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民族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92.72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当前基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当前基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基层建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对于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进基层建设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当前基层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基层建设的推进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当前基层建设的现状,掌握基层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分别从政府组织和人员、基层治理能力、社区服务水平、基层党建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政府组织和人员(1)政府组织机构存在层级复杂、职能重叠的问题,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2)基层公务员队伍存在人员流动性大、培训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能。
(3)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不足,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够。
2. 基层治理能力(1)基层治理能力整体较弱,缺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2)基层干部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方面还存在短板。
(3)领导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薄弱,导致基层治理乏力。
3. 社区服务水平(1)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不完善,居民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
(2)社区服务人员素质需要提高,服务能力有限。
(3)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社区治理的底层基础薄弱。
4. 基层党建(1)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2)党员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缺乏有效培养和选拔机制。
(3)党员政治教育和组织生活存在不足,导致党建工作效果不佳。
四、对策建议1. 政府组织和人员(1)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减少层级,提高决策效率。
(2)加强基层公务员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3)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领导力培养,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民族高校基层党建引领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姚强,王慧,周迪(大连民族大学,辽宁大连116600)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民族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办好民族教育的根本遵循,也是衡量民族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尺。
而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工作开展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强弱,直接关系到主线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党组织;主体作用中图分类号:G751;G75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2-0064-022019年10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民族高校作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重要场所,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全面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根本在于加强党对各项事业、各个方面的领导。
基层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都十分注重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民族院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长期以来,民族高校作为研究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帮扶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基地,肩负着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任务。
省党委党史研究室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情况的报告尊敬的省党委领导、各位同事:党史是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完善自身建设的重要参考和指导,也是我们更好地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支撑。
党委党史研究室认真研究和梳理了党的历史文件和重要会议精神,在对我省民族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亮点与成就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在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首先,在民族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我省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保障和促进了各族群众的平等发展。
特别是在文化、教育、宗教、语言文字等方面,积极推动了民族团结和进步。
其次,在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省注重培养选拔优秀的民族干部,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他们在保障各族群众权益、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在社会稳定和世界各民族交往方面,我省广泛开展亲情工程、友好交流活动,有效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民族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工作推进缓慢,影响了各族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其次,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影响着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
另外,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部分乡村地区文化资源的浪费和传统文化的衰退,亟需加强保护和挖掘。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由外部势力煽动的民族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煽动民族分裂等问题,严重危害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三、解决思路和措施为了更好地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我们应该聚焦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干部对民族工作的认识和责任心,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第二,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完善教育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质量保障水平。
第三,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建设一批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和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作者:张立艳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国家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具体化任务,在党建过程中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增强党建效果,有必要分析民族地区高校党建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使民族地区高校党建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3—0043—02一、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一直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都备受重视,它是党组织在基层的根基建设,是党发展壮大的基础,是民族稳定的基础,更是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础。
民族地区受历史沿袭的影响,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不均衡状态,同时民族地区的民族成分复杂,大多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且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加上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都对加强党建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高校是文化教育的重点领域,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以及科技发展的生命力。
因此,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区域差距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对民族地区的未来发展和长久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未来民族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资源,肩负着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使命。
因此,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2.有利于民族的稳定,国家的安全近年来,受国际政治形势大环境的影响,国内分裂势力与境外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将民族地区高校作为扩散势力的主要目标群体,各方民族分裂势力以及非法宗教活动朝其蔓延,处心积虑对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洗脑,从而达到民族分裂的目的。
智库时代·11·智言智语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曹福来 边隽(许昌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摘要:基层是党组织的根基和命脉所在,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加强高校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的政治保障,是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从政治制度、政治领导力、主流文化、课程思政、组织结构、骨干教育与培养、党组织创新建设等方面着手,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关键词:组织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14-0011-002高校党组织的建设影响深远,而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各项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载体,提升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有助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现实要求,也是加强高校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组织力的重要意义随着近年高校教育改革思想的逐步提出,教育应该是以人的全面成长为中心,以国家的未来甚至于世界的未来为重点,来规划和建设高校的教育理念。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这是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来的,可以作为高校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政治保障。
基于此指导思想,在高校教育改革和建设中,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而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高校中的基本组织,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可实现党对高校全面的领导,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那么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作为高校全面贯彻党对教育事业领导的试金石,如何提升组织力的意义显得尤其重大,更是高校教育改革和高校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组织力的重要发展因素作为一所本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围绕全国高等本科教育工作的指导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该深入党建和思政、教育以及科研一线。
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作者简介:关锋,(1979-),男,辽宁营口人,大连民族学院党委组织部讲师,主要从事党建研究。
米怀飞,(1986.9-),男,山东济宁人,大连民族学院宣传统战部李秀艳,(1963.9-),女,中级管理教育摘要:对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通过调查研究,全面分析现阶段民族高校基层组织党建工作目前存在的难点,积极探寻符合民族院校特点、科学实用的考核工作模式和方法,构建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民族院校党建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凭借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机制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将考核评价体系引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大大地强化了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估,很好地促进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不断提升了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显著提高一、现阶段民族高校党建工作评价体系的基本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的课题。
各高校将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引入工作中,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党建工作的质量及水平。
按照考核评价体系,各基层党组织力争考有所得、评有所获、通过考核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上下联动,充分发挥了各院系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及监督保证作用,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充满了活力,考核工作实践成效显著。
但是,在这些显著成效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现有研究与民族院校独特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应的评价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关于民族高校基层党组织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
众所周知,民族高校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少数民族优秀干部的历史重任。
加强抓基层党建工作力量的问题研究“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了精辟论述,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指明了方向,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
2008年来,***县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为契机,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抓基层党建工作力量,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格局逐步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领导地位,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作出了有益探索。
近期,我们组织力量对全县加强抓基层党建工作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认识。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基层党建齐抓共管“大党建”格局的有效实现途径,更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需要。
(一)整合部门资源,创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四帮四促”等活动为契机,以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单位联系面广、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以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县级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单位参加的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乡镇和挂村帮扶制度,深入推进部门单位包村帮扶工作,制定《领导干部、部门单位党建帮扶工作责任书》、《关于深入联系帮扶乡镇、村(居)、企业、项目指导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等制度或文件,结合县级领导干部分管(联系)工作和各部门单位工作职能等具体情况,把全县村(居)、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重大项目的帮扶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应的县级领导干部和部门单位,重点帮助基层组织解决三个方面的困难。
关于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作者:党武军来源:《山东青年》2013年第10期摘要:新疆作为祖国西北的安全屏障,区内的安全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东部沿海地区在持续经济援疆的同时,也注意到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批干部纷纷到疆内对口地区县市任职。
从他们的工作实践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强有力,经济社会发展就好,反之则陷入困局。
因此,深入探讨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问题,不仅是响应党中央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现实需要,更是维护新疆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之举。
关键词:新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
这一时期,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随着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各种利益矛盾日渐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加快,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达成社会共识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大。
这些情况,首先发生在东部沿海城市,随着时间推移及市场经济发展,也逐渐影响到边疆地区,给这一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新的挑战。
基层党组织分布广泛,同人民群众联系密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同时,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大多积压在基层,而基层党组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最了解、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最直接。
所以,维护新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也在基层。
一、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经济长期稳步快速增长,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民主法治深入人心,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生态建设成效喜人,社会总体保持了和谐稳定的发展态势。
浅谈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苏百灵《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的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讨论协商及其履行职责的各种活动。
”这对于人民政协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行职能的工作水平,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
目前,我省区县的各民主党派组织大多是基层支部或总支部,区县级政协的组成单位一般都没有民主党派界别,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是以个人从事职业的身份分别参加到教育、卫生、经济、工商联及特邀等界别中。
近年来,我市各民主党派组织通过换届,已基本完成了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与政治交接,新一代民主党派组织成员一般都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开拓进取精神,为在新时期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民主党派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工作,许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呈现出“稳定、团结、活跃”的局面。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多数基层组织在建言献策、稳定大局、社会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多党合作事业的进一步加强,各民主党派在面临大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基层组织对思想建设工作在党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思想建设工作的基本目标缺乏全局、系统的了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收效甚微,使得少数会员参政党意识、政治责任感相对淡薄。
二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生活形式内容单一,创新意识不够。
成员参政议政的主动性不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调研活动的时间比较少,在参政议政过程中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
新生代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也还不够。
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大都年纪轻、学历高、见识广,具有接受新事物快、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的特点,有主动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要求和积极性,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的几点思考作者:张蕾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7年第4期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吉林时强调:“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要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前哨和坚固堡垒。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与其它地区基层党组织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承担着较重的建设任务,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试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特殊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在地理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其在工作要求、建设任务以及所处环境等方面也具有特殊性。
1.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承担着较重的安边兴边任务。
在我国总长度约2.2 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中,有1.9 万公里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这种特殊性不仅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国防要冲和安全屏障,也让其成为域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入侵和宗教渗透的前沿区域。
当前,处理好区域内民族和宗教矛盾,维护好祖国边疆的安宁稳定、和谐发展,已经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历史使命。
延边州与俄罗斯、朝鲜两国接壤,边境线总长787.7 公里。
州内有5 个边境县市、17 个边境乡镇、3 个边境街道、72 个边境村和5 个边境社区,还有11 个对俄对朝口岸和1个国际空港,年过客能力290 万人次。
目前,伴随束缚人员流动的各项政策制度的逐步放开以及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延边州与域外的物资、人员交流日趋频繁。
这些特殊性让延边州基层党组织承担起了较重的安边兴边任务。
2.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承担着较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在全国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处于快速转型升级期,加之受到进入市场经济的起点较低、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足以及资本积聚困难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相对滞后,由此带来的社会发展压力也会让各种矛盾日益凸显。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作者:王维霍庆生郑超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2期摘要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是新时期高校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全面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对夯实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和培养高素质建设者、接班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改革创新高校党组织建设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Basic Level PartyOrganizations in 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WANG Wei, HUO Qingsheng, ZHENG Chao(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 it i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in the new period.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basic 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in the spirit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rough ideas,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team construction aspects of bold innovation,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education teaching work. There ar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trengthening party's ruling foundation an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ining builders' successor.Key words reform and innov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rty construction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2008年学校党建理论创新研究课题分工为了不断加强我校党建理论研究工作,积极鼓励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研究,不断提高我校党建研究水平,现将基层组织建设从五个方面的选题,主要包括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体系研究、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机制的创新研究、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研究、基层组织建设特殊规律研究。
下发给各党总支(其他单位可任意选题)望各单位搞好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成果请于9月底上交党委组织部。
我们将组织评选,并给予奖励。
1、选题的依据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按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做好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是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
当前,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一是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存在的覆盖不到位的现象,给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带来困难;二是学校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单一,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三是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入党动机的多样化,一些人申请入党动机不纯,功利色彩明显;四是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兼职者多,工作量大,加之有关待遇不落实,使支部书记的选配比较困难。
另外从组织指导工作的层面来看,也还存在着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工作思路不够清晰,检查落实不够扎实,工作方法不够适应,探索创新力度不大等问题。
因此,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研究十分必要。
民族高等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大连民族学院的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中有56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师生有其民族传统和宗教信仰,党的基层组织工作的领域和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复杂多样,妥善处理好各民族师生之间的民族关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使各民族师生从思想上向党靠拢,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通过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分析,发现存在领导力不足、组织活动参与度低、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组织活动的吸引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等对策。
通过实施这些对策,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推动党的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对策;领导力;组织活动;党员队伍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的基础和战斗堡垒,承担着组织党员、服务群众、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等重要职责。
基层党组织的健康发展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分析2.1 领导力不足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不足是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在理论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和工作执行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无法有效地引领党员干部开展工作。
这些领导班子往往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导致在工作中出现偏差和失误。
一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也存在问题。
他们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无法有效地组织和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推进缓慢。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在工作执行力方面也存在问题。
他们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对工作任务的完成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威信。
这种领导力不足会导致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推进不畅,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和工作执行力,以更好地引领党员干部开展工作,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2.2 组织活动参与度低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活动参与度普遍较低。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站在千年更替、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着眼民族复兴,审视时代潮流,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只要我们学习好、把握好、贯彻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的党就会建设得更加坚强团结,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在于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为了增强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让我们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先做一些分析。
“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我们党,不仅要代表先进生产力,而且要代表其发展要求;不仅要代表先进文化,而且要代表其前进方向;不仅要代表最广大人民,而且要代表其根本利益。
这里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说的就是党的先进性。
代表先进生产力,党的力量就有了物质来源;代表先进文化,党的力量就有了精神来源;代表最广大人民,党的力量就有了主体来源。
而“发展要求”、“前进方向”和“根本利益”,则是提出的一种新的更高的要求,这里的发展要求、前进方向喻示的都是一种“将来时”;而“根本利益”则明显地区别于一般利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
所以,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归结到一点,就是对党在新时期如何保持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这个要求,又是同党的基层组织、同整个党员队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因为,我们党是由3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6300多万名党员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进来的统一的整体。
如果把党比喻成一个有机体的话,那么党的基层组织就是党的有机体的“骨骼”,党员就是党的有机体的“细胞”。
离开了“骨骼”和“细胞”,有机体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同样,如果没有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也就无从谈起。
新时代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摘要:现阶段的各级企业党建工作建设体系不断完善,各方面的工作开展不仅给出了较多的依据,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
新时代的影响下,基层党组织建设不能继续按照陈旧的经验理念实施工作,而是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坚持在建设方案上不断的优化,明确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建设机制进行调整,推动党组织的综合发展。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时候,要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的综合素养,科学应对各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建设;党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基层党组织建设应树立更加长远的目标,坚持在建设工作的开展上不断的优化,减少隐藏的问题,针对各项工作的部署给出较多的依据。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时候,要加强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的综合把控、解决,树立全新的组织形象,对于组织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快速解决,确保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可靠性、可行性。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原则现阶段的基层工作要求不断规范,为了在企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上得到更好的成果,应进一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前应加强基层工作主要人员考察、培训,获得较多的有用信息,明确培养建设方向,减少盲目建设工作,促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得到更大的进步空间,减少建设的矛盾和冲突,得到大家的支持与配合。
基层党组织建设方案的实施不要轻易的更改,针对外部动态因素的解决、应对,要切实考虑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是积极的,有些因素是消极的,要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对外部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才能在今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优良的成果。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时候,应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杜绝违规问题的出现,坚持提高建设的综合水平,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法(一)明确建设思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建设思路,对于各项工作的实施手段不断的转变,减少建设的矛盾,提高建设的可靠性、可行性。
首先,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式明确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目标和实际意义,找准突破口和结合点,确定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促使党建工作不断适应新要求新形式的变化,与时代同步。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导读:本文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一)**乡是一个典型的移民乡、贫困乡,居民皆为**族移民群众,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研究少数民族乡当前农村党的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子,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存在的问题1.观念转变“难”。
一是村支“两委”班子职能意识淡薄,“推、拖、等、看”思想严重,甘于现状,不思进取,“应酬”工作。
二是村“两委”班子弱,缺乏创造力,思路不清,目标不明,发展意识落后。
三是部分村班子成员及党员素质低化、作用弱化。
班子难以履行新时期村干部职能,党员队伍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选贤任能“难”。
一是农村工作压力大、报酬偏低,存在“村干部政治上无盼头、经济上无干头、生活上无源头”的思想认识,村中一些有才能的年青人宁可当“平民”,也不当村干部。
二是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局限,一些年轻人、经济能人外流严重(外出务工、经商等)。
干部培养、党员发展困难。
部分现任村支书“官本位”回想严重,压制人才成长,有意设置障碍,把一些优秀的年轻人关在“党门”之外。
(三)、带村致富“难”。
一是村干部带村致富的观念不强。
能过“三培双带”活动的深入开展,部分村干部已成为致富能手,但带村致富的意识不强。
二是带村致富的能力弱。
部分贫困村虽然争取到了相应的扶贫项目,但在项目的落实、发展上没有相应的能力支撑,致使项目发展不景气。
三是资金、技术短缺。
受经济基础和区域条件的限制,部分村虽然计划了村发展思路,但没有启动资金,也没有相应的技术保障。
(四)、办理实事“难”。
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资金缺乏重,导致村里正常的开支无法保证,“无钱办事”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原因分析1.尽管乡党委对村级组织建设很重视,但各村支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经济、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票子”和“帽子”工作上,对基层组织建设抓得不够,精力投入少,经费上更少,甚至不投入、无具体强化措施,忽略了抓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