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航空遥感与航空相片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6.42 MB
- 文档页数:91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与航空遥感技术对比分析引言: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测绘领域中,航空摄影测量和航空遥感技术是两个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优势与应用领域,从而为测绘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一、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概述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指通过航空器搭载相机,通过摄影测量原理获取地面点的三维位置和形态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这种技术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并且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主要通过航片测量方法获取地面点的空间坐标,但其依赖于密集的控制点和准确的地面控制数据,成本较高且操作复杂。
二、航空遥感技术的概述航空遥感技术则是指利用航空器搭载的遥感传感器,以电磁波辐射的反射、发射或散射特性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航空遥感技术相比于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数据获取方式和数据处理手段上具有一定的差异。
航空遥感技术利用光电传感器、热红外传感器等设备获取地表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提取出有价值的地理信息。
三、航空摄影测量与航空遥感技术的对比1. 数据获取方式: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通过航空器搭载相机进行数据获取,主要获取的是地面物体的形态信息;而航空遥感技术则通过遥感传感器进行数据获取,主要获取地物的光谱、热红外等特征信息。
2. 数据处理手段: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主要通过摄影测量原理进行数据处理,包括航片的解译、立体量测等;而航空遥感技术则主要借助图像处理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包括图像分类、特征提取等。
3. 数据应用领域: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3D建模、地图制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航空遥感技术则在遥感地学、环境监测、农业资源调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四、航空摄影测量与航空遥感技术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航空摄影测量与航空遥感技术的融合应用日益广泛。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物控制数据,而航空遥感技术则能够提供大范围、高频次的遥感影像数据。
第三章航空遥感与航空相片aerial photograph第一节航空摄影一、传感器概述1、定义:探测和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仪器。
2、组成:收集系统、探测系统、信息处理、信息输出3、分类:主动式、被动式(摄影方式、扫描方式)4、传感器的性能:镜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二、航空摄影机1、摄影机的成相原理:透镜成相原理(倒象)2(1)分幅式摄影机(2)全景摄影机:扫描摄影机,分:缝隙式摄影机、镜头转动式(3)多光谱摄影机:多相机组合、多镜头组合、光束分离型二、影象的形成1、感光—负像;接触印晒—正像:2、感光材料:(1)组成:感光乳剂(photographic emulsion)层、片基(2)分类:黑白、彩色;负片、正片(3)感光材料性能:曝光(exposure)量:H=E.t光学密度:D=lgQ 阻光率:Q=E入/E透感光度:感光时间的快慢反差contrast:感光材料的乳剂层上使影象表达出所摄物体各部分在光量方面有差别的能力,称为反差。
D=D max-D min软性片、中性片、硬性片乳剂分辨率:感光材料区分景物细微部分的能力,通常以1mm 宽度内能够清楚分辨出的平行线对数表示。
三、1、(1)(2)2(1)像对(2)、航线摄影:沿一条航线进行的连续摄影航向重叠(longitudinal overlap):为了使同一条航线上相邻相片的地物能相互衔接以及满足立体观察的需要,相邻相片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称为….。
53-60%(3)、面积摄影:沿数条航线进行的连续摄影旁向重叠(lateral overlap):为了使相邻两条航线上相邻相片的地物能相互衔接,相邻相片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称为….。
15-30%面积摄影条件:方向、长度3、感光材料的类型和探测波段分类(1)、全色黑白摄影:0.40-0.76;黑白胶片(2)、红外(infrared)黑白摄影:0.40-0.9;黑白胶片(3)、彩色摄影:0.40-0.76;彩色胶片(4)、彩色红外摄影:0.5-0.9;彩色胶片(5)、多波段(光谱)摄影:0.5-0.6,0.6-0.7,0.7-0.8四、航空相片的标志1、规格:2、框标:O3、时表4、水准器5、压平线6、相片编号:第二节航空相片的几何特性一、航空相片属于中心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 Gauss-Kruger projection: 简称“高斯投影”。
一、航空像片目视判读航空像片目视判读是凭借人眼观察或借助简单仪器对航片进行分析和量测,以获取所需要的地面各种信息的过程。
在航空像片上,不同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特征是判断地物的依据,我们称作判读标志。
判读标志是地物自身性质、形态等特征在像片上的反映。
因而根据判读标志可以直接从像片上辨认出地物的属性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
一般地,把影像形状、大小、色调与阴影作为常用的航片判读标志。
1、形状任何地物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
由于地物各部分反射光线的强弱不同,所以在像片上反映出相应的形状,依据影像的形状特征,就可以辨认出其相应的地物。
例如:居民地的房屋影像一般均表现为规则的方块形状,河流常呈弯曲的条带状,公路常呈笔直的线状且灰度浅亮,湖泊常呈不规则的封闭区间,等等。
2、大小地物影像的(尺寸)大小,不仅能反映地物的一些数量特征,而且还能据此判断地物的性质。
例如单轨铁路和双轨铁路从形状上往往不易区分,但量算它们的宽度,则容易区分。
由于地形和像面倾斜影响,同一航片上,同样尺寸的地物,位于高处者影像尺寸大些;像面倾斜时,不同部位的地物大小也不一样。
3、色调色调在黑白航片上指影像的黑白深浅程度。
它是地物对入射光线反射率高低的客观记录,像片上的色调从白到黑逐渐变化,一般可划分为级:白、灰白、浅灰、灰、深灰、浅黑、黑。
例如:居民地的色调和周围山地或植被的色调、铁路和公路的色调与形状、河流深浅的色调,等等。
4、阴影地物的阴影可分为本身阴影和投落阴影两部分。
本身阴影(简称本影)是地物本身未被阳光直接照射到的阴暗部分的影像;投落阴影(简称落影)是在地物背光方向上地物投射到地面的阴影在像片上的构像。
在像片判读中,本影有助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在利用落影长度判断地物高度时,应注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以及该地物所处的地形位置。
5、组合图案当地物较小或像片比例尺较小时,像片上往往不易观察到单个地物的影像,但当这些细小的地物群体影像构成一种特殊纹理的组合图案时,根据图案花纹可以判断不同的群体。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与遥感应用指南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其中,航空摄影与遥感技术成为了测绘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航空摄影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并提供一个指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首先,让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航空摄影与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
航空摄影是利用航空器,如飞机或无人机,通过摄影设备进行测绘和制图的技术。
而遥感则是利用遥远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并分析和解译这些数据。
这两种技术相互结合,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图和图像,为各行业提供重要的空间信息。
在建筑工程和城市规划领域,航空摄影与遥感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航空摄影,可以获取到建筑物的三维坐标、轮廓和高程等信息,从而为建筑设计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遥感技术则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城市发展的变化,如土地利用变化、建筑物增长和环境污染等。
同时,这两种技术还可以用于城市交通规划、施工监测和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
在农业和林业领域,航空摄影与遥感技术可以为农作物和森林资源提供精确的监测与管理。
通过在不同频段下获取植被的遥感数据,可以确定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的分布和土壤的湿度等信息,进而进行农田灌溉和施肥的精细化管理。
同时,在林业方面,航空摄影与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森林资源的调查和林业病虫害的监测,以及森林火灾的风险评估和灾后重建等。
此外,航空摄影与遥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等领域。
例如,在地质勘探中,通过航空摄影可以获取到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信息,为矿产勘探提供便利。
在海洋遥感方面,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污染的情况,从而指导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在应用航空摄影与遥感技术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技术。
首先,选取合适的传感器和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类型和分辨率的传感器来获取所需的数据。
其次,数据的处理和解译也是关键的一步。
航空航天中的遥感与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在现代社会中,遥感与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了科学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航空航天遥感及图像处理技术,更是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飞机等载具,对地球表面进行快速高效地观测和监测,大大节省了研究人员的人力和物力。
同时,图像处理技术能够从海量的航空航天遥感数据中提取出有用信息并可视化呈现,为人们认识和分析地球自然和人文现象提供了有力工具。
遥感技术是根据地物在电磁波辐射过程中的吸收、反射及辐射,通过计算机再现成图像。
遥感技术的核心是传感器。
航空航天遥感技术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微波辐射计、红外辐射计、激光雷达、超声雷达和光学相机。
其中,光学相机是最为常用的一种。
光学相机的原理是利用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反射和透射,捕获在可见光和近红外范围内的有用信息,进而生成数字图像。
这些图像包含了地球表面的非常详细的信息,能够准确地反映地球表面分布的物质属性和空间分布情况。
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得到的遥感图像需要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的过程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正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分析地球表面的植被、水文、气候、环境、土地利用等情况,并且对城市规划、荒漠化治理、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灾害预警等方面提供帮助。
图像处理技术中最常用的手段是数字图像处理。
这种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字计算机对原始数字遥感图像进行数字化、滤波、变换、分类等处理,得到更加细致、精准的地面信息。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对不同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将不同时间、不同地区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比较分析,更加全面了解地球表面发生变化的情况。
遥感与图像处理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遥感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
其中,航空遥感技术可以应用于土地和水体的测量、制图、监测等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资源开发等重要领域的发展。
监测水位、地形和土地类型等方面也变得更加精准。
解读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与遥感影像处理原理测绘技术是一门应用科学,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进行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应用。
其中,航空摄影与遥感影像处理是测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航空摄影与遥感影像处理的原理进行详细解读。
一、航空摄影原理航空摄影是指利用飞机或无人机等载体,在空中对地表进行照相测量和摄影记录的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摄影机将地面景物的像差传感器上,并通过传感器记录下来的像差进行分析和测算,最终得到地面景物的形态和空间位置等信息。
航空摄影的原理主要包括像差原理和空中三角测量原理。
像差原理认为,摄影机的光学系统在进行照相测量时,由于地面景物表面的坡度、高差等原因,导致摄影结果与地面实际的形态和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像差。
而空中三角测量则是通过利用像差原理以及摄影机的内外参数,通过三角测量的方法计算出地面景物的真实形态和位置。
在航空摄影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摄影比例尺、航向与飞行高度等因素。
摄影比例尺是指地面上一个单位长度在摄影像上所占据的像素数,它与摄影的焦距、飞行高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航向则是指飞机在空中航行时所朝向的方向,它与地面景物的像差关系密切。
而飞行高度是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垂直距离,它的选择对于航空摄影的结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遥感影像处理原理遥感影像处理是指通过对获取的卫星或航空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出地表信息,如地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
其原理主要包括光谱反射原理和数字图像处理原理。
光谱反射原理认为,地球上的物质在接受光照射时会发生反射、吸收和透射等现象,不同物质的反射特点不同,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中的光谱反射信息,可以推测地表物质的类型和属性。
而数字图像处理则是指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如图像增强、图像分类等,从而提取出地表的信息。
遥感影像处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传感器的选择和几何校正。
传感器的选择是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获取地表光谱信息,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光学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近年来,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在测绘技术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利用无人机和卫星等高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的高精度测量和监测。
本文将通过介绍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来探讨测绘技术中的这两个重要领域。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的原理。
航空摄影通过搭载相机设备的无人机或飞机,通过不同角度和高度的拍摄,获取地表特定区域的图像信息。
而遥感测绘则是利用卫星对地球进行观测,获取遥感影像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提取出地表的各种信息如地形、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
然后,我们探讨一下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的应用。
首先,它们在地理勘探和资源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表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和监测,可以为城市规划、矿产勘查、农业生产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其次,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在灾害监测和防控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可以利用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损失评估和灾后重建。
此外,它们还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气象预测等领域。
例如,可以利用航空摄影和遥感技术来监测大气污染和海洋污染情况,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领域的发展趋势。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航空摄影在测绘领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无人机可以在较低的成本下进行航拍,获取更加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此外,无人机还可以在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进行测量,如高山、深海等。
而在遥感测绘领域,卫星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将带来更好的数据质量和覆盖范围。
例如,我国“高分辨率多光谱成像卫星”(GF)系列的卫星,可以提供1米以上的空间分辨率,使得遥感数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在未来,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入各个领域。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航空摄影和遥感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实现精确的城市模拟和规划。
在农业领域,可以利用遥感数据进行精准农业管理,提高农田产量和环境可持续性。
测绘技术中的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是测绘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它们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的基本原理、应用实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来探讨这个主题。
首先,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的基本原理。
航空摄影通过航空器载荷的相机来获取地面图像,然后通过测量图像上点的坐标来确定地物的位置和形状。
而遥感测绘则是通过卫星或飞机搭载的传感器来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包括高光谱数据、雷达数据等。
这些数据被处理、分析和解译,从而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
其次,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的应用实践。
在城市规划方面,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理数据,帮助规划师了解城市的布局和用地分布,以便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
在环境保护中,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监测大气污染、水质变化、森林砍伐等问题,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土地利用方面,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可以帮助评估土地适宜性、农作物生长情况、土地利用效率等。
另外,这些技术还可以在灾害监测和应急救援中发挥作用。
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这些技术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以无人机为例,它在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的重要工具之一。
无人机可以更灵活地进行航拍,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通过搭载传感器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数据。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为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提供更多的机会。
通过对大规模遥感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取出更多有价值的地理信息,为决策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依据。
然而,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复杂性。
大规模的遥感数据需要高效的算法和处理工具来分析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另外,隐私和安全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个人的位置和隐私信息可能会被泄露,需要加强数据保护和安全措施。
总之,航空摄影与遥感测绘在测绘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