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网络安全
- 格式:pptx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125
第10章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习题(P257-258)一、复习题1、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面临哪些威胁?答:由于黑客的攻击、管理的欠缺、网络的缺陷、软件的漏洞或“后门”,还有网络内部的威胁(比如用户的误操作,资源滥用和恶意行为使得再完善的防火墙也无法抵御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也无法对网络内部的滥用做出反应)等安全问题的根源。
网络信息安全主要面临以下威胁。
非授权访问:非授权访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
非授权访问的威胁涉及到受影响的用户数量和可能被泄露的信息。
入侵是一件很难办的事,它将动摇人的信心。
而入侵者往往将目标对准政府部门或学术组织。
信息泄漏或丢失: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漏出去或丢失,它通常包括,信息在传输中丢失或泄漏,信息在存储介质中丢失或泄漏,通过建立隐蔽隧道等窃取敏感信息等。
具有严格分类的信息系统不应该直接连接Internet。
破坏数据完整性: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应;恶意添加,修改数据,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攻击不断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干扰,改变其正常的作业流程,执行无关程序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使合法用户被排斥而不能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利用网络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大大高于单机系统,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2、简述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
答:通常将为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及对抗安全攻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称为安全服务。
ISO7498-2中定义的5类安全服务是:数据完整性,鉴别,数据保密,访问控制,不可否认,这5类安全服务同面的安全目标的5个方面基本对应。
安全机制是实现安全服务的技术手段,表现为操作系统、软硬件功能部件、管理程序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
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为了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可以采用多种机制。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第十章网络信息安全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是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特征。
A.可靠性B.可用性C.保密性D.可行性2.下列选项中,不是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的自然威胁。
A.自然灾难B. 恶劣的场地环境C. 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D. 偶然事故3.下列选项中,不是计算机犯罪的特点。
A. 犯罪智能化B. 犯罪分子低龄化C. 犯罪手段公开D. 跨国性4.下列选项中,不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A. 可执行性B. 破坏性C. 遗传性D. 潜伏性5.计算机病毒通常分为引导区型、、混合型和宏病毒等四类。
A.恶性B.扩展名C.文件型 D.潜伏型6.下列选项中,不是黑客行为特征的表现形式。
A.恶作剧型B.隐蔽攻击型C.定时炸弹型 D.解决矛盾型7.密码学中,发送方要发送的消息称做。
A.原文B.密文C.明文D.数据8.非法接收者试图从密文分析出明文的过程称为。
A.破译B.解密C.读取D.翻译9.以下不是单钥密码算法的是________。
A.DES B.RSA C.IDEA D.LOKI10.下列选项中,不是防火墙的类型。
A.网络层防火墙B.应用层防火墙C.链路层防火墙D.物理层防火墙11. 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来自于很多方面。
这些威胁大致可分为自然威胁和人为威胁。
下列不属于人为威胁的是____。
A.人为攻击B.安全缺陷C.结构隐患D.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12. 我国的第一个计算机安全法规,也是我国计算机安全工作的总纲是94年颁布的___。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B。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D。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13. 防火墙不具有基本功能是______。
A.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B.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访问行为C.防止感染了病毒的软件或文件的传输D.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二、填空题1.可靠性是指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特性。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第一章序论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1、计算机网络中受到威胁的实体2、计算机网络系统面临威胁威胁描述窃听网络中传输的敏感信息被窃听。
重传攻击者将事先获得部分或全部信息重新发送给接收者。
伪造攻击者将伪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篡改攻击者对通讯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插入,再发送。
非授权访问通过假冒、身份攻击、系统漏洞等手段,获取系统访问权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阻止合法用户获得服务。
行为否认通讯实体否认已经发生的行为。
旁路控制攻击者发掘系统的缺陷或安全脆弱性。
电磁/射频截获攻击者从电磁辐射中提取信息。
人员疏忽授权的人为了利益或由于粗心将信息泄漏给未授权人。
3、恶意程序的威胁(计算机病毒的威胁)4、计算机网络威胁的潜在对手和动机恶意攻击的潜在对手国家黑客恐怖份子/计算机恐怖份子有组织计算机犯罪其他犯罪成员国际新闻社工业竞争不满的雇员计算机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偶发性因素:如电源故障、设备的机能失常、软件开发过程中留下的某种漏洞或逻辑错误等。
自然灾害: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泥石流、建筑物破坏等)。
人为因素: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网络或潜入计算机房,篡改系统数据、窃用系统资源、非法获取机密数据和信息、破坏硬件设备、编制计算机病毒等。
此外,管理不好、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安全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差、操作失误、渎职行为等都会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威胁。
1.被动攻击2.主动攻击3.邻近攻击4.内部人员攻击不安全的主要原因1.Internet具有不安全性2.操作系统存在安全问题3.数据的安全问题4.数据的安全问题5.网络安全管理问题网络安全的定义(目标)p8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信息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
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第十章网络安全思考与练习一、简答题1. 如何扫除网络心理障碍?答:(1)网恋。
“网恋”是在躲过“熟人社会”的视线和将恋爱的权利义务“虚拟”后,让人怦然心动、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的现象。
在许多大学生看来,“网恋”既虚幻又浪漫,似乎能给生活增添不少色彩。
但是,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精神准备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
因此,应对“网恋”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认识。
(2)网络成瘾综合征。
网络成瘾综合征是指在无成因物质的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网络操作时间失控,个体沉溺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拔,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3)网络孤独症。
大学是大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的缓冲期,在这期间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开始更全面地学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缺少了对人际交往技能的学习,从而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对大学生本身而言,长时间处于虚拟世界之中,自身情感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离开网络之后往往会产生抑郁感和孤独感。
(4)网络依赖症。
在网络世界里,很多学生犹如迷途的羔羊,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网络看成自己最好的家,把上网当成人生最大的快乐。
不少患上了网络依赖症的大学生为了能够上网,有的对家长说谎,有的偷钱上网,有的为网友离家出走,有的终日恍恍惚惚、萎靡不振,有的甚至走向色情和暴力犯罪。
2. 如何预防网络犯罪?答:(1)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从思想上来遏制网络犯罪的发生。
(2)大学生应当多学习网络犯罪的法律知识,领会法律的精神,自觉抵制网络色情等不良诱惑。
(3)仅有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是不够的,还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教育工作。
3. 如何进行数据的保护?答:(一)计算机硬盘的保护计算机硬盘的保护措施包括免受物理性伤害和病毒性攻击两类:1. 要保证硬盘免受物理性伤害(1)尽量在平稳的状态下使用计算机,避免在容易晃动的地方操作。
(2)开关机过程中是硬盘最为脆弱的时候,建议在开关机后等待十秒钟左右再移动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