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桂散穴位贴敷辅助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893.50 KB
- 文档页数:38
稳定期心衰病患者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效果观察摘要:心衰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本研究旨在观察稳定期心衰病患者采用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的效果。
经过4周的干预,观察到患者的心功能、症状评分、生活质量等均有所改善,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在稳定期心衰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心衰;稳定期;活血通络;穴位贴敷;随身灸引言方法1. 参与者本研究选取了40名稳定期心衰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在医院进行治疗观察的患者。
患者的年龄在40岁至70岁之间,均符合心衰的相关诊断标准。
2. 干预措施研究采用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的方法进行干预。
具体来说,患者在进行睡前穴位贴敷的配合随身灸进行穴位刺激。
穴位贴敷部位选取足三里等活血通络的穴位;随身灸则选择涌泉穴、神阙穴等与心衰相关的穴位进行刺激。
3. 观察指标研究观察指标包括心功能评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
这些指标旨在评估患者在干预后的心衰严重程度、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情况。
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对干预前后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以观察干预的效果。
结果经过4周的干预,观察到患者的心功能评分、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
具体来说,心功能评分平均由3.5±1.2下降至2.6±1.0;症状评分平均由7.2±2.0下降至5.4±1.8;生活质量评分平均由47.5±8.3提高至55.2±7.6,均有显著差异(P<0.05)。
讨论结论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在稳定期心衰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症状和生活质量均有积极影响。
但是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以验证其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干预指导,确保干预的实施效果。
希望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心衰病患者的中医药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内科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再接受穴位贴敷治疗,以两周为1个疗程,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都明显减少,中医证候改善,但干预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数据结果皆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贴敷治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穴位贴敷;冠心病;心绞痛;效果分析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的影响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穴位贴敷治疗的方法,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治疗原理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内病外除,通过穴位作用于经络、气血、内脏,对体内存在的疾病进行祛除、调整,从而提高机体功能[1]。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研究,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总计5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依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订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诊断标准》[2],均确诊冠心病。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医分型为气虚血瘀型。
主症表现为胸痛、胸闷,或痛引肩背及臂内侧;次症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舌淡紫,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弱而涩。
稳定期心衰病患者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效果观察一、患者与方法1.1 患者选择符合心衰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需符合以下条件:① 年龄在40岁至70岁之间;② 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 未接受其他干预措施;④ 患者没有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1.2 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干预。
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每天进行穴位贴敷和随身灸治疗,持续4周。
二、治疗方法2.1 穴位贴敷活血通络穴位贴敷是一种通过贴敷特定穴位贴片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中选用的穴位有天枢、曲泽、中脘、关元、神阙等穴位,每日进行一次贴敷,持续30分钟。
2.2 随身灸随身灸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灸疗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患者每天在特定穴位进行随身灸治疗,持续20分钟。
2.3 常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规范用药、控制饮食、适当的运动等。
三、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评价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治疗心衰的疗效。
四、结果分析4.1 心功能指标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有所改善,心功能分级得分明显下降,心功能得分显著提高,显示出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治疗对心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4.2 临床症状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后气促、疲乏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更为显著。
五、结论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稳定期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对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在心衰的治疗中,这种中医理疗干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为心衰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思路总结作者:陈瑞荔王军萍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31期【摘要】目的探究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的思路。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时间将其平均分成A组和B组,每组40例, A组患者使用消心痛或心痛定药物治疗,B组采取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和A组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A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中药穴位敷贴;冠心病;心绞痛;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1..02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表现之一,近几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率逐年攀升,而且随着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体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
过去常采取西药治疗此病,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有研究提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稳定,为此,本院以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40例患者采取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分析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是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成A 组和B组,每组40例。
A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0~76岁,平均(58.41±4.02)岁;B 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7岁,平均(58.43±4.11)岁。
A、B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的价值。
两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且认知功能良好,可配合本次研究。
1.2 方法A组患者服用消心痛或心痛定药物进行治疗,每次服用10 g,每天3次。
稳定期心衰病患者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效果观察摘要:心衰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穴位贴敷和随身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治疗心衰患者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本研究旨在观察稳定期心衰病患者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的效果,并对这种干预方式进行探讨。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随访观察,采用心衰症状评分量表、心功能等级评分量表等客观指标进行评价,对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心衰;穴位贴敷;随身灸;干预效果一、引言心衰是一种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引起的临床综合症状,包括持续性或间歇性呼吸困难、乏力、心慌、平卧呼吸困难等。
心衰不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尽管现代医学在治疗心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患者对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不太接受的情况。
通过中医传统疗法对心衰进行干预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二、方法2.1 研究对象选取稳定期心衰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
年龄范围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62岁。
入组标准:符合《中医疾病诊断标准》中的心脏病变证候标准;符合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且分级为Ⅱ级或Ⅲ级;病史超过半年。
排除标准:心功能为Ⅳ级;合并其他严重心脏病变,如严重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2.2 干预方法2.2.1 活血通络穴位贴敷:选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四个穴位,用药用黄芩、丹参、桃仁、红花等药材制成的贴敷剂敷贴,每次贴敷3-5个穴位,每周3次,连续4周为一个疗程。
2.2.2 随身灸:选取艾条,制成随身灸,由专业医护人员在患者特定的穴位进行灸疗,每周1-2次,连续4周为一个疗程。
2.3 结果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心衰症状评分量表、心功能等级评分量表,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2.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观察刘洋摘要:目的评估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UA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14天后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硝酸甘油停减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UA气虚血瘀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药;穴位贴敷。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状态,病变复杂,容易恶化为心肌梗死或猝死等危重疾病。
中医在治疗此疾病有独特的经验方法,在内服药物的基础上,采取外治的方法治疗本病。
穴位贴敷属于中医的特色外治疗法,将中草药制成药膏等状态,结合中医经络腧穴理论,贴敷在特定穴位,用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本文章在介绍以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具体观察如下:1 临床资料1.1 2017年1月—2018年1月共收集我院心血管一科住院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4-73.14)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7.27-72.63)岁;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气虚血瘀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而涩。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稳定期心衰病患者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效果观察一、引言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全身各器官供氧不足。
而心衰患者在稳定期尤其需要定期的干预和护理。
中医学认为,心衰病患者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主要是因为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采用活血通络的中医理疗方法对心衰稳定期患者进行干预,有望改善其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文献综述1.心衰患者的中医干预中医认为,心衰的病因主要是心脏功能失调,气血循环不畅导致。
中医治疗心衰的重点是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煎剂和推拿等。
2.活血通络的中医理疗活血通络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它的作用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气血循环,改善供氧情况。
活血通络的方法包括针灸、贴敷等。
3.随身灸的应用随身灸是一种中医养生保健方法,通过灸疗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
随身灸的特点是方便易行,患者可以自己在家中进行。
结合活血通络的中医理疗方法和随身灸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一项研究,旨在观察稳定期心衰患者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的效果。
三、研究目的四、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稳定期心衰患者40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在50-70岁之间,男女比例1:1。
2. 研究设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期为4周。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观察期为4周。
3. 干预方法实验组的患者每天进行一次活血通络穴位贴敷,持续贴敷8小时。
在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随身灸,每次灸烧约15分钟。
4. 观察指标观察每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心衰症状、生活质量、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五、结果经过4周的干预观察,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心衰症状、生活质量等指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对照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下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82例收治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1例。
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施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脂水平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临床效果,有推广价值。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诸多患者通常选用西药进行治疗,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止痛效果,然而若长期服用将会对其他脏器产生连带的不良影响,最终不利于健康[1-5],为此目前临床中可选用中药穴位贴敷的方法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对患者形成保护,避免使其承受额外病痛[6-9]。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82例收治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1例。
纳入标准:(1)与《不稳定型心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内提到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诊断标准相符[10];(2)年龄:60~80岁。
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的合并症或者先天性心脏类疾病;(2)入院常规心电图、肌钙蛋白、心肌酶等动态检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3)对所用中药、胶布过敏;(4)严重的皮肤病。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即常规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扩冠、控制心率、改善循环等治疗措施。
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施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1)穴位贴制作:科室备好中药粉,成分如下:丹参12 g、川芎24 g、鸡血藤24 g,把中药粉适量放入治疗碗,加入冰片约2 g,用白醋、蜂蜜调成药膏,取适量放入胶布,按病种贴于患者穴位。
(2)穴位的选择:膻中、心腧、至阳、内关。
稳定期心衰病患者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效果观察【引言】【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60例稳定期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过临床诊断和稳定期的医学治疗后符合入组标准。
2.实验设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
3.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每天进行一次活血通络穴位贴敷,包括足三里、曲池、郄穴,同时进行随身灸治疗。
对照组患者继续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4.观察指标:分别在干预前和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NYHA心功能分级)、心血管症状(心悸、胸痛、气促等)、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问卷SF-36评分)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心率等)。
5.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差异性。
1.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NYHA心功能分级由干预前的Ⅱ级提高至Ⅰ级的患者比例更高(P<0.05)。
2.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症状缓解情况更好,心悸、胸痛、气促等症状的改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提高,SF-36评分在心理健康、体力活动、社会功能等方面有显著改善(P<0.05)。
4.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也有所改善,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减缓,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更好(P<0.05)。
【讨论】通过本研究观察得出,稳定期心衰患者进行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心血管症状、生活质量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这可能与针灸干预能够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循环、改善心功能、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等有关。
活血通络穴位贴敷联合随身灸干预可以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干预,方便且有效。
密级:公开学号:039004238硕士学位论文芎桂散穴位贴敷辅助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生朱玉婕指导教师张培影教授学科专业中医学(本硕连读)所在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毕业时间2011年06月The Clinical Obzervation On Assistant Treatment Of Stable Angina By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Xiong Gui San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for the Master’s DegreeCandidate:ZhuY uJieAdviser:Prof. ZhangPeiY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China学号:039004238硕士学位论文芎桂散穴位贴敷辅助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姓名朱玉婕申请学位级别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指导教师姓名张培影职称主任中医师学科专业中医内科学研究方向心血管方向学习时间自2004 年09 月01日起至2011 年06 月30 日止论文提交日期2011 年04 月06 日论文答辨日期2011 年06 月01 日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类型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南京中医药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年月日导师(需亲笔)签名:年月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目录摘要 .............................................................................................................................. i i Abstract....................................................................................................................... i ii 前言 .. (iv)第一部分绪论 (1)1.祖国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1)1.1中医病名认识 (1)1.2病因病机认识 (2)1.3现代中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3)1.4中医药治疗冠心病进展 (3)2.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 (6)2.1引起心肌缺血的常见原因 (7)2.2发病机制 (7)2.3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7)2.4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 (8)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0)1.研究目的 (10)2.临床资料 (10)2.1病例来源 (10)2.2诊断标准 (11)3.研究方法 (13)3.1治疗方法 (13)3.2观察指标 (13)3.3疗效判定标准 (13)3.4统计方法 (16)4.统计分析 (16)第三部分讨论 (19)1.芎桂散药物及穴位组成作用分析 (19)2.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 (19)3.选穴原理 (20)4.现代药理研究 (20)目录5.冠心病外治法机理探讨 (21)6.疗效分析 (22)7.结论 (23)8.问题与展望 (23)参考文献 (2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26)致谢 (28)附录 (29)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摘要目的:观察芎桂散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经冠脉CTA或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芎桂散穴位贴敷(药物组成:肉桂15克,川芎15克,冰片3克),选穴心俞、膻中、膈俞、至阳穴,2日更换1次,4周为1疗程。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使用情况、肝肾功能、血常规指标,再作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完成本临床研究。
结果: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经统计学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
在心绞痛发作方面,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
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0.0%,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硝酸甘油停减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但两组治疗后硝酸甘油起效时间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
结论:芎桂散穴位贴敷辅助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在改善中医症候及心绞痛方面有一定疗效,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芎桂散;稳定性心绞痛;穴位贴敷;气虚血瘀证Abstract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c effects of assistant treatment of pectoris with stable angin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eficiency of Qi and stagnation of bloood syndrome) by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Xiong Gui San, and discuss the effect mechanism.Methods:60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for TCM syndrome deficiency of Qi and stagnation of bloood), diagnosed by coronary CTA or coronary angiography,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each group. The contro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herapy of western medicine. Based on the routine therapy of western medicine, the patient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Xiong Gui San else,(drug composition:cinnamon.tmp 15 grams, 15 grams, borneol 3 grams),stick to Xinshu, Danzhong, Geshu, Zhiyang, replace every 2 days, 4 weeks as one treatment. Obser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electrocardiogram, 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anginal attacks, nitroglycerin usage,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routin indicators of bloo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then the conclusion was obtained and the clinical studies was complete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In the score of TCM syndrom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05, have obvious difference. In angina attack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both 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anginal attacks,,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lectrocardiogram improvement in treatment group was 80.0%,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no obvious difference (P > 0.05). The rate of nitroglycerin stoped and reduced after treatment h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ut we compared the onset time of nitroglycerin after treatment, P < 0.05, have obvious difference.Conclusion:The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Xiong Gui San has a certain effct on assistant treatment of stable anginia,and it was safe.Keywords:Xiong Gui San; stable angina; Acupoint sticking apply; deficiency of Qi and stagnation of bloood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前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的统计资料表明,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