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目录

1 说明 (1)

2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 (1)

2.1 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1)

2.2 建设目标与思路 (1)

2.3 建设内容 (1)

2.4 工程建设必要性 (1)

3 环境现状 (2)

3.1 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2)

4 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5)

4.1 协调性分析 (5)

4.2 环境影响识别 (5)

5 沅水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6)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

5.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

5.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8)

5.3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

6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0)

6.1 水环境保护措施 (10)

6.2 鱼类保护措施 (12)

6.3 陆生生态保护 (14)

6.4环境管理 (15)

7 建设方案实施的制约因素 (15)

8 环境可行性分析 (16)

9 评价结论 (16)

1 说明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受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委托开展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于2010年10月完成其初稿,现根据国家法规及规定,并经过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同意,向公众公开本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本文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2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

2.1 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规划范围:沅水干流三板溪~鲇鱼口859km;

规划的现状基础年是2009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

2.2 建设目标与思路

规划目标:到2015年,实现沅水中下游辰溪以下504km航段达到规划的Ⅳ级航道标准,全年可通航500吨级的运输船舶,高等级航道达标率为58.67%;辰溪以上航段的通航条件显著改善,基本适应腹地客货运输的发展需求。

建设思路是:整治工程与梯级工程建设相结合,全面加快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自下而上开展航道系统治理,着力打通沅水中下游航段的碍航瓶颈,逐步改善沅水中上游航段的通航条件。

2.3 建设内容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总体方案是:结合5个梯级枢纽工程建设,完成3个航段的航道系统治理工程和1个扩容改造工程,即结合水利水电有关部门正在建设白市、托口、安江等3个梯级工程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鱼潭、桃源2个梯级枢纽工程,实施浦市~常德段Ⅳ级航道建设工程、湘西自治州航运建设一期工程和洪江~辰溪段Ⅳ级航道建设工程,以及常德~鲇鱼口段高等级航道扩容改造工程。

2.4 工程建设必要性

本规划的实施是提高航道通过能力,为沿江经济发展提供运输保障的需要;是提高运输效益,为沿江港口发展创造条件的需要;是适应西部大开发新形势,

更好地为腹地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是引领交通运输向低碳方式转变,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的需要。

3 环境现状

3.1 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a) 地质环境

沅水两岸可划分为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及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主干构造为北东向压性构造。洪江、团河以西,华夏系构造为图区的基本构造骨架,以东则隶属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本区褶皱断裂较为发育。自第四纪以来,地壳活动总的趋势是间歇性隆起,挽近期地壳抬升速度相对减弱,渐趋缓慢,区域构造稳定性好。区域内未见有4.7级以上的历史地震活动记录,且无活动性断裂存在。根据中国地震局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评价河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所以历史至现今地震表现微弱,河段构造及地震稳定性好,不存在发生强震的活动断层。

b) 气象气候

沅水属东亚季风区,属副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内温湿多雨,四季分明,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之间,夏热冬冷,暑热期长,形成了流域内高温多湿的气候特征。

c) 水文泥沙

沅水是长江第三大支流,是黔东南、湘西地区通往长江的重要出海通道,也是洞庭湖水系湘、资、沅、澧四水中水量最大、水能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沅水有南北两源,南源龙头江发源于贵州省都匀的云雾山,北源重安江发源于贵州省麻江县平越山中,两源汇合于河口后称清水江,向东流经贵州的剑河、锦屏至金紫进入湖南境内,至黔城与渠水汇合后始称沅水,经洪江、辰溪、泸溪、沅陵、桃源、常德入洞庭湖,经沅水洪道至茅草街,于鲇鱼口汇入湘江。沅水全长1218km(含德山至鲇鱼口185km沅水洪道),其中贵州境内长452km,湖南境内长745km,流域面积9万km2。流域南北长而东西略窄,呈自西南斜向东北的矩形,流域内大部分为山地,西部、南部及西北部地势较高,东部及东北部地势较低。沅水干流共规划14个梯级枢纽,自上而下分别是革东、三板溪、挂治、

白市、托口、洪江、安江、铜湾、清水塘、大洑潭、鱼潭、五强溪、凌津滩、桃源。目前,三板溪以下13个梯级中有8个已建,安江、白市、托口枢纽在建,鱼潭和桃源枢纽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河段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其次是地下水和融雪水补给,径流特性与降雨特性一致,4~8月份为汛期,水电站修建后,改变了河流的基本水文特征,河水流速减慢,水库的下泄水丰水期流量比天然河道流量将减少,枯水期流量比天然河道流量将增加。

d) 水环境

评价范围内主要排废水行业集中在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品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五个行业,具有工业布局范围窄、能耗大、污染严重的特点。评价范围内主要的污染物是COD、氨氮和总磷。根据监测数据,地表水水质总磷在沅水上游、中游河段超标,其他指标均符合相应的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

e) 底泥重金属

沅江干流底泥中的Pb、Cu、Zn、Cr、Hg浓度在整个评价河段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值》的要求。

f) 环境空气

分析结果表明桃源梯级枢纽工程和鱼潭综合枢纽NO2和TSP均达到相应标准。

g) 陆生植物

植物区系组成:沅水流域河段区域位于东亚季风区,属副热带季风气候,流域内温湿多雨,四季分明,区内植物资源比较丰富。通过对历年积累的植物区系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沅水流域河段区域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地区,区系成份复杂。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分析,三板溪以上河段有维管束植物860种,隶属175科516属;挂治水电站河段植物共有777种,隶属148科427属;白市水电站河段植物共有250余种,隶属50科112属;托口水电站河段植物共960种,隶属165科、605属。桃源水电站河段共有维管植物697种,其中蕨类植物73种,种子植物624种。主要群落有杉木林、马尾松林、秃杉林、福建柏林等,以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分布较广。根据现有资料调查

分析,沅水流域上游植物相对较为资源丰富,区域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2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伯乐树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秃杉、金毛狗、柔毛油杉、翠柏、闽楠、凹叶厚朴、香樟、榉树、马尾树、花榈木、香果树、银杏、福建柏、蓖子三尖杉、鹅掌楸等。这些植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分水岭以外的山区,河谷内零星分布的主要是南方红豆杉、闽楠、福建柏、香樟、柔毛油杉和金毛狗等。

h) 陆生动物

陆生脊椎动物区系成份以东洋界华中—华南区的种类为主,常见的脊椎动物有兽类、两栖类、鸟类和爬行类,隶属4纲,25目,62科,113属,共有146种。而沅水沿线多数地区普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大型野生动物并不多见,种类及个体数均较小,常见的主要是一些小型有啮齿类动物、蛙类和鸟类,以及人工饲养的家禽家畜等。沅水部分河洲岛上也有野生动物分布。

i) 水生生物

通过收集2005年至2010年的现状调查资料,沅水流域浮游植物共有33个种分属于8纲14目24科,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有12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8种,蓝藻门(Cyanophyta)11种,甲藻门(Pyrr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各1种。优势种类为硅藻门的脆杆藻属(Fragilaria)、针杆藻属(Synedra)、双菱藻属(Surirella)、直链藻属(Melosira)。生物量方面,硅藻门最多,占91.3%,其次为绿藻门4.2%和蓝藻门2.7%。

j) 鱼类

据近年调查和有关文献记载,沅江流域共有鱼类134种(包括亚种),分别隶属于鳗鲡目、鲤形目、鲇形目、鳉形目、鲈形目、合鳃鱼目和颌针鱼目等7目18科。其中,鲤科鱼类12亚科80种,鳅科3亚科16种,鲿科11种,平鳍鳅科3种,钝头鮠科为3种,鮡科为2种,鲇科2种、鮨科6种,塘鳢科2种,其它5科有青鳉科、合鳃鱼科、鰕虎鱼科、斗鱼科和鳢科各为1属1种。

从沅江的鱼类组成可以看出,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占绝大多数,而鲤形目鱼类的种类最多,共有100种,占总种数的74.6%。鲇形目有18种,占总种数的13.4%。在18个科中,种类数最多的是鲤科80种,占总种数的59.7%;鳅科16种,占总种数的11.9%;鲿科11种,占总种数的8.2%。沅江鱼类以广布性鱼类

为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的有长身鱖、鯮、胭脂鱼;沅水特有鱼类有桂林薄鳅、张氏薄鳅、湖南吻鮈、湘华鲮、蛇鮈等5种。

4 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4.1 协调性分析

本建设方案符合《全国内河航道港口布局规划》、《湖南省港口布局规划》、《沅水河流规划报告》,同时本建设方案与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发展、能源发展、资源环境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目标和方案相互协调。

4.2 环境影响识别

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加快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到2015年,沅水中下游辰溪以下504km航段达到规划的Ⅳ级航道标准,全年可通航500吨级的运输船舶,高等级航道达标率为58.67%;辰溪以上航段的通航条件显著改善,基本适应腹地客货运输的发展需求。建设思路是航道整治工程与梯级建设相结合,自下而上开展航道系统治理,着力打通沅水中下游航段的碍航瓶颈,逐步改善沅水中上游航段的通航条件。总体内容为结合正在建设白市、托口、安江等3个梯级工程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鱼潭、桃源2个梯级枢纽工程,实施浦市~常德段Ⅳ级航道建设工程、湘西自治州航运建设一期工程和洪江~辰溪段Ⅳ级航道建设工程,以及常德~鲇鱼口段高等级航道扩容改造工程。因此,规划内容与规划目标存在以下关系,见图0.1-1。因此,环评识别出枢纽梯级建设是本次规划的重点,也是本次环评予以关注的重点。

图 0.1-1规划内容与规划目标之间的关系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的结果和各规划方案的重要性、影响程度,并结合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将影响程度明显、作用时间长且不可逆的环境影响作为本次评价的重点,经筛选确定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见表0-1。

表0-1 主要环境影响筛选

5 沅水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梯级枢纽建设导致的水位、流量、水面面积等自然状态变化,是造成水环境质量变化、区域局地小气候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地质灾害等一系列自然现象的诱因。本环评对沅水已建枢纽的水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评价。

沅水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先后建设了五强溪、凌津滩、大洑潭、清水塘、铜湾、洪江、挂治、三板溪水电枢纽工程。对处于同一流域的沅水各梯级枢纽,它们的建设对区域内的环境影响有着相似性,因此本次环评根据收集的资料,选取五强溪水电站、凌津滩水电站建设前后实际情况为参照,对已建枢纽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评价,分析枢纽建设前后河道水文、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变化,确定枢纽建设对沅水水环境的实际影响。

(1)枢纽建成后,库区范围年径流总量、流量等因人工调控,发生一定的改变,但变化不大,而库区水位相对提高,流速降低;

(2)水电枢纽建设后,水库库区内水质没有发生较明显的改变,但局部库区水质有发生富营养化的趋势,富营养水平较以前有所上升;

(3)枢纽建成后水体流速变慢,但库区底泥中汞等重金属、硫化物、砷无超标现象,五强溪建库前后镉出现超标,其检出值的变化范围较小,说明底泥中重金属无明显富集的现象。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1 水文情势影响预测

桃源水库由于无调节库容,下泄流量不受桃源水电站控制,河水进入远坝段的天然河流断面时,河流流速会恢复到建库前的流速。

渔潭电站是日调节电站,建成运营后,将提高库区的水位,库区内的水位较现状水位有所抬升。类比沅水干流上其它已建枢纽的情况,枯水期和平水期的抬升高度较丰水期大,且坝前水位增幅较坝尾水位增幅大。由于水位的增加,库区的水流流速变缓,流速的减幅亦是坝前较库尾明显。渔潭电站均属于低水头径流式闸坝,平丰水期水库对河道的流量影响较小,枯水期通过下泄流量,提高坝下河段的流量。

5.1.2 梯级枢纽建设对水质的影响

(1)COD和氨氮

各级枢纽的修建使河道形成库区导致库区内的氨氮和COD略有升高,水质略有变差。这主要是由于枢纽建成后水体流速变慢,氨氮和COD的扩散和稀释能力变弱。

(2)水库富营养化

根据洪江水库、凌津滩水库富营养化发展状况判断,鱼潭水库和桃源水库建成后发生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性很小。

(3)重金属

根据对五强溪和洪江水电站水库底质的监测,库区河床底质中的Cu、Cd、Zn、Cr、Hg、TP受沅水、舞水两水推移质沉降富集影响,至库中其含量达到最高,而坝前深溪口底质重金属富集量少,含量较低;大坝的拦截,阻碍了河流推

移质的迁移,坝前断面底质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坝下断面。监测结果和回顾性评价说明枢纽建成后水体流速变慢,但库区底泥中汞等重金属、硫化物、砷无超标现象,说明底泥中重金属无明显富集的现象。

因此,评价河段鱼潭水库为日调节,而桃源水库无调节能力,水体交换较为频繁,重金属富集的可能性较小。

5.1.3航道整治工程对水质的影响分析

整治工程滩险整治、疏浚施工作业搅动底泥,会产生底泥再悬浮于水体中的现象。尽管底泥中部分重金属元素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由于施工不产生酸性废水,同时水体中PH值正常,再悬浮于水体中的重金属形态不会发生新的改变,因此,航道施工作业除增加作业区下游局部水域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外,不会造成重金属污染。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整治工程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或距水源保护区上断面较近时,将不可避免地对取水口水质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到取水水质安全,因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水源水质保护措施。

5.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5.2.1 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从凌津滩、五强溪和洪江等已建成的电站来看,电站建成后,由于大坝阻隔,河流演变成半流动性水库,浮游生物从流水性、着生性、寡污性演变成静水性、浮游性、中污性为主的优势类群,底栖生物也由急流性、流水型演变成静水型。故沅水流域其他梯级建设后,与现状比较,库区和坝下一定河段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将显著增加;坝上浮游甲壳动物及轮虫的数量和种类将随着藻类的数量变化而变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以腐败碎屑作为营养的水栖寡毛类的数量将增加;随着泥沙沉积,水库底质泥化,库区底栖动物的种类会有所增多,螺类、蛭类、双壳类的生物量将会增加。水库底栖动物的多样性将显著提高,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也将增加。梯级建成初期,水生维管束植物不会有较大数量的增加。但是,库区水生维管束植物总体表现为数量、生物量及多样性增加的趋势。

梯级建设后,由于大坝阻隔、水文情势因素,简化了原河流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缩小了鱼类的栖息地、觅食区和产卵场,沅水特有鱼类将受到影响。具体表现:梯级大坝的兴建基本阻断了草鱼、青鱼、鲢、鳙、铜鱼等产漂流性卵鱼类的

洄游通道,导致产漂流性卵鱼类的数量减少;梯级大坝阻隔将造成鱼类生境片断化,鱼类交流减少或消失,有可能导致这些鱼类的遗传多样性降低;坝上一些喜流水性种类,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稀有白甲鱼、瓣结鱼、墨头鱼、犁头鳅、中华纹胸鮡等,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将会在库区逐渐减少,这些鱼类将上溯到库区支流。五强溪、凌津滩和洪江电站建成后库区鱼类区系的演变就证明了这一点,一些喜激流、产漂流性卵的种类趋于减少,而喜静水、产粘性卵的定居型鱼类种群逐渐壮大。本建设方案中鱼潭和桃源电站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剧对流域水生生态的不利影响。

梯级建设,整体上是可行的,但是沅水的梯级开发不可避免的会对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造成一定影响,如破坏了原河流生境的系统性,引起生境的片段化效应,被大坝分割成若干个生境相似且简单的水库生态系统,形成每一个水库都是生态系统脆弱的生境岛屿,并由此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存在威胁着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潜在危机。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免电站大坝的不利影响,对于已建成的电站,如凌津滩、五强溪和洪江电站建设中未采取专门的过鱼措施,使一些洄游性、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受大坝阻隔,生长繁殖已经受到很大影响,故应采取补救措施等。

分析结果表明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开发整体上是可行的,但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才能降低电站开发给水生生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5.2.2 陆生生态影响分析

评价河段梯级开发对陆生生态产生影响主要包括水库淹没、工程施工和移民安置等。工程施工和移民安置的影响是暂时和局部的,且其产生的影响可通过采取植被恢复等措施加以减免,而水库淹没影响为不可逆和长期的。河段梯级开发对陆生生态的影响主要来自工程完工后的水库淹没。

水库淹没将会减少区域植被的数量,对珍稀保护植物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植物生产量有所降低,但不会对区域的植物种群数量产生影响,不会造成珍稀保护植物种类的消失。由于淹没损失相对整个区域来说较小,水库淹没影响程度相对较低。水库淹没不会对区域生态完整性、景观格局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大的影响。

水库淹没将会造成陆生动物栖息地的减少,但不会对区域的动物种群和数量

产生大的影响,也不会对珍稀保护动物产生大的影响。

5.2.3对桃花源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分析

根据《桃花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有关核心景区规划建设的要求,认为风景名胜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陶渊明写《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意境,没有文中的“沿溪行,忘路之远近”的桃花溪,没有“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的桃花林,没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村寨,没有“初其狭,才通人”的山洞等,所以规划将龙坪经汪家冲到五岭界水库的溪流恢复成“桃花溪”的景观,使之成为进入核心景区的主要通道。桃源水电站建成后,水库回水通过甘潭溪直抵桃花溪入口,结合桃花溪上游河道治理,将形成桃花溪湖面和溪流相间、静水和动水相映成趣的新景观。桃源水电站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相同,库区水位基本维持在39.50m,可壅高凌津滩大坝至桃源县城的河道水位,形成的人工水面将和桃源大坝一起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电站蓄水后抬高了甘潭溪的水位,对核心景区景观营造带来不利与有利两方面的影响,桃源水电站蓄水对核心景区规划建设影响见表9.3.4-5。

表9.3.4-5 桃源水电站蓄水对核心景区规划建设影响表

5.3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建设方案从规划期到建设期到营运期均对规划航道沿岸的社会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航道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促进和能源支撑作用,对各产业部门具有明显拉动,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6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6.1 水环境保护措施

1) 严格执行本次环评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控制沅水航道沿岸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2)为了协调上下游与干支流开发,避免上游排口对下游水质的影响、支流排污对干流水质的影响,环评同时要求严格控制上游污水的排放,对于上游污水排放造成下游污染事故,采取必要的奖惩机制。对支流的污染控制,采取总量控制与技术革新并举的措施。

3) 为减少流域水质的风险影响,应加强对运输危险化学品船只的管理。

4) 常年运行的船舶要求安装油水分离系统,控制含油废水的排放。

5) 枯水期应适当下调各库区蓄水水位,以增大断面流速,从而增强水质的自净能力。

6) 加强水质、底质的监测与研究,主要取水口上游设水质在线监测断面,重点监测各重金属、总磷、COD。

7)水资源紧缺时期应对措施

沅水干流枢纽的建设,有利于各河段水位衔接及进行调度,满足最小需水流量。对于可能出现的水资源紧缺,或者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可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对城镇生活用水实行限时限量和分片轮流供水;对第三产业(环卫、娱乐性服务行业)实行停供水;对工业和农业用水实行限供或部分停供。

②启动备用地下水源,加大地下水开采量,投入临时性送水设备,实施临时供水,以确保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③合理调度水利工程(水库、电站、航电枢纽)等蓄水水源。

④加强对污染水体的实时动态监测,应急加密监测断面和测次,及时跟踪水体污染及行进情况。

⑤视水量和水质所致的缺水情况,及时启动城市第二水源,或者改变第二水源的供水方式,以确保城市用水安全。

9)为确保航道整治期间流域内各水厂水质安全,建议在施工时采取以下措施:

a)施工采用间断施工方式,相应地,水厂取水也采用间断取水。即在施工时停止取水,停工时恢复取水。取水时间由现场监测人员确定。时间间隔可根据现场时间情况而定。

b) 施工期间和洪水期加强取水点水质监测,重点监测重金属COD和氨氮,

并与水厂保持密切联系,适当补充水厂水处理费用。同时,建立严格的下游水体重金属监测体系,定期、定点对下游水体进行采样监测,一旦出现水质超标现象,必须停止施工,避免对下游水体的污染。

6.2 鱼类保护措施

6.2.1 鱼类资源恢复方案

针对大坝对水生生物与鱼类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维护沅水水生态系统的连续体,保证主要鱼类的正常繁殖行为不受严重影响,恢复沅水鱼类组成特点,提高沅水渔业经济产值,拟采取鱼类增殖放流,支流保护,监测与研究,水库调度,渔政管理等对策与措施。

1) 鱼类增殖放流措施

鱼类人工增殖放流保护程序包括:亲鱼捕捞、挑选、运送、暂养或蓄养、人工催产、受精、孵化、鱼苗培育、鱼种培育等步骤,当鱼种培育达到一定规格后即向天然水体放流,鱼类的人工放流能有效的恢复自然鱼类资源。根据沅水鱼类调查情况,从保护物种角度出发,主要对“四大家鱼”、桂林薄鳅、张氏薄鳅、湖南吻鮈、湘华鲮、吻鮈等进行增殖放流等。

2) 库区支流鱼类和生境保护措施

支流是河流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也是河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主要组成部份,调查结果表明,许多鱼类生命周期的完成包括摄食、繁殖或越冬都常常往返于干流和支流之间,即使部份的干流、支流被开发之后,他们仍然保持着这种关系。沅水干流共有14级梯级开发规划,届时江段上将形成每个首尾相衔接的水库系统,干流水生境将所剩无几,部分支流将替代干流的一部份功能,尤其是支流的流水生境保护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在支流水能开发中应留出一定的生态空间。沅水支流呈羽状分布,较大支流酉水、武水、辰水、潕水、溆水、巫水、渠水等,在支统水流能开发中流出一定的生态空间,作为干流梯级开发的生态补偿是十分必要的,各个库区的管理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支流进行有针对性的物种保护措施,贯彻水产资源保护条例,实施禁渔区、禁渔期。

3) 水生生物生态保护的基础研究

在工程实施之前和实施以后均应重视有关的研究工作。江河梯级开发对水域生态的影响深远,而我国尚未系统开展研究。沅水流域梯级开发具有代表性。其

引起的生态环境改变必然导致水生生物发生相应变化:(1)改变了水生生群落结构;(2)降低了水生生物多样性和鱼类遗传多样性;(3)破坏了鱼类产卵场;(4)一些经济鱼类将减少或消失,特有鱼类资源状况更加恶化。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放流鱼类繁育生物学、鱼类产卵场调查、气体过饱和对鱼类的影响、不同过鱼设施比较、增殖站工艺流程优化等。

4) 建立健全鱼政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统一的渔政管理机构,负责检查、监督渔业法规的执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奖惩,对严重违反渔业法规的团体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负责审定渔业水域的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核发或注销渔业许可证;对渔业水域、码头的航行安全进行监督管理;调查处理渔事纠纷,保护个人、集体和国家的渔业权益,配合水上治安部门搞好水上社会治安工作;对各级渔政监察员进行考核与奖惩;协调库区和沅水苗种人工放流等;全面整顿渔业生产秩序,使渔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等。

5) 渔业资源管理与鱼类繁殖保护

在沅水江段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和鱼类资源繁殖的保护,应采取以下措施:明确规定繁殖保护对象:根据沅水鱼类繁殖现状,应对以下种类进行繁殖保护:沅水特有鱼类桂林薄鳅、张氏薄鳅、湖南吻鮈、湘华鲮、蛇鮈;列入中国濒危鱼类经皮书鱼类长身鳜;主要经济鱼类鲤、鲫、南方鲶、瓦氏黄颡鱼、黄颡鱼等。

实行捕捞许可证和征收资源增值费制度:对于进入沅水渔业水域进行天然捕捞的集体和个人,应实行捕捞许可证和征收入渔费制度,规定入渔条件,限制捕捞力量。

规定捕捞对象的可捕标准:为了保证捕捞对象的种群有最大的逐年稳定的繁殖能力和最优质的鱼产品,应规定鱼类可捕捞标准及幼鱼混捕比例。在确定鱼类可捕标准时,既要考虑其生物学特征,又要考虑渔业经济规律。从生物学上,一般规定可捕标准以首次性成熟体长、体重和年龄为其可捕规格;从经济学上,还必须根据鱼类生长情况和饵料生物资源利用状况来规定鱼类适宜的可捕规格,确保鱼类资源的最大持续利用和商品鱼质量。

限制渔船数量和渔具、渔法,实行限额捕捞:为了保护鱼类资源,应根据沅水鱼类资源得现状及资源增长得潜力,限制许可得渔船数量,以避免渔船盲目增

加、渔船高度集中、捕捞能力超过鱼类资源再生能力等情况所造成的对渔业资源的严重破坏等。取缔电鱼、炸鱼、毒鱼、鸬鹚等渔法。

划定禁渔期、禁渔区:为了保护亲鱼正常繁殖和稚鱼索饵成长,维护鱼类安全越冬,应根据各种保护对象的不同生命阶段和集群产卵、越冬及幼鱼索饵场所的具体分布情况和时间来划定禁渔期和禁渔区。

建立健全检查和监测制度:检查制度的执行由渔政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公安部门相互配合,在管辖水域内应有权干预正在作业的渔船,检查渔船、渔获量、渔具和捕捞许可证等,规范渔捞行为,监督渔业法规的执行。

6.3 陆生生态保护

a) 预防保护

在规划阶段的基础上,慎重、合理地选择各电站的坝址、厂址和施工场地,减少对农田和植被的淹没和占用,避免对珍稀植物的破坏。

各电站规划实施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加强保护承载能力弱、容易受破坏而又难恢复的生态脆弱区植被。

得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活动,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及相关法规的宣传、检查,严格执法,严禁捕杀野生动物和乱砍乱伐。

移民安置区选址、布局时应尽量避免选择森林资源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新建移民村庄、集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b) 陆生植物恢复和保护措施

1) 植被恢复措施

对电站坝址、厂址区的建设将永久占用一定的土地,并会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植被造成影响;施工临时用地也将对植被产生影响。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受影响的植被进行恢复;对电站厂房等永久占地区及周边进行绿化、美化,对于渣场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尽可能进行复垦、绿化或种草;绿化树种的选择应从当地自然条件出发,既要达到快速恢复的目的,又要考虑适宜性以及恢复后植被的多样性,同时防止外来树种入侵问题。

2) 珍稀植物保护措施

合理布置施工区,尽量减小对珍稀保护植物的占压破坏。

对淹没区的珍稀保护植物植物,应尽可能地进行移栽保护。

对施工区周围的珍稀植物采取挂牌、修建防护栏、堤坎等进行保护。

c) 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加强对动物生境的保护。保护现有植被,只进行卫生性、抚育性择伐,严禁生产性采伐,使之向稳定性群落发展;对有种源的疏林地实行封山育林,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在工程施工后,对所有可能的地区采用适当的方法恢复植被。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杜绝一切不利于动物生存繁衍的活动,特别是破坏动物生境的偷伐活动和偷猎活动。

6.4环境管理

为了切实落实环境影响减缓措施,需要加强环境管理的力度,需要完善的环境管理机构才能落实本规划的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建议本规划实施后,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环境管理的相关事项,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制度。主要职责包括:

(1)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负责组织规划环评提出的监测与跟踪计划,委托地方监测部门实施必要的环境监测与评价。

(2)监督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措施的落实,监督环保工程设施“三同时”的落实情况,包括施工期建设、营运期环保工程设施的设计等。

(3)负责方案实施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开展沅江高等级航道内的环境统计工作,制定区域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规划。

(4)制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推广应用环保先进技术和经验,对环保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5)负责环境风险管理。

(6)建立与湖南省环境保护厅、湖南省海事局、渔业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并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以便更好的履行职责。

7 建设方案实施的制约因素

通过环境资源现状和环境影响分析的结果,本规划实施无明显的制约性因素。

8 规划调整及实施建议

本次环评原则上同意建设方案及方案提出的实施进度。

9 环境可行性分析

规划水平年,规划方案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对水质的影响、对鱼类三场及种类数量的影响和移民安置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均可以通过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减缓或消除。首先,对水质的不利影响,在严格控制沅水流域水污染物的排放后,规划方案对水质的影响也可以缓解。其次,水生生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相关措施缓解。最后,对于移民安置引起的社会问题,在政府及各级部门的协同管理下,移民安置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对移民安置人群的健康的影响亦比较小。因此,在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况下,规划期的方案可行。

综上,在社会经济方面规划方案可以促进沅水沿岸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有利于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高峰时期的用电量。在资源方面,规划的实施有利于沿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矿产资源的利用,近一步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虽然规划方案将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但通过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后,这些影响将得到缓解或消除。因此,在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况下,建设方案可行。

10 评价结论

本规划与国家、湖南省及各地市相关规划相互协调,规划方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沅水沿岸的旅游资源的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水平年建设方案将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按照本次环评提出的建议完善规划,实行环境控制方案和各种环境保护方案,这些影响将缓解或消除,从环境角度考虑,规划建设方案可行。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整改方案模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整改方案 xxx公司 20xx年x月

工作项目清单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服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8) 1.1项目背景 (8) 1.2现状描述 (8) 第二章总体设计 (15) 2.1项目目标 (15) 2.2项目原则 (16) 2.3项目依据 (17) 2.3.1政策法规 (17) 2.3.2标准规范 (17) 2.4实施策略 (18) 2.4.1技术体系分析 (18) 2.4.2管理体系分析 (18) 2.4.3业务系统分析 (19) 2.4.4充分全面的培训 (20) 2.5项目内容 (21) 2.5.1差距分析 (21) 2.5.2整改方案设计 (21) 2.5.3安全优化与调整 (21) 2.5.4等级保护管理制度建设 (21) 第三章差距分析 (23)

3.2工作方式 (23) 3.3工作内容 (25) 3.3.1物理安全 (26) 3.3.2主机安全 (27) 3.3.3网络安全 (31) 3.3.4应用安全 (35) 3.3.5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39) 3.3.6安全管理制度 (43) 3.3.7安全管理机构 (47) 3.3.8人员安全管理 (51) 3.3.9系统建设管理 (55) 3.3.10系统运维管理 (59) 3.4提交成果 (63) 第四章等级保护整改方案设计 (64) 4.1工作目的 (64) 4.2工作方式 (65) 4.3工作内容 (65) 4.4提交成果 (68) 第五章系统优化及调整 (68) 5.1工作目的 (68) 5.2工作方式 (68)

5.4工作内容 (70) 5.5提交成果 (71) 第六章等级保护管理制度建设 (71) 6.1工作目的 (71) 6.2工作方式 (72) 6.3工作内容 (72) 6.4工作成果 (74) 第七章培训与验收 (77) 7.1培训内容 (77) 7.1.1等级保护整改培训 (77) 7.1.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培训 (78) 7.1.3认证考试 (78) 7.2项目验收 (79) 7.2.1验收依据和标准 (79) 7.2.2验收内容 (80) 第八章项目管理与组织 (82) 8.1项目管理架构 (82) 8.2项目成员 (84) 8.3项目进度 (88) 第九章国都兴业服务特色 (90) 9.1丰富的服务经验 (90) 9.2有保障的服务团队 (90)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方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建设方案 2016年3月 目录 1. 项目概述 (3) 1.1. 项目建设目标 (3) 1.2. 项目参考标准 (4) 1.3. 方案设计原则 (5)

2. 系统现状分析 (6) 2.1. 系统定级情况说明 (6) 2.2. 业务系统说明 (6) 2.3. 网络结构说明 (7) 3. 安全需求分析 (8) 3.1. 物理安全需求分析 (8) 3.2. 网络安全需求分析 (8) 3.3. 主机安全需求分析 (8) 3.4. 应用安全需求分析 (8) 3.5. 数据安全需求分析 (9) 3.6. 安全管理制度需求分析 (9) 4. 总体方案设计 (9) 4.1. 总体设计目标 (9) 4.2. 总体安全体系设计 (9) 4.3. 总体网络架构设计 (12) 4.4. 安全域划分说明 (12) 5. 详细方案设计技术部分 (13) 5.1. 物理安全 (13) 5.2. 网络安全 (13) 5.2.1. 安全域边界隔离技术 (13) 5.2.2. 入侵防范技术 (13) 5.2.3. 网页防篡改技术 (13) 5.2.4. 链路负载均衡技术 (13) 5.2.5. 网络安全审计 (14) 5.3. 主机安全 (14) 5.3.1. 数据库安全审计 (14) 5.3.2. 运维堡垒主机 (14) 5.3.3. 主机防病毒技术 (15) 5.4. 应用安全 (15) 6. 详细方案设计管理部分 (16) 6.1. 总体安全方针与安全策略 (16) 6.2.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7) 6.3. 安全管理机构 (17) 6.4. 人员安全管理 (17) 6.5. 系统建设管理 (18) 6.6. 系统运维管理 (18) 6.7. 安全管理制度汇总 (20) 7. 咨询服务和系统测评 (21) 7.1. 系统定级服务 (21) 7.2. 风险评估和安全加固服务 (21) 7.2.1. 漏洞扫描 (21) 7.2.2. 渗透测试 (21) 7.2.3. 配置核查 (21) 7.2.4. 安全加固 (21) 7.2.5. 安全管理制度编写 (23)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1说明 (1) 2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 (1) 2.1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1) 2.2建设目标与思路 (1) 2.3建设内容 (1) 2.4工程建设必要性 (1) 3环境现状 (2) 3.1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2) 4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5) 4.1协调性分析 (5) 4.2环境影响识别 (5) 5沅水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6)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 5.1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 5.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8) 5.3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 6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1) 6.1水环境保护措施 (11) 6.2鱼类保护措施 (12) 6.3陆生生态保护 (14) 6.4环境管理 (15) 7建设方案实施的制约因素 (16) 8环境可行性分析 (16) 9评价结论 (16)

1说明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受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委托开展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于 2010年 10月完成其初稿,现根据国家法规及规定,并经过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同意,向公众公开本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本文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2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 2.1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规划范围:沅水干流三板溪?鲇鱼口 859km; 规划的现状基础年是 2009 年,规划水平年为 2015年。 2.2建设目标与思路 规划目标:到2015年,实现沅水中下游辰溪以下 504km航段达到规划的W 级航道标准,全年可通航 500 吨级的运输船舶,高等级航道达标率为 58.67%;辰溪以上航段的通航条件显著改善,基本适应腹地客货运输的发展需求。 建设思路是:整治工程与梯级工程建设相结合,全面加快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自下而上开展航道系统治理,着力打通沅水中下游航段的碍航瓶颈,逐步改善沅水中上游航段的通航条件。 2.3建设内容 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总体方案是:结合 5 个梯级枢纽工程建设,完成 3 个航段的航道系统治理工程和 1 个扩容改造工程,即结合水利水电有关部门正在建设白市、托口、安江等 3个梯级工程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鱼潭、桃源 2个梯级枢纽工程,实施浦市?常德段W级航道建设工程、湘西自治州航运建设一期工程和洪江?辰溪段W级航道建设工程,以及常德?鲇鱼口段高等级航道扩容改造工程。 2.4工程建设必要性 本规划的实施是提高航道通过能力,为沿江经济发展提供运输保障的需要; 是提高运输效益,为沿江港口发展创造条件的需要;是适应西部大开发新形势,更好地为腹地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是引领交通运输向低碳方式转变,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

航道的等级

国际标准GBJ139-9.中航道等级划分为7个级别. 最低级为 七级,即通行50吨级船舶的航道尺度标准. 六级100t 五级300t 四级500t 三级1000t 二级2000t 一级5000t 1.按航道的等级划分 根据《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我国航道等级由高到低分I、Ⅱ、Ⅲ、Ⅳ、V、Ⅵ、Ⅶ级航道,这7级航道均可称为等级航道。通航标准低于Ⅶ级的航道可称为等外级航道。 2.按航道的管理属性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将航道划分为以下三种: 1)国家航道:构成国家航道网、可通航500吨级以上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上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可通航3000吨级以上海船的沿海干线航道;以及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和国家指定的重要航道。 2)地方航道:可以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下(含不跨省可通航300

吨级)船舶的内河航道;可通航3000吨级以下海船的沿海航道、地方沿海中小港口间的短程航道;非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其他属于地方航道主管部门管理的航道。 3)专用航道:由军事、水利电力、林业、水产等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自行建设和使用的航道。 3.按航道所处地域划分 1)内河航道:是河流、湖泊、水库内的航道以及运河和通航渠道的总称。其中天然的内河航道又可分为山区航道、平原航道、潮汐河口航道和湖区航道等等。而湖区航道又可进一步分为湖泊航道、河湖两相航道和滨湖航道。 2)沿海航道:沿海航道原则上是指位于海岸线附近,具有一定边界可供海船航行的航道。 5.按航道的通航条件划分 1)依通航时间长短可分为: (1)常年通航航道,即可供船舶全年通航的航道,又可称为常年航道; (2)季节通航航道,即只能在一定季节(如非封冻季节)或水位期(如中洪水期或中枯水期)内通航的航道,又可称为季节性航道。 2)依通航限制条件可分为: (1)单行航道,即在同一时间内,只能供船舶沿一个方向行驶,不得追越或在行进中会让的航道,又可称为单线航道;

等级保护技术方案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 指导要求

目录 1.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法规、政策和技术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 关法规、政策、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 术标准体系及其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方案设计要求 (4) 3.1.方案设计思想 (4) 3.1.1 ........................................................................................................ 构 建符合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的安全体系结构 (4) 3.1.2 ........................................................................................................ 建 立科学实用的全程访问控制机制 (4) 3.1.3 ........................................................................................................ 加 强源头控制,实现基础核心层的纵深防御 (5) 3.1.4 ........................................................................................................ 面 向应用,构建安全应用支撑平台 (6) 3.2.建设原则 (6) 3.3.建设内容 (8) 3.3.1 ............................................................................. 信息系统定级整改规 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 护整体架构设计(三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计算环境安全设计 ............................................ 10 5.1.1 ............................................................................. 用户身份鉴别错 误!未定义书签。 5.1.2 ............................................................................. 强制访问控制错 误!未定义书签。 5.1.3 ........................................................................................................ 系 统安全审计..................................................... 11 5.1.4 ........................................................................................................ 用 户数据完整性保护............................................... 11 5.1.5 ............................................................................. 用户数据机密性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6 ............................................................................. 客体安全重用错 误!未定义书签。 5.1.7 ............................................................................. 程序可执行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区域边界安全设计 ............................................

深信服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朔州市交警队 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方案 深信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017年8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1) 2等级保护建设流程 (2) 3方案参照标准 (4) 4信息系统定级备案 (5) 4.1信息系统定级 (5) 4.2信息系统备案 (7) 5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8) 6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2) 6.1物理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2) 6.2计算环境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2) 6.3区域边界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4) 6.4通信网络安全风险与差距分析 (15) 7技术体系方案设计 (17) 7.1方案设计目标 (17) 7.2方案设计框架 (17) 7.3安全域的划分 (18) 7.3.1安全域划分的依据 (18) 7.3.2安全域划分与说明 (19)

7.4安全技术体系设计 (19) 7.4.1机房与配套设备安全设计 (19) 7.4.2计算环境安全设计 (21) 7.4.3区域边界安全设计 (28) 7.4.4通信网络安全设计 (30) 7.4.5安全管理中心设计 (33) 8安全管理体系设计 (37) 9系统集成设计 (39) 9.1软硬件产品部署图 (39) 9.2安全产品部署说明 (42) 9.3产品选型 (45) 9.2.1选型建议 (45) 9.2.2选型要求 (45)

1项目概述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朔州市交警队的业务开展也越来越依托于网络平台,但纵观当前的安全形势,各种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而朔州市交警队目前的网络中,安全设备较少,以前买的安全设备由于网络带宽升级,使用耗损等,其性能也渐渐不能满足朔州市交警队目前的网络安全需求,严重制约了朔州市交警队的信息化脚步。因此朔州市交警队希望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实现电子办公,执法信息网络公开化等。 通过对朔州市交警队信息化现状调研、分析,结合等级保护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系统建设、系统运维十个方面的要求,逐步完善信息安全组织、落实安全责任制,开展管理制度建设、技术措施建设,落实等级保护制度的各项要求,使得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安全保护能力明显增强,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明显减少,有效保障信息化健康发展。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报告书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 环境影响报告书 ( 简本)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0 1 0年10 月

目录 1 说明 (1) 2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 (1) 2.1 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1) 2.2 建设目标与思路 (1) 2.3 建设内容 (1) 2.4 工程建设必要性 (2) 3 环境现状 (2) 3.1 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2) 4 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4) 4.1 协调性分析 (4) 4.2 环境影响识别 (5) 5 湘江梯级开发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6) 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 5.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 5.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9) 5.3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 6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1) 6.1 水环境保护措施 (11) 6.2 鱼类保护措施 (13) 6.3 陆生生态保护 (19) 6.5 血吸虫病防治措施 (20) 6.6环境管理 (20) 7 建设方案实施的制约因素 (21) 8 环境可行性分析 (22) 9 评价结论 (23)

1 说明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受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委托开展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于2010年10月完成其初稿,现根据国家法规及规定,并经过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同意,向公众公开本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本文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2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方案概况 2.1 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规划范围:湘江干流松柏~城陵矶497公里; 规划的现状基础年是2009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 2.2 建设目标与思路 规划目标:全面加快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到2015年,湘江松柏~衡阳58公里航段和大源渡~城陵矶377公里航段分别达到规划的III级和II级标准,高等级航道达标率为87%。 建设思路是:航道整治工程与梯级建设相结合,加快实施已建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升级扩容工程,全面提高湘江高等级航道的通航条件和船闸通过能力。2.3 建设内容 湘江高等级航道建设总体方案是:建成两个枢纽、系统治理一段航道、建设两个已建枢纽的二线船闸,即: (1)完成“十一五”跨“十二五”期在建的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并将长沙枢纽~株洲段航道由Ⅲ级标准提高到规划的Ⅱ级标准; (2)2011年~2014年,开工建设土谷塘航电枢纽,并将衡阳~松柏段航道由Ⅴ级标准提高到规划的Ⅲ级标准; (3)2011年~2014年,开工建设湘江株洲枢纽~城陵矶2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 (4)2012年~2015年,开工建设株洲航电枢纽的二线Ⅱ级船闸工程;

三级等保安全建设方案

目录 三级等保安全设计思路 (2) 1、保护对象框架 (2) 2、整体保障框架 (2) 3 、安全措施框架 (3) 4、安全区域划分 (4) 5、安全措施选择 (5) 6、需求分析 (6) 6.1、系统现状 (6) 6.2、现有措施 (6) 6.3 具体需求 (6) 6.3.1 等级保护技术需求 (6) 6.3.2 等级保护管理需求 (7) 7、安全策略 (7) 7.1 总体安全策略 (7) 7.2 具体安全策略 (8) 8、安全解决方案 (8) 8.1 安全技术体系 (8) 8.1.1 安全防护系统 (8) 8.2 安全管理体系 (8) 9、安全服务 (8) 9.1 风险评估服务 (9) 9.2 管理监控服务 (9) 9.3 管理咨询服务 (9) 9.4 安全培训服务 (9) 9.5 安全集成服务 (9) 10、方案总结 (10) 11、产品选型 (11)

三级等保安全设计思路 1、保护对象框架 保护对象是对信息系统从安全角度抽象后的描述方法,是信息系统内具有相似安全保护需求的一组信息资产的组合。 依据信息系统的功能特性、安全价值以及面临威胁的相似性,信息系统保护对象可分为计算区域、区域边界、网络基础设施、安全措施四类。具体内容略。 建立了各层的保护对象之后,应按照保护对象所属信息系统或子系统的安全等级,对每一个保护对象明确保护要求、部署适用的保护措施。 保护对象框架的示意图如下: 图1. 保护对象框架的示意图 2、整体保障框架 就安全保障技术而言,在体系框架层次进行有效的组织,理清保护范围、保护等级和安全措施的关系,建立合理的整体框架结构,是对制定具体等级保护方案的重要指导。 根据中办发[2003]27号文件,“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全面提高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是国家信息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积极防御、综合防范” 是指导等级保护整体保障的战略方针。 信息安全保障涉及技术和管理两个相互紧密关联的要素。信息安全不仅仅取决于信息安全技术,技术只是一个基础,安全管理是使安全技术有效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安全保障目标的重要保证。 安全保障不是单个环节、单一层面上问题的解决,必须是全方位地、多层次地从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设计和建设,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战略要求信息系统整体保障综合采用覆盖安全保障各个环节的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等多种安全措施和手段,对系统进行动态的、综合的保护,在攻击者成功

航道等级划分

一、航道概念 航道是指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及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的水位期通航的水域。 1.通航水域 就术语的含义而言,船舶及排筏可以通达的水面范围都是通航水域,则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水位期的通航水域即为航道。要明确界定通航水域,首先要明确船舶和排筏的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指明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船、筏、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则规定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的船艇和移动式平台”。前者将排筏列入船舶的范围,后者则未作这样的明文规定。船舶种类很多,有大有小,其作为水上运载工具的属性是相同的,但不同类别和大小的船舶其功能相异。具有能让营运船舶和大中型排筏通达条件的水域定为有真正意义的通航水域,当然,这类水域同样可供小艇和小排筏通行。 2.航道 广义上必须把航道理解为水道或河道整体,它可以不包括堤防和整个河漫滩,但不能不包括常遇洪水位线以下的基本河槽或者是中高潮位以下的沿海水域。 航道的狭义理解等同于“航槽”。因为航道应当有尺度标准和设标界限,航道位置可以随河床演变或水位变动而随时移动,航道尺度也可以随季节与水位变化以及治理工程的实施而有所调整。除了运河、通航渠道和某些水网地区的航道以外,航道宽度总是小于河槽的宽度。在天然河流、湖泊、水库内,航道的设定范围总是只占水面宽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用航标标示出的可供船舶航行利用的这一部分水域,受到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在天然条件下,不同水位期能供船舶安全通航的那一部分水域,既有尺度要求,也有水流条件的要求。在某些特定的航段内,还受到过河建筑物如桥梁、过江管道、缆线的限制。因此,狭义的航道是一个在三维空间尺度上既有要求、又有限制的通道。 二、航道分类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海岸线漫长,航道流经的地质条件和水量补给等因素差异很大,同时,各地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航道建设、航道管理的水平和投入程度不一,航道有条件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航道的等级划分 根据《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我国航道等级由高到低分I、Ⅱ、Ⅲ、Ⅳ、V、Ⅵ、Ⅶ级航道,这7级航道均可称为等级航道。通航标准低于Ⅶ级的航道可称为等外级航道。 2.按航道的管理属性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将航道划分为以下三种: 1)国家航道:构成国家航道网、可通航500吨级以上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上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可通航3000吨级以上海船的沿海干线航道;以及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和国家指定的重要航道。 2)地方航道:可以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下(含不跨省可通航300吨级)船舶的内河航道;可通航3000吨级以下海船的沿海航道、地方沿海中小港口间的短程航道;非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其他属于地方航道主管部门管理的航道。 3)专用航道:由军事、水利电力、林业、水产等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整改方案模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整改 方案

xxx 公司

20xx 年x 月 3

工作项目清单 (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该表.)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服务方案 3

目录 第一章概述 (9) 1.1 项目背景 (9) 1.2 现状描述 (9) 第二章总体设计 .................................................................... 1..6 2.1 项目目标 .................................................................... 1..6 2.2 项目原则 .................................................................... 1..7 2.3 项目依据 .................................................................... 1..8 2.3.1 政策法规 ............................................................... 1..8 2.3.2 标准规范 ............................................................... 1..8 2.4 实施策略 .................................................................... 1..9 2.4.1 技术体系分析 ........................................................... 1..9 2.4.2 管理体系分析 ........................................................... 1..9 2.4.3 业务系统分析 ........................................................... 2..0 2.4.4 充分全面的培训 ......................................................... 2..1 2.5 项目内容 .................................................................... 2..2 2.5.1 差距分析 ............................................................... 2..2 2.5.2 整改方案设计 ........................................................... 2..2 2.5.3 安全优化与调整 ......................................................... 2..2 2.5.4 等级保护管理制度建设 ................................................... 2.2 第三章差距分析 .................................................................... 2..4 3.1 工作目的 2..4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项目方案书

目录 1 项目背景 (4) 2 建设目标 (6) 3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综合管理系统 (7) 3.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综合管理系统概述 (7) 3.2 系统架构 (11) 3.3 系统功能 (15) 3.3.1 定级备案管理 (15) 3.3.2 建设整改管理 (18) 3.3.3 等级测评管理 (19) 3.3.4 安全检查管理 (21) 3.3.5 风险评估管理 (22) 3.3.6 风险评估测评 (23) 3.3.7 风险评估管理 (25) 3.3.8 日常办公管理 (26) 3.3.9 统计分析 (27) 3.3.10 基础数据管理 (28) 3.3.11 分级管理 (31) 3.3.12 系统接口 (31) 3.4 系统安全性 (33) 3.5 系统部署 (35) 3.6 系统配置要求 (35)

4 网安全管理系统 (36) 4.1 网安全管理系统概述 (36) 4.2 产品架构 (37) 4.2.1 终端监控引擎 (38) 4.2.2 总控中心 (38) 4.2.3 管理控制台 (39) 4.2.4 系统数据库 (39) 4.3 产品功能 (39) 4.3.1 终端运维管理 (39) 4.3.2 终端安全加固 (41) 4.3.3 终端安全审计 (43) 4.3.4 网络准入控制 (44) 4.3.5 移动存储管理 (45) 4.4 产品性能 (46) 4.4.1 终端引擎性能 (46) 4.4.2 总控性能 (46) 4.4.3 产品性能指标 (47) 4.5 产品规 (47) 4.6 产品部署 (48) 5 控管理平台(堡垒主机) (51) 5.1 堡垒主机概述 (51) 5.2 产品功能 (51)

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表

附表1: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表 - 1 -

- 1 -

- 2 -

四、布局方案 (一)层次划分 全国内河航道划分为两个层次:包括高等级航道和其它等级航道。高等级航道是全国内河航道的核心和骨干,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的还可与其他交通方式共同组成发展为综合运输大通道,主要指现有的和规划建设为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个别地区的航道受条件限制为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航道。 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内河主要港口是指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较大、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广的港口。 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内河其它等级航道以及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水运规划中明确。 (二)布局方案 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及其他水系,形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简称2-1-2-18)和28个主要港口布局。 规划内河高等级航道约1.9万公里(约占全国内河航道里程的15%),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4300公里,四级航道4800公里,分别占75%和25%。 规划内河主要港口包括泸州港、重庆港、宜昌港、荆州港、武汉港、黄石港、长沙港、岳阳港、南昌港、九江港、芜湖港、安庆港、马鞍山港、合肥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济宁港、徐州港、无锡 - 3 -

港、杭州港、蚌埠港、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哈尔滨港、佳木斯港。 1、长江水系 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方案为“一横一网十线”。 “一横”:长江干线 “一网”: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以长江干线和京杭运河为核心,三级航道为主体,四级航道为补充,由23条航道组成“两纵六横”高等级航道网。两纵:京杭运河—杭甬运河(含锡澄运河、丹金溧漕河、锡溧漕河、乍嘉苏线),连申线(含杨林塘);六横: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淮河出海航道—盐河,通扬线,芜申线—苏申外港线(含苏申内港线),长湖申线—黄浦江—大浦线、赵家沟—大芦线(含湖嘉申线),钱塘江—杭申线(含杭平申线)。 “十线”: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水、汉江、江汉运河、赣江、信江、合裕线。 长江水系主要港口布局方案为16个:泸州港、重庆港、宜昌港、荆州港、武汉港、黄石港、长沙港、岳阳港、南昌港、九江港、芜湖港、安庆港、马鞍山港、合肥港、湖州港、嘉兴内河港。 2、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布局为“一横一网三线”。 “一横”:西江航运干线 “一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以海船进江航道为核心,以三级航道为基础,由16条航道组成“三纵三横三线”高等级航道 - 4 -

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方案V21_2009

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方案 二零零九年八月

版权声明 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信息网络安全实验室和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任何个人、机构未经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信息网络安全实验室和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片断。 文档信息 文档名称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方案 文档管理编号INSL-SDDL-BLT-2009-FA 保密级别商密文档版本号V3.0 制作人郭骞制作日期2009年6月复审人余勇复审日期2009年6月扩散范围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络安全实验室 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 扩散批准人林为民 版本变更记录 时间版本说明修改人 2009-8V1.0 创建文档郭骞 2009-8V2.0 修改文档俞庚申 2009-8V3.0 文档复审定稿余勇 适用性声明 本报告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信息网络安全实验室撰写,适用于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信息系统等级保护项目。

目录 1.项目概述 (1) 1.1目标与范围 (1) 1.2方案设计 (2) 1.3参照标准 (2) 2.等保现状及建设总目标 (2) 2.1等级保护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国家电网公司等保评测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公安部等保测评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等级保护建设总体目标 (2) 3.安全域及网络边界防护 (3) 3.1信息网络现状 (3) 3.2安全域划分方法 (4) 3.3安全域边界 (5) 3.3.1二级系统边界 (5) 3.3.2三级系统边界 (6) 3.4安全域的实现形式 (7) 3.5安全域划分及边界防护 (8) 3.5.1安全域的划分 (8) 4.信息安全管理建设 (11) 4.1建设目标 (11) 4.2安全管理机构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二级系统域建设 (12) 5.1概述与建设目标 (12) 5.2网络安全 (13) 5.2.1网络安全建设目标 (13) 5.2.2地市公司建设方案 (13) 5.3主机安全 (19) 5.3.1主机安全建设目标 (19)

省政府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航道发展的意见解读(精)

《省政府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我省濒江临海,河湖密布,内河航道总里程、港口吞吐能力、万吨级以上泊位和亿吨大港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内河水运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主要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水域面积占比全国最高,全省共有大小河道2900多条,天然湖泊近300个,水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二是内河航道里程全国最长。截至2010年底共有内河航道总里程24248公里,占全国近1/5,其中等级航道为7614公里,占31.4%。三是内河水运资源相对优越,长江横贯东西369.9公里,京杭运河纵穿南北691公里,这两大水运主通道通航条件最好、船舶通过量最大、社会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区段都在江苏;在国家规划建设的长三角“两纵六横”4200公里高等级航道网中,江苏2811公里,占67%;全国共有22个亿吨大港,江苏占6个。四是内河港口泊位全国最多,达到6215个,通过能力为46169万吨,2010年吞吐量达41853.3万吨,均居全国第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加快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结合我省实际,省政府于2011年11月12日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意见》,现对《意见》解读如下: 一、出台《意见》的背景和意义 水运能耗省、运量大、对环境影响小,是最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特点的低碳、绿色运输方式,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张德江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大力加快水运建设,优先发展内河水运。2010年8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将内河水运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今年1月2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全面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内河水运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要求各地政府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抓好组织实施。

某单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方案

xxxxxx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项目 设计方案 二〇一八年二月

文档控制 文档名称: xxxxxx 信息安全等保保护建设(三级)设计方案 版本信息

本文档版权归xxxxxx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xxxx有限公司允许,本文档里的任何内容都不得被用来宣传和传播。未经xxxx有限公司书面批准,文档或任何类似的资讯都不允许被发布。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5) 项目概述 (5) 项目建设背景 (6) 1.2.1法律要求 (6) 1.2.2政策要求 (8) 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 (8) 1.3.1项目建设目标 (8) 1.3.2建设内容 (9) 第二章现状与差距分析 (10) 现状概述 (10) 2.1.1信息系统现状 (10) 现状与差距分析 (12) 2.2.1物理安全现状与差距分析 (12) 2.2.2网络安全现状与差距分析 (21) 2.2.3主机安全现状与差距分析 (34) 2.2.4应用安全现状与差距分析 (46) 2.2.5数据安全现状与差距分析 (57) 2.2.6安全管理现状与差距分析 (61) 综合整改建议 (66) 2.3.1技术措施综合整改建议 (66) 2.3.2安全管理综合整改建议 (8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第三章安全建设目标 (83) 第四章安全整体规划 (85) 建设指导 (85) 4.1.1指导原则 (85) 4.1.2安全防护体系设计整体架构 (86) 安全技术规划 (88) 4.2.1安全建设规划拓朴图 (88) 4.2.2安全设备功能 (89) 建设目标规划 (95) 第五章工程建设 (97) 工程一期建设 (97) 5.1.1区域划分 (97) 5.1.2网络环境改造 (97) 5.1.3网络边界安全加固 (98) 5.1.4网络及安全设备部署 (99) 5.1.5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服务 (132) 5.1.6安全加固服务 (149) 5.1.7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 (157) 5.1.8安全等保认证协助服务 (157) 工程二期建设 (159) 5.2.1安全运维管理平台(soc) (159) 5.2.2APT高级威胁分析平台 (163) 产品清单 (165)

等级保护技术方案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 指导要求 (三级)

目录 1. 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项目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法规、政策和技术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法规、政策、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标准体系及其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方案设计要求 (4) 3.1. 方案设计思想 (4) 3.1.1构建符合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的安全体系结构 (4) 3.1.2建立科学实用的全程访问控制机制 (4) 3.1.3加强源头控制,实现基础核心层的纵深防御 (5) 3.1.4面向应用,构建安全应用支撑平台 (6) 3.2. 建设原则 (6) 3.3. 建设内容 (8) 3.3.1信息系统定级整改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整体架构设计(三级)...................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计算环境安全设计 (10) 5.1.1用户身份鉴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强制访问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系统安全审计 (11) 5.1.4用户数据完整性保护 (11) 5.1.5用户数据机密性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5.1.6客体安全重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5.1.7程序可执行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区域边界安全设计 (11) 5.2.1区域边界访问控制 (11) 5.2.2区域边界包过滤 (14) 5.2.3区域边界安全审计 (14) 5.2.4区域边界完整性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安全通信网络设计 (16) 3.7. 安全管理中心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物理安全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信息系统中心机房安全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方面提出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环境安全...................................................................................错误!未定义书签。 5.3.2设备安全...................................................................................错误!未定义书签。 5.3.3介质安全...................................................................................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管理安全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建设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安全管理建设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