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幼儿园幼儿艺术(美术)教育目标要求

XX幼儿园幼儿艺术(美术)教育目标要求

XX幼儿园幼儿艺术(美术)教育目标要求
XX幼儿园幼儿艺术(美术)教育目标要求

XX 幼儿园幼儿美术发展目标要求指导

为进一步提高本园音乐教育质量,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 1981 年 10 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广州市于 1993 年制定的《广州市幼儿发

展评价指标(试行)》,1997年12月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艺术》(俗称:南京教材)及200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和要求,制定

《 XX 幼儿园幼儿美术教育目标要求》。

一、小班

(一)绘画

1 、乐意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对绘画的兴趣,能正确的绘画姿势和作画姿态,手眼保持一定距离,握笔自然。

2、认识以手臂活动为主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色铅笔、腊笔、油画棒等,初步接触水粉手指点画),掌握其使用方法,养成大胆作画的习惯。

3、认识并学会使用 6-8 种颜色(红、蓝、黄、绿、紫、黑、棕),对色彩的兴趣,并会自由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4、学习用点、线和简单形状(点、竖线、横线、斜线、圆形、方形、三角形和涂染等方法)表现日常生活熟悉的物体(树木、花草、人、动物等)的大概形象和明显特征,大胆画画。

5、表现其简单的基本特征,能跳出教师范画的范围,添画自己喜欢的事物,画面构图布局合理,画面饱满,色彩丰富。

6、能按自己的意愿画自己想画的东西,绘画大胆,边画边说。

(二)手工

1、乐意参加各种手工活动,愿意尝试多种材料和工具(橡皮泥、泥工板、笔、刀、剪、胶水、抹布、各类纸、管状物、线状物等),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2、学习用胶水、浆糊等胶粘剂粘贴一些简单的点状材料和面状材料。

3、初步学习撕纸的方法( 5 厘米)和使用剪刀的方法(剪直线)。

4、学习用面状材料按对边折、对角折的方法折出简单的物象。

5、认识泥工的材料和工具(粘土、橡皮泥、面团、泥工板),初步学习用搓、团圆、

压、揉、粘合等方法塑造简单物象。

6、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7、小肌肉的发育和手眼协调动作发展。

(三)欣赏

1、能初步感受与理解一些主题鲜明的儿童绘画作品、日常生活艺术用品和美术作品,培养幼儿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愿意参加美术欣赏活动,并对美的物象有所反映。

2、会欣赏周围环境中花草、树木等美的景色。

3、对自己的作品感觉良好,乐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时感到兴奋。

4、会向别人简单讲述自己的作品内容及欣赏同伴作品。

5、能集中注意力观察欣赏的习惯。

二、中班

(一)绘画

1、在小班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以手指活动为主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色铅笔、腊笔、油画棒、水粉等),掌握其使用方法,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2、学习用各种线条和简单形状(点、线、小圆圈、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基本形象(风景、动物侧面、人物正背面、身体动作、房子、桥,交通工具:车、船、飞机,植物:树、花朵、叶子,生活用品:手帕、伞等)和主要特征,色彩鲜明。

3、认识和使用 12 种颜色,辨别同种色的深浅,学习用与物体相似的、或想象的颜色作画。

4、初步学习布置画面(构图),能注意物体的上下、左右的关系,画一些辅助物,表现简单的情节,能大胆地按意愿画画。

5、能选择与实物相似的颜色画画,逐步做到涂色均匀。

6、会与同伴一起用自己作品装饰美化生活环境。

(二)手工

1、喜爱各种手工活动,能正确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橡皮泥、泥工板、笔、刀、剪、胶水、抹布、各类纸、管状物、线状物等)。

2、学习粘贴比小班丰富复杂的点状材料及自己剪成的面状材料。

3、学习用面状材料按中心线折、双正方折、双三角折的方法折出简单物象。

4、在小班基础上学习捏的方法,学习用平面泥工表现简单物象。

5、认识泥工的材料和工具,初步学习用搓、团圆、压、粘合等方法塑造简单物象。

6、掌握 8 种以上美术表现形式,能综合运用几种材料组合成平面或立体艺术造型,制作简单的玩具、小礼物,在教师指导下有条理地完成作品。

7、意愿与同伴一起进行美术活动,装饰美化环境。

8、增强手的控制能力。

(三)欣赏

1、会欣赏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的美术作品、玩具、生活物品、节日装饰、环境布置、大自然中美的景色等,引导幼儿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

2、会欣赏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了解对称美,初步培养幼儿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评价。

3、会欣赏作品的内容美,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

4、积极参加美术欣赏活动,并能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想象。

5、会评价自己与同伴的作品。

6、对自己的作品感觉满意,喜欢展示自己的作品,喜欢听成人的称赞,并开始注意同伴对自己的评价。

三、大班

(一)绘画

1、用各种几何图形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某些细节,并会简单的描绘出人物和动物的不同姿态(侧面、背面、有简单动作的四肢)。

2、能根据自己生活印象和故事、诗歌的内容画简单的情节画。初步学会恰当地安排画面。画面布局合理、饱满、有情节、运笔流畅、色彩丰富。

3、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菱形纸的中心、边缘、角上,用学过的花纹和简单的具有民族特色的 3-5 种花纹,有规律地画图案画。会在生活用品的纸形上用花纹或物象进行装饰。

4、学习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体验创造的乐趣。

5、独立地、多样化地表现感受过的或想象中的物体的完整形象和细节部分。

6、学习根据画面需要,恰当运用各种颜色,并学习色彩的调配,表现画面的深浅、冷暖关系,能运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及同类色、固有色、过渡色表现物体的不同特征与自己的情感,增强对色彩的敏感性。

7、学习均衡对称地安排画面。

8、掌握与熟练运用线条的一般规律,表现物体特征以及明显的外部关系和艺术装饰。(粗细对比、曲直对比、疏密对比)

(二)手工

1、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材料,操作连贯,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2、学习用点状材料、线状材料拼贴或制作物象,表现一定的情节。

3、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来表现物体的形象特征(窗花)。

4、学习用伸拉等多种泥工技法,学习在整块泥中捏出物体的各部分,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辅助材料塑造某些细节部分,塑造不同形象的物象(人、动物)。

5、学习用多种技法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6、综合利用各种材料(纸、布、针、线或自然材料和无毒的废旧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布置环境,制作教具、玩具、礼品、演出服饰、道具等,并注意装饰美丽。

7、乐于与同伴合作,进行各种美工活动或装饰美化环境,感受体验互相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

8、能综合运用多种美术表现形式,多种材料组合成平面或立体的艺术造型。有顺序、有步骤地完成作品。

9、

(三)欣赏

1、会欣赏能理解的绘画作品、工艺品、雕塑、建筑物等,培养幼儿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有欣赏大自然景色美的能力,感受其蕴含的宁静、舒适、自然美。

2、会进一步欣赏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结构),知道对称、均衡美,初步学会正确评价美。会欣赏三种以上不同风格的名画、名作品。

3、会进一步欣赏作品的内容美,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

4、积极主动参与欣赏活动,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想象。

5、对自己的作品感觉自豪,主动情他人看自己的作品,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与同伴的作品,能接受同伴的看法或建议。

备注:相关技能要求请参考《农村幼儿教师知识手册》P547-570 (主编:刘占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和《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艺术》 P292-327 (主编:许

卓娅、孔起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12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