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1
- 格式:doc
- 大小:305.50 KB
- 文档页数:11
课题2 氧气第一课时(总第1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
2.知道氧气的检验方法。
3.掌握木炭、硫、铁、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文字表达式。
4.领会氧气化学性质的活泼性。
【学习重点】木炭、蜡烛、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
【学习难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定标自学】(温馨提示:阅读教材P33~35后填空)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氧气溶于水,液态氧为色,固态氧为色。
这些性质是氧气的性质。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
3.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4.许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也是与其中的发生反应。
【合作探究】(一)【实验2-2】书本P331.你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2.为什么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没有该现象发生?3.通过该实验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方法指导】如何区分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叙述你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二)【实验2-3】【实验2-4】以及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课堂讨论】1.实验室里如何检验一瓶无色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气体?乙 2.仔细分析实验2-4,讨论下列问题:(1)将细铁丝弯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什么?(2)细铁丝下端的火柴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待火柴快燃尽时才插入瓶中?(3)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或者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什么?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放少量水的其作用相同吗?3.上述三个实验说明氧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课堂展示】小组选代表回答。
【总结反思】还有什么困惑?【反馈矫正】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_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_________色液体或固化成__________色固体。
2、下列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A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D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C.红磷不能在空气中燃烧D.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5、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放出大量的热D 、硫粉逐渐减少6、有三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如何一一鉴别它们?7、在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某同学抽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至少回答两条)8.某同学对一个储气桶内存放的气体做了如下探究:收集满两瓶气体,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气》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物质性质的学习,也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物质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
教材通过系统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和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为学生构建了物质性质研究的基本框架。
同时,教材还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加热等,这些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此外,教材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相联系,如氧气在医疗、环保、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总体而言,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关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进行《氧气》这一章节的教学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从知识基础上看,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分类等基本化学概念,对化学实验操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量筒的使用、试管的加热等。
这为学习氧气的性质及其制备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能力层面,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实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深入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从学生心理和学习态度上看,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亲手操作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对复杂的概念和实验步骤感到困惑和迷茫。
因此,在《氧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详细地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氧气》教学设计(通用3篇)篇1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氧气教学设计。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能利用比的知识结合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电脑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淘气的相片。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小伙伴——淘气。
同学们仔细观赏图片,在这些照片中,你觉得哪些看起来更美观,更舒服?看看哪几张和图A比较像?为什么?师:刚才同学们是用眼睛观察到的,用数学知识怎样解释呢?师: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
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那么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师:为了准确地判断它们为什么那么“像”,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方格纸上来研究。
如,图A的一条边是4份,另一条边是6份。
剩下的图形请大家仔细观察每一个长方形,自己数一数长和宽的份数,填一填、比一比。
小组讨论:学生观察、讨论,动笔计算。
分别找出图中长和宽的倍数(或分数)关系。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师:你是怎么得出的?师:谁说一下其他几个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师:根据上面的计算,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图片A和图片B、D比较像?师:那谁能说说C和E为什么不像?小结: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图形的大小变化了,但不变形。
长与宽的倍数关系不变,照片看起来就像;长与宽的关系发生变化,照片看起来就不像。
2、生活实例(1)出示情境图师:你喜欢吃苹果吗?现在有三个卖苹果的摊位,据我观察,质量上没什么差别。
你认为该去哪个摊位买呢?应该考虑什么问题?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反馈交流:A:15÷3=5(元)B:9÷2=4.5(元)C:12÷3=4(元)(2)出示情境图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第一课时)预习作业:1.如何检验某气体是氧气呢?用__________,伸入_______,如果___________,则该气体是_______。
2.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呢?①通常氧气是___色___味的___体;②密度比空气____;③氧气______溶于水;④降温后氧气可变为______色___体和____体。
5.铁丝在空气中能否燃烧铁丝?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柴的作用是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精讲训练题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物质的是()A.铁丝 B.木炭 C.白磷 D.硫粉2.现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它气体的成分。
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能达到目的的是()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3.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需垫少量细沙或水的是A.木炭 B.铁丝 C.磷 D.蜡烛4.证明集气瓶中盛有的是氧气,最简便的方法是()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B.放入发红的木炭,过一会儿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测定密度,如果密度大于1的就是氧气D.放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的就是氧气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色火焰,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在氧气中能燃烧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是()A.木炭 B.铁丝 C.磷 D.硫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D.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等变化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8.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反应中火星四射 B.有燃烧的现象C.有黑色固体生成 D.放出大量热9.下列现象和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鱼类在水中生存B.铁在空气中生锈C.氧气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剧烈燃烧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10.一次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适宜用()A.根据气味 B.带火星的木条 C.燃着的木条 D.澄清石灰水11.一种暗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浓厚白烟。
这种暗红色固体的名称。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示式。
12.现有A、B、C、D四种物质。
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当堂检测拓展延伸1.下列各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物在通常状况下都是固体的是()A.硫、铁丝B.磷、镁C.蜡烛、木炭D.磷、硫.硫,碳,2.硫、木炭、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共同现象是()A.都有气体产生 B.都有淡蓝色火焰C.都能发光发热D.都有水珠生成3.关闭止水夹a、b、c,使过量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盛有空气的等容积的甲、乙两瓶中同时燃烧,如图所示,试回答:(1)燃烧停止并冷却,若打开止水夹a、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2)若打开止水夹b、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3)若打开止水夹a、b、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 .4.下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完成下列问题:(1)A图中,夹持木炭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燃烧停止后,取出余炭,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B图中,取一小块木炭放在火焰的_____________部分迅速烧红;C图中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
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如图所示),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
你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 ;(2) ;(3) 。
答案:预习作业:1.带火星的木条集气瓶木条复燃氧气2.无无气体略大不易淡蓝液固3.复燃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氧气二氧化硫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碳+氧气二氧化碳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4.活泼助燃性5.不能增大受热面积引燃铁丝课堂精讲训练题1.A 2.D 3.B 4.D 5.C 6.B 7.A 8.C 9.A 10.C11.红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12.氧气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当堂检测拓展延伸1.B 2.C3.(1)水进入左瓶耗氧,生成固体气压减小(2)没什么变化耗氧,产生气体,气压不变(3)水进入两瓶 耗氧,气压总体减小4.坩埚钳 石灰水变浑浊 外焰 防止大量的氧气跑掉5.(1)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2)点燃火柴后立即将它伸入瓶内,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3)火柴燃烧时有大量的热量放出,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因热胀冷缩之故。
瓶内氧气会膨胀逸出,使铁丝无法燃烧。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第二课时)课时预习作业:1.化合反应是由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生成另_______物质的反应;2.氧化反应是物质跟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_____,具有_________;3.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放热,有些反应进行很慢,甚至不易察觉,这样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酿酒B.钢铁生锈C.木炭燃烧D.食物腐败5.盐放入水中,得到的盐水是否为化合反应?为什么课堂精讲训练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糖和水混合制成糖水是化合反应D.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与是否有氧气参加无关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一定会出现的现象是 ( )A.产生白烟B.火焰呈白色C.放出热量D.生成气体物质3.下列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加热汞+氧气 B.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C.氢气+氧气−−→−点燃水 D.乙炔+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 .氧化反应一定只有一种生成物C .氧化反应必须要有氧气的参与D .化合反应一定只有一种生成物5.下列变化中既包含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的是 ( )A .食物腐败B .白磷自然C .铁生锈D .汽油遇火燃烧6.下列反应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空气中燃烧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7.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常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才是化合反应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就叫氧化反应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9.下列过程属于缓慢氧化的是()①蜡烛燃烧②食物腐烂③呼吸作用④钢铁生锈⑤火药爆炸10.在下列反应中,①碳+氧气→二氧化碳②汽油+氧气→水+二氧化碳③生石灰+水→熟石灰④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B.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C.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______D.既不是氧化反应又不是化合反应的是____E.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_____F.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11.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右图所示,当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瓶中,木条复燃,而且在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更持久。
上述实验证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12.氧化反应分两类:反应剧烈的叫______,不剧烈、缓慢的叫____________。
燃烧与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①______;②______。
当堂检测拓展延伸1.下列说法:①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④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⑥D.②③⑤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凡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的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C、物质只有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才是氧化反应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3.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 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 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4.小红邻居家的草堆,在夏天的一个晚上,自己燃烧了起来,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从而让我们得到了怎么的启示?5.一盆绿色幼嫩植物密封在塑料袋内,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将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发现浑浊现象,这说明植物在暗处也进行_________作用,此作用属于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反应。
答案:课时预习作业:1.两种或两种以上一2.氧氧氧化性3.缓慢氧化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铁生锈4.C5.不是。
因为盐与水形成盐水不属于化学反应,而化合反应是化学反应的类型。
课堂精讲训练题1.D 2.C 3.BC 4.D 5.B 6.A 7.B 8.D9.2、3、410.1、3 1、2 1 4 2 311.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12.燃烧缓慢氧化都会发出热量都是氧化反应当堂检测拓展延伸1.C 2.D 3.C4.草堆腐烂属于缓慢氧化,在其过程在,放出热量,当草堆里的热量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就后引起自燃,所以草堆就会莫名起火。
从而告诉我们草堆要经常翻动,散发热量,减少火灾的发生。
5.呼吸氧化反应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1 课时课时预习作业:1._______和________生成______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