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和意义

浅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和意义

浅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和意义
浅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和意义

浅析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和意义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一年内连续10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4.5%,创20余年历史新高。上述动作的指向何在,有说是针对股市,有说是针对房地产,有说是针对国际热钱……笔者就此作一分析。

【关键词】存款储备金率;上调;影响

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原因

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

历史回顾:

·1985年: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统一为10%。

·1987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从10%上调为12%。

·1988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上调为13%。

·1998年3月21日: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从13%下调到8%。

·1999年11月21日:由8%下调到6%。

·2003年9月21日:由6%调高至7%。

·2004年4月25日: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他金融机构仍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

对于为什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明确表示,意在“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长及投资贷款增长速度均高于调控目标,宏观政策面临紧缩压力。初步核算,200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914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4月、5月、6月中国CPI同比增长情况分别是1.2%、1.4%、1.5%,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幅度是1.9%、2.4%、3.5%,原材料、燃料、动力

的购进价格是4.9%、5.5%、6.6%,都在逐步上涨。这些数据表明,信贷增长确实过快,但经济数据仍在正常范围,目前只存在潜在过热风险。上调存款准备金,似乎是针对上述数据表达加强调控的态度,相对于实际回收货币的程度来说,具有更为强烈的信号意义。

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

(一)对房地产的影响

在市场上加息的呼声很高的情况下,央行选择了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方式,这种方式直接作用于商业银行,效果更直接也更有效。受准备金率变化影响较大的行业为房地产行业。由于国内信托等其它融资渠道尚在完善及发展中,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仍然较高。据统计,2005年全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5 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房地产企业要想获得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其所投入的自有资金不能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按这一比例计算,房地产开发企业所需的资金中70%左右由银行贷款构成,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将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此次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表达了央行继续收缩银根的政策导向,在心理上对房地产业投资将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对股市的影响

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使货币流动性降低将对股票债券在内的资本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是央行三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其中存款准备金政策曾被喻为最具“杀伤力”的武器。2007年一年内连续10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充分表明了央行加大力度回收市场上过于充分的流动性的决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我国股市的影响是间接的。他说:“目前我国银行资金和证券市场之间没有直接通道,银行资金无法直接进入股市,但从逻辑上分析,这一措施将减少银行可贷资金数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机构投资进入股市的钱也会相应减少。”在债券市场方面,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直接收缩银行信贷扩张的速度,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较为直接,也较大。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从银行整体的资金运用

情况出发,部分商业银行还是会抛售流动性较好的债券,这将对债券市场造成较大影响。此外,银行投向债券市场的规模必将减少,这将影响债券市场的后期资金供给。而在准备金率调整的过程中,也不排除一些流动性欠佳的中、小型银行为了筹措资金,抛售债券,加速债券市场的下跌。

(三)对银行的影响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工具,这一工具不但可以减少基础货币供应,同时还具备降低货币乘数的作用。在股份制改革之后,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动机增强,贷款发放的增加必然带来货币创造的增加,中央银行通过发行定向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控,体现的正是央行对商业银行货币创造功能的重视。

应该说央行的对冲操作对银行的财务影响是中性的。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付息的,是覆盖了银行存款成本的,从这一点说,提高准备金不像国外一样是一种征税行为,而且央票利率也是市场化的。央行发行票据、提高准备金率,只是使银行没有过大的利润,但已经保证了商业银行的基本利益,不会出现亏损,这是一个中性财务操作。

三、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意义

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表明了央行进一步收紧货币及投资增速的政策导向和巩固调控目标的决心。存款准备金率调高以后,直接导致投放到社会信贷总量减少,可以防止投资过热。对于企业来说,资金投放到社会上的总量减少以后,直接导致他的贷款、利率、预期上升,贷款成本升高,企业的直接经济行为受到影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使央行更加注重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减少部分信贷规模过度膨胀。对证券市场来说,调整准备金率会直接导致进入股市的资金减少,从而使股市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论文 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的调控

论文 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的调控 摘要:近几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但与此同时由于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导致经济过热的风险也逐渐加大。中央银行从 2007 年开始频繁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控制银行信贷,缓解流动性过剩状况。自 2007 年至 2011 年下半年,中央银行先后共计 31 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从调整前的 9%大幅上涨至 21.5%,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高点。本文主要从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调控机理、传导机制和该制度的政策效应、对经济的影响两方面来考察。 关键字:存款准备金率;传导机制;政策效应 引言 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根据法律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存中央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比例,就是准备金率。 我国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从2007-2011年,先后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31次调整,对大型金融机构的调整中,上调27次,下调4次,达到历史最高21.%。而2011年11月以后,又经历了两次下调,达到现在的20.5%。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演进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背景、目的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背景 The central bank lowered the deposit reserve rate reason, background 1.与经济发展回落相关:GDP增速从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下,通过货币政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 1.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GDP growth rate down from the first quarter of 9.7% down to two in the 9.5% quarter and the three quarter of 9.1%. At home and abroad under the multiple pressures, the appropriate relaxation through monetary policy to boost the economy, solve obtain employment, stable worker income, stabilize social objective 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贷款利率不会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2 .local government bond issuance, misuse of monetary liquidity release, expanded investment but reduced consumption.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and the monetary policy of outspread sex mix, so that the level of interest rates remained stable, high in the CPI case, loan interest rate not loose, or they will make this Regulation ( especially for price control ) all one's efforts wasted. 3.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深度蔓延,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进入二战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从9月份开始,我国出口已连续2个月负增长 3 .due to the depth of the spread of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China's largest export market in the economy after World War II the most difficult period. From the beginning of September, China's export has 2 consecutive months of negative growth 目的: Purpose:

改革开放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变化研究

财经管理 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22期104一一 作者简介:胡悦(1996-) ,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旅游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变化研究 胡一悦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一要:自改革开放制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以来,我国频繁调节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以达到调控 宏观经济的作用.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从而使得商业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进行相应的变化,进而达到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在我国的历次调整进行阐述,以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根据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条件下提出相应的完善机制.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完善机制 中图分类号:F 23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8.22.0481一存款准备金率的理论基础 存款准备金,是为了确保客户取款和资金清算的 需要以及控制商业银行货币供应量而准备的资金.而商业银行按规定向中央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在其存款总额中所占的比率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风险准备金,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对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都有影响.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则商业银行上存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多,而用于贷款的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则商业银行上存的存款准备金就越少,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能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 2一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 1984年, 我国在决定独立行使央行职能的同时,还建立了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根据不同的存款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导致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最后中央银行又以再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返还给银行. 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给银行带来不利影响,于是在19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1987年和1988年我国在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为了支持重要产业和项目,央行两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了满足其资金需求,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适当集中资金这种方法,使银根紧缩,抑制了通货膨胀.1987年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0%增加到 12%,1988年9月进一步增加到13%, 然后保持这一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到1998年3月21日都不变. 在2004年4月25日,我国建立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并且又一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06年和2007年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7 5%上调到14 5%.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九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6月7日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7 5%,但在9月25日,开始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下调,放松银根,央行宣布像我国四大银行等这些大型金融机构,保持17 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变,其他中小型金融机构则在17 5%的基础上下调1个百分点为16 5%.到10月15日, 又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 5个百分点,紧接着又下调了几次,直到12月 25日, 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为15 5%, 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为13 5%.这是进入2000年以来, 我国为抑制经济过热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的首次下调,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到2010年我国经济已经逐渐好转,但房价上涨二通货膨胀等问题相继出现,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在2010年1月18日到2011年6月20日12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21 5%,达到历史最高.为稳定经济,2011年12月5日又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 5个百分点.2012年2月24日和5月18日连续两次下调0 5个百分点.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从2015年2月5日起,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 5个百分点,使得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从1984年到2016年3月,存款准备金率共调整51次,如此频繁的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由此可见,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不容小觑. 3一影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因素 3.1一政策的时滞性 货币政策的时滞性是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重要因素,理论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工具到操作目标到中介目标再到最终目标.一般的,将货币政策的制定到最终目标的实现这一时段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以紧缩性政策为例:经济过热,导致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商业银行可提供的贷款额下降.国内经济过热,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过强,央行意识到要采取一种措施来调整现状,即是一种认识的时滞;从央行认识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需要的时间是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减少,对宏观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达到最终目标,该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即外部时滞.虽然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但并不完善,信息的传递并不充分,从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削弱.3.2一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自身缺陷 (1 )计提方法缺陷.一般地,有两种方法来计算应计提存款准备金的存款额,第一种计提存款准备金的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

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事件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对2011年和2012年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消息发布日会引起股市波动,但波动方向不明,而在调整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对股市有负相关的影响,同时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效应。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事件分析法;异常收益率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6432 (2014) 20-0053-03 1引言与文献综述 存款准备金是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 策之一,它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 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 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直接影响着市 场中流通的货币供给,从而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1984年到2012年,28年的时间里,中央银行总共调整了45次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并非是仅针对股市,但由于其改变 了货币供应虽、利率等指标,而股票市场的供求和投资者的投资

意愿必然受到上述指标的影响,因此,研究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不仅有 助于指导投资者未来的投资行为,而且有助于分析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的途径和有效性。 国内外学者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做 过不少研究,Haedouvelis (1987)利用事件研究法对两个时间段1979 —1982年、1982 —1984年股市进行了检验,结论是:货币供应虽突然增加,会引起股票价格上涨;易纲、王召(2002)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对资产价格有一定影响,货币数虽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仅取决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而且一定意义上还取决于股市;刘德红( 2009)运用干预分 析模型对2007年至2008年前后两年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效应。 2事件研究法 2.1事件研究法 所谓的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是指当市场上发生某一事件时,排除其他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后,统计股价会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以及是否会产生“异常报酬率”(abnormal returns),由此,可以通过这种分析方法知道某一事件的发生,是否会引起股价的波动。根据此原理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时间并统计此事件发生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下调浅析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论文题目:存款准备金的上调和下调浅析 姓名:陈澄 学号:40904013 班级:金融5班 指导老师:潘晓萍

存款准备金的上调和下调浅析 摘要: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央行三大货币政策之一,长期以来,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0年短暂的五个月中,央行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既为了抑制膨胀预期,又有助于实现经济刺激计划的目标。这一措施可能会对金融机构信贷数量以及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央行有必要采取地区差别准备金率,加大反通胀信息的透明度的措施,从而实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上调下调 理论概况 1、定义: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2、职能 存款准备金的四种职能: (1)、通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助于在流动资产状况发生变动时稳定隔夜利率--缓冲职能; (2)、为中央银行提供了准备金需求的一个来源,从而可以补偿通过自发性因素产生的流动性资产供给--流动资产管理职能; (3)、可以被作为一种控制货币总量的手段--货币控制职能; (4)、可以被认为是中央银行收入的一个来源--收入或税收职能。 事件: 中国人民银行11月30日宣布,12月5日起,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将降至21%。这是自2008年12月以来,央行首次下调存准率。中国上一次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在2008年12月25日。此后,中国货币政策在2010年由“宽松”走向“稳健”,央行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仅2011年就密集地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最近的连续12次上调) (一)、上调原因

人民银行解读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人民银行解读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字号大中小2015-03-09 19:22:33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谢谢!非常高兴来到中国政府网,就网友们关心的货币政策话题,特别是这次人民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对实体经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构成什么样的影响,乃至对于民生构成什么样的影响,跟大家聊一聊。[16:23] [陆磊]春节后货币回笼,大量资金回到商业性金融机构,这时候需要做反向操作,回收在市场上存在的过度流动性。往年是这样,但今年不同,因为我们观察到今年出现了一个大的结构性变化。2014年我们经济和金融体系发生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国际收支出现了经常账户仍然保持比较高的顺差,而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差,这个逆差跟国际国内的环境、跟政治经济环境都有关系。比如大家都预期美联储可能要加息,实行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是不是美元要升值?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出现了960亿美元的逆差,如果按照近期汇率折算乘以六或者六多一点,折合人民币大约5000多亿等值的人民币资金的结构性流动性缺口。[16:39] [陆磊]这种结构性缺口需要有一些政策工具加以弥补,而且这种结构性缺口不是简单地通过日常性的公开市场操作,也就是日常的买卖债券方式能够有效弥补的,那么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就可以使得整个银行体系一次性增加足额的流动性来地对冲掉刚才所说的结构性问题所形成的流动性缺口。 所以一是春节因素需要降准,二是刚才所说的结构性变化,这两者都决定了我们在此时此刻的政策时机。为什么采用这个工具进行降准,这需要解释的是普降。普降针对的政策目的很清楚,一定要使得市场的流动性,整体经济的货币量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比较平稳的水平,既不可大起也不可大落。所以这是第一个政策意图。[16:46] [陆磊]第三个政策意图就是定向。定向的目的是调结构,或者说是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比较时间和空间。大家观察到了,我们对于符合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们对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再降低4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实现支农、支小,支持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这个政策意图应该说是具有延续性的,因为在2014年我们两次定向降准也是为了完成支农、支小。我们一直重点关注三农、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难、成本高问题,也给出了一系列的相应政策安排。所以2015年春节前这次降准无非是2014年政策的延续,并不带有突发性。[16:47][主持人] 您预计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是怎样的呢?[17:13] 陆磊]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和松紧适度,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经济指标的变化继续预调和微调。因为任何总量性政策都必须关注经济运行当中重要指标的变化。这些重要指标包括经济增长水平怎么样,实体经济的景气状况怎么样,就业情况怎么样,还有物价总水平怎么样,这些因素共同决定总量性政策的出台,而这些相应的指标我们还在观察当中。这是一方面需要说明的。[17:15] 陆磊]第二方面就是我们必须兼顾稳增长和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平衡,一定不能够单纯地把宏观调控政策当作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主要手段。因为无论是经济学理论、政策实践,还是各国的经验和教训,都充分证明实体经济层面有效率的增长才是根本,企业的竞争力才是根本,要素的质量和数量才是根本。要素质量包括我们的受教育水平、劳动技能水平,要素数量包括我们

中国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表

次调整幅 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机构与 原因 度 央行按存款 种类规定法 定 存款准备金 1 84 年 率: 企业存款 20% 农村存款 25% 储蓄存款 40% 央行将法定企业存 款20% 农村存存款准备金 2 85 年款 25% 率 储蓄存款 40% 统一调整为1 0% 3 87 年10% 12% 2% 4 88 年 9 月12% 13% 1% 5 98 年 03 月 2 13% 8% -5% 1 日 6 99 年 11 月 2 8% 6% -2% 1 日 7 03 年 09 月 2 6% 7% 1% 1 日 8 04 年 04 月 2 7% 7.5% 0.5% 5 日 9 06 年 07 月 0 7.5% 8% 0.5% 5 日 10 06 年 08 月 1 8% 8.5% 0.5% 5 日

11 06 年 11 月 1 8.5% 9% 0.5% 5 日

1207年01月1 9.5% 0.5 % 9% 5 日 1307年02月2 10% 0.5 % 9.5% 5 日 1407年04月1 10.5% 0.5 % 10% 6 日 1507年05月1 11% 0.5 % 10.5% 5 日 1607年06月0 11.5% 0.5 % 11% 5 日 1707年08月1 12% 0.5 % 11.5% 5 日 1807年09月2 12.5% 0.5 % 12% 5 日 1907年10月2 13% 0.5 % 12.5% 5 日 2007年11月2 13.5% 0.5 % 13% 6 日 2107年12月2 14.5% 1% 13.5% 5 日 2208年01月2 15% 0.5 % 14.5% 5 日 2308年03月2 15.5% 0.5 % 15% 5 日 2408年04月2 16% 0.5 % 15.5% 5 日 2508年05月2 16.5% 0.5 % 16% 0 日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股票市场影响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世界金融经济的发展与创新的加快,我国经济实力得到迅速增强。在多于财富处理的方式上,在通过存款或是购买理财来获取相应的增加值外很多人都倾向于将钱投入股市,据调查,我国股民数量已经超越了1.2亿,且仍有上升的空间。不过与国外相比,我国股票市场仍存在许多缺陷,一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我国股市的投资功能产生了制约还对我国货币政策才喊声了一定的影响。如退市制度的不完善、上市欺诈幕交易等。按理论理论上说,股票市场的运行方向应该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成负相关,但是这一点在我国却不明显。所以在采取对货币政策改革或是采取相应措施,当局应当考虑货币政策对股市带来的影响,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政策。相较于西方国家,由于国际和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我国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过于频繁:在2011年,央行先是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接着又下调过三次。央行决定下调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在2015年2月5日公布并实施。并且,为了提高金融机构支持结构调整的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形势较为严峻。而据巴克莱银行业的分析师预测,我国还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虽然这一举措有利于抑制资产质量恶化,但也会使银行业的净息差产生很大的下行压力。 我国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满足今年春节这段期间的流动资金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使金融系统的压力增大。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和反腐行动,使大量资金流出,从而导致流动资金需求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大。而近期的人民币贬值,可能会使资金外流情况进一步恶化,所以随着美元的不断回升,外汇占款将会下降,而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也会呈现趋势性下降。另外逐渐成熟的结构性产品也使金融系统压力增大。所以这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表明,与股票市场的调节相比,我国更侧重于资金外流对资金流动产生的影响。本文针对近期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利用Eviews软件进行科学的实证分析,研究其对股票市场所产生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得出自己的见解。 关于这次降准,其带来的效果的呈现仍需要一段时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经济上,有利于避免经济波动,保持松紧适度的流动性,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和价格稳定。另一方面,有利于为我国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支农”和“支小”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贷款的可获得性,以促进“小微”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所以我希望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市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我国频繁变动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这也是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的实证检验。 1.2 国外相关研究 1.2.1 国相关研究 针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情况,学者们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假设。于东(2012)[1]认为我国经济存在不少潜在隐患,如:经济发展过热、通货膨胀等问题,就2011年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七次调整,他认为这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另外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重要的调控工具,它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金利玲(2012)[2]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票市场存在滞后、不稳定的影响。琼(2011)[3]假设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与股票指数的运行趋势相反,两者存在负

存款准备金历史调整一览表

视频手机《财经网》 《财经网》文章排行 编辑推荐 热点文章 最新点评 新闻评论IBM 特别呈现 中小企业转型 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国存款准备金率6月20日起上调0.5个百分点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缩效应显现准备金上缴恐慌转瞬即逝如何看待央行年内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上调准备金率不过是对冲热钱 28 2008年10月1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00% -0.5(中小金融机构)16.50%16.00%-0.5272008年09月25日 (大型金融机构)17.50% 17.50%-(中小金融机构)17.50% 16.50%-1262008年06月07日 16.50%17.50%1252008年 05月20日16%16.50%0.50 242008年04月25日15.50%16%0.50232008年03月18日15%15.50%0.50222008年01月25日14.50%15%0.50212007年12月25日13.50%14.50%1202007年11月26日13%13.50%0.50192007年10月25日12.50%13%0.50182007年09月25日12%12.50%0.50172007年08月15日11.50%12%0.50162007年06月05日11%11.50%0.50152007年05月15日10.50%11%0.50142007年04月16日10%10.50%0.50132007年02月25日9.50%10%0.50122007年01月15日9%9.50%0.50112006年11月15日8.50%9%0.50102006年08月15日8%8.50%0.5092006年07月5日7.50%8%0.5082004年04月25日7%7.50%0.5072003年09月21日6%7%161999年11月21日8%6%-251998年03月21日13%8%-541988年09月 12%13%1387年10% 12%22 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 调整为10% - - 1 84年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 *注:财务公司准备金率不与小型金融机构一致,调整后准备金率为12%。 【作者:【《财经》综合报道】 】 (责任编辑:吕强) 上一篇: 渤海银行太原分行挪用储户存款放贷下一篇: 中资银行“点心债”供需两旺 更多关于 准备金 的新闻 专题报道 中国多地出现电荒 博鳌亚洲论坛中东起火 油价动荡 日本发生九级特大地震北京打响人口调控战 欺诈的代价 食品添加剂沉疴 社评:核电还应发展 风险必须可控 日本经济有限阵痛 双汇“瘦肉精”风波 打印推荐收藏RSS 单页阅读告诉《财经网》 分享

金融投资统计分析论文

湖南大学 统计分析对投资实践的意义 题目:统计分析对投资实践的意义 学院名称:金融与统计学院 专业班级:11级统计二班 学生姓名:任瑞雪20111903201 统计分析在证券投资市场的应用意义 —对银行个股的影响分析 【摘要】我国自90年代成立证券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截止到2011年沪深两市共有2117家境内上市公司,106家境外上市公司,其中沪市A股883家,深市A股1234家。面对如此多的上市公司,合理投资显得尤为重要。 证券投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基础分析,主要根据经济学、金

融学、投资学等基本原理推导出结论的分析方法;第二类是技术分析,主要根据证券市场自身变化规律得出结果的分析方法;第三类是证券组合分析法,以多元化投资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是该方法的出发点,数量化分析成为其最大特点。这三类分析方法都是以统计分析理论研究做支撑的,所以可以说统计分析研究在证券市场的应用是研究证券市场从而进行合理投资的基础。 本文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金融板块30只样本股进行分析,通过spss 软件的计算,提取3个公共因子来反映影响个股的主要因素,并采取计算因子得分的方式衡量银行业股票的在财务方面的综合能力,选出较为合适的银行个股。然后采取回归分析法分析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个股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统计分析、证券投资 Abstract The stock mark in China was built in 1990s, and developed rapidly. By 2011, there has been 2117 region listed companies and 106 overseas listed companies in both Shenzhen and Shanghai stock market. Among them, there are 883 listed firms in Shanghai A Sh are and 1234 listed firms in Shenzhen A Share. In face of so many listed companies, it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do rational investment.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includes three analysis methods. First, Fundamental Analysis. I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conomics, Finance, and Investment. Second, Technical Analysis. It derives from the regularity for change in stock market. Third, Portfolio Strategy. Its original goal is to reduce unsystematic risk through multivariate investment. Its greatest characteristic is the quantitative asset pricing models. These three methods are al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atistics. Thus, statistical applications in stock market are great foundations of rational investments. This paper applies 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 to analyze 30 sample shares in the Finance sector.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SPSS software, it extracts three common factors to reflect the principal factors of shares’ fluctuation, calculates the scores of factors to evaluate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Bank Shares, and selects relatively suitable shares among the Bank sector. Through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required deposit reserve ratio played on the bank shares. Finally, the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引言】近年来央行采取一系列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其目

2014年前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布时间生效 日期 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 消息公布次 日指数涨跌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幅 度 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幅 度 上证深成 2014年06月09日2014 年06 月16 日 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 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 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后的存款准备金率为 20%。此外,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及扩大消费等作用,下调其人民币 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 -- 2014年04月22日2014 年04 月25 日 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 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县域 农商行、农合行分别执行16%和14%的准备金率,其中一定比例 存款投放当地考核达标的县域农商行、农合行分别执行15%和13% 的准备金率。 -0.31% 0.55% 2012年05月12日2012 年05 月18 日 20.50% 20.00% -0.50% 17.00% 16.50% -0.50% -0.59% -1.16% 2012年02月18日2012 年02 月24 日 21.00% 20.50% -0.50% 17.50% 17.00% -0.50% 0.27% 0.01% 2011年11月30日2011 年12 月05 日 21.50% 21.00% -0.50% 18.00% 17.50% -0.50% 2.29% 2.32% 2011年06月14日2011 年06 月20 日 21.00% 21.50% 0.50% 17.50% 18.00% 0.50% -0.90% -0.99% 2011年05月12日2011 年05 月18 日 20.50% 21.00% 0.50% 17.00% 17.50% 0.50% 0.95% 0.70% 2011年04月17日2011 年04 月21 日 20.00% 20.50% 0.50% 16.50% 17.00% 0.50% 0.22% 0.27% 2011年03月182011 年03 月25 19.50% 20.00% 0.50% 16.00% 16.50% 0.50% 0.08% -0.62%

1985年以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摘要】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论文网 https://www.doczj.com/doc/8e7069002.html,/3/view-4375048.htm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在央行存放的款项。存款准备金率则是指央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从理论上来说,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存款准备金率微小的变化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变化,能够迅速达到中央银行的既定目标,同时对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因此,正确认识我国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 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年—1998年3月) 1984年,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设定的最初目标是为中央银行筹集资金,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

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内容及解读

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内容及解读 社金互联CEO 刘骏 根据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鼓励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运用定向降准和从市场上募集的资金,按照市场化定价原则实施“债转股”项目。据估算,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7000亿元。 此次定向降准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同时撬动相同规模的社会资金参与。央行要求,相关银行要建立台账,逐笔详细记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实施情况,按季报送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二是同时下调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相关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央行要求金融机构使用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情况将纳入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 社金互联认为,中国央行此次定向降准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有利于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中性适度。央行此举具体影响有待观察,但直接影响是利好债市,有助于稳定股市以及宏观经济。定向降准减轻公开市场操作压力,降低银行体系成本,促进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增加了对扶贫、小微、“三农”和绿色金融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鉴于央行希望改善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结构,今年有可能会进一步降准。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1)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摘要】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率通货膨胀压力流动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具有强制性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与否、高低与否都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货币政策之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金融机构会产生很大影响。[1]准备金率越高,收缩的货币量越大,经济运行可用的资金越小,对经济发展起到负面作用。反之,则扩大资金的可用量,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通过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发挥作用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即为货币乘数,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轻微变动就可以极大地影响到货币乘数。[2]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央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公众和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具体的政策变动来及时调整自身的支出和投资计划,从而保证政策调整的良好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宣告效应”。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的宣告效应更直接更有效。[4] 一、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情况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1986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作了法律规定。此后存款准备金率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进行多次调整。 截止至2015年4月26日,一共经历了49次调整,见附表1。 (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 年—1998 年3 月)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初期,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央行重要的筹资工具,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国家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而不是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1984年存款准备金分为三档:企业存款为20%,城镇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而且,当时商业银行准备金还分为两个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账户和备付金账户。但是因为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严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因此1985年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以减少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不利影响。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浅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e7069002.html, 浅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影响 作者:王富磊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12期 摘要:从2010年11月开始,央行连续八个月九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11月的两次上调仅相隔十天,这引发了对货币政策的一系列猜想,目前货币政策调整已基本告一段落,笔者就此轮调整的原因及影响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原因;影响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244-01 引言:所谓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取款及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的清偿能力,超过央行规定的部分为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比例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一部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另一部分是存放在中央银行账户上存款。在现代银行制度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行已不仅仅是是为了保证客户取款及资金清算防范挤兑的需要了,而是已经演变成政府或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体系信用创造能力及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整宏观经济的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原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即使很小幅度的调整,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对宏观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它又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西方发达国家都减少或者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但我国至1983年中央银行开始行使职权来一共调整了43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从2010年11月开始,连续八个月九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的历史高位。为什么在西方国家放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同时及世界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的情况下我国会如此频繁的对其进行调整,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信贷投放量增长过快。自2002年以来,我国新增贷款量逐年增长,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增长33%,2009年更是增长了98.72%,几乎翻了一番,随着我国经济的触底回升,新增贷款量虽有所回落,但绝对量是是很大的,截止2011年9月,本年累计新增贷款量已经达到56800亿,已远远超过金融危机前全年的水平。这轮新增贷款量的上涨虽然有一定的政策因素,特别是为了摆脱金融危机所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但金融机构本身也有一定的原因。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是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之间的

存款准备金下调的原因及意义

存款准备金下调的原因及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在2009年至2011年12月期间,央行却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近期我国为什么要下调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金的上调和下调对我们认识当今的经济形势有什么启示? 一、存款准备金的含义和作用。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比如: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没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存款准备金。而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可贷款资金将会减少到92.5万元。 存款准备金作为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的政策。存款准备金

最初是为了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强化银行的清偿能力,此后逐渐演化为中央银行限制信用创造和调控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一方面会相对收缩或扩张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会增加或降低金融机构经营的机会成本。总之,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制度安排、一种防范风险的手段、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意义 为什么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因为银行体系可以创造货币,也就是存款创造。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尽可能多地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当作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 投资。正是因为较小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银行活期存款的能力,使银行系统可以创造货币。举例,假如法定准备金率为20%,A客户将自己的100万以活期形式存入甲银行,银行系统就会增加100万的准备金。甲银行按法定准备金率保留20万做为准备金存入央行,将剩余的80万全部放贷出去,假定是B客户得到了甲银行的80万支票,接着B又将80万全部存入乙银行,乙银行按20%的准备金率将16万上缴央行,乙银行将剩余的64万再次全部放贷给C客户,C客户拿到乙银行的64万支票后又存入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丙银行,同样丙银行按20%上缴128万后,用于发放贷款为51.2万元,以此类推,存贷一直进行下去,最后的银行体系总存款额为:100+80+64+51.2+……,贷款总额为:80+64+51.2+……由此可见,银行体系能够创造货币。正是因为货币创造的功能,它可以影响到社会的总贷款量和货币的供给量,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调节社会总贷款量和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