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天然产生的化学污染物本底值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97.60 KB
- 文档页数:5
食品中内源性食品添加剂和化学污染物的本底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4)2. 研究目的和方法 (5)3. 研究范围及限制 (6)二、食品中内源性食品添加剂概述 (7)1. 内源性食品添加剂定义及分类 (8)2. 内源性食品添加剂的来源和用途 (9)3. 内源性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 (10)三、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概述 (11)1. 化学污染物的定义及分类 (12)2. 化学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途径 (13)3. 化学污染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5)四、食品中内源性食品添加剂和化学污染物的本底研究 (16)1. 研究对象的选取与样本采集 (17)2. 检测方法与技术路线 (18)3.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19)4. 风险评估与安全性评价 (20)五、内源性食品添加剂和化学污染物在食品中的安全控制策略 (21)1.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22)2.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 (23)3. 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自律意识 (24)4. 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教育 (25)六、案例分析 (26)1. 典型案例介绍与分析 (27)2. 案例中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28)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30)1. 研究结论总结 (31)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 (32)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33)一、内容综述食品中内源性食品添加剂和化学污染物的本底研究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食品添加剂和化学污染物在食品中的存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综述食品中内源性食品添加剂和化学污染物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内源性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中天然存在的、对食品品质、口感、营养价值和保质期等方面具有改善作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自然产生,也可能通过人为调控而获得。
常见的内源性食品添加剂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抗氧化剂等。
吉林省长白山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分析作者:韦淑萍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13期摘要:目的:分析吉林省长白山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
方法:于2017 年采集长白山3 类(干制野生食用菌、菇类、肉制品)食品共346 份,检测样品中化学元素含量,评价合格率。
结果:3 类食品中111Cd、75As的合格率均在80% 以上,高于其他化学指标(P <0.05)。
超市采集的食品样本中208Pb、27Al、52Cr、无机砷、汞的合格率高于农贸市场、路边摊(P < 0.05)。
结论:除111Cd、75As 两种化学元素外,吉林省长白山区域食品中其他元素含量的合格率均较低;农贸市场、路边摊食品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合格率普遍低于超市。
关键词: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中图分类号:TS201.6食品化学污染是指食品在环境、人工等各种因素影响下致有毒有害物质入侵而引发的食品营养性、安全性和/ 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化学变化[1]。
目前,在食品生产新技术、食品加工新工艺不断开发应用及各种食品化学污染物、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的背景下,我国处于食品安全矛盾凸显期[2]。
为了解2017 年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常见食品化学污染物,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防控能力,本文以吉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和实施方案为依据,对该地区常见食品进行了化学污染物的监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采集在长白山6 个区市(白山市、白城市、池西区、池南区、池北区、四平市)的部分超市、农贸市场、路边摊共采集3 类食品共346 份,包括干制野生食用菌、菇类、肉制品。
采集方法采用随机采用原则[3]。
1.2 监测项目对铅(208Pb)、镉(111Cd)、铝(27Al)、铬(52Cr)、砷(75As)、无机砷、汞7 个指标进行监测,参照GB/T 5009.12-2003 等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4]。
1.3 评价标准参照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标准[5] 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的标准[6]。
149食品中内源性化学污染物的本底值研究进展朱雨田,彭建飞,陈仕煜,陈晓燕,郑燕燕*(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 518131)摘 要: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实际生产中超标、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及使用违禁添加物的情况时常发生,严重影响着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然而,在日常监测中,我们发现有些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并不是人为添加的,而是其自身含有的内源性物质,或是在食品加工生产中形成的。
依据现有的检测方法,无法区分是人为添加,还是原料带入,给监督执法工作带来了困难。
为正确认识这些化合物质天然存在食品中而非人为添加,为食品安全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综述了研究人员对食品添加剂中苯甲酸、磷酸盐及违禁添加物甲醛、硼砂在食品中的本底值的调查结果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食品;内源性;污染物;本底值中图分类号:TS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13(2015)08-0149-05Research advance for background value of endogenous chemicalpollutants in foodZHU Yu-tian ,PENG Jian-fei ,CHEN Shi-yu ,CHEN Xiao-yan ,ZHENG Yan-yan *(Shenzhen Academy of Metrology and Quality Inspection ,Shenzhen 518131)Abstract :Food additiv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food industry ,misusing food additives ,such as above the limits or range ,and using prohibited additives are often occurred in practice.This affectthe development of food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consumer ’s health. However ,during daily monitoring ,we found that some chemical pollutants in food were not added artificially ,but was formed by endogenous substances inside or during food processing. The existing detection methods are not able to distinguish whether pollutant is added artificially or brought by raw materials ,and this brings difficulties in supervis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at these chemical compounds are naturally occurred in food instead of added artificially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the review studied and discussed background values of food additives ,such as benzoic acid ,phosphate as well as the prohibited additives such as methanol and borax.Key words :food ;endogenous ;pollutant ;background value收稿日期:2015-06-16 *通讯作者作者简介:朱雨田(1987-),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检测分析。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化学性污染物结果分析了解密云县2007~2010年食品化学污染物污染状况。
方法按计划采集密云县辖区内蔬菜、食用菌、水产品、乳制品、肉类、粮食、藻类、蛋类、干红葡萄酒、蜜饯、馒头、散装熟肉制品等样本,按照GB/5009-2003等国家标准方法检测铅、镉、汞、铝、甜味剂、防腐剂、合成色素、着色剂等理化项目,获得有效数据1712项次。
结果共采集样本475份,获得有效数据?项。
食品污染物铅、汞、苯甲酸、山梨酸、亚硝酸盐、合成色素、糖精钠、过氧化苯甲酰的超标率均为0.00%,二氧化硫超标率为1.37%(1/79),甜蜜素超标率2.17%(1/46),镉超标率为7.60%(26/342),铝超标率为41.67%(10/24)。
结论密云县食品整体上化学性污染水平较低,铝污染比较严重,应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常规工作,有针对的开展食品中铝的监测力度。
对食品污染物进行风险监测评估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4〕,我国从2000年开始建立食品污染监测网,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将污染物监测网承接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
密云县地处北京市东北部,在城市规划中属于生态涵养区,盛产多种绿色农副产品,也是旅游观光休闲的圣地。
2007年密云县在北京市的统一部署下,加入食品污染物监测网,通过监测食品中污染物,全面掌握辖区内食品污染状况,提高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的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概率,对保证全县人民以及外来旅游者的身体健康,对促进全县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2007-2010的监测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按照计划定期采集密云县辖区内的样本,共涉及11个乡镇85家食品企业,其中餐饮服务单位37家,商店24家,大型超市8家,农贸市场6家,蔬菜生产基地4家,食品加工生产企业6家。
1.2 样品种类和监测项目1.2.1 蔬菜类蔬菜包括黄瓜、豆角、茄子、甘蓝、菜花、土豆、大白菜、柿子椒、辣椒、油菜、韭菜、西红柿、菠菜等,总计50份。
茂名地区河粉中硼酸的本底值的研究李土贵,邱英莲*,萧 桃,邓 云,郑碧秋,邓思琪(茂名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广东茂名 525000)摘 要:本文对茂名地区生产的河粉及原料中硼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河粉中硼酸的本底值,以确定本地区生产的河粉中硼酸的本底值范围。
为茂名地区生产的河粉检测及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判定生产者是否非法添加提供技术依据。
根据研究结果数据分析,建议考虑茂名地区河粉硼酸本底值 <11.8 mg/kg,本次试验数据表明河粉的主要原料大米对河粉中硼酸本底值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河粉;硼酸;本底值Study on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Boric Acid in River Flour inMaoming AreaLI Tugui, QIU Yinglian*, XIAO Tao, DENG Yun, ZHENG Biqiu, DENG Siqi(Maomi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Maoming 525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of boric acid in rice noodles and raw materials produced in Maoming area was detected, and analyzes the base value of boronic acid in this area.It provides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tection and supervision of river powder production in Maoming area, and provides technical basis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producers are illegally added.According to the study results and data analysis,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sider that the base value range of river powder boric acid in Maoming area is <11.8 mg/kg. The test data show that the main raw material of rice of river powder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boric acid base value in river powder.Keywords: river flour; boric acid; background value河粉是一种起源于广东的特色美食,也是茂名的主要粮食加工品,各种烹饪方式的河粉是当地餐桌常见的美食,其主要原料是大米和水,具有清新米香、口感软糯有弹性、营养丰富、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
食物中化学污染物的分析与测定食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是保证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然而,在食品制作、生产、贮存等过程中,极易受到化学污染物的影响,造成食品卫生问题。
因此,在保障人类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必须对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进行分析与测定。
一、食品中常见化学污染物食品中常见的化学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荧光增白剂、塑化剂等。
其中,农药是食品中比较危害的化学物质之一。
由于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部分农民滥用农药,这导致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
兽药残留是另一大食品安全隐患,因为兽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都是化学物质,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大量留存在动物体内,通过饲料或者肉类等食品进入我们的身体内。
重金属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被随意排放,进入到环境中,通过食物链作用,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聚会对人体内脏产生毒害作用。
二、分析与测定的方法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检测食品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具有分离度高、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等特点。
在分析农药残留时,可以将食品样品提取后注入到气相色谱柱中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
2.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样品吸附剂在某种液体相中的色谱分离技术。
它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在分析水果、蔬菜种常见的草甘膦残留等物质时,可以采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3.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和荧光衰减速率的滴定方法。
其特点是精确、准确、灵敏、选择性好。
原子荧光光谱法能够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例如汞、铅、镉等。
4. 免疫学方法近年来,针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特别是农药鉴别检验方法的研究又出现了新的进展,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是免疫学法。
免疫法分为免疫亲和法和免疫测定法,两者都具有特异性高、敏感度高、效率高的优点。
三、结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中天然苯甲酸的溯源分析及本底调查张青云,姜竹茂*(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烟台 264005)摘要:苯甲酸除了作为添加剂应用添加于食品中外,也天然存在于多种植物、蜂蜜、牛乳以及发酵食品中。
本综述着重介绍的是通过正确的检测方法研究天然苯甲酸的溯源和存在情况,并对关于添加苯甲酸的相关规定及苯甲酸的每日摄入量进行介绍分析。
通过正确有效的方法逐步加深探究苯甲酸在食品中的本底值以及食品中天然苯甲酸溯源分析,会发现更多相关苯甲酸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影响,更加有利于制定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标准法规。
每个国家地区对于苯甲酸在食品中的应用的标准法规也有不同。
由于地域差异以及饮食习惯的不同,导致每个国家人群的苯甲酸摄入量也有差异。
通过对人群苯甲酸摄入量的统计研究将有助于更科学准确地对苯甲酸对食品以及相关问题的影响作出判断,更加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天然苯甲酸;检测方法;本底值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13(2020)02-0178-04doi:10.19804/j.issn1006-2513.2020.02.023Traceability analysis and background value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benzoic acid in foodZHANG Qing-yun, JIANG Zhu-mao*(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Yantai Univerisity, Shangdong, Yantai 264005)Abstract: In addition to being used as an additive in food, benzoic acid is also found naturally in a variety of plants,honey, milk and fermented food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traceability and presence of natural benzoic acid through proper detection methods, as well as th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on the addition of benzoic acid and the daily intake of benzoic acid. Through the correct and effective methods to gradually deepe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benzoic acid in food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natural benzoic acid in food, more relevant benzoic acid effects on food additives will be found,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formulation of more scientific and perfect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Standards for the use of benzoic acid in food var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Benzoic acid intake also varies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due to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and dietary differences. The statistical study of population intake of benzoic acid will help to make a mor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judgment on the impact of benzoic acid on food and related issues, and more conducive to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food safety.Key words: food additives; the natural benzoic acid; detection methods; background value收稿日期:2019-12-28作者简介:张青云(1996—),女,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本底物质
部分食品或食品原料本身并未添加某种食品添加剂或某类化学物质,但终产品却有检出。
可能来源于原料本身的天然存在,或来源于环境污染、原辅料污染、包装材料迁移,或在动植物生长过程中代谢产生、食品加工工程中微生物代谢生成(如发酵工艺等)而产生的。
以下汇总了常见的可能存在本底物质的食品情况。
可能存在本底物质的食品汇总一览表
另外,以下产品标准中例举了特定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本底数据,在平时工作中可以借鉴和引用,如:
1)NY/T843-2015绿色食品畜禽肉制品,亚硝酸盐(以NaNO2计)<4mg/kg;
2)NY/T898-2016绿色食品含乳饮料,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
≦10mg/kg;
3)GB/T21732-2008含乳饮料,苯甲酸≦30mg/kg;
4)GB/T13662-2018黄酒,苯甲酸≦50mg/kg(标准中备注黄酒发酵及贮存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苯甲酸);
5)GB/T15037-2006葡萄酒,苯甲酸≦50mg/kg。
备注:本材料只依据现有资料列举了可能的本底情况,但因客观情况不能给出具体的水平值,也未能囊括可能存在的其他所有本底情况,这需要我们在工作开展中不断积累和发现分析。
水产干制品二氧化硫本底值的研究
水产干制品是一种受欢迎的食品,因为它们具有长期保存的特
性和便捷的食用方式。
然而,为了确保水产干制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必须对其中的添加剂进行严格控制。
其中,二氧化硫作为一种常用
的防腐剂,被广泛用于水产干制品的加工过程中。
然而,二氧化硫可能会对某些人群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对水产
干制品中二氧化硫的本底值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底值是指在
正常条件下,未经添加二氧化硫的水产干制品中,自然存在的二氧
化硫含量。
研究水产干制品二氧化硫本底值的目的在于确定其在未
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为相关监管部门制
定合理的食品安全标准提供依据。
针对水产干制品二氧化硫本底值的研究,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水
产干制品进行采样和分析。
通过采用先进的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分
析手段,可以准确测定水产干制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并对其本底
值进行科学评估。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加工工艺、保存条件等因
素对水产干制品中二氧化硫本底值的影响,以全面了解其分布规律
和变化趋势。
通过对水产干制品二氧化硫本底值的研究,可以为食品安全监
管和生产企业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水产干制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二
氧化硫的使用符合规定,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同时,也有助
于推动水产干制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水产干制品中其他可能存在的
添加剂和污染物,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Apr. 2020 CHINA FOOD SAFETY 125分析与检测苯甲酸即苯甲酸盐,是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剂,在很多浆果、香辛料或者核果中都是天然存在的。
此次研究主要针对食品中天然苯甲酸的含量,以及市场上苯甲酸含量情况进行分析,明确食品中天然苯甲酸的本底值,为以后的相关调查与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此次实验所需要的样品主要来源于食品检验检测部门、委托和监督等部门,其按照计划根据一定的原则随机购买当地菜市场、超市、食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店等的食品。
试剂使用的是超纯水和来自美国Dr 公司的苯甲酸。
1.2 仪器与设备因为此次实验研究采取的是液相色谱方法,因此仪器使用的是高校液相色谱仪;涡旋仪;超声仪和离心机。
1.3 实验方法与条件此次实验按照《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495-2009)开展监测。
取10.0 g 样品,在水中浸泡30 min,用水定容至50 mL,超声提取 30 min,经过膜过滤,最终用液相色谱仪观察结果[1]。
2 结果与分析2.1 样品情况此次实验检测的样品一共有150件,在这其中,酱菜类有90件,酒类有6件,月饼类有14件,饮料有40件。
酱菜分别是在菜市场购入的散装产品与超市购入的袋装产品两种规格,酱菜产品种类主要包括黄瓜、萝卜、榨菜、大豆与白菜等。
月饼分散装和礼盒装两种规格。
饮料是在超市和零售店购入的瓶装饮料,主要包含苹果汁、葡萄汁、桃汁、橙汁与胡萝卜汁等。
2.2 实验检测结果样品中苯甲酸的检测结果如表1。
2.3 各样品检出情况通过实验调查发现,在抽取的食食品中天然苯甲酸含量的调查分析□ 张 静 吴 琦 谢亚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摘 要:本文主要从食品中天然苯甲酸含量的检测出发,明确了影响食品中天然苯甲酸的因素。
关键词:食品安全;天然苯甲酸检测;调查研究表1 样品中苯甲酸的检测结果样品名称样品数量结果范围g/kg 检出样品数检出率/%标准值g/kg 不合格数不合格率/%酱菜(包装)250.02~1.411470.5313酱菜(散装)650.04~21.044680.54554酒类60.37~0.463500.800月饼(包装)60.1~0.2233 1.000月饼(散装)80.1~0.2420 1.000饮料400.04~0.1337.5 1.000 此次实验的结果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使用液相色谱仪得到的结果。
对食品化学污染物的监测结果分析摘要: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宁,所以加强食品化学污染物的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文分析了食品化学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并结合案例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食品污染会引起食源性疾病,因食品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和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1]。
食品污染物主要包括化学污染物和微生物,前者指重金属元素、农药、兽药残留及食品添加剂超量等[2]。
食品化学污染物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污染物,为了解食品化学污染物水平,为食品监管部门实施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对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1监测方法1.1样品采集监测食品化学污染物的样品需满足代表性原则,根据当地地理特点、环境特征、经济状况选取有代表性的片区、食品采样点,随机抽样。
食品采样点包括农贸市场、超市、副食品商店、茶楼酒肆、餐饮店、网店、种养殖场等。
食品类型包括粮、油、蛋、奶、禽畜肉、蔬菜、水果、茶叶、酒水、饮料、食用菌、调味品、水产品及相关制品等。
1.2监测项目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包括铅(Pb)、镉(Cd)、汞(Hg)、砷(As)、锡(Sn)、镍(Ni)、铬(Cr)等。
食品中农药残留包括2,4-滴丁酸、阿维菌素、矮壮素、氨氯吡啶酸、百草枯、丙溴磷、除虫菊酯、敌百虫、丁草胺、对硫磷等。
食品中兽药包括阿苯达唑、阿莫西林、杆菌肽、非班太尔、安乃近、阿托品、促卵泡激素等。
食品中添加剂包括氨基乙酸、巴西棕榈蜡、白油、苯甲酸、丙二醇、茶多酚、番茄红、蜂蜡、富马酸等。
1.3检测方法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可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发射光谱法(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法(ICP)、原子荧光光谱法(AFS)、质谱法(MS)、电化学分析法(如伏安法、极谱法、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等。
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及添加剂检测一般采用光谱分析法(如直接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质联用法(GC-MS)、液质联用法(HPLC-MS)、薄层色谱法(TLC)、超临界液体色谱法(SFC)、毛细管电泳法(CE)、免疫分析法(LA)、生物传感器法等。
学 术 论 坛242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常见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来源主要是农药残留,有害因素包括重金属、亚硝酸盐、黄曲霉素等超标。
这些有害因素的存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风险,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力度,做好食品卫生检测工作,对食品质量严格把关,为人们食品食用创建安全的环境。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加强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以及有害因素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常见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检测实验该文中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某地区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样品,食品样品一共7大类,一共230份。
其中每份散装食品重量为500克;包装食品样品抽取统一生产日期的,每份样品重量也都大于500克;对于每袋重量小于250克的包装食品,需要采集2个包装作为一份样品。
对于每一份样品,都需要一式两份,其中一份送到检测中心检测,另一份备份。
该次检测的方法严格按照相关的监测工作手册规定进行,检测的类型包括常规有害元素检测、食品添加剂检测、生物毒素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食品餐具检测以及违禁药物检测六大类,检测的项目一共21项。
在检测过程中,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采用带标检测,而采用加标回收等方式控制无标准物质检测质量。
对于单一食品样品,采用平行样方式实行检测,检测结果取均值;批次的食品样品选取20%进行平行测定。
对于初次检测结果呈超标或阳性的样品,一般需要进行复测以及确证,并保证将检测报告及时地送到当地相关部门进行确证,对保留的另一半样品进行妥善的保管。
2 检测结果分析经过有效的检测,230分食品样品中,合格的样品共185份,检测的合格率为80.43%。
其中蔬菜类食品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以及有害因素主要为汞、铅、砷、镉等重金属元素,检测的合格率为88.12%;粮食类食品样品检测铝合格率为62.10%;食品加工过程中明胶检测中铬合格率81.63%;肉制品等检测中亚硝酸盐检测合格率为83.14%;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1检测合格率为74.26%;食品中农药残留项目检测的合格率为100%;食品中违禁药品含量检测,合格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