也形成了粤语的特点。
按其来源,可将这些词汇分成以下几类:一、古词粤语较早地脱离汉语母体,而且远离中原地区,没有跟上汉语的变化,许多在现代普通话里已经不再使用的词汇,在粤语中仍然很常用。
如:畀(给)畀支笔佢(给他一支笔)黐(粘)呢啲饼好黐手(这些饼很粘)嗍(吸)嗍一啖气(吸一口气)佢(古作“渠”)佢喺边个(他是谁)二、古越语底层词古越语是古代生活在岭南地区的南越(通“粤”)民族所操的语言中原人迁到岭南,语言不免受其影响而且古越族大部分被逐渐同化,他们在放弃本族语而使用汉语时不自觉地带来了古越语的词汇。
这些词汇在今天为古越族后代的壮侗等小道民族的语言里可以找到印证。
现举例如下:呢(这)呢本书喺浅个架(这本书是谁的)执(拾)执起本书(把书拾起来)虾(欺负)唔好虾细佬(不要欺负弟弟)三、方言词的创新粤语方言词绝大部分是属于自己创新的。
随着新事物、新观念的产生,词汇也需要不断发展创新。
由于广东地区与中原地区相隔遥远,各自发展必然带来分歧,这就产生了粤语与普通话部分词汇的差异。
如:雪柜(冰箱)雪条(冰棒)(广东人通常冰雪不分)煲(煮、熬)煲饭(煮饭)煲粥(熬粥)猪红(猪血)广东人忌讳说“血”改称“红”撞板(碰钉子)不听老人言,撞板在眼前(不听长辈话,免不了要碰钉子)四、外来词广东的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
从“王八蛋”的由来说孝文化作者:贾生旺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12期大家都知道“王八蛋”是骂人的话,那么“王八蛋”与孝文化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是说不孝就是“王八蛋”吗?还别说,还真有点那个意思。
这要从“王八蛋”的由来说起。
早在古代,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忘八端”,意思是忘记了“八端”。
那“八端”是什么呢?“八端”原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些也就是忘记了做人的根本,特别是忘记了孝,更是为人所不齿。
因为“孝”排在“八端”之首。
后来,“忘八端”却讹传成了“王八蛋”。
所以说,不孝就是“王八蛋”也不是没有道理。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儒家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孝”文化无疑是儒家文化的核心。
中华孝文化源远流长,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但是又不能原版照抄照搬,而必须联系现实继承其精髓,把握其本质的东西。
古代二十四孝中有一埋儿奉母的故事,是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人,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衰落,日益贫困,妻子生一男孩,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都舍不得吃饭,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为此深感不安,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看完这个故事,大家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
为了供养母亲把儿子埋了,在现代社会不要说舍得舍不得,就是根据刑法也是容许的,那肯定就是故意杀人罪啊。
即使不埋,抛弃不管了,那也是犯罪,有可能触犯遗弃罪或者间接故意杀人罪。
我认为,可学郭巨一片孝心,但绝不可学其埋儿。
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中,曾这样点评“埋儿奉母”:“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等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
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时三个吵架的高级将领.txt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
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
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时三个吵架的高级将领 Post By:2007-3-14 9:09:001949年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所面临的政治风雨和“路线斗争”并不亚于以前的枪林弹雨。
在战争年月,他们冲锋陷阵出生入死视死如归,他们无愧于领章肩章上那些金色的国徽和银色的将星,他们是真正的军人。
然而,打下江山之后,在不同的合力下、在不同的聚焦中,军人在战场上不容易得到考验的弱点,在这22年中都得到了无情的检验,他们中间很多仍然保着战士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慨,一些却成了政客。
今天,解放军1613颗将星逐渐地越来越多地离开了我们的视野,三军过后,将星陨也。
在盖棺论定之际,看看这些将星在这后二十二年的运行轨迹,听听有关他们的传说和故事,对生活也是一种启迪。
段苏权扯下将官服上的星:这个玩意我也不戴了!我知道段苏权的部队远早于我读到有关他的文献。
71年夏天跟车运砂,上完车后在公社砂场看门人小房里喝水,看场人五六十岁的模样一口湖南话,看我们小伙子一个个军服敞怀,袖口挽得高高,不由地感慨,说他也曾有过我们这般的精神,他是红六军团的,要不是奉命留在贵州打游击掩护主力,也是长征干部了。
我来了兴趣问他是哪支部队的,有没有还活着的部队首长。
他说他是黔东独立师的,政委记得姓段,部队都打没了,他不敢回老家,乞讨到红六军团曾经活动过的赣东北落脚谋生,转眼就是36年。
那天在我的笔记本上记下的只有“黔东独立师,段”这六个字。
很多年后我才把这六个字和段苏权的生命轨迹连了起来。
段苏权,湖南茶陵县人,1916年生,14岁入团,任茶陵县团委书记。
同年入党,先后任XX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贵州后,他奉命留下和国民党追剿部队周旋,任黔东独立师政委兼黔东特委书记。
刁蛮俏御医小三语录1.小三对某太监:这个蝴蝶结跟你挺配2.小三晚上倒夜壶,坐在皇帝的座位上说:众夜壶平身,快说谢万岁呀3.某太监对小三:你尿壶刷够啦?叫我们一声喜爷贵爷就让你去刷碗。
小三:得勒,二位姐姐,你们看这儿(指着自己的嘴),呸~4.对小天:来吃一口吧,不吃是吧,来哥哥喂你。
5.对小天:来,为了缓解一下尴尬气氛,抱抱哈6.(说云莺的)人还有长成这样的?远看青山绿水,近看呲牙咧嘴,让她亲一口不得做一宿噩梦啊7.小三对太监们:喝了猫尿了?乐什么呀你。
8.小三对太监:你给我一姑娘,我能给你创造一民族,你行吗?9.怀才就像是怀孕,时间久了才能看出来。
”10.我是他同事,名叫张哲三,性别男,爱好女。
11.小三:我想的主意怎么样,哎,避免你这个人才被淹没小天:脑震荡的猪都知道你在骗人……小三:你们家脑震荡的猪有那么聪明啊12.小天对皇上:不要老是一脸严肃,放轻松,给自己太多压力,很容易上火伤脑的。
小三:你学学我嘛,整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连笑容都这么灿烂。
小天:对啊,因为你没脑子,当然不会有压力了。
13.小天对皇上:你说你这皇帝当的,怎么连个太监都搞不定呢?14.小三对小天:诶,我是你结拜过的二哥啊,跟哥哥说话,不能这么没大没小。
小天:你想怎么样?小三:好歹叫声哥哥也好,来,让哥哥抱抱15.小三对湘凝:你一位你是谁呀?讲话声比雷声都大湘凝:哎呀,你是谁呀,我们人类在对话,你这根葱管得着吗你,你家住海边啊,管的那么宽小三:说我葱?你以为你是谁呀,你画的跟卖花小丑似的你湘凝:小丑?你就像头驴你16.小三对湘凝:消停点儿呢有好处,一边去是你唯一出路,你要不走,小心后面两条大狼狗湘凝:啊,狗!狗!小三:我说你长得比狼狗都可怕,你还怕狗?17.小天对小三:你去盯着她(湘凝)小三:凭什么我去啊,我又不是养章鱼的18.小三:他们俩是我色狼界的前辈,这好虎架不住群狼啊19.湘凝:我爹是太师我一定给你报仇小三:我靠,你是赵甫嵩的女儿啊20.小三:你可千万不能想啊,你说你长得又帅,你又是皇上,你干嘛喜欢一鬼啊,你那胖表妹也不赖啊,四个字就能形容:空前绝后,屁股也挺大的肯定能给你生一大堆大胖儿子啊。
王八中解王歇后语
王八中解王歇后语:
1. "王八蛋"解为"王者归来"。
2. "王八念经"解为"智商超群"。
3. "王八看波"解为"无聊透顶"。
4. "王八爬山"解为"心有余而力不足"。
5. "王八吃饭"解为"嘴馋动不动"。
6. "王八投篮"解为"手炮发射"。
7. "王八打瞌睡"解为"困得要死"。
8. "王八找母"解为"不知父母何处"。
9. "王八打架"解为"没得说"。
10. "王八摆尾"解为"装逼彰显"。
注:王歇后语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幽默文化形式,通常由两句话组成。
其中前一句是问题或情景的描述,后一句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或解释。
以上王八解王歇后语仅供娱乐参考,请勿当真。
举头三尺有神明邪淫造恶万不可犯中国人有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都有神明。
又有另外一种说法:‘举头三尺有青天。
人可欺,天不可欺’。
这句话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要止恶行善。
佛家的说法是:每个人身上有两个神,一个叫‘同名神’,另一个是‘同生神’。
同名神是男的、是白的、是计善的神;同生神是女的、黑的、是计恶的神。
我们任何一个起心动念,是善是恶,他们都会记下来。
所以我们最好不要随便起心动念,以免造恶因。
万一造了恶因,就要赶快回头,不要一直继续下去,触犯了戒律。
《无量寿经》说:‘神明记识,犯者不赦。
’有神明记下我们所造的善恶,如果犯了罪,他是不会饶恕你的。
他们是每个月六次以上,到天堂、地狱去校对那里的善恶簿,我们要随著自己所造的善恶,而去受苦受乐。
讲这些都是为了警惕大家持戒。
现在,我讲一个我学佛以前,看过一本世间法的杂志,上面所记载的故事给大家听。
清朝末年,有一个举子要到北京去考状元,状元是春榜,是过了年才考的。
一般远地方的人,就要在冬天时出发赴京,才能赶上春天的考期。
在大陆上,一到冬天,北方就是冰天雪地,一片白茫茫,根本分不出路在那里,出外的人,若是遇上了大雪封路,就只有等,根本没地方可走。
这位举子在赴京城的途中,就遭遇到这种情况,无法向前行,就只好住到一家客栈里面。
这家客栈的老板娘是位年轻的寡妇,先生才去世不久。
这位举子原来只打算在这家客栈住一晚,第二天就继续赶路,没想到大雪连绵不断,道路上的积雪很高,无法成行,就只好继续在客栈住下去。
一天复过一天,一个是青年男子,一个是年轻寡妇,孤男寡女,天天对望,日久生情,就动了念头了。
在动了淫念时,就犯了‘远方便’的轻罪。
在起了淫念之后,男的就起身走向女的房间,在他举手敲门前,这个举子想到:‘不可以!我是去考状元的,这一进去要是犯了淫,天庭会除名的,回去吧!’他这边回去了;她那边起了念头,想去找他了。
一出门,心里想到:‘咦!不可以,我是个寡妇,应该为丈夫守住贞节才对,怎么看到年轻人就忘了本份,不可以,回去吧!’在我们中国,女子若是嫁了丈夫,就要为丈夫守节,丈夫去世,要为他守寡,守得贞操清白,死后可以升天的;但若是寡妇犯淫,这个罪恶也足以令她下地狱的。
讽刺王八的词语
摘要:
1.讽刺王八的背景和含义
2.常见的讽刺王八的词语
3.这些词语的使用场合和语境
4.总结讽刺王八的词语的特点和影响
正文:
讽刺王八的词语是指用来嘲笑、讽刺那些行为不端、不诚实或者无耻的人的词语。
在这些词语中,“王八”通常被用作比喻,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不端、不道德或者无耻。
常见的讽刺王八的词语包括“王八蛋”、“王八羔子”、“王八精”等等。
这些词语通常都带有贬义,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不佳或者行为不端。
这些词语的使用场合和语境通常是在争吵、骂战中使用,或者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中出现。
在这些场合中,使用这些词语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一个人的不满或者愤怒,或者为了制造喜剧效果。
总结起来,讽刺王八的词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们通过对“王八”这一动物的贬低,来表达对一个人的不满或者愤怒。
虽然这些词语在某些场合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过度使用这些词语也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酒桌上王八蛋的故事——不信你不笑酒桌上王八蛋的故事——不信你不笑同事到外地出差,当地的同事热情好客,当晚便在一特色酒店的包间设宴接风。
男男女女好多人落座后便不停的聊天,只有一个人在点菜。
点好了,征求大伙儿意见:“菜点好了,有没有要加的?”这种情况,我们在北京一般是让小姐把点过的菜名儿报一遍。
于是一位北京的哥们儿说:“小姐,报报。
”小姐看了他一眼,没动静。
“小姐,报一下!”哥们儿有点儿急了。
小姐脸涨得通红,还是没动静。
“怎么着?让你报一下没听见?”哥们儿真急了。
一位女同事赶紧打圆场:“小姐,你就赶紧挨个儿报一下吧,啊。
”小姐嗫嚅着问:“那,那……就抱女的,不抱男的行吗?”“噗!”边上一位女同事刚喝的一大口茶全喷前边人身上了。
上菜了,先上一个拌拉皮儿。
一大盘拉皮儿端上来,接着是几碟儿配料、酱汁儿什么的。
小姐上菜的时候没留神,一滴酱汁儿洒在一位哥们儿的裤子上了。
那哥们儿也是成心逗闷子,假装阴沉着脸问小姐:“怎么办呀?”小姐很冷静地说:“怎么办都行。
”“那你说怎么办?”“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那你们这儿一般是怎么办的?”“要不俺帮您办?”“好呀。
”只见小姐麻利的把几碟儿配料、酱汁儿一股脑倒在拉皮儿上,一手拿筷子,一手拿勺子,刷刷几下就拌好了。
然后对那哥们儿说:“先生,拌好了,可以吃了。
”哥们儿努着眼珠子瞪着那盘子拉皮儿半天没说话,另一位同事替他跟小姐说了声“谢谢”。
上主菜了——烧羊腿,一大盘肉骨头,一碟子椒盐儿。
一位北京哥们儿酷爱这口儿,毫不客气的抓起一羊腿,咔嚓就是一口,呱唧呱唧的大吃起来。
小姐一见,说道:“先生,这个要蘸着吃。
”哥们儿将信将疑的看了看小姐,又看了看当地的同事。
当地的同事说:“蘸着吃好吃多了。
”哥们儿于是拿着羊腿站起来,咔嚓又是一口。
小姐赶紧过来问:“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啊?没有啊。
”“那请您坐下来吃。
”哥们儿嘀咕着坐下来,看了看大伙儿,茫然若失。
把羊腿拿到嘴边,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口。
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王八蛋竟是褒义词长见识了当看到这些你一定吃惊不小,感觉自己被骗了好几千年。
平时所说的八句俗语,原来不是那个样子的。
骂人的王八蛋,原来叫忘八端,是十足的褒义词。
“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不知道被哪个缺德的给改成骂人的话了。
废话不多说全在文章里。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曝光不为人知的医院潜规则养着一个庞大神秘的职业•一、药品回扣药品回扣是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一部分。
“王八蛋”的故事中国人传统很多,其中,擅骂人恐怕是其中之一——几个中国人碰到一块儿,你就听他们口吐莲花吧。
不过,这些中国人虽然擅骂,可骂来骂去内容似乎都相似,具体说来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他妈的”,一个是“王八蛋”。
据专家考证:“他妈的”一语是个省略句与替换句:省略了主语,省略了谓语。
还省略了宾语,而只用一个定语“他妈的”来代表全句意思;而王八蛋呢?也是言简意赅的好标本:区区三个字就从被骂者骂到被骂者的父亲,又从而骂到你的母亲,再骂到你父母辈的不守规矩与胡作非为——中国古人形容那种意味深长的好诗时爱说的“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王八蛋”三字足以当此境界!正因为这三个字如此朗朗上口而又含义深广,所以我们不少中国人对它特别中意,也因此而发生的故事不少,我们不妨来管中窥豹一番。
清朝时期,帝王奴役臣下的许多条款中有一条叫“传旨申饬”,其方法是“太监传旨,京官跪听”,也就是说,由太监代表皇帝对跪在宫门外的大臣公开叫骂,骂的内容必须刻薄下流,动人心弦(否则就起不到惩罚的作用)。
太监多为没有文化的下三滥,骂起来自然是日妈捣娘,无所不为——其中“王八蛋”自然成了他们的首选!而那些大臣呢,却又都是些饱读诗书有头有脸的圣贤之徒,谁受得了这个呀?受不了就交钱。
邮传部(也就是现在的邮电部)刚成立的时候,尚书(部长)是张伯熙,侍郎(副部长)则是唐绍仪。
两人不和,争权夺利,不好好工作。
结果就给人告到皇帝那里,皇帝各打五十大板,对他们“传旨申饬”!唐绍仪乃老油子,赶快掏了四百两银子给代皇帝老爷骂人的太监,于是被轻描淡写两句就溜之大吉。
张伯熙仗着自己官大,不肯送红包,结果就被那认钱不认人的太监日妈捣娘(该太监也不想想:自己有没有这本事)一通,最后的结语是“混账王八蛋,滚下去!”张大人哪里受过这种气?叩头谢恩回来,就一头栽在床上一命呜呼——可见这“王八蛋”有多重的杀伤力:国家栋梁也承受不起!还有一次,一个大臣也被皇上“传旨申饬”,他赶快给负责此项工作的太监送红包,可当时手上只有二百两银子,离太监的收费标准还差二百两,太监收费过后的骂法便是“你不是一个王八蛋,你是半个王八蛋!”——太监之执法严明,真让人叹为观止。
三说“王八蛋”
燕太子丹为了让荆轲刺杀秦王,把荆轲养在宫里,好吃好喝好待承,想要什么给什么。
有道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一天,荆轲看到一个宫女站在旁边,一双纤纤玉手红活圆润,十分动人。
大英雄荆轲不由地脱口而出:“美哉手也!”燕丹在旁边听见了这话,未动声色。
过了一会儿,就有人端了一个盘子来献给荆轲。
荆轲揭掉盘子上的红绸一看,唉呀我的老天!刚才那个宫女的一双手已经被剁了下来装在了盘子里!所以我认为,燕太子丹是天下第一王八蛋。
荆轲赞美那一双玉手,未必是真想得到它;就是真想得到它,又怎么会是想得到一双被剁掉的!不知道这位燕太子脑子里装的是水是浆糊还是他*的敌敌畏!
这是说人是王八蛋,再说一个制度是王八蛋的。
旧社会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个嫔妃,那是地地道道的美女如云,想要谁就是谁。
据说许多皇宫里的女人,一辈子连皇上的面都没见过,真真正正属于守活寡。
皇上要是看上了谁,那可不得了,那叫“临幸”,他能“临”那是一种“幸”!临幸就临幸吧,那临幸的办法又十分缺德。
所有皇上女人的名字都要写成牌子,放在盘子里,端到皇帝面前;皇帝想临幸那个,太监就要负责把那个女人剥得光光的,洗得白白的,喷得香香的,用毯子包裹起来,扛到皇帝面前,供皇帝“御用”。
嘿,封建社会什么玩艺都落后,皇帝的性生活倒他*的提前进入“工业化”时代了!难怪有些皇帝后宫三千佳丽还要偷偷摸摸去逛窑子,嫖女人,谁愿意当这么一个性交机器?那种工业化的“临幸制度”你说王八蛋不王八蛋?
人可以王八蛋,制度可以王八蛋,风俗习惯也可以王八蛋。
风俗习惯是一种群体行为,是多数人的事,大家约定俗成,王八蛋而不自知其王八蛋,这就比单个的人、单项的制度王八蛋了更加严重。
就说结婚吧,是个喜事,是个应该热闹的事,但是许多的热闹总是出了圈。
前几天参加一个婚礼,主持人据说是一位参加过中央电视台婚礼主持人大赛的“金牌主持”。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都没啥花样;到了第三拜“夫妻对拜”他的节外生枝可就来了。
他要求夫妻交拜要“一拜要眼神对眼神儿,二拜要头皮蹭头皮儿,三拜要嘴唇对嘴唇儿”!拜天地本来是从古时流传下来的,它的含义是敬畏自然、孝敬长辈、承担责任,是很严肃的事情,可是这么一来就完全成了胡闹!大家起哄,乱喊乱叫,新人成了表演隐私给大家参观的滑稽演员。
喂,这还是轻焉者也,闹婚礼闹得厉害的那是花样百出,惨不忍睹,王八蛋得无以复加!
这三则关于王八蛋的故事看起来似乎毫无联系,其实有其共同之点,那就是都关乎爱情,关乎人性。
在我看来,爱情可以说是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合乎人性就要让爱情顺乎自然地发展,行当所以行,止当所以止。
强行让人做或者强行让人不做都是不道德的。
一对情人情之所至要在公共场合接个吻,只要不是故意作秀以吸引眼球,就不必去谴责他;但是如果他不觉得需要当众接吻,也不能去强迫他。
我们一方面道貌岸然批评那些在公共汽车上当众接吻的毛头小子和毛头姑娘,一方面嘻嘻哈哈地强令毛头小子和毛头姑娘当众接吻。
这算什么玩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