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部、手部解剖 ppt
- 格式:ppt
- 大小:14.73 MB
- 文档页数:38
图⽂并茂详细的⼿部解剖⼈体解剖结构中,⼿是独⼀⽆⼆的。
⼿需要⾜够灵活来控制⼿指和拇指。
⼿的正常功能基于合适的⼒量。
精细动作的完成也需要⼿的配合。
⼿的各个部分正常排列和相互协调才能正常发挥⼿的功能。
本指南将帮助您了解:⼿的组成和⼿的各个部分是如何相互协调的。
⼿的重要结构可分成以下⼏种:⾻与关节、韧带与肌腱、肌⾁、神经、⾎管。
⼿的前⾯或⼿掌⾯,定义为掌侧;⼿的后⾯定义为背侧。
⾻与关节⼿与腕部⼀共有27块⾻头。
其中,腕部拥有⼋块⼩⾻头,叫做腕⾻。
腕⾻与两块前臂⾻头,尺⾻与桡⾻,共同形成腕关节。
构成掌⾯的五块⾻头叫掌⾻,掌⾻近侧与腕⾻相连,五块掌⾻远侧分别与相应的⼿指和拇指相指。
掌指关节(MCP joints)由掌⾻与指⾻连接构成,是⼿部的主要关节。
当你做弯曲伸直⼿指和拇指动作的时候,掌指关节的作⽤就好⽐合页。
组成每个⼿指的三块指⾻之间构成了两个关节,叫做指间关节(IP joints),其中靠近掌指关节的⼜叫近侧指间关节(PIP joint),靠近⼿指末端的则叫远侧指间关节(DIP joint)。
⽽拇指由于只有两块指⾻,因此只含指间关节的⼯作也类似合页。
⼿的关节、⼿指和拇指的两端都覆盖着关节软⾻。
这种⽩⾊的有光泽的物质有着橡胶般的质地。
关节软⾻的作⽤包括吸收震荡以及在关节中提供⾮常光滑的表⾯以⽅便活动。
基本上,两块⾻头表⾯相互之间有活动,或韧带和肌腱韧带是将⾻头连接在⼀起的坚韧的束带组织。
⼿指和拇指关节两侧各有⼀根重要的韧带,叫侧副韧带。
侧副韧带的作⽤是为了防⽌各个关节异常的侧向弯曲。
在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远侧指间关节中间的关节),最坚韧的韧带要数掌板。
这个韧带在掌侧连接着近节指⾻与中节指⾻。
随着近侧指间关节伸直,掌侧韧带板也变得绷紧,从⽽起到防⽌近侧指间关节过伸的作使⼿指关节伸直的肌腱叫伸肌腱。
这些伸肌腱开始于前臂⾻背侧的肌⾁。
这些肌⾁向⼿部延伸并最终在经过腕关节之前延续为伸肌腱。
当这些肌腱延伸⾄⼿指时,形成了伸肌腱帽。
⼿、腕部基础解剖1⾻与关节⼿的⾻骼包括腕⾻8块、掌⾻5块和指⾻14块。
腕⾻包括8块⾻,分成近侧列和远侧列各4块。
从桡侧到尺侧的顺序,⼿⾈⾻、⽉⾻、三⾓⾻、豌⾖⾻构成近侧列,⼤多⾓⾻、⼩多⾓⾻、头状⾻、钩⾻构成远侧列。
豌⾖⾻与三⾓⾻的掌⾯相关节,因此豌⾖⾻与其他⾻是分离的。
其他腕⾻与相邻的腕⾻相关节。
近侧列其他3块腕⾻形成了⼀个近侧凸的⼸,并与桡⾻及桡尺远侧关节的关节盘相关节。
⼸的凹⾯是远侧的陷凹,包围着头状⾻和钩⾻近侧的凸⾯。
两列腕⾻因此相互紧密的连接,并可运动。
腕⾻与掌⾻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未显⽰腕关节运动桡腕关节和腕⾻间关节的运动总是放在⼀起考虑的,因为它们参与了所有的运动且受相同的肌⾁⽀配。
这些运动包括屈曲(约85°),伸(约85),内收(偏向尺侧)(约45°),外展(偏向桡侧)(约15°)和环转运动。
2韧带、肌腱腕部的韧带与肌腱掌⾯屈肌腱、动脉和神经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迫所引起的三个半指(拇指、⾷指、中指的桡侧)酸痛、⿇⽊等症候群的病症。
多见于30-60岁⼥性。
引起腕管综合症相关症状的原因是由于包在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受到了压迫。
正中神经是⼀条混合神经,也就是说该神经既有感觉功能,同时也能传导⼤脑发出的运动信号来⽀配肌⾁的运动。
正中神经负责拇指、⾷指、中指以及环指的感觉和动作。
任何使得腕管内空间缩⼩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正中神经受压。
这些因素或病因是多种多样的,⽐较少见的病因如⾻刺,最为常见的病因是腕管内韧带以及韧带润滑层 (滑膜) 的肿胀与增厚。
腕管内压⼒增⼤腕管容积减⼩腕管内容物增多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感觉异常最常见的症状,拇指、⾷指、中指的桡侧的三个⼿指有蚁⾏感、⿇⽊、肿胀痛,夜间或清晨明显;还常有难以形容的烧灼痛,并有肿胀与紧张感。
⼿指⿇⽊桡侧三个半指异样感及⿇⽊感,有时累及五指,开始为间歇性;患⼿活动不灵,执⾏精细动作时⼿感笨拙,甚⾄严重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