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设计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223.87 KB
- 文档页数:14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一、给水系统设计概述1. 设计原则给水系统设计应遵循安全、卫生、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供水质量,满足用户需求。
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水源情况、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给水方案。
2. 设计内容(1)水源选择与保护;(2)取水工程;(3)水厂工程;(4)输配水管道工程;(5)用户用水工程设计。
3. 设计步骤(1)收集资料:包括水源、地形、地质、气象、用水需求等;(2)确定设计规模;(3)选择水源及取水方式;(4)确定水处理工艺流程;(5)设计输配水管道;(6)计算设备选型及参数;(7)编制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二、排水系统设计概述1. 设计原则排水系统设计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确保排水畅通,减轻环境污染。
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排水体制、排水区域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
2. 设计内容(1)排水体制选择;(2)排水管网设计;(3)污水处理设施设计;(4)排水泵站设计;(5)雨水收集与利用。
3. 设计步骤(1)收集资料:包括地形、地质、气象、排水现状等;(2)确定设计规模;(3)选择排水体制;(4)设计排水管网;(5)计算设备选型及参数;(6)编制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三、水源选择与保护措施1. 水源类型水源类型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
在选择水源时,应充分考虑水源的水质、水量、地理位置等因素,确保水源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2. 水源保护(1)设立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水源受到污染。
(2)水质监测:定期对水源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生态修复:对受损的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水源地自净能力。
四、水处理工艺选择与设计1. 水处理工艺选择根据原水水质、设计规模和供水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水处理工艺。
常见的水处理工艺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2. 水处理工艺设计(1)混凝沉淀池:设计合理的池型、尺寸和混凝剂投加量;(2)过滤池:选择合适的滤料、滤速和反冲洗方式;(3)消毒设施:确定消毒剂种类、投加量和接触时间;(4)污泥处理:设计污泥浓缩、脱水等处理设施。
施工图设计文件组成部分1.1 总则建筑工程送审设计文件的深度应符合本规定有关施工图设计文件深度的要求及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中有关建筑给排水专业的要求。
1.2 室内给水排水1. 图纸目录。
2. 设计说明及图例。
3. 设有给水排水管道的所有平面图。
4. 各种管道系统轴测图或系统原理图。
5. 必须的大样图、详图。
6. 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及存档)。
1.3 室外给水排水1. 图纸目录。
2. 设计说明及图例。
3. 给水排水总平面图(冷水、热水、消防、雨水、污水、废水等)。
4. 设有水塔、水池的,应有水塔、水池管道平面大样图、剖面图或系统图及其它必须的详图。
5. 设有循环水构筑物的,应有循环水各构筑物的平面大样图、剖面图及系统图。
6. 设有污水处理的,应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及各构筑物的平面大样图、剖面图及详图。
7. 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及存档)。
1.4 水泵房1. 图纸目录。
2. 设计说明及图例。
3. 平面图。
4. 剖面图。
5. 主要材料表。
6. 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及存档)。
施工图设计文件深度要求2.1 图纸目录1.新绘制图纸2.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2.2设计总说明1.设计依据简述:①初步设计遗留问题及处理意见的简要说明;②需要特殊说明的设计依据,如某部分是依据行业的规范(规程)等;③当有使用功能限制要求的建筑,应明确其使用功能;2.设计范围与工程概况简述,内容应突出建筑的规模、体积以及消防定性等。
3.确定冷、热水日用水量,水箱、水池容量,污水日排水量,雨水排水量,各个消防系统用水标准、消防总用水量、消防储水量。
4. 给水排水与消防各个系统设计概况简述。
5. 管材的选型及接口的作法。
6. 卫生器具选型与套用图集。
7. 阀门与阀件的选型。
8. 管道的敷设要求。
9. 防腐、防锈等处理方法。
10. 管道及其设备保温、防结露技术措施。
11.污水处理:如隔油池(器)、化粪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等的选型、处理能力、套用图集等。
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指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良好的给排水系统不仅能够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还能有效地防止水污染和疾病传播。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给排水系统设计与安装的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设计阶段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 建筑物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给排水系统的需求是不同的。
例如,住宅和商业建筑的给排水系统需要考虑到人口密度和日常用水量的差异。
2.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对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建筑物所处的地势高低、地下水位等因素都需要考虑进去。
3. 管道材料选择: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非常重要。
常见的管道材料包括PVC、铸铁和镀锌钢管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可以确保系统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4. 排水设备的布局: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需要合理布局各种排水设备,如下水道、马桶、洗手池等。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系统的排水效率和稳定性。
二、安装阶段在给排水系统的安装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施工前准备:在开始安装之前,需要进行施工前准备工作。
包括测量、标记、清理施工区域等。
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以便顺利进行安装工作。
2. 管道安装: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管道的安装工作。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确保管道连接紧密,不漏水。
同时,还需要注意管道的坡度和支撑,以确保排水畅通。
3. 排水设备安装:安装各种排水设备时,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例如,马桶的安装需要确保密封良好,洗手池的安装需要注意防水处理等。
4. 检测与调试: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检测与调试工作。
通过检测,可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三、系统维护一个良好的给排水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工作,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维护措施:1. 定期清洁排水设备:定期清洁下水道、马桶、洗手池等排水设备,可以防止堵塞和异味的产生。
给排水专业设计指导书(一) 说明1. 本设计要求适用于住宅项目,按照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设备要求等方面制定。
2. 本设计要求中安装高度均指到建筑完成面的距离。
3. 除特别注明外,标高以m计,其余均以mm计。
(二) 给水系统1 管材选型1.1 室外部分(1)市政给水管DN≥100采用水泥砂浆衬里球墨铸铁管,DN<100采用衬塑钢管。
(2)加压给水管埋地部分采用衬塑钢管,DN≤100 丝扣连接,DN>100 沟槽式卡箍连接,应视具体情况考虑防腐。
1.2 室内部分户内水表前采用衬塑钢管,表后冷水采用冷水PP-R 管,热水采用专用热水PP-R管,管材必须经过8760h 热稳定性试验。
1.3 水池、水泵房管材水泵吸水管(自与吸水总管连接处或水泵吸水管的阀门至伸入水池部分)、水池补水管(伸入水池部分)、水池溢流排水管及放空排污管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其他采用衬塑钢管或厂家配套的不锈钢管。
1.4 绿化、喷灌管材采用PVC-U给水管,管道阀门DN≤50采用铸铁截止阀,DN>50采用铸铁闸阀。
1.5 水景管材水泵出水管、埋地部分及水池补水管均采用PVC-U给水管。
2 技术要求2.1住宅高层的供水尽选用无负压供水系统,高层公建办公楼的供水尽可能选用变频供水系统2.2 室内管道布置原则(1)给水管道大于DN25(外径dn32)时,应考虑表后设置多条给水管(总流量与表前总管流量相当)入户。
(2)当给水管道布置在找平层内时,客(餐)厅冷(热)水管距墙边100mm布置,冷热水管中心间距100mm;卫生间内管道上明装布置,管道不应布置在卧室内。
2.3 水表、洗衣机、热水器的设置要求2.3.1 水表及水表井:住宅在每层楼梯间或前室设独立水表井间,给水立管及水表均布置在水表井内,自首层起每五层在水表井内设DN15 清洁水龙头一个,每层水表井均设置排水地漏。
水表井尺寸按最小要求设置。
2.3.2 洗衣机:生活阳台及景观阳台均设置洗衣机龙头(其中北方严寒及寒冷地区景观阳台除外),洗衣机龙头安装高度为1.20m。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第三版《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第三版》引言: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是确保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第三版》系统地介绍了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是广大设计师、工程师以及水务管理者必备的参考工具。
第一章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手册的目的和意义、规范性文件以及设计的基本原则。
同时,还介绍了各章节内容的概貌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了全书的整体框架。
第二章给水系统设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
其中包括:给水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给水系统的设计原则、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给水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参数和指标等等。
本章内容详实,全面覆盖了给水系统设计的方方面面,为读者提供了设计指导的基础。
第三章给水设备本章主要介绍了给水设备的分类、选型和设计要求。
其中包括:水泵的类型、选型和性能参数、阀门的种类和选择、给水管道的材料和连接方式等等。
本章内容详尽,对于给水设备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四章排水系统设计本章主要介绍了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
包括:排水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排水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参数和指标等等。
本章内容详实,给读者提供了设计指导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排水设备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排水设备的分类、选型和设计要求。
其中包括:污水泵的类型、选型和性能参数、排水管道的材料和连接方式、防臭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等等。
本章内容详细全面,对于排水设备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六章给排水系统设计案例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几个典型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了实际项目中的设计要点、工作流程和技术难点。
同时,还通过案例分析指导读者如何处理常见的设计问题和挑战,提高设计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七章给水排水系统设计风险管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要求。
医院给排水设计指南1. 引言
1.1 设计目的
1.2 设计原则
2. 给水系统设计
2.1 用水量计算
2.2 给水管网布置
2.3 给水设备选择
2.4 消防给水系统
3. 排水系统设计
3.1 污水排放系统
3.2 雨水排放系统
3.3 医疗污水处理系统
4. 特殊用水系统
4.1 医用气体系统
4.2 纯化水系统
4.3 医疗废弃物处理系统
5. 节能与环保措施
5.1 节水措施
5.2 中水回用系统
5.3 能源回收利用
6. 施工、验收与运行管理
6.1 施工要求
6.2 验收要求
6.3 运行维护管理
7. 总结
医院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对于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控制感染风险以及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医院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提供规范性指导。
住宅给排水设计指引
图纸及设计工作要求
工•方案设计时应校核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红线、市政规划的接口条件(包括道路标高、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等)等基础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 .方案阶段应提供项目供排水方案,室外化粪池、隔油池大小规格和位置等给建设方审核。
3 .所有户内地漏、雨水管、污水管精确定位由建筑或室内专业完成;给排水专业负责配合并对图纸进行校核。
4 .卫生间内留洞、厨房内留洞精确定位由建筑专业完成;给排水专业负责配合并对图纸进行校核。
5 .管道穿墙、梁等处的套管大小、定位尺寸、安装标高由建筑专业完成,给排水专业负责配合并对图纸进行校核。
6 .各种出户给排水管道应定位,编号(类别及序号),注明管径、标高等项内容;室外排水管道应标明控制点、管道方向变化部位等关键节点检查井的坐标。
7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提供生活阳台用水、用气等设备管线布置详图。
8 .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提供卫生间安装大样详图。
9 .室外空调板有管道立管穿过时,应提供安装大样详图。
10 .有''错层”的及复式住宅出现卫生间、厨房上下层不对
应,应单独出图。
11 .地下室、室外总图应做管线综合图和断面图,应包括其他设备专业所有管线;公共走道、设备房等管线比较复杂的地方应做局部剖面图,表示各种管线之间的关系;管道较多的管井应出大样图。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实施指南The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th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Standards"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in China.《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实施指南是中国建筑师和工程师的重要工具。
This document provides detailed guidelines on the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s in buildings, ensuring that they meet the necessary safety and health standards. 该文件详细规定了建筑物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确保其符合必要的安全和卫生标准。
From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 guide outlines the minimum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s in buildings, including the sizing of pipes, layout of fixtures, and requirements for drainage facilities.从实际角度看,该指南概述了建筑物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最低要求,包括管道尺寸、固定装置布局和排水设施的要求。
In addition, it also covers various technical aspects such as water pressure, flow rates, and the us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for pipes and fittings, providing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with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ensure that their designs are both efficient and compliant with regulations.此外,它还涵盖了诸如水压、流量以及管道和配件使用不同材料等各种技术方面的内容,为建筑师和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确保他们的设计既高效又符合法规。
一、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原则1、给水排水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2、给水排水设计应考虑当地水质、水源条件,采用最佳的技术方案;3、给水排水设计应考虑水质、水量、水压、温度等因素,保证给水排水系统正常运行;4、给水排水设计应考虑给水排水系统的结构、管径、型号、材质等,保证给水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5、给水排水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建筑形式、结构形式、给水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保证给水排水系统的安装工作顺利进行;6、给水排水设计应考虑给水排水系统的排水设施,保证建筑物内部的排水顺畅;7、给水排水设计应考虑给水排水系统的检修、维护等事宜,保证给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要点1、水源设计(1)水源的选择:建筑物的给水一般采用城市给水系统,也可以采用地下水、水库等水源。
(2)水源的质量:水源的质量是影响建筑物给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水源的质量选择合适的给水设备,保证给水质量。
(3)水源的量:水源的量是影响建筑物给水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水源的量选择合适的给水设备,保证给水量。
2、给水管网设计(1)给水管网的安装:给水管网的安装应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保证给水管网的安装工作顺利进行。
(2)给水管网的管径:给水管网的管径应考虑水量、水压、温度等因素,保证给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3)给水管网的材质:给水管网的材质应考虑当地水质、水源条件,采用最佳的技术方案,保证给水管网的安全可靠。
3、排水管网设计(1)排水管网的安装:排水管网的安装应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排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保证排水管网的安装工作顺利进行。
(2)排水管网的管径:排水管网的管径应考虑水量、水压、温度等因素,保证排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3)排水管网的材质:排水管网的材质应考虑当地水质、水源条件,采用最佳的技术方案,保证排水管网的安全可靠。
(4)排水设施:排水设施是给水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建筑物的排水量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保证建筑物内部的排水顺畅。
装配式建筑施工给排水系统设计指南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以其快速、高效的特点备受关注。
然而,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时,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提供装配式建筑施工给排水系统设计的指南。
一、概述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时,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是保障室内环境质量和用户用水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而科学地设计给排水系统能够有效防止漏水、堵塞等问题,并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二、选择合适的给排水设备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时,首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排水设备。
这包括下水管道、卫生器具等方面。
应根据预计使用人数确定相应设备数量,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材质和规格。
三、合理布局1. 给水管道布局在进行给水管道布局时,应考虑到室内各个功能区域的用水需求以及水压稳定性要求。
同时,应尽量减少管道长度,避免弯曲和交叉,以确保给水流畅和供水质量。
2. 排水管道布局排水管道布局应考虑到室内各个功能区域的排水需求以及排污设备的位置。
合理设置下水口、防止积液等设计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堵塞和异味问题的发生。
四、妥善处理消声问题装配式建筑由于其结构特点,容易产生噪音问题。
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消声问题,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可采用隔音材料、消声器等方式进行降噪处理。
五、安全性设计装配式建筑施工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设计至关重要。
在给排水系统中应该提供合适的防护装置,如防倒气装置、泄漏报警装置等,以确保用户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意外情况。
六、考虑节能与环保在进行给排水系统设计时,还应考虑节能与环保因素。
合理利用地下雨水进行冲洗、灌溉等,可以节约自来水资源;选用低水消耗卫生器具和高效率设备,能够降低水气压力并达到节能效果。
七、定期检查和维护装配式建筑施工给排水系统的检查与维护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应设立相应的定期检查计划,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以延长设备寿命并预防事故的发生。
给排水设计指南一、设计原则1、设计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要求,特别应遵守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2、选用国家标准图及院标准,应注意选用新标准图号,不能用作废的或已被新的图号替代的标准图号。
3、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有关内容。
二、设计内容通常民用建筑电气包括如下内容1、给水系统;2、排水系统;3、消防系统;三、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表。
A设计说明书1 设计依据1)摘录设计总说明所列批准文件和依据性资料中与本专业设计有关的内容;2)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3)其他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资料,工程可利用的市政条件。
2 设计范围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分工(当有其他单位共同设计时)。
3 室外给水设计1)水源:由市政或小区管网供水时,应说明供水干管的方位、接管管径、能提供的水量与水压。
当建自备水源时,应说明水源的水质、水温、水文及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及净化处理工艺和设备选型等。
2)用水量:说明或用表格列出生活用水定额及用水量,生产用水水量,其他项目用水定额及用水量(含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游泳池和中水系统补水量、洗衣房、锅炉房、水景用水、道路、绿化洒水和不可预计水量等);消防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
3)给水系统:说明生活、生产、消防系统的划分及组合情况,分质分压分区供水的情况。
当水量、水压不足时采取的措施,并说明调节设施的容量、材质、位置及加压设备选型。
如系扩建工程,还应对现有给水系统加以简介。
4)消防系统:说明各类形式消防设施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供水方式,设备选型及控制方法等。
5)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4、室外排水设计1)现有排水条件简介:当排入城市管道或其他外部明沟时应说明管道、明沟的大小、坡度、排入点的标高、位置或检查井编号。
当排入水体(江、河、湖、海等)时,还应说明对排放的要求。
2)说明设计采用的排水制度、排水出路。
如需要提升,则说明提升位置、规模,提升设备选型及设计数据,构筑物形式,占地面积,紧急排放的措施等。
3)说明雨水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或采用的暴雨强度)、重现期、雨水排水量等。
4)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1)说明或用表格列出各种用水量标准,用水单位数,工作时间,小时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
2)给水系统:说明给水系统的划分和给水方式,分区供水要求和采取的措施,计量方式,水箱和水池的容量、设置位置、材质,设备选型,保温、防结露和防腐蚀等措施。
3)消防系统:遵照各类防火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要求,分别对各消防系统(如消火栓、自动喷水、水幕、雨淋喷水、水喷雾、泡沫、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依据,计算标准,系统组成,控制方式,消防水池和水箱的容量、设置位置以及主要设备选择等予以叙述。
4)热水系统:说明采取的热水供应方式,系统选择,水温、水质、热源、加热方式及最大小时用水量和耗热量等。
说明设备选型、保温、防腐的技术措施等。
当利用余热或太阳能时,尚应说明采用的依据,供应能力,系统形式,运行条件及技术措施等。
5)排水系统:说明排水系统选择,生活和生产污(废)水排水量,室外排放条件。
屋面雨水的排水系统选择及室外排放条件,采用的降雨强度和重现期。
6)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6 节水、节能措施:说明高效节水,节能设备及系统设计中采用的技术措施等。
7 对不隔振及防噪要求的建(构)筑物,说明给排水设施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B 设计图纸1 给水排水总平面图1)全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位置、道路等,并标出主要定位尺寸或坐标、标高,指北针(或风玫瑰图);2)给水、排水管道平面位置,标注出干管的管径、流水方向、闸门井、消火栓井、水表井、检查井、化粪池等和其他排水构筑物位置;3)场地内给水、排水管道与城市管道系统连接点的控制标高和位置;4)消防系统标注出干管的管径。
2 建筑给排水平面图1)绘制给排水底层、标准层、管道和设备复杂层的平面布置图,标出室内外接管位置、管径等。
2)绘制机房(水池、水泵房、热交换间、水箱间、水处理间、游泳池、水景、冷却塔等)平面布置图3)绘制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各类消防系统、热水系统原理图,标注干管管径,设备设置标高,建筑楼层编号及层面标高。
C 主要设备表按子项分别列出主要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参数)、数量。
四、施工图设计1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施工图设计说明、设计图纸、主要设备表。
2 图纸目录: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
3 设计总说明1 设计总说明:施工图说明应采用公司统一说明,详见《建筑给排水设计说明》附件。
2 图例。
3 给水排水总平面图1) 绘出各建筑物的外形、名称、位置、标高、指北针(或风玫瑰图);2) 绘出全部给排水管网及构筑物的位置(或坐标)、距离、检查井、化粪池型号及详图索引号;3) 对较复杂工程,应将给水、排水(雨水、污废水)总平面图分开绘制,以便于施工(简单工程可以绘在一张图上)。
4)给水管注明管径、埋设深度或敷设的标高,宜标注管道长度,并绘制节点图,注明节点结构、闸门井尺寸、编号及引用详图(一般工程给水管线可不绘节点图);5) 排水管标注检查井编号和水流坡向,标注管道接口处市政管网的位置、标高、管径、水流坡向。
6) 排水管道高程表和纵断面图a 排水管道绘制高程表,将排水管道的检查井编号、井距、管径、坡度、地面设计高、管内底标高等写在表内。
简单的工程,可将上述内容直接标注在平面图上,不列表。
b 对地形复杂的排水管道以及管道交叉较多的给排水管道,应绘制管道纵断面图,图中应表示出设计地面标高、管道标高(给水管道注管中心,排水管道注管内底)、管径、坡度、井距、井号、井深,并标出交叉管的管径、位置、标高;纵断面图比例宜为竖向1:100(或1:50,1:200),横向1:500(或与总平面图的比例一致)。
4 水泵房平、剖面图一般指利用城市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不足时设计的加压泵房,1) 平面图应绘出水泵基础外框、管道位置,列出主要设备材料表,标出设备型号和规格、管径、阀件,等位置、尺寸。
2) 剖面图绘出水泵基础剖面尺寸、标高,水泵轴线管道、阀门安装标高,防水套管位置及标高。
5水塔(箱)、水池配管及详图分别绘出水塔(箱)、水池的进水、出水、泄水、溢水、透气等各种管道平面、剖面图或系统轴测图及详图,标注管径、标高、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消防储备水位等及贮水容积。
6 建筑给水排水图纸1 平面图1)绘出与给水排水、消防给水管道布置有关各层的平面,内容包括主要轴线编号、房间名称、用水点位置,注明各种管道系统编号(或图例);2)绘出给水排水、消防给水管道平面布置、立管位置及编号;3)当采用异型系统原理图时,应标注管道管径、标高(给水管安装高度变化处,应在变化处用符号表示清楚,并分别标出标高(排水横管应标注管道终点标高),管道密集处应在该平面图中画断面图将管道布置定位表示清楚;4)底层平面应注明引入管、排出管、水泵接合器等与建筑的定位尺寸、穿建筑外墙管道的标高、防水套管形式等;5)标出各楼层建筑平面标高(如卫生设备间平面标高有不同时,应另加注),灭火器放置地点;24m以上住宅,首层做商铺的住宅,必须设置喷淋系统;消火栓管必须做环管,环管设检修阀门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消火栓支管,不能连接多于2支消防箱,(低层住宅可为枝状),原则上广州地区低层住宅也要设消火栓系统(地方消防部门要求);6)若管道种类较多,在一张图纸上表示不清楚时,可分别绘制给排水平面图和消防给水平面图;7)对于给排水设备及管道较多处,如泵房、水池、水箱间、卫生间、报警阀门、气体消防贮瓶间等,当上述平面不能交待清楚时,应绘出局部放大平面图。
生活水池:优先采用不锈钢生活水箱,水箱进水管必须高于溢流管2.5倍管径或200mm以上。
7 系统图给水系统必须严格遵守给排水设计的要求,原则上,入户水表,前水压不能低于10mH2O,卫生洁具水压不能大于45mH2O,否则必须作分区处理。
1)系统轴测图对于给水排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一般宜按比例分别绘出各种管道系统轴测图。
图中标明管道走向、管径、仪表及阀门、控制点标高和管道坡度(设计说明中已交代者,图中可不标注管道坡度),各系统编号,各楼层卫生设备和工艺用水设备的连接点位置。
如各层(或某几层)卫生设备及用水点接管(分支管段)情况完全相同时,在系统轴测图上可只绘一个有代表性楼层的接管图,其他各层注明同该层即可。
复杂的连接点应局部放大绘制。
在系统轴测图上,应注明建筑楼层标高、层数、室内外建筑平面标高差。
卫生间管道应绘制轴测图。
2)展开系统原理图对于用展开系统原理图将设计内容表达清楚的,可绘制展开系统原理图。
图中标明立管和横管的管径、立管编号、楼层标高、层数、仪表及阀门、各系统编号、各楼层卫生设备和工艺用水设备的连接,排水管标立管检查口、通风帽等距地(板)高度等。
如各层(或某几层)卫生设备及用水点接管的接管图,其他各层注明同该层即可。
3)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平面图中已将管道管径、标高、喷头间距和位置标注清楚时,可简化表示从水流批示器至末端试水位置(试水阀)等阀件之间的管道和喷头。
4)简单管段在平面上注明管径、坡度、走向、进出水管位置及标高,可不绘制系统图。
8 局部设施当建筑物内有提升、调节或小型局部给排水处理设施时,可绘出其平面图、剖面图(或轴测图),或注明引用的详图、标准图号。
9 详图特殊管件无定型产品又无标准图可利用时,应绘制详图。
10. 主要设备材料表主要设备、器具、仪表及管道附、配件可在首页或相关图上列表表示。
11、施工图图纸设计设计人员应认真学习给排水专业有关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国家强制性条文规范等。
给其它专业委托及给排水方案的确定应与专业负责人或总工协商。
12.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协调内容A、给排水与建筑专业(1)避免水池、卫生间、厨房邻近电房;(2)避免排水管穿越沉降缝;(3)优先考虑层间抄表,水表安装于公共空间,并设水表间,水表安装方向长度>90cm。
(4)水表间楼板预留管线孔洞,保留钢筋,便于完工后封堵;(5)泵房面积充足,高度大于3m;(6)消防泵房设防火门,且能直接通向室外或安全出口;(7)消防、生活水池分别设置;(8)生活水池预留正,中间无柱、便于安装不锈钢水箱;(9)水池、水箱水面以上有足够空间安装检修孔和浮球阀等,不考虑结构梁影响情况下,侧开检修孔的水面以上留80cm,顶开的50cm;(10)集水坑最好设为长方形,1500×800,以便安装2台水泵(一用一备) (11)消防电梯排水集水坑,1500×1500,深度以消防基坑府深1m,以达到有效容积2立方米;(12)电房通道亦需设集水坑,以排除喷淋水;(13)提倡卫生间内设管井,减去管道外露以影响外立面;(14)要排足够、适合场地设化粪池,以便粪水管道不会太长;(15)化粪池及污粪水,雨水管于室外宽度要求5m;(16)分户空调室外、室外机要对应,且预留¢80冷缧管孔,厅空调室外搁板1000×400,卧室空调8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