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
- 格式:docx
- 大小:16.21 KB
- 文档页数:2
国庆节祝福祖国的四字词语1. 繁荣昌盛- 意思: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 出处:无确切出处,是人们对国家美好愿景的常用表达。
- 近义词:兴旺发达、繁荣富强。
- 造句: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小片段:甲:“你看现在咱这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到处都是热闹的商业街,人来人往的。
”乙:“可不是嘛,这都得益于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啊。
就像一棵大树,根扎得稳,枝叶就繁茂,国家发展得好,咱老百姓的生活也就丰富多彩。
你想想以前,哪有现在这么多的机会和便利呢?”甲:“对呀,真为咱祖国感到骄傲!”结论: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础。
2. 国泰民安- 意思: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 出处: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近义词:天下太平、歌舞升平。
- 造句:在这个国泰民安的时代,人们安居乐业,尽情享受生活。
- 小片段:甲:“最近新闻里老是说别的国家有些地方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真可怜。
”乙:“咱们国家就不一样啦。
”甲:“是啊,咱们这儿国泰民安的,每天晚上我都能看到广场上大家开开心心地跳舞、散步。
”乙:“这就是国家强大的好处啊,就像一个坚固的大房子,里面的人才能安心生活。
咱们能不珍惜吗?”结论:国泰民安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幸福,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3. 国富民强- 意思: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 近义词:国富兵强、富国强兵。
- 造句:只有国富民强,我们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话语权。
- 小片段:甲:“你看咱国家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拿了好多金牌呢。
”乙:“那可不,这说明咱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得好啊。
”甲:“其实这背后就是国富民强的体现。
国家富裕了,就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体育、教育这些方面,老百姓身体素质也跟着提高了。
”乙:“对呀,就像一个家庭,有钱了就能让孩子吃得好、锻炼好,国家也是这个道理。
描写祖国强大的词语蒸蒸日上、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民殷国富。
一、蒸蒸日上白话释义:形容事物夭天向上发展:我们的祖国二蒸蒸:上升和兴盛的样子。
朝代:清作者:李宝嘉出处:《官场现形记》:“你世兄乂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二、太平盛世白话释义:安定、兴盛的时代。
朝代:明作者:沈德符出处:《万历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翻译:我个人觉得的安定、兴盛的时代,应该是在除夕元旦这种节日节俭而过的时代。
三、国泰民安白话释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泰:平安,安定。
朝代:东汉作者:班固出处:《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翻译:至今桓公还在任用管仲,所以国富民安。
四、国富民强白话释义: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朝代:汉作者:赵晔出处:《吴越春秋》:“艮富国强,众安道泰。
”翻译: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五、民殷国富白话释义:殷:殷实,富足;阜:丰富。
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朝代:晋作者:陈寿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翻译:国家人民殷实富裕但是不知道心存感激。
日新月异、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繁荣昌盛、政通人和、歌舞升平、贞观之治、天府之国、繁荣富强、太平盛世1.日新月异[ri xln yue yi ]:每夭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造句:在这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年代,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经久不衰的,那就是一一真情2.国泰民安[gu6 tdi min on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造句:我们都喜欢过国泰艮安的生活。
3.安居乐业[on ju le ye ]: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劳动。
造句: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4.繁荣昌盛[fdn rdng chang sheng ]: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造句:倘若有一大群人经济落后,贫困潦倒,我们就不能真正繁荣昌盛。
5.政通人和[zheng tOng rQn hQ ]: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国庆祝福的四字成语1 国富民强[ guó fù mín qiáng ] 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2 国泰民安[ guó tài mín ān ] 泰:平安,安定。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3 民康物阜[ mín kāng wù fù ] 阜:多。
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4 繁荣昌盛[ fán róng chāng shèng ] 繁荣:兴旺发达;昌盛:兴旺。
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5 繁荣富强[ fán róng fù qiáng ] 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
出处峻青《壮志录》:“……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6 兴旺发达[ xīng wàng fā dá ] 指事物或事业充分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7 蒸蒸日上[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 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
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8 日新月异[ rì xīn yuè yì ] 新:更新;异:不同。
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
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9 万象更新[ wàn xiàng gēng xīn ] 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汉朝赵晔在《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中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在目前的中国,一面是巨额财政收入,一面是百姓关于民生问题的诸多抱怨……这就意味着,中国GDP的增长进程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
其中,国富民不强可能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成为百姓和学者热议的话题之时,有媒体称,这其实仅仅意味着一个新的开端。
十二五规划正在制定之中,中国下一步该如何追求国强与民富的和谐发展,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我国的财富分配价值取向究竟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怎样的公共财政政策、分配政策?这些问题十分值得探讨。
【摘要】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路径选择。
选择走“国富民强”或“民富国强”的道路,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中,通过民富实现国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国富民强民富国强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国强与民富一直是各国所追求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民富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即人民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
而国强的含义,可以大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一是指国家有能力保卫领土完整、抵抗外来侵略、保护国民;二是指国家可在国际社会中找到合理的位置,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三是国家有力量抵抗自然灾害、防御疾病、发展科技,有经济实力照顾社会弱势群体。
一般来说,不能简单地将一国经济总量的庞大或者政府财政实力的强大,等同为“国强”。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变得越来越富。
与此同时,中国人是不是也在走向富裕呢?从平均数据来看比较乐观,只是细致分析后却会发现民富还未赶上国富的进度。
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居民收入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
也就是国民收入的增长,赶不上GDP的增长,也赶不上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
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
“国富民强”——路径选择的历史渊源近代的中国通过“国富”实现“民强”,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走向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大国气象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
1、风清气正:形容社会风气端正,政治清廉。
2、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安适,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3、太平盛世:国家繁荣昌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4、兴旺发达:形容事业、国家等发展得非常兴旺、发达。
5、繁荣昌盛:形容国家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非常繁荣,人民生活富裕。
6、繁荣富强:国家和人民都非常富饶强大。
7、强国富民:国家强大,人民富裕。
8、政通人和:政治通达,民众和睦。
9、民安物阜:人民生活安定,物资丰富。
10、国泰民安: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安逸。
11、国富民强:国家富饶,人民强大。
12、天下归心:形容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向往一个国家的统治,为这个国家所征服。
13、民富国强:人民富裕,国家强大。
15、民康物阜:人民生活安康,物资丰富。
16、兵强马壮:形容军队强大,战马健壮。
第1页共1页。
关于欢度国庆的四字成语你好,关于国庆节的四字词语有:普天同庆国泰民安举国若狂张灯结彩繁荣昌盛繁荣兴旺花天锦地鼓乐齐鸣鼓乐喧天红飞翠舞兴高采烈一、国富民强释义: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原文: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译文: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大家安宁,道路康泰。
二、欢欣鼓舞释义:欢欣:欣喜;鼓舞:振奋。
形容高兴而振奋。
原文: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就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译文:因此没有不高兴振奋的。
三、国泰民安释义:泰:平安,安定。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原文:《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提拔管仲;而国富民安。
”译文:到现在齐桓公任用管仲,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四、国富兵强释义: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原文:《韩非子·的定法》:“就是以其民用力劳而愈演愈烈,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弱。
”译文:因此百姓努力劳作不休息,追击敌人危险不退却,所以他的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五、蒸蒸日上释义: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
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原文: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就是槃槃小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一、国富民强释义: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原文: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译文:国家富裕,人民强壮。
大家安宁,道路康泰。
二、欢欣鼓舞释义:欢欣:欣喜;鼓舞:振奋。
形容高兴而鼓舞。
原文: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就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译文:因此没有不高兴振奋的。
三、国泰民安释义:泰:平安,安定。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原文:《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提拔管仲;而国富民安。
”译文:到现在齐桓公任用管仲,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四、国富兵强释义: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原文:《韩非子·的定法》:“就是以其民用力劳而愈演愈烈,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弱。
”译文:因此百姓不懈努力劳作不休息,迎击敌人危险不后撤,所以他的国家富足,军队衰弱。
带有富强的成语带有富强的成语有:繁荣富强、国富民强、国富兵强、民富国强、民殷国富,以下为词语解释和出处介绍一、繁荣富强[ fán róng fùqiáng ]【解释】: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
【出自】:近代峻青《壮志录》:“……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二、国富民强[ guófùmín qiáng ]【解释】: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译文】:国家富足,人民强健,大家平安泰平。
三、国富兵强[ guófùbīng qiáng ]【解释】: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定法》:“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
”【译文】:因此百姓努力劳作而不休息,追击敌人危险而不退,所以他国国富民强。
四、民富国强[ mín fùguóqiáng ]【解释】: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译文】:国家富足,人民强健,大家平安泰平。
五、民殷国富[ mín yīn guófù]【解释】:殷:殷实,富足;阜:丰富。
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译文】:百姓富足国家富足,不知道珍惜1。
描写国家强大的四字词语1. 国富民强[guó fù mín qiáng]: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2. 国泰民安[guó tài mín ān]:泰,平安,安定。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3. 太平盛世[tài píng shèng shì]:安定、兴盛的时代。
4. 龙腾虎跃[lóng téng hǔ yuè]:腾,飞腾;跃,跳跃。
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
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
5. 四海升平[sì hǎi shēng píng]:指天下太平。
6. 安邦定国[ān bāng dìng guó]:邦,泛指国家。
使国家安定巩固。
7. 兵强马壮[bīng qiáng mǎ zhuàng]: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8. 百二河山[bǎi èr hé shān]:百二,以二敌百。
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
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9. 黄人守日[huáng rén shǒu rì]:《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国人方自来降也。
”后遂以“黄人守日”比喻朝政清明,国力强盛。
10. 繁荣富强[fán róng fù qiáng]: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
参考资料在线成语词典:词目国富兵强发音guó fù bīng qiáng 释义国家富裕,军队强盛。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 泱泱大国称赞国力强大的国家,怀有宽大的气度与良好的风范。
成语:泱泱大风------------------------------------------------------------ 汉典网【解释】泱泱:宏大的样子。
国庆节祝福祖国的祝福语四字成语10.1国庆节祝福祖国的祝福语四字成语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国富民强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太平盛世安居乐业蒸蒸日上繁荣富强锦绣河山地大物博江山如画政通人和兵强马壮歌舞升平兴旺发达翻天覆地大好河山五谷丰登民殷国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百废俱兴夜不闭户巍然屹立河清海晏绿水青山国富兵强巴山蜀水美不胜收国富民安民富国强富国强兵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百废俱兴夜不闭户巍然屹立河清海晏绿水青山国富兵强巴山蜀水美不胜收国富民安民富国强富国强兵国庆节祝福祖国的成语1、繁荣昌盛:繁荣:兴旺发达;昌盛:兴旺。
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2、民富国强: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3、天下太平:处处平安无事。
指大治之世。
4、蒸蒸日上:形容事物天天向上发展: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
蒸蒸:上升和兴盛的样貌。
5、民康物阜:阜:多。
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
6、国富民强: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7、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
形容国泰民安。
8、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势繁盛。
晋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
”后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9、太平盛世:安定兴盛的时代。
10、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泰:平安,安定。
十一国庆节祝福祖国的成语1、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山川秀美锦秀河山地大物博山清水秀大国风范2、锦绣河山高耸入云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湖光山色重峦叠嶂山明水秀3、高山流水白练腾空烟波浩渺山清水秀山光水色江山如故江山如画4、绿水青山名山胜川崇山峻岭表里山河巴山蜀水大好河山登山临水5、湖光山色名山大川千山万壑锦绣河山高耸入云水天一色波光粼粼6、湖光山色重峦叠嶂山明水秀高山流水白练腾空烟波浩渺山清水秀7、幅圆辽阔山河壮丽气象万千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8、山川秀美水草丰美巍峨雄伟绵延起伏重峦叠嶂平川沃野林海雪原国庆祝福语简短精辟句子1、你知道吗?我天天都在想你,夜夜都在念你。
吃饭时想、睡觉时想、工作时想,国庆快到了,我一定要对你说:快点还钱!2、装一袋阳光两把海风,自制了几斤祝福,托人到美国买了些快乐,法国买了两瓶浪漫,从心灵的深处切下几许关怀,作为礼物送给你,祝国庆快乐!3、云淡风也轻,秋叶飘满天,金秋收获季,共庆国庆节;祝您国庆佳节天天好心情,事事都如意!4、嘘!别说话!今天什么日子,猜?不猜?好好想想吧?普天同庆,锣鼓声声!哦!国庆节了!瞅着短信发什么愣呢?赶紧的,请我吃饭庆国庆呗!5、鲜花为你的生日歌唱,掌声为你的伟大歌唱,圆月为你的神圣歌唱,举国上下,普天同庆,我们一起祝福你:祖国,母亲!6、我们可以用鲜花来庆贺你的生日,我们可以用心灵来歌唱你的伟大。
“民富”和“国强”互为因果“民富国强”四个字最早见诸汉代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尽管与今天的意义不完全相同,但是从字面理解也有一致的意思,民众富裕了,国家就强大!与“国强民富”相比较,两者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结果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原因在先,结果在后是因果联系的特点之一,但原因和结果二者的关系属于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所以,如果把“国强民富”与“民富国强”两个概念对立起来,以一个替代另一个,以一个批判另一个,那就是错误的,是机械的、僵硬的思维。
事实上,对中国而言,“国强民富”与“民富国强”两者是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
没有走过“国强民富”的历程,何来“民富国强”的新阶段?转向“民富国强”的时候到了但是,当历史进程走过了“国强民富”的关键时刻,就必须全面转向“民富国强”。
这是国家更趋强大的必由之路。
第一,国家强大的目的,不是要民众更趋贫困。
如果民众处于贫困状态,那么国家不可能持续发展,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
第二,国家强大的结果,当然是让民众富裕起来。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应是每个公民能够过上富裕的美好生活。
“国富”之根本目的还在于“民富”。
第三,民众富裕的时代,是国家更加强大的时代。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只有人民富裕了,国家才能稳定和发展。
第四,“民富国强”的目标,才是终极目标。
安民、富民是治国的首要任务,也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社会得以和谐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
国强民富还是民富国强文章作者:[长夜]国强民富是主流的观点。
认为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过上富足、幸福的生活。
这个观点无论怎么看,似乎都没有错。
为什么呢?就在于它的似是而非。
国强与民富应该是这样的关系:国强是民富的保证,民富是国强的基础。
所谓“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估计就是没搞清楚国强与民富的关系。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18世纪也曾问道:“国家是先以民众贫困作代价而使自己变富呢?还是让国民先富起来再实现自己的富裕?”结论是:“只有个人的富裕才能很快推动国家的富强。
”“国富民强”这个概念,最早出自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原句是“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从“民富国强”到“国富民强”,虽然只是颠倒了一下次序,但因果与逻辑关系完全不同。
财富如何在国与民之间分配,是一个古老的政治问题。
从春秋之后,民富才能国强就成了政治家治国的一个常识。
管仲曾说:“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论语》有子对哀公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荀子还对国富民弱这种状况做过结论:“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国蹶”,意思是这种国家是要溃败的。
到北宋,王安石明确指出两者的逻辑关系:“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
”人们常言康乾盛世,岂不知“家天下”的康熙和乾隆在如何“藏富于民”上也动足了脑筋。
有学者作过统计,康熙在位的62年间,不同程度地减免过天下的租赋有500多次,折合白银达1.5亿两,相当于当时4年多的全年财政收入。
而乾隆更厉害,曾先后5次免除过全国所有州县的一年赋税,执政期间免除的赋银超过3亿两。
据黄仁宇计算,康乾时代的个人税赋只有当时英国个人税赋的三十分之一,可见盛世之名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热力学第三定律: 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加原理。
摩擦使一部分机械能不可逆地转变为热,使熵增加。
热量dQ由高温(T1)物体传至低温(T2)物体,高温物体的熵减少dS1=dQ/T1,低温物体的熵增加dS2=dQ/T2,把两个物体合起来当成一个系统来看,熵的变化是dS=dS2+dS1>0,即熵是增加的。
也可表述成: 一个系统中,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可能作相反的传递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一杯热水的热量自然地从水中向它的环境中散发出去, 如果把同样的热量收回到杯子中而外力不做功是不可能实现的.很有趣的是, 恰恰相反的是人类社会中有一种与热力学第三定律描述的热现象相反的社会财富现象, 那就是财富总是这样的积累, 越是占有的越多, 他就越发不断地积累的多, 就像滚雪球一样。
“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国富民强”最初出现于《盐铁论》: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
意思是国家富有,人民身体强健,身体强健有利于劳作生产和战备。
但“国富”不代表民富,国家通过税收、战争等手段得到很多财富,如果这些财富不能分配于民,只用于个别人享受,或者用于继续发动战争和抵御外敌侵略和制止内部叛乱,人民照样会一贫如洗;“强”不仅有“强健”之意,还可以理解为“强势”、“强悍”,“强盗”,当国家很富有而民不聊生时,最容易出现“强人”、“强盗”,因为老百姓总得有一条活路。
秦始皇把六国的钱财拿来,修长城(功不可没),建阿房宫,再建无可匹敌的陵墓,还花了很多银子让徐福等人给他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所有一切都显示国家很富有,很强盛,但实际上老百姓的日子很苦,国富而民穷。
国富民穷最容易造就“强悍”的民风,老百姓身无长物,谁能给一口饭吃就会跟谁走。
人在走投无路情况下,哪还顾得了道德廉耻,谁还会再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不会为子孙后代着想,这就造就了陈胜、黄巢、李自成、洪秀全揭竿而起。
寓富于民要远强于单纯的“国富”,老百姓都很富足,自然不想发生内乱,还能“知礼节”;当国家出现外敌入侵时,人民为保卫既得利益不受损失和子孙幸福,才会心甘情愿出财出力甚至誓死去保护国家。
试想,如果满清和民国时期中国老百姓都很富足,有很多人都像陈嘉庚一样有钱,有实力购买和制造最先进的军舰和飞机大炮,国家怎么会被小日本欺负好几十年?但所有统治者都会说“国家就是人民的”,反译得直白点就是“我的就是你的”,但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与民争利现象经常发生,甚至杀鸡取卵也在所不惜,结果常常是“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
老百姓在田地里拣到的钻石是国家的,得收走;有人在沙漠里拣到“狗头金”,那是国家的,得上交;还有人在江河里挖到乌木,那也是国家的,得搬到派出所去;想开发沙漠、湖泽,那不行,因为这些也是国家的;海昏侯坟墓,找不到明确子孙后代,那也就是国家的了,挖,还起个好听名字——保护性发摒。
描写祖国强盛的词语1、【国泰民安】读音:[guó tài mín ān]释义:泰:平安,安定。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2、【国富民强】读音:[guó fù mín qiáng]释义:国家富足,人民强健。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3、【太平盛世】读音:[tài píng shèng shì]释义:安定、兴盛的时代。
出处:鲁迅《坟·灯下漫笔》:“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4、【兵强马壮】读音:[bīng qiáng mǎ zhuàng]释义:兵力强盛,战马健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出处:《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5、【繁荣富强】读音:[fán róng fù qiáng]释义:形容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日益富足强大。
出处:峻青《壮志录》:“……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形容国家强盛的诗词有: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什么富力强四字成语富国强兵_成语解释【拼音】:fùguóqiángbīng【释义】:并使国家富裕,兵力强悍。
【出处】:《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专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例句】:起至关爱并无已,慨然以~自任。
★清·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六回富国强民_成语解释【拼音】:fùguóqiángmín【释义】:指使国家富足,民力强盛。
【原文】:先秦·商鞅《商君书·壹言》:“故治国者,其庶几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例句】:父亲到处寻找着~的救国良策,但他终于没有找到。
★张书绅《正气歌》年富力强:【基本表述】:年盛:未来的年岁多。
形容年纪重,精力旺盛。
【拼音读法】:niánfùlìqiáng【采用举例】:趁着你们~的时候,为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吧!(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近义词组】:年轻力壮【反义词组】:老态龙钟【使用方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成语原文】:《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备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不足以积学而尚待,其势无愧。
”书富五车、富国强民、行乎富贵、富埒天子、民殷国富、卖富差贫、富贵安乐、富于四海、不仁起富、富室大家、暴富乞儿、 </s>极贵、才藻富赡、长命富贵、妒富愧贫、富而不骄、亡国富库、贫富悬殊、富面百城、富而好礼、富贵利达、安富尊荣、安国富民、安富恤贫、国富民康、富于春秋、富贵逼人、富商大贾、富轹万古、嫌贫忌富富国裕民、年富力强、自取富贵、鸿商富贾、富埒王侯、富贵不淫、为仁不富、乞儿庞氏、贫儿曝富、富可敌国、学富才高、富贵荣华为仁不富:要仁爱就不能发财致富。
参见“为富不仁”。
微为群经:穷家富路: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s>极贵:愁:极。
形容非常风流穷儿暴富:穷人骤然发了大财。
富国强民的意思_近义词_反义词_造句大全富国强民的意思_近义词_反义词_造句大全的详细成语大全,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摘抄给大家学习。
【成语意思】: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成语拼音】:mínfùguóqiáng【成语声母】:MFGQ【成语年代】:古代成语【用法分析】:民富国强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褒贬解析】:中性成语【英语翻译】:astrongnationwithwealthypeople【富国强民的反义词】:民不聊生【富国强民的近义词】:国富民强【成语造句】:一、在中国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富国强民,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二、师夷长技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富国强民。
三、风雨兼程年,建党系民同舟共济,兴国安邦建设民主,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富国强民打造和谐,永跟党走共创辉煌。
四、只有把国家经济建设起来,做到富国强民,才不会受外国欺负。
五、只有把国家经济建设搞好。
做到富国强民,才不会受外国欺负。
六、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所以我们要团结起来,富国强民,将来好好教训一下虚伪,残暴,懦弱的日本人!希望常联系!游客。
七、富国强民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发展教育是富国强民的基础。
八、在欧洲富国强民的新庄稼却成为中国逐渐衰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九、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富国强民的战略需要,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核心内容。
十、满朝奸佞,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心愿,被弃若敝履,屈原到了湘南以后,有感于举世皆浊、举世皆醉,经常在汩罗江畔行吟哀歌,写下许多悲壮诗篇。
【成语来源】: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主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成语接龙】:富国强民→民不聊生→生财有道→道无拾遗→遗休余烈→烈日炎炎→炎黄子孙孙康映雪→雪牖萤窗→窗间过马→马耳东风→风行草偃→偃革尚文→文过饰非非分之想→想方设法→法灸神针→针芥之契→契合金兰→兰因絮果→果如所料料峭春风→风樯阵马→马前小卒→卒擅天下→下陵上替→替天行道→道殣相望望风披靡→靡然乡风→风流佳话→话里有话→话里有话→话里有话→话里有话富国强民的意思_近义词_反义词_造句大全全部成语内容,。
“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
“国富民强”最初出现于《盐铁论》: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
意思是国家富有,人民身体强健,身体强健有利于劳作生产和战备。
但“国富”不代表民富,国家通过税收、战争等手段得到很多财富,如果这些财富不能分配于民,只用于个别人享受,或者用于继续发动战争和抵御外敌侵略和制止内部叛乱,人民照样会一贫如洗;“强”不仅有“强健”之意,还可以理解为“强势”、“强悍”,“强盗”,当国家很富有而民不聊生时,最容易出现“强人”、“强盗”,因为老百姓总得有一条活路。
秦始皇把六国的钱财拿来,修长城(功不可没),建阿房宫,再建无可匹敌的陵墓,还花了很多银子让徐福等人给他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所有一切都显示国家很富有,很强盛,但实际上老百姓的日子很苦,国富而民穷。
国富民穷最容易造就“强悍”的民风,老百姓身无长物,谁能给一口饭吃就会跟谁走。
人在走投无路情况下,哪还顾得了道德廉耻,谁还会再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不会为子孙后代着想,这就造就了陈胜、黄巢、李自成、洪秀全揭竿而起。
寓富于民要远强于单纯的“国富”,老百姓都很富足,自然不想发生内乱,还能“知礼节”;当国家出现外敌入侵时,人民为保卫既得利益不受损失和子孙幸福,才会心甘情愿出财出力甚至誓死去保护国家。
试想,如果满清和民国时期中国老百姓都很富足,有很多人都像陈嘉庚一样有钱,有实力购买和制造最先进的军舰和飞机大炮,国家怎么会被小日本欺负好几十年?
但所有统治者都会说“国家就是人民的”,反译得直白点就是“我的就是你的”,但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与民争利现象经常发生,甚至杀鸡取卵也在所不惜,结果常常是“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
老百姓在田地里拣到的钻石是国家的,得收走;有人在沙漠里拣到“狗头金”,那是国家的,得上交;还有人在江河里挖到乌木,那也是国家的,得搬到派出所去;想开发沙漠、湖泽,那不行,因为这些也是国家的;海昏侯坟墓,找不到明确子孙后代,那也就是国家的了,挖,还起个好听名字——保护性发摒。
老百姓省吃俭用积攒了多少年去买一套房子,房价的主要部分是国家的土地出让费,说得更准确一点是“缺斤短两的70年土地使用费”,还要支出让你眼花缭乱的其它各种税收。
这是买房环节,在用用房环节又是各种税费,甚至在你驾鹤西游时想把房子转交给子女,还要交一笑遗产继承税。
一句话,只要你想住房,就得一辈子给国家送钱,非把你搞穷不可。
送钱也不一定落着好处,在国家经济困难时各级政府千方百计诱骗你买房,差点没跪下求你买房,以帮助国家度过难关,但难关一过(有时还未过)马上又翻脸不认人,又把“房叔”、“房姐”推出来,欺骗那些买不起房又不明是非的人说:“你们买不起房不是国家造成的,就是这些人买房太多抬高了房价,因此,我再收他们的房产税,把他们也搞穷,你们心里就平衡了”国家杀富但不济贫。
一线城市房价一平米动辄以十万计,其中水泥、钢筋、砖头和建安费用占多少,国家拿走多少,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因为普通百姓除那点动产和不动产外,其它资产都是国家的,因此,一些政府甚至司法的公务人员或者能接近这些公务人员的人,就寻找机会把那些属于“国家”而不属于人民的资源拿来变卖,中饱私囊,也就是公权私用。
国家这么多人防工事,很多被租出去开商店当车库,租金都到哪去了?谁都说不明白,小区的地下车库实际上是有业主的钱建的人防工事,但都被房地产开发商高价卖掉了,钱最终到哪了?怎么就没有人管?道路上不允许停车,但只要交警同意就可以在路边划线,就是车位了,每年停车收费数以亿计,这些钱到底到哪去了,谁也搞不清楚。
政府不让搞经营,但全国这么多的所谓“事业单位”具有双重身份,成了为政府部门盈利的工具。
国家要反腐,不能简单地理解就是“打老虎”“拍苍蝇”,而应从制度上反腐,消除那些有意留下的制度漏洞,扎好防腐的篱笆。
当国家经济以每年百分之几甚至以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人民口袋里又增加了多少钱?当
国家早已占稳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向第一大经济体冲击时,老百姓有没有变得更加富有?如果人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变得越来越窘迫,当国家发生灾难时还会舍得从口袋里掏钱吗?还会与国家一心共度时艰吗?
但“民富”国也不一定会强,这已被历史所证实。
宋朝GDP占全世界一半以上,老百姓的日子很好过,不可谓不富,但皇帝和朝庭却囊中羞涩,国家积贫积弱,面对强敌无力抵抗,只能一味地送钱送帛,忍气吞声,这样做法犹如抱薪救火,结果是国家更贫更弱。
王安石看出了弊端,实行改革,但却以失败告终。
虽然民富国不一定就强,但欲“国强”必先“民富”,海洋里的水来自于江河,大河里的水来自于小河,只有小河里有水大河才会满(不信看看这几天泡在水里的武汉就知道了),而不是相反。
大海一直有水,长江也源远流长,但小河该干涸的还要干涸。
如果国富而民贫,动荡不远也。
二〇一六年七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