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6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流程临床生化检验室全面质量控制(TQC)是利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检测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控制与分析有关的各个环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一、分析前质量保证(一) 人员的素质和稳定性凡进入生化专业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培训,了解本专业的实验室工作流程,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熟练应用实验室LIS系统,掌握各项目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熟练应用比对方法。
(二) 实验室的设置和工作环境实验室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仪器间应进行防尘处理,温度15~30°C,相对湿度<65%。
(三) 实验仪器的质量保证1. 分析仪器的性能检查1.1 波长校正在更换光源灯、重新安装、搬运或检修后,以及仪器工作不正常时,都要进行波长校正。
就是正常工作的仪器,每隔一个月也要检查一次,这样才能保证读数与通过样品的波长符合,保证仪器的最大灵敏度。
1.2 线性检查包括仪器线性及测定方法线性两个方面的检查。
线性误差表现为溶液的浓度与吸光度不成线性关系,出现正偏离或负偏离的现象。
这种偏离,一是溶液本身不符合比耳定律,此现象叫做化学偏离;二是仪器本身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吸光度测定值与浓度之间不成线性关系,这种现象叫做仪器偏离。
仪器偏离的因素很多,如杂光、有限宽带、检测器噪声、环境条件的变化、波长的变动、比色杯的误差、辐射光的非平行性、检测器本身的非线性等。
1.3 稳定性检查当电源电压在220~230V围变化时,仪器读数漂移不应超过透光度标尺上限值的±1.5%。
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在3分钟其读数漂移不应超过标尺上限值的±0.5%。
1.4 重复性检查在波长、工作状态、电源电压、比色杯等合格的前提下,可进行重复性检查。
用重铬酸钾溶液(30、60、90、190mg/L)在波长440nm,将各浓度管连续测3~5次,各浓度管中最大差值误差小于1%T为合格。
1.5 灵敏度检查将重铬酸钾液配制成30和32.5mg/L及120和122.5mg/L的4种应用液(浓度差两组各为2.5mg/L)。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临床生化检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准确的生化检验结果对于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人为操作和其他因素的干扰,生化检验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因此质量控制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目的是检验仪器、试剂和人员的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标准,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检验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分别从仪器校准、质控品测定和人员培训三个方面来探讨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首先,仪器校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准确的仪器校准能够提高仪器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从根本上减少了误差的发生。
仪器校准应按照设备厂商提供的标准操作步骤进行,且应每天开机前进行校准操作。
在校准过程中,应采用标准品进行比对,并记录校准结果,以备查阅。
同时,在校准完成后,还应进行仪器性能验证,以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其次,质控品测定也是保证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质控品是一种模拟临床样本的物质,其浓度已知,常用于评估临床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质控品的使用可以帮助实验室检测出是否存在系统性误差,并及时进行修正。
质控品的选取应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进行,且应包括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
每天进行质控品测定,并记录测定结果,根据记录的结果可以评估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情况,及时排除异常。
最后,人员培训是保证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人员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并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考核。
培训内容包括仪器的操作流程、质控程序、样本的处理方法等。
此外,实验室人员还应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积极参与实验室内部和外部的质量管理活动。
在实施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相关的细节。
例如,质控品的制备要注意浓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且要按照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质控品品种。
生化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方式及应用意义
生化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主要包括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病毒学检验
等多个方面。
这些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为了保证
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必要对全程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措施进行
应用。
1. 质量控制管理方式
(1)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生化检验过程中,通过加入已知浓度的控制血清或者标准物质来进行质量控制。
这种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化检验过程中的偏差,保证检验结
果的准确性。
(2)外部质量评估:是指将实验室测量到的结果与专业机构提供的标准结果进行比对,评估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这种方式可以发现实验室中存在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提高检
测水平和信誉度。
2. 应用意义
(1)保证患者治疗质量:良好的质量控制管理方式可以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医疗人员提供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2)提高检验准确度:通过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发现和纠正生化检验过程中的偏差,消除误差因素,可提高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实验室检验水平。
(3)降低检测成本:准确的生化检验结果可以避免诊断错误导致的冗余检查和治疗,降低医疗成本,从而提供良好的临床服务。
(4)提高实验室声誉: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良好可以形成良好的实验室声誉,增强患者对实验室检验的信任度,促进实验室检验服务的发展。
生化质控规则生化质控规则是在进行生化检验时,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采用的一套质量控制方法。
这套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样本采集与处理:确保采集的样本符合标准,无污染、无变质。
处理过程中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样本被污染。
同时,要保证样本的储存温度和时间符合要求,以保持其生物活性。
2.仪器与试剂:使用的生化分析仪应经过校准,确保测量准确。
试剂的品质、纯度以及有效期都要得到保证,避免因试剂问题导致的结果误差。
3.室内质控:通过采用已知浓度的质控品,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多次测量,以评估仪器的稳定性。
通过室内质控可以及时发现仪器故障或操作中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4.室间质评: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评估本实验室的生化检测结果是否与其他实验室一致。
室间质评有助于发现实验室的系统性误差,进一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5.标准操作程序:制定并执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确保每一步实验操作都符合规范。
这包括样本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和报告等环节。
通过标准化操作,可以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实验的一致性。
6.数据审核与复查:对每一个生化检测结果进行审核,确认其是否合理、可靠。
对于异常值或离群点,应进行复查或重新实验,以排除可能的误差来源。
7.持续改进与培训:定期对生化质控规则进行更新和改进,以满足技术和标准的不断提高。
同时,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意识,确保他们能够遵循这些规则。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生化质控规则,可以有效地提高生化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汇报人:日期:•样品采集与处理•仪器设备与试剂•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目录•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管理•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样品采集与处理•空腹采集:生化检验一般要求受检者空腹采集样品,以避免饮食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规范采集流程:采集样品时,应按照规定的采集流程进行,如消毒、采血等步骤。
- 采集部位选择:采集血液样品时,应选择肘静脉等部位进行采集,避免选择有炎症或损伤的部位。
•及时处理:采集的样品应尽快进行处理,以避免样品变质或污染。
- 专业处理:处理样品时应采用专业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样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 标识与记录:处理样品时应进行标识和记录,以便于后续的追踪和管理。
样品储存与运输•储存条件:样品应存放在适当的容器中,并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储存,以避免样品变质或污染。
- 运输方式:运输样品时应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以确保样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 记录与追踪:运输过程中应对样品进行记录和追踪,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设备与试剂仪器校准在每次实验前,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维护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根据实验室的需求,选择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同时要考虑到仪器的稳定性、重复性以及可靠性。
仪器设备选择与仪器设备相匹配、质量可靠的试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高质量的试剂试剂储存试剂更换根据试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确保试剂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定期更换试剂,避免因试剂过期或失效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030201试剂选择与使用根据仪器设备的规定,定期进行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定期校准校准证明是证明仪器设备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依据,应妥善保管。
校准证明记录仪器的维修情况及维修后的使用情况,以便追踪和管理。
维修记录仪器校准与维护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应选择与患者样本相似基质、处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的冻干质控血清或干粉质控品。
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引言生化检验在医学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然而,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生化检验的质量,需要实施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的定义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监测和调整活动,以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实验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的步骤1. 设立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是质量控制的基础,是用于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参照物。
常见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校准样品和校准品。
校准样品:校准样品是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用于调整仪器的刻度,确保仪器在正常运行范围内。
校准品:校准品是一种已知成分浓度的标准品,用于验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制定质控计划质控计划是一份详细的文件,包括质量控制的目标、方法和频率。
在制定质控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质控频率:质控应该在每次生化检验中进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控方法:质控方法可以采用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相结合的方式。
内部质控是通过检测标准样品来验证仪器和试剂的准确性,外部质控是通过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来验证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控数据分析:质控数据的分析是质控计划的核心,可以通过控制图、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方法来评估实验结果和质控状态。
3. 实施质量控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根据质控计划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的实施。
具体步骤包括:质控样品的处理:将质控样品进行标识和处理,以区分于临床样本。
质控样品的测试:使用和临床样本相同的方法对质控样品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质控数据的处理:使用统计方法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和质量控制标准,并根据结果对实验过程进行调整和纠正。
4.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质量控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结果解释。
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引言生化检验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从质量控制的定义、意义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质量控制的定义和意义质量控制是指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方法,用于监督和管理生化检验过程中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质量控制的意义在于:1. 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提高生化检验过程的可靠性。
3. 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可比性,使医生能够准确诊断疾病及制定治疗方案。
4. 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质量控制的方法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对比试验和稳定性测试,以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对比试验:实验室通过与标准品或其他实验室的相互比对,来验证自身的方法是否准确和可靠。
2. 稳定性测试:实验室通过检测同一样本在不间段内的结果,以评估实验室仪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参加由专业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和比对活动,以证明实验室结果和其他实验室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1. 质量评估活动:实验室通过参与由专业机构组织的质量评估活动,接受其他实验室对其结果进行比对和评估。
2. 外部比对:实验室向专业机构提交质控样本,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对,以验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
质量控制的指标质量控制的指标包括:1. 精密度:衡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
2. 准确度:衡量结果的接近真实值的程度。
3. 稳定性:衡量结果在一段时间内的稳定程度。
4. 灵敏度:衡量结果对变化的敏感程度。
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是实现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误诊和漏诊的风险,为医疗提供支持。
一、引言概述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临床生化检验全面质量控制的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临床生化检验的重要性、全面质量控制的定义和意义,以及本文将要阐述的内容概要。
二、质量控制管理体系1.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意义:说明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目的和重要性,即为了确保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步骤:分析构建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主要步骤,包括制定质量控制策略、建立质量控制档案、建立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价体系等。
3.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运行与监督:说明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监督机制,包括内部质控、外部质控和质量评价等方面。
三、临床生化检验全面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1.标本采集和保存的质量控制:详细介绍标本采集和保存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正确采集、保存和运输生化标本的技术要求。
2.仪器设备质量控制:介绍现代化临床生化检验设备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包括校准、维护和质控品的使用等方面。
3.试剂和耗材质量控制:详细介绍临床生化检验试剂和耗材的选择、采购和质量控制,包括试剂的存储条件、使用寿命和质量评价等方面。
4.检测方法和操作的质量控制:介绍临床生化检验常用的检测方法和操作质量控制,包括仪器检测方法的验证与可靠性评价、实验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方面。
5.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和判断:阐述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和判断方法,包括质控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异常结果的处理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判断等方面。
四、临床生化检验全面质量控制的问题与解决1.存在的常见问题:列举临床生化检验全面质量控制中常见的问题,如标本质量不良、仪器校准不准确、试剂批号变化等。
2.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每个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如标本采集规范培训、仪器校准的定期检验和试剂批号的追踪管理等。
五、总结总结临床生化检验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内容。
强调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保障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引言:正文:一、质控样品的制备与应用1.1 选择适当的质控样品:根据实验目的和需要选择与待测物理化性质相近、含量稳定的质控样品,确保其代表性和可比性。
1.2 制备质控样品:确保质控样品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采用标准制备方法,注意控制样品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限。
1.3 应用质控样品: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要求选取适当数量的质控样品,并参照标准方法进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实验仪器的校准与维护2.1 定期校准: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制定相应的校准计划,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校准记录:校准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校准日期、操作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以备查证。
2.3 仪器维护:定期进行仪器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寿命延长。
三、实验记录的管理3.1 记录的内容:详细记录实验的过程、条件、所用试剂和仪器信息,确保实验结果能够重复和追溯。
3.2 记录的规范:按照实验室的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记录,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3 记录的保存:建立合理的实验记录保存制度,按照统一的编号和分类进行管理,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实验室的清洁与卫生4.1 清洁工作的重要性: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无菌环境,有利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清洁的区域:包括试验台、仪器设备、实验器皿、试剂储存区等,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4.3 清洁的方法: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不同区域和设备选用合适的清洁方法,如擦拭、浸泡、蒸汽灭菌等。
五、实验室安全措施5.1 安全意识的培养:加强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5.2 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实验室内安全设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如防火墙、安全柜、紧急停电开关等。
5.3 废弃物的处理:建立合理的废弃物处理制度,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确保环境的安全。
总结:生化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和可靠的重要环节。
生化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方式及应用意义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生化检验已经成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关系到病情处理的正确性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为了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在全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生化检验全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是指对检验过程中各项操作的严格把控和监督,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前,在生化检验中采用了以下几种质量控制管理方式:1、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对标准化试剂、设备、供试者和分析方法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质量控制通过制定和执行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标准化实验室操作流程、质量控制测试、不合格品管理等手段,降低人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发生。
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将实验室的检验数据与其他参加同一批次外部质量控制考试的实验室的检验数据比较,从而准确评价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水平。
外部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不断参加外部质量控制计划、不断改进检验方法和设备、培训技术人员等方式提高检验质量水平。
3、标准化标准化是指利用科学的、规范的、可重复的和可比较的方法,对临床生化试验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从而达到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目的。
标准化包括实验室设备采购、试剂质量管理、试验方法标准化、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
1、提高生化检验准确性和可靠性生化检验全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室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标准化则是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检验结果可比性的关键。
2、提高医疗安全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关系到病情处理的正确性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通过全程的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因检验结果错误导致的医疗事故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3、提高医院竞争力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医院的客观竞争力越来越重要。
生化检验是医院诊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提升实验室检验的质量水平,提升医院的客观竞争力。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要素介绍1.质量控制样品:质量控制样品是用于验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样品。
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稳定的标准物质组成,可以模拟一定范围内正常和异常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质量控制样品需要与人体样品相似,并能够在实验过程中被检测,以评估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2.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控制程序是一系列规范、流程和标准操作步骤,用于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它包括样品接收、样品处理、仪器校准与验证、质控样品的测试、数据分析和结果判读等环节。
质量控制程序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设计和实施,并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
3.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是制约质量控制结果的依据和指导。
它通常由国家或国际标准组织制定,包括仪器校准与验证、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与测试等方面的要求。
质量控制标准需要依据实验要求进行选择和应用,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4.质量控制数据分析: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是评估实验过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对质量控制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差、西格玛值等指标的计算,并与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和评估。
质量控制数据分析还可以通过绘制质量控制图、西格玛-马修斯(Levey-Jennings)图、偏倚-精密度图等图形进行直观分析和判断。
5.质量控制结果评估与判读:质量控制结果评估与判读是根据质量控制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与判断。
评估和判读结果需符合质量控制标准,一般可采取如下几种方式:判定结果是否在质量控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判断结果是否存在系统性和非系统性误差、评估实验过程是否稳定和可控等。
6.质量改进措施:质量改进措施是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情况进行的纠正和改善措施。
它包括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与维护、对实验方法进行优化与验证、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与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质量改进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实施,并进行定期的效果评估和调整。
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⒈引言在医学诊断中,生化检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临床医生所需的生物体内化学信息,从而帮助确定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
为了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⒉质量控制的概述⑴目的质量控制旨在监测和评估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连续性,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
⑵质量控制指标●准确性:测试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精密度:同一样本重复测定结果的变异程度●稳定性:同样样本在不同时间和条件下的测定结果比较●线性:检测方法对不同浓度样本的测定结果是否呈线性关系●敏感性:检测方法对低浓度样本的检测能力●特异性:检测方法对目标分析物的特异性识别和测定能力●选择性:分析方法对样本中其他干扰物质的选择性识别和测定能力⑶质量控制策略●内部质量控制:包括每日运行质控品、质控样本的选择和使用,以及质控品的限值设定和结果分析。
●外部质量控制:通过参加评价计划,与其他实验室结果进行比对和交流,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
⒊内部质量控制⑴质控样本的选择●代表性:质控样本应尽可能与临床样本相似,包括不同浓度范围的样本。
●稳定性:质控样本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好,可以长期使用。
●可追溯性:质控样本的制备和测定应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有可追溯性。
⑵质控品的限值设定●数量限值: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和方法的特性,设定合理的质控结果范围,通常取决于临床的要求和专业指南。
●质量限值:根据质控品制造厂家提供的参考范围,设定质控结果的接受范围。
⑶质控品的使用与分析●定期测试:在每次检测开始前,运行质控样本,评估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质控图的绘制:记录质控样本的测定结果,并绘制质控图,用于监测和评估系统的质量。
●质控结果的分析:根据质控图的走势和规律,判断系统是否正常,并根据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⒋外部质量控制⑴参加评价计划实验室应定期参加相关的外部评价计划,如国家或地区提供的质量控制项目,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和交流。
自贡中意友好医院检验科临床生化室内质量控制流程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质控措施需要有管理手段和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在开展室内质控之前要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
②搞好质量控制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质控基础知识,能通过质控图查找失控原因,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③控制好质控血清的质量:在开展质量控制前,必须认真选择和标化各种标准品,并注意观察其稳定性和瓶间差.高质量的定值质控血清是质控的最佳保证;【操作步骤】一、室内质控品的选择理想的室内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人血清基质;无传染性;瓶间变异小,酶类项目CV%<2%,其它分析物CV%〈1%;冻干品复溶后稳定性好,多数常规生化项目2~8℃稳定7天,-20℃稳定30天;有效期应在1年以上.二、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和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冻干质控品的复溶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和所加溶剂的量的准确性,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防止泡沫产生,复溶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每天至少做两水平以上质控品。
应用质控品的注意事项:1、要充分了解控制品的复溶过程.2、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注意各分析物的稳定性.3、说明书的质控值只为对应的检测系统提供数据参考.4、“开放”检测系统可考虑选用无参考值质控品。
5、实验室应尽量保证质控品批号的稳定。
6、了解质控品和病人血清的差异—-基质效应。
7、质控品的值不具有溯源性。
三、室内质控图的绘制1.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
根据20次质控结果(每天开一瓶,一天测一次),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以此暂定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
---------------------------------------------------------------最新资料推荐------------------------------------------------------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
方法对我院检验科近年来出现的质量控制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回顾性分析,探讨和研究防范对策。
结果在细致的操作和严格的防范措施下,将偏差的可能降到了最低。
结论做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是保证临床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必要条件,应当予以重视并学习。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化检验;质量控制 doi : 10. 3969/j. issn. 1004-7484( x) . 2019. 06. 732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9) -06-3462-02 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制定,生化检验所提供的具体信息是必不可缺的,而且随着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诊断和治疗也越来越依赖于临床检验所提供的依据,这也就进一步的凸显了临床检验医学的重要性。
而这之中,如何做好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控制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是目前临床上的一大重点,如何利用已有的设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客观的数据,提高检验质量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就此,笔者就我院近年来临床检验科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汇总
1/ 6
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全面质量控制的内容在进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有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标本的储存以及运送过程等。
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
1、清晰的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检查对象、检查项目、疾病诊断、标本编号等,确保不出现误差,对于存在疑问的检验申请单应当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联系,对于不清晰的地方进行询问,以免出现误差,另外对于一些重点病例或疑难重症患者则应当咨询临床医师,及时进行沟通了解才能更好的保证标本质量;
2、采集和存放标本应当注意认真、轻缓,防止标本出现污染、溶血或水分蒸发等因素导致检查结果的偏差;
3、在进行标本采集前应当要求患者暂时停止服用药物,避免血清中的药物残留对检验结果造成偏差,所以建议标本采集时间应当控制在清晨患者未服药之前;
4、为了避免患者的饮食、剧烈运动以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干扰到检验结果,因此应当严格控制好标本采集时间,并且在采集前一天应当通知患者第二天保持空腹进行抽血等。
2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重点 2. 1 质量控制工作应当从基础做起 2. 1. 1 严格控制检验科室器械、设备的品质和洁净度的保持在应用检查仪器之前应当对仪器的刻度、数据等进行分析,确保仪器无误差之后再进行检验工作。
保持好仪器和设备的清洁工作,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清理,并保持好每天的消毒工作。
---------------------------------------------------------------最新资料推荐------------------------------------------------------ 按照相关规定对仪器进行保养和矫正,确保仪器的灵敏度和精密度正常。
一般而言仪器的稳定性误差应当控制在1%以内,重现性应当控制在 0. 5%以内,比色杯误差应当控制在 0. 5%以内,对于一些精密的仪器更是应当做到由专人进行负责和管理。
2. 1. 2 重视工作技能、基础知识和业务熟练度的提高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熟练程度和各个程序都密切相关,建立科室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工作技能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于检验质量的控制。
2. 1. 3 检验方法和标准的统一性具有统一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才能够确保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要求在科室中做到操作规程统一、操作方法统一、操作标准统一的三个统一,对检验工作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避免懈怠、懒散、随心所欲的工作态度出现。
对于一些特殊的检验工作则应当按照试剂说明来进行,切忌我行我素。
2. 1. 4 标本的存取应当细致、认真,在应用室内质量控制血清时应当小心打开瓶盖,然后将新鲜蒸馏水加入其中直至规定刻度,之后将瓶塞盖回,轻轻旋转,过程中避免导致瓶身出现摇晃、振荡等现象,以免产生气泡导致误差。
冻干血清应当在放置溶解达半小时以上时在进行使用,使用过
3/ 6
程应当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2. 2 日常工作与质量控制应当紧密结合 2. 2. 1 检验质量的提高应当分解在检验工作的每一个步骤当中,与日常工作密切关联,而这之中的关键又在于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室内质控应当坚持每日在图上做好检测结果的记录,这样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可以一目了然的通过质控图来看出误差的来源以及性质。
如果失控现象出现,可以立刻进行误差原因的查找并针对原因进行处理。
建议按照 WHO 所推荐的样例制定来进行质控图的绘制[1] ,并对于每月的质控图进行评判和讨论,对于其中出现的误差原因进行分析,避免出现同类情况。
2. 2. 2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及时反馈质控结果临床科室是最直观能够感受到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所以应当及时与其取得联系,向临床医师解释各个项目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及范围,并及时收集临床医师所反馈的具体信息,对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加强重视。
如果临床医师反应检验结果可能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则应当立刻进行标本复查。
2. 2. 3 采取室间质量控制互评的措施来提高工作质量室间质量控制互评能够宏观的对实验室工作作出评价和坚定,而且参加室间质量控制互评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于科室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最新资料推荐------------------------------------------------------ 和质量控制漏洞进行探究,及时进行弥补和改进,有利于科室质量控制的提高和改善。
2. 3 注意控制物的种类及其使用 2.
3. 1 控制血清主要包括液态控制血清、冻干控制血清和参考血清[2-3] 液态控制血清:
主要包括动物血液和人体血液所制备的血清,目前此类血清主要由实验室自己进行制备,其中的各种成分含量在经过多次测定之后被确定;冻干控制血清:
主要由动物血清制备,分为定值和未定值两种,未定值的控制血清一般多用于室内质控,成分在经过实验室多次测定之后确定,而定值血清则是一般由厂家提供,具有已经测定的数据供室内核对使用;参考血清:
成分经过几种参考方法进行测定,一般是先经过透析去除掉某些成分,之后再加入所需纯品,多用于仪器校正或试验方法的评价。
2. 3. 2 使用控制血清应当注意的是在进行自制血清的保存时,应当注意分装之后保存在-10℃-20℃之间,如果需要连续使用多次则应当在使用间隔中注意加盖,防止血清蒸发,液体血清的优点在于不用考虑分装的问题,但是液体血清容易发生污染,导致成分的改变;在使用冰冻血清时应当注意取出后放置一段时间使其溶解,之后应当进行混匀之后再使用;在使用冻干血清时应当注意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指导来进行操作,保证均一性,如果对于检
5/ 6
测结果出现的差异存在疑问,则可以随机进行抽取观察瓶间差异,必要时可以在使用前进行稳定性的测试[4]。
参考文献 [1] WangZhiguo ,et al. Internet?Based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 of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Data[J]. Clin Chem, 2006,Vol. 48(No. 6, Suppl A173) . [2] 金志东.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探析[J]. 医学信息, 2019,(7):
3393-3394. [3] Staffan H, Lars J, Tom M,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mpaired glucose toerlanc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lozapine compared with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nvertional depot neuroleptic medications[J] . Clin Psychiatry, 2008,(59):
294. [4] 曾宏伟,廖健.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标本的采集[J]. 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5):
45-46. [5] 刘才东. 血液标本的处理方法及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