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道德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76.34 KB
- 文档页数:2
ICCAD CCF评级1. 简介ICCA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Design)是一个国际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会议,由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和电子学会(IEEE)合作举办。
该会议旨在促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
CCF评级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对国内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期刊、会议进行评估和排序的一项工作。
2. ICCAD CCF评级标准CCF对期刊、会议的评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学术影响力ICCAD CCF评级注重对期刊、会议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进行评估。
这包括被引用次数、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等指标。
2.2 学术质量ICCAD CCF评级也关注期刊、会议的学术质量,包括论文审稿流程、论文录用率以及审稿人的专业水平等方面。
2.3 国际化程度ICCAD CCF评级还考虑期刊、会议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包括发表论文的作者国籍分布、参会人员的国际化程度等指标。
2.4 学术规范性ICCAD CCF评级对期刊、会议的学术规范性也有要求,包括论文抄袭检测、学术道德标准等方面。
3. ICCAD CCF评级等级根据CCF的评估结果,ICCAD CCF评级分为A、B、C三个等级。
3.1 A类A类是最高评级,代表期刊、会议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质量。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ICCAD是一个被A类评定的顶级会议。
3.2 B类B类是中等评级,代表期刊、会议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和质量。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一些国内外相关的期刊和会议被评为B类。
3.3 C类C类是较低评级,代表期刊、会议在学术界影响力和质量相对较弱。
通常C类包括一些新兴的期刊和会议。
4. ICCAD CCF评级对学者的意义ICCAD CCF评级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学者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ICCAD CCF评级是衡量学术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学术界,发表在A类会议上的论文和在A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被认为是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能够提升学者的声誉和地位。
附件3.《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课时:20 ;学分:1 ;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英文名称:Academic Morality and Writing Norms教学目的要求《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是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的公共必修学位课。
学术道德是从事学术活动所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与行为指南,是科学而理性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基石与基本前提,是维护学术生态系统健康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与重要保障。
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密切关联,没有科研诚信就没有学术道德,学术不端是科研失信的主要表现。
在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遵循和维护学术道德,坚持和坚守学术诚信,坚决反对和自觉抵制学术不端,是科研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科学研究活动内在而重要的规范要求。
近些年,国际学术界加大打击学术不端的力度,政府、学术界、出版界不断推出各种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对科研不当行为、不端行为进行披露和惩处。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制度,对学术失范、学术不端等现象形成遏制和打击之势。
但由于社会道德危机、教育缺位、评价导向偏颇、急功近利等多种复杂的原因,以抄袭、剽窃、造假等为标志的学术失范、学术不端、科研失信等现象屡有发生,屡禁不止。
这不仅违反了科研与学术的基本准则,冲击了学术的底线,破坏了学术公平,而且严重损害了学术的声誉,严重破坏了学术生态系统,对科研、学术和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灾难性的。
研究生是国家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生力军,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的潜在的创新性人才,肩负着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重要使命。
新一代的研究生不仅要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掌握先进的科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也要懂得科学思维,掌握科研方法,遵循科研规律,维护学术道德,坚守科研诚信,抵制学术不端。
《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的教育目的在于提升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科研诚信、学术规范的认知程度,在科研与写作过程中,学会甄别和判断各种学术不端现象,自觉维护学术公平与诚信,自觉抵御各种科研不端行为,维护良好的学术生态系统。
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概述学术道德规范指的是研究人员、学者和学生在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时应当遵守的一系列伦理原则和行为准则。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学术研究的诚信性、公正性和可信性。
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守对于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增强学术界的声誉和信任,以及维护社会的公信力都至关重要。
1.避免科研不端行为学术道德规范的首要目标是避免科研不端行为。
科研不端行为包括虚假数据、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篡改研究结果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对科学研究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和公信力。
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伦理观念,不断提升研究质量和可信度。
2.确保学术交流的公正性学术交流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环节,而公正性是学术交流的基本要求。
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可以确保学术交流的公正性,避免不当竞争和论文争抢等现象的发生。
学术界的公正性有助于保持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推动科学的进步。
3.保护知识产权和学术奖励制度学术道德规范在维护知识产权和学术奖励制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学术界重视版权保护是确保学术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得到合理保护、鼓励创新和促进学术交流的关键。
此外,学术奖励制度是激励学者和科研人员努力推动学术发展的重要机制,而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守是保证这一制度公正、透明和有效的基础。
4.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守有助于在学术界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研究人员和学者的合作是推动学术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
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促进知识和资源的共享,推动学术界的进步。
同时,学术界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也有助于提升学术研究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5.增强社会的公信力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守对于增强社会的公信力至关重要。
学术界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研究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守可以使学术研究更加公正和可靠,提高社会对学术界的信任度,增强学术研究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总结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学术研究行为规范遵守学术道德与诚信学术研究行为规范——遵守学术道德与诚信学术研究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学术研究中,遵守学术道德与诚信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术研究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以帮助学者们更好地遵守学术道德与诚信。
一、严禁剽窃与抄袭学术道德的核心之一就是严禁剽窃和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
剽窃和抄袭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和学术研究的公正性。
因此,学者在进行研究时务必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成果,并正确标注引文。
此外,对于他人的研究成果要给予充分的承认,创新性工作和他人工作的边界要清晰。
二、数据操纵与造假应该严格禁止数据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对保持学术研究的诚信至关重要。
学者们应该遵循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并遵循统计分析的规范。
数据的操纵与造假行为将导致不准确的研究结论,并对人们的决策产生误导性影响。
因此,学者们应该坚守诚信,拒绝任何形式的数据操纵与造假行为。
三、尊重知识产权在学术研究中,尊重知识产权是一种基本的学术道德要求。
学者们应当尊重他人的专利权、著作权和其他知识产权,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在使用他人成果时,应当征得其授权,并在研究成果中明确标注参考来源。
同时,应该尊重研究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坚持公正分配合作成果,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四、诚实、真实地进行研究学者们应当诚实地进行研究,不得夸大或歪曲研究结果。
实证研究应当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并公开发布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供其他学者复制和验证。
此外,学者们在发表研究成果时应该遵循学术期刊的投稿规范,并与同行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避免虚假或误导性的研究结果。
五、尊重学术界和学术机构的规章制度学术界和学术机构有一系列明确的学术规章制度,学者们应当遵守并维护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
这些规章制度旨在维护学术行为的公正性与透明度,并保护学术研究人员的权益。
学者们应该了解并遵守研究伦理委员会的规定,对于存在可能伤害到受试者权益或产生其他不利影响的研究,要进行合理的审查和许可。
专业的学术道德规范学术道德是指学术界对于学术研究、教学活动等行为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
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是每一位学者和研究者的基本职责,也是保证学术研究的诚信性和可信度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研究伦理、学术诚信、学术责任和学术合作等方面,探讨专业的学术道德规范。
一、研究伦理研究伦理是学术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涉及到对研究对象、研究数据和研究过程的合理使用与处理。
研究伦理要求研究者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和尊严,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在进行人体、动物实验或其他涉及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敏感信息的研究时,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获得合法的研究许可和知情同意。
二、学术诚信学术诚信是学术研究的基石。
学术研究应坚持真实、客观、科学的原则,研究结果应基于可靠的数据和准确的分析。
学者们应当遵循研究方法的规范,不得伪造、篡改数据或对研究结果进行虚假宣传。
同时,学术论文的撰写要准确引用他人成果和知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得盗用他人观点和文字。
三、学术责任学者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应当积极参与学术和社会公共事务。
学术研究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也是为了服务社会、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学者们应当努力推动学术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提高学术界的整体水平。
四、学术合作学术合作是学术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者们应当相互尊重,促进学识共享和学术合作。
在合作研究中,应当坚持平等、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共同制定研究计划、分工合作,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贡献。
同时,学者们还应当诚实守信,共同承担研究过程中的风险和责任。
五、学术评价学术评价是学术界中重要的参考依据。
学者们的学术成果应当通过同行评议等科学的方式进行评价,而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追逐学术声誉。
评价学者的水平应基于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贡献,而不是过分关注他们的职称或其他身份。
学术评价应当客观、公正、合理,鼓励创新和多元发展。
总结学术道德规范对于学术界的健康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ACM道德与职业行为准则简易版1.一般道德原则 1.1 为社会和人类福祉做出贡献,承认所有人都是计算机的利益相关者 1.2 避免伤害 1.3 诚实守信 1.4 公平,采取不歧视的行动 1.5 尊重制作新想法,新发明,创造性作品和计算工件所需的工作 1.6 尊重隐私 1.7荣誉保密2.专业责任 2.1 努力在专业工作的过程和产品中实现高质量 2.2 保持高标准的专业能力,行为和道德实践 2.3 了解并尊重与专业工作相关的现有规则 2.4接受并提供适当的专业审查 2.5 对计算机系统及其影响进行全面彻底的评估,包括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 2.6 仅在能力范围内开展工作 2.7 培养公众对计算,相关技术及其后果的认识和理解 2.8 只有在获得授权或被公共物品强迫的情况下才能访问计算和通信资源 2.9 设计和实施稳健且可用的系统3.专业领导原则 3.1 确保公共物品是所有专业计算工作中的核心关注点 3.2 明确,鼓励接受并评估组织或团体成员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3.3 管理人员和资源,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3.4 明确,应用和支持反映本准则原则的政策和流程 3.5 为组织或团队成员创造机会,使其成为专业人士 3.6 修改或退出系统时要小心 3.7 认识并特别关注融入社会基础设施的系统4.遵守该守则 4.1 坚持,促进和尊重守则的原则 4.2 将违反本准则的行为视为与ACM成员资格不一致前言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行为改变了世界。
为了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他们应该反思他们工作的广泛影响,始终如一地支持公共利益。
ACM道德与职业行为准则(“准则”)表达了该行业的良知。
该准则旨在激励和指导所有计算专业人员的道德行为,包括当前和有抱负的从业者,教师,学生,影响者以及以有影响的方式使用计算技术的任何人。
此外,本规范作为违规发生时的补救依据。
“守则”包括作为责任声明制定的原则,其基础是公共利益始终是首要考虑因素。
每项原则都辅以指南,这些指南提供了解释,以帮助计算专业人员理解和应用该原则。
计算机伦理学与计算机职业道德修养
计算机伦理学是研究计算机技术和应用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产生的伦理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计算机技术在隐私、知识产权、政治、社会公正等方面引发的道德问题,并倡导计算机科学家和从业人员在设计和使用计算机技术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计算机职业道德修养是指计算机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涯中应遵循的一系列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强调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对待用户隐私、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问题应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计算机职业道德修养不仅要求从业人员遵守职业行为准则,还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客观判断,并在决策中充分考虑所有相关利益方的权益。
计算机伦理学和计算机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于保障计算机技术的正确和合理使用,维护用户的权益,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它们帮助从业人员意识到他们的决策和行为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并明确了他们在职业道路上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
中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和工程社团章程的伦理意识考察苏俊斌1 曹南燕2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摘要]本文对中国17个专业的注册工程师制度法规和45个工程社团章程文本的伦理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且参照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中国工程师信条》历史沿革和国际工程组织联盟的工程伦理规条范本,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论认为:中国注册工程师的制度具有明确的伦理意识,但其内涵滞后于当今时代的伦理观念;另一方面,工程师社团尚缺乏自觉的伦理意识。
中国工程师职业伦理意识的落后现状与当前中国工程实践快速发展的局面严重不适应,应该引起广泛重视。
[关键词]工程伦理;注册工程师制度;工程社团;章程A Study of Professional code of Ethics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into Bylaws of RegisteredProfessional Engineer and Co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Society in ChinaJunbin SU, Nanyan CAOInstitute of ST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Abstract:The paper investigates into bylaws of China’s 17 sorts of registered professional engineer and constitutions of 45 kinds of engineering society in China, reviews the ethic consideration in the ethic code of China Institute of Engineers (CIE) in a historic dimension, and compares China’s ethic consideration with which in the model ethic code of World Federation of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s (WFEO)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thic consideration of China engineer profession can not keep up the pace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nowadays in China.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reveal the problem and arouse more concern. Keywords: engineering ethic code; registered engineer; bylaw; constitution1作者简介:苏俊斌(1970-),工程师、博士生,研究方向科技与社会;2曹南燕(1946-),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技与社会;引言曾经有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注]有没有伦理意义上的工程职业(Michael Davis)?工程职业群体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职业伦理规范(professional code of ethics)[1]。
中国计算机学会章程(2019年10月xx日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学会的名称是中国计算机学会,英文译名是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英文缩写是CCF。
第二条本学会是由从事计算机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以下简称本领域)的科研、教育、开发、生产、管理、应用和服务的个人及单位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学术团体。
本学会实行会员制。
第三条本学会的宗旨是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致力于推动本领域学术、技术、教育、应用和产业的发展,为本领域的专业人士的职业发展服务。
倡导公正、独立和创新。
本学会致力于团结本领域的专业人士,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本学会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第四条本学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学会住所设在北京市。
第二章业务范围第六条本学会的业务范围是:(一)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二)组织开展对本领域科学、技术、教育和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向政府部门提出咨询建议。
(三)参加国家或政府部门有关本领域相关技术项目的科学论证,提出咨询建议。
(四)开展本领域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普及传播与推广计算机知识科学和技术,推广计算机技术,促进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开展面向青少年的计算机科技活动,开展本领域继续教育及专业能力评价,记录计算机发展历史。
(五)按照规定经批准,表彰、奖励本领域优秀科技成果及有成就的专业人士,接受委托,开展项目评估、学位论文评审、技术职务及职称的评审工作。
(六)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或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授权或委托,承担本领域的成果鉴定及计算机领域工程教育认证等工作,编辑、制定和审定有关计算机技术标准。
(七)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举办本领域的展览。
(八)依照有关规定编辑出版本领域范围的学术刊物、科技书籍、报刊和多媒体制品。
(九)促进民间国际本领域科技交流,和国际同类学术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参与相关的国际计算机学术活动,参加相关的国际组织。
学术规范李国新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
它涉及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学术活动的各方面。
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学术评审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学术管理规范;也有学者对学术规范作出了横向概括,认为包括它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如文献的合理使用规则、引证标注规则、立论阐述的逻辑规则等,二是高层次的规范,如学术制度规范、学风规范等。
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学术规范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1.所有的专门性研究,都应该依据已有文献对相同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状况作出概略性的说明介绍。
“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为什么需要这种规范?首先,任何知识生产、知识创新都需要以知识的有序继承和必要积累为基础,概略性说明介绍实际上就是作者继承知识和展示积累的体现;其次,通过概略性说明介绍展现了研究现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为人们评价研究课题的价值提供了基本的资料或线索;第三,体现了对前人创造成果的尊重。
实现这一规范,必然要求研究者在选题之前尽可能全面地普查相关文献。
因为只有通过全面的检索获得文献,才能进而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才能明确前人的研究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存在什么缺陷,自己研究的推进和创新是什么。
这也就是需要概略性地说明介绍的内容。
由此可见,检索相关文献是任何有价值的专门性研究的起点。
2.对已有文献任何形式的引用,都必须注明出处。
体现作者实事求是、言之有据的科学态度;体现保护他人著作权的精神;把作者的成果和前人的成果明确地区分开来;为读者深入了解相关内容、查找相关资料提供线索;为文献信息的定量统计提供方便。
在学术研究中,规范的对立面是“失范”,失范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剽窃抄袭。
剽窃抄袭者面对着最为严厉的学术惩罚。
在国外的学术评价体系中,对剽窃抄袭往往有较为明确的界定:“复制、综合或解释他人的想法或观点而不指明出处的享有”。
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道德规范
(2006年6月3日第八届常务理事会通过)
总则
第一条为崇尚科学精神,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鼓励科研创新,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学会直属机构、学会签约机构及所有参与CCF 学术活动、发表作品的机构和人士。
规范
在第二条中所列机构及人士在从事学术活动中,除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外,还须遵守下列学术道德规范:
第三条在进行学术研究或发表成果过程中,承认并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抄袭他人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或成果,不剽窃他人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
如在作品或文献中引用他人成果,均需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自己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注明转引出处。
第四条作者不为得出某种符合自己主观愿望的科学结论而故意捏造、篡改研究成果、实验数据或引用资料。
第五条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时,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在充分掌握材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全面而客观的分析、评价和论证。
在填写有关个人学术情况报表时,如实报告学术经历和学术成果。
第六条在参与学会的各种推荐、评审和评奖活动中,坚持公平、公正、客观、准确的原则,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礼金,严格按照规则办事,维护学术评价的客观性及公正性;不过分抬高或贬低他人学术成果的价值,不弄虚作假,不试图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评审结果。
第七条在参加CCF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中,论文一旦被会议组织者录用,论文作者(或其代表)应根据会议要求,到会交流和报告论文。
不一稿两投。
罚则
第八条第二条中所列机构及人士如有违反第二节规范中所列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在CCF网站和CCF有关刊物上公布其行为和行为人,并视情况给予惩罚。
(一)如有违反第三条和第四条规定的行为者,二年内禁止其入会。
如系会员,取消会员资格,二年内禁止其再入会。
(二)如有违反第五、第六条规定的行为者,给予警告,直至撤销学会授予的奖励和荣誉。
(三)如有违反第三条、第四条、无故违反第七条规定的行为者,CCF主办的学术会议、所属会刊及所属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会议四年之内均不接受该行为者的论文。
附则
第九条本规范由CCF常务理事会通过后试行,试行期为两年。
本规范由CCF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正式执行。
第十条本规范由CCF常务理事会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