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精品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撑、艇、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池上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白居易的《草》)

孩子们,这首诗我们都很熟悉。(个别朗读)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谁把你了解的白居易介绍给大家?

1、学生交流白居易的资料。

教师小结、补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2、交流白居易的诗作。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易的诗《池上》。板书,读课

题。

这首诗也很简单,看课题,从课题上看,是在哪里?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结合图片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

相机提问:莲蓬有什么吸引小娃的地方,让他偷偷的去摘?

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师图片演示:莲蓬是荷花的莲房,初夏时当荷花在田田的荷叶中绚丽的盛开,莲蓬只是荷花的花心,娇小嫩黄,藏于美丽繁荣花瓣之中,当盛夏之后,荷花的花瓣渐渐脱落,便会变成一只只碧绿的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个别读,评价。

③自由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个别读、分组读等随机。(二)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过渡,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理解:“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一道”,从图片上理解。

4、指导朗读,读出景色之美。评价。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配乐朗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4、课堂古诗拓展。

描写池塘景色的古诗很多,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大屏幕展示: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图文结合,赏析。

⑴个别读。

⑵理解诗意。

⑶理解并背诵名句。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大屏幕展示)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第二课时:小儿垂钓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欣赏了夏日的池塘,今天我们再到小河边走一走。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出示情境图)这儿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快活地游来游去。一个孩子正坐在河边干什么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小儿垂钓》。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3、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蓬、侧、苔、惜”;

②学习新词:蓬头,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2)学生简单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4、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三、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就是那个认真钓鱼的小儿,你来读,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男女生赛读

(2)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问你个路!”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