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丁二烯二醇改性水性聚氨酯膜材料结构及性能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02.39 KB
- 文档页数:5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改性研究一、水性聚氨酯的合成1.单组分法单组分法是指将所有原料一起混合反应,形成水性聚氨酯。
通常,该方法采用预聚氨酯作为单组分,并经过链延长反应形成最终的聚合物。
预聚氨酯的合成通常采用聚醚或聚酯二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得到,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带有亲水基团的链延长剂,如双异氰酸酯、聚醚二醇乙二醇醚等,以增加水分散能力。
2.双组分法双组分法是指将异氰酸酯等预聚物和含有亲水基团的聚合物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再通过链延长反应形成水性聚氨酯。
该方法的优点是合成过程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然而,由于异氰酸酯对湿气敏感,合成过程需要在惰性气氛下进行。
二、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为了提高水性聚氨酯的性能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需要进行各种改性研究。
以下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1.共聚改性共聚改性是指将其他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引入水性聚氨酯以改变其性能。
例如,通过与聚醚二醇共聚合,可以增加水性聚氨酯的柔韧性和弹性。
此外,与丙烯酸树脂、聚合物胶乳等共聚合也可以改变聚氨酯的性能。
2.添加剂改性添加剂改性是指在水性聚氨酯中添加一定量的功能性添加剂,以改善其性能。
例如,加入填料可以增加聚氨酯的强度和硬度;加入交联剂可以提高聚氨酯的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能。
3.表面改性表面改性是指在水性聚氨酯的颗粒表面涂覆一层功能性物质,以改变其表面特性。
例如,通过在颗粒表面引入疏水基团,可以提高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和耐候性。
4.环境友好改性近年来,环境友好改性成为研究的热点。
例如,采用水性异氰酸酯、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原料,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采用可再生资源合成水性聚氨酯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总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多样,可以通过单组分法或双组分法合成。
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需要对水性聚氨酯进行各种改性研究。
共聚改性、添加剂改性、表面改性和环境友好改性都是重要的改性方向。
展望未来,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性,以及与其他功能材料的复合应用。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水性聚氨酯乳液具有优异的性能,包括良好的耐磨性、耐化学性、良好的柔软性和弹性、良好的防水性等,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印刷油墨、纤维素制品等领域。
目前,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逐渐增加,水性聚氨酯乳液逐渐得到了广泛
的关注和应用。
由于水性聚氨酯乳液具有结构复杂、反应敏感等特点,因此需要对其合成和改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其性能和降低成本,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本研究
计划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及改性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
1.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
采用反应型乳化技术,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多元醇和丙烯酸为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乳液。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达到良好的乳化效果和合成产率。
2. 局部改性
以丙烯酸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反应,将其引入到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局部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
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探索不同单体引入比例的影响,提高改性后
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的性能。
3. 全部改性
通过梯度改性的方法,选取不同的改性单体,在反应过程中逐步向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引入,全面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
通过对改性条件的优化和对改性后的水性聚氨
酯乳液的性能测试,确定最佳改性方案。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究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和改性,提高其性能和降低成本,为其在涂料、胶粘剂、印刷油墨、纤维素制品等领域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同时,也为环
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水性聚氨酯研究报告引言水性聚氨酯(waterborne polyurethane,简称WPU)是一类具有良好环保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在涂料、胶黏剂、弹性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报告旨在介绍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进展、制备方法、特性以及应用前景,促进对水性聚氨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1.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亲水基团引入法、无溶剂法和乳液聚合法等。
其中,乳液聚合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1. 选择合适的聚醚多元醇和二元异氰酸酯作为主要原料。
2. 在适当的温度和条件下,将聚醚多元醇和二元异氰酸酯进行预聚合反应,形成醇胺预聚体。
3. 将醇胺预聚体与水相稳定体系(包括乳化剂和乳化助剂)进行乳化,得到水性聚氨酯乳液。
4. 进行乳液的脱溶剂化,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真空蒸馏法、半透膜脱溶法等。
2. 水性聚氨酯的特性水性聚氨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性: - 环保性:相对于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水性聚氨酯具有低挥发性,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符合环保要求。
- 优异的物理性能:水性聚氨酯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强度和耐候性等物理性能。
- 良好的附着力:水性聚氨酯能够与不同类型的基材形成牢固的结合,提供优异的附着力。
- 调控性能:水性聚氨酯可以通过调整主链结构、交联机理和配方等方式,实现对其性能的调控。
3. 水性聚氨酯在涂料领域的应用水性聚氨酯在涂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具涂料:水性聚氨酯具有优良的耐刮擦性、耐磨损性和耐化学药品腐蚀性,适用于家具表面的涂装。
2. 木器涂料:水性聚氨酯可用于室内外木器的装饰和保护,具有优异的抗紫外线性能和耐候性能。
3. 金属涂料:水性聚氨酯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和防锈性能,适用于金属表面的防腐涂料。
4. 汽车涂料:水性聚氨酯可以作为汽车涂料的基材,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4. 水性聚氨酯在胶黏剂领域的应用水性聚氨酯在胶黏剂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下所示: 1. 木工胶: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用于木工胶可以提供优良的粘接强度和耐候性。
氢化端羟基聚丁二烯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陶灿;王继印;鲍俊杰;黄毅萍;许戈文【摘要】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聚酸聚酯多元醇(BY3022)、氢化端羟基聚丁二烯(氢化HTPB)、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原料合成了稳定的水性聚氨酯(WPU),并用FT-IR、SEM、DSC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氢化HTPB含量的增加,WPU乳液的平均粒径逐渐增大,胶膜表面的光泽逐渐降低,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硬段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耐水性和耐热性能提高;当氢化HTPB含量为10%(占聚氨酯软段的质量分数,下同)时,胶膜拉伸强度最优,达到41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600%;当氢化HTPB含量为50%时,胶膜表面光泽最低,可达亚光效果.【期刊名称】《涂料工业》【年(卷),期】2015(045)003【总页数】7页(P51-57)【关键词】水性聚氨酯;氢化端羟基聚丁二烯;低光泽【作者】陶灿;王继印;鲍俊杰;黄毅萍;许戈文【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省绿色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合肥23060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省绿色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合肥23060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省绿色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合肥23060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省绿色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合肥23060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省绿色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7.81水性聚氨酯(WPU)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磨性及粘接性,无毒无污染,被广泛应用于皮革涂饰剂、涂料、织物整理剂、胶粘剂等领域[1-4]。
水性聚氨酯是一种软、硬段交替的嵌段共聚物,异氰酸酯及小分子多元醇或胺类扩链剂构成了水性聚氨酯的硬段,低聚物多元醇则构成水性聚氨酯的软段[5]。
软段作为水性聚氨酯分子链的主要构成部分,对水性聚氨酯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HTPB)是分子链端带有羟基官能团的聚丁二烯聚合物,可以用作软段。
高性能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高性能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1. 研究背景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是一种优良的胶粘剂,具有粘结强度高、粘结面积广、施工方便、环保等特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制鞋、汽车、家具等领域的粘合材料。
传统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由于其性能有限,无法满足一些高端领域和特殊要求,例如高强度、高温、高湿、高耐候性等需求。
因此,开发一种高性能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十分必要。
2.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高性能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先进催化技术的探究和优化,经济优惠的原材料的选用,尽可能降低成本。
(2)采用新型结构单体、交联剂,控制反应条件,研制出具有较高强度和较好耐候性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
(3)对所制备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剥离力、承载能力、耐水性、耐温性、耐化学品性等多方面的测试。
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将具有以下意义:(1)制备出一种高性能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满足高端领域和特殊要求的使用需要。
(2)探究先进催化技术和新型结构单体、交联剂的应用,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在环保和资源利用方面做出贡献。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1)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和掌握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2)设计实验方案,采用先进催化技术,优选合适的原料,并采用新型结构单体、交联剂,控制反应条件以制备高性能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
(3)对所制备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剥离力、承载能力、耐水性、耐温性、耐化学品性等多方面的测试。
5. 预期研究结果及创新性(1)开发一种高性能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满足高端领域和特殊要求的使用需要。
(2)探究先进催化技术和新型结构单体、交联剂的应用,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在环保和资源利用方面做出贡献。
环保型水性聚氨酯分子结构与动态流变和胶膜性能的相关性研究环保型水性聚氨酯分子结构与动态流变和胶膜性能的相关性研究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人们对环保材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水性聚氨酯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型涂料,具有无溶剂、无毒、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在涂料、胶粘剂和纺织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水性聚氨酯的复杂性,其性能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仍然不完全清楚。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水性聚氨酯的分子结构与其动态流变和胶膜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水性聚氨酯的分子结构。
水性聚氨酯是由含有异氰酸酯基团的聚酯或聚醚与含有羟基的多元醇反应形成的。
其分子结构由于不同的原料和反应条件而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的配方和聚合方法,聚氨酯可以分为线性结构、网状结构和交联结构。
不同的分子结构决定了水性聚氨酯材料的性能。
接下来,我们将研究水性聚氨酯的动态流变性质。
动态流变学是描述物质流动性及变形性的科学。
通过研究水性聚氨酯的流动行为,可以获得关于其黏弹性、粘度和流变性质等信息。
常用的动态流变测试方法包括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扫描曲线和动态时间扫描曲线。
这些测试可以提供关于水性聚氨酯的应力松弛、剪切稳定性和流变失效等方面的数据。
最后,我们将研究水性聚氨酯的胶膜性能。
胶膜性能是评价水性聚氨酯材料适用性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胶膜性能测试包括耐化学性、耐候性、硬度、抗刮擦性等。
这些性能直接与水性聚氨酯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例如,网状结构的水性聚氨酯具有较好的耐化学性和耐候性,而交联结构的水性聚氨酯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抗刮擦性。
通过将动态流变性质与胶膜性能相结合,我们可以得出水性聚氨酯分子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
例如,线性结构的水性聚氨酯通常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黏性,对于柔软胶膜的制备更为适用。
网状结构的水性聚氨酯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化学性,适用于硬质胶膜的制备。
通过调整不同的配方和反应条件,我们可以控制水性聚氨酯的分子结构,从而调控其动态流变和胶膜性能。
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水性聚氨酯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抗老化、耐化学腐蚀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印刷油墨等领域。
其中,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
剂是一种具有极高应用前景的产品,可用于纺织品、皮革、鞋材等领域,具有优异的
柔软性、耐久性、水洗性等特点。
本文旨在研究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的合成及性能,为该产品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聚合反应合成出优质的水性聚氨酯,再利用其作为涂层剂进行实验。
具体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如下:
1. 合成水性聚氨酯:采用聚醚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材料进行反应,在适当的温度和气氛下,通过缩聚聚合制得水性聚氨酯。
2. 制备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将所合成的水性聚氨酯与丙烯酸树脂、润湿剂、助剂等材料混合,并添加适量的溶剂、催化剂、稳定剂等,制备出水性聚氨酯织物涂
层剂。
3. 对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分别对所制备的水性聚氨酯涂层剂和织物进行化学性能、物理性能、机械性能等方面的测试,包括表面硬度、耐磨损性、耐候性、耐水性、抗
裂性等。
三、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通过实验证明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在柔软性、耐久性、水洗性等方面的良好性能。
同时,还将对该产品的合成方法进行优化,提高产品稳定性和质量,为
其工业化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
文献题录2008年第6卷第3期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ChemicalPropellants&PolymericMaterials67文献题录?聚氨酯文献题录(三十--)MDI型聚氨酯塑胶跑道铺装材料的研制.聚氨酯工业, 2007,22(2):36-38.蓖麻油聚氨酯互穿网络型聚合物性能的研究.聚氨酯工业,2007,22(2):8一l1.DMBA的合成及在水性聚氨酯中的应用研究.聚氨酯工业,2007,22(2):12—16.木质素网状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初步应用.聚氨酯工业, 2007,22(2):l7—20.对苯二异氰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聚氨酯工业,2007,22(2):21—24.NDI型聚氨酯弹性体动态生热性能研究.聚氨酯工业, 2007,22(2):25-27.1,4一丁二醇生产中的中间物料分析.山西化工,2007,27(4): 35—36.JH一4548芳胺型聚醚多元醇的研制.聚氨酯工业,2007,22 f2):32-34.影晌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合成反应进程的因素探讨.聚氨酯工业,2007,22(2):39—42.低游离TDI三聚体的合成及性能.聚氨酯工业,2007,22 (2):43—45.E—l00扩链的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研究.聚氨酯工业, 2007,22(2):28-31.异氰酸酯改性与应用.涂料工业,2007,37(8):63—66.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表征.精细石油化工,2007,24(4):67—70.脂肪族阴离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结构及表征.涂料工业,2007,37(7):57—60.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一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涂料工业,2007,37(7):36—38.车用双组分快速固化聚氨酯密封胶.粘接,2007,28(4):47—48.PVC手套用水性聚氨酯涂饰剂.聚氨酯工业,2007,22(2):5-7.聚醚多元醇GK一350D的应用.高桥石化,2007,22(4):19—21.聚氨酯在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应用进展.聚氨酯工业,2007, 22(2):1-4.接枝聚醚对聚氨酯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塑料助剂,2007 (4):47—49.PEG对聚氨酯防水透湿涂层织物性能影响的研究.辽宁化工,2007,36(8):5l5—5l8.低温柔韧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复合分散体的合成与性能. 广东化工,2007,34(5):5—9.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研究进展.粘接,2007,28(4):36—39.耐高温聚氨酯弹性体.高分子通报,2007(9):45—51.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合成与性能研究.化工生产与技术,2007,l4(5):l8—21.过氧化氢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工艺塔设备的模拟计算.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7,23(5):39—42.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粘接,2007,28 (5):32-35.水性含氟聚氨酯的合成及其膜性能的研究.印染助剂, 2007,24(10):24-27.CO/环氧丙烷共聚合成聚碳酸亚丙酯多元醇.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29(5):33—36.水性聚氨酯固色剂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安徽化工,2007,33 (5):38—41.聚氨酯预聚体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及其弹性体, 2007(5):27—36.活化温度对单组分水性聚氨酯结构和性能的影晌.高分子学报,2007(9):892—896.环氧丙烷废水处理技术探讨.大沽化工,2007(3):3l一33. 聚醚多元醇生产技术概况.大沽化工,2007(3):8—10.生物医用蓖麻油基聚氨酯及其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19(8):849—853.烯烃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化工科技,2007,15(4):48—53.医用可生物降解聚氨酯材料研究进展.弹性体,2007,l7(4): 63-68.聚氨酯的研究进展.江西化工,2007(3):46—48.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研制.化学建材,2007,23(5):40—41.羟基树脂接枝TDI改性微米SiO及其在PU漆中的消光性能.涂料工业,2007,37(9):29—31.聚丁二烯二醇改性水性聚氨酯膜材料结构及性能研究.涂料工业,2007,37(9):l一5.聚醚型水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化学与黏合,2007,29(5):332-334.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密封胶预聚体的合成研究.化学与黏合,2007,29(5):309—3l1..可常规喷涂聚脲防腐蚀涂料在混凝土结构上的应用.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10(9):46—51.聚氨酯油罐导电涂料.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l0(9):36—39.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合成的研究进展.中国皮革,2007,36(19):1l-16.组分对聚碳酸酯二醇基水性聚氨酯分散剂的影晌.聚氨酯及其弹性体,2007(5):21—26.二异丙醇胺改性酚醛树酯多元醇及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制备.化学建材,2007,23(5):35—37.推广水性木器漆亟需合力造势.上海涂料,2007,46(8):41—42.水性木器漆消泡工艺的优化.上海涂料.2007.46(8):32—33.高装饰性丙烯酸聚氨酯汽车面漆的研制.上海涂料,2007,46(8):1-4.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复合材料的防腐性能研究.应用化工,2007,36(9):851-854.反应型聚硅氧烷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及性能.石油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68?ChemicalPropellants&PolymericMaterials2008年第6卷第3期化工,2007,36(8):839—845.含氟聚合物FPA—R及其共混改性PU涂饰剂的疏水性研究,中国皮革,2007,36(19):28—33.正烷烃分子在二醇扩链的Pu薄膜上的迁移.聚氨酯译丛,2007(3):11-23.聚氨酯一环氧树脂复合乳液的合成与性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4):60—63.喷涂聚脲弹性体用端氨基聚醚的合成与表征.’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4):67—70.由天然多元醇微乳液技术合成的纳米聚氨酯.聚氨酯译丛,2007(3):24—34.聚醚一酯嵌段共聚物提高聚氨酯弹性体水解稳定性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4):105—109.聚环氧乙烷的合成及催化剂体系.石化技术,2007,14(3):44—48.由天然多元醇微乳液技术合成的纳米聚氨酯.聚氨酯译丛,2007(3):24—34.环氧丙烷聚合反应过程的动态模拟.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24(9):1257-1259.聚酯型氨基甲酸酯(HP—MDI)和聚酯三聚氰胺(HP—HMMM)涂料的降解热性能研究.聚氨酯译丛,2007(3):1—10. 湿度对形状记忆聚氨酯热力学性能的影晌.聚氨酯及其弹性体,2007(4):33—43.新型废工业纤维/聚氨酯弹性体材料.聚氨酯及其弹性体,2o07(4):28—32.BESIII内聚氨酯冷却液导管的耐辐照性能研究.聚氨酯及其弹性体,2007(4):22—27.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进展.中国胶粘剂,2007,16(8): 52—55.添加型阻燃剂对聚氨酯硬泡阻燃l陛能的影晌.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4):167—169.纳米ZnO/聚氨酯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上海涂料,2007,46(9):8—12.多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信息记录材料,2007,8(5):4—6.双组分复合薄膜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化工新型材料,2007,35(9):63—64.水,乙醇和丙醛对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反应的影晌.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4):32~35.国内外MDI生产技术发展概况化工科技市场,2007,30 (10):17-19.过氧化氢环氧丙烯制环氧丙烷的研究新进展.现代化工, 2007,27(9):17-21.丙烯酸改性聚氨酯微乳液的合成工艺条件探讨.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10(10):19—21.水性光固化聚氨酯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研究.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10(10):8-9.PA6/TPU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塑料工业,2007,35(10):39~41.PVC与聚氨酯发泡模具设计.橡塑技术与装备,2007,33r10):43—47.新型聚氨酯泡沫体隔热降噪材料的研究.橡塑技术与装备,2007,33(10):27—30.自洁功能聚氨酯材料.化工时刊,2007,21(9):1—4.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发展概况.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07,5(4):1-5.四氢呋喃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增韧双酚A型氰酸酯树脂.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4):313—317.聚氨酯固化剂中游离TDI测定方法的研究.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24(7):76—78.含桥式硫原子双酚盐配体的有机铋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CO:和环氧丙烷加成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分子催化,2007,21 (3):264—267.浅谈聚氨酯弹性体密封件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5(4):60—62.低密度高硬度高回弹泡沫组合料的开发,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5(4):45—47.聚氨酯材料的化学降解机理.辽宁化工,2007,36(8):535—539.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研究进展.河南化工,2007,24(7):4—8.纳米碳酸钙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应用前景.化工科技市场,2007,30(7):12—14.环氧乙烷的技术进展与市场分析.化工科技市场,2007,30 (7):1-7.一种新型含氯的磷一膦酸酯阻燃聚氨酯的阻燃性能.阻燃材料与技术,2007(4):9—11.氨纶废丝的醇解.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7,20(2): 212—215.耐光性聚氨酯复鞣填充剂MC—PUR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皮革科学与工程,2007,17(3):39—42.一种新型水性聚氨酯光油的制备及其性能探讨.中国皮革,2007.36(11:15—17.PP/TPU/纳米SiO: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化工新型材料,2007,35(7):78—80.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精馏过程节能工艺研究.化学工程,2007.35(7):67—70.水性聚氨酯合成工艺及其改性研究.化学与黏合,2007,29 (4):293—295.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现代涂料与涂装,2007,10(7):24—26.影响水性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因素.中国皮革,2007,36(15):46—50.窄分子量分布端羟基环氧乙烷一四氢呋喃共聚醚的合成及表征.中国胶粘剂,2007,16(7):6—9. CPE—g—HENTDI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橡胶工业,2007,54(6):341—344,.y一辐射对HDPE/PUR—T共混体系性能的影晌.工程塑料应用,2007,35(7):39—42.木质素聚氨酯薄膜合成条件及性能的研究.生物化学工程,2007,41(4):27—30.交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合成研究.化工生产与技术,2007.14(3):17—20.文献题录,,化学推进剂及其原材料文献题录(十七)溶胶一凝胶法制备RDX/SiO: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含能材料,2007,l5(1):l6一l8.PET/N100粘合剂体系固化过程FTIR研究(II):TIR的动力学研究.固体火箭技术,2006,29(6):439—442.高氮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性.含能材料,2006,l4(6): 457—462.用抛射弹撞击法(Steven试验)研究PBX一2炸药加速老化前后反应能力.含能材料,2006,14(6):453—456.高能炸药TEX的研究进展.含能材料,2006,l4(6):467—470.金刚烷的结构,溶解.胜及热力学性质.含能材料,2006,14(6):485—490.氮杂环含能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含能材料,2006,l4(6): 475—484.5一氨基一3一硝基一l,2,4一三唑(ANTA)的合成工艺改进.含能材料,2006,14(6):439—440.7一氨基一6一硝基苯并二氧化呋咱合成新方法.含能材料, 2006,14(6):436-438.六元氮杂环取代四嗪化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含能材料,2006,l4(6):430—435.FOX一7热分解起始机理及NO2对其催化效应的理论研究含能材料,2006,14(6):425—428.3,4一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Ilfi(DNTF)的研究进展.含能材料,2006,l4(6):463—466.四乙酰基二甲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的硝解杂质与硝解机理.兵工学报,2007,28(1):20—22.美国普惠公司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技术发展综述.飞航导弹,2007(11:55—58.偏二甲肼纯度分析方法的改进.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06,l2(4):243-245.大孑L树脂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行为及其应用研尧离子交换与吸附,2006,22(6):503—5l1.肼分解用块状AI2O载体的研制.工业催化,2007,l5(1): 63—66.含纳米金属粉高能推进剂热分解?胜能和燃烧火焰结构分析.飞航导弹,2006(12):47—49.室温条件下硝酸羟胺的催化分解.催化学报,2007,28(1):l一2.液体碳氢燃料云雾爆轰特性的实验研究.爆炸与击,2006,26(6):543-549.均四嗪热分解机理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密度泛涵理论研究.含能材料,2006,14(6):421—424.硝酸肼及硝酸肼基推进剂的研究进展.飞航导弹,2007(2):5l一55.NEPE类推进剂的寿命预估.推进技术,2006,27(6):572—576.光辐照固体推进剂材料的冲量耦合机制分析.高能量密度物理,2006(4):139—141..固体酒精的制备工艺研究.化工技术与开发,2006,35(12): 36—38.非叠氮燃气发生剂配方研制进展.宇航材料工艺,2007,37 (1):l1一l5.FOX一7热分解动力学和机理研究.爆炸与冲击,2006,26 (6):528-531.激光一感应复合加热法制备碳包覆纳米铝粉.推进技术, 2007,28(3):333-336.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降解废水中的TNT.火炸药学报, 2007,30(3):34—36.固体推进剂用金属燃烧剂的研究及应用.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5(4):6—12.推进剂组分相容.胜研究方法.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06,5(4):30-36.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羟值测定.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5(4):53—56.国内外复合固体推进剂燃速催化剂研究进展.固体火箭技术,2007,30(1):44—47.新型高燃速推进剂在固体发动机内燃烧特?胜研究.固体火箭技术,2007,30(1):48—51.固液火箭发动机燃~LDPE热解产物分布研究.固体火箭技术,2007,30(1):57—59.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江西化工,2007(2): 8一l1.NEPE推进剂力学性能与化学安定性关联老化行为及机理.推进技术,2007,28(3):327—332.富氮高能物质BTA Tz的热分解动力学和分解机理.推进技术,2007,28(3):322—326.NGu对含RDX硝胺发射药燃烧性能的影响.火炸药学报, 2007,30(3):72-74.含硼富燃推进剂压强指数的影响因素.火炸药学报,2007, 30(3):62-64.包覆层可靠性对高燃速火药燃速测试的影响及改进.火炸药学报,2007,30(3):59—61.适应高压强的HTPB推进剂的燃烧性能.火炸药学报, 2007,30(3):55-58.湿式氧化法处理TNT红水火炸药学报,2007,30(3):48—51.重结晶降低RDX感度研究火炸药学报,2007,30(3):45—47.PYX的热分解特性.火炸药学报,2007,30(2):36—40.纳米NiCu复合粉对AP及AP/HTPB推进剂热分解的催化作用.固体火箭技术,2007,30(1):52—56.粘合剂对钨系延期药燃速的影响.含能材料,2007,15(2):I44一I47.P(E—CO—T)-N100预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改性双基推进剂粘合剂体系中的应用.精细化工,2007.24(5):42】一424.2-(2一硝基苯基)吡咯烷f34:1,2】f60】富勒烯的合成.火炸药学报,2007,30(2):29~32..含ACP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燃烧转爆轰实验研究.火炸药字报,2007,30(2):17—20.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70.ChemicalPropellants&PolymericMaterials2008年第6卷第3期无定形硼粉的溶剂法提纯.火炸药学报,2007,30(2):8—12.RDX/PEG悬浮液的流变性能.火炸药学报,2007,30(2):5—7.含能复合催化剂对微烟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火炸药学报,2007,3O(2):1_4.硝胺类炸药颗粒表面包覆的研究进展.含能材料,2007,15(2):188-192.废水溶液中金属离子对O,/HO氧化TNT能力的影响.含能材料,2007,l5(2):18l一184.不同碳纳米材料的微波衰减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15(2):148-150.纯度标准物质HMX的制备及均匀性检验.火炸药学报,2007,30(3):26-29.低压下硝胺发射药燃烧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l5(2):l25一l27.离子液体催化甲苯绿色硝化反应研究.含能材料,2007,15(2):122-124.黑火药的防潮包覆技术研究.含能材料,2007,l5(2):l14一l17.一段反应时间对HMx制备的影响.含能材料,2007,l5(2):l12一l13.硝酸脲与黑索今混合炸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l5(2):109-1l1.DSC—FTIR联用研究HTPB/AP和HTPB/AP/AI体系的热分解.含能材料,2007,l5(2):105一l08.多羟基聚丁二烯的合成研究.广州化工,2007,35(3):29—31.含RDX的炸药废水0,氧化处理试验研究.含能材料,2007,l5(2):l78一l80.废水中偏二甲肼在Ni/Fe催化剂上的催化分解研究.分子催化,2007,2l(2):104—108.固体推进剂危险源的定量评估方法.火炸药学报,2007,30 (3):41-44.笼形j~(--硝基苯基)硅倍半氧烷的合成及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15(3):201—204.超细PYX的制备和性能测试.含能材料,2007,l5(3):198—200.N一甲基一2一(3一硝基苯基)utt咯烷【34:1,2][601富勒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l5(3):196—197.非线性等转化率的微,积分法及其在含能材料物理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含能材料,2007,l5(3):l93一l95.丁酮连氮水解制肼的工艺研究.广东化工,2007,34(7):19—21.3,3一二硝基一4,4一氧化偶氮呋咱(DNOAF)的热分解特性.推进技术,2007,28(4):445—448.硼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展望.飞航导弹,2007(8):49—53. KNO3/C6H5NO3/NC点火药研究.含能材料,2007,l5(3): 209—213.工业废水中三硝基化合物的测定.山西化工,2007,27(4): 37—39.BNCP超细粒子的制备和表征.含能材料,2007,l5(3):214—216.废水中偏二甲肼在Ni/Fe催化剂上的催化分解研究.分子催化,2007,21(2):l04—108.有机含能二硝酸盐的研究进展.合成化学,2007,l5(4): 395—399.含SrCO,低燃速HTPB推进剂燃烧压强温度敏感特性研究.湖北航天科技,2007(3):4—10.四硝基并哌嗪的研究进展及在推进剂中的应用前景.飞航导弹,2007(9):52—55.声化学胺化法合成TA TB.精细化工,2007,24(10):94l一943.国外含能材料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化学通报,2007,70(8):5.82-586.超临界水氧化处理TNT炸药废水的研究.含能材料,2007,l5(3):285-288.2一(3一硝基苯基)utt咯烷[34:l,2】【60】富勒烯的合成与理论分析.火炸药学报,2007,30(3):22—25.利用ANN法预估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的密度.火炸药学报,2007,30(3):9一l5.丁三醇三硝酸酯与高分子黏合剂的相互作用.火炸药学报,2007,30(3):1-4.热分析一红外联用对PDADN热分解动力学的研究.固体火箭技术,2007,30(3):233—237.高氮含能化合物偶氮四唑三氨基胍盐的热分解研究.固体火箭技术,2007,30(3):238—242.纳米NiO/CNTs和Co3OdCNTs对AP及HTPB/AP推进剂热分解的影响.固体火箭技术,2007,30(3):243—247.双四唑盐的合成及表征.固体火箭技术,2007,30(3):248—252.二硝基吡唑并吡唑(DNPP)合成工艺研究.含能材料,2007,l5(3):205-208.钝感高能材料.v一脒基脲二硝酰胺盐的研究进展.含能材料,2007,l5(3):289—293.硝酸脲与RDX共晶炸药研究.火炸药学报,2007,30(2): 49—51.旋转填料床中O,,卜IO法处理TNT红水.含能材料,2007,l5(3):281-284.Washburn薄层毛细渗透法测定e晶型CL一20的表面能及其分量.含能材料,2007,l5(3):269—272.JMZ发射药力学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l5(3):235—239.硼氢化钠(NaBF~)在燃烧剂中的应用研究.含能材料,2007,2(31):234.碳酰肼的溶解度,溶解焓及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反应.含能材料,2007,l5(3):224—227.RDX粒度对改性双基推进剂性能影响.含能材料,2007,l5 (3):220—223.BNCP粒度对固体激光起爆感度和延期时间的影响.含能材料,2007,l5(3):2l7—2l9.含能粘合~IJPAMMO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含能材料,2007,l5(1):53-55.HMX,CL一20和DNTF自由基的光照检测.火炸药学报, 2007,30(2):33—35.。
水性聚丁二烯防腐材料的研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防腐涂料是一种非常广泛应用的材料,能够防止金属或其他材料表面被腐蚀,以保护物品的完整性和寿命。
然而,传统的有机涂料往往存在着许多缺点,如使用条件苛刻、添加剂浪费、环境污染等。
因此,寻找一种新型的防腐涂料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水性聚丁二烯是一种新型的防腐涂料材料,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护金属和其他材料表面,还具有防水和抗晒功能,而且用水清洗即可清除。
因此,本文将研究水性聚丁二烯防腐材料的研制,以期为新型防腐涂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1.研究水性聚丁二烯防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适用范围。
2.评估水性聚丁二烯防腐材料的性能,包括防腐性能、耐水性、耐候性等。
3.比较水性聚丁二烯防腐材料与传统有机涂料的性能差异,评估其应用价值。
4.寻找水性聚丁二烯防腐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方法和推广途径。
三、研究内容1.水性聚丁二烯防腐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探究合适的合成条件和合成工艺。
2.对制备得到的水性聚丁二烯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包括防腐性能、耐水性、耐候性等方面。
3.将水性聚丁二烯材料与传统有机涂料进行对比测试,评估其差异和应用价值。
4.在实际应用中测试自制的水性聚丁二烯材料,并寻找相应的优化方法和推广途径。
四、研究方法1.合成法:采用聚丁二烯与乙烯基苯的共聚合成法制备水性聚丁二烯材料。
2.性能测试法:采用电化学阻抗、耐水性、耐候性等测试方法分析水性聚丁二烯的防腐性能和其他性能。
3.比对测试法:将水性聚丁二烯材料与传统有机涂料进行比较测试,分析其差异和应用价值。
4.实际应用测试法:将制备的水性聚丁二烯材料应用于实际场景中进行测试,评估其性能和应用情况。
五、预期成果1.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水性聚丁二烯防腐材料,并确定其适用范围。
2.水性聚丁二烯防腐材料经过测试后,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可以推广应用。
3.水性聚丁二烯防腐材料的应用推广,有望进一步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六、进度安排1.前期准备:阅读相关文献,确定研究计划和方法。
第24卷 第3期 2007年6月 皮 革 化 工LEATHER CHEMICALSVo l .24 No .3 Jun .2007实用技术聚丁二烯二醇改性水基聚氨酯分散体合成研究收稿日期:2007-01-25作者简介:陈建兵(1980-),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水性聚氨酯与纳米材料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基金(2006KJ156B );校研究生基金(XYK200503);校自然基金(2006XK20)。
陈建兵1,王宇3,王武生2,曾俊2(1.安徽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安徽池州247000;2.安徽大学水基高分子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39;3.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303)摘要:如何在提高水基聚氨酯材料的耐水性同时增强其耐溶剂能、力学性能等,文献鲜见报道。
本文采用聚丁二烯二醇(H T PB )改性水基聚氨酯,合成了一系列(COO H %约1.5%,H T PB %≤35%)的HT P B 改性的水基聚氨酯分散体,讨论了H T PB 、亲水基团含量对分散体粒径及分散体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聚丁二烯二醇;水基聚氨酯;改性中图分类号:T S5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960(2007)03-0024-05Study on Synthesis of Water -borne PolyurethaneDispersion Modified by HTPBCHEN Jian -bing 1,WANG Yu 3,WANG Wu -sheng 2,ZENG Jun 2(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Chizho u Co lleg e ,Chizho u 247000,China ;2.Research Ce nter of Wa te r -bor ne M acro molecule ,A nhui U nive rsity ,H efei 230039,China ;3.Dyma tic Chemicals I nc ,F ou Sha n 528303,China )Abstract :There is little arts how to improve the hy dro phobicity ,the endurance of solvent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so fo rth .I t w as repo rted that a series of w ater -borne polyurethane dispersio n (WPUD )(COOH %=1.5%,H TPB %≤35%)w ere modified byH TPB ,and the stability and diameter of WPUD we re discussed abo ut the content of H TPB and -COOH in the paper .Keywords :H TPB ;w ater -borne po lyurethane ;modifica tion 聚丁二烯二醇(Hy dro xy l Terminated po ly butadiene )简称丁羟胶(H TPB ),是遥爪液体橡胶的一种,分子结构中含有较长的聚丁二烯二醇,其结构特征包含碳碳双键及两个端羟基,其结构式如下图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