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2(高速公路与立交设计课程案例)
- 格式:pdf
- 大小:9.20 MB
- 文档页数:116
第九章道路立体交叉设计第一节概述立体交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相交时,利用“跨线”结构物使其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连接,达到避免车流交叉行驶的目的。
作用:提高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一、立体交叉的组成1、跨线构造物跨线桥(上跨式)和地下通道(下穿式)(工大一区地下通道)2、正线相交道路的直行车道(见图9-1),组成立交的主体。
3、匝道供进出相交道路(正线)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形式多样,大小不一),立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入口与出口进、出正线与匝道相连接的部位5、变速车道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在正线的出入口附近设置的附加车道。
出口前端为减速车道,入口后端为加速车道。
立体交叉范围:从有与正线有不同之处起所包含的全部区域。
二、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主要区别1、目前公路立交一般附设收费站,两立交的间距较大,形式简单规整,但由于车速高,占地大。
2、城市立交一般不收费,间距小,形式各异,受空间限制多,需解决非机动车及行人问题,排水困难,费用高第二节立体交叉的类型及适用条件、按结构物形式分类1、上跨式:用跨线桥跨过相交道路(优缺点?)2、下穿式:用地道(隧道)从相交道路下面穿过二、按交通功能分类分离式互通式图$-2分帆式壷玄1、分离式仅设跨线构物一座,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无匝道。
2、互通式立交(1)部分互通式立交(各方向不能完全“互通”)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立交。
适用: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安排分期修建时(留好地和接口),高速公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或受地形限制无法采用其它形式时。
代表形式:菱形、苜蓿叶式立交①菱形立交保证直行车流的安全、快速通过。
平面交叉设在次线上,仅需一座桥或地道,占地省,经济根据转向交通量的大小和场地条件设置。
尽可能安排车辆右转,平面交叉安 排在次线上。
(2)完全互通式立交所有行车路线均分离交叉,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所有转向车辆均有专 用匝道,各方向“互通”。
通常的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 型、X 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