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复发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526.50 KB
- 文档页数:52
VP方案治疗难治性ITP20例【摘要】目的研究VP方案治疗难治性ITP的治疗效果。
方法用长春新碱、强的松组成VP方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
结果其中显效8例,良效5例,进步6例,无效1例,有效率65%。
结论VP方案治疗难治性ITP疗效确切,无严重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ITP;难治性;长春新碱;强的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与免疫因素、感染等密切相关,临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慢性难治性ITP的治疗是非常棘手的难题,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手段。
我们采取VP方案(长春新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2009年我院收治ITP患者20例,患者均符合ITP诊断标准[1],排除继发性ITP;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9~65岁,平均46.0岁;病程10~52个月。
所有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各种内科治疗无效;或治疗虽有效,但停药或减量后复发,呈激素依赖状态;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仍无明显上升,为难治性ITP。
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牙龈出血10例,月经过多5例,鼻出血3例,血尿1例,咯血1例。
1.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治疗前血小板为(5~18)×109/L,平均15.4×109/L。
骨髓细胞学检查:巨核细胞增多18例(65~98个/全片),正常6例(15~34个/全片),减少2例(5~6个/全片),经骨髓活检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
所有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功能均较差。
1.3 VP治疗方案长春新碱2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6~8 h,每周1次,连用4周,此后每两周1次;共2次;同时联合应用强的松口服,1 mg/(kg·d),有效后强的松逐渐减量,每周减5~10 mg至停用,总剂量较正规单用强的松有所减少。
1.4 疗效评价[2]显效:血小板恢复正常,或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良效:血小板升至50×10。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RA)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上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进行了讨论,现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血小板生产功能出现障碍以及血小板生存时间变短而导致患者皮肤或者内脏大量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
研究指出ITP的诊断标准当机体血小板低于20~30×109/L或者是低于50×109/L合并具有出血现象。
随着科研工作者对ITP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对于ITP的诊断治疗也有了新的认识和选择。
目前临床上对于ITP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多为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也比较显著[2];手术治疗则可以进行脾切除手术。
但是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免疫抑制来达到降低血小板的清除率,对机体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当患者出现耐受或治疗效果不佳时,临床上可以通过促进血小板增多而进行治疗。
直接进行血小板的输注来补充患者机体血小板的数量花费较高而且也容易产生副作用,因此寻找其它有效促进机体血小板生成的药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
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RA)以及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出现带给临床治疗ITP新的曙光。
本文对TRA应用治疗ITP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做进一步概述。
1.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结构和作用TPO是一种能够对血小板生成有调节作用的因子,这种因子的主要结构包括2个结构区域:一个是与受体结合的区域;一个是羰基区域,这个区域经过高度糖基化,能够对蛋白的稳定性有保持作用。
机体内主要是由肝脏和肾脏产生TPO,然后TPO进入血液循环后,就会与受体c-mpl进行结合,这种受体主要是位于巨核细胞和其祖细胞表面。
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ITP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摘要:目的:就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ITP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难治性ITP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1年12月止于2022年12月,对其实施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
结果:有效治疗落实后,患者病情好转,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水平呈良好趋势,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结论:在难治性ITP的治疗中,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应用价值明显,可进一步促进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升血小板胶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难治性ITP;血小板参数;免疫调节因子ITP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参数、免疫调节因子参与了此病的病变过程,治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等,效果明显。
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治疗无效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演变成难治性ITP,加剧患者痛苦的同时,也提高了治疗难度。
本文主要就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ITP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明确了其对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难治性ITP患者(60例)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1年12月止于2022年12月,基于不同治疗方法的前提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
对照组男女占比为16:14,年龄区间为22至61岁,平均病程为(9.0±2.4)个月;观察组男女占比为19:11,年龄区间为22至60岁,平均病程为(9.2±1.8)个月。
所有患者既往均未接受过类似方案治疗;无其他原因所致血小板参数异常;无所用药物禁忌证,或是过敏史;未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正常;认知、语言功能正常;资料齐全;知情同意。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摘要] 目的研究针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15例itp患者术前均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皮质激素依赖,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脾切除术,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情况。
结果 15例itp患者ls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失血30~120 ml,手术时间60~150 min。
术后1年完全显效10例,2例部分显效,总有效率为80.0%(12/15)。
结论对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图分类号] r55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8—25—02近年来,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已在一些医院开展。
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伤口美观,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1]。
2005年9月~2010年9月,笔者对15例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开展了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5例,年龄9~35岁,平均(18.5±8.45)岁,其中男6例,女9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itp诊断标准,均经血液科正规治疗,足量免疫抑制剂及类固醇皮质激素(泼尼松30~80 mg/d)治疗无效,血小板计数一直少于50×109/l,其中11例一直少于20×109/l。
手术开始前均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 mg。
1.2?方法给予全身静脉麻醉,右侧斜卧位,手术方法与szold的方法相似[2],4孔法切脾。
取脐左侧3 cm处10 mm戳孔为腹腔镜观察孔,气腹压力维持12~14 mm hg。
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目的探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8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的治疗方法,规范用药,控制输液速度,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措施。
结果8例中1例发热,2例皮疹,1例畏寒寒战,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结论使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时严格掌握其使用方法,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治疗中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保证治疗效果。
标签: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美罗华;护理;冰冻血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y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及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
常规的治疗有糖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及脾切除,如经足量皮质激素和(或)脾切除无效者称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鼠/人嵌合的单克隆抗体,能够与跨膜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有效地清除异常的B细胞克隆,从而妨碍自身抗体的产生,已广泛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
近年来,国外报道用标准量美罗华治疗ITP 取得了较好疗效,但由于美罗华价格昂贵,限制了部分患者的使用。
近期有报道使用小剂量美罗华治疗难治性ITP取得了与标准计量美罗华类似的效果[1]。
2010年2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科应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ITP 患者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21~58岁,均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治疗前行各种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血生化、大小便常规等,无绝对禁忌。
12治疗方法采用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4周为1个疗程,予美罗华100 mg在第7、14、21、28天静脉滴入。
美罗华使用前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00 ml,同时服用美卓乐24 mg/d。
立妥西单抗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ITP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摘要】目的探讨用立妥西单抗(美罗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Immunogloblin, IgG、IgM、IgA)。
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检测治疗前后CD3+、CD4+、CD8+、CD20+细胞数。
结果治疗前后血清IgG、IgM、IgA无明显变化,CD3+、CD4+、CD8+细胞数无明显变化。
治疗后CD20+细胞数明显下降。
结论小剂量美罗华是一种高效、安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
【关键词】美罗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R5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048-0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因B细胞过度活化,分化成浆细胞并分泌的异常免疫状态,造成血小板破坏增多的综合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
目前该病治疗上仍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约2/3的患者可获得长期反应。
激素无效的病例可以选择脾切除,也有较高反应率。
但仍有15%-20%病例复发,成为慢性难治性ITP,治疗困难较大,以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和免疫抑制剂为主。
前者治疗费用贵,持续时间短;后者效率低,有骨髓抑制,不可逆性神经炎、继发肿瘤的严重不良反应。
人们不断探求新的药物及方法来改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的预后。
立妥西单抗(美罗华)是抗CD20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通过多种机制清清楚体内B淋巴细胞,已经开始在ITP中应用,特别是cITP。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慢性难治性ITP患者4例,均符合《血液病诊疗标准》(张之南主编)。
其中,1名男性,3名女性,平均37.3岁,平均病程4.6年。
既往治疗有足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加至少2次免疫球蛋白,联合/不联合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
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分析1. 引言1.1 背景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少见的、难治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粘膜等部位的紫癜和出血现象。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自身抗体的产生、血小板寿命缩短等因素有关。
目前,对于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较为困难,传统治疗方法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疗效有限,且易出现耐药性和复发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前景。
1.2 目的随着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数量的增加,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并分析其临床效果。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探索出一种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本研究也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帮助医生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进程。
通过深入研究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疗效,我们希望能够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向,减轻他们的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字数:206】1.3 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了观察和治疗。
我们通过病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确定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并进行了初步的筛选。
接着,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脾脏检查、骨髓穿刺等,以确定诊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艾曲波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治疗方案。
艾曲波帕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已被证实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一定的疗效。
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则可以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增加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通过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我们希望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何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血液专科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糖皮质激素仍然是迄今为止的首选治疗药物,可使约1/3患者长期缓解;经传统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仍小于30~50 X109/L 且病程在6个月以上者称为难治性I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经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传统治疗方法能使部分患者缓解,如经传统治疗无效,血小板很难维持在安全水平(>20~30×109/L)则属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如何治疗?1、难治性ITP的治疗的目标:难治性ITP的治疗非常棘手,现有的方法仍不能治愈且往往带有明显副作用或昂贵的经济负担;因此治疗的目标并不是治愈,而仅仅是为防治严重出血。
由于血小板计数与出血程度并无完全平行关系,所以不能将血小板计数作为决定是否治疗的唯一标准。
临床观察严重出血一般仅发生于血小板计数小于10×109/L 时,而当血小板计数大于30~50×109时很少发生出血,因此治疗目标是使血小板计数维持在安全水平内(大于30~50×109/L)以避免发生严重出血。
2.治疗方法:(1)静脉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其作用机制在于大量IVIG可封闭单核-巨嗜细胞的Fc受体,从而避免吞噬血小板。
一般用法为:0.4g/kg.d 静滴连用5天或1g/kg.d连用2天。
在血小板输注前给0.4~1.0g/kg 的IVIG ,不仅能增加血小板数,还可延长血小板生存时间。
目前IVIG已逐渐成为重度血小板减少的ITP(特别是儿童ITP)的标准疗法,但在难治性ITP完全反应率仅3%,部分反应率达71% ,该疗法优点为血小板上升快、毒副反应小,但治疗费用较昂贵、疗效不能持久。
(2)环孢霉素A环孢霉素A(CsA)为一种真菌代谢产物,已能人工合成。
它能选择性作用于T细胞,抑制Th细胞,增强Ts细胞功能。
咖啡酸片治疗慢性难治性ITP的临床疗效观察刘冯;肖丁华【摘要】目的探讨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20例诊断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评估2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指标的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可作为慢性难治性ITP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1(029)005【总页数】3页(P377-379)【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特发性;咖啡酸片【作者】刘冯;肖丁华【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广西桂林,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广西桂林,5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4.6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至今尚无理想手段。
普通ITP常常对多种常规治疗(激素、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有效,而这些治疗对难治性ITP综合征一般无明显疗效。
与普通ITP不同,慢性难治性ITP难治且易复发。
我们对于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咖啡酸片治疗慢性难治性ITP的疗效分别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明确诊断为慢性难治性ITP住院患者20例[1]。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半年以上无效或依赖,皆于本院或外院已行脾切除术,经影像学检查未见副脾残留。
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性出血症状,如皮肤出血点、瘀斑、鼻出血、血尿、牙龈出血等,血小板计数为3~30×109/L,且排除了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