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中国石拱桥

17.中国石拱桥

17.中国石拱桥
17.中国石拱桥

17.中国石拱桥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由概括到具体、由结果到原因的逻辑说明顺序。

2.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认识文中出现的几种说明方法。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的特点。

【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认识文中出现的几种说明方法。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的特点。

【学习方法】课堂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桥是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构筑物。根据史料和实地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

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来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

一、预习自测

1.识音记形(给加点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

洨.河( ) 雄跨.( ) 记载.( )

弧.形( ) 匀称.( ) 陡.坡( )

和谐.( ) 惟妙惟肖.( ) 饮涧.( )

桥墩.( ) 河堤.( ) 推崇.(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推崇:

(2)惟妙惟肖:

(3)古朴:

(4)巧妙绝伦:

(5)胜景:

3.作者简介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曾主持建造过钱塘江大桥。通过修建钱塘江大桥培养了大批桥梁人才,其中包括修建武汉及南京长江大桥的两部总工程师。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著作有《茅以升文集》,并主编《中国古代桥梁技术史》。

4.背景链接

本文最早发表于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选入课文后作者又进行过多次修改。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二、合作探究

1.本文采用的是说明文最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结合文章内容划分层次,并概括部分大意。

2.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的名称及其建成时间,然后概括全文的说明顺序。

3.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三、解难答疑

1.作者在说明中国石拱桥的这些特点的时候,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呢?

2.作者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介绍有什么异同?

3.第9段作者写了几个原因?哪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说说理由。

4.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5.作者能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用到了一些说明方法。找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四、反馈拓展

有关桥的故事(讲解)学生讲解《白蛇传》中“断桥”的故事,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中“鹊桥”的故事等。

【学习反思】

【作业】

第二课时

一、预习自测

1.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由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 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这两座桥都是作者重点介绍的桥,今天我们深入解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它们的特点的。

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二、合作探究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句中的“石拱桥”“桥”“拱桥”能否互换?为什么?)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4.(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2) 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三、解难答疑

1.介绍卢沟桥与介绍赵州桥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析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顺序。

3.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四、反馈拓展: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自己设计一座桥梁,画出示意图,并进行简要的介绍。

【学习反思】

【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