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GIS—第8章属性数据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33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GIS在GIS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能够收集、管理、处理和分析大量地理数据的技术。
这些数据包括位置、地形、资源、人口、环境等信息。
GIS数据管理是GIS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用GIS技术进行地理分析和空间决策的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GIS在GIS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一、GIS数据管理的定义GIS数据管理是指以适当的方式收集、存储、处理、更新、查询、分析地图图形、地图属性信息和空间数据的过程。
包括数据来源的选择,数据的清理和转换,数据的存储、查询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二、GIS数据管理的目的GIS数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数据具有准确性,一致性,相容性和完整性,以便于数据能够被成功的应用于各种GIS应用中,如地图绘制、空间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
三、GIS数据管理的应用(一)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GIS数据管理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主要是收集地理数据。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采用数据采集软件,如ArcPad、MapInfo、等,或者在现场采用GPS等硬件设备进行采集,完成数据收集。
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于数据更好地被管理。
(二)数据清理与转换由于不同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式不同,数据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如数据格式不同、坐标系不同、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间的转换等。
因此,在GIS数据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清理和转换以达到规范统一的要求。
在这个阶段中,需要使用专业的数据清理和格式转换软件。
如:Safe Software公司的FME(Feature Manipulation Engine),可以对不同数据类型进行转换,如图形数据、栅格数据、地图数据等。
(三)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GIS数据管理的重点阶段。
在数据存储阶段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数据存储。
常用的DBMS有Oracle Spatial,Microsoft SQL Server,PostgreSQL等。
第一章绪论1、信息的特点1)信息的客观性2)信息的适用性3)信息的传输性4)信息的共享性2、数据处理:即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3、地理信息的特点:1)空间分布性2)具有多维结构的特征3)时序特征十分明显4、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5、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6、简述GIS的构成。
它的的基本功能有哪些?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空间数据库、应用模型、用户基本功: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和编辑。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1、矢量表示法:采用一个没有大小的点(坐标)来表达基本点元素。
2、栅格表示法:采用一个有固定大小的点(面元)来表达基本点元素。
3、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1)属性特征:描述空间对象的特性,即是什么。
如对象的类别、等级、名称、数量等。
2)空间特征:描述空间对象的地理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又称几何特征和拓扑特征,前者用经纬度、坐标表示,后者用拓扑关系表示,如交通学院与电力学院相邻等。
3)时间特征:描述空间对象随时间的变化。
4、拓扑关系的类型1)拓扑邻接:相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
2)拓扑关联:不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
3)拓扑包含:同类但不同级元素之间的关系。
5、空间数据拓扑关系意义1)根据拓扑关系,不需要利用坐标或距离,可以确定一种地理实体相对于另一种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关系。
2)有利于空间要素的查询。
3)可以利用拓扑关系数据作为工具,重建地理实体。
6、建立如下图所示的拓扑关系的全显式表达。
(方向自己给定)弧段与结点关系表多边形与弧段关系表结点与弧段关系表弧段与多边形7、栅格数据单元值的确定方法有哪些?①中心点法:②面积占优法:③重要性法:④百分比法:8、如何确定合理的网格尺寸?为了逼近原始数据精度,除了采用这几种取值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缩小单个栅格单元的面积,增加栅格单元总数的方法。
如何在ArcGis字段属性表中设置字段下拉选框??>>>>>>>>>>>>>前言<<<<<<<<<<<<<其实这个功能对于大部分的使用者都比较鸡肋,因为一使用这个功能就不能够批量处理一键赋值了。
但是,对于省州、国家一层的管理者为了使数据的属性、字段长短统一、完备这是一个好办法,也能够避免欺上的情况发生(偷工减料)。
但是,学习了也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
具体为什么会写关于这个功能的处理,也是感谢小伙伴的私信提问,所以各位小伙伴有什么问题还是多多提问,一同学习进步哦。
>>>>>>>>>>>>>正文<<<<<<<<<<<<<一、数据材料准备这次数据处理涉及到Ar cC at al o g的使用,大部分亲对于A r cG IS软件的认识最多的和使用最多的就是Ar cM ap,其实A r cC at al og的功能主要是数据管理。
新建一个GD B数据库文件,添加一个123.sh p的数据,数据中添加一个字段:下拉选框(选框内容:1、是;2、否;3、N UL L。
另,如果数值允许为空,那么3的NU L L就不用定义了。
)当然没有安装10.2及其以上的A r cG is软件的各位亲,可以移步(公号:A r c G i s爱学习)公号菜单找软件下载以及安装方法。
数据材料准备这里就不进行赘述,大家可以参看如下文章:什么是文件地理数据库?什么是个人地理数据库?如何通过目录树创建文件地理数据库?在ArcGis中如何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以上四篇是关于地理数据库(gdb和mdb)。
ArcGis中字段计算器及字段运算符ArcGis中如何对属性表中的字段进行顺序赋值?ArcGis数据属性表的操作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学习笔记(8)——属性数据管理以上四篇是关于属性数据表和字段相关。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3.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教学内容: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交通运输等。
4.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2. 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4. 小组讨论: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编写一篇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的短文。
2. 小组项目:选择一个应用领域,制作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数据流程。
3.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类型和数据来源。
教学内容: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
2. 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3.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类型: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元数据。
4.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卫星遥感、地面测量、统计数据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案例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数据流程。
3. 小组讨论: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类型和数据来源。
作业与评估:1. 课后作业:绘制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数据流程图。
2. 小组项目:选择一个数据来源,制作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报告。
第三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的重要性。
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学习笔记(17)—最小耗费路径分析和网络分析互助、共享、学习一共十八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坐标系统、第三章矢量数据模型、第四章栅格数据模型、第五章GIS数据获取、第六章几何变换、第七章空间数据准确度和质量、第八章属性数据管理、第九章数据显示与地图编制、第十章数据探查、第十一章矢量数据分析、第十二章栅格数据分析、第十三章地形制图与分析、第十四章视域和流域、第十五章空间插值、第十六章地理编码和动态分段、第十七章最小耗费路径分析和网络分析、第十八章GIS模型与建模。
)本章概览最小耗费路径分析最小耗费路径分析的应用网络网络拼接网络分析本章介绍最小耗费路径分析和网络分析,两者都涉及运动和线性要素。
最小耗费路径分析是基于栅格的,且关注面较窄。
用耗费栅格定义通过每个像元所需的耗费,最小耗费路径分析能找到像元间的最小累积耗费路径。
最小耗费路径分析是很有用的,如经常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用于确定建设耗费最低(最理想)和环境影响最小的新建道路或管线。
网络分析要求矢量格式并已建立拓扑关系的网格。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学习笔记(3)最常见的网络分析可能是最短路径分析。
了解路径距离分析最小耗费路径分析介绍内容为:源栅格、耗费栅格、耗费距离量测、生成最小累积耗费路径、最小耗费路径分析的选项。
最小耗费路径分析所需要素包括:源栅格、耗费栅格、耗费距离量测和生成最小累积耗费路径的算法。
源栅格,源栅格定义了源像元。
源栅格中仅源像元有像元值,所有其他的像元都不赋值。
耗费栅格,耗费栅格定义了穿过每个像元的耗费或阻抗。
耗费栅格包含3个特征:1、每个像元的耗费通常是不同耗费的总和。
2、耗费可以是实际耗费也可以是相对耗费。
相对耗费可以分级,如分为1-5级,5为最高耗费等级。
3、耗费因素的权重由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而定。
要组成一个耗费栅格,我们由编制和估算一个耗费变量表开始。
然后对每个耗费变量分别生成一个栅格,乘以每个耗费因素的权重,再用局部拟合运算将耗费栅格相加,其局部加和即是穿过每个像元所需的总耗费。
实训项目八属性数据管理及编辑启动ArcMap.定位到Ex_8目录中的Ex_8.mxd。
右击US_States图层,从弹出式菜单中,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打开属性表)。
更改数据表外观首先探索如何更改数据表的外观。
STA TE_NAME(州名)字段宽度要比其数据更宽。
1.单击并拖动该字段的右边界,调窄STA TE_NAME(州名)字段到更加合适的宽度(也可以采用双击列分隔缝,来调整列宽,这一点与Excel调整列宽方法类似!)。
OBJECTID字段包含一些无趣的信息,所以从视线中隐藏它。
1.右击US_States图层,从弹出式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
2.单击Fields(字段)选项卡。
3.选择OBJECTID字段,取消勾选其名字旁边的复选框。
STA TE_ABBR字段对于其数据来讲同样太宽,但是调窄它会隐藏掉部分字段名称。
1.单击Alias(别名)列中的STA TE_ABBR,输入别名ABBR;采用同样操作,为STA TE_NAME 字段设定别名为NAME。
2.单击OK按钮,关闭Layer Properties(图层属性)窗口,然后查看发生了哪些变化。
向右滚动数据表,查看来自于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人口数据的所有不同字段。
但是很难将数到正确的州,因为州名会快速地滚动出视线范围。
1.右击NAME字段,选择Freeze/Unfreeze Column(冻结/解冻列),冻结NAME列。
2.再次滚动,现在是否发现更加容易地解释和查看相关数据了。
Tip:当解冻列时,该列不会返回其在数据表中的原始位置。
要移回原位,只能先从地图文档中删除该要素层,然后再次添加它。
接下来,通过对POP2000字段应用Sort(排序)功能,获得最大州和最小州的相关信息。
1.右击POP2000字段名称,从弹出式菜单中选择Sort Descending(降序排列),也可以通过双击字段来完成排序,此操作是在降序与升序间进行往复。
如何进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属性数据管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rba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UGIS)是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城市规划师和决策者进行有效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在UGIS中,属性数据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对城市的各种属性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更新和使用的过程。
本文将从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使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属性数据管理。
首先,数据采集是属性数据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城市规划和管理过程中,需要采集各种属性数据,例如地块用途、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
为了高效地采集这些数据,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NSS)等。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可以获取到城市的空间信息,包括建筑物、绿地、水体等要素的位置和形状。
而GNSS则可以为城市规划师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以便于在地图上显示和分析。
此外,还可以利用调查问卷、人工抽样等方法,采集一些特定的属性数据,如居民生活质量、城市设施利用率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城市状况。
其次,数据存储是属性数据管理的重要环节。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存储大量的属性数据,因此需要有效的存储结构和技术支持。
目前,常用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可以将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存储,并且可以通过SQL语言进行灵活的查询和分析。
而空间数据库则可以存储和查询具备空间属性的数据,如点、线、面等。
此外,还可以结合云存储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云端,以便于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在数据存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这可以通过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方式来解决。
最后,数据使用是属性数据管理的最终目的。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属性数据可以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决策支持。
利用属性数据,可以进行空间分析、模拟和预测,以获得更准确的评估和决策结果。
例如,可以通过属性数据分析,评估不同地块的潜力和适宜性,为城市的用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农业管理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与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GIS技术。
一、数据采集与整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与分析首先要进行数据采集与整理。
数据采集可以通过卫星遥感、GPS定位、地图测量等方式获取。
采集到的数据可能涉及地形、气候、土壤、人口等各种要素,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整理和分类。
数据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删除多余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确保数据的合理性。
二、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依托于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数据库设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
数据表的建立要合理安排字段,表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逻辑建模。
同时,为了提高查询效率,还需要对数据库进行索引和优化。
数据管理的过程中,要定期备份和维护数据库,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三、空间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空间数据分析。
空间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空间查询、空间叠加、空间插值等方法进行。
例如,通过查询特定区域内的数据,可以了解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变化趋势;通过叠加不同数据层,可以分析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空间插值,则可以根据稀疏的采样数据得出整个区域的连续分布图。
四、空间统计分析除了空间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空间统计分析。
空间统计分析可以通过地理加权回归、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
地理加权回归可以考虑空间因素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影响,对传统的回归分析进行改进。
空间自相关则可以量化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找出空间集聚和异质的模式。
五、地图制作与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地图制作与可视化。
制作地图可以通过地图编辑和设置符号、标注等方式进行。
通过地图的制作和可视化,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地理现象和空间模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