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神奇的机器人》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神奇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引入的概念,简单介绍的定义和功能。
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实,如的名字来源和世界的记录。
1.3 教学活动播放一段有趣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医疗等。
第二章: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变化的认知。
2.2 教学内容介绍的起源和发展阶段,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
分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发明,如工业和。
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的历史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了解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第三章:的种类与功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以及它们的功能。
培养学生对应用领域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的不同种类,如工业、服务、医疗等。
分享各种的具体功能和应用场景。
3.3 教学活动展示不同种类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外观和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四章:的编程与操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的编程和操作原理。
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的编程基础,如编程语言和编程指令。
讲解的操作方法和控制原理。
4.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演示的编程过程,让学生了解编程的基本步骤。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模拟,体验编程和控制的过程。
第五章:的未来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意识。
5.2 教学内容讨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探索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如教育、家居、医疗等。
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在未来的可能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分享一些在未来应用的案例,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关注。
第六章:与人类的关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对伦理和应用的思考。
6.2 教学内容讨论与人类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互动关系。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神奇的机器人》教案(通用4篇)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神奇的机器人》篇1一、教学目标1、会用“大显身手”造句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掌握初步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能简单运用这一说明方法4、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教学重点知道学生了解并掌握说明文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来形象、具体地进行描述,达到突出事物特点的目的。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掌握初步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四、教学过程1、整体感悟,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篇说明文,整篇课文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本文的第一段在文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日新月异”说明了什么?(现代科技发展之快,机器人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之大);“千奇百怪”说明机器人的什么特点?(数量之多,功能之奇)2、学习2-3段,了解说明方法,知道机器人可以做得事情,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⑴浏览全文,提问:“你觉得机器人神奇吗?哪里看出来机器人神奇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越来越多的事情都由机器人来做了”、“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却得心应手”)感知说明文的写法。
⑵学习第2自然段,知道机器人不仅可以做简单的事(使我们的家务事更轻松),还能做危险的事(挽救更多人的宝贵生命)。
全段围绕第一句话展开,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越来越多的事情都由机器人来做了”。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A.机器人能做哪些危险的事呢?B.什么叫“亡命之徒”(不顾性命冒险犯法的人)C.这些危险的事,如果是人来做可能会受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可是机器人却能够——大显身手。
请学生用“大显身手”造句。
D.画出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之处的句子。
(“能…善于奔跑和追逐…攀爬墙壁,一旦…就…直到…才…”——机器人执行任务坚决果断,让罪犯无处可逃)E.请你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要求用一件短小的事例说明这位老师的一个最吸引你的特点F.请学生读这一段,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神奇的机器人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神奇的机器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并正确回答问题。
2.掌握课文生词和语法知识。
三、教学准备1.教材《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课文《神奇的机器人》的复印件。
3.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标题和插图,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好奇心。
2.询问学生对机器人的印象,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第二步:阅读课文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老师逐句带领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正确发音和语调。
3.学生集体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4.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词,解释生词的意思。
第三步: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足够的理解。
–机器人能做哪些事情?–学生为什么觉得机器人很神奇?–课文中出现了哪些生词?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2.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描述和表达。
第四步:拓展知识1.利用黑板或白板,向学生介绍一些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领域。
–什么是机器人?–可以用机器人做哪些工作?–机器人在哪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2.鼓励学生提问,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机器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第五步:语言点小结1.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记忆。
2.教师让学生口头回答一些语法和词汇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六步: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运用。
2.适当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协作完成练习。
五、课堂反馈1.随堂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2.提供肯定和建设性的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神奇的机器人教学设计鄂教版教案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神奇的机器人【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会认9个字,能用“日新月异”“大显身手”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4.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2.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观看一段录像。
教师随着画面介绍:它正在进行深海作业,来到一艘躺在海底很久很久的沉船上,寻找着上个世纪随船遗落的宝物。
它身体自如地穿梭着,目光锐利,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休想逃过它的眼睛,它发现目标了……2.提问: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谁来简单地说说你对机器人的认识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机器人的课文《神奇的机器人》,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布置自读要求。
把生字新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再次自读课文。
说说课文介绍了那些机器人,你喜欢哪一种,它有什么神奇之处3.汇报自读情况。
(它通过眼睛发现了窃贼,再把信息传给了"大脑","大脑"连同网络报了警。
)(机器人的形状各式各样:有的……有的……)(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机器人能干人们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
)三、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说说机器人什么作用。
2.理解“千奇百怪”“日新月异”四、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介绍了哪种机器人2.再读本段,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的词句。
3. 交流体会。
《神奇的机器人》教学设计(鄂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神奇的机器人》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绍机器人的功能。
本次教学设计,注重课前积累,让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生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学习内容并进行预习,或提前拜相关作品、或提前收集资料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自主地学习、有效地学习。
如在上本篇课文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机器人的种类和功能等问题,翻阅课外书、上网,实地观察操作,多渠道地获取了大量知识,间接地了解了许多有关资料。
课堂上,学生因为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所以读到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时,原先储备的有关知识便激活了,对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将发挥的作用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能力,又能协调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教学片段一1、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幅画。
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你了解关于机器人的什么知识。
?(看图)生:我看到了一些机器人。
生:我看到了有个水上机器人,我还知道有娱乐机器人,有探险机器人,还有很多机器人。
生:我知道机器人从用途分类的话,可以分成两大类,一大类是军用机器人,另外一大类是民用机器人。
2、师:还有同学知道什么吗?生:我知道机器人能帮助人类进行救灾,火灾时能冒着浓烟找到受困的人,帮助他们逃离火灾现场。
而人类在浓烟中什么也看不见。
生:我要补充,有的机器人会唱歌,跳舞,会陪你玩各种游戏。
有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这个时候就需要这种像保姆一样的机器人在家照顾宝宝。
3、师:大家说的真好,我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会了解机器人更多的知识的。
我们来看一下,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你觉得机器人怎么样?用这个句式来说:出示填空回答“()的机器人。
”生:衷心耿耿的机器人生:才华横溢的机器人生:多才多艺的机器人生:无所不能的机器人生:力大无穷的机器人生:能歌善舞的机器人生:神通广大的机器人教学片段二师:为什么机器人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臂”?生:因为机器人的耳朵里装上了听得很远的机器,就像蝙蝠的耳朵。
小学语文《神奇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科技作品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神奇的》讲述了一个关于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的功能和特点。
故事中介绍了一个智能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在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方面的作用。
2.2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课文内容。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的定义和作用。
3.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讨论和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的优点和不足,以及科技对未来的影响。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的短文。
学生互相评改和提供反馈,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4.2 评估标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5.2 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科技书籍和视频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引导学生参观科技展览或与专家交流,增加对的了解。
第六章:教学设计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6.2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最新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神奇的机器人优质教案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其中9个会认,12个会写。
2、积累本课“寂寞、陶醉、竞争、日新月异、惟妙惟肖”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式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还要习得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体会机器人的神奇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机器人的神奇,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积累本课生字词。
;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问题引入,激发兴趣。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3、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机器人的图片,问:这是什么人?它在干什么?2、你们对机器人还有哪些了解?3、揭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篇关于机器人的文章,看看除了你们说的以外,机器人还有哪些用途?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课文。
1、快速认读生字词2、学生初读课文。
3、再读课文,把握全文。
4、反馈问题。
5、分节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本课21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重点指导读准“捕”的读音,注意学生读中正音。
2、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正确,流利,不读错字。
3、过度:刚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非常好,下面咱们换一种方法读文——请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机器人的神奇体现在哪些方面?指名回答,要求:语言简洁,内容全面。
4、根据不同意思,指名分节朗读全文,注意正音。
三、学习课文1、学习1—2自然段,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1)学生自读思考:机器人的神奇体现在哪?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句子,并大声读出来。
(2)体会并指导朗读。
“科学家们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能发现目标,善于奔跑的机器人,……让罪犯无处可逃。
”A、指名读,“罢休”是什么意思?B、这样的机器人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呢?C感情朗读,读出机器人的神奇。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神奇的机器人》教案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神奇的机器人》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神奇的机器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会认9个字,能用“日新月异”“大显身手”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并能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4、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观看一段录像。
教师随着画面介绍:它正在进行深海作业,来到一艘躺在海底很久很久的沉船上,寻找着上个世纪随船遗落的宝物。
它身体自如地穿梭着,目光锐利,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休想逃过它的眼睛,它发现目标了……2、提问: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谁来简单地说说你对机器人的认识?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机器人的课文《神奇的机器人》,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布置自读要求。
把生字新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再次自读课文。
说说课文介绍了那些机器人,你喜欢哪一种,它有什么神奇之处?3、汇报自读情况。
(它通过眼睛发现了窃贼,再把信息传给了"大脑","大脑"连同网络报了警。
)(机器人的形状各式各样:有的……有的……)(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机器人能干人们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
)三、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说说机器人什么作用。
2理解“千奇百怪”“日新月异”四、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介绍了哪种机器人?2、再读本段,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的词句。
13、神奇的机器人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会认9个字,能用“日新月异”“大显身手”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并能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4、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观看一段录像。
教师随着画面介绍:它正在进行深海作业,来到一艘躺在海底很久很久的沉船上,寻找着上个世纪随船遗落的宝物。
它身体自如地穿梭着,目光锐利,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休想逃过它的眼睛,它发现目标了……2、提问: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谁来简单地说说你对机器人的认识?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机器人的课文《神奇的机器人》,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布置自读要求。
把生字新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再次自读课文。
说说课文介绍了那些机器人,你喜欢哪一种,它有什么神奇之处?3、汇报自读情况。
(它通过眼睛发现了窃贼,再把信息传给了"大脑","大脑"连同网络报了警。
)(机器人的形状各式各样:有的……有的……)(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机器人能干人们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
)三、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说说机器人什么作用。
2理解“千奇百怪”“日新月异”四、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介绍了哪种机器人?2、再读本段,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的词句。
3、交流体会。
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中的“亡命之徒”结合实际,体会情况之危急:抓住“能”“善于”等词语,体会其追捕罪犯的过人之处。
神奇的机器人教案(精选5篇)神奇的机器人篇1一、导入同学们请看!(它们的动作十分敏捷,它们具有人类的智慧,具有强大的力量,不久它们将无所不在,深入我们的生活。
它们会帮助我们,它们的时代来临了,世界会因为它们的到来而改头换面。
)你们知道他们是谁?(机器人)贴画对!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关于机器人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题目是:神奇的机器人板书动作示意,齐读课题。
课文就是围绕机器人的(神奇)来写。
划出着重号。
那么机器人神奇在哪儿?二、学文请同学们拿起教材,各自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机器人神奇在哪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摸底)(传感器……大脑……外形……功能……)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介绍机器人传感器、大脑的内容都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哪些同学喜欢第二自然段,请站起来,一起读。
传感器神奇在哪儿?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传感器的图片)谁能读好这一句话。
学生介绍传感器——结合图片谁再来介绍一下机器人的“大脑”。
(大脑再根据信息指挥运动和工作。
)这些就是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板书:工作原理机器人的神奇还体现在哪个自然段?(第三)我们一起来读。
“人类发明机器人,就是为了提高……”同学们读得真投入。
机器人的外形神奇在哪?板书:各式各样你们想看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图片吗?请看屏幕--谁能读好这一句话?读出“各式各样”的语气来。
它的功能又神奇在哪里?板书:各不相同谁能读好这一句话,读出“各不相同”的语气来?你读得真棒!我们都好像看到这些机器人工作的场景了。
三、上网浏览,交流汇报总结过渡:是啊!机器人的外形--各式各样,功能--,这就是机器人的神奇所在!你们想获取更多的机器人知识吗?(想)想了解什么?老师把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都整理归纳在“神奇的机器人”网站上了。
请同学们打开“神奇的机器人”网站。
我们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学习以下几个栏目:教师点击进入相应栏目哪一组对世界上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感兴趣?可以研究机器人诞生这一栏目。
好!第?组(师点击进入)机器人的发展由哪组研究?第?组机器人现在由哪一组?第?组机器人的未来由哪一组研究?第?组想了解各种各样的机器人的同学可以研究机器人种类。
13、神奇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9个字,能用“日新月异”“大显身手”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并能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4、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观看一段录像。
教师随着画面介绍:它正在进行深海作业,来到一艘躺在海底很久很久的沉船上,寻找着上个世纪随船遗落的宝物。
它身体自如地穿梭着,目光锐利,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休想逃过它的眼睛,它发现目标了……
2、提问: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谁来简单地说说你对机器人的认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机器人的课文《神奇的机器人》,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布置自读要求。
把生字新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再次自读课文。
说说课文介绍了那些机器人,你喜欢哪一种,它有什么神奇之处?
3、汇报自读情况。
(它通过眼睛发现了窃贼,再把信息传给了"大脑","大脑"连同网络报了警。
)(机器人的形状各式各样:有的……有的……)(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机器人能干人们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
)
三、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说说机器人什么作用。
2理解“千奇百怪”“日新月异”
四、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介绍了哪种机器人?
2、再读本段,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的词句。
3、交流体会。
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中的“亡命之徒”结合实际,体会情况之危急:抓住“能”“善于”等词语,体会其追捕罪犯的过人之处。
4、指导朗读第四句话,体会其神奇之处,要读出机器人的勇于追捕、善于追捕、坚决果断的形象。
5、联系本段内容。
理解“大显身手”之意。
6、回读第三句话,小结学习方法和作者的说明方法。
7、师生共同小结第2自然段学习方法。
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机器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同学们想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吗? 回家继续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课文5—7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5——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5自然段。
默读这一自然段,交流:宠物机器人有何神奇之处?
引导学生品读词句:为什么会永远陪伴你?体会机器人的喜怒哀乐。
指导学生朗读。
3、师生共议学习方法,用这种学习方法学6、7自然段。
三、创新设计,畅想未来
机器人神通广大,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学们想不想畅想一下未来的机器人?
1、先在小组内讨论,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说清楚它的样子和作用。
2、推荐有创意的设计,交流
四、展示作品,梦想成真
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只要我们想得到,一定能做得到。
我们学校里就有一批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的孩子。
今年暑假,机器人小组代表我校参加了全国第三届电脑机器人创新大赛,获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其中创意作品还送往兰州参展
古诗诵读浪淘沙
教学目标:1、认识 1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
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二、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
1、出示诗句,让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
3、自由练读,把句子读通,读熟。
三、细读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
古诗诵读
浪淘沙
气势磅礴直冲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