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课件(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239
逻辑学笔记第一章引论一、什么是逻辑(一)“逻辑”一词的由来及现代意义1、由来:“逻辑”一词是由英文Logic音译过来的,它导源于希腊文逻各斯,原意是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
古代西方学者用“逻辑”来指称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
我国古代和近代学者曾用“形名之学”、“名学”、“辩学”、“名理”、“理则学”、“论理学”等表示“逻辑”,严复首次把“Logic”译为“逻辑”,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通用“逻辑”这一译名。
2、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1)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要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2)把侵略说成是“友谊”,这是地地道道的强盗逻辑。
(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3)说话写文章要讲逻辑。
(指人们思维的规律、规则)(4)为了搞好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决策,学点逻辑是十分必要的。
(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学问,即逻辑学)(二)逻辑的定义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
具有直观性和表面性的特点。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即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它的内部联系。
理性认识也有三种形式,即概念、判断、推理。
2、思维及其基本特征思维简单地说就是理性认识,就是人脑间接地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
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间接性、概括性以及与语言的有机联系。
(1)思维的间接性就在于它能够认识知觉所不能提供的东西,或知觉尚未提供的东西,它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事物作出新的判断。
例如:(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声短笛斜阳外,知有渔舟泊柳阴。
(陆游)(B)管仲、隰(xi)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