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平行线》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2.掌握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重点、难点)

3.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重点

)

一、情境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观察下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以上的图片都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行线的概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线段必相交;

(4)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相交;

(5)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平行、相交和垂直.

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概念进行判断.线段不相交,延长后不一定不相交,(1)错误;同一平面内,直线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位置关系,(2)(4)正确,(5)错误;线段是有长度的,不平行也可以不相交,(3)错误.故答案为(2)(4).

方法总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和相交.两条线段平行、两条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因此,两条线段不相交不意味着它们所在的直线不相交,也就无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探究点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如图所示,在∠AOB内有一点P

.

(1)过点P画l1∥OA;

(2)过点P画l2∥OB;

(3)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相交的角与∠O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解析:用两个三角板,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来画平行线,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相交的角,该角与∠O的关系为相等或互补.

解:(1)(2)如图所示;

(3)l1与l2夹角有两个:∠1,∠2;∠1=∠O,∠2+∠O=180°,所以l1和l2的夹角与∠O相等或互补.

易错点拨:注意∠2与∠O是互补关系,解答时容易漏掉.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

探究点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类型一】应用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进行判断

有下列四种说法:(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同一平面内,过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根据平行公理、垂线的性质进行判断.(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正确;(2)同一平面内,过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正确;(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正确;(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正确的有4个.故答案为D.

方法总结:平行线公理和垂线的性质两者比较相近,两者区别在于:对于平行线公理中,必须是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但过直线上一点不能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垂线的性质中,无论点在何处都能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应用平行公理的推论进行论证

四条直线a,b,c,d互不重合,如果a∥b,b∥c,c∥d,那直线a,d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解析:由于a∥b,b∥c,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得到a∥c,而c∥d,所以a∥d.故答案为a∥d.

方法总结:平行公理的推论是证明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理论依据.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

【类型三】平行公理推论的实际应用

将一张长方形的硬纸片ABCD对折后打开,折痕为EF,把长方形ABEF平摊在桌

面上,另一面CDFE 无论怎样改变位置,总有CD ∥AB 存在,为什么?

解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得出答案即可.

解:∵CD ∥EF ,EF ∥AB ,∴CD ∥AB .

方法总结:利用平行公理的推论进行证明时,关键是找到与要证的两边都平行的第三条边进行说明.

三、板书设计

平行线⎩⎪⎨⎪⎧概念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性质⎩

⎪⎨⎪⎧平行公理平行公理的推论

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经历观察多媒体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