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目录(2003年5月)
- 格式:ppt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9
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日本实践及启示袁冶(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摘要]以日本图书馆流通中心(TRC)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典型案例,在介绍其目标与价值、定位与使命及其提供工具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教育、运营4个层面分析日本图书馆流通中心(TRC)参与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将其参与模式归纳为PFI模式、指定管理者模式、业务委托模式。
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应加强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拓展丰富参与的内容及类型,强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推广。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智慧图书馆社会力量日本图书馆流通中心[分类号]G250.1图书馆是国家文化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公共文化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3],特别是在图书馆事业面向智慧化转型的进程中,以政府投入和管理为主导的公共图书馆在资源、空间、服务、管理等层面越来越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在图书馆建设中引入社会力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成为业界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4]。
近年来,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已经探索出独立建馆、捐资捐书办馆、合作办馆、志愿服务等多种模式[5]。
然而,这些模式与新时代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要求相去甚远,我国图书馆建设还未能赢得社会力量的充分信任、参与和支持。
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社会力量”,指的是超出图书馆自身范畴的能够对图书馆事业发挥作用的组织与个人[5]。
在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具体建设实践中,如何用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对社会力量进行规范、引导,创新其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模式,丰富其参与图书馆建设的内容,加强智能技术的引进、应用和推广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日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令人瞩目,其中社会力量的参与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书目作者:《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11日09版)《风云初记》作者:孙犁《铁道游击队》作者:知侠《保卫延安》作者:杜鹏程《三里湾》作者:赵树理《红日》作者:吴强《红旗谱》作者:梁斌《我们播种爱情》作者:徐怀中《山乡巨变》作者:周立波《林海雪原》作者:曲波《青春之歌》作者:杨沫《苦菜花》作者:冯德英《野火春风斗古城》作者:李英儒《上海的早晨》作者:周而复《三家巷》作者:欧阳山《创业史》作者:柳青《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艳阳天》作者:浩然《大刀记》作者:郭澄清《万山红遍》作者:黎汝清《东方》作者:魏巍《青春万岁》作者:王蒙《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作者:周克芹《冬天里的春天》作者:李国文《沉重的翅膀》作者:张洁《黄河东流去》作者:李凖《蹉跎岁月》作者:叶辛《新星》作者:柯云路《钟鼓楼》作者:刘心武《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第二个太阳》作者:刘白羽《红高粱家族》作者:莫言《雪城》作者:梁晓声《浴血罗霄》作者:萧克《穆斯林的葬礼》作者:霍达《九月寓言》作者:张炜《白鹿原》作者:陈忠实《长恨歌》作者:王安忆《马桥词典》作者:韩少功《抉择》作者:张平《草房子》作者:曹文轩《中国制造》作者:周梅森《尘埃落定》作者:阿来《突出重围》作者:柳建伟《李自成》作者:姚雪垠《历史的天空》作者:徐贵祥《亮剑》作者:都梁《茶人三部曲》作者:王旭烽《东藏记》作者:宗璞《雍正皇帝》作者:二月河《日出东方》作者:黄亚洲《省委书记》作者:陆天明《水乳大地》作者:范稳《狼图腾》作者:姜戎《秦腔》作者:贾平凹《额尔古纳河右岸》作者:迟子建《藏獒》作者:杨志军《暗算》作者:麦家《笨花》作者:铁凝《我的丁一之旅》作者:史铁生《我是我的神》作者:邓一光《三体》作者:刘慈欣《推拿》作者:毕飞宇《湖光山色》作者:周大新《大江东去》作者:阿耐《天行者》作者:刘醒龙《焦裕禄》作者:何香久《生命册》作者:李佩甫《繁花》作者:金宇澄《黄雀记》作者:苏童《装台》作者:陈彦(70部,记得看的第一部《三家巷》居然在其中,当时看的是忧忧的、淡淡的感觉。
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本规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配备。
第九条图书馆藏书量不得低于《图书馆(室)藏书量》的规定标准。
各地可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图书复本量标准及增新剔旧(剔除)原则。
配备复本量应视学校规模而定。
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本规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以下简称图书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指的图书馆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全日制中小学校的图书馆。
第三条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图书馆的基本任务: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人员第六条图书馆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第三章管理与使用 第七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要积极配备各类电子读物,将有保存价值的馆藏图书制作成电子文档。
第八条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图书馆的藏书,应当包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供师生使用的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的理论书籍和应用型的专业书籍。
图书馆藏书应做到结构合理,要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配备。
第九条图书馆藏书量不得低于《图书馆(室)藏书量》的规定标准。
各地可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图书复本量标准及增新剔旧(剔除)原则。
配备复本量应视学校规模而定。
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