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和龙头企业共生模式演化机制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653.74 KB
- 文档页数:9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环渤海港口城市群演化:格局变迁与共生策
略
李南;王筑城
【期刊名称】《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年(卷),期】2024(40)3
【摘要】以环渤海地区17个港口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港口城市群生态位评价体系,测算2003-2020年各港口城市的生态位态势、生态位重叠度、生态位适宜度及进化动量,揭示环渤海港口城市群的时空演化特征。
结果表明:①环渤海港口城市群生态位格局仍以天津、青岛和大连为核心,但大连的发展态势趋弱,中等生态位水平的港口城市逐渐增强;山东省港口城市呈现出更强的发展动能,而辽宁省港口城市则趋于弱势。
②环渤海港口城市群内部竞争较大,但有所缓和,多数中等生态位的港口城市由于发展同质化而导致生态位重叠度较高。
③环渤海港口城市群整体生态位适宜度呈下降趋势,进化动量仍较高,说明整个港口城市群的共生进程仍有较大潜能。
最后针对不同港口城市制定基于生态位的共生策略,包括生态位扩张、生态位错位和生态位协调,为环渤海港口城市群的演化和共生提供可行路径。
【总页数】8页(P80-87)
【作者】李南;王筑城
【作者单位】苏州城市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华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52.7
【相关文献】
1.农户和龙头企业共生模式演化机制研究——基于生态位理论
2.面向生态—技术创新的环渤海城市群生态位扩展评价研究
3.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广东省旅游城市空间格局及竞合策略研究
4.港口群、产业群与城市群共生系统演化与培育
5.制造企业生态位战略与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基于价值共生共创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第21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2No.21收稿日期:2012-02-24,修回日期:2012-04-19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促进海峡西岸产业集群发展与提升的对策研究”(J80107)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2.21.056企业生态位的战略应用研究———基于东方管理和谐思想的探讨林纾(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通过对企业生态位理论的分析,论述东方管理和谐思想视角下的企业生态位在战略方面的应用。
企业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内生态和谐,错位发展有利于减少企业间的直接竞争、促进企业间合作,企业应该以人为本,践行公民责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企业生态位;和谐;战略;东方管理中图分类号:F271;F27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2)21-0252-05Study on Strategical Application of Niche :Based onHarmonious Thought of Oriental ManagementLIN Shu(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China )Abstract :By studying the theory of nich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niche in strategy based on harmonious thought of oriental management.The strength of a company depends on its internal harmony.Dislocation development is helpful to decrease competition and promote cooperation.Trampling corporate citizenship ,enterprise should achiev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y human -oriental behavior.Key words :enterprise niche ;harmony ;strategy ;oriental management1引言企业生态位理论是对企业战略和演化的进一步解释,从生命角度解释了企业的演变及其策略来源,指出企业的战略决策是根据其所处环境留有的“空当”作出的,是生命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
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及其机制研究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是指由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合作,使得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参与者能够以协同的方式共同发展和成功。
共生理论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物种之间互相依存和互惠共生的关系。
将共生理论应用于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产业链中的各个节点之间并非彼此独立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建立的核心是共生机制,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利益共享机制在一个产业链中,有着不同的角色扮演者,例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等。
这些角色的利益往往有着紧密的关联。
在传统的产业链模式下,利润主要由供应商和制造商两个角色所获得,而分销商和消费者则很难获得实质性的利益。
在共生机制下,利益应该获得更加公平的分配。
例如,制造商可以将部分利润分给分销商,以协调共同发展的目标。
2. 资源共享机制在共生机制下,不同角色扮演者之间可以共享资源。
在传统的产业链中,每个角色扮演者都会将资源集中在自己手中,以达到竞争的目的。
而在共生机制下,每个角色扮演者可以将自己拥有的资源与其他角色扮演者共享,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 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是共生机制最为关键的一种机制。
在传统的产业链中,每个角色扮演者都往往是孤立的,信息互通的机会非常有限。
但是,在共生机制下,每个角色扮演者都可以通过互相共享信息,了解到其他扮演者的需求和愿望,从而更好地协调各自的目标和合作方式。
在实践中,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的应用已经给企业链带来了明显的好处。
由于企业之间的合作得到了加强,不同角色扮演者的互动更加协调,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各参与者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合作,产业链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共生理论的应用更是意义重大。
总之,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共生机制的运用改善了整个产业链生态系统的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生动活力。
浅析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产业集群模式内容提要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企业组织和纯市场组织之间的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其内在动力——竞争优势,还有其外在条件,如资源因素、历史和文化因素、体制与政策因素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分析研究产业集群的性质特点和优势,从生态学的视角,探索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运用归纳和典型案例的方法将产业集群总结为四种发展模式。
关键词产业集群生态学理论集群模式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是以生命物种为核心对象,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角度去研究的学科,对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都有重要帮助。
经济的转型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原来的计划和规划,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不断凸现,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开始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讨论。
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区域有一定的关联性,在社会基本制度相同的条件下,各个区域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式不尽相同,再加上各个区域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出现了多种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局面。
而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所表现出来的若干现象对产业集群具有很大借鉴作用,如:生物间的共生关系、种内互助、群聚等等。
生态学理论主要包括关键种理论、食物链及食物网理论、生态位理论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理论等,它在发展产业集群、设计规划工业园及工业网络中具有综合指导作用,运用这些理论指导构筑企业共生体、构筑生态产业链、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加强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建立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工业网络不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简单模仿,而是集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等的高效生态系统。
生态学原理是打开生物群落自然规律的钥匙,并且,随着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朝多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的深入,生态学原理作为具有逻辑性、哲理性、辨证性的系统思想,同样可以用来考察与分析一些社会问题。
因此,生态学理论对产业的发展、壮大、生存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位的理论与应用生态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学概念,它代表了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位理论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生态学的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挑战。
本文将从生态位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地位,它是由物种的生命史特征和对资源利用方式的适应所决定的。
生态位代表了物种与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也反映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和进化水平。
生态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方式来定义生态位,称为资源型生态位;另一类是基于物种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来定义生态位,称为环境型生态位。
两类生态位理论的提出,强调了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并为理解生态系统中物种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生态位的特征生态位的特点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位是动态的。
生态位是随着物种的演化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也可能发生变化。
(2)生态位是独立的。
每个物种的生态位是独特的,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位不同,形成了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3)生态位是开放的。
每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开放的,因为它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因此,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态位可能存在竞争和共存的现象。
(4)生态位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中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个物种的生态位是有限的。
物种之间的竞争和资源分配是由生态位大小和资源利用效率等因素所决定的。
3. 生态位的分类资源型生态位和环境型生态位是生态位分类的两大主要方式,它们的差异反映了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和适应方式的不同。
(1)资源型生态位资源型生态位是指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对其生态位的定义。
根据对不同资源的适应方式,资源型生态位可以分为三类,即:利用数量和种类都相同的资源的同质型生态位、利用数量和种类不同的资源的多元型生态位和利用同一种资源的不同形态和状态的多样型生态位。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10):4-9.[28]张小军.象征地权与文化经济———福建阳村的历史地权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4(3):121-135.[29]崔宝敏,邓宏图.制度变迁中土地产权的性质与合约选择:一个有关合作经济的案例分析[J].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经济学,2009,4(2):250-264.[30]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5):3-11.[31]罗奈德科斯.社会成本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2]桂 华.产权秩序与农村基层治理:类型与比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治分析[J].开放时代,2019(2):36-52.[33]郭晓鸣,王 蔷.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创新经验及突破重点[J].经济纵横,2020(7):52-58.[34]郑景元.合作社商人化的共生结构[J].政法论坛,2016,34(2):29-41.[35]何代欣.中国式土地制度,地方可支配财力及土地财政新演化[J].中国行政管理,2013(12):33-38.[36]叶兴庆,周旭英.农村集体产权结构开放性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走向[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4):1-8.王志斌,徐雪高.农业龙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8):242-248.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1.08.041农业龙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基于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分析王志斌1,徐雪高2(1.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8;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农业龙头企业代表我国农村的先进生产力。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物种分布模型构建与模拟一、引言物种分布模型是生态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模式和生态位特征,预测物种分布范围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机制。
在过去几十年中,生态位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物种分布模型构建和模拟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物种分布模型的构建与模拟方法。
二、生态位理论基础生态位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生态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生物个体需要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生态位的概念由Hutchinson于1957年提出,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生态位理论认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都有独特的生态位,它的生存和繁殖都依赖于特定的资源利用方式、环境条件和生物相互作用关系。
为了理解生态位的具体内容,可以引入一个生态位空间的概念。
生态位空间是指一个由多个生态要素构成的空间,包括物种特异性、资源利用效率、生活史特征、交互作用关系等多个方面。
在生态位空间中,每个物种有独特的位置和特征,它需要占据一定的生态位空间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三、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物种分布模型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物种分布模型是一种基于生态位空间的物种分布模型。
它的主要思想是将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和环境条件相匹配,以确定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态位空间。
物种分布模型的主要步骤包括:1. 物种数据收集和处理。
获得物种分布、环境条件和生态位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生态位空间构建。
将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和环境条件相匹配,构建物种生态位空间。
3. 分布范围模拟。
根据生态位空间和环境条件,模拟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态位占据情况。
4. 模型验证和应用。
将模型结果与实际数据比较和验证,用于预测物种分布范围和生态位特征,以及评估人类活动对物种分布和生态位的影响。
四、模型应用案例本文选取了一种常见的鸟类物种作为案例,介绍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物种分布模型的构建和模拟方法。
1. 物种数据收集和处理。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演化发展研究王忠云;张海燕【摘要】产业演化的实质是产业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这种状态的变化是由产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产生的,而产业生态位就是产业与环境互动所形成的一种共存均衡状态.所以说,产业的演化发展过程与其生态位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引入生态位理论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演化发展研究,在界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生态位构成的基础上,分析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演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运用生态位理论对其演化路径作出解释,根据产业演化发展的特点,指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优势生态位的构建过程.【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年(卷),期】2011(032)002【总页数】6页(P102-107)【关键词】生态位理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演化发展【作者】王忠云;张海燕【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最早给生态位以完整定义的是Grinnel(1917年)。
Grinnel应用“生态位”(niche)一词来表示对栖息地再划分的空间单位[1]。
这一定义被后人称为“空间生态位”。
之后,一些学者如 Elton C.(1927年)、Gause(1934年)、Hutchinson G.E.(1957年)、Whittaker(1973年)、Odum(1983年)、Leibold(1995年)、Pinakae(2000年)等对生态位的概念进行了再定义、扩展或细分。
其中,Elton C.(1927年)提出的定义被称为“功能生态位”,即“一个动物的生态位表明它在生物环境中的地位及其与食物和天敌的关系”[2](PP.63~68);Hutchinson G.E.(1957年)利用数学上的点集理论,把生态位看成是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或物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3],被称为“多维超体积生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