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欧洲革命(优秀版)
- 格式:ppt
- 大小:571.50 KB
- 文档页数:17
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影响作者:王浩斌, WANG Hao-bin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河南开封,475001刊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POLYTECHNIC年,卷(期):2009,13(4)1.列宁全集 19872.列宁全集 19883.金枫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而作[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期刊论文]-求是 2007(21)6.韩承文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史 198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1.李淑梅.杨郁卉.Li Shumei.Yang Yuhui意识形态的变化与人的认同方式——马克思对1848年欧洲革命中意识形态的研究[期刊论文]-天津社会科学2009(1)2.对1848年欧洲革命进行研究的理论前提--科学的实践观[期刊论文]-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3)3.王巍.WANG Wei历史辩证法主客体向度的双重推进——对《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解读[期刊论文]-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4.张艳秋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期刊论文]-集团经济研究2007(32)5.杨勇.张利霞马克思的伟大转向--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新探[期刊论文]-岭南学刊2001(2)6.何平20世纪历史思维中的“革命”观念[期刊论文]-学术研究2003(1)7.王浩斌.WANG Hao-bin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发展史的研究对象[期刊论文]-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8.唐莉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中国化进程探析[期刊论文]-天津社会科学2004(4)9.孙乐强.Sun Leqiang意识形态的魔力与主体的祛魅——哲学视域中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雾月十八日》[期刊论文]-学海2011(2)引用本文格式:王浩斌.WANG Hao-bin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影响[期刊论文]-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4)。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阐述中国革命(即太平天国起义)性质和意义的文章。
写于1853年5月20日,原文以社论形式载于1853年6月14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3794号。
中译文曾收入1938年武汉中国出版社出版的《马恩论中国》,译者方乃宜,同年又收入上海珠林书店出版的杨克斋编的《中国问题评论集》。
现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9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19世纪40—50年代,经历1848年革命后的欧洲进入发展期。
而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中国则爆发了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太平天国起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斗争,他们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先后发表了10篇关于中国问题的评论,揭露西方列强对华鸦片贸易的实质,评价中国社会变迁以及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客观的历史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揭露了资本主义强国对华战争的侵略本质和血腥暴行,深切同情、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科学评析中国农民起义及其对欧洲革命的重要影响,预言了欧洲不远将来的工业危机以及政治动荡。
其主要内容和观点有:第一,揭露英国鸦片输入对中国的祸害,谴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马克思指出,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入超地位将万恶的鸦片引入中国,不仅使英国迅速成为中英贸易的出超国,掠夺了大量白银,而且毒害了中国人民,腐蚀了清王朝的统治。
同时,鸦片输入也打破了中国的外界隔绝状态,促进了旧中国的解体。
第二,剖析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正确评价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坚持内外矛盾对立统一的视角,对中国的农民起义做了科学的分析评判,指出封建专制的压迫和欧洲列强的侵略是引起中国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认为“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并指出持续十多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发展成为推翻清王朝的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具有反侵略的正义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三,阐述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预言中国革命必将对欧洲产生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1999年末,时逢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路透社先后进行了两次千年伟人评选活动。
结果,马克思分别列为第一、第二位。
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特别提出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这两本巨著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与思想产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影响下,一个多世纪的人类历史发生巨大变化。
一、马克思主义的历程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资本主义在全球几乎独占统治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社会主义从一种思潮发展为社会运动,再发展为社会制度。
20世纪社会主义破土而出,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在坎坷和曲折中不断前进,开创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这种局面是绝不会出现的。
殖民主义被埋葬。
有资本主义必然有殖民主义,因为资产阶级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对内要残酷剥削劳动人民,对外要无偿掠夺落后国家的财富,推行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附属品和派生物,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部分。
有资本主义的殖民主义,必然有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影响下,亚非拉90多个国家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斗争,宣告了民族独立,资本主义经营了几百年的殖民主义体系彻底崩溃了。
法西斯主义被消灭。
资本主义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各国都在寻找出路,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选择了法西斯主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反法西斯主义的战斗中做出重大贡献。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两个最野蛮的产物——殖民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都是在20世纪猖獗一时而后崩溃的。
资本主义的寿命延长。
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曲折发展,到20世纪上半叶由于出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和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几乎走到了尽头。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习重点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革命经验的哲学分析与总结1、对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总结(1)阶级斗争理论P62~63。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观察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与方法。
三个重要论断:A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B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2)意识形态理论的新阐发P65~67。
在1848年欧洲革命前,马、恩就确立了对于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而随后的革命实践,为他们进一步思考社会意识形态问题提供了新的历史材料。
他们深入研究了革命时期各种意识形态的变动过程、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幻性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必要性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认为,任何社会革命与社会变迁过程,总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相伴随。
利用在社会上仍然具有思想权威意义的传统资源,是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一个突出特点。
意识形态及其发展,其背后的真实动因是人们的现实利益,从根本上说,意识形态是为这种利益服务的观念和思想体系。
考察历史中行动的不同阶级现象时,必须善于透过各个阶级的意识形态而看到支配这种意识形态背后的现实动因。
特点的意识形态总是产生并适用于特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需要。
2、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首次尝试。
(1)如何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P71~72。
马克思提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军。
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赢得自身解放的权利。
”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基本前提。
(2)巴黎公社的性质和意义。
P72~74。
巴黎公社的性质和意义的重要理论概括:第一,公社不是乌托邦。
为了谋求自己的解放,并同时创造出现代社会在本身经济因素作用下不可遏制地向其趋归的那种更高形式,他们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1848年欧洲革命陆续遭到失败,政治上的反动气焰笼罩整个大陆。
英、法、德、意等国的资产阶级由于害怕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到处与封建反动势力勾结,扼杀革命,压抑民主,阻碍进步。
因此,欧洲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工人阶级的处境是极其困难的。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是科学地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制定今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方针,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各国无产阶级,建立工人阶级独立的政党,蓄积和组织革命力量,以迎接未来的革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848年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和鼓舞者。
革命失败后,尽管他们遭到敌人的诬陷和迫害。
受到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攻击,但是他们并没有失去革命信心和斗志,对未来充满革命胜利的希望,孜孜不息的奋斗着。
为了迎接未来的战斗,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马克思于1850年1月至11月写成《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
这部书最初连载在德国汉堡出版的《新莱菌报·政治经济评论》上,1895年以单行本出版。
恩格斯曾为单行本写了导言,并阐述了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是法国无产阶级斗争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马克思的主要代表著作之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这部著作里,马克思科学总结了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透彻地分析了法国革命的性质、原因和动力,以及事变的过程,为我们分析和研究近代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历史树立典范。
同时马克思精辟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对于无产阶级如何对待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以及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这部著作可以启发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观察现实,预见未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彻底革命的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影响
王浩斌
【期刊名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13)4
【摘要】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历史影响.具体而
论,1848年革命不仅彰显了<共产党宣言>的革命意义,充分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和科学性,而且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风格的革命性转变.
【总页数】6页(P80-84,88)
【作者】王浩斌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504
【相关文献】
1.论欧洲革命退潮时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 [J], 俞良早
2.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回顾——兼谈社会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J], 居阅时
3.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发展 [J], 张少华
4.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两种方式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产生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J], 王庆五
5.马克思主义史上探讨东西方相互作用的首篇文献——研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J], 徐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条件 (1)经济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根本原因)角度欧洲社会发展社会不平等加剧经济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产品日益丰富 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欧洲各地普遍出现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 1925年从英国开始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加剧了工人贫困和社会动荡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和发展工人的政治权利极其有限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并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觉醒:自发→自觉;经济→政治)(3)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理论来源。
19世纪早期,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等有识之士,无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他们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他们的思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如参加工人运动、开展建党活动等)马克思、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诞生标志: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内容:(1)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2)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3)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第7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由理想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1)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经济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2.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3.内容(1)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2)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3)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4)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4.意义(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好像刚刚在发展。
所以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我们的思想,无论如何只有在这块沃土上才能形成;我们的思想应当把自己约束在这块沃土所提供的范围以内,否则就会落空或者后退。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二、巴黎公社1.背景(1)民族矛盾: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巴黎。
(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派军队偷袭巴黎市内国民自卫军的阵地,妄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2.过程(1)1871年3月18日,工人群众发动了起义。
(2)临时政府总理梯也尔逃往凡尔赛,巴黎公社接管了政权。
3.措施(1)政治: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
(2)经济:恢复工厂生产,把工人组成合作社,改善劳动条件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理论体系,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200字)马克思主义源于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工业革命时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其创始人,他们通过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无产阶级的命运,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呼吁工人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600字)1.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左翼政治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
各国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政党都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形成了众多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和思潮,如德国的修正主义、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等。
2. 马克思主义在亚洲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传播到亚洲,对亚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中国和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成为了这两个国家的主导思想。
中国的共产党领导者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400字)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物质生产力和阶级矛盾推动的。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核心原理是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获取利润。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矛盾,为无产阶级争取权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影响(500字)1.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实践,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工人革命浪潮,深刻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1848年欧洲革命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摘要:1848年欧洲革命影响范围大,波及范围广,影响深远。
1848年革命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关键的事件,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完善。
1848年欧洲革命证实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工农联盟来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
在革命中要保存革命成果,就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保持无产阶级及政党的革命性,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上主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手段,但是仍然坚持暴力革命的主张。
无产阶级要不断进行革命,直至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新的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会有可能。
关键词:1848年欧洲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命;政治经济学批判一、引言在1848年以前,那时候的时代是属于锻造工具,而1848年之后,那时候的时期则是属于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完善并且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期,1848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以及《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等著作中对1848年革命进行总结反思,制定新的理论策略。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1848年欧洲革命斗争失败对自己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作了反思与总结,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
二、1848年欧洲革命“1848年1月,意大利西西里岛爆发武装革命,随后,法国二月革命的浪潮波及几乎全部欧洲(除俄国、西班牙、北欧少数国家外)。
”该革命主要以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波及范围大,影响程度大,是欧洲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革命,所以又被叫做1848年欧洲革命,但这一系列的革命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
1848年初期欧洲革命刚刚爆发,马克思等人处在布鲁塞尔。
1848年5月回到科隆,此时革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6月份左右,从整个欧洲大陆的革命形势看,革命势力是处于反革命势力的压制之下的。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总结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848年欧洲革命是指1848~1849年主要发生在法国、以法国的二月革命为序幕,以德国三月革命,十月维也纳起义,护宪运动等以及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
此时无产阶级已经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然而,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表现出不成熟无法担当革命的领导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共产主义同盟也积极投身于1848年欧洲革命。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革命性降低,妥协,动摇背叛最终导致革命失败。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1848年革命的主要著作有:《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树书》《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以及《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等。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由一个前言和四章组成。
1、分析革命失败的过程及原因。
马克思,恩格斯回顾了法国1830年7月革命的阶级状况,通过《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等论述了1848年2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主要是金融贵族的反动统治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
1847年的农业歉收和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这次革命到来的促进因素。
1848年2月,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利用人民力量,推翻七月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临时政府。
在政府中绝大多数代表是资产阶级,而工人阶级的代表是少数,并且居于从属地位。
这一切表明,资产阶级利用无产阶级去推翻封建贵族的统治,等资产阶级掌权以后反过来有对无产阶级进行镇压。
然而,无产阶级由于没有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广大农民支持,结果遭到失败。
2、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马克思在分析法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时,指出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唤醒和教育了人民,启发人们的思想,提高群众的觉悟,促使他们发挥创造历史的巨大作用。
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使革命的阶级抛弃幻想,明确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争取社会主义的美好前途,也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被剥削和被压迫的阶级才能提高他们变革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