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羊饲养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4.53 MB
- 文档页数:115
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肉牛饲养是指以牛为主要经济作物,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和营养调配,使其达到预定的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要求。
下面是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的解释:
1.饲料管理:肉牛饲料的种类、配方和用量对其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饲料要控制在合理的能量、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保证营养平衡。
饲喂策略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肉牛品种进行科学的饲喂,达到最佳饲料利用率。
2.环境管理:肉牛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受到环境的影响。
要保持饲养环境的干净、整洁、通风、卫生,避免因环境污染和疾病的侵袭引起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的下降。
3.疾病防控:肉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会对牛只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检查和预防接种,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保证牛只健康生长发育。
4.生长管理:肉牛的生长发育是肉牛饲养管理的重要内容。
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肉牛进行科学的喂养和管理。
要掌握肉牛生长规律,根据生长需求合理控制饲喂量和喂养方式,保证牛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5.繁殖管理:繁殖是肉牛饲养管理的重点之一。
要根据肉牛品种和选配要求,进行科学的繁殖管理。
要定期检查牛只的繁殖器官健康状况,提高受胎率和繁殖效益。
在肉牛饲养管理中,以上五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和营养调配要尽可能满足肉牛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以达到预定的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要求。
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是畜牧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
正确的饲养管理可以保证肉用牛的健康生长,提高生产效益。
本文将从日常饲养、营养管理、疾病防治三个方面来介绍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一、日常饲养1、饲料的供应和管理:肉用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需要足够的清洁饮水和饲料供应。
饲料应该新鲜,干燥,变质的饲料不能给牛吃,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而且会增加疾病的发生率。
饲料的种类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来确定,犊牛阶段需要提供牛乳,而育成牛阶段则需要合理的草料、饲料和精料。
2、控制环境温度:肉用牛的饲养需要注意空气的流通和温度的调节。
在冬季保持牛舍的温度在10℃以上,夏季要保持通风,用水喷淋降温。
特别是犊牛,需要在常温下保持干燥,随时清理牛粪、尿渍和牛舍环境,以免发生疾病。
3、加强运动和休息:良好的运动会促进牛的健康和生长,增加肉质和肌肉,对于育成牛而言,合理的运动量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但运动需要适当,不要过度疲劳,否则会影响牛的生长和健康,另外睡眠时间也要充足。
4、定点消毒:营养良好的生物环境是细菌滋生的恶劣条件,而犊牛由于体质较弱,机体免疫能力较低,更容易被细菌和疾病侵害。
因此需要在牛舍内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液必须饱和浸泡40分钟以上,并保持干燥,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二、营养管理1、科学饲喂:饲喂方法要科学合理,定时定量,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要坚持合理的饲喂计划。
同时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增加其他饲料品种和添加专门的饲料,如饲料添加剂和浓缩饲料,以满足不同阶段肉用牛的营养需求。
2、加强饮水管理:水是肉用牛健康的保证,水质和清洁程度直接影响牛的健康和生长。
水要保证新鲜和干净,常常更换和消毒水缸,有助于防止感染病菌。
3、提高饲料利用率:饲喂好的饲料是不够的,还要增加饲料的利用率,尤其是在育成牛阶段,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如合理配比、添加饲料酶等方法。
4、喂草挂巢:喂草挂巢是增加牛的食欲和利用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为更好地饲养好肉牛,提高科学饲养水平,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
肉牛饲养管理需要有相对应的技术要点。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起来看看。
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1.饲喂肉牛必须做到定时、定量、定序、定人,并掌握以下几方面。
(1)饲喂次数:日喂2次,早晚各1次。
(2)喂料顺序:先喂粗料,再喂精料,最后饮水。
每班工喂料前后要清洗食槽。
(3)喂量:按不同饲养阶段设计饲料配方。
精料定量,粗料可酌情放开,少喂勤添,真正做到使每头牛吃饱、饮足。
(4)饲料加工调制:稻麦草必须铡短后氨化或与酒糟类拌匀发酵。
玉米秸秆青贮后饲喂。
注意配合比例,谨防杂物混入饲料。
(5)饮水:每班工喂精料后必需饮足清洁水;晚间增加饮水1次;炎热夏季要保持槽内有充足的饮水;饲料中添加尿素时,喂料前后0.5-1小时杜绝饮水。
2.管理上做到:(1)五看五注意:看牛吃料注意食欲;看牛肚子注意吃饱;看牛动态注意精神;看牛粪便注意消化;看牛反刍注意异常,发现情况及时向技术员汇报。
(2)凡购进牛必须全部换缰绳,编号。
并经常检查牛绳是否结实,随时更换。
(3)定期虫:包括体内、外驱虫,分观察期和育肥前2次。
(4)清洁卫生做好以下几点:①每天上、下午刷拭牛体1次;②牛粪及时清运到粪场,清扫牛床;清洗牛床,夏季上下午各1次,冬季上午1次;③下班前清扫料道、粪道,保持清洁整齐;④工具每天下班应清洗干净,集中到工具间堆放整齐,清粪、喂料工具应严格分开,定期消毒;⑤牛舍周围应保持整洁,定期清扫,清除野杂草。
⑥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⑦保持牛舍环境安静。
3.观察适应期饲养新进肉牛第一天喂清洁水,并加适量盐(每头牛约30克);第二天喂干净草,最好饲喂青干草,并逐渐开始加喂酒糟或青贮料,使用少量精料,至5-7天时,可增加到正常量。
2-3周观察期结束,无异常时调入育肥牛舍。
牛在观察期内要特别注意食欲、饮水、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肉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5篇第1篇示例:肉犊牛是指出生后不久即开始饲养的小牛,主要是用于肉类生产。
在肉犊牛的饲养过程中,合理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肉犊牛的生长速度和产肉量。
下面将介绍肉犊牛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出生后至断奶阶段1. 出生后的头几小时,肉犊牛需要吸食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肉犊牛的抵抗力。
因此要确保母牛有足够的初乳供应。
2. 在母牛断奶前,逐渐开始为肉犊牛提供精细颗粒料和优质青贮料,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可以在一岁以下就断奶,喂牛群食的时候要及时换水,确保饮水卫生。
3. 定期给肉犊牛进行防疫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保持牛棚的清洁卫生,确保肉犊牛生长环境的良好。
1. 在断奶后,逐渐将肉犊牛转移到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混合饲养模式,逐渐增加精饲料的比例,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促进生长发育。
2. 根据肉犊牛的生长情况和体重进行分类饲养,确保每头肉犊牛都能得到适量的饲料,避免出现过度肥胖或生长不良的情况。
3. 定期进行体重测量和生长性能评估,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措施,以保证肉犊牛的生长速度和产肉量。
三、肥育阶段至出栏阶段1. 在肉犊牛进入肥育阶段后,应逐渐增加饲料的能量含量,促进体重的快速增长,提高产肉量。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添加剂,如抗生素和激素,加快生长速度。
3. 在肉犊牛接近出栏的阶段,逐渐减少饲料的含量,以减少脂肪沉积,保证肉质的品质。
同时要注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压力,避免对肉犊牛造成伤害。
肉犊牛的饲养管理是一个复杂而严格的过程,需要合理的饲料配方、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定期的疫苗接种等措施。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肉犊牛的快速生长和良好的养殖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第2篇示例:肉犊牛是一种优质的肉源动物,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而肉犊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其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肉犊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肉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肉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一、引言肉牛饲养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科学管理的农业生产活动。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确保肉牛健康快速成长,减少疾病发生和死亡率,制定本规程,明确肉牛饲养管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
二、场地准备1. 场地选址:选择离水源近、通风良好、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场地。
2. 场地清理:清理场地的垃圾、杂草等,确保地面整洁干净。
3. 场地围栏:搭建围栏,确保肉牛的活动范围和安全。
三、牧草种植与收割1. 种植适宜的牧草: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宜的牧草种类,确保肉牛有足够的饲料供应。
2. 合理施肥:根据牧草的需求,合理施肥,保证养分充足。
3. 种植密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种植密度进行种植,不过度密植。
4. 及时收割:草坪长到一定高度时即可收割,保持草地整洁,避免肉牛食用过长草造成消化不良。
四、肉牛饮水管理1. 饮水设施:饲养场应设有充足的饮水设施,确保肉牛随时可饮用清洁的水源。
2. 水源检测:定期对饮水设施进行检测,确保水源的水质符合要求。
3. 定时更换水源:饮水设施应每日定时更换新鲜水源,保证肉牛的身体健康。
五、肉牛饲料管理1. 饲料配方:根据肉牛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配制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肉牛的营养摄入。
2. 饲料贮存:饲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发霉和变质。
3. 定时定量投喂:按照养殖计划,定时定量地投喂肉牛,确保饲料的充足和合理。
六、疫病防控管理1. 疫苗接种:根据疫病防控的要求和时间表,及时为肉牛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2. 环境卫生:保持饲养场的卫生,定期对场地进行消毒,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3. 病牛隔离:发现有疾病症状的肉牛,应立即进行隔离,避免病情传播。
4. 定期体检:定期对肉牛进行体检,及早发现患病情况,及时治疗。
七、日常管理1. 定期清理粪便:定期清理粪便,保持场地的整洁,减少细菌滋生。
2. 定时体重测定:定期测定肉牛的体重和生长情况,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肉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肉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一、饲养环境管理
1. 给予肉牛充足的饮水和清洁的饲料,保持饲养环境卫生。
2. 定期清理饲料槽、饮水槽和粪便,保持牛棚内空气流通。
二、饲料科学配比
1.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目标,科学配制肉牛饲料,提供均衡的营养。
2. 饲料原料质量要求高,严格控制饲料中毒素和有害微生物的含量。
三、疾病防控措施
1. 做好疫病预防工作,按时给予肉牛进行疫苗接种。
2. 定期对肉牛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四、生长监测与管理
1. 做好肉牛生长记录,并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2. 对肉牛进行定期体重测量和体型评估,确保生长发育正常。
五、繁殖管理
1. 对种牛进行选配,提高后代的品质。
2. 配合牧医专家指导,进行优生优育。
六、粪便处理
1. 合理处理牛粪,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可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将牛粪用于有机肥的制作。
以上是《肉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的部分内容,希望广大养殖户遵循这些规程,科学、合理地饲养肉牛,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牛羊日常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养殖牛羊的日常管理,提高养殖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产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养殖牛羊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养殖牛羊应当遵循科学饲养、规范管理、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原则,切实保障养殖牛羊的健康、生长和产品质量。
第四条养殖牛羊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养殖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本制度。
第二章饲养管理第五条饲养牛羊应当选择适宜的品种,并根据品种特性、生长阶段和生产目的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第六条饲养牛羊应当保证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均衡,合理搭配粗饲料、精饲料和添加剂,满足牛羊的生长需求。
第七条饲养牛羊应当注重草场的建设与保护,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实施划区轮牧,确保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八条饲养牛羊应当加强疫病防控,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和免疫接种,确保牛羊的健康。
第九条饲养牛羊应当严格执行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第十条饲养牛羊者应当定期对牛羊进行生长发育、繁殖、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监测和记录,为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十一条养殖场应当配备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负责养殖场的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
第十二条养殖场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三条养殖场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养殖场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环境保护第十四条养殖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保措施,确保养殖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十五条养殖场应当加强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采取生物发酵、沼气池等方式,实现资源化利用。
第十六条养殖场应当加强草原保护和恢复,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实施草原轮牧,提高草原覆盖率。
第五章产品质量管理第十七条养殖场应当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牛羊的饲养、屠宰、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
肉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一、饲养环境的管理:1.畜舍建设:(1)选用无毒、环保材料进行畜舍建设,可以采用砖墙、瓦顶和混凝土地面等。
(2)畜舍建设应考虑适宜的通风、采光和排水系统,保持良好的环境。
2.畜舍清洁:(1)定期清理畜舍内部的粪便、积水和异物,保持干燥清洁的环境。
(2)清洁畜舍时要注意防止二次污染,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处理。
3.畜舍温度管理:(1)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冬季要加强保温措施,夏季要做好降温处理。
(2)饲养区域要保持温度均匀,避免温差过大对肉牛的影响。
二、饲料管理:1.饲料采购:(1)选择优质的饲料进行采购,避免采购劣质或污染的饲料。
(2)了解不同品种肉牛的饲料需求,提供适宜营养成分的饲料。
2.饲喂方式:(1)科学制定饲喂计划,根据肉牛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确定饲喂量和饲喂频次。
(2)定期监测肉牛的饲料摄入量和饮水量,及时调整饲喂方案。
3.添加剂使用:(1)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如饲料酸化剂、酶制剂等,注重卫生安全和合理营养需求。
(2)严禁使用违禁添加剂和药物,避免对肉牛健康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疾病预防和控制:1.疫苗接种:(1)肉牛必须按照兽医要求接种疫苗,建立健全的免疫档案。
(2)及时接种其他疫苗,如狂犬病、口蹄疫等,防范可能的疫情爆发。
2.疾病监测:(1)建立疾病监测制度,定期进行畜群检查和个体体检,早发现疾病问题。
(2)对于发现的疾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蔓延。
3.环境清洁和消毒:(1)定期消毒畜舍,杀灭病原体和寄生虫,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2)合理利用药物驱虫,控制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四、肉牛生产管理:1.繁殖管理:(1)采用科学的繁殖方式,如人工授精、配种等,提高繁殖效率。
(2)对于重要品种的肉牛,应建立良好的基因保护和血统记录制度。
2.生长发育管理:(1)坚持规律饲喂,避免过度喂养和营养不良等情况,促进肉牛的健康生长。
(2)根据肉牛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分群和梳理等措施,促进体重和饲料转化率的提高。