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 格式:pptx
- 大小:5.16 MB
- 文档页数:61
2022最新2型糖尿病患者体"理专家共识(全文)摘要2型糖尿病(T2DM)的体重管理重要且复杂。
临床实践中,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者常见,应予以充分重视。
另一方面,在控制超重或肥胖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体重管理的质量。
单纯以体重指数作为肥胖的评价指标不够全面和客观,因此,减重治疗还应评估患者身体成分(尤其是内脏脂肪)的改变,以〃减脂增肌〃为目的;同时,尽量减少或避免减重过程中的体重波动,使体重长期维持在目标水平。
体重管理是2型糖尿病(T2DM)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肥胖悖论〃揭示了体重管理的复杂性。
临床实践中,T2DM合并超重或肥胖患者进行减重治疗固然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减重同时还应注重对身体成分的改变、体重波动等情况进行评估;对于T2DM体重过低的患者,也应予以充分重视和考量。
因此,专家组依据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历经多次讨论后制订了该共识,以期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对T2DM的体重管理策略提供更为全面的认识和参考。
一、本共识中体重管理相关的重点名词释义1身体成分:人的身体是由水(占55%)、蛋白质(占20%)、脂肪(占20%)、无机质(占5%)4种成分构成。
身体成分可分为去脂体质量(瘦体重,间接反映肌肉的重量)和身体脂肪两种。
2.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BMI=体重(kg)/ [身高(m)]2 ,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肥胖程度的测量指标,但其无法反映人体脂肪的分布情况。
3.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中心性肥胖)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
中心型肥胖可能是低BMI人群存在较高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原因[1 1腰围被推荐作为评估内脏脂肪和心血管代谢风险有价值的替代预测指标[2 ]o腰围测量方法是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30 cm,取被测者髂前上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中点,水平位绕腹1周围长,皮尺应紧贴软组织,但不压迫,测量值精确到0.1 cm。
糖尿病饮食指导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是管理病情的关键环节之一。
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够帮助控制血糖水平,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一、控制总热量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量等,计算出每天所需的总热量。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每天需要的热量约为 2000 2400 千卡,成年女性约为 1800 2000 千卡。
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值,具体的热量需求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计算总热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根据标准体重和活动量来计算。
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 105。
然后根据活动量的不同,将每千克体重所需的热量分为以下几类:1、卧床休息:25 30 千卡/千克/天2、轻体力劳动(如办公室工作、教师等):30 35 千卡/千克/天3、中体力劳动(如售货员、司机等):35 40 千卡/千克/天4、重体力劳动(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40 千卡/千克/天以上例如,一位身高 170 厘米,体重 70 千克,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其标准体重为 170 105 = 65 千克。
由于他是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所需的总热量约为 65×30 = 1950 千卡。
二、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种类。
建议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豆类等,避免或限制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白糖、糖果等。
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 50% 60%。
2、蛋白质蛋白质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修复组织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保证适量的蛋白质摄入,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包括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等。
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 15% 20%。
3、脂肪脂肪的摄入量应适量控制,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要减少。
糖病患者如何正确进行体重管理和调整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进行体重管理和调整体重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体重的增加与糖尿病的发病、并发症的进展密切相关。
合理的体重管理不仅能够控制血糖水平,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从饮食习惯、运动以及心理调适等方面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正确进行体重管理和调整。
一、饮食习惯1. 控制总能量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应与医生或糖尿病教育师一起确定适合自己的总能量摄入量。
常规情况下,成年糖尿病患者的总能量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25-30千卡/公斤。
如果患者超重或肥胖,应适量减少总能量摄入,但不宜过快过度减少,以免引起代谢紊乱。
2. 合理配置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是均衡的,包含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中,碳水化合物需适当限制,无糖或低糖食品是较好的选择。
同时,糖尿病患者应多摄入膳食纤维,以促进胃肠蠕动和延缓血糖上升速度。
3. 三餐规律,控制饮食速度糖尿病患者应每天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
在进餐时,应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以减少对胰岛功能的不利刺激。
二、运动1.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状况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等,以有氧运动为主。
运动强度应适中,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一周运动频率应达到至少5次。
2. 注意运动前后的血糖监测运动前,糖尿病患者应检测血糖水平,确保血糖处于正常范围。
运动后,应及时监测血糖,并根据结果做相应的调整,以保持血糖平稳。
3. 避免过度运动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切勿过度,避免剧烈运动引起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若患者长期不运动或有心血管病等相关疾病,应先咨询医生建议,并逐步增加运动强度。
三、心理调适1. 建立科学的生活规律糖尿病患者应建立科学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休息状态。
遵循规律的作息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效率,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
2. 积极应对压力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措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
控制总热量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尤其是快速消化的高糖食物。
增加蔬果、全谷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摄入。
注意饮食的均衡与多样性,通过慢慢咀嚼食物,细嚼慢咽,控制饮食速度,降低血糖反应。
2. 管理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建立每天定时的运动计划,并保持长期的坚持。
3. 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测量自己的血糖水平。
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
4. 合理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调整血糖水平,增强体力和心肺功能。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训练造成低血糖。
5. 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和随访: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糖、肾功能、血脂、肝功能等方面的检测。
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和调整。
6. 学会管理压力: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会管理和缓解压力。
可以通过休闲活动、运动、户外活动、艺术创作等方式缓解压力。
7.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非常不利。
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对身体造成额外的伤害。
总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措施主要涵盖饮食调控、体重管理、血糖监测、适当运动、定期检查和随访、压力管理以及戒烟限酒等方面。
通过正确的教育和行动,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工作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掌握的自我管理工作要点:一、饮食管理:1. 合理控制饮食热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
2.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3. 分餐进食,每天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规律性。
4. 避免食用过甜食品和高糖饮料,控制糖分摄入。
二、药物管理:1.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严格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
2.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变化调整药物的使用量和用药时机。
3. 定期进行肾功能、肝功能等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三、运动管理:1. 坚持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利于降低血糖水平。
2. 避免过度激烈的运动,以免导致血糖过低或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
3. 定期监测运动后的血糖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四、体重管理:1.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指数(BMI),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对血糖的不利影响。
五、定期体检:1. 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测,了解自身病情的变化。
2. 高危人裙应进行眼底、肾功能、足部等并发症筛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六、心理调适:1. 糖尿病患者要学会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确保遵医嘱,并积极配合治疗。
2. 可以寻求心理医生或自助心理调理方法来减轻疾病带来的心理负担。
七、避免不良生活习惯:1. 戒烟限酒,过量饮酒和烟草的摄入会对血糖控制不利,并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对血糖的不利影响。
糖尿病患者应该牢记以上自我管理要点,合理进行生活方式和饮食管理,并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可更好地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八、饮食管理细节:1. 精细计算餐前餐后的血糖糖尿病患者在进餐前后需要对自己的血糖水平进行精细计算和监测,以便更好地掌握自身情况。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而导致血糖升高。
体重管理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治疗方面,它对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策略以及如何有效减重。
一、糖尿病与体重之间的关系糖尿病和体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超重或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许多研究都表明,通过减轻体重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以及减少胰岛素用量。
此外,正常体重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也应保持适当的体重,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策略1. 调整饮食:糖尿病患者在体重管理方面应遵循平衡、有规律的饮食。
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鱼类、瘦肉等,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避免过度饮食以及暴饮暴食的行为,控制总能量摄入。
2. 合理运动: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管理体重的重要手段。
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可以帮助消耗卡路里、减少脂肪储存并提高身体的代谢率。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前应咨询医生或专业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病情和体能的运动项目。
3. 药物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辅助药物来管理体重。
一些药物可以抑制食欲、减少食物的吸收和消化,从而帮助患者减重。
然而,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
三、糖尿病患者的有效减重方法减轻体重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通过合理的方法和耐心坚持,是完全可以成功的。
1. 设定减重目标: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设定合适的减重目标。
一般来说,每周减重0.5至1千克是比较合理的,避免过快地减重。
2. 饮食控制:减重的关键在于控制热量摄入。
通过节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取量,并确保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供给,以保持饱腹感,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
3. 运动增加:增加身体的活动量可以帮助消耗更多的卡路里。
最新: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研究进展要点2024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22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5.37亿,其中90%为2型糖尿病,且患病率仍在增加。
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有国外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超重/肥胖者比例高达65.3%。
在中国,糖尿病人群中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1%、24.3%和45.4%。
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致病的高危因素之一,超重/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2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症患者均易罹患心血管疾病,而当两种疾病共患时,可能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而近年来的meta分析显示,1987年至2022年间,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 控制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体重指数却逐年上升。
这意味着目前2型糖尿病的整体疾病控制情况并不理想。
临床研究显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减重能带来多方面的获益。
近年来,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糖尿病诊疗指南(后文简称ADA指南)等指南/共识的修订更新中,体重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渐上升,糖尿病疾病管理的目标已从既往的控制血糖转变为"控糖、减重"双重管理。
基于此,未来如何实现对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的长期、有效体重管理,值得深入探讨。
一、体重管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首先,肥胖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重要机制之一是胰岛素抵抗。
一方面,肥胖患者常出现脂肪细胞肥大、内脏肥胖面积增加和异位脂肪沉积等,并伴随着脂肪因子分泌特征的改变-促炎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瘦素]分泌增加而抗炎因子(如IL-10和脂联素)分泌减少,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肥胖可诱导胰岛β细胞增殖,促进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多,引发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使患者从糖尿病前期进展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个案个案护理:糖尿病患者本文介绍了一位67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的个案护理。
该患者口服___止片,一次一片,每日3次,病史长达5年。
目前,她的空腹血糖在5.8~6.2毫摩尔/升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多在7.8~8.2毫摩尔/升之间,睡眠质量良好。
然而,她存在肥胖、高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等问题,饮食惯也不太健康。
针对该患者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饮食建议和措施:1.减体重的计划:该患者的体重已经超出了理想体重32.1%,因此需要减重。
我们建议每月减体重1公斤,相当于每天减少233千卡的热能摄入,即每天在原膳食基础上减少主食半两、不吃油炸食品和甜食。
每周测一次体重,用同一量度器、穿着相同的衣服,并在固定时间如早餐前测量。
2.每天饮食内容:主食3~4两,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粗粮中可适量增加玉米、荞麦面、燕麦等成份,这些食品中纤维素含量高,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肉类2~3两,最好选择精瘦肉、鱼肉和去皮禽肉类,鸡蛋清1个,去脂牛奶半斤,豆制品1~2两,新鲜蔬菜1斤。
3.合理烹调:注意烹调方法,保持食物清淡。
选用炖、煮、蒸或拌的方式烹调。
若外出进餐,尽量减少油炸的食物。
4.限制甜食:糕点和饮料等甜食热能含量高,应当限制。
加餐要以低糖低热量食物为主,如燕麦片、无糖饼干等。
5.水果:血糖达到理想范围后可食用水果,每天3~4两,要选择血糖指数低的水果,如猕猴桃、火龙果、山楂、柚子等。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建议和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和血压,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建议避免食用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和鱿鱼等。
每周限制蛋黄摄入量不超过3个。
植物固醇存在于稻谷、小麦、玉米和菜籽等植物中,植物油中的植物固醇可降低胆固醇。
大豆中的豆固醇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因此建议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适量食用豆制品。
7.推荐选择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或芝麻油等植物类油脂,因为它们除了椰子油外都属于不饱和脂肪酸。
糖尿病患者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严格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患者有很重要的意义,是药物和其它治疗方式的基础。
其中,一日三餐尤为重要。
糖尿病患者要按照每个人标准体重来制定每天的食谱。
男性的标准体重为(身高-100)千克,女性的标准体重为(身高-105)千克。
通常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要控制在标准体重的±5%以内。
要合理调整三餐营养素的比例。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的食物以粗纤维、低盐低脂为主。
一个轻体力劳动者每天的摄入热量应为30卡/千克左右,中体力劳动者每天的摄入量为35-40卡/千克,重体力劳动者每天的摄入热量可达60卡/千克或以上。
营养搭配要均衡,其中碳水化合物为55%-60%左右,蛋白质为15%左右,以每日每公斤体重1.0克为宜,脂肪则为25%左右,不超高30%。
1克碳水化合物能产生4卡的热量、1克蛋白质能产生4卡的热量、1克脂肪则能产生 9 卡的热量。
比如一个身高为170厘米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其标准体重应为70 千克。
进行轻体力劳动,每天需要的摄入热量为2100卡,其中碳水化合物为 315克,脂肪为60克,蛋白质为70克左右。
三餐按照早1/3、中1/3、晚1/3或者早1/5、中2/5、晚2/5来分配。
健康饮食小常识
当然三餐比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病情及需要做其它调整。
比如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其蛋白质尤其是植物蛋白的摄入量就要减少,每日每公斤体重0.6-0.8克为宜。
如果有孕妇、消耗性疾病或者营养不良的一类的人群其总热量摄入量还可以适当增加。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管理血糖水平,控制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进行适度的运动。
以下是糖尿病患者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的详细内容:1.定期检查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
测量血糖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血糖仪、胰岛素泵等。
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有助于控制病情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搭配和热量控制。
主要原则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限制高糖食物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饮食应以多种蔬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为主,限制糖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3.控制体重: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控制非常重要。
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通过适当减肥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和减轻病情。
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合理的运动来减轻体重,同时避免极端的减重方法和Yo-Yo效应。
4.合理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
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意愿,制定适合的运动计划。
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是推荐的运动方式。
在运动前和运动过程中监测血糖,避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5.药物治疗:部分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等。
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服用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间的合理安排。
6.定期就医: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就医,接受医生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7.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教育。
重点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了解并发症的风险,并学会合理应对挑战和压力。
8.健康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
这些习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轻病情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9.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