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经典课文,加强写作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利用优秀课文引领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许多教师都遇到了既想培养学生写作能
力又不知该如何着手的尴尬。
如今,笔者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优秀的课文来引领
小学作文教学。
首先,优秀的课文是教学的基石,一个好的作文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
这些都需要借助优秀的课文。
而如今,优秀的课文已经不再是那种教材中枯燥无味的文章,反而越来越多地具有生动、有趣、充满诗意和情感的特点。
如《静夜思》、《秋思》等诗歌,以及《小时代》、《西游记》等小说,它们不仅令学生有了更大的阅读兴趣,同时也
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其次,借助优秀的课文可以改变学生的写作思路。
现如今,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只是
生搬硬套一些“套路”,在表达上缺乏个性和自由度。
而优秀的课文则能够给学生一些启
迪和指导,开拓他们的思路和想象力。
例如,《小狗钱钱》这篇课文,它可以引导学生思
考财富的真正含义,使他们的作文不再只写“钱可以买东西”之类的平庸观点,而是能够
从更深入的层面去探究“钱”背后所蕴含的精神益处。
最后,优秀的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任何一篇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良好的结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元素,而这些都能够从优秀的课文中吸取到。
例如,鲁迅的
《故乡》、老舍的《茶馆》等课文,它们在结构、情节和语言表达上都具有独特魅力,为
学生提供了极佳的模仿和参考样本,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优秀的课文是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引用
和解读这些文本,引导学生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进而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运用课文写作方法技巧进行写作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本文将从阅读、积累、模仿、比较、审美情感等方面介绍运用课文写作方法技巧进行写作的相关内容。
一、阅读课文要想写好文章,首先要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文字功底。
学生应该勤加阅读课文,尤其是优秀的课文。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了解到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文字理解能力。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尤其是要注意作者的用词和句式,积累好的写作素材,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积累语言素材语言是写作的基础,而积累语言素材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收集、整理、归纳一些常用的、优美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
学生还可以从课文中学习到一些典型的句式和段落表达方式,对照课文,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写作能力。
三、模仿课文模仿是学习写作的一个有效方法,而课文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课文的句式、结构、语调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模仿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对课文的体裁、风格和语言特点的理解,找到自己需要模仿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模仿。
通过不断的模仿,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比较课文比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而课文可以成为学生进行比较的对象。
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课文的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对课文的结构、逻辑和语言运用的分析,找到不同课文的特点和优点,吸取其中的精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而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感。
利用优秀课文引领小学作文教学优秀的课文是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学情感。
利用优秀课文引领小学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如何选择优秀课文、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以及如何评价作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选择优秀课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选择优秀的课文是关键的一步。
优秀的课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丰富,有教育意义;二是语言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和事件;三是思想深刻,有启发性和感召力。
在选择课文时,教师可以从经典故事、名人传记、科普知识、历史故事等多个领域进行选择,既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又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二、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例如通过讲解课文、展示范文、讲解写作技巧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还可以设置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还可以利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乐趣,提高写作水平。
三、评价作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评价作文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写作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提高写作能力。
在评价作文时,要注重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在指导和激励下不断进步。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勇于表达和交流,促进思想交流和交流的良好氛围,提高写作水平。
巧用课文材料进行微写作训练【摘要】利用课文材料进行微写作训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挖掘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可以激发想象力,培养笔触和表达能力。
借鉴课文的议论和观点,可以拓展思维深度,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可以提升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准确性。
分析课文结构和篇章特点,可以学习文法组织和逻辑衔接,提高文章整体质量。
通过实例剖析,了解如何将课文材料融入微写作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巧用课文材料进行微写作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写作水平,而且有助于拓展思维视野,增强写作能力的实际应用。
展望未来,巧用课文材料进行微写作训练将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微写作训练,课文材料,情节,人物,议论,观点,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结构,篇章特点,实例剖析,重要性,实际应用,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巧用课文材料进行微写作训练在写作训练中,如何巧用课文材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课文作为经典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节、人物、议论、观点、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元素,可以为写作提供充足的素材和灵感。
巧用课文材料进行微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写作者提高写作水平,拓展写作思路,塑造独特的写作风格。
利用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微写作训练,可以让写作者学会构建故事情节,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借鉴课文的议论和观点进行微写作训练,可以让写作者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文章的内涵。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进行微写作训练,可以提升文笔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结构和篇章特点进行微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写作者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
在实践中,将课文材料融入到微写作中,可以让写作者更加灵活地运用文学元素,并创作出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的作品。
巧用课文材料进行微写作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值得写作者们深入探讨和实践。
展望未来,随着写作技巧和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巧用课文材料进行微写作训练的方法和效果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利用优秀课文引领小学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好的作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
而在作文教学中,利用优秀课文引领学生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利用优秀课文引领小学作文教学的意义、方法和策略。
一、意义1. 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优秀的课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精彩的表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素养。
通过阅读优秀课文,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技能。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二、方法1. 精心选择优秀课文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需要精心选择那些内容丰富、表达精彩的优秀课文,以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这些课文可以包括经典文学作品、优秀小说、优秀散文等,内容要有深度,表达要有力度,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思想深度和情感魅力,从而受到启发。
2.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在精心选择好优秀课文之后,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让他们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他们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写作创作欲望。
可以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进行课文赏析、进行师生互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 组织写作活动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优秀课文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创作,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来写作。
可以通过作文讲评、作文比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策略1.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利用优秀课文引领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能够有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广度,才能够感受到优秀课文中的写作魅力,从而在写作中受益匪浅。
利用优秀课文引领小学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而优秀课文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工具。
通过引入优秀课文,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利用优秀课文引领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择优秀课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选择合适的优秀课文是非常重要的。
优秀课文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内容丰富多彩,语言优美流畅,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的课文,例如《从前有座山》、《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些经典的小故事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二、分析课文结构在引入优秀课文之前,老师可以先对课文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技巧。
通过分析,学生可以了解优秀课文的写作思路,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例如描写人物的身世背景、描写环境的细致入微、描写事件的起伏跌宕等,这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三、进行课文导读在引入优秀课文时,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导读,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课文,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通过导读,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精髓,从而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课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四、开展作文创作在引入完优秀课文之后,老师可以开展作文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联想和创作,写出自己的作文。
在作文创作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课文的启发下进行作文创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展示和分享作文在作文创作完成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相互欣赏和指导,共同进步。
通过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作文鉴赏和评价在作文展示和分享之后,老师可以进行作文鉴赏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学习到他人的优点,并且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利用优秀课文引领小学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利用优秀的课文引领作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优秀课文来引领小学作文教学。
利用课文进行阅读理解,为作文内容提供素材。
优秀的课文是经过精心选材和编排的,具有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课文,让学生认真阅读,理解和品味其中的文字,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然后,通过讨论和引导,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素材,写作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可以选择《茶花女》中的情节或者人物形象作为作文的素材,让学生续写故事情节或者创作自己的人物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利用课文进行写作技巧的引导和示范。
优秀的课文不仅在内容上有着丰富的内涵,还在语言运用和表达技巧上有着很高的水平。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或段落,通过解析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句子结构、篇章结构等。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优秀的课文进行写作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其中的语言表达,锻炼他们的写作技巧。
可以通过《小王子》中的优美句子进行解析,然后让学生仿写这些句子,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课文进行作文题材的拓展和延伸。
优秀的课文往往涵盖了丰富多彩的题材和素材,可以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多样化的课文,如散文、诗歌、小说等,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开阔思维和想象。
教师可以通过课文进行作文题材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达。
可以选择《诗经》中的诗歌作为素材,让学生续写故事情节或者写一篇记叙文,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利用课文进行批改和指导。
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课文进行批改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利用优秀课文引领小学作文教学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优秀的课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引领学生写好作文。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利用优秀课文引领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择优秀课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首先要选择一些经典的优秀课文作为教学素材。
这些课文既要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的共鸣。
课文内容可以涉及人物、事件、情感等方面,以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找到共鸣,并能够有话题可写。
课文的风格和写作手法也要多样化,可以有散文、小说、寓言等形式,以便学生能够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二、课文阅读学习在引领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首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学习。
通过朗读、解读、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感受课文的情感和氛围,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技巧。
通过课文阅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模仿和仿写在学生对优秀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受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和仿写。
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语言风格、写作手法和叙述方式,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秀表达和叙述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素材,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和题材,进行仿写,让学生在仿写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热情。
四、引导创作在学生进行模仿和仿写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可以通过情景复述、情感表达、人物塑造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课文内容和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让学生在创作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创作自由,让学生自主选择写作题材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评析分享在学生完成作文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和评析分享。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写作体会和感悟,同时可以互相评析彼此的作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如何运用语文课文提升写作水平语文课文作为中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宝贵资源。
通过合理地运用语文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词汇、提升写作技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运用语文课文提升写作水平。
一、积累词汇学习语文课文,首先要注重积累词汇。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精美词汇。
比如在《红楼梦》中,描写贾府的宏伟气势时使用了“宏丽”、“鸾游凤舞”等词语,这些词语能够使文笔更加生动鲜活。
在学习课文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其中的高级词汇、形容词、动词等记录下来,并加以记忆和运用。
这样一来,在写作中就能够灵活运用丰富的词汇,使文章更加丰满、有力。
二、借鉴语文课文的语法结构语法是写作的基础,良好的语法结构能够使文章更加通顺、流畅。
语文课文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语法结构,如并列句、复合句、倒装句等。
通过仔细研读语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语法结构在表达时的运用场景,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比如在《古诗十九首》中,“门前大道无人行,自古华山贾客多。
”这是一个并列句,可以借鉴这种结构,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丰富。
三、模仿语文课文的写作风格每篇语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比如在《岳阳楼记》中,作者饱含情感地写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种抒情的写作风格,可以让人深深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激动和豪情。
在自己的写作中,我们可以尝试模仿这种风格,加入更多的情感和表达。
当然,模仿并非简单复制,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变通,使文章更具个性和创造力。
四、引用语文课文的名句警句语文课文中经常出现一些名句和警句,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和启发的作用。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引用这些名句和警句,使文章更有内涵和韵味。
比如《论语》中有一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我们可以在论述人与人之间的品质时引用这句话,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借助经典课文,加强写作指导
[摘要] 课文素材与作文的高速对接,是考场获得高分的瓶颈。
作为精选入册的课文,原本就是学生写作的样本范例,只有立足课本,掌握课文运用的基本方法,多向挖掘,梳理其精要,定向主题并进行价值化处理,才能将其理性升格,提高课文素材的哲理品味及文化价值品味,写出的文章才能具备立意的深度、高度、和文化蕴味。
[关键词] 借助经典课文指导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其实,作为精选入册的课文,原本就是学生写作的样本范例,若是注重联系比较,自是大有可讲,大有可学。
因此,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语文书,即“借助经典课文,加强写作指导”。
一、学课文的标题
中学语文所收篇目,其标题可谓各呈异彩。
或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爸爸的花落了》;或意境深远,含蓄隽永,如《未选择的路》;或生动形象,脉脉含情,如《荷叶母亲》;或主旨突出,旗帜鲜明,如《敬业与乐业》;或简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如《黄河颂》;或托物言志,精炼传神,如《变色龙》……对这些颇具特色的标题,在导入新课释题析题之时,我总是着意从内容、范围、文
体、语法,修辞等方面启发学生品味,比较,用心抓“题眼”,让学生明确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懂得精心命题的妙处,学会拟题的方法。
这样篇篇渗透,天天“见面”,耳濡目染,使学生即掌握了命题技巧,又深味了文章内涵,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作文课上,自命题作文时,学生根据训练要领,刻意追求,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作文课上,自命题作文时,学生根据训练要领,刻意追求,拟出了许多言简意丰、新颖不则又颇具吸引力的题目。
如《人在旅途》、《身边的感动》、《爱的奉献》、《上帝安排的》、《别是一番滋味》、《映日荷花别样红》等,都非常别致醒目,令人耳目一新。
二、仿课文的开头、结尾
中学语文堪称“凤头”、“豹尾”的课文开头、结尾,俯拾皆是。
好的开头,先声夺人,引人手不释卷,一口气读下去;好的结尾则以高屋建领之势,画龙点晴之效,令人倍受启发。
如老舍《济南的冬天》的开头,用北平的风对济南没有风声,用伦敦不见日光对济南的响晴,有热带日光之毒对济南的温暖的空气,一组排比,贴切自然,犹如信手拈来,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物点。
鲁迅《故乡》结尾用耐人寻味式:“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像这样的“凤头”、“豹尾”,我总是先发动学生自己主动地找出,问学生:“你认为本文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摹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
(叶圣陶语)
三、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方法、技巧。
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总觉得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是与自己的写作实际无缘的、用不上的“阳春白雪”,因此,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因此就要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一)从课文中学习设伏笔的技巧
契诃夫关于伏笔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要是你在第一章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里就一定得开枪。
如果不开枪,那管枪就不必挂在那里。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塑转人物关系等作用,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如在鲁迅的《故乡》一文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了一段话:“还有闺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
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一伏笔,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闰土将要和“我”见面。
有了这样的伏笔,后面闰土的出场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二)从课文中学习“一景多用”的景物描写技巧
学生作文中常常要写景,但大都是为写景而写景,却忘记了创
作中写景的目的——服务于文章主旨。
这样的作品就如只知一味涂脂抹粉实际却又庸俗不堪的女子一样,徒有其表,难掩其质。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共有两处环境描写:“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和“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第一处环境描写中体现人物“欢快、骄傲”之情。
后者是在船上奇遇于勒后回来时改乘他船,回望岛时“紫色的阴影”,是失望、沮丧之情。
(三)学习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
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的描写侧重于展示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让读者透过这些描写窥见或感受人物内心的活动,心理描写则直接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
它们的互相结合,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完整、丰满而且深刻,因而也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1.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心理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因此,人物的言语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
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
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容。
语言描写宜简洁得体,不可拖沓散漫,有悖人物身份。
2.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心理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
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这里所说的行动,不是人物的一切行动,而是最有意义、最能显示人物性格,或者能推动情节发展的那些行动,包括人物的习惯性动作和下意识举止在内。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在“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中去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等,使读者透过人物的“所作所为”作出相应、相似、相关而不相悖的判断。
总之,阅读与写作,是一个和谐平行的话题。
课文素材与作文的高速对接,是考场获得高分的瓶颈。
只有立足课本,掌握素材运用的基本方法,多向挖掘,梳理其精要,定向主题并进行价值化处理,才能将其理性升格,提高课文素材的哲理品味及文化价值品味,写出的文章才能具备立意的深度、高度、和文化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