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综合素质》重点总结

板块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育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未来劳动者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让受教育者拥有一般学识。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是安排灵活与组合适当的、生动活泼的开放性教育场所,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必须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

6、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坚持因材施教,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8、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包括整个教育过程和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途径

教育活动的基本实现方式——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活动及课程以外的教育活动。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施新课程

逐步建立起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即使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

(3)学校管理、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中学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

2、方法

(1)教师成为素质教育者

(2)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4)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四)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实施素质教育,批评应试教育,并不是否定以往的基础教育

2、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改革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健全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

3、实施素质教育不会降低教育质量

4、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特长: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还是课堂教学

5、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二、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1、概念

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2、内涵

源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与措施

1、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素质教育体现的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

(三)现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2、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的人,具有主体需求的人,具有主动发展可能性的人。

3、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将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

4、学生是独特的人: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不同方面的平均发展,不是所有的人按平均水平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承认不同人发展的差异性的同时,还重视人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四)教育公正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五)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与学生个性发展

1、学生个体身心的特点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平衡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

个别差异性

2、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

(2)尊重学生个性,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正确对待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三、教师观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教师观概述

(1)教师观含义: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对其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角色以及科研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2)传统的教师角色

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课掌握各层次的课程知识、形成课程开发能力、培养课程评价能力)

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二)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

1、教师的教育理念与师德修养

(1)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的理念是教师行为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2)师德修养

教师道德规范不仅规定了教师的职业行为,也成为教师向学生示范道德规范的基础。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和主动的自我反思会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不断提升与完善。

2、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具有的任教学科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实践性知识: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教学法知识

文化知识:一般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

3、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基本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实践能力: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划与设计能力、组织实施的能力、检查评价能力

反思和研究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1、三阶段发展观福勒和布朗

关注生存阶段: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如何叫好每一堂课的内容

关注学生阶段: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2、五阶段发展观柏林纳

新手:教师获取教学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阶段

熟练: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所学的知识逐步联系起来

胜任型:对要做的事情与明确的选择、能够决定哪些环节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

业务精干:教学技能接近了自动化水平,快捷、流畅、灵活

专家:对教学情景不但有直觉的把握、而且能以非分析性、非随意性的方式,理智地作出合适的反映

(四)教师终身学习的意义

1、终身学习是新课程对中学教师的要求

2、终身学习是中学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

3、中学教师通过终身学习累积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开展微格教学,进行教学决策训练(新手教师在指导者的指导下观看其他教师对此班级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从中找到自己教学的最佳行为的过程)

3、在职培训

教学反思、校本培训

(六)中学教师的职业认知

1、职业价值观

塑造中学生人生,挖掘中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一代社会新人,推动社会进步

2、职业责任

促进中学生人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3、职业信念

创造中学生的幸福人生;从中学生的幸福人生获得教师自身的人生幸福

板块二教育法律法规

一、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第五章受教育者

第四十二条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三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第六章教育与社会

第四十九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人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

3、第七章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

第五十三条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4、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七十二条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侵占学校及其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撤销;由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第五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2、第二章学生

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至七岁

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3、第三章学校

第二十二条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第二十五条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二十七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4、第四章教师

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

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一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5、第五章教育教学

第三十九条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第五十六条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以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第二章权利与义务

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治理、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第三章资格与任用

第十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3、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2)、(3)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是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第一章总则

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第十八条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第二十一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第四章社会保护

第三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第四十六条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3、第五章司法保护

第五十四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五十八条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4、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时,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十九条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第十六条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第二十三条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

2、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第三十七条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第三十九条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3、第六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四十四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第四十五条对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四十六条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第三章事故处理程序、

第十五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节选

1、工作方针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2、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再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4、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5、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6、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7、完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

8、加强师德建设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9、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

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10、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巩固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支持边境县和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

改扩建和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使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二、教师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1、教师的公民权利

2、教师的职业权利

教育教学权(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合法的解聘或待聘不等于侵犯教师这一权利)

科研学术活动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参与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二)教师的义务

1、教师的公民基本义务

2、教师的特定义务

遵纪守法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教书育人的义务;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保护学生权益的义务;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义务

三、学生权利保护

(一)学生的权利

1、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成年公民的基本权利

生存权利、受教育权利、受尊重权利、安全权利、人身自由的权利、法定的其他权利

2、中学生作为特定的教育主体所具有的权利

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学生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学生欧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和在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学生有队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的权利

学生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权利保护实际问题分析与评价

1、常见学生权利受侵害的表现

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受教育权、身体健康权、人格尊严、人身自由权、隐私权、休息权

板块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教师职业道德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关系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解读

(1)新《规范》的核心内容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2)《规范》新亮点

“保护学生安全”首次纳入新规;“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主要内容及其解读

1、主要内容

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班主任在日常交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

二、教师职业行为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处理

1、教师与学生

(1)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

(2)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尊重学生,是教师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的表现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自己的行为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学生的行为也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教师的爱给予每一个学生的保证

学生需要教师给予各个方面安全的保护

2、教师与家长

(1)家长也是教师工作的合作伙伴

(2)尊重、支持(教师的工作需要家长支持)

3、教师与同事

尊重、理解、协作

4、教师与管理者

从管理的角度看,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是组织中承担不同任务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处理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尊重、支持

(三)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践行

1、爱国守法的践行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的践行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的践行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的践行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的践行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的践行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业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024《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2024《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2024年,《综合素质》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以下是2024年《综合素质》考试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与法律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 3.确立和运用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基本原则 5.《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6.罪与刑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7.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容和保障方式 8.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标志 9.政治文明与法治文明的关系与区别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与重大实践 11.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 二、科学与技术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 2.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基本路径

3.科学民主决策的原则和方法 4.科学技术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与保护 5.科学道德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6.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7.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内容 8.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9.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10.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11.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历史与地理 1.中华民族抗议运动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自我革命的基本道路 3.历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任务和产生重要方针政策 5.香港、澳门的回归和“一国两制”实践 6.地球气候与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影响 7.世界地理格局的变化和地理分区的形成 8.世界地理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9.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适应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发展阶段和主要任务

《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职业概念 一教育观 1.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2.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提高国民素质。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要求,一面想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3.①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即整个教育系统),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4.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①以德育为先,五育并举②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逐步建立起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③学校教育中的管理活动,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4.在学校教育中展开素质教育的方法:①素质教育要靠教师来实施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③展开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德智体美等各育中)④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二学生观 1.“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内涵:①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②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①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③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把人民的礼仪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怎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低于、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把学生的利益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教师充分认识一下四点(即以人为本学生观内容):①学生是独立的完整个体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③学生需要尊重,因而教师应该高度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④学生都有发展潜力 7.“以人文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把学生视为独立的完整个体、把学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一 1.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 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2.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②素质教 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等于平均、平衡发展);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①面向全体;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教育 内容的基础性;④教育价值多元;⑤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⑥主体性;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⑧开放性: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⑨发展性⑩未来性。 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①整合教学(师生共同参与);②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平等、双向、理解);③构建素质教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系(结论和过程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④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 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的具体体现: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 习者为中心”;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6.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①内容多样化;②主体多元化;③评价系统化。 7.“以人为本”的学生观:①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将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②学 生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④学生是独特的人。

综合素质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

综合素质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 综合素质常识知识点归纳总结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它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艺术等等。在现代社会中,拥有综合素质成为了人们在各个领域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了解综合素质常识知识点对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综合素质的常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知识层面知识点归纳 1.科学常识:科学常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常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历史常识:了解历史常识是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3.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指人们对于文化领域的了解和认知。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丰富的文化常识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4.地理常识:地理常识是指人们对于地理环境的了解和认知。了解地理常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5.社会常识:社会常识包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须了解的各种方面的知识,包括法律常识、政治常识、经济常识等。了解社会常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

力。 二、能力层面知识点归纳 1.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人们可以更好地沟通交流,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通过提升思维能力,人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和创造能力。 3.判断能力:判断能力是指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各种问题进行评估和决策的能力。通过提高判断能力,人们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提高决策的质量。 4.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在团体中与他人协同工作并取得共同目标的能力。通过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人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有效地解决问题。 5.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创造新观点、新观念和新方法的能力。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人们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中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促进个体和社会的进步。 三、态度层面知识点归纳 1.积极乐观的态度:积极乐观的态度是指人们对待生活和工作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它能够帮助人们克服困难,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2.独立自主的态度:独立自主的态度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主动思考、独立决策和独立行动的态度。培养独立自主的态度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共赢的态度:合作共赢的态度是指人们在与他人合作中能够积极贡献、互助互利的态度。通过培养合作共赢的态度,人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行动的 能力。它包括智力素质、情感素质、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创新素质等各 个方面。以下是一些综合素质的知识点: 1.智力素质 智力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智力素质包括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造力等。智力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学习、思考、实践等方式来培养。 2.情感素质 情感素质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认知、表达和处理能力。情 感素质包括情绪管理能力、情感沟通能力、同理心等。情感素质的培养可 以通过情感教育、情绪管理训练等方式进行。 3.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道德素质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公平正义、勇于担当等。道德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家庭教育、 道德规范教育等方式进行。 4.健康素质 健康素质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素质包括身体健康、生活习惯、心理素质等。健康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积极的心态等方式来实现。 5.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指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包括思维跳跃、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等。创新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培养创造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式来实现。 6.沟通素质 沟通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与他人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沟通素质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听取他人意见能力等。沟通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学习沟通技巧、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来培养。 7.合作素质 合作素质是指一个人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合作素质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公平分享能力等。合作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学习团队合作技巧等方式来实现。 8.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负起责任的意识和行动。社会责任感包括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等。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关注社会问题等方式来实现。 9.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一个人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等。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兴趣等方式来培养。 10.时间管理能力

《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整理

《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整理 综合素质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涉及到个人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综合素质已经被广泛认可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 因此,对于综合素质的掌握和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是我对综合素质的一些 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1.学术素养:学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学术上的能力和素养。它包括扎 实的学科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 术素养的培养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习惯,并要注 重对新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2.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 及对人类思想和艺术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它包括对历史、文学、哲学、艺 术等领域的知识和理解,以及对社会伦理和道德的追求。人文素养的培养 需要广泛的阅读和学习,培养对不同文化和观点的理解和尊重。 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对新想法和方法的创造和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自主学习和 思考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此外,还需要培养 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接受 能力。 4.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指一个人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以及 理解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和需求的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锻炼口头和书 面表达能力,并注重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观点。还需要培养良好的人 际关系和合作能力,以及解决冲突和建立良好团队合作的能力。

5.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管理和关 爱能力。它包括身体健康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及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心理 状态的能力。健康素养的培养需要培养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注重休息 和调节心理压力,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信心。 6.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指的是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 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解决冲 突和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的能力。还需要培养主动参与和贡献的态度,以 及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能力。 7.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 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培养信息和筛选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和评估能力。还需要培养信息的创造和应用能力,以及利用信息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的 能力。 总之,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这些知识点只是综 合素质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我们去追求和发展。通 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在现代 社会中更加成功和有价值。

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知识、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现代社会中,综合素质已成为人们对一个人的 评价标准之一。通过综合素质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出具有广泛知识、 扎实能力、积极心理和高尚品德的个体。本文将对综合素质的知识点 进行汇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 知识素质 知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基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首先是学科知识,例如数学、语文、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其次是科学文化知识,包 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包括一些 实用技能的知识,如计算机应用、外语沟通等。 2. 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指人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是基 础能力,如读写能力、计算能力等。其次是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 维和创造性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此外,还有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的素质。首先是积极心态, 即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其次是情绪管理能力,包括情绪自我 调节和情绪应对等方面的能力。此外,还有自信心、坚韧性、适应能 力等心理素质。

4. 品德素质 品德素质是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的素质。首先是正直诚信,即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其次是友善待人,包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等。此外,还有责任感、尊重他人、公平正义等品德素质。 5. 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 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是教育的培养途径,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其次是自主学习,即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此外,还有实践锻炼、社会实践等途径。 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个人的不断努力和环境的良好培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扩宽知识面,提升能力素质,保持积极心态,发扬良好品德,使自己能够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和成功,更是为了对社会做出贡献。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人,不仅能够解决个人问题,还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进步做出努力。

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职业理念 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面向全体学生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6)促进学生可持续的发展 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事实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育观知识点扩展: 1、美国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划分为8种。 2、《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3、改革评价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其核心价值取向是() A综合性取向B选拔性取向 C发展性取向D同一性取向

4、“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 1、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同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以人为本的涵义: 1、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2)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其次,检查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出发点 2、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a、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b、学生是发展的人 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1、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生理上处在青春期,个体生长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另一方面心里方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点进步和提升。 3、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美、体等教育内容方面也有着鲜明点发展特点 (中学生发展点要求也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概述,即身心、主体性、文化素质三方面点要求) 学生观知识点扩展:

教资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资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3、培养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5、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2、通过课外活动实施素质教育 3、通过社会实践实施素质教育 4、通过家庭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四、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 1、评价要具有科学性 2、评价要具有全面性 3、评价要具有公平性 4、评价要具有可操作性 五、教师的素质要求 1、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2、具备扎实的文化素质 3、具备精深的业务素质 4、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 5、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素质

6、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 7、具备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才能 8、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修养 9、具备良好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具体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 本文五)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本文一)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本文二)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课外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一、教育理论与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教育的定义、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等。 2.主要的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自由教育学派、行为主义教育学派、认知心理学派、教育人文主义派等。 3.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 学教育质量监测条例等。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 1.知觉与注意:感觉、知觉、注意的定义、特点、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 2.记忆与思维:记忆的过程、遗忘规律、思维的类型与特点、创造性 思维等。 3.学习与教学:学习的概念、类型、方法、条件、学习的规律和过程、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 三、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知识: 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的分类、 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的关系等。 2.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的确定、不 同类型的教学设计等。 3.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育软件应用等。

四、教育与社会知识: 1.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球化与教育的挑战、教育公平与教育差异等。 2.中外著名教育思想家及其主要学说:孔子、庄子、罗素、居里夫人等。 3.现代教育与发展:新课程、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等。 五、教育评价与研究方法: 1.教育评价基本概念与方法:评价的定义、评价的主要方法、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等。 2.教育研究方法与常用工具: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常用的研究工具和技术等。 3.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等。 以上只是《综合素质》部分的一些知识点,可能还有其他相关内容。考生应在备考过程中,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法律法规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加强对教育与社会发展及教育评价与研究方法等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和品质的综合表现。它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是一个人综合发展的重要标志。下面将从不同的维度总结综合素质的知识点。 一、学术知识 学术知识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和知识储备方面的能力。它包括了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学科的方法和技巧等。一个人的学术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提高学术知识,需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定期学习和复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它包括了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注重实际操作的机会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要学会总结和反思,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流和表达方面的能力。它包括了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交流技巧等。沟通能力的提高需要注重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四、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它包括了团队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学会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五、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创造和创新方面的能力。它包括了创造思维、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培养开放的思维方式,学会思考和提出新的想法,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 六、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它包括了组织能力、决策能力、指导能力等。领导能力的提高需要注重领导经验的积累,学会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团队,制定合理的决策和目标,激励和指导他人。 七、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承担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意识和行动。它包括了对他人的关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等。社会责任感的提高需要注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参与,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问题,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因此,综合素质教育成为了当今教育的重点之一。那么,什么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哪些方面?本文将重点归纳综合素质的重点内容。 一、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核心,它集中体现了个人的人文素养和思想能力。既包括对于道德、法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熟悉和遵守,也包括对于国家、社会、家庭等的认识与使用。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学生刻在骨头里的品德,而不仅只是一种表现。 二、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知识方面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科素养需求是不同的。初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各科文化知识来建立基础,及时控制相应的知识点和信长,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科学思维方式。高中生通过不断挖掘和深入学科知识,应该形成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实践探索和实际操作中获取独特的感受和经验。实践能力的开发是多方面的,比如,科技活动、艺

术实践、运动健身以及读书、参观展览和参与各类课外活动等。 四、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是指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于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有所领悟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品位、心态、情感和态度也与文化底蕴息息相关。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底蕴,我们很难在日后的职场上获得很大的发展和成就。 五、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社会最为重视的素质之一,它代表了学生对于思维和方向的开放度以及自主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对于知识和技能点的深入探究、新想法和新方法的尝试以及多种教育方式的广泛接触和实践运用等。 六、交往掌控 交往掌控是学生在社会中合作、沟通、竞争等方面的表现力和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合适的沟通和竞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关键,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技能、情感掌控、感知能力等方面的育成成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七、体育健康 体育健康是人类个体必须在身体健康方面充分体现的方面,对于中学生来说,体育健康涉及到体能竞技与日常锻炼等方面,同时还需包括合理饮食与健康观念的培养。

《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知识、技能、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 发展。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目标,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以下是 综合素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1.知识素养:包括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等各个 领域的知识。知识素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是培 养他们综合素质的首要任务。 2.创新能力: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发现新的知识和方法等 方面展现出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为他们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3.交流能力:包括语言表达、体验沟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良 好的交流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 神和团队意识。 4.实践能力:指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是学生 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增 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心理素质:包括情感稳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 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6.品德素质:包括正直、诚信、勤奋、友善、守纪律等方面的品德。 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可以形成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7.情感素质:包括情感表达、情感认知、情感调节等方面的素质。培 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可以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 处理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8.社交能力:包括合作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培 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培养他们的 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9.艺术素质:包括音乐、舞蹈、绘画、剧院等方面的艺术素质。培养 学生的艺术素质可以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 知和欣赏能力。 10.健康素质: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健康素质。培养学 生的健康素质可以增强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通过多元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使他们更好地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有能力的现代公民。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 1. 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学科内容。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学说。 3. 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 4.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5.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二、课程与教学知识 1. 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 2. 教学模式与方法。 3. 教学评价与学生评价。 4. 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 5. 教学与学习环境。 三、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1.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与道德伦理要求。 2. 教育管理与教育法律法规。 3. 学生权益保护与法律责任。 四、教育统计与研究方法和教育管理知识 1. 教育统计与教育研究方法。 2. 教育管理与教育决策。 3. 学校管理与领导。 五、教育心理学知识 1. 学习理论与学习模式。 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3.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4. 个体差异与教育。 六、教育经济与规划知识 1. 教育经济与教育财务。 2. 教育投资与教育负担。 3. 教育发展规划与政策。 七、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知识 1. 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2. 特殊教育的定义与原则。

3. 特殊教育方法与技术。 八、初等教育学科知识 1. 语文教育与阅读技巧。 2. 数学教育与计算思维。 3. 英语教育与听说读写能力。 4. 科学教育与科学思维。 九、中等教育学科知识 1. 高中语文教育与文学鉴赏。 2. 高中数学教育与数学建模。 3. 高中英语教育与交际能力。 4. 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教育。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很重要,考试时需要全面掌握。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1. 综合素质的定义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多个方面的能力和品质的综合表现,包 括知识、技能、态度和品德等多个层面。综合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 的重要内容,能够影响个人的研究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2. 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综合素质对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拥有良好的综 合素质可提升个人的竞争力,使个人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取得出色的 成绩。综合素质还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培养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3. 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 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 - 知识是综合素质的基础,包括学科知识、常识和实用知识等。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不同,个人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 择和研究。

技能 - 技能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计算 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可以 提升个人的技能水平。 态度 - 态度是个人对待事物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念,包括积极乐观、尊重他人、负责任等。良好的态度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品德 - 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包括诚实守信、友善 待人、勇于担当等。具备良好的品德可以让个人受人尊重并帮助他人。 4. 提升综合素质的方法 要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多方面研究

- 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不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通过多方面研究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研究方法与技巧 - 研究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研究效率和效果非常重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可以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 实践和实践经验 - 实践是提升技能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同时,通过积累实践经验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与他人交流与合作 - 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研究他人的经验和观点。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提升个人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5. 结语 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优秀的成绩和表现。

《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综合素质》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的课程,它涵盖了职业素质、团队合作、沟通技巧、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方面。以下是《综合素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汇总: 1、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如诚实守信、公正廉洁等;职业态度是指个人在职业中所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如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等;职业能力则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技能,如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作等。 2、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也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是指在团队中要有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与团队成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在团队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团队建设能力则是指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建设,推动团队的发展和进步。 3、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综合素

质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交流中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书面表达能力是指在书面交流中能够简明扼要、严谨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倾听能力是指在交流中能够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和想法,理解他人的意图;沟通协调能力则是指在交流中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达成共识和合作。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现代企业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也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打破常规、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创新能力是指在实践中能够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创新精神则是指具有不断探索、尝试、创新的态度和精神。 5、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应对复杂问题和挑战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也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问题反馈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是指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全面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明确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效地解决问题;问题反馈能力则是指能够及时反馈问题的解决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推进问题的彻底解决。

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点归纳与梳理

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点归纳与梳理 初中阶段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思维能力、创 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知识点涉及多个方面,如品德教育、学科素养、社会实践等。本文将对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梳理。 一、品德教育 1. 学会感恩: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一切。 2. 尊重他人:教导学生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培养责任感:教育学生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态度,培养健康的价值观。 4. 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拥护国家政府、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二、学科素养 1. 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和 思辨能力。 2. 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运算和推 理能力。 3. 英语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阅读理 解能力。 4. 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5. 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事件的解读和评价 能力。 6. 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地理实践和地理推理能力。 三、实践能力

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实地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 的认知和理解。 2. 劳动实践: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合作精神。 3. 艺术实践:开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创造力。 4. 体育实践:开展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素质教育通过学科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 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科教育来获得各方面的素养,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和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参与,可以结合学科教 学中的案例分析和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和课外拓展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 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和社会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家长可以与学校建立紧密 联系,积极参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可以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社会认知。 总之,初中综合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品德教育、学 科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共同推进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这样,我们的学生将能够成为有道德、有才干、有担当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资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总结(前三页)

第一道材料分析题是用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材料,第二道材料分析题是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分析材料,第三道材料分析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一、第一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1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内涵(记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和创造性发展)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评价观 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 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⑤更注重评价过程。 2学生观 (幼教中称为儿童观。记忆:王官人差钱或钱坏玩意)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3教师观 (1)教师角色观 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⑤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教学观(记忆:人生教程)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二、第二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记忆: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中学科目二 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1. 什么是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多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表现,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水平、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备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2. 综合素质的组成要素 综合素质的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知识水平 知识水平是综合素质的基础,它指的是一个人所具备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知识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学习和积累,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2 技能 技能是指一个人在某个特定领域或任务中所具备的能力。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等。培养技能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2.3 态度和价值观 态度和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待事物和社会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念。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促使一个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2.4 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 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感和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拥有良好的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可以使一个人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2.5 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可以使一个人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2.6 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指一个人在面对新问题和挑战时能够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使一个人更具竞争力和适应力。

3. 如何培养综合素质 培养综合素质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3.1 多学科知识积累 要培养综合素质,首先需要进行多学科的知识积累。通过广泛地学习不同领域 的知识,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3.2 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 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包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参加体育锻炼等,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3 学会自我管理 良好的综合素质需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情感和行为,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应对能力。 3.4 加强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沟通和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参与团队活动、合作项目等 形式,可以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5 培养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通过培养观察力、分析力、 创造力等能力,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综合素质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综合素质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可以帮助一个 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 综合素质不仅在个人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对社会和谐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人可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 结语 综合素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 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在各个方面都具备优秀素质的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