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用语的语用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106.82 KB
- 文档页数:1
外交辞令模糊语用分析【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分析】外交工作中所用的语言,通常称为外交辞令(diplomaticlanguage)。
它广泛应用于涉外人员的各种交际应酬、答记者问、对外宣传、演讲辩论等活动中。
H.Nicholson在《外交》一书中赋予外交辞令三种含义:外交辞令首先是指外交官彼此交谈与互致信函中所使用的具体语言――拉丁语、法语、英语;第二种含义是指外交领域所特有的专门词汇,如缓和(d e tente)、公报(communiqu e)、照会(note)等;第三,外交辞令最普遍的含义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能够使外交官措辞犀利而又不失谨慎和文雅的外交用语(guarded statement)。
外交辞令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主要靠口头和书面表达来完成交际任务。
语言是外交工作的重要载体,熟练、准确地运用语言对外交活动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外交辞令是一种正式、保守、谨慎、准确的说服性语言,其显著特征就是讲究策略和礼貌。
然而外交辞令的准确性却并不排斥模糊语言。
在许多情况下,外交辞令要求隐喻性地、含蓄地运用模糊语言(fuzzy wording)。
恰当运用模糊外交语言不但可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而且可以无损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
模糊语言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更委婉、含蓄、礼貌。
为此,外交家们在发布公告、公布会谈结果、回答敏感性问题以及缓和交际气氛等的活动中常常运用模糊辞令。
一、语言的模糊性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所谓模糊性,是指一个概念的中心区域基本上确定,而外延界限不明确的属性。
它是客观世界自身内在的模糊性和作为主体的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的有限性以及不确定性在语言表达上的反映。
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语言符号的离散性与客观事物连续性之问的矛盾,用离散的语言符号去标志连续的事物,就可能边界不明,产生模糊性;另一方面,出于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需要,人们常常故意使用一些语义模糊的词语以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
语用视角下的外交语策略分析作者:陈英来源:《卷宗》2011年第10期摘要:作为一个国家外交的重要载体,外交语在一系列外交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外交语的特殊性使得外交语通常会采用模糊限制语、委婉语等策略,这些策略既能充分表达态度和立场,又简洁礼貌。
本文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了外交语的策略,指出了语用原则在外交语中的巧妙运用。
关键字:外交语策略;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一、概述外交语属于政治语言的一个分支。
但是外交语因其交际的特殊性有它有自身的特点。
外交关系到国家安全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外交官在任何公开场合的发言都不是代表个人观点而是体现国家的态度和立场,因此,外交语的运用必须讲究话语策略。
外交人员一般都会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需要采取所需各种言语策略,或清晰明确,或含蓄委婉,其目的都是直接或间接传达话语信息,表明国家立场和态度。
二、外交语策略与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哲学家Grice在1975年提出来的一个普遍会话原则,是会话参与者"根据双方会话的目的或交流方向,在一定语境下提供会话所需的话语或信息"。
(Cruse,2000:355)合作原则包括质准则、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这些准则不同于语法规则,语法规则一定要遵守,否则句子就是错误的,交流就无法进行;而合作原则可以遵守,可以违反。
一般情况下,人们若违反合作原则,就表明说话人在交际中所传递的并非话语的字面意思而是另有含义或者目的。
在外交语言中,违反合作原则随处可见。
外交语中常常采用的策略之一是使用模糊限制语(Hedges)。
模糊限制语是G. Lakoff在1972年首先提出的概念。
他指出模糊限制语是在说话人因为对话语中信息真实程度、涉及范围等进行主观推测时进行的修饰。
说话人由于特定的原因往往将信息来源模糊化,使得听话人无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说话人运用模糊限制语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说话人本身不知道信息的精确来源,也不知道信息的真实性。
外交辞令句子大全
外交辞令是指在外交场合使用的措辞和话语,通常具有严谨、委婉和策略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交辞令句子:
1. 双方应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
2. 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3. 我们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避免采取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的行动。
4. 我们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5. 我们重视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愿与各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6. 希望有关国家能够认清形势,不要采取损害地区和平稳定的行动。
7. 我们将继续关注此事的进展,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8. 我们对某些国家在某些问题上的做法表示严重关切。
9. 我们强烈谴责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恐怖主义行为。
10. 我们应坚持和平、合作、发展的主题,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
的方向发展。
这些句子只是外交辞令的一部分,实际上外交语言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和维护国家利益。
新闻发言人言语行为的语用规避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发言人在各种场合下不断出现。
由于其特殊地位和角色定位,其讲话往往会直接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公共利益,因此其言语行为显得极为重要。
由于新闻发言人关乎敏感话题,因此使用语用规避策略更是不可或缺。
下文将详细阐述新闻发言人言语行为的语用规避策略。
一、选择恰当的代词对于新闻发言人来说,代词在言语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为代词的使用能够在不直接涉及敏感话题的前提下,引起读者或观众的注意。
例如,当新闻发言人不愿涉及某一具体人物或组织时,往往会选择“某个人”或“某些人”作为代替词,以达到距离感的效果。
再比如,在涉及到敏感话题时,新闻发言人通常会用“我们”来缓和局势,避免直接承认自己或其他当事人的责任。
二、使用温和的措辞作为新闻发言人,措辞的选择非常重要。
因为不妥当的用词可能会引起公众的不满或误解。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新闻发言人通常会使用温和的措辞来描述一些重要问题。
例如,当涉及到经济困难时,新闻发言人通常会使用“不容易”、“面临挑战”等词汇,以示连带之情。
三、使用迂回表达方式对于敏感话题,新闻发言人通常会选择使用迂回的表达方式,避免直接涉及话题。
例如,当需要表达一种不利的态度时,新闻发言人通常会使用“我们很难说”的表述方式,以便既不得罪任何一方,又不放弃自己的立场。
四、扭曲事实当特殊情况出现时,新闻发言人往往会使用扭曲事实的方法,以达到避免直接承认某些不利真相的目的。
例如,当出现重大事故时,新闻发言人往往会宣称是“不可避免的天灾人祸”来淡化因素,以减少责任的追究。
五、使用泛泛之交为了避免直接涉及某些机构或个人,新闻发言人通常会使用泛泛之交,避免说出具体的名称和职称。
例如,当涉及到某个大企业时,新闻发言人通常会使用“知名企业”、“大型企业”等模糊性描述。
综上所述,新闻发言人言语行为的语用规避策略涉及到语言的选择、措辞的使用、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这些策略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地规避敏感话题,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和形象,还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新闻发言人言语行为的语用规避策略新闻发言人在进行言语行为时,会使用一系列的语用规避策略,这些策略通常是为了避免对方或公众的不适或不满,并且保持足够的程度的礼貌和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用规避策略:1.委婉语委婉语是通过采用温和、谨慎的措辞来达到“缓和矛盾、减轻压力”的效果。
例如,当新闻记者提出敏感问题时,新闻发言人可能会使用委婉语,如:“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我理解你的担忧,但我们需要更加周全地考虑"。
2.模糊语模糊语是通过使用抽象、模糊的措辞来解除言语表达中的紧张与矛盾。
例如,当新闻记者问及敏感问题时,新闻发言人可能会使用模糊语,如:“情况还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正在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3.避讳语4.延迟语5.对事不对人对事不对人是通过不涉及任何涉及人员名字的措辞来避免任何不适或不宜言辞。
例如,当新闻记者问及某一敏感事件时,新闻发言人可能会使用对事不对人的策略,如:“事件发生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处理,以保持公众的安全和稳定"、"我们已经启动相关部门来处理这个问题"。
6.对等互惠对等互惠是通过给对方留出一定程度的面子来保持和谐与尊重。
例如,当新闻记者提出批评性问题时,新闻发言人可能会使用对等互惠的策略,如:“我们已经听取公众的声音,并会尽所能解决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与公众一起寻求解决之道"。
总之,语用规避策略是新闻发言人在言语行为中为了避免任何不适或不宜言辞而采用的一系列策略。
这些策略,无论是上述的委婉语、模糊语、避讳语、延迟语、对事不对人、还是对等互惠,都是为了保持公共形象,维护人际关系和谐,及确保其官方的形象和权威性。
浅谈外交辞令的语言策略默认分类2009-03-05 14:19:39 阅读6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浅谈外交辞令的语言策略张伟0管理提醒:本帖被潇阳从百家讲坛移动到本区(2007-09-22)一、引言yv\ j &B|外交的实质就是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调整国际政治关系。
语言的熟练和准确运用对谈判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说来,外交语言是一种正式、保守、准确的说服性语言,注重礼仪和方法策略。
外交辞令指的是在外交活动中谈论较尖锐或较敏感的问题时所使用的经过慎重考虑的措词。
语用原则是人们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达到交际目的而遵守的一套规则。
它在某种程度上异于常态的语言,灵活使用语言策略,不仅会显得有礼有节,而且往往能在外交活动中获得主动,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外交模糊语言进行分析和解释,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O&r 9+r1`二、语言策略W$:D#;jz`h(一)得体性与外交辞令VN]j*$5思想家培根说过:“交谈时的含蓄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当尼克松走下飞机和周恩来握手的这一历史性时刻,周恩来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交往了啊!”这是多么得体而又充满诗意的语言,它既有无限的欣慰,又有良多的感慨。
机场没有隆重热烈欢迎场面,尼克松虽有瞬间的不悦,但听到周恩来这句话也就悄然消失了。
K [i&!Z&(二)准确性与外交辞令$> h H {语言是外交的主要工具,使用正确、恰当的语言是对每一名外交官的基本要求。
外交语言的准确性要求外交官在外交语言实践中的用词造句准确、贴切,外交文书、信函的使用形式与格式符合习惯及规范。
外交是主权国家对外行使主权的官方行为,是一国在国际事务中捍卫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外交官的言行不仅能够体现本国的风度和形象,更重要的是反映该国的对外政策和策略。
新闻发言人言语行为的语用规避策略新闻发言人作为承担与媒体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其言语行为往往受到一些语用规避策略的影响。
语用规避是指为了避免直接回答问题、降低信息透露程度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新闻发言人言语行为的语用规避策略。
第一,回避策略。
新闻发言人在面对一些敏感问题时,往往会选择回避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回避、转移话题的方式来达到规避的效果。
当被问及某个具体问题时,发言人会转而谈论相关但不直接回应的话题,这样一来可以避免直接回答问题,出现风险。
第二,模糊策略。
新闻发言人有时会采用模糊不清的措辞来避免对具体事实进行明确表态。
这种策略往往通过使用含糊词语、模棱两可的描述或者使用虚词来达到避免透露信息的效果。
通过使用模糊的措辞,发言人可以使其观点不那么明确,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规避了责任和承诺。
转移策略。
当面临一些不便回答的问题时,新闻发言人会采取转移话题的方式来转移媒体的注意力,往往将问题的焦点转移到其他相关但较为无关的方面。
这种策略可以有效地避免直接回答问题,降低信息透露的程度。
第四,技术性问题策略。
新闻发言人有时会采用一些专业术语或技术性问题来回应媒体的提问,以此来避免直接回答敏感问题。
通过引入专业性的问题,发言人可以给媒体和观众制造困扰,使他们难以理解和追问。
第五,否认策略。
当面对一些负面的指责或报道时,新闻发言人会选择否认的方式来回应。
这种否认可以是明确的否认,也可以是模糊的暗示否认。
通过否认的方式,发言人试图否认或质疑媒体的报道,以此来规避负面情况的追问。
新闻发言人在言语行为中往往运用一系列的语用规避策略来避免直接回答敏感问题,降低信息透露的程度。
这些策略包括回避策略、模糊策略、转移策略、技术性问题策略和否认策略等。
这些语用规避策略的使用旨在保护自身形象、控制信息流向和应对危机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这些策略可能会损害发言人的公信力和声誉,因此在运用时需要恰当把握。
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论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外交语言和策略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在沟通交流中巧妙地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成为了外交工作者必须学会的重要技能。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原则来谈一下外交沟通中应该如何表达。
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指在交流过程中,各方之间可以合作,共同达成目标,避免竞争与矛盾,而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在外交交流中,这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合作的基础上,可以让各国之间建立信任,增进友谊。
首先,利用“我们”的表达方式。
在沟通交流中,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形式来说话,这样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合作态度。
比如,“我们可以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共同合作,尽快达成协议”等等。
其次,采用倾听式的交流方式。
在交流中,不仅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倾听对方的意见。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并且尊重其看法,那么就有可能建立合作关系。
比如,“请告诉我您的想法,我非常认真地听取”。
最后,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
在交流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那么对于合作关系的建立会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我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我们可以考虑一下”。
二、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指在语言交流中,尊重对方和维护自身形象的原则。
在外交沟通中,做到礼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外交工作者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首先,注意自己的言辞。
在交流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礼貌用语,比如“请”、“谢谢”等,这些词语在外交交流中是非常常见的。
同时,还要注意语气,避免使用过于强硬的说话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其次,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在外交工作中,要必须要有一定的外交与礼仪教育,遵循一些外交的惯例和流程。
例如,向对方的国家领导人打招呼,要注意表达找对方的工作和贡献的敬意,也要注意怎样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政策或行动。
最后,注意形象气质。
浅谈外交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礼貌功用探析浅谈外交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礼貌功用探析摘要:外交语言以其重礼、圆滑、缓冲、模糊、幽默等礼貌特性,彰显出其他类型语言无法比拟的礼貌优势。
在商务谈判语境下,应有意识地运用外交语言,充分发挥其在营造友好融洽的谈判氛围、维护谈判对象的尊严和颜面、礼貌处理谈判分歧或谈判僵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礼貌功用,以提高谈判的效果,增加谈判成功的机会。
论文关键词:商务谈判;外交语言;礼貌功用;礼貌策略一、外交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礼貌优势商务谈判是经贸合作双方为达成某种经济贸易而进行的协商洽谈活动,也是买卖双方基于维护己方利益最大化或弥补双方利益差距目的而进行沟通、协调的一种言语行为过程。
在交际过程中,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在言语行为中渗透尊重对方,保护对方自尊心的礼貌信息,是信息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为了解决谈判过程中既要保护自身利益又要顾及和维护对方面子这一矛盾,取得谈判的成功,谈判双方都必须讲求使用谈判语言的策略技巧,尤其重视针对不同的谈判对象、话题、目的和时间,灵活、巧妙地运用礼貌语言,并采取必要的礼貌策略。
在商务谈判中,常用的四种谈判语言有外交语言、商业法律语言、文学语言和军事语言。
从语言对谈判的显性影响和表达效果看,外交语言以其重礼、圆滑、模糊、缓冲、幽默的特性,显现了其在讲究礼貌礼节、维护谈判双方颜面,减少言语摩擦,协调人际关系,拉近情感距离、保持友好关系等方面的礼貌优势,因而在商务谈判过程中被广泛运用,彰显出鲜明的礼貌语言功能。
二、外交语言礼貌功用的具体表现形式(一)运用外交语言创设轻松和谐的会谈氛围谈判双方初次会谈,一般都要作一番必要的相互介绍,说一些寒暄语客套话,以创造良好的谈判氛围、促进双方相互靠拢,这时以综合运用文学和外交语言最为适宜。
在这里,典型的外交语言表述形式有“很荣幸能与您共同谈判该项目。
”“有关日程悉听贵方方便。
”“不论有何困难,我想我们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来解决。
外交深入沟通术语
1、亲切友好的交谈一一谈的不错,下一步签协议:
2、坦率交谈一一分歧很大,无法沟通:
3、交换了意见一一会谈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
4、充分交换了意见一一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吵得厉害:
5、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一一双方分歧很大:
6、会谈是有益的一一双方目标暂时相距甚远,能坐下来谈就很好:
7、我们持保留态度一一我们拒绝同意:
8、尊重一一不完全同意:
9、赞赏一一不尽同意:
10、遗憾一一不满:
11、不愉快——激烈的冲突:
12、表示极大的愤慨一一现在我拿你没办法:
13、严重关切一一可能要干预,但也可能萎掉:
14、不能置之不理一一即将干涉:
15、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一一我们将报复,具体手段视环境而定,也可能最终不报复了:
16、我们将重新考虑这一问题的立场一一我们已经改变了原来的(友好)x策:
17、拭目以待一一最后警告:
18、请于x月x日前予以答复一一x月x日后我们两国可能处于非和平状态
19、由此引起的后果将由*负责一一可能的话我国将诉诸武力(这也可能是虚张声势的俗语);
20、这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一一战争在即:
21、这是不友好的行动一一这是敌视我们的行动,可能引起战争的行动:
22、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一不打算忍了,要动手了;
23、悬星勒马一一不要再逼了,想挨打么?
24、勿谓言之不预也一一废话不说了,准备棺材吧。
新闻发言人言语行为的语用规避策略一、逻辑规避:通过运用事实和逻辑上的规避,避免答复直接的问题。
例如对于某个敏感话题的提问,发言人可以选择回答一个相关但不直接回应问题的观点,来达到规避问题的目的。
二、选题规避:通过更换或转移话题,避免直接回答敏感问题。
对于敏感话题,发言人可以优先选择其他相关话题进行回答,从而规避敏感问题的回答。
三、转化问题:将问题转化为需要公众关注的核心问题。
发言人可以把一个较为棘手或敏感的问题转化为与之相关但相对更容易回答的问题,以实现规避的目的。
四、控制语境:通过控制回答的范畴和视角,将问题引导至有利于自己的主题。
发言人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某个角度或者局部,从而规避对答中敏感话题的部分内容。
五、听不懂策略:对于某些敏感问题,发言人可以表达自己没有听清对方问题或者没有完全理解问题的意思,从而逃避回答。
六、时间推移:通过表示需要更多时间搜集资料或研究问题,将问题推延到将来的某个时间点进行回答。
这样的回答能够实现对敏感问题的规避。
七、转移主题:对答中适当地插入相关但不直接回答的话题,从而改变对话的主题,实现对敏感问题的规避。
八、泛化回答:对于敏感问题,发言人可以给出一个较为泛化的回答,从而规避具体问题的回答。
十、感谢反问:对于一些敏感问题,发言人可以通过感谢提问者的问题,然后反问提问者其他更合适的、符合规范的问题。
作为新闻发言人,在回答敏感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语用规避策略。
这些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发言人规避敏感话题,避免进一步的争议和讨论,还可以保护自己和所代表的组织形象的有效传播。
发言人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背景和灵活的思维,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中国常用外交术语1. “求同存异”。
嘿,这就好比大家一起去旅行,每个人想去的景点都不太一样,可咱不能就这么散伙儿啊。
比如说在国际合作项目里,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为了共同的大目标,就像环保或者对抗全球性疾病,就得把相同的目标找出来,不同的想法先放放。
就像我和我朋友一起装修房子,我想简约风,他想复古风,但咱都想把房子装修得美美的,那就先把能达成一致的基础装修搞好,风格的事儿慢慢商量。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可是外交的黄金法则呢!想象一下,这就像邻居之间的相处之道。
你不能随便闯进人家家里(互不侵犯、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也别对人家家里的事儿指手画脚(互不干涉内政),大家平等地交换东西(平等互利),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和平共处)。
就像两个国家A和B,A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B国不能强行让A 国改变,大家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才能相安无事。
3.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咱中国就像一个有主见的大侠,走自己的路,按照自己的原则交朋友。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风云变幻,我们都坚定地根据自己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意愿去处理外交事务。
打个比方,就像在学校里,有些小团体老是变来变去,今天跟这个好,明天跟那个好。
但我呢,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就按照自己的标准去交朋友,不会因为别人的压力就改变自己的原则。
4. “互利共赢”。
这可太重要了,外交不是零和游戏。
你看,就像两个人合伙做生意,不是一个人赚得盆满钵满,另一个人亏得血本无归。
而是大家都能从合作中得到好处。
比如说中国和非洲的一些合作项目,中国提供技术和资金,非洲国家提供资源和劳动力,最后双方都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这就是互利共赢啊。
5.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这就像两家人争一块地,老吵架也不是个事儿。
那怎么办呢?咱们先把这块地的归属争议放一放,一起在这块地上种点东西,收获了大家一起分。
外交用语的语用策略
刘晓军
【期刊名称】《今日科苑》
【年(卷),期】2010(000)016
【摘要】外交语言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能够使外交官措词犀利而又不失谨慎和文雅的措词,外交语言是一门应用语言的艺术。
本文主要从克制原则、底线原则、回避原则和移交原则四个方面对外交用语进行分析。
【总页数】1页(P257-257)
【作者】刘晓军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河南新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外交语言的语用策略分析——以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
2.外语导游用语语用策略
3.英语国际通用语视角下的来华留学生英语语用策略及其身份建构
4."吃+NP"动宾惯用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适应性考察
5.“吃+NP”动宾惯用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适应性考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涉外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用策略
在涉外商务谈判中,礼貌语用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谈判双方都希望在保持尊重的同时达成协议,所以使用礼貌的语言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涉外商务谈判中的礼貌语用策略:
1.使用礼貌的称呼: 在谈判中,应尽量使用礼貌的称呼,如"先生"、"女士"等。
2.避免直接提出要求: 在谈判中,应尽量避免直接提出要求,而是使用"能否"或"是否"等带有疑问的语言,以示尊重对方。
3.避免使用贬低的语言: 在谈判中,应避免使用贬低对方的语言,如"你们"或"你们国家"等。
4.避免使用粗鲁的语言: 在谈判中,应避免使用粗鲁的语言,如"没有"或"不"等。
5.使用谦虚的语言: 在谈判中,应使用谦虚的语言,如"我们尽力"或"我们尽量"等。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你在涉外商务谈判中使用更礼貌的语言。
An Analysis on the Pragmatic Strategy of Diplomatic Language --A study on the remarks at press conference held by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Liu Jianchao on September25, 2008作者: 熊永红[1];彭小妹[1]
作者机构: [1]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出版物刊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1-74页
主题词: 语用策略;合作原则;外交语言
摘要:以刘建超2008年9月25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答记者问的外交语言为例,从语用学的
角度,对外交场合的语言特点及其策略进行实证分析。
外交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在特定
的语境和场合下,常常会利用语用策略对合作原则进行有意或无意地违背,这一恰当使用不仅
没减弱政治外交语言的准确性,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表达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