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的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588.64 KB
- 文档页数:4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14-0028-02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机场东站设计郄雪刚(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针对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机场东站的工程项目的特殊性,设计理念的先进性,探索了滨海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建筑设计方向,通过机场东站技术成果的说明为相关项目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机场,枢纽,方案,交通组织中图分类号:TU248.6文献标识码:A0引言机场东站为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设计终点站。
该站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隔路相望,车站站厅层非付费区通过连廊与机场A ,B 航站楼进行无缝连接,实现地铁和机场的换乘,同时站厅层付费区内预留了与远期地铁10号线的换乘条件。
车站西侧首层通过雨棚连廊实现地铁与公交的换乘;东侧与机场巴士停靠站、小汽车及出租车停靠站进行接驳。
整个机场东站实现了地铁与机场、公交、出租车、小汽车等多种交通形式之间的换乘,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机场东站及周边环境概况机场东站站址位于航站五路和宝安大道之间的绿地范围内,与西侧深圳机场航站楼遥相呼应。
车站西侧紧邻机场公交枢纽及停靠站台;西南侧设有连廊系统,与机场候机楼相连,方便地铁与机场的换乘;东侧为机场巴士停车场、小汽车停车场及出租车停车场。
本站为路侧三层高架侧式站台车站,结构形式为“站桥合一”。
地面一层为变电所等设备用房,二层为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见图1)。
图1机场东站鸟瞰图2建筑形式特征车站的立面设计力求简洁现代,通过屋面罩棚的相互叠加、幕墙百叶与玻璃的虚实交错、外墙铝板装饰线的点缀以及底层架空开敞空间的延伸,使车站整体形态简洁而又富于变幻(见图2)。
图2车站立面图车站的构思借鉴了机场的立面效果,两块折板,简单明了的表达了机场“飞”的感觉,与机场航站楼形成呼应。
车站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加百叶窗的形式,使车站站台及站厅层变得通透、明亮,丰富了立面层次。
深圳地铁“轨道交通+物业”项目开发实践中的经验与探索欧阳宇峰;綦超【摘要】<正>基本情况深圳地铁集团是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主要力量,共成立7家分子公司,10家参控股公司。
主要业务涵盖地铁工程建设、地铁运营、物业开发、投融资、资源经营与物业管理、工程勘察设计等,已形成集地铁''''投融资、建设、运营、资源经营与物业开发''''四位一体的产业链。
截至2017年9月30日,集团注册资本金440.7136亿元,总资产3566亿元,净资产2118亿元,【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5页(P23-27)【作者】欧阳宇峰;綦超【作者单位】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33.47深圳地铁集团是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主要力量,共成立7家分子公司,10家参控股公司。
主要业务涵盖地铁工程建设、地铁运营、物业开发、投融资、资源经营与物业管理、工程勘察设计等,已形成集地铁“投融资、建设、运营、资源经营与物业开发”四位一体的产业链。
截至2017年9月30日,集团注册资本金440.7136亿元,总资产3566亿元,净资产2118亿元,员工人数1.8万人。
确立了集团本部下辖建设总部、运营总部、物业开发总部等三个业务总部以及其它相关附属业务的“1+3”战略管控架构。
在物业开发总体经营情况方面,深圳地铁集团共获取12个项目土地开发权,地价总价值440亿元,规定建筑面积合计约458万平米,在建项目面积达300万平米;7个项目先后入市销售,2015年销售额达到119亿元,2016年,销售额达到138亿元,2017年,截至10月30日销售完成147亿,连续三年年销售超100亿;商业地产年经营收入超8000万元,未来将有150万平方米商业物业持有经营,年商业经营收入可达20亿元。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的探索刘伟【摘要】目前,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而交通一体化规划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作用的发挥.结合深圳市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公共交通设计,分析交通一体化规划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做好交通一体化规划.【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6(000)001【总页数】4页(P23-26)【关键词】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作者】刘伟【作者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线路处,天津,3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1 概述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挤、交通阻塞现象日趋严重,“乘车难、行车难”已经成为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根据国内外经验,建设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交系统是解决大中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的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只有做到轨道交通之间及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工具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出行,最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和谐社会、效益社会”的目标。
2 交通一体化规划交通一体化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大系统,它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居民心理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具有多方面属性。
所谓交通一体化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
因此,交通一体化规划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以综合性为手段,以整体性为目标,进行系统的总体优化,以便得到一个能最佳满足居民出行要求的,与城市环境相互协调的综合交通系统。
3 国外及地区经验国外发达国家的交通一体化规划都十分重视轨道交通之间以及轨道交通与公汽、的士、旅游巴士的换乘与接驳。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前海湾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吴军【摘要】结合地铁车站工程的特点,通过野外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采用钻探、物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物理力学试验和水文地质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综合分析,准确的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较为准确的给出了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等指标值,对工程措施提出了建议,可供设计施工参考.【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09(035)006【总页数】5页(P69-73)【关键词】地铁车站;工程勘察【作者】吴军【作者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41 概况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前海湾站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湾,中心里程为CK25+805.552,起点里程为CK25+712.852,终点里程为CK25+948.052,总长为235.2 m,宽21.1 m,为地下两层车站。
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3组风亭。
前海湾站结构底板高程约为-13.3~-11.2 m,拟采用明挖法施工,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形式。
该车站所在区域地处前海填海区,濒临渔塘,前海填海工程在勘察期间暂未向车站方向进行填筑,填石边缘距离车站位置20~40 m。
填海施工采用超高填方抛石挤淤法进行,填筑高度在10 m以上。
从初步勘察的资料看,填筑造成填筑区域的淤泥挤向车站所在区域,造成地铁施工范围内淤泥层厚度达到3.9~9.6 m,局部甚至更厚;而且前海湾站南端约80 m仍位于渔塘中,整个场地范围内都分布有较厚的淤泥,给勘察和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本工程属于深圳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安全等级为Ⅰ级。
2 勘察重点与难点(1)该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从初步勘察资料来看,该车站的主体结构基本位于淤泥分布厚度范围内。
如何准确的确定淤泥层的性质及厚度分布是本车站勘察的重点亦是难点。
(2)该车站南端位于养殖塘中,养殖塘水位与海水相连,受潮汐影响,水上钻探的技术难度较大。
深圳市科苑大道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探析发布时间:2021-06-04T15:10:34.02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作者:包晗[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的更新和发展,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片区存在的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科苑大道急需在高强度聚集的城市发展空间内提质品质,提出以建设地铁13号线、综合管廊、创新大道等工程为契机,从六个方面同步一体化进行地下空间设计。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31摘要:随着城市的更新和发展,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片区存在的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科苑大道急需在高强度聚集的城市发展空间内提质品质,提出以建设地铁13号线、综合管廊、创新大道等工程为契机,从六个方面同步一体化进行地下空间设计。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综合管廊;道路;规划;地面交通;步行系统;一体化设计1、项目背景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科苑大道两侧集中了中国大量的高科技企业,素有中国“硅谷”的称号,而科技园科苑大道的规划和建设将成为展示深圳城市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亦是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的代表。
随着城市的更新和发展,原南山区存在的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科苑大道急需在高强度聚集的城市发展空间内提质品质,市区政提出以建设地铁13号线、综合管廊、创新大道等工程为契机,高水平同步建设科苑大道地下空间工程。
图1.1 科苑大道地下空间鸟瞰图2、一体化设计探析根据科苑大道地下空间开发的全面性、整体性、统筹性和前瞻性等原则,以及城市发展的TOD、IOD、站城一体化新趋势,从城市空间结构、功能需求、美好生活体验等多维度提出与城市规划、地下地铁及物业、地面交通、步行系统、地上空间、周边工程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
2.1 科苑大道地下空间与城市规划一体设计科苑大道地下空间设计考虑与人为根本、城为环境、站为节点,结合城市规划创建创新活力科技园,规划考虑片区地下空间与科苑大道干轴南北贯通,链接东西两侧,预留未来地下空间片区发展规划接口的高品质地下空间。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之工程特点1.技术难点及亮点1.海积软土地层修建地铁施工难度大。
如前海站及鲤鱼门-前海区间位于海积软土地层,在该地层开挖容易坍塌,盾构穿越容易产生较大偏差及地面沉降。
2.盾构机穿越全断面硬岩。
如固戍-后瑞区间盾构机穿越80m硬岩段,盾构通过时易出现掘进速度慢、刀具磨损快、换刀频繁、管片上浮、出土“喷涌”等困难,甚至会出现盾构“卡壳”或超限风险。
3.盾构区间穿越建筑群及孤石。
如深大-桃园区间盾构机穿越孤石群,同时下穿深圳大学的教学楼、办公楼、银桦斋等建筑,施工难度大、风险高。
4.机场段高架区间60+100+60m的大跨横跨宝安大道,施工采用满布支架法,体量之大,国内少见,施工难度大、风险高。
5.机场段高架区间通用梁跨采用3-30m连续梁跨,结构形式为单箱单室悬臂箱梁,较简支梁整体受力优异,不需要大型运输设备,外形美观,跨度经济合理。
6.前海车辆段占地约总用地面积39.55万㎡,总建筑面积127176㎡。
上盖物业平台提供保障性住房和城市开发使用,开发规模达140万平米,为目前亚洲最大的交通设施覆盖物业发展平台。
同时引入三条城市道路穿越其间,与城市实现无缝衔接。
7.前海车辆段上盖平台在国内率先采用结构自防火构造,通过加厚混凝土保护层达到四小时耐火时间要求,增强了防火构造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8.在轨道浮置板道床设计中,采用了洞外预制钢筋笼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近三倍。
在钢轨扣板扣件选型中,小阻力扣件垫板采用复合材料,避免锈蚀,延长使用寿命,且选用了弹性减磨防脱护轨,延长了小半径曲线钢轨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安全、降低了造价。
9.装修整体风格为体现深圳的城市文化特征,在细节设计上更加人性化,做到了全线材料、构造标准化,以满足采购、施工、维护的便捷性,从而提高运营服务水平。
细节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1)公共服务设施采用了标准化设计,包括客服中心、监控亭、售票机房立面、警务室标识、车控室、公共卫生间、盲道设置等。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车辆段工程简介
前海车辆段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联检站西南侧,平南铁路深圳西站以西,规划振海路以东,南侧为规划的滨海大道,北侧及西侧空地规划为金融商务中心。
前海车辆段现状用地为填海用地。
总用地面积39.55万㎡,总建筑面积127176㎡,容积率0.32㎡。
总平面布置在满足工艺及线路布置要求的原则下,结合厂区规划要求,在其南部与中部区域内以布置大跨度车间和库房为主,其它附属车间及设施尽量就近布置,节约能源和设备管线。
生产办公区内的房屋布置力求紧凑,合理利用空间,节约用地并与城市的规划设计相结合。
主要房屋有:停车列检库、厂架修库、特种车库、洗车库、双周/季检库、物资总库及综合楼等。
前海车辆段与竹子林车辆段共同承担1号线(罗宝线)配属车辆停放、运营以及整备工作,前海车辆段定位为路网性的厂架修段,承担1号线(罗宝线)、2号线(蛇口线)、5号线(环中线)车辆的厂架修工作任务。
前海车辆段于2007年7月28日开始软基处理,2011年4月28日通过竣工验收。
(下图为车辆段鸟瞰图)。
・线路/路基・匀,且无褶皱。
CA砂浆由一个灌注口进行灌注,同时注意观察,待砂浆到达另一侧对角处的排气口时,放慢灌注速度,待灌注袋全部充满砂浆且周边高于轨道板板底后,停止灌注。
21217 凸形挡台周围环氧树脂灌注施工在板底CA 砂浆固化后,灌注凸形挡台周围的SPR 1型填充树脂。
灌注前,将凸形挡台周围高出轨道板底面的CA 砂浆凿除,并将填充间隙的垃圾、尘土、浮浆等异物处理干净。
在挡台周围用发泡聚乙烯材料封堵,并用楔块楔紧,作为树脂灌注施工时的模板。
测量凸形挡台与轨道板边缘间距,不得小于30mm ,否则进行处理。
测量模板内净空,计算树脂灌注量。
按配合比要求将A 、B 两组分料混合,用手动搅拌器高速搅拌,上下拌和2~3m in,使其混合均匀,并立即倒入模型内。
所有搅拌混合后的树脂应在混合后20m in 内注入。
树脂应缓慢、连续注入,一次完成。
溢出、漏泄的树脂立即擦除,不得残留脏污。
3 结语中铁三局集团完成的赣龙铁路枫树排隧道内板式无碴轨道科研工程,是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我国铁路当前施工建造水平的完美结合。
《隧道内板式无碴轨道综合施工技术》科研成果,为我国客运专线推广采用板式无碴轨道提供了技术保证。
赣龙铁路枫树排隧道内板式无碴轨道的圆满完成,填补了我国新建铁路建设中的一项空白。
参考文献:[1] 徐振龙,王智勇.板式无碴轨道综合施工技术研究[J ].铁道建筑,2005(2).[2] 徐振龙等.不同结构形式无碴轨道施工对比分析[J ].铁道建筑,2005(3).[3] 徐振龙等.隧道内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综合施工技术研究[C ].北京:客运专线建设工程学术研讨会,2004.[4] T B10302—96,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5] T B10204—2002,J163—200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S].收稿日期:20050922作者简介:刘 伟(1968—),男,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的探索刘 伟(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线路处,天津 300142)摘 要:目前,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而交通一体化规划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作用的发挥。
结合深圳市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公共交通设计,分析交通一体化规划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做好交通一体化规划。
关键词: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中图分类号:U231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954(2006)010023041 概述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挤、交通阻塞现象日趋严重,“乘车难、行车难”已经成为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根据国内外经验,建设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交系统是解决大中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的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只有做到轨道交通之间及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工具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出行,最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和谐社会、效益社会”的目标。
2 交通一体化规划交通一体化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大系统,它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居民心理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具有多方面属性。
所谓交通一体化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城市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
因此,交通一体化规划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以综合性为手段,以整体性为目标,进行系统的总体优化,以便得到一个能最佳满足居民出行要求的,与城市环境相互协调的综合交通系统。
3 国外及地区经验国外发达国家的交通一体化规划都十分重视轨道交通之间以及轨道交通与公汽、的士、旅游巴士的换乘与接驳。
例如:伦敦许多重要火车站与地铁站合建在一起,有三分之一的地铁车站与小汽车停车场结合在一起;莫斯科全市600多条常规公交线路中,能与地铁换乘的就有500多条;温哥华基本上每个轻轨车站都・线路/路基・刘 伟—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的探索配有BUS站或设有大型停车场;纽约市繁华街区地铁车站的地下步行系统四通八达,很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缩短了地铁与公汽的换乘距离,同时将地上活动中心和地下通道连接了起来;香港各轨道交通站点都建设为综合交通的枢纽,在枢纽设置上,公交枢纽站的规模至少在4000m2以上。
4 深圳地铁一期的经验教训深圳地铁1号线2004年12月31日开通运营,交通一体化规划初步得到了运营检验,得到一些经验教训。
主要是对枢纽站一体化规划比较重视,对一般换乘站重视程度不够。
枢纽站:一期工程中主要的枢纽站有罗湖、老街、世界之窗站等。
罗湖站在设计中确定了地铁1号线、广深铁路、公交车站的“无缝”接驳方式;老街站设计与规划地铁3号线同站台换乘,将多条地面公交线路引入“换乘综合体”;世界之窗站的地下出入口四通八达。
截止2005年8月,深圳地铁1号线日客运量约20万/d,其中交通一体化规划较好的罗湖、老街、世界之窗站贡献了大部分客流。
一般换乘站:一期工程中一般换乘站的一体化设计是有缺陷的,主要是与地铁竞争性的公交线路过多,与地铁互为补充的公交线路过少,并且与地铁有换乘关系的公交枢纽站基本没有。
与地铁有换乘关系的83条公交线路中,经过1~3处地铁站与地铁相互接驳的巴士线路有35条,比例为42%;经过4~6处地铁站的一般性竞争线路有41条,比例为49%;经过6处以上地铁站的强竞争线路有7条,比例为9%。
据统计,地铁开通以来,强竞争的巴士线路客流量下降30%~40%,一般性竞争的巴士线路客流量下降20%左右,而接驳性的巴士线路客流量上升10%~20%。
由于与地铁竞争的公交线路过多,既影响相互的客流,又浪费有限的资源。
因此,深圳市交通局计划用3年的时间,围绕地铁站,调整深圳市的公交网络,将现有的以常规公交为核心的公交体系转变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与地铁相呼应的一体化公交网络,对地铁沿线的公交接驳线路由35条增加到108条,而竞争性线路由48条缩减至17条。
5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的公交一体化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主要表现在车站设施一体化、营运线路一体化和票务政策一体化。
由于营运线路一体化和票务政策一体化涉及法律、法规等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因此,在一体化规划中主要考虑车站设施与其他交通工具的一体化设计及公交线路的调整建议。
在吸取了国外及一期工程公交一体化设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设计的各个阶段,都非常重视公交一体化设计。
511 规划总体思路一体化规划是以地铁车站为核心进行交通组织,形成协调一致的交通网络系统,其他交通方式为地铁进行客流集疏,地铁车站成为换乘方便高效的综合换乘中心;一体化规划应优先建立良好的轨道与公交接驳换乘体系,形成“无缝接驳”,提高公共交通的系统效率和服务水平。
512 车站功能定位(图1)根据地铁车站客流特征、片区土地利用规划、车站的重要性,轨道网络与常规公交线网接驳的布局等情况,将轨道交通车站分为综合枢纽站、交通接驳站、片区接驳站及一般换乘站4类。
经过综合分析,1号线续建工程各车站的定位如下:综合枢纽站为深圳西、深圳机场站,功能为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枢纽内部应采用“无缝接驳”方式;交通接驳站为西乡中心、固戍站,位于深圳西部城市道路网络的咽喉部位,功能为截留进入中心城区的各类交通流量;片区接驳站为深大北、前海路、宝安中心、平洲路站,功能为地铁车站与常规公交场站及大型商业中心、大型居住区等结合的客运枢纽;一般站换乘站为白石洲、科技园、南山大道、前海湾、新安路、宝安体育馆、后瑞站,功能为地铁车站与常规公交站点及片区商业中心和居住区相结合的客运站。
513 车站具体设计(1)枢纽站深圳西站:深圳西站是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中最大的交通枢纽。
其中,地铁1号线与广深城际线在该站东西向地下平行布置,“站厅—站厅”平行换乘;轨道5号线南北向地面布置,三线形成“十”字交叉,“站厅—站台”换乘。
轨道5号线东侧正前方设地面下沉式广场。
广场北侧布置公交枢纽站,南侧布置长途客运站和出租车停车场。
另外规划在紧靠深圳西站的车辆段进行上盖物业开发,在车辆段上规划一个平台作为高架交通广场,广场上布置有通往地面及车站的楼扶梯,还布置有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辆和自行车停放场地等。
高架广场和地铁1号线、轨道5号线、广深城际线车站的有机结合,构筑了一个地下、地面和高架的三维立体交通空间,实现了乘客在枢纽内部的无缝接驳,充分展示一体化设计的良好效果。
深圳机场站:地铁1号线和城际线车站平行布设在机场北侧的公交枢纽间的绿化带上,1号线和城际线为地下二层侧式站台车站,地下一层为中央转换大厅,转换大厅设出入口通道通过楼扶梯到达候机楼地刘 伟—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的探索・线路/路基・图1 轨道车站功能定位图面厅,进入机场或直接到达机场既有的公交枢纽、出租车停靠站、社会车辆停车场等;机场客流、公交客流、轨道交通客流都集中在地下转换大厅换乘。
(2)交通接驳站(图2)图2 西乡中心站交通设计方案 西乡中心、固戍站:规划的交通接驳设施包括1个公交枢纽,公交枢纽与地铁车站通过步行专用道连接,形成无缝接驳;2对地面公交停靠站、1个小汽车停车场、2个的士站、3个自行车接驳停车场,车站出入口紧密结合交通接驳设施及周边主要的人流集散点布置,形成方便的换乘系统。
规划将深圳西部砂井、福永、西乡三镇到宝安、市区的公交线路截留至这2个公交枢纽站。
(3)片区接驳站深大北站:规划将1个公交枢纽站与地铁站合建,大部分出入口结合周边物业的高密度开发设置,形成无缝接驳;规划有3对地面公交停靠站、2个的士站、4・线路/路基・刘 伟—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的探索个自行车接驳停车场。
规划将蛇口方向的后海大道、南油大道至市区的公交线路调整至深大北站公交枢纽站。
前海路、宝安中心、平洲路:每个车站设计1个公交枢纽;2对地面公交停靠站、2个的士站;4个自行车接驳停车场;道路两侧分别设专用的步行专用道直接与居住区相连接,分流地铁集散客流,以减轻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使车站周边形成人车完全分离的行人系统。
规划将蛇口方向的南山大道、南新路、前海路至市区的公交线路调整至前海路公交枢纽站;将宝安中心城区至市区的公交线路调整至宝安中心、平洲路公交枢纽站。
(4)一般站换乘站白石洲、科技园、南山大道、前海湾、新安路、宝安体育馆、后瑞站:各站设置2对地面公交停靠站,与地铁出入口相邻,实现无缝接驳;自行车停车场3个、的士站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